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游呼和浩特的说说 呼和浩特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18:06 页码:10
2023年游呼和浩特的说说 呼和浩特心得体会(精选17篇)
2023-11-20 07:18:06    小编:曼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一

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我曾经到过的一个城市。在这个城市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在我看来,呼和浩特虽然不如一线城市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情。

首先,呼和浩特的自然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城市位于中国北方的腹地,拥有广袤的草原和清新的空气。每天早晨,城市的街道上弥漫着牛肉烧卖和糍粑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同时,呼和浩特还以其独特的蓝天和白云而闻名,这是其他城市很难拥有的天然资源。每当走在呼和浩特的街头,我都会被这美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其次,呼和浩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鄂尔多斯博物馆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从古代蒙古族部落的生活方式到现代的社会发展,凸显了呼和浩特的多元文化。此外,农奴起义纪念馆也向人们展示了内蒙古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奋斗的历史。通过游览这些历史文化遗址,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呼和浩特的多样性和价值。

第三,呼和浩特的人民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其他地方相比,呼和浩特的人们更加热情友好。每次我走在街头,陌生人总会对我微笑并问候我。有一次,我迷路了,一个陌生的人主动帮助我寻找正确的道路。这种友善和善良的态度让我感受到呼和浩特人民的热情和友爱。除此之外,呼和浩特的人们还有着勤劳朴实的品质,他们努力工作、勤俭节约,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呼和浩特的发展潜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呼和浩特相比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个城市正在迅速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进入城市的天际线,新兴的产业不断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人才。看到呼和浩特这种发展势头,我充满了对这个城市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总的来说,呼和浩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它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民素质以及发展潜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作为一个旅游者还是一个观察者,我都深深地被呼和浩特这个城市所吸引。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呼和浩特会展现出更加独特和美丽的一面。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二

近年来,我所在的呼和浩特市开展了一系列清洁行动,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清洁行动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我将结合自身参与经历,分享我在呼和浩特清洁行动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清洁行动需要广泛的参与。清洁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营造起一个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正是这样的认识促使我积极投身到呼和浩特的清洁行动中。每次清洁活动,我都看到了众多的市民自愿加入,他们认真地捡拾垃圾、打扫街道,一起为城市做贡献。这让我深深理解到,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其次,清洁行动需要宣传教育。在清洁行动之前,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增加市民对清洁行动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宣传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还能加深他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在清洁行动中,我遇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告诉我自己多年来一直没有参与到任何形式的环保活动中,直到最近看到了宣传海报,才了解到自己也可以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这个例子让我明白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才能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再次,清洁行动需要持之以恒。城市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环保当成一种生活习惯,通过日常的点滴行为来保持城市的清洁和整洁。在清洁行动中,我结识了一位年轻的环保志愿者,他告诉我自己每天都会在家门口清扫一遍,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这种持之以恒的心态和行动让我非常钦佩,也激励着我继续坚持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另外,清洁行动需要防范污染。在进行清洁行动时,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清除已经存在的污垢,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产生新的污染。在清洁行动中,我看到许多市民开始注意垃圾分类,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并积极参与到城市的环保改造中。这种关注和行动告诉我,我们要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

最后,清洁行动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政府在呼和浩特的清洁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使清洁行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得到了更多市民的参与。在清洁行动中,我亲眼见证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从早到晚为我们提供便利和帮助。这让我深感政府的重要作用,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使清洁行动取得更加长远的效果。

通过参与和观察呼和浩特的清洁行动,我深刻认识到清洁行动需要广泛参与、宣传教育、持之以恒、防范污染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我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清洁行动定能在呼和浩特的每个角落落地生根,为城市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清洁行动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为城市代言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将积极参与清洁行动,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三

在支援呼和浩特的一周时间里,我深刻地体验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也更加懂得了困难时刻互相帮助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感志愿服务的价值,同时对内蒙古的美丽风景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支援呼和浩特的心得体会。

