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 20十大报告心得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5:17:36 页码:11
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 20十大报告心得体会(八篇)
2023-01-13 05:17:3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一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20xx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xx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二

呼市的公主府,是目前国内保存最精美的一座清代公主府第。其建筑格局和主要建筑物基本保持完整,建筑装修的鲜艳和精湛程度也属上乘。府内文化历史陈列,无论文字史料或文物,更是丰富翔实,它是一座满蒙历史文化和清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宝库。

满蒙联姻是清朝重要的边疆政策,贯穿于清王朝的发展始终,清入关前就形成定制。此公主府展出文件表明,自努尔哈赤时代至清末,满蒙通婚达595次,其中以指婚形式将皇帝女儿(公主)遣嫁蒙古达432人。康熙皇帝共有20个女儿,其中12位夭折,成年的8个女儿中,有6人与蒙古联姻。二公主、三公主、八公主、十公主嫁与漠南蒙古(今河套地区,正是王昭君当年的久居地);四公主、六公主嫁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只有五公主、九公主分嫁朝中重臣。与蒙联姻公主的后世子孙,身兼要职,世代袭爵,直至同治、光绪年间。

而自努尔哈赤开始,清王室迎娶蒙古王室之女为妃的,也几乎各朝皆有,直至同治年间。例如皇太极有7位蒙古族妃,顺治帝的妃子中有6位是蒙古族王公女;道光帝和同治帝各有蒙古女妃1人,皇太极、顺治、道光、同治各帝的皇后竟都是蒙古女。其中许多人的混血子女又互相结姻,形成大规模、多层次的亲上加亲。这种中国历史上的两族联姻通婚制度,形成了一个中国历史的奇特现象,它有力地维系了满蒙两族的亲谊关系。

显然,满皇室公主下嫁蒙古族王室,绝对不同于西汉时期汉皇帝的送女和亲;前者是主动的联姻,意欲两族血统和文化实现融合,是一种恩威并用的抚绥政策,后者是被迫、被动的求和之举,带有屈辱的成分。应该说,满蒙联姻才是一种“识见高”。通过联姻,再加上给蒙古王公以优崇的地位,满清朝实现了使蒙古地域成为了它的可靠的大漠屏藩。直到“满洲国”时期,著名的日本间谍、清朝肃亲王之女川岛芳子名义上的丈夫仍是蒙古贵族公子。300多年的满蒙联姻,可能使两族王室后裔血统交汇,以致人种趋同,于是至满清倒台,蒙古人仍对中原汉人长久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离心力。

呼市公主府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固伦恪靖公主的府第,其规格类似清朝京地的王府。此公主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下嫁喀尔喀蒙古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喀尔喀蒙古是成吉思汗第15世孙的游牧地,敦多布多尔济是成吉思汗的第23代孙),康熙帝敕建此豪华府第为厚礼。

清皇室的皇帝之女,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偏妃所生则称和硕公主。此公主出嫁后9年,被康熙皇帝赐“格靖公主”封号,又亲笔题“肃贤礼范”匾以示嘉奖与鼓励;再过20xx年(雍正元年)被晋升为“固伦格靖公主”,可见此公主是位贤淑、知礼又听话的女孩子,也可见康熙对此女的偏爱以及对此蒙古王婿的器重。此女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19岁下嫁后在此府中度过一生,到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57岁时在此病故,两年后依朝廷丧葬制度,随夫归葬,移灵喀尔喀蒙古肯特山(今蒙古国境内),永远留在了草原大漠。也是“独留青冢”,但不似王昭君那样留下诸多哀怨,也没有引得“词客各摅胸臆懑”。

此府由清朝廷工部大式营建,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格局,分五重院落,前有影壁御道,后有花园马场,府门、仪门、正堂(静宜堂)、寝宫、配房等依次分布。此公主府在多布多尔济承袭蒙古汗位后,一度成为土谢图汉部落王府。清代继承明代建筑手法,像北京的故宫一样,已经是中原汉民族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这座辉煌的公主府,同样饱含着汉民族建筑文化的精粹,毫无关外满人、更无蒙古族的穹庐建筑色彩。

