手机阅读

故乡情怀散文(精选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29:32 页码:9
故乡情怀散文(精选20篇)
2023-11-12 13:29:32    小编:ZTFB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事物进行总结。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思维,对所总结的事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避免片面和偏颇。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的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反馈。

故乡情怀散文篇一

应堂姐的邀请我再次回到我的故乡,故乡虽说不是很远,可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去了,变化一定很大的,我紧张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到,那种思乡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那如蜜的亲情好甜,那如酒的乡情好浓。程琳的一曲故乡情把我带回那美好的憧憬。我亲爱的故乡,我的亲人,在这里有我儿时许多美好的记忆。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县城,井字行的街道宽敞整洁,道路两旁的倒垂柳在微风中摇拽它的舞姿,还有丁香花开的花香,顺着敞开的窗子扑鼻而来,让人吸入心房。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新建的楼房排排而起,美丽壮观,给家乡增添光辉的一页,昔日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然,最耀眼的是城东南角的宝塔依然矗立在那里,日夜兼程,饱经岁月的洗礼。在那里曾经留下我童年的足迹。

我最想去的是我的母校,那里有我童年的梦,有我童年的理想。那是我走向人生旅途第一步的地方,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是我的难忘,还有我昔日的老同学不知你们在何方只因我多年不回来,有一些疏远了,但是我们的友情依然在我心中丝毫不减。魂牵梦绕的故乡,我时时都没有把你忘记,我想您了,我的故乡,我会回来,回到您的身边,品尝家乡的美味,闻听家乡的气息,感受亲人的.温暖。我的故乡,我的亲人。游子在外愿您繁荣兴旺。

我还曾经记得城东门外有一个长堤大坝,我经常和伙伴去那里玩耍,在大坝上慢步,大坝下面是一条沙河,日夜不停的吟唱着美丽的歌谣,欢快的奔向远方。与伙伴们挖野菜,下河戏水,柳树林里不时传来布谷鸟的歌声,那种欢乐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我日夜思念的发小,同窗好友,我多想与你们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回到从前,絮叨童年的往事,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我爱你,我亲爱的故乡,我虽然在外地生活,但是故乡有我的思念。

故乡情怀散文篇二

今年春天,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自从6岁离开故乡,中间回来过几次,来看望我亲爱的外婆,前外婆走了之后,我这是第一次回来。

农村的变化之大让我惊叹,宽敞干净的柏油路,家家都是二层小楼,户户都是红漆大门,门上横批都是“家和万事兴;幸福之家”等烫金大字,处处体现着这个小村庄的富裕和谐。少小离家,我真的迷路了,问了很多老乡才找到外婆的家。

走进院子,我看见了那颗有百岁高龄的大枣树,记得小时候,每到了枣子成熟收获的季节,外公领着我打枣子,外公手握一根长杆敲打枣树枝,枣子便噼噼啪啪的掉下来,我欢快的边吃边捡,那曾是我年年翘首盼望的快乐!

哦,还有这口老井,夏季的时候外婆会在这里储存西瓜,让我回来便能吃上一口冰凉甜脆的西瓜。秋冬季,外婆把个大肥厚的红薯放在筐里系上绳子,一头拴在井沿边的石头上一头放到井里,等我回来的时候让我吃上新鲜醇香甘甜的红薯,外婆知道,那是她的宝贝外孙女最爱吃的。

还是宽敞的院子还是温暖的土炕还是明亮古朴的门窗。只是不见了外公外婆亲切熟悉的身影,我泪眼朦胧,恍惚看见了外婆慈爱的笑脸柔声的呼唤:“闺女你回来了!快坐下暖暖”

舅舅和表妹热情的介绍着家乡的变化,舅舅说想现在农村都城镇化了,修了柏油路,家家盖小楼,户户自来水、燃气灶。几乎和城里一样了,我这才明白我进村的时候看到柏油路多层楼还以为走错了呢。

中午了,一顿丰盛又具有乡村风情的午餐摆了一桌。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一盘盘的鸡鸭鱼肉,舅舅说都是村里自己养的,环保又营养,一盘生菜,厚厚的发面饼,一碗蒜酱,这蒜酱可不是平时我们吃的简单的蒜泥,这蒜酱是把大蒜捣烂后加入香油和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再加香油而成,这香味沁人心扉,闻着这香味真有种端起来喝上一口的冲动。

蒜酱沾生菜用发面饼一夹,那蒜香油香加上菜的清香饼的醇香一起入口,这味道,香!爽!美!爽遍全身回味无穷!

记得有一次午饭的时候,只有蒜泥没有生菜,我就吵着不吃饭了,外公说闺女等姥爷给你拔去,外公出去不到一分钟就拿来了一颗翠绿的大生菜,我还奇怪,菜地离家很远,姥爷走路真快啊,后来才知道。姥爷是跟邻居家里要的。外公外婆给我的'爱是我一生的暖,每每想起,都那么温馨香甜幸福还有感动!想着想着,我又泪眼朦胧了,舅舅看我情绪不对,赶紧说:“快尝尝这面条,也是你喜欢的”。是啊,小时候面条的味道真的久违了,好像离开家乡后没吃过呢,在城里,吃爸爸妈妈做的手擀面,味道也好吃,但是就是没有这家乡的味道,爸妈说那是面的问题。我们吃的面都有添加剂,不像老家的面是实实在在的小麦面,看来,真的是这样啊,吃着这碗面,仿佛回到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累了回到家里,吃上一碗外婆做的面,那悠悠麦香醇绵筋道的味道让我至今回味。

而今再吃这家乡面感觉好像又多了一种清香鲜嫩的味道。我边吃边品味,舅舅看出我的疑问,说道:“感觉不一样了吧,咱们的小麦品种都改良了,而且加工方式也更加讲究科学,即保存营养又不失原本的香味。”

真是新农村啊,处处都在变。食品安全环保意识农民老乡都走在我们前面了啊!

再见了我最爱的外婆!再见了我难忘的故乡!

故乡情怀散文篇三

凭栏远眺,才创造,逝去了几度繁华。岁月的美好,在时光的打磨下,悄然逝去。回想,才创造,那些纯粹的,快活的岁月,随风已远逝。任凭我们去追忆,不管我们的悼念。久违的故乡,数日的怀念,却只能在指尖淡走苍凉。

回想一望,若干亲信,若干兄弟,都渐行渐远。那些或光辉,或寂寞的.日子,也都似这般,尽付断壁残垣。人生,或许就是一场孤单的路程,但并不是寂寞的,因为有你们--我的兄弟。风风雨雨,六年小学,三岁首年代中,如今,三年高中也已将尽,若干陪伴若干欢欣,让我们珍爱吧。

想放弃时,想一想家中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风吹日晒,起早贪黑,为了他们,我们也要尽力。十八年前,因为有了我们,家中于是有了暖和。跟着时光的流走,家中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直至我们逐渐远去,灯光只能让我们了望,可即使再远,家中的灯光也一贯为我们留着,指引着我们回家的偏向。那是亲情的光线那是爱的光亮。

人生是一场追梦的路程,你与我,追了十八年,在这距高考不到百天的时刻,我的兄弟们,让我们一路冲刺。

故乡是什么?故乡,我想,本不存在,直到你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所以,不要比及远离故乡,四处流浪之时,才想起身的偏向。珍爱在家的时光,放下手中的键盘给父母一个温暖的拥抱,信赖你会认为爱的覆盖。

故乡情怀散文篇四

多么炽热沸腾的一颗爱乡之心啊!多么真挚而美好的向往之情啊!回首昨天,展望今天,改革春风的浪潮唤醒了我们中国的这块神州大地,时代赋予了我们中华儿女又一个崭新的名字:打工者。

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怀揣着对改变命运,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勇敢地走出大山,背负的行囊里不仅装着御寒的衣裳,更有着一家老小的未来和希望。融入城市的钢筋水泥,汇入城市的霓虹灯火,为了家人和梦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在异乡。

望着离别站台上双鬓染白的父母,眼里噙满泪水的妻子,还有那天真可爱的儿女们朝你挥手。你铮铮男儿心也被一股锥心的刺痛攫住。你何尝不想与他们朝夕相处,乐享天伦之福?可是为了能创造出明天美好的幸福生活,你们不得不去外面广阔的天地打拼。

于是,广袤的乡村由最初的热闹陷入了冷清。从前那繁忙而喧嚣的农耕景象,那瓜果飘香,鸡鸭成群,牛羊满坡,四世同堂的原始风光不浮现了。留下的都是势单力薄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这种见惯不怪的现象又诞生了一个新鲜的名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正是他们这群参差不齐的队伍重新定位成了担负农活,家务的主力军。老人们彷佛一下变回了年轻,他们重拾锄头游走在田间地头;不但要自已担水做饭,还要兼顾照料孙子,孙女们的学习,生活。小心翼翼地发挥着余热。妇女们也是一边打理农活,一边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及嗷嗷待哺的幼儿。那样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一肩挑,不是单身胜似单身的双重角色,谁不唏嘘呢?!