首先,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在呼和浩特的服务期间,我见到了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放下了自己的事务,自愿加入到抗灾的队伍中来。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伸出援助之手,就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下定决心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团结合作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在支援呼和浩特的过程中,我们面对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相互携手,最终才得以顺利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亲身体验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次当我们遇到一个困难,大家总是能够齐心协力地把它克服,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这种团结合作精神不仅在抗灾中展露无余,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帮助。只有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才能够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胜利。

再次,我对内蒙古的风土民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呼和浩特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这次的支援行动给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内蒙古的绝佳机会。我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欣赏了广袤的草原风光,还参观了当地的著名景点和文化展览。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们的独特风俗和传统习惯。这次支援呼和浩特的经历不仅为我提供了一次志愿服务的机会,也让我对内蒙古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这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也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最后,支援呼和浩特的过程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更要关注身边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变化。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稳定、和谐进步的社会。然而,现实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通过参与支援呼和浩特,我深感每个人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而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支援呼和浩特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乐趣和意义,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团结合作、关注社会、了解文化,这些都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一定能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立下志愿服务的誓言,为实现美好社会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大家一路辛苦了!

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代表x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欢迎您来美丽的呼和浩特做客!我叫xxx,担任这次旅行的导游,为方便起见,大家叫我导或小就可以了。这位是司机师傅,是一位年轻的老司机,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另外,顺便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蒙axxxxxx号,在每次参观游览完毕之后,大家可以提前回到我们的旅游车上。大家可能是初次来到呼和浩特,对于这个地方多少有些陌生,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将带领大家一一领略沿途景观和行程中的景点,会使大家对呼和浩特有一定的了解。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而呼和浩特市则简称呼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被誉为“中国乳都”、“北方药都”。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1旗4县,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2019年底常住人口260.6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47万,蒙古族人口20.1万多,其他少数民族人口6.7万多,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地区民族特色浓郁的北方大都市。

俗话说“既是相逢定有缘”,希望此次相逢能使我们大家变成永远的朋友。十分高兴为大家服务,请大家把我当作贴心的`朋友,在旅途中我将努力为大家工作并随时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今天呼和浩特的气温是摄氏度,这样好天气,一定是在座的各位福星为我们带来的。那么,就让我提前祝大家旅途愉快,愿此次内蒙古呼和浩特之行能给您留下一个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五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目的地为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作为这次考察团的一员,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这座美丽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通过这次考察,我对呼和浩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被呼和浩特的独特自然风光所吸引。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郊区拥有广袤的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我们游览了著名的响沙湾和宝塔山,凭着天然形成的沙山和湖泊组成的独特地貌,尽情地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草原上,我们骑着马儿,感受着草原的浩渺与繁茂。这样的自然景色让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美丽,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其次,我对呼和浩特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呼和浩特市区有着浓厚的蒙古族文化氛围,这种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使呼和浩特市区充满了独特的异域风情。我们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蒙古族传统衣饰、乐器、生活用品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激发了我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同时,我们还观赏了精彩的蒙古族表演,如马球、蒙古族歌舞等。在这些活动中,我近距离地观察了蒙古族传统技艺,深深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深厚民俗底蕴。

此外,我对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感到了震撼。呼和浩特市发展迅速,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市区内高楼林立,商业街川流不息,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我们参观了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感受到了现代化的发展成果。高科技产业、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展示了呼和浩特在经济上的强势。

最后,我对呼和浩特的人文风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市区漫步时,我看到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如大门上的“北门”两个灯笼、四合院等,这些古老的建筑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历史。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的居民们热情好客,他们的真诚和友善让我感到宾至如归。在与呼和浩特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令人敬佩的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考察呼和浩特之行,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呼和浩特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热情好客的人文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城市将会更加美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我也发自内心地祝愿这座美丽城市能够繁荣昌盛,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考察和了解。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呼和浩特市(蒙语为青色的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郊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5年11月21。

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20个街道办事处,96个乡镇,412个居委会和1095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7224千方公里。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七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支援呼和浩特的志愿活动。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更加认识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支援呼和浩特的心得体会。

首先,支援呼和浩特的过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在活动中,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奋斗,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困难面前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正是因为团结的力量,我们才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帮助到更多的人。这让我深信,只有团结互助,才能成就更加美好的社会。