公主府建筑最突出显现汉民族文化的,是几乎所有的房舍内,墙壁上和格栅上都布满了工整楷书的唐诗,这些诗篇一律来自《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驻足欣赏这些诗篇和书法,一时竟觉得身处汉人的诗书人家。清朝各代帝王对汉文化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使得后来的北京故宫成了一座汉文化的博物院;历代汉人的名家书法被各朝清帝视作至宝,所有帝王都抛弃了满文而以汉文为书写工具。深厚博大的汉人文化和汉语言文化实在高深莫测,竟能像威力无穷的融化剂,销溶了一切异族文化而弥漫天下,以致后来满人后裔中的大多数,竟不知满族文字为何物(有文字专家说,如今能书写满文,又能进行汉满文翻译的,全国也不足20人),甚至满族的后裔,如今已普遍汉化,满人的发祥地和根据地白山黑水,如今也只是个历史名词。满人打进并统治了中原,却把自己的地盘和文化消融进了中原,自己什么也没有了。这是爱新觉罗氏的先祖们,没有料到的吧?

历经沧桑的公主府重现昔日面貌,将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这里浏览,感觉如同越过300多年的时空间隔走进了我国历史文化漫漫长河中的一个小港湾。在这个满蒙联姻文化的小历史时空里,我们了解到满蒙联姻的故事,同时又领略到强大无比的中原汉人房屋建筑文化、园林建筑文化和语言文化的魅力,那么,视这座公主府第为汉、满、蒙历史文化结合的一部教科书,当是可以的。

呼市公主府大门。清初,清王朝在此设归化城,意即此处已臣服朝廷,固伦格靖公主府位于归化城的北边。民国初年,政府在归化城东边设绥远城,为政治军事重镇,民国年间归化与绥远两城合并,称归绥,成为绥远省首府,解放后按蒙语改称呼和浩特,意即“青色的城”,可能与此城背靠大青山有关。

公主府大门,大门结构。传统的梁、檩、椽结构是中国自汉唐以来形成的古建形式。

公主府的仪门和宽阔的庭院。公主府内所有建筑物均采用硬山搁檩形式,亦无重檐,恪守王府的等级而不僭越。

正堂即静宜堂,堂前消防用的镀金水缸。静宜堂本称“议政厅”,固伦恪靖公主在此行使公主、亲王的职权,处理政治事务,迎奉钦差王公,接见官员下属,会见来宾贵客。

静宜堂的室内陈设,是依据相关档案史料所作的复原。

楷书(不是御笔)康熙帝的《创业维艰守成不易》长文,并无相应的满文或蒙文字迹随展。公主府内所有牌匾一律只有汉文,可见清初开始,各朝帝王已认可汉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创业维艰守成不易》文很长,环布静宜堂内四周墙壁,此长文是对一幅“皇舆全图”的解说,称大清国为“中华”。

公主府所有厢房内的格栅上,布满了楷书唐诗和山水国画。

蜡像,公主和额驸马进膳图。蒙古郡王敦多布多尔济着满族服饰,表现了蒙古王对清王朝的臣服。

公主府的后花园今景。中国古建的园林化风格,形成宜居环境,满清入关,很快地接受了汉人的园林建筑文化并大力发展。

正堂与寝宫之间隔断,通道处设精美的垂花门。寝宫相当于后宫,是公主和额驸的生活起居地。垂花门是中国古建中的一个画龙点睛的手法,表明此门内环境典雅并隐秘,常人不可逾越。

寝宫内院。一个正房,两侧厢房,并不奢华和铺排,对于帝王女之尊来说,堪称朴素。

“康熙北巡会亲图”长卷和局部。康熙四十六年,公主出嫁后20xx年,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各部,众多皇子随行。这次父女、兄妹、姐弟相聚,虽受到一定的君臣礼仪限制,但其深厚的骨肉亲情,令人感动。这幅油画长卷,借鉴了当时宫廷画家的写实风格,依历史记载,再现了康熙皇帝在蒙德尔济部驻跸营地前,接受公主、额驸和外孙等迎接的场景。