慈爱的父母啊:您们在家可一定要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已。家里的农活就不要再做了吧,辛苦勤俭一辈子也该歇歇了。您们不生病,就是对儿最大的安慰。

亲爱的儿女啊:你们在家要好好学习,孝顺长辈哟!只要你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为父再苦再累心也甜呐。请原谅父亲不能随时在身边陪伴你们的成长。因为我搬起了砖头就无法抱你,抱起了你就无法养家啊。我都恨不得能像哪吒那样长出三头六臂来矣。

亲爱的老婆:虽然我们聚少离多,过着新时代的“牛郎织女”生活,但是请你相信,我们暂时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你用多少个不眠之夜一针一线绣出的绣花鞋垫,让我垫在脚下,暖在心上。我知道那是你殷切的祈盼我踏踏实实走四方,平平安安回家乡。

斗转星移,踏梅寻香自寒来。如今我们的家园早己是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了:乡村里条条公路直达家,户户老屋换新装。家里家电一应俱全。红砖白墙的高楼別墅如雨后春笋般齐刷刷叫人眼前一亮!一辆辆私家车欢快地飞奔在城乡无界线的幸福大道上……咱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故乡情怀散文篇五

上次回老家是在二十年前堂弟结婚时。

我的老家在湖北荆州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离最近的小集镇有十公里,步行是唯一的选择。山村的路,实为田埂,狭窄、弯曲,走在上面不可随意闹腾,稍不留神就会踩空跌落到路边的沟里,摔得个嘴啃泥。山上的路更是崎岖不平,低头数坑洼,抬头数树丫。路面的土是黄基干土,很粘。如果遇到雨天,要把裤子卷到膝盖以上,用脚丫趾稳稳地抠住泥巴后碎步移行。这深一脚浅一脚,那黄泥巴浆能溅到后背的衣领上,有时还会踩到牛屎猪粪。

现在回去就轻松多了,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像蜘蛛网似的延伸到了每个乡村,贯通着省道,还连接着国道,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我和父母双亲一同坐在车里,甜蜜地说着老家的亲戚们、儿时的伙伴们,还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一半的路程是在山上的松树林间行驶。这里的山不高,算不上崇山峻岭,却是一座接着一座,连绵起伏数十公里,郁郁葱葱,含蓄而宏伟。靠近公路边的松树,树干清秀,像值勤的哨兵,静静地站在这里守卫着大山,迎候、送往路上的行人。树枝随着阵阵轻风,舞动着纤柔的手臂,向我们招手致意。枝上的排排松针,如同身着绿色裙妆的窈窕淑女,轻盈舞蹈,曼妙风情,这般热情一点也不比黄山那颗迎客松差。放眼望去,山上的松树一排排、一列列,高大挺拔,苍劲俊美。行驶在这林间的公路上,犹如倘漾在绿色的怀抱中,非常惬意。

这片松树林山叫“石螺山”。因这里的水田边水沟边,只要有水和泥巴的地方就会有石螺,而得名。

现在已是冬天,山上枯黄的茅草怎么还没有砍呢?记得那时到了十月份,我们就得上山砍茅草,一捆一捆背回家,作柴禾用,也利于来年的茅草再生长。砍掉那些杂树或一些形态弯曲的小松树,以便冬天取暖。

“没想到这山上的松树长得这么好,不知道这山上还有没有菌子。”我问母亲。

母亲说:“这座山被石螺山林厂承包后,种植了大量的松树,每座山头上都建有哨所,还有人巡逻,才有了现在这片密茂的林子。现在乡村里做饭用沼气,取暖用电,这些茅草谁去砍啊,一层层烂在山里,菌子很难长出来,今年秋季雨水又少,哪里还捡得到哟。”

每年的八、九月份,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在这松山上的青苔中和茅草丛中,会自然长出很多野生菌子,其中最多最好吃的是“雁(按)喃菌”,因这季节里有成群结对的大雁在这松树林子里细语呢喃,本地人把“雁”读着“按”,故称“雁喃菌”。因菌子的味道和营养能与燕窝媲美,也叫“燕窝菌”。

儿时的我,每到这个季节,都会约上同村的伙伴们,拿着竹篮子和一根短竹竿,叽叽喳喳笑笑乐乐地一起上山捡菌子。捡这些菌子一般在雨后。草丛中的菌落,受到雨水的滋润后,在草丛中蹬着小腿,伸着脑袋,比赛似的向外面伸展,像刚出生的婴儿,东瞧瞧,西望望,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一切,也在等待着我们把它们带出山林。

听老人们说,山上的草木、动物都有灵性,进山会打扰这些灵性之物的清静,要向山神报告,才有平安和收获。我们来到山脚下,手牵手站成一排,面对着大山齐声高喊:“我们进山啦——!”听到了山谷里的回响声,那是山神同意了,才可以进山找菌子。那时山上的茅草长得很茂盛,有的一、二尺有的近一米高。雨后的茅草上挂有很多水珠,得先用竹竿“开路”,一是把茅草上的水珠打落掉,以免沾湿了衣裳。二是打动茅草惊走藏匿在草丛中的蛇,然后弯下腰,看草丛中是否有菌子。

谁第一个找到了菌子,那就是在这一天里最有本事、最幸运的人,预示被山神最眷恋之人,这是恩惠。会激动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并用最洪亮的声音向同伴们报告:“我找到雁喃菌啦”!其他的伙伴们跟着高兴、激动,应声跑过去,围在那里,蹲下身,拔开草丛,查看菌窝子的大小和多少。观察一番后,你三个他二个,捡完之后继续在这周围寻找。只要能长这菌子的地方,它的周围就会有,这次捡光了,过几天又会在原地长出来。

雁喃菌有一个特点:“菌窝子”。大多以一窝一窝地长着,单个的很少。一窝中,菌体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的只露出了菌子头部的一半,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有的露出了整个头,朝四周悄悄地张望着;有的舒坦斜躺着,像刚刚睡着;有的刚挺胸昂首,菌把子就能看到,立正!站好!一副得意的神态。刚出土的菌子个体小,菌子的头部还没有完全撑开,放在手里有滑滑的感觉。大点的菌子头部撑开呈弧形,内侧有一条条密密的褐色的菌纹,像梳子一样整齐地排列。捡菌子动作要轻,稍不留神,就会把菌子弄伤或划破,受伤处有褐色液体渗出,这叫“菌液”,周围渐渐变成深褐色甚至紫色,流出菌液的菌子就没味道不好吃了,所以捡菌子要轻捡轻放。每个菌窝子捡完之后,会相互叮嘱:“记住这里哟。”

“快来看啦,我这里又找到菌子啦!”不知道是谁又找到了菌子,欢快的叫着。

这里还没捡完,又听到那边在喊:“你们快来我这里啊,这里有好多好多哟。”

这边喊,那边叫,伙伴们欢喜得不得了,有些手忙脚乱。

每次看到菌子,都兴奋不已,笑声不断,欢呼雀跃,回响在整个山凹里。

有时也会听到:“你们快来帮我看看,这是不是毒菌子啊?”然后都跑过去,七嘴八舌,辨认真假,这一般都是杂菌子。

也有故意制造事端的,当我们跑到那里认真查看后,什么都没有,这下就免不了一阵嘻嘻打闹。身上的衣服不仅被茅草上的水珠打湿了,还会粘上一身的茅针,茅针会刺到皮肤,很疼很疼。看到了草中的花儿朵的,更是高兴不已,摘下来插在同伴的发稍上。有的干脆把花腾扯断,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绑在竹竿上,高高举起做向导。若看到有谁正好站在松枝下面,弓着腰悄悄地绕过去,朝那松枝猛敲一下,当那松针上晶莹剔透的雨珠儿洒落在他的头上、脸上和身上时,敲者早就以极快的速度跑开了,问是谁,没有一个会承认,紧接着又是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一时看不到伙伴们,也会扯着嗓子喊:“你们在哪儿啊?”

“又捡到没有啊?”

“你捡了多少啊?”

每捡完一座山,就聚集在一起,检查成果。谁捡少了,还安慰着:“下次看到菌子让给你捡吧。”还检查是否把有毒的菌子也捡到了,识别菌子的种类,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来说绝对是内行。

小孩子捡菌子没时间性,从这座山走到那一座山,累了就在大路上休息,或躺在草坪上,或背靠背,看天上飘浮着奇形怪状的白云。

这个说:“快看那边的,那形状真像大绵羊,厚厚的云一层一层的,那极了绵羊身上卷卷的厚厚的羊毛。”

那个说:“那两朵像我们这儿的山,不知那山上有没有菌子。”

“有啊,你上去捡啊,你去啊!”

说着说着就会相互追逐嘻闹起来。有时看到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大雁,也会因为究竟有几只发生争吵,有时还和着林子里的小鸟儿唱歌。与小鸟和唱挺逗的,只要我们和着,它们就停下来,歇息在树枝上,盯着我们,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齐刷刷地望着它们,等啊等啊等它们再次欢唱时,我们又和着它们唱,哎-----它们又停下来不唱了。

“它们想唱专场!”

是啊,看到我们这群热闹的孩子们,鸟儿们在林间亮起了它天生的歌喉,只要有一只鸟儿起个头,就会引得满山的鸟儿同声歌唱,声音独特、美妙婉转,汇成一首首特色交响曲,好不热闹。

小孩子贪玩,也会迷路,那时的我们都不到10岁。

有一次,当我们把各自的篮子装满菌子后,再也没有心思去捡了,就在山上捡松果子玩。听到有人在远处喊:“快来呀,这里有一条小河。”我们一阵风似的跑了过去,那不是小河,是一条小溪。因是雨后,溪水流量增大,从高往下滚滚而流,溅起的粒粒浪花,像晶莹透亮的珍珠连成一串串。我们把鞋放在山岗上,卷起裤脚,踏着这溪水里的`浪花往下行。捡水里的鹅卵石,打水仗。也不知道肚子饿,直到天黑了,才恍然大悟:辨不清方向,回不到家了。夜幕中的山,形状都是一样,也不知道这里是哪个生产队,迷路了,也安静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慢慢靠近,手拉着手,围坐在草地上,向沉沉地天空望着,向寂静的山上望着。

“前面有灯光!”

