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 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感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1:46:21 页码:7
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 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感悟(7篇)
2023-01-12 11:46:21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一

哈尔滨极乐寺是东北四大著名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之林,并居于四大佛寺之首。极乐寺始建于本世纪20xx年代,已经历了70多年的沧桑岁月。极乐寺占地面积5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正院、东跨院、西跨院和塔院四部分。极乐寺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庙之一,已被定为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极乐寺是由北方名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代宗传弟子倓虚法师创办的寺庙。整体设计、布局和建筑结构,均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寺院座北,面南临街。极乐寺的牌匾题字出自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进入山门,首先见到的是钟楼二楼。庙庭内,横向分主院、东跨院、西跨院三部分。主院建筑1800余平方米,分四重大殿:一为天王殿,正中供弥勒佛,东西有四大天王;二为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供释迦牟尼;三为三圣殿,四为藏经楼。天王殿前方左右为钟鼓楼。院内两侧尚有配殿。该寺为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东院内建有著名的七级浮屠塔。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庆佛日,极乐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2]

极乐寺始建于1921-1920xx年,20世纪初,中东铁路修建,沙俄等帝国主义入侵,大量侨民涌入,哈埠曾出现过13个国家的领事馆,外国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件攫取的条件,在大直街上先后修建了三座东正教堂和一座天主教堂,一座基督教堂。当时民间传说,南岗是潜伏在松花江南岸的一条土龙,是哈尔滨的风脉所在。洋教堂正建在龙脊上,变白坏了哈尔滨的风水。于是人们呼吁建一座佛寺,以震慑洋教堂的兴盛之风。这就是哈尔滨极乐寺的兴建的“缘起”。

1920xx年(民国20xx年),中东铁路稽察局局长陈飞青,是笃信佛教的居士,他首倡在哈尔滨建立一处大庙。陈飞青还推举中东铁路护路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长官朱庆澜出面发起筹建。陈飞青又到北京晋见北洋军阀执政段祺瑞的秘书马冀平,请求由锈路局拨款资助修庙,马冀平赞同了陈飞青的请求。

1920xx年,陈飞青召集各机关要人开会,议决买一块地皮,请交通部部长叶恭绰拨款5万元,并将庙名定为极乐寺。“极乐寺”一名,因第一任方丈为佛教天台正宗第四十四代倓虚法师;又因第一坛开讲的内容为阿弥陀经,加之倡议发起人陈飞青居士信奉净土,都与极乐静土相关联,故名。

1920xx年6月17日,极乐寺工程开始动工。

同年11月,名僧倓虚和尚来哈尔滨,主持修建极乐寺。

佛教会成立

1920xx年农历正月底,极乐寺在哈尔滨道外三道街办起一所义学性质的佛教学校(附设在佛教宜讲堂内)。倓虚请奉天(今沈阳)太清宫小学校长张乐西任校长兼讲儒学。

同年7月,由当时社会名流、前清遗老、光绪状元张謇题写了“极乐寺”匾额。“极乐寺”是3个1米见方的大字,笔力苍劲浑厚。

同年8月,中东铁路护路军参谋长张焕相在北京定购八尊佛像及梵钟等运抵哈尔滨,置于极乐寺内。

同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极乐寺寺庙建成并举行开光。极乐寺坐落在今哈尔滨市南岗区大直街东端尽头,占地26000平方米,其中主院占地18000余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和三圣殿等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山门为牌坊式。进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中间是寺内第一大殿—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主殿—大雄殿,大雄殿之后为三圣殿,三圣殿后为藏经楼。极乐寺整个建筑,典雅端庄,金碧辉煌,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诸佛开光之日,寺僧约300余人诵经或过斋堂,讲佛课。倓虚担任首任方丈。

义学性质的佛教学校由佛教宜讲堂迁至寺内,改为佛学院。

同年,哈尔滨佛教总会成立。该总会设在极乐寺内,以朱庆澜为会长。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参观大明寺。一听到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大明寺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的中峰,从停车场到寺庙门口有一小段路程,让我们沿着这条平缓的石坡拾级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大明寺的概况: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后来乾隆帝巡游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成“法净寺”。直至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又复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庄重典雅的牌楼,正面横匾上篆刻着“栖灵遗址”4个字。再看背面有篆书“丰乐名区”4字,这是因过去这里属大仪乡丰乐区。