其次,支援呼和浩特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灾民的困境和需求,我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而这种帮助,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在于精神上的关怀。通过和灾民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更需要的是关心和支持。这让我明白,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有责任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再次,支援呼和浩特的经验让我意识到了危机中的自我调整的重要性。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要快速适应环境,迅速行动起来。在那些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到更多的人。这个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困境要冷静沉着,迅速适应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此外,支援呼和浩特的经历让我更加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在灾区,我看到了很多人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家园,他们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更加懂得感恩。这次经历告诉我,我们应该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要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每一天。

最后,支援呼和浩特的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在灾区,我深深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看到灾民重新恢复了自己的笑容,看到他们得到了帮助和支持,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为社会做贡献并不只是一个义务,更是一种幸福感的来源。从此,我决心要继续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总之,这次支援呼和浩特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其他志愿者的合作、与灾民的交流、与困难的对抗,我更加明白了团结互助的力量,更加认识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了危机中的自我调整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最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我相信,只要大家心手相牵,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八

(一)基本词汇。其与普通话的大体一致,如,“爸爸”、“桌子”等。

(二)常用词汇。它与其他地区的晋方言极为相同,但与北方多数方言差异较大,如,把普通话的“屁股”叫为“豚子”,“顶棚”叫为“仰尘”等等。

(三)古语词丰富。每个汉语方言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古语词。一些人认为同北方方言一样,呼方言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其实不然,它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虽然古语词的语音逐渐有变,甚至语义也不再一致,但是其所承载的文化得以保留,这也体现在呼方言中。“瞎汉”是古语词,最早现于元代石君宝的杂剧《曲江池》中:“姐姐,我瞎汉跳渠,则是看前面便了”,有笨拙的含义。呼方言也把笨拙的、没本事的男性称为“瞎汉”,且读音和普通话的差别不大。

(四)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呼和浩特地区的词汇是此地蒙汉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例如:“一马平川”、“平川野地”都与土默川的广阔田地有关。“粗蹄笨胯”是指牲畜肥壮,与土默川平原原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有关。

二、语音系统。

呼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也有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呼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基本一致。而所谓基本一致,是指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绝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有一定的差异性。

(一)方言声母系统。方言有19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这些声母如表一所示:

普通话声母和呼方言声母的主要区别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舌尖前音声母“z、c、s”舌尖前音声母“zh、ch、sh”有区别。例如“诗(shi)人”和“私(si)人”有明显的区别,而呼方言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是无分别。

2.呼方言比普通话多了一个特殊的声母,即[v],凡是带这个声母的音节,都是普通话的零声母音节。[v]是普通话韵头是“u”的合口呼零声母音节,例如,娃、玩、位、王、物等都读[v]声母。[v]声母是口形较闭的唇齿音,即上齿抵住下唇而成音。

3.普通话的[?]声母是卷舌音,而方言读则不卷舌,读舌尖前浊擦音[z],例如:然[zan]、仍[z?n]。当“子”放在一个名词之后时,读作[?],如“女子”、“桌子”、“盆子”等。

(二)方言的韵母系统。

呼方言有个韵母33,如表二。而其韵母和普通话韵母的主要区别,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没有后鼻音韵母,它们分别并入前鼻音韵母;没有撮口音[yn],它同[u?]发作un;往与屋读作[??];由于没有卷舌音“zh、ch、sh”,所以没有?音;把[uai]与[uei]合为一个音,即[ui],如,“坏”与“会”。

(三)方言的声调系统。呼方言有平声(44)、上声(51)、去声(24)和入声(?22)四个调类。与普通话相比,呼方言的声调具有以下特点:平声不分阴平和阳平,古平声的清声母和浊声母无分别,都读作平声;古上声的全浊声母仍读上声,不归入去声;古去声与方言的去声一致;普通话把古入声分派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而呼方言则保留入声。