不知是谁这么突然地叫了一声,刷地一下,站了起来!看到了希望,就像那亮光处就是我们的家,飞出去的胆子又回到了肚子里。我们仍然手拉着手,没有一个肯放松,唱着歌儿朝那灯光处走近,走近。在那个伯伯的家里,美美地吃了一顿蒸红苕后,把我们一个个送回了家。

我们还有菌子啊。第二天,老远老远就看到那几篮子菌子偎依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认领呢。

山上还有些其他的菌子,我们叫做“杂菌子”。有绿色的绿豆菌,红色的笑菌,灰白色的奶牛菌,纯白色的石灰菌,黑色的烧火佬菌。

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杂菌子洗净晒干后收藏,冬天里和辣椒一起炒着吃。雁喃菌的吃法有很多,大多是先炒成成品,然后用砂罐分装,黄基干土泥巴封口,可以吃到来年的二、三月。家庭中,平时舍不得吃,只有来了贵客,在火锅中放上几勺子菌子,并放在“上席”,以示对客人的尊重。随着火锅中那腾腾的热气,那菌子一缕一缕的香,一阵一阵的鲜,会刺激你的肠胃蠕动。放进嘴里,当你咀嚼的那一瞬间,有说不出的美味即刻在舌尖绽开。那不是一个香或者甜可以概括的,它是自然生长在草木丛中的野生菌,吸收了阳光雨露,它的味道是一种跳动在舌尖的纯天然的活力。

还有一种吃法,雁喃菌采集后做成“菌油”,用瓷罐封装,只有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桌上才有。用小碟子盛着,还不能放开胃口吃,用筷子尖蘸点儿,当味精用。

现在想用筷子再蘸点儿,却没有了。菌子成了餐桌上的名贵菜,且是从宜昌那边贩过来的,其味道也大不如以前。也许与收藏、运输的工具有关,也许与大自然的气候有关,也许与环境污染有关。总之,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菌子,怎么做也做不出原来的那个味道。

一路行驶在这熟悉的山间,仿佛又看到了藏在青苔里、茅草中,那些让我熟悉的又陌生的菌子。我想着它们。往事如烟似梦。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趣事,这样的美味,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故乡情怀散文篇六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感觉那沉甸甸的父爱,真的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

所属专题:中秋节文章专题:中秋节散文,中秋诗歌祝福等。

故乡情怀散文篇七

难以淹没灯火的洪流。

南方城市的'冬天。

依然绽放笑容。

远处高楼虹霓。

就像家乡山冈的星星。

来来往往双双影。

就是家乡河边你我水中情。

夜已晚拖一身疲惫独自回。

脚步清点一路雪花。

城市风情留在大街。

独享,家的温馨滋味。

你的歌声轻轻把我包围。

厚厚的一身酸疼慢慢消融。

倒满家乡烧酒一杯。

家乡炒花生咸香满口碎。

再满一杯。

手机里三岁儿子声声爸爸甜又脆。

够味,再满一杯。

早晨你说妈妈病好笑容久违。

高兴,加一杯。

我不醉。

酒香酒亮有你嫣红笑微微。

不知为何。

杯中有我滴下的泪。

雪落无声城市未入睡。

我没醉不能醉。

只是太累。

揉揉眼眶最后一杯。

借酒香写写日记醉梦归。

梦回家乡静静把田园守卫。

梦回家乡紧紧把你和孩子依偎。

雪落无声城市无梦。

我比城市清醒。

立誓为定。

儿子的明天。

脚踩异乡路。

背井离乡为哪般。

立志家乡荒山变金山。

表弟有为回乡创业。

抡圆日月不等闲。

故乡情怀散文篇八

城市与乡野的最大差别在于:城市喧哗,而乡野宁静。

毕业至今已近一年时间,而我却有一年有余没有再执笔作过文章,很多朋友都说我已经淡然了文字,我亦同感。

文学曾是我多么骄傲的外表,那意气风发,如堪品流的文字曾让多少人眼红与嫉妒。如今,现实的无奈,加许自我的懒惰,何止又让多少关注我的人失望。“现实真的是一种万能柔和剂吗?能将不同的梦想随大流的洗礼最终变得圆润而失去原有的色彩斑斓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始终无法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的本身并不重要,往往结果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答案。

窗外又下起了小雨,这段时间经常有雨相伴,下雨也不会太久,下一会儿就停。有人说:“雨是人的心情写照,心情不好时,晴也是雨。”

有雨的世界总是最安静的,因为只有雨声。似乎我们平常所听见的动物吵闹,都只是为寻求一场雨的宁静。

或许,此刻的故乡也在下雨吧。

我放下城市的繁忙与喧哗,跟随雨声的脚步踏进记忆中的故乡,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四处忙活着接屋瓦漏缝的雨,地上坑洼湿润;几只遍身淋湿的家禽挤进屋内,缱绻一团;几根柴火烧着一壶啼叫的水,白雾直冒;旁边的草垛,一只花猫正勤奋地舔舐着身上的毛;屋外传来一声犬吠,邻家婶子来借盆器接漏雨。

雨继续下着,似乎没有停收的意思。

以前,我常经历这些事,而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移交给爷爷。奶奶跟三叔住进了城里,留爷爷一人在家,爷爷的固执俗套全是为了守住祖辈父辈留下的.根——那十几亩贫瘠土地。

乡野的“野”并不是指野性,而是指自然的纯朴及原始的味道,是一种善良的体现。

种庄稼是很有讲究的:一看时令,二看换种。时令即为按时播种和收割。换种即是在贫瘠的土地上每年种上不同的庄稼,因为矿物质被物种的选择吸收性及庄稼本身残剩的养分,对下一季庄稼的收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锄灰,松土,播种,施肥,除草和杀虫也都是丰收的关键因素。

土壤是种子的衣服,粮食是农汉的生命,所以土壤便是农汉的根;岁月是时间的磨合,农汉是游子的牵挂,当然故乡就是游子的心。

所谓落叶归根。

城市的晴天,时而也能在僻静的角落处听见几声鸟啼,远外的灯塔比起梵天的星辰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这并不影响我看风景的心情。乡野的晴天,我喜欢独自走在松树林地,看近处蚂蚁觅食,听远外鸟儿歌唱。感受这大自然纯粹的气味,你会发现:原来,动物也有它的自在和快乐。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我喜欢看见别人幸福的样子,似乎感觉自己也幸福一样。我一直追寻的梦想:快乐,自由和幸福。儒家修身,佛家渡人,道家求道,相比三者而言,我更乐意接受道,并不是我跟道家有什么渊源,我也只是个凡人,红尘中的一粒沙子。了解宇宙苍生,万物循环,我认为:我们每一个生命体今生注定修己,无论前世种种,今生何样,道才是需要我们一生修己安身,立命笃志完成的使命。别人无法完成个人的修为,正所谓:“道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不喜欢宿命的安排,更不喜欢随波追流,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快乐也好,悲伤也罢,总归是自己的选择。

故乡是我生命的开始,也是我修道的第一步。人生中很多事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自己第一步的选择。“一步走错,全盘皆输”也正是这个道理。人生是没有彩排的,都是现场直播,对与错也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而第一步也往往是人们最爱回忆的一步,学会思考,更应懂得感恩。

故乡情怀散文篇九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金驹岭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条欢快的伊洛诃从面前潺潺流过,依山傍水,分外富饶。

话说金驹岭。金驹岭其实是一座山,海拔300多米。听父辈们说:山半腰有个金马驹,相传“拥有了金马驹就拥有了无尽的财富”,如今,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条柏油山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小时侯,记得山下有一千多亩肥沃的土地。每当看到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望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和满足时,我自然也浸泡在这丰收的欢乐氛围中。

如今山下有学校、有居民区有卫生院等文化娱乐设施。

“集团企业”就座落在山脚下。她y邻310国道郑洛段,便利的交通环境,依山傍水的地利优势。公司秉承“绿色、环保”的工作理念。营造了花园式的工厂。当你走进集团公司就像走进了花的海洋。挺拔整齐的万年松延伸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公司大院有各样的花卉、假山、鱼池,把她装扮得别有风味。漫步在公司整齐的道路上,两旁的夹竹桃树像迎宾的卫士,青翠欲滴,笑容可掬。车间外面到处可现绿荫、花园。中心大道上空悬挂的“集团实业、灿烂辉煌”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展示着集团人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创业理念。想当年这里只是个百十人的小型水泥厂,历经三十多年,日月变迁。人们改变了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他们在这里创建了铅杆、炭素、包装、耐火材料等三十多种综合性工厂。故乡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地劳作,不停地挥洒着汗水。

故乡脚下的土地,是那样的坦荡、殷实,似乎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公司水泥全国闻名,公司炭素国内畅销,经久不衰。铝杆、包装、耐火材料等多种行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如今,我又回到故乡,在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每天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是那么地快乐。我愿化为一滴水,融入你的身躯里,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山最美,故乡的水最甜,故乡企业最多情。我的心在这里倘佯,我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我的梦想在这里发芽。愿故乡的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女人美丽男人健康。老少快乐,回季安康,愿这片多情的土地啊,世世代代永远年轻,愿故乡的企业日新月异,再铸辉煌。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伴随着微风,拂动着弥漫山间的薄雾,折射出五彩斑斓。

那连绵不断的山脉,无论春夏秋冬,都云雾妖娆,“云雾山”便以此得名。

云雾山,汇聚天地之灵气,犹如蓬莱,媲美仙境。

那山脚下,便是我的故乡。出生于灵气之地的我,自然也沾了些许光。从小,便融于自然,连性情也犹如那连绵并矗立的云雾山,睥睨万物,性傲而性独。

佛曰:因爱故生忧。正因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情,心中都是满满的爱,才有淡淡的忧伤,浓浓的依恋。