牌楼东侧的墙上,石刻“淮东第一观”,这个“观”可不是道教的观,这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是对这里的赞美。西侧的墙上有“天下第五泉”,全国号称第一的可多了,但像这么说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见。牌楼前两只石狮按皇家御用规格雕刻,说明大明寺的赫赫身份——皇上行宫旧址。

游客们:同一般寺庙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门殿同时也兼作“天王殿”。请大家进殿内参观,进门首先看到正面供奉着弥勒佛坐像,两侧有一副对联:“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弥勒的后面站像是护法神韦驮。在大殿的东西两侧排列着四大天王。

在山门殿的后面自然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清代重建的,为重檐歇山顶建筑。

各位请随我进入殿内,大家看,坐在正中莲花高台上的是释迦牟尼。站在大佛东侧的是迦叶,西侧是阿难,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得力弟子。大佛东面是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西面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游客:唐朝著名高僧鉴真是中日交往的友好使者。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按唐代建筑风格并参照日本招提寺“金堂”的风格设计,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著名建筑学 家梁思成教授主持了设计方案,这是他生前设计的最后作品。

鉴真生于扬州,14岁出家扬州大云寺,20岁时游历于长安、洛阳等地,26岁返回扬州,55岁当了大明寺住持,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佛学大师。唐朝天宝元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从长安专程来到扬州,邀请德高望重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欣然同意,经过一番准备,他率领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启程东渡。先后十年,五次失败,双目失明,但是他决心不变,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这年鉴真已是66岁高龄了。鉴真在日本生活了20xx年,76岁病逝于日本。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他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和他圆寂前弟子为他塑造的干漆夹纻坐像都已成了日本国宝。纪念堂前碑亭内横卧一方汉白玉巨碑,上镌“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9个大宇,为郭沫若手书。郭沫若题词、赵朴初撰文、梁思成设计,被称为当代三绝碑。庭院里的石灯笼和樱花树都是日本唐招提寺长老赠送,石灯笼里的灯火由森本孝顺长老亲自点燃。温总理在日本国会演讲时,特别提到这盏灯与唐招提寺的另一盏灯是一对,至今仍在燃烧,长明不灭。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的是大明寺佛教建筑,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文化古迹和园林风光。“文章太守”是欧阳修的名言,这句话是他当扬州市长时说的,古代的市长叫“太守”、知州。清代光绪五年,有一位叫欧阳正墉的人在扬州担任两淮盐运使,深有文章太守的自豪感,就为欧阳修建造了祠堂——欧阳文忠公祠,祠内有欧阳修石刻像,由于反光原理,远看白胡须,近看黑胡须,吸引了许多游人。而更精彩的是无论我们从任何角度去看,欧阳修的两眼都对着我们,神态关切,这是石工点睛技术出色,被称为石刻的神品。堂上悬挂的“六一宗风”横匾,原为欧阳正墉所题,后遭损坏,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补书。“六一”是取自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对“六一”有自解:吾藏书一万卷,集取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到的地方是西园。我们脚下这段是清代的石铺路面,据说乾隆皇帝曾经走过,所以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乾隆漫步小道。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碑刻是乾隆的游平山堂诗;另一碑刻在南边,摹刻的是康熙帝题杭州灵隐寺诗。也许有朋友会问,康熙所题杭州灵隐寺的诗,为什么会立于扬州?这里有一段典故,康熙第二次南巡途经扬州,当时的扬州知府是满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与皇帝关系密切。高承爵奉旨先到杭州考察,然后又赶回扬州伴驾前往杭州。后来康熙回京时,高承爵又送皇帝至山东,在御舟中皇帝大悦,赐《灵隐》诗一首,并钦升高承爵为江南江苏按察使。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高承爵于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将此碑立在大明寺内。

游客们:这里有两口“第五泉”,一在东岸上,碑石上刻着“第五泉”三个大字;另一个在西侧池中,为雍正年间凿池时发现的,当时的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所以建亭于其上。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被称作“天下第一泉”的有四个:江苏镇江中冷泉、江西庐山谷帘泉、北京玉泉、济南的趵突泉,而被称作天下第五泉的只有扬州一个。