三、语法特点。

(一)呼方言的词法和句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二)具有大量的词缀,从而丰富了派生构词。如词缀“忽”、“圪”等构成了“忽摇”、“忽抖”、“圪都”、“圪落”……(三)构词形式丰富,有着丰富的分音词、逆序词和叠音词。(四)呼方言与普通话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呼方言的陈述句、疑问句常常用“了”、“呀”、“哇”、“啦”等来表达语气,而普通话则多用“了”、“吧”、“吗”。例如:呼和浩特方言说“干啥个呀?”或“不要玩啦,下午看会儿书哇。”而普通话却说“干吗?”或“不要玩了,下午看会儿书吧。”

综上所述,呼和浩特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人文对方言形成和使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造就了其所涵内容范围广、包括类型多的特点。本文仅是简要地介绍了呼方言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系统。希望在帮助人们了解呼方言的一些内容和在方言正音上起到一点作用。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九

呼和浩特,作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一个充满着浓郁草原风情和蒙古族文化的城市。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呼和浩特的考察活动,对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这次考察中,我发现了呼和浩特城市的发展方向,品味了草原的浪漫情调,还领略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此次考察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呼和浩特城市的发展方向所打动。在这次考察中,我看到了呼和浩特正在朝着现代化大城市的方向快速发展。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裕,给人一种现代化的氛围。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呼和浩特的城市规划,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广场,使整个城市显得开阔和宜居。同时,呼和浩特也保留了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如和林格尔古城、西山等,让人们在现代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对呼和浩特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其次,呼和浩特的草原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考察中,我有幸登上了蒙古族人的摩托车,穿越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清新的空气,如画的风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无限的美丽。在草原上,我还参加了蒙古族的传统活动——手包饺子比赛。蒙古族朋友们热情地教导我们包饺子的技巧,并用精心制作的传统食物款待我们,让我仿佛置身于蒙古人民的家庭中。这次亲身体验不仅使我了解了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最后,我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考察中,我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和内蒙古民族艺术团,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博物院内陈列着丰富的藏品,展示了蒙古族雄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历史。而在民族艺术团的演出中,我欣赏到了蒙古族的舞蹈、音乐和歌唱,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魅力。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呼和浩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我看到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感受到了草原的浪漫情调,领略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相信,未来的呼和浩特将会更加繁荣发展,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再次来到这座城市,深入了解它的千姿百态。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

【释义】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例句】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2.拔出萝卜带出泥。

【释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

【例句】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3.饱汉不知饿汉饥。

【释义】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释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例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例句】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释义】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例句】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释义】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例句】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

【释义】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例句】‘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

【释义】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例句】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10.唱对台戏。

【释义】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例句】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

11.唱高调。

【释义】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例句】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

12.唱空城计。

【释义】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例句】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

13.唱主角。

【释义】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例句】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

14.炒鱿鱼。

【释义】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例句】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15.撑场面。

【释义】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例句】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

16.吃不了兜着走。

【释义】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例句】没有证据就是诽谤,我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17.吃错药。

【释义】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例句】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

18.吃小灶。

【释义】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例句】青岛队主教练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释义】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例句】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20.穿小鞋。

【释义】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例句】谁谁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张洁《沉重的翅膀》)。

21.闯红灯。

【释义】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例句】‘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一

呼和浩特,这座美丽的草原之城,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考察。在近日的考察中,我亲身体验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将从城市风光、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呼和浩特考察心得体会。

首先,呼和浩特的城市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环境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道路宽敞。在城市中心的锡林大街,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彰显着现代化的气息。而在郊外的蒙古包里,乌兰察布大草原呈现在我眼前,广袤的草原上,群牛羊悠然自得,让人心旷神怡。无论是城市的现代化与繁忙,还是草原的宁静与恬淡,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其次,呼和浩特独特的人文历史也令我深感震撼。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这里陈列着大量关于内蒙古历史与文化的宝贵文物,如玛纳斯史诗、藏经洞石刻等。特别是在走进大召寺,我感受到了佛教在这里的深厚影响力。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呼和浩特成为了一座充满韵味的城市。