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我,才真正有切身体会。体内,那一颗炽热的心灼烧着,交融着,希望那一团团火焰,能让那生我养我的云雾山,感受到些许温暖。

云雾山脚下,有一块巨石,名曰:猫子石。传说,这块石头曾经作孽人间,食过往牲畜,被雷公惩罚,天降闪电,劈掉了一块,这块石头血流不止,到现在仍有痕迹,而劈掉的一块,落到了巨石的脚下,据说那正是它的下颚,因此,这块石头再也不敢作祟人间,而这块石头形似猫,故曰:猫子石,而那块被劈的石块,成了过往行人的栖息地,饮酒,弄茶,下棋,其乐无穷。

小时候,我们喜欢爬到石头上面去,躺在上面睡大觉,玩玩游戏,天真无邪。自从石头旁边修了一口可供全村饮用的井,就没了以往的那种情趣,那种天然,被破坏的,就只剩依稀的记忆了。

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爬到那块石头上面去,望着蓝天,亦或远处起伏的绵延山脉,亦或万树葱茏的'山脚,而内心却被冷冷清清所充斥,记忆中那种乡情,已经被城市化所替代,人们奔波忙碌,到处都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可山还是一样的绿,水还是一样的清。

我仍然爱着我的故乡,你给我的不只是生命,而是爱恨交织的故乡情。

我爱,是因为你生我育我,带给了我美美的记忆。

我恨,是因为你自私,无情,背叛了初衷,空虚了我心灵的归属。

可是,打心底,我还是爱你的。

因为只有回到故乡,心里才会荡漾一丝丝暖意。

我好想,再一次仔细得看看你,脉脉含情。

也许,等我老的那一天,我会伴随在你的身边,与你一起看日落日出,与你诉说我的故事。

那是多么美的事情,那山,那云,已然在心间。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一

对于一篇散文来说,立意更重要。不讲立意,无论材料如何丰富,想象如何飞腾,也只能成为一种缺乏内在联系的支离破碎的材料堆砌。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作者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激情,就是通过高、深、新的立意,被充分地表现出来的。

这是散文构思中的重要一环。散文的素材,就是靠这条线索串起来的。

有那些事物可以作为线索呢?

1、某一中心事件;

2、某个人物;

3、时间;

4、空间;

6、潜藏在文字中的思想。

这些,都可以成为线索。

由于散文篇幅短小,笔法灵活,精心安排结构尤为重要。散文的结构,要抓住情感发展的主线。

常见的散文结构有:

1、“现实——回忆——现实”的圆型结构;

2、链式结构;

3、并列结构;

4、蛛网式结构。

文美真情,是指散文要抒发真情,讲究文采。散文,应该是文辞优美,真情意切,不能干干巴巴。

如果要写一篇乡情、乡愁类的散文,多数的写作方式都是回忆式的。

散文构思

文体:抒情散文

中心:抒发自已的故乡情怀

拟题:抒情乡愁

开头:开篇切入主题(我常常想起许多)

主体:以抒发家乡情怀为主

表现手法:多种表现方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并用。

结尾:再次点题,结束全文。(风吹年华的梦,落叶总要归根)

我常常想起许多已经故去了的人的音容笑貌,总觉得他们还没有走远,他们正背着手,走在胡同的路上。他们在落日中的喃喃自语和他们在风中轻声的咳嗽声依然是那样清晰。

“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落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追上漂泊的人,却赶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梦,仍有颗思乡的心。”

无论我走多远,总有是一首歌让你魂牵梦绕的牵挂。无论你走到哪里,梦里梦外那命中的精灵时时都在呼唤着你,呼唤着你的乳名,呼唤着你的归来。

在我人生的岁月里,每次回吉林市柴草市的老家,我都能读懂一些眷恋,读懂一些怅然。时光匆匆流逝,故乡已是物是人非,再也找寻不到那曾经让人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彻夜难眠的理由了。

看到耸入云天的楼房和那熟悉而陌生的街道,有我儿时的驻足,有我青春的欢笑,有我少年的痴狂,有我青年的追求。可如今,再走在这一条条街道上时,我的心陡地茫然了。一条条熟悉的街道小巷,通向一家家儿时的伙伴,而我却没有勇气再走下去。我追问自己,儿时的伙伴都在为生计和生活而日夜奔波忙碌,你还忍心去打搅他们吗?他们已不再属于你,属于那份曾经的友谊,他们是儿女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

我茫然地徘徊,偶尔会在街道的拐角遇见一位老人,忙象征性地打个招呼,强颜着欢笑。在老人那平和的目光中,我时时感受着一种旷古的无奈,一种如波涛般汹涌不歇的凄凉。青年人都在忙于工作,留下来的是劳累一生的老人。孩子们也在一茬茬的长高,他们的脸上依稀掩映着他们父辈的影子,然而大多我还不认识。他们仿佛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侵占了这片我曾经熟悉的'土地。迎面碰见一大群玩耍的孩子,看到我,他们的脸上都浮现出惊奇的探询,那稚嫩的目光,不禁令我畏惧。在和他们对视的时候,我有种落败的怅然。仿佛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他人的领地,我慌也似的逃走。就在这条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上,我儿时的欢乐和痛苦一同沉沦,缥缈成无数的炊烟。

我的故乡,留守着我太多的眷恋呵。那里收藏着我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我少年的痴狂。我一生中第一次刻骨铭心的情,便缘于那时。我常常不由自主的回望,在那些白日的暗夜,暗夜的白日里,我用残破的嘴唇,豁破的牙齿,象一头老牛一样反刍着那个落魄少年懵懂时心中结出的青涩果子。在我今天来回望,依旧如哽在喉,让我椎心不已,潸然泪下。那个女子对我说:“我有自己的梦想,你不能满足我想要的。”没有失望,我料到这结局。我踌躇着身影悄悄地走远。我只是一个平凡而自卑的男人,昔日追求完美的情愫哂笑着曾经傲然的灵魂,心也仿佛一下子没有了温度,而没有温度的心,跳动是一种无奈的嘲笑。我知道,在她给我答案的那一刻,我和她已经走到人生的交点,此后会渐行渐远,我们注定了生在同一个时代,却行走在两个世界里。

而伴随着我的成长,故乡的长辈们也悄悄地一个个离开了,宛如我青涩的感情,消逝的那样匆匆。就仿佛一个转身,他们便化作冰冷的土丘。在家的那些日子,傍晚时分我绝不会外出,因为总觉得他们会从暗影里向我走来,拉住我的手,问我的学业或者工作。生与死是如此的近,而又如此的远。近的是隔着的只是薄薄的一层黄土,谁家有喜有忧,甚至杀一头猪,蒸一锅馒头,他们似乎都知道。远的是那清明和春节时的殷勤而空怅的呼唤,仿佛隔了千世百世的轮回,总难到达。

我常常想起许多已经故去了的人的音容笑貌,总觉得他们还没有走远,他们正背着手,走在胡同的路上。他们在落日中的喃喃自语和他们在风中轻声的咳嗽声依然是那样清晰。

隔壁有一个老人,他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则见证了他的衰老。小的时候,无论我做没做调皮的事,他总是骂我,我既恨又怕他。他很黑,所以我们都叫他“黑袍”,言喻可怕。他很会下象棋,常常夏季无事的时候,他就和一两个老人对弈,我常常在一旁观看。因此可以说我的象棋水平大都从他那里学来的。他走后的一段时间,每次回家见到有人下棋,我就觉得他还在其中,恍惚会听到他的笑声,甚至“将军”的声音。然而当我站在楼顶去望那余辉中的夕阳,当凄清的落日一片嫣红,和着那苍茫的云海瞬息万千。当白日仓皇谢幕和夜的悄然闯入,当我的双眼再也望不见远方,当我也成为夜的一部分的时候,我知道,其实他已经走了很久,也走了很远了。

在似乎幽灵的风拂过我残破的额头时,故乡的往事象梦一样瘀积在我的思念里,旧时的情愫如潮水般将我浸淫。多想在时光的缝隙中抓住些东西,可心总是空空的,空的那样彻底。仿佛风中摇摆的蝉蜕,在声嘶力竭地呼唤着生命中曾经存活过的一部分暗藏生机的魂灵。

我常以长者的口气和人说:“故乡情怀,人生悲苦,都将会在时间的磨蚀中杳然远去,未来的辉煌和成就是属于我们的”。我装成一个洞悉一切的哲人,用干瘪的鬼话去安慰着别人,而对于自己深入骨髓的眷恋,却闭口不言,一任它腐朽霉烂,生出爬虫。寂静的时候,常常觉得有虫子在心中蠕动,甚至,可以听到它咀嚼的声音。我在聆听一种在心灵深处能够指引我前行和生存的呼唤。

“多少年我不止一次的问,游子的心为什么这样的沉。多少年我不止一次的寻。回家的路上是否绿草茵茵,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风吹年华的梦,落叶总要归根。”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二

也难忘当年隔壁失恋阿哥颓废模样。着一件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抱一只半新不旧的手风琴,在夏日的午后,一个人独自坐在门前的小河边,忘情的弹着胸前的手风琴。低沉,忧伤的曲调在他那灵动的指间流淌。夏风拂动他那一头蓬松的黑发,太阳透过茂密的柳树枝条,将斑驳的光洒在他的全身以及他那刚毅的,棱角分明的脸庞。他全神贯注,心无旁鹜。任忧伤的愁绪在风中弥漫,心中的痛楚在风中飞扬,年少的我从你的脸上读懂了情为何物,知晓了爱为心伤。

我生命的启蒙者啊!你现身在何方?清晰的记得在那低矮的教室里,在那乌黑的黑板旁,年青的你,倾平生所学,化作我们耳边那抑扬顿挫的呤唱。飘落的粉尘过早的染白了你的双鬓,昏暗的灯光下长期伏案劳作,一副眼镜也架上了你的鼻梁。是你让我们知道了“人之初,性本善”。是你让我们认识了“唐宋八大家”,爱上汉文化。你教我们怎样谱写生命乐章,命运之船又该怎样起航!无论你走到何处,不管我人在何方,恩师啊!永远为您祈祷,敬祝您身体安康!