在第五泉东面依墙筑着一块石碑,上刻“鹤冢”二字,顾名思义,这就是鹤的坟墓。大家对北宋诗人林和靖的逸事可能略知一二,传说他一生孤高自好,不娶不仕,隐居杭州孤山,喜欢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光绪十九年,住持和尚星悟禅师在平山堂也养有两只鹤,极为珍爱,任凭双鹤戏耍自如。后来一只仙鹤患足疾而死,另一鹤悲痛欲绝,最后绝食而亡。星悟禅师深为感动,将双鹤埋葬在此,并立一石碑,上刻“鹤冢”。

各位游客,平山堂是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夏天,公务之余,他常带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女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大家注意看“风流宛在”的匾额,“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又多了一点,大概是提醒大家做事要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在吧。

当人们提起欧阳修时,必然会想到他的学生苏轼(苏东坡)。从平山堂往后走数米便是“谷林堂”,这是苏东坡56岁任扬州知府时为纪念欧阳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

游客们:现在我们最后再去瞻仰栖灵塔。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塔,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别称。栖灵塔初建于隋文帝时,塔高九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可惜原塔在唐武宗时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新建后的栖灵塔气势雄伟,成为大明寺的标志性景观。登上塔顶,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各位游客:大明寺从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这段历史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多次修葺,才有今日新貌,来之十分不易。大明寺既有美丽的湖光山色,又有古老的宗教寺庙,更有鉴真、欧阳修、苏东坡在此留下的历史印迹,观物赏景,融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三

极乐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占地5.7万平方米。极乐寺是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也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极乐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占地5.7万平方米。极乐寺是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也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

极乐寺的整体设计、形式布局和建筑结构,都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东西配殿等。

1920xx年,由当时的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筹款,1920xx年动工,占地 234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和三圣殿等,均为硬山式屋顶。山门为牌坊式,青砖砌成弧形卷门洞。进入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

塔院内设有七级浮屠塔和圆寂比丘塔、五百罗汉堂、四十八愿殿等。七级浮层塔呈八角七层阁楼式,锥体状,通身砖石结构,造型美观,玲珑秀丽。整个寺院金碧辉煌,威严肃穆。它既是佛教徒参谒朝拜的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游人观赏浏览的名胜所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是寺内第一重大殿,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一间。殿正中塑 1.6米弥勒佛坐像,东西列特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坐像,面北立像韦驮。天王殿与大雄殿中间甬道设一高 3米铁铸宝鼎。

大雄殿是寺内主殿,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三间。阶前有石狮子一对,殿内正中塑 2.7米高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旁立阿难、迦叶二尊者立像。东西寺壁悬挂拓印“五百罗汉图”。佛阁上悬“慧灯净照”匾额,明柱上挂着“愿大地都成净土,问众生谁是如来”楹联,佛阁背后塑千手千眼佛。

三圣殿位于大雄殿后,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三间,殿中塑八尺高阿弥陀佛站像,左有观音、右有大势至菩萨站像,东塑地藏王坐像。

三圣殿之后设藏经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藏有宋版影印《碛砂藏》60函,共和 590册;《频伽藏》48部;《隆藏》 678部;《续藏》1750部。

极乐寺自1983年修复开放以来,逸散的僧人先后陆续归来。他们自己管理寺庙,并为培养新一代高级僧材选送了青年学僧赴中国佛学院深造。今天的极乐寺在发展对外佛学,文化交往中越加引人注目。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庆佛日,极乐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今天,北方名刹极乐寺在发展对外交往活动中分外引人注目。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四

今天,我为您介绍的“独乐寺”啊,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俗称“大佛寺”。虽然这座寺庙被称作“千年名刹”,但是它的历史却是少有记载,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当年安禄山起兵叛唐时,就是在这个地方誓师。因为他想做皇帝,后人就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得此寺名。

作为来蓟县必到的景点,“独乐寺”里面其实并不大,完整的走一圈也只要三十分钟。但是就这么点的地方却拥有好几个全国之最:最早的木结构楼阁,最高的泥塑立像等,还有我们“独乐寺”的“镇寺之宝”——我国最大的彩色观音泥塑像。甚至,“独乐寺”里面几块小小的牌匾也都是历史名人所写,据说最受欢迎的“观音之阁”,牌匾上的四个字就是出自“诗仙”李白之手,绝对是“浓缩的精华”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乐寺”周边的环境也已经变得相当不错。步行街和商业街的气氛已经让蓟县成为了一个旅游贸易中心。而处在蓟县市中心的“独乐寺”,在门口的复古的步行街的映衬下,气质更加卓尔不群,那种古意是任何高超技术无法模仿和复现的。希望“独乐寺”及其周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独特气质,能带给您全新的体验。