康熙皇帝的睦边和藩政策是成功的,加上对内吸收并发展汉语言文化,无疑是后来康乾盛世出现的两个基础条件。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三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久长汗青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都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汗青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2019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地址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域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表里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其时的民居及兵营地址地;内城为官厅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鼓起,它的早期国都“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勾当范畴。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北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19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域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成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四面。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同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域。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夫人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眺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实: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归天,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都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气相处,甚至蒙汉两族不消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眷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困绕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瞄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放以前列撤回的部队和进一步节制西北地域,抉择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定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归并,称归绥。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翠色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和妈妈讨论,妈妈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早已不是诗人笔下的样子了。内蒙古现在已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更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当然也不会落后啦!哦,难怪我从飞机上已经看不到青城“青”的影子了呢!原来那些老式的青色建筑已经大多被新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或者是新式的高楼大厦数量已经远远多于青色的老式建筑吧?

不过,仔细再看,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城市,还是保持了许多蒙古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每一个商店的招牌或指示牌都是蒙汉对照的,上面是蒙古文(蒙古文很有趣,字的形状有点像羊肉串,它这个独特的形状正好可以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与其它文字区分开来),中间是中文,有的下面还有英文;比如,在现代化的大厦中,总是不时会冒出一个有着圆圆蒙古包屋顶,顶上竖着标志性的成吉思汗军旗,墙上装饰着鹰或马的花纹的老式建筑;再比如,有些现代化的大厦也仍然选择青色的屋顶或青色的外墙装饰……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我这次来内蒙古旅游是想在草原上骑马、在大漠里骑骆驼的。可是,我怎么也不能把呼和浩特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与草原和大漠联系起来。呼和浩特这个迷一样的城市一开始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它还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我期待着······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五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20xx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xx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20xx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xx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翠绿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和妈妈讨论,妈妈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早已不是诗人笔下的样子了。内蒙古现在已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更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当然也不会落后啦!哦,难怪我从飞机上已经看不到青城“青”的影子了呢!原来那些老式的青色建筑已经大多被新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或者是新式的高楼大厦数量已经远远多于青色的老式建筑吧?

不过,仔细再看,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城市,还是保持了许多蒙古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每一个商店的招牌或指示牌都是蒙汉对照的,上面是蒙古文(蒙古文很有趣,字的形状有点像羊肉串,它这个独特的形状正好可以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与其它文字区分开来),中间是中文,有的下面还有英文;比如,在现代化的大厦中,总是不时会冒出一个有着圆圆蒙古包屋顶,顶上竖着标志性的成吉思汗军旗,墙上装饰着鹰或马的花纹的老式建筑;再比如,有些现代化的大厦也仍然选择青色的屋顶或青色的外墙装饰……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我这次来内蒙古旅游是想在草原上骑马、在大漠里骑骆驼的。可是,我怎么也不能把呼和浩特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与草原和大漠联系起来。呼和浩特这个迷一样的城市一开始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它还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我期待着·

最新呼和浩特十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八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翠绿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和妈妈讨论,妈妈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早已不是诗人笔下的样子了。内蒙古现在已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更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当然也不会落后啦!哦,难怪我从飞机上已经看不到青城“青”的影子了呢!原来那些老式的青色建筑已经大多被新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或者是新式的高楼大厦数量已经远远多于青色的老式建筑吧?

不过,仔细再看,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城市,还是保持了许多蒙古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每一个商店的招牌或指示牌都是蒙汉对照的,上面是蒙古文(蒙古文很有趣,字的形状有点像羊肉串,它这个独特的形状正好可以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与其它文字区分开来),中间是中文,有的下面还有英文;比如,在现代化的大厦中,总是不时会冒出一个有着圆圆蒙古包屋顶,顶上竖着标志性的成吉思汗军旗,墙上装饰着鹰或马的花纹的老式建筑;再比如,有些现代化的大厦也仍然选择青色的屋顶或青色的外墙装饰……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我这次来内蒙古旅游是想在草原上骑马、在大漠里骑骆驼的。可是,我怎么也不能把呼和浩特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与草原和大漠联系起来。呼和浩特这个迷一样的城市一开始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它还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我期待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