村庄场上碾盘旁对弈的老汉身体是否硬朗?依稀记得农闲季节,或夏晚纳凉。竹椅两只,棋盘一张。各自为阵,摆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虽无刀剑影,却也兵来将挡。主将虽只两员,喽罗却有一帮。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渴了啜口清茶,累了抽袋旱烟。不管谁输谁赢,总闻笑声朗朗。一盘棋局伴父老乡亲度过多少愉悦的闲暇时光。

最难忘寒冬腊月,年关将至,是谁家的`娘踮起脚尖伫立在村口那棵歪脖子树下,等候远方的游子归家。凛冽的寒风拉扯着您那头上垂下的几绺白发,浑浊的眼中充满了望子归家的企盼,皱纹密布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微驼的脊背似在诉说人至暮年的凄凉。您渴望远处驶来的车辆在您面前戛然而止,可车子却绝尘而去。您面露失望,垂下头无奈的扯起蓝上衣的下襟边擦了一下噙满泪水的眼眶……多年后,我为人父母,我方懂什么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唉!子女永远是父母心中一轮耀眼的艳阳。

情景再现,如影似像。时光飞逝,如水流淌。故乡记忆,终生难忘。

难忘故乡的清晨。

雄鸡引颈啼叫,炊烟屋顶缭绕。晨霜铺地锁道,朝霞东天映照。沉寂一夜的村庄苏醒了。老人睁着惺忪的双眼,端一瓢稻谷在院内呼鸡唤鸭。晨曦中,少年沐着风,哼着歌谣行走在上学路上。胸前摆动的红领巾如跳动的火苗在燃烧。晨晖将一层金色涂满在田间推车执锄的农人身上。那是秋的色彩,那是丰收的写照。

难忘故乡的黄昏。

晚霞似锦铺天,残阳如血映照。渔人沿河撒网,狗儿依偎脚旁。暮归的牧童横跨牛背,自在逍遥。一支芦笛在口中鸣唱,声音如村前那小溪水在淙淙流淌。轻松,悠闲。身披一肩残照,放任牛踏斜阳。

拙笔描不尽故乡景,口中叙不完故乡情。摘几朵梦中的乡情絮花,以表达对故乡的牵挂。无论我云游天涯,还是漂泊海角,乡情缠绕,释怀不下。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三

在人生记忆的长河里,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对故乡的情是难以割舍的。为故乡人民的纯朴而感动着。灾难来临之际,拧成一股绳,以顽强的毅力,奋力拼搏,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保卫家园的赞歌。

六三年夏天,庄稼长势良好:高粱红了脸,谷子弯腰把头点,玉米扛着红缨枪,棉桃大的像铃铛……三年经济困难刚过,挨饿挨怕了的人们脸上绽开了笑颜,盼望今年是个丰收年。

不料,七月下旬,一场罕见的大暴雨沿着太行山东侧席卷河北。引起山洪暴发,由此引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天津危在旦夕,上级下达命令:保卫天津,地方分洪。天津保住了,但是,多少村庄被淹没,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

我的家乡接到上级命令,中小学生放假,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修筑护村防护大堤。洪水不断往上涨,防护堤不断加高加固。修筑大堤日夜不停。村里的壮劳力用小车推,用土篮子挑土方,妇女儿童用框头背土。那时,我刚上初中,学校放假,我也加入了修堤大军,由于年小没背过筐,肩膀磨起了大泡。为了保住村庄,昼夜轮流干,不停歇。劳动的号子和打桩声响彻夜空。

洪水来势迅猛,雨还在不停的下,土方很快就被大水冲走。村民们自动从家里扛来木头、檩条、木板,有的把自家大门拆下来,加固大堤。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献出了自己做棺木的木材。站在堤上一望,村外一片汪洋,长势喜人的庄稼都被洪水淹没,只有高粱还露出穗头。水位高出村子两三米,村庄危在旦夕,值班民兵日夜守候大堤。这时谣言四起说有人看见一只大乌龟围着村子转,不肯离去。乌龟不走,村子将会淹没。巫婆挨家挨户敛钱,买来猪头、糕点、西瓜、桃子等供品,人们跪倒在地,口里念念有词,祈祷乌龟快把洪水领走。小孩子们站在一旁,垂涎欲滴,谁都不敢拿一个吃。上完供,把供品全扔到水里。行为虽然愚昧,但是,人们一个心思:盼望洪水早些退去。

天空不时传来轰鸣声,那是飞机在空投药品和大饼。

洪水终于一点,一点退去,村庄安然无恙,没有倒塌一间房屋,没有一个人伤亡。大难来临时候,他们共同挽起臂膀,共同抵御突如其来的灾难,谱写一曲抗洪救灾的凯歌。他们齐心协力战胜洪水的精神永流传。

故乡啊,你曾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成才,我要永远把你铭记心上。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四

梦见下雪了。

一场不大不小的雪飘飘洒洒的下了三天。

我一下子又回到了十一二岁时的欢快时光。

那时候我们所在的村落还没有修建高高的柏油路,上学常走的那条古老且破旧的泥巴路还在,路边种的杨树高大粗壮,夏天孩子们走在上学的小路上从来不用打伞,浓密的枝叶能挡住火辣辣的太阳;秋天满地都是飘落的枯叶,铺满了整条小路;那时候我们大家都还没有搬家,爷爷奶奶还在村外的一个大池塘边住着。池塘里有鱼,常常有人穿着电衣偷偷跑到池塘里来打鱼,偶尔被我和妹妹看见,我们就会跑到屋子里告诉奶奶,这时奶奶便蹒跚着小脚颤颤扭扭的跑去大叫着阻止。

那池塘里是小叔下的鱼苗。每次小叔扑捞鱼的时候,我们都像观看电影一样围在池塘边看一条条肥硕的大鱼乖乖的跑进小叔的篮子里。被捉上来的鱼都还是活的,在篮子里或水桶里跳来跳去,有的竟能跳到地上,十分壮观。

之后我们几家亲戚总能分到很多鱼,而我从来都不怎么热衷于妈妈做的鱼,自认为妈妈做的鱼并没什么特色。我却常常喜欢跑到奶奶家吃奶奶做的鱼。奶奶做的是一条一条的整鱼,在盘子里摆着像幅展品画。因为奶奶做的鱼极美,那时我常常坐在奶奶家的餐桌旁,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桌上的鱼,看着油黄发亮的鱼一边欣赏,一边流口水。

鱼是爷爷的专餐,因为他除了鱼肉,其它什么肉都不吃,连尝一口都似乎是犯了他的大忌。

我和堂妹都常常抱着爷爷的脖子问:“爷爷,您说您是不是回族人?”

“爷爷,您为什么不吃肉呀?”

“爷爷,您上辈子肯定是和鸡猫猪狗是朋友。”

“爷爷,您和鱼有仇吗?为什么只吃鱼呀?”

我和堂妹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问得爷爷哈哈大笑但却无言以对。

每次爷爷留奶奶给他做的好看而且诱人的鱼给我吃时,我总是把他盘子里鱼身上薄薄的鱼皮全部剥光吃完,将鱼肉留下,这一奇怪举动在爷爷眼里或许也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我还看到了我们家那条养了很多年的黑色的小狗,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养狗。

记得爸爸刚给它抱回家时,它胖乎乎的,乖的可爱。初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我喜欢坐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下做功课,累了画会儿画。小狗狗就会在我身边左摇右晃的摆尾巴,有时间我很安静,它似乎知道我没心思搭理它,它就乖乖的窝在我脚边,不乱跑乱叫。等到我把功课做完,便开始带它跑着玩。

有时我去田野挖菜,它也会跟在我身后,随着我跑很远的路。到了田野,它开心的尽情耍欢,一会跑到草丛间,一会钻进油菜花丛里,惹得蜜蜂嗡嗡乱飞。

我怕它钻进高高的油菜地里迷了路。

于是就大声的喊;“狗狗,狗狗,出来,一会把你丢在这里,你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它听见后就伸着脖子从花丛中钻出来,两眼精明的直发光。我朝它笑了笑,然后带着它一同回家。

后来我看到邻居们家的狗狗都有名字。

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人家王叔叔家的狗狗都有名字,叫黄豹。咱们也给狗狗取一个名字吧。”

妈妈说:“好呀。那叫啥好呢?”