伽蓝殿

与闹市区步行街紧紧挨在一起的就是独乐寺的“伽蓝殿”了!提到“伽蓝菩萨”,您可能不太熟悉,但是“黑脸关公”您一定听过,其实啊,咱们的这位菩萨就是关公转世!据说,关公曾经是忠义两全,视死如归的将军。最后为奸人所害,因为执着深切,死后没有得到解脱。有幸得到禅师点拨,体悟心性。最后发愿拥护佛法,成为护发和尚,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伽蓝菩萨”了!

独乐寺里的伽蓝菩萨,身穿圆领宽大绿袍,胸前还加挂一盔甲。除了腹部和膝盖处有飞龙纹外,还有布满袍子的云纹,展现出了富丽堂皇之气!您可以咱们这位“关公大老爷”合照呢

行宫

亲爱的游客,走了许久是不是有些累呢?接下来,就带您去感受一下古代皇帝在游玩途中小憩的地方!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年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途中休息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唯一存留的行宫。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这里的诗篇。行宫内现在还增设了展览区域,只要您来到这里,就可以欣赏到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幅!听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此行赚到了呢,我觉得很值呢!

观音阁

来到“独乐寺”,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咱们的“观音阁”了,传说中的“镇寺之宝”就是它!梁思成先生就曾出过一本书,《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专门介绍独乐寺的“观音阁”。它的结构巧妙程度,令现代的建筑师们都叹为观止!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不仅没让这里有丝毫晃动,反而让它更加坚固。绝对是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观音阁”里面供奉的高达.米的辽代十一面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如果您想将观音像看个遍,花元买张票,就可以登上去!千万不要错过哦!

韦驮亭

这么有名寺庙怎么能少了神话传说,接下来,就为您介绍一下关于“韦驮寺”的故事!韦驮本来是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祖涅盘的时候,鬼怪盗取了一双佛牙,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就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chǔ)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咱们“独乐寺”里的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怀抱金刚杵地,看来路过的和尚是不能进去的呀

乾隆御笔碑刻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的是“乾隆御笔碑刻”。随着一些宫廷大剧的不断走红,我们似乎都已经把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子们认得“门儿清”了!被这么多妃子喜欢着的人当然有其独特魅力!咱们的乾隆皇帝可是“十全老人”,不仅是一位政治巨人,而且是一位杰出诗人。他曾多次游历蓟州,关于蓟州的诗作就高达上千首,独乐寺的“乾隆御笔碑刻”就是证据之一。这些碑刻的书法作品,行云流水;笔锋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览之,既有视觉欣赏的享受,又能从中感悟道理!充分显示着昔日帝王的文史底蕴。您不妨无品读一番,绝对会感慨万千

报恩院

“双烛烧残观法界,万缘放下见真心”,这是“报恩院”门前所展示的对联,向世人们深刻地展示了人生真谛。可是,当年“报恩寺”的提字却是“闹”了不少事!

据说,当年咸丰皇帝驾临这里,当家的大和尚想沾个荣耀,就请皇帝提个名。咸丰皇帝也未客气,当即就写下“报恩院”三个字,写完之后才发现“院”字少了一横。皇帝知道写错了,又不好承认,最后只好开金口说“人啊,要之人图报,佛家就说要报四重恩,太多了,这恩一生都报不完,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完美的解释,直到今日都引人津津乐道!快去瞧一瞧吧!

大雄宝殿

您现在来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雄宝殿”。这座宝殿啊,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头衔!据说,是中国古代佛教寺庙遗留下的所有大雄宝殿中,最古老,最大的。此外,这里的“大雄宝殿”与别处相比还有一点不同,里面供奉的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位大佛有个特别“厉害”的组合名字,叫做“横三世佛”。您可千万不要错过!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五

极乐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占地5.7万平方米。极乐寺是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也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极乐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占地5.7万平方米。极乐寺是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也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

极乐寺的整体设计、形式布局和建筑结构,都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东西配殿等。

1920xx年,由当时的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筹款,1920xx年动工,占地 234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和三圣殿等,均为硬山式屋顶。山门为牌坊式,青砖砌成弧形卷门洞。进入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