我说;“王叔叔家的狗狗是黄色的,叫黄豹。咱家狗狗是黑色的,就叫黑豹吧。”

妈妈点头赞同。

之后它便有了自己的名字“黑豹”。

我一直看着它从童年走到老年,然后悲惨的死去…。

我看到它的时候它正在偷吃东西,嘴里叼着骨头,两只黑溜溜的眼睛直愣愣的望着我,很可爱的样子。后来又见有人追来,那人拿着一块红色的砖块一下子拍在“黑豹”头上,我拼命维护,可是它还是受了伤,头上流着血,嘴里叼的骨头也落在了地上。

我一下子惊醒了,醒来发现原来是一个梦,一个很遥远的梦,隔了十几年的光阴,恍若隔世。

我抬头望望窗外,外面阳光明媚,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哪里是下雪了?我竟做了一个这般寒的梦。

我的眼角挂着泪,泪水滴落在被单上,清晰可见。寒冷的梦被烈日炙烤着,像是炙烤着那个冬季里洁白的雪,雪花融化一地,像我的童年和我那离开世间的小狗,再也无法回来。

只有梦还是暖的,像雪花溶化后的冰水滋养着我的生命和渐渐逝去的青春。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五

土是故土亲,月是故乡明,游子望家园,总是思念情。这是流淌在每个异乡游子心中的共同感受。为了祖国的需要,我成了“中国吉普赛人”——冶建队伍中的一员,南征北战建钢厂,四海为家度春秋,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真可谓:一生征途路漫漫,踏遍神州半壁天。脚步跟着时代走,红心围着党旗转。为了钢铁王国梦,耗尽年华亦心甘。

但是,由于工作繁忙,要真正回老家看看,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没想到,我“解甲归田”之后,终于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鲁西南故乡,实现了我长期梦寐以求的夙愿。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汽车在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上疾驶,我的心绪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竭力搜索着脑海里离家时的印象。然而,孩提时的记忆和眼前的家乡景色怎么也都对不上。田野里,不见了那一望无际被炎炎赤日晒出了油的红高粱,荡起了铺满大地的金黄色的玉米和谷黍波浪;村庄里,不见了那东倒西歪杂乱无章的土坯茅草屋,冒出了一排排高大崭新的青瓦房。汽车一进村,便围来了一大帮乡亲,有鹤发童颜的老人,身强力壮的小伙,丰满标致的姑娘你,更多的是活泼可爱的儿童。他们向我这个突然返归故里的游子,投来了既陌生又亲切的目光。树上的知了齐声歌唱,也向我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目睹家乡的巨大变化,看到乡亲们的健康仪容,我的血液在沸腾,我的热泪在滚动,这是生我养我的那块充满苦难的故土吗?这是旧社会曾出过二十四根讨饭棍的“叫花子村”吗?这些老者是那长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苦水里泡大的乡亲吗?可是,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午饭由老同学招待。我那个在县政府工作退休的小学时的.同学特别高兴,他把本县健在的几位老同学都请了来。

“老兄,你多少年才回家一趟!也太不够哥们啦,如再不回来,我们就要开除你的省籍!”老同学边举酒杯边说。

“今天一没有山珍海味,二没有鸡鸭鱼肉,就叫你吃咱们家乡土特产,好让你身在大城市,思想不忘本。”曾在县计委工作的一位中学同学话音未落,我便高兴地叫起来:“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朝思暮想家乡饭,真是知我者莫过老同学呀!”

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工夫,一桌富有家乡特色的饭菜摆好了:黄瓜拌粉皮,油炸花生米,小葱烧豆腐,红椒炒茄子,外加小米饭和又薄又脆的大煎饼。这白里透绿,黄里透红,红里透紫的佳肴,和那喷香诱人的金黄色主食,使我胃口大开。正当我吃得带劲时,突然又依次端上来四盘油光闪闪的时髦荤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第一道菜乃是油炸干蝎,一个个昂首翘尾,栩栩如生,大有发动进攻之势。我小时候吃够了它的苦头,经常被它蛰得鬼哭狼嚎。如今竟在饭桌上重逢,使我不寒而栗,哪里还敢动筷下肚!

第二道菜乃是油炸蚕蛹,红润油亮,里白外黄,恰是那冬眠的“蚕姑娘”。见到她,我突然想起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名句,肃然起敬,哪里还忍心下口!

第三道菜乃是油炸蚂蚱,一个个张牙舞爪,凶相毕露。看见它,在我的脑海里立即出现了“蝗虫铺天盖地,庄稼颗粒无收”的悲惨画面。虽然蚂蚱与蝗虫不完全一样,但它却有同类之嫌,我复仇心切,顺筷夹过来两只蚂蚱,放在嘴里将其“碎尸万段”。

第四道菜乃是油炸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它们一个个头冠明珠,身披黄袍,形似龙虾,肉嫩且香。不见不馋,一见垂涎,没等主人劝让,我便单枪直入地动起筷来。

”且慢,你知道这些菜的营养价值吗?全是清一色的高蛋白!是当今上等宴席的高档菜,光那个翘尾巴的干蝎子,就得一二百元一斤呢!”老同学做他的广告,我吃我的意中菜,一只鲜美可口的知了猴下肚,勾起了我童年捉蝉的美好回忆:

家乡每年秋季,当满坡遍地的高粱成熟的时候,大地变成了红色的海洋,那翠柳白杨点缀的村庄,恰似海洋中一个个绿色小岛。在这花红柳绿的世界里,那能歌善唱的知了,奏起了秋收前的交响曲。知了学名叫蝉,有雌雄之分,雌性养儿育女,雄性高展歌喉。它们一鸣皆鸣,响声雷动,不用指挥,没有乐谱,却能唱出音调准确、配合协调的大合唱。

我小时侯最喜欢捉知了,捉到雄知了放在手心里,回家悄悄往姐姐耳边一晃,姐姐吓得直叫,我站在一旁大笑。有一次,我上学时把知了放在口袋里,没想到老师讲课时知了叫了起来,害得我被罚了一节课的站。我那时捉知了的技术在全村有名,即会手擒,又会网粘,还能火攻。所谓手擒,就是登高爬树,与知了短兵相接。这小动物也怪,看到有人接近它,不但不飞,还慢慢倒退向人靠拢,只要你出手迅速,十拿九稳可捉到。所谓网粘,就是用柳条弯个圆圈,插在高粱杆上,再在柳圈上粘上蜘蛛网,便成了抓知了的长兵器。知了的视力较差,蜘蛛网又薄如细纱,故能粘一个准一个,绝不会漏网。所谓火攻,即在夜间偷袭。在树下点起一堆明火,然后爬上树使劲摇晃,那知了像下雹子一样全掉在火堆旁。第二天,家养的鸡鸭便可饱餐一顿。这些老知了,人是不能吃的。

知了幼虫叫知了猴,这名字的来历可能与它善于爬树有关。知了每年秋天把卵生在嫩树枝上,冬天树枝干枯落地,蝉卵就地入土,来年夏秋就便成了象拇指粗大的知了猴。每当太阳下山,知了猴由地下穴中钻出,爬在树上蜕壳,天亮即变成飞蝉。捉知了猴亦有多种战术。一是“虎穴追踪”,凡是有知了猴的地方,必有一个不规则的小孔,它既不同于原形的蚂蚁窝,也不同于松软的蝼蛄洞。抠开小孔顺藤摸瓜,即可捉到一只又肥又嫩的知了猴。二是“断路截杀”,知了猴出洞后,要爬到树上去蜕壳,你乘月光在树干上捉拿,不一会便可满载而归。三是“痛杀回马枪”,冲出重围的知了猴,必在天亮之前蜕壳,这时出来的幼蝉,呈乳白色,翅软不能飞。你在太阳升起前出击,既可捉到可食用的嫩蝉,又可拣到可入中药的蝉蜕,一举两得。如若等到太阳出来,知了立即变成黑衣铁甲,两翅坚硬,腾飞自如,一不好捉,二不能食。

知了猴味道极美,脊肉像仔鸡,尾肉像蟹黄,旧社会家里穷,吃不起鱼肉,就靠捉它打牙祭。其吃法多种多样:可用油炸,香脆可口;可用锅烙,味道鲜嫩;也可用盐水腌制,作为过冬的咸食。我记得小时侯,和同学一起经常把捉的知了猴送给军烈属老奶奶,还受到过村长的表扬呢!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当你走向成年,面对大千世界,社会之门吱呀一声为你开启之时,这意味着:你即将迈出故乡的门坎。

也许,在你迈出故乡门坎之际,你会回望,深情打量这个你童年编织梦想的地方。翻一翻你陈旧的课本和小人书,摸一摸心爱的自制小木枪,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锁进柜子,然后告别双亲的慈爱和鼓励,还有几分担忧的目光,很潇洒地扬一扬手:再见,故乡。

故乡对有的人来说,意味着村落、田野、门前的小河和老榆树,缭绕的炊烟和母亲的呼唤;有的人心中的故乡则是古老的小镇,窄窄长长的青石板路,敲饴糖老人的吆喝和除夕夜劈劈啪啪响成一片的鞭炮声;或者是都市深处的四合院、院中的老井、童年剪贴的窗花和隔着小巷传来的大街上呜呜的汽车声。

当你一次次梦游故乡时,你发现,在你告别故乡之后,故乡并未远离,它还在你的心中,像一条无声的地下河默默流淌,从来没有干涸过。

这不是自由任意的联想。不,不是。

故乡就是历史,你个人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故乡意识、故乡情感就是对于你个人经验乃至全部人类经验的历史感。这历史感不是书写史志或传记的那种历史眼光,它是一种悠长的袅袅不绝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断地在你的生活中弥漫开来,成为你精神的无边依托。你不断地走进历史,你自己的历史,人类生活的历史;历史也在走进你,走进你的现实行动,走进你的内心世界。你与历史之间由你的故乡意识——历史感而有了一种无言而永久的承诺。你所做的仿佛只是对童年的梦幻、双亲的期望、以往贤哲的诚诫的印证。

想起故乡时,你不会忘记现代生活带来的某些让你不快的感受。或者说,正是这种感受让你想起故乡。在立交桥与摩天大楼构建的城堡中,大地似乎变得陌生。住在装有空调和席梦思的居室中,却常感到无家可归。在霓虹灯变幻的色彩中,茫茫不知故乡在何处。

你想“家”了,涌起了绵绵不尽的乡愁。故乡意识是对现代人生活一种意味深长的规劝。故乡在现代生活制造出的大片大片的人际沙漠中植进一方绿洲,在人们沉迷欲望与享乐的大海中划进一叶可供小憩的小舟,为成群结队的精神流浪儿和漂泊者营造一个修复创伤的栖息地。

故乡就是关怀。故乡意识就是对关怀的领受。故乡是无私的,它让我们每个现代人都能从那里领受一份关怀。那是对价值和意义的关怀,从自己的生命深处、从文化历史的深处汲取的关怀。人类作为现实生存鼓励的理想,关于价值与意义、崇高与正义、良知与善行,关于自由与秩序、责任与激情、和谐与亲睦……正是从人类的全部经验中,从童年、父母、祖先,从古代、过去、历史,从乡村、大自然……这广大而宽厚、悠远而深沉的故乡汩汩流出,源源不绝地流向今天,流向未来。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都不要淡忘、疏远心中的故乡,无论在得意或失意、忘乎所以或若有所思之时都能听到故乡深情的呼唤,怀着敬畏与虔诚、渴望依恋与庇佑之情来应答故乡的呼唤!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又怀念起故乡了,怀念起故乡的夏日,以及那久远久远的儿时往事,也许是那一缕徐徐吹来的夏日晚风,也许是那首悠扬抒情的萨克斯《回家》,亦或是窗前那轮皎洁的明月……总之,勾起了我对往昔的无限怀念。

农村里,夏天的晚饭做得比较早,太阳离山顶还老高老高的时候,主妇或姑娘们就开始准备晚饭了,一般是苋菜下面条,自己和面擀面条,或者做绿豆面疙瘩,先把自己家种的绿豆在灶锅里煮熟烂后,再把用竹筷搅拌的面浆糊,搅拌到滚开着的绿豆汤里,一会儿面疙瘩就熟了,冷凉后的绿豆面疙瘩更是好吃,清香且防暑降温。面疙瘩还有一种做法,把面粉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盆里,加少许水,用手慢慢揉搓而成,手揉搓的面疙瘩又细又匀称,米粒般大小,非常好吃,但没有用竹筷搅拌的面疙瘩光滑圆润,而且做起来所需时间长些,因此,忙碌的主妇一般都做即简单又省时的竹筷搅拌的面疙瘩。夏天晚上吃面食较多,偶尔也煮米粥吃,米粥里也可以放绿豆,无论什么饭,做好后都盛到一个专用来盛饭的又大又厚的朱红陶盆里,放到院中的'小木桌或石台子上冷着,接着在最大的铁锅里烧满满一锅水,以备吃好饭洗澡用,然后把一些牲口,如鸡鸭鹅、羊等侍弄好,等一家人陆陆续续从田间地头收工归来时,便围坐在院中吃晚饭了。男的喜欢光着膀子,肩上搭条湿毛巾,边吃边擦汗;女的手拿一把蒲扇,一会儿扇两下,驱赶蚊子。就着自家腌的咸菜,再吃一两块中午剩的馒头,如果是面条,再掰几瓣大蒜头,剥掉外壳,放在碗里就着吃,就这样,一顿晚饭就解决了,虽然简单,但一家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晚饭后,主妇们把碗筷收拾清洗好,首先给孩子们洗澡,小孩子野玩了一整天,浑身脏兮兮的,散发着汗臭味,洗好澡,孩子们躺在宽敞的院子中,用两条长条大板凳支起的凉爽的竹床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竹床),望着天上星星,翻来滚去地唱着儿歌:“风婆婆,放风来,大风不来小风来……”等,有的孩子捉几只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放在床头边,快乐地赏玩着。男人们洗好澡,悠闲地走邻串户,三五一堆,或坐或蹲,在风凉处唠嗑闲聊,那时农村还没电视机,而女人们永远是家里最后一个忙完一天活计的人。

多么亲切、温馨的夏日夜晚啊!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八

“我这里有老家的酸菜和老腊肉,有时间来撮一顿啊”。离开家乡,最爱听的还是这句话。

儿时的家里很穷,除了宰年猪的时候可以吃上一点鲜猪肉,平时都是吃挂在厨房墙壁木桩上的老腊肉,而且也不是顿顿都有,家里煮腊肉一般是有客人来或者是邻居帮忙干农活的时候,煮腊肉的日子对我们这些小馋猫来说,就是过年!酸菜却是我们饭桌上天天都有的,儿时的老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早早起床后,除了在家里煮饭的人外,其他的人都到外面干活。

春天的早晨,天刚麻麻亮,我们几姊姊就在家里大人的吆喝声和威胁声中,老不情愿地睁开惺忪的双眼,慢吞吞地背上背篼到山坡上去割垫圈草或者割猪草。冬天的早晨就更惨,搓着快冻僵的小手,在黄土地里捡玉米杆(煮饭引火用)。说是“捡”,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家乡缺水,秋天割了玉米以后,父辈们就用耕牛犁地,黄土地便成了满满的土疙瘩,这土疙瘩,大大的,硬硬的,用锄头或者“土巴锤”去敲碎,没有水份的土巴疙瘩,振的我们的小手全部裂开了口,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坚硬的土疙瘩敲碎,然后把里面的玉米杆装进高过自己的大背篼。为了得到家里大人们的表扬,我们都拼命地敲土疙瘩,拼命地把背篼里的玉米杆装的多多的,有时还在满满的背篼上面堆个大大的尖。等到红红的太阳照到了地里,家里煮饭的人就会站在房屋顶上,扯开喉咙叫着家里人回家吃饭。我们也在家人的吆喝下,背着大大的一背篼玉米杆,在邻居大人的夸奖声里,满心欢喜地回家吃饭了。

家里的早饭不是白米饭,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大米,有时甚至连小麦面都吃不上,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的早饭基本上是烘洋芋玉米面馍馍,菜是大大的一碗酸菜或者腌菜,没有新鲜的蔬菜,偶尔饭桌上会有一小碗豆豉炒腊肉,这一小碗就成了我们这些小馋猫攻击的目标。。。。。

家乡酸菜的做法很特别,和市场上卖的不一样。首先酸菜的材料必须是圆根樱,圆根是一种根茎蔬菜,说是蔬菜也不全面,应该说是根茎植物吧,因为它的茎叶用来煮酸菜,根是圆圆的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和腊肉一起炖着吃,被霜打过的圆根萝卜甜甜的,清爽可口。宰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年猪骨头炖满满的一大锅圆根萝卜汤。甜甜的汤让我们在还没有正式吃饭时,就已经喝了一碗又一碗。

十一月份打过霜以后,就是收圆根的时候了,周末早早的就和家里的大人们到圆根地里,收圆根不用工具,我们小孩子们使足了劲,双手抓住圆根樱一拔,就连萝卜一起被拔出来了。我们把拔出来的圆根堆在一起,大人们就拿刀把萝卜和茎叶分开,萝卜捡大个的放在背篼里,背到早挖好的地窖里和胡萝卜一起埋起来,平时煮腊肉和过年的时候用。大人们把没有萝卜的圆根樱像编麻花辫一样编起来,编的`大概有三四米长,然后把编好的圆根樱搭在房架上风干。以备开春没有菜时煮。余下的圆根樱大人们就洗得干干净净的,烧一大锅不沾油的水,烧开了就把圆根樱放在里面打个滚,这时的火候最关键,时间长了,圆根樱就会腻,时间短了,圆根樱就太硬,嚼在嘴里费劲。酸菜的酸母子也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有老酸水时,圆根樱煮好捞在早准备好的大木桶里压紧,然后把老酸水加热后,趁热倒在桶里,拿一个大大的圆石头压好,在用油布把桶口封严实盖上桶盖。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第二天早上把油布取开,酸酸的味道扑面而来,抓一根尝尝,半边腮帮子都软掉了。美味的新鲜酸菜就这样诞生了(如果没有老酸水,就可以在煮圆根樱时煮几个嫩白瓜或者苹果,也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酸菜的吃饭有很多种,可以炒,可以煮,还可以凉拌。儿时记忆最深的是酸菜土豆面块,那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晚饭基本上就是酸菜洋芋丝面块。说是面块,其实到了我们的碗里,面块的影子都见不到了,全是洋芋丝和酸菜。家里有年老的祖祖和爷爷,妈妈在面块刚刚起锅时,就把面块挑起来给祖祖和爷爷吃了,我们吃的就是剩下的酸菜和洋芋丝。所以儿时的我,特别讨厌吃酸菜。

不知不觉时,我已经过了讨厌吃酸菜的年龄了,在离开家乡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上,这里没有了家乡的酸菜,没有了那种绿油油的圆根樱,没有了甜甜的圆根萝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偶然一个日子,我看见一家小饭馆的门上写着卖有家乡的酸菜面块,心里那个激动,仿佛看见了家乡那成片的圆根樱。快步走入,点了一碗老家的酸菜面块,心里忐忑不安地猜测着酸菜的模样,回味着自己曾经讨厌的酸味。面块好了,在酸酸的味道中,我看见碗面上躺着的竟然是正宗的老家腊肉炒的正宗的老家酸菜!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儿时的记忆全部浓缩在里面了,只是没有了讨厌,而是满心的感激:感激这种酸酸的故乡味道,感激儿时的浓浓记忆,感激游子漂泊的心有了栖息的地方,感激自己还能品尝活着的滋味。

故乡的腊肉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腊月间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宰年猪了。家乡的年猪都是肥肥的,壮壮的。家里有学生的,都会把日子选择在周末,这样学生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儿时宰年猪的日子我们比过年还期盼,早早起床躲在屋顶上,看父辈们把猪赶出圏,几个人一起,逮的逮猪尾巴,逮的逮猪耳朵,宰猪匠手里拿着一圈皮绳,套住年猪的双腿一拖,年猪就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父辈们把年猪放在杀凳上,宰猪匠从背后单腿跪压在年猪身上,左手把猪头使劲向后托,右手拿着宰猪刀,对准年猪的脖子,用力刺进去,旁边的人赶紧拿铁桶接住喷出的猪血,猪血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做酸菜血旺,也可以蒸血糕馒头。血糕馒头的做法很复杂,要有经验的老年人才会蒸。

宰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请客,父辈们把猪肉分好,用盐和花椒腌一会,然后一双一双地挂在厨房里面的吊杆上,因为只有用厨房里面煮饭的炊烟慢慢熏出来的腊肉才香。而且老家的年猪是不喂饲料,只喂玉米面和土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深得人们的喜爱。

离开老家的日子,每当身心疲惫时,总是怀念家乡的酸菜和老腊肉。工作之余,几个老乡邀约一起,到有酸菜和腊肉的饭馆里,来一盘豆豉炒腊肉,一盘青椒炒酸菜,那个味道啊,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游子啊,不管走得多远,心都在故乡那片美丽的土地上。

浓浓的故乡情哦,多少游子为你魂牵梦绕!