塔院内设有七级浮屠塔和圆寂比丘塔、五百罗汉堂、四十八愿殿等。七级浮层塔呈八角七层阁楼式,锥体状,通身砖石结构,造型美观,玲珑秀丽。整个寺院金碧辉煌,威严肃穆。它既是佛教徒参谒朝拜的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游人观赏浏览的名胜所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是寺内第一重大殿,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一间。殿正中塑 1.6米弥勒佛坐像,东西列特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坐像,面北立像韦驮。天王殿与大雄殿中间甬道设一高 3米铁铸宝鼎。

大雄殿是寺内主殿,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三间。阶前有石狮子一对,殿内正中塑 2.7米高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旁立阿难、迦叶二尊者立像。东西寺壁悬挂拓印“五百罗汉图”。佛阁上悬“慧灯净照”匾额,明柱上挂着“愿大地都成净土,问众生谁是如来”楹联,佛阁背后塑千手千眼佛。

三圣殿位于大雄殿后,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三间,殿中塑八尺高阿弥陀佛站像,左有观音、右有大势至菩萨站像,东塑地藏王坐像。

三圣殿之后设藏经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藏有宋版影印《碛砂藏》60函,共和 590册;《频伽藏》48部;《隆藏》 678部;《续藏》1750部。

极乐寺自1983年修复开放以来,逸散的僧人先后陆续归来。他们自己管理寺庙,并为培养新一代高级僧材选送了青年学僧赴中国佛学院深造。今天的极乐寺在发展对外佛学,文化交往中越加引人注目。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庆佛日,极乐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今天,北方名刹极乐寺在发展对外交往活动中分外引人注目。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六

各位旅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_年,也就是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园”由于历经元、明、清三朝的火烧,我们此刻看到的是19_年作后保存下来的遗迹,当然苏州市政府近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这天涣然一新的外貌。到那里,有游客可能会问:“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吗?”让我来为你解答吧1其实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两为僧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诗僧,着有《寒山子诗集》,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将此寺改名为寒山寺。

另外大家必须想明白,苏州名胜古迹众多,为什么惟独寒山寺尤其名扬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诗,大家可能明白,当时唐代有位诗人叫张继,他是湖北襄樊人,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他情绪郁闷,归途中渔船夜泊枫桥,枫桥,也就是靠寒山寺西边的一座桥,大家请随我指的方向看。他听见了寒山寺钟发出的“咚咚‘声,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浅,想通了许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我必须能够东山再起,救灾灵感顿开的状况下,写下了千古名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详。

第二,佛门弟子一向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别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

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钟。也就是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钟。明代时,流入日本。之后。有个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寻未果的状况下,便募捐了一对青铜钟,一口赠予中国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失史册中,写下了完美的一页。

第四,据说寒山寺钟声具有很奇特的功能,能够用十二个来概括“闻钟声,烦恼清,指挥长,菩提生。”

也许你望见朝西的大门,你必须、会产生疑问,不妨在再次让我为你们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

其一,因地制宜,门朝西,西边就是运河,各地而来的善男信女坐船来此烧香,交通方便了不少。

其二,向西意味着通往西方极乐世界,表现了对西方佛教胜地的崇敬。

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为大家具体讲解了一下寒山寺的历史,请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顺便能够休息、拍照。片刻后,我们将会进入下一个景点——天王殿。

寒山寺导游词5

大家好,我是本次带领大家游览寒山寺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赵。本次游览,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紧队伍。

绕过山墙,进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间是日本友人赠送的石碑,右边是当年寒山拾得两人种下的古树彷佛在向我们招手,左边几只青铜大鼎,上面刻着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轻轻一敲,就会嗡嗡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寒山寺千百年来的故事。大家能够试一试。

此刻我们来到了罗汉堂,那里有100多尊罗汉,与真人灯神大小。瞧,这个罗汉的眉毛真长,哟,这个罗汉长着仨脑袋,他叫“慈悲大仙”,还有两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长、脚十分大的罗汉。这些远看金光闪闪,近看栩栩如生、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的罗汉,给这座寺庙平添了神秘气息。

穿过小门,我们来到藏经楼。这有两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着宝瓶,端详地很仔细,对不对!另外一位则在身旁指指点点,很有意思。

这天我就讲到这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

关于极乐寺纪游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七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