浓浓的故乡情哦,你让多少文人志士诉说衷肠!

故乡情怀散文篇十九

昨夜梦回家乡的途中,我坐在一辆没有蓬顶的车上,夜里看见一颗闪亮的星星坠落,想起民间的传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天上如有星星滑下,地上就会有一个人逝去,就这样对身边的老乡说着。回到家乡,路过二伯母家时,看见二伯母正在搭简易棚,在上中间顶梁柱时,那根木梁柱突然弯曲陷下,我穿着一件白色棉衣,头带一顶白色帽子,回到了家。

不一会,我从梦中醒来。天已亮,要起床准备上班了,还来不及细解梦景。突然手机铃声响了,一看是家里打来的电话。惊闻,梦里没见到的二伯父,这家中的顶梁柱,经不住岁月的狂风吹猛雨打,病魔侵蚀了身躯,导致肝癌晚期过世了。从检查出结果到现在还不到几个月。

岁月的磨难和病痛让二伯父永远地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二伯父的几个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已赶回家里。

现已七十多岁的二伯父,一生辛苦地拉址着五个儿女长大成人。曾经历过失去成家只有几年的小女之痛。女儿们早就都出嫁了,儿子、儿媳为了生活,都在异地打工。

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一路伴随走来,这些年还种着十几亩的水稻田,照看着孙儿、孙女。

去年八月下旬,祖父去世时,我和丈夫回到家里。看见二伯父忙里忙外在料理后事的过程中,虽然神情带着伤感但身体看上去健康且有精神,让人察觉不出有一丝病痛的样子。我还羡慕敬佩着二伯父比我们这些后辈还能干。

光阴似箭,转眼只过了一个春节,才进入三月中旬。如今,闻听噩耗传来,意料之外身处异地无奈的我,不能回家见上临别时的最后一面,我心情沉重,潸然泪下,让记忆回到从前,仿佛看见了二伯父慈祥的面容与关怀熟悉的身影:

二伯父泥瓦工手艺精湛。二十多年前,我出嫁走进了这个大家庭,成了二伯父的侄媳妇。由二伯父带头帮我建过房子。在动工之前,都是二伯父替我操心,尽量不浪费材料,并且合理地对建筑人员进行安排。房子建好后,由于我白手起家,家境艰难,又近年关,做房子的许多材料和生活开支都是托熟人赊欠的',所以拿不出现金付此工钱。都是二伯父担保着赊欠其他瓦匠师傅的工钱,承诺次年等收成后还清。并说自己的那份工钱,哪天手头宽裕一些,再给不迟,不要放在心上。次年秋收之后,卖了谷子,全部付清了瓦工们的工钱。每当我想到,二伯父平时的辛勤操劳的情景,一家人节衣缩食,在年底之前,付给辛苦工钱时,二伯父还执意少算了两天的工钱,当作建房中的帮助,以示作为长辈的心意。

在建房的过程中,生活安排上很随意,照顾不周,从不计较。在我困难消沉的时候,总是鼓励我,安慰说,日子是慢慢过的,不要着急,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你们夫妻俩都很努力,生活会好起来的。这关怀的话语,让我从消沉的日子中走出来,在生活上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至今记忆犹新。

二伯父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每当秋收农闲之后,继续加入到村子的建筑队,像年青人一样发挥着自己的瓦工这门手艺,以缓解家庭的压力与负担。终因年事已高,有一只眼睛的视力越来越模糊,就结束了建筑生涯,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这门手艺。

二伯父生前非常勤俭节约,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一些。在病魔的折磨痛苦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的九十几岁的祖母还健在,二伯父再也没有机会来关照,已成了心中永远的遗憾;还没有看见孙儿们成家,来不及给机会让儿女们尽尽孝心了却心愿;来不及停下农活来享受生活,就这样不舍而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此时,异地的天空布满阴云,早春冰凉的雨水从天上落下来,和着泪水透过无边的雨丝,我仿佛看见了家中所有的人,为痛失亲人的那种伤痛欲绝的哀悼神情;听见了家中所有人悲伤的哭泣声。

想到在这个大家庭里,虽然不缺人手帮忙料理后事。但是作为后辈的我,遗憾内疚地未能送上二伯父最后一程。只能在异地他乡的深夜里,记下这用言语无法表达出我内心沉痛的哀思与虔诚的寄托:

夜已深,窗外细雨纷纷扬扬,

有些冰凉,

时钟的滴嗒,声声敲打在我沉痛的心上。

我的思绪回到了故乡。

顺着您曾经走过的人生之路。

想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岁月的沧桑,写满您的额头,

生活的重担,压在您的肩上。

风风雨雨里,您含辛茹苦。

坎坎坷坷中,您饱经磨难。

您勤劳的双手,铸就了不朽的品格。

您慈祥的目光,永存在后辈的心中。

您承载着家庭之舟坚毅前行。

刺骨的病痛突然来临。

您累了,倒下了,卸下了沉重的压负。

或许有些未了的遗憾。

还有一些难舍的牵挂。

这遗憾,这牵挂,

就让亲人们含泪替您诉说。

倾诉着这无尽的哀思。

愿二伯父:一路走好!安息!

2014年3月12日深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故乡情怀散文篇二十

我梦见故乡碧波荡漾的拦河坝,坝南缓坡下有半百老柳一株,左行三五步有一泉。泉水像明亮的精灵,日夜喷涌,顽皮地拱开红色的柳树根,吹起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水泡,嬉戏着,打闹着。老柳树那悠长的红色根须被泉水保养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随便扯一把抛出去,地上仿佛很快就能长出一片袅袅娜娜的细腰柳来似的,又像恋爱中姑娘的秀发迎风飘舞。

我梦见故乡冰天雪地的田野里有一棵熟透的红高粱正向我迎风摆头,金光闪闪。我很惊讶:这寒冬腊月的天气里,怎么会有成熟的高粱呢?就好奇地顺手折了几片高粱叶子拿着,继续赶路。等我回到家,一看手里的高粱叶子竟变成了金叶子!我后悔极了:自己当时干吗不把整棵高粱连根带穗拔回家呢?到时候高粱米可就是金豆子,秸秆可就是金条,根须可就是金线了啊!于是,连水也顾不上喝,赶紧跑回原地去找,可哪里还有高粱的影子呢?我长叹一声:“唉,看来我只有得到几片金叶子的福分了!”

在梦中,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无声地穿透绿叶的罅隙,那一夜甜梦的林中宿鸟第一声圆润的啼唱是属于故乡孩子的。早春第一棵破土的草芽,夏夜第一只脱壳的蝉猴,深秋落光了叶子的树梢上最后一枚红通通的柿子是属于故乡孩子的。顺着歪脖子柳树爬到屋顶上去掏鸟窝,不小心触到了瓦底下那堆软软的壁虎的惊险;在茂密的苇荡里,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搏斗,最终错把那根狡猾的水蛇当作黄鳝去征服的传奇。满坡跑累了,一不小心竟把甘甜的山泉连同活蹦乱跳的小蝌蚪一起喝进肚子里去的喜剧也是属于故乡孩子的!

我梦见故乡有月亮的夜晚,大胆的村姑相约偷偷去河里洗澡。岸上燃着用晒干的艾蒿亲手扭成的“艾绳”,缕缕白烟扩散开来,为裸露的玉体驱蚊赶蚋。清凉的河水很有耐心地抚摸着柔软的.身子,饱胀的前胸像雨后的蘑菇,像发酵的面馍。河水应远是流动的活水,不热也不凉,无声地淌过身子,就像有无数双小手为村姑们轻轻按摩。半闭了眼仰卧在河底光滑的鹅卵石上,似睡非睡中,小鱼小虾还会用小嘴嘴、小尾巴蹭她们的皮肤,怪痒痒的,让女孩们只想笑。仿佛天上的仙女似的,一面尽情享受着河水的清凉,一面大口呼吸着河底的水草和岸上的艾烟酿成的独特清香,月色便朦胧在这蕴满清香的水汽里,连同远处戏水村童的欢叫,近处一阵阵肆无忌惮的蛙鸣。

我梦见故乡的少妇头上包了红头巾,深秋的傍晚拿着耙在路边搂杨树叶。金黄的树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她脚下翩翩起舞,秋风吹过,从高处的树枝上纷纷飘落的金色蝴蝶又像飞旋翻转的雪花一样簇拥着女人:哦,蓝天,白云,金色的树叶,挺拔的白杨树,树梢上黑色的喜鹊窝,树枝上跳上跳下歌唱的花喜鹊,火一样热烈的红头巾,窈窕的少妇,不远处刚刚收获了的田野上散发着甜味儿的苞米丛,向阳的岭坡上正打着瞌睡的牧羊老头儿,散漫着的羊群悠闲地觅食、嬉戏……这些情景历历在目,让我终生难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