第三,呼和浩特的特色文化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部分。这座城市拥有独特的蒙古民俗风情,马头琴、长调小调、箭扣长袍等蒙古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我参加了一场传统的蒙古族歌舞表演,欣赏到了激情四溢的马头琴演奏和优美动人的蒙古族舞蹈。同时,呼和浩特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融汇了中、蒙、回等多个民族的特色菜肴,让我大饱口福,流连忘返。

再者,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也是令人钦佩的。这座城市以农牧业为主导,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大型商场、酒店、超市遍布街头巷尾。农牧业与现代化城市的结合,展现出呼和浩特良好的发展态势。我走访了一些当地企业,深感呼和浩特正以崭新的面貌蓬勃发展,为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最后,对于呼和浩特的未来展望,我也有一些想法。首先,希望呼和浩特能够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环境整治和保护,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希望呼和浩特能够继续弘扬和传承蒙古族的优秀文化,使之成为城市旅游的一大亮点。同时,希望呼和浩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民生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之,我的呼和浩特考察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市风光、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经济发展,每一个方面都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呼和浩特会以更加美丽与繁荣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考察、游览。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二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全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然而在这困难的时刻,我所生活的城市——呼和浩特所展现出的抗疫精神和团结力量令我钦佩。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有幸身处其中,亲眼目睹了呼和浩特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抗疫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团结合作是关键。

呼和浩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调拨人力物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配备了足够的医护人员和防护物资,将重点放在了病例的筛查和治疗上。市民们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自觉遵守限制出行、佩戴口罩等措施。大家共同努力,呼和浩特很快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段:宣传教育起到关键作用。

在这个期间,呼和浩特市政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疫情防控意识。各种形式的媒体被广泛用于传播相关信息,包括电视、广播、手机APP等。同时,政府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社区宣传,解答市民的疑问,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市民的密切合作配合,为呼和浩特市民提供了正确的健康保护指导。

第四段:社区责任发扬光大。

在呼和浩特,社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负责统计居民身体状况、协助排查患者密切接触者,落实居民的健康码管理,并对居民进行日常健康状况的跟踪追踪。此外,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协助解决居民的生活困难,为大家筑起了一个安全的保护网。

第五段:团结抗疫仍需持久努力。

尽管呼和浩特在抗疫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仍然不能松懈。疫情存在复发的风险,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警惕,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控措施。同时,技术创新和医疗研究也是抗疫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加大相关投入,提高疫苗研发和新药开发的速度。只有坚持团结合作,科学防控,我们才能最终战胜疫情,迎来胜利的曙光。

总结:

呼和浩特是一座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一个典范。疫情防控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执行,媒体的宣传教育,社区的积极参与。在抗疫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也切实感受到了全城人民的努力和付出。我相信,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三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其源头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废科举,兴学堂”的年代,即1907年的归绥师范学堂,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

1922年改为绥远师范学校,其后几经辗转、几次更名,直到1945年迁回原址,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组建新的呼和浩特教育学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至此完成了九校合并。学院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不渝培养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在政界、商界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合并组建后,确立了“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明德修身,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为:育人为学以淬厉人格敦品立德为纲,以成就高明笃实之才为目,塑造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劳动者。2007年百年校庆时,由原内蒙古自治区连辑副主席亲自书写。

学院设有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3个教辅部门、13个行政处室。现有招生专业56个,涵盖了13个高职专业大类,其中重点建设专业13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9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7门。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合办5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6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3.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3.8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2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3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873.42元/生,馆藏纸质图书113.3万册,期刊1200多种,电子图书4096gb,电子期刊8000多种,阅览座位4400个。校园网覆盖全院教学科研和办公生活区,在自治区首家引入了crp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有校内实训基地198个,校外实训基地157个,其中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1.34亿元,工位数3772个,校内年使用频率超623万人时。

学院总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实训基地数、设备总值和生均值、工位数及年使用频率均高于全国、全区同类平均水平。

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720人,全日制中职在校生1539人。在编教职工983人,其中专任教师74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05人,少数民族教师150人,双师素质教师468人。有博士22人,硕士299人。外籍专家5人。国家级行业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名、教坛新秀6名,院级教学名师31名、教坛新秀30名,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

在校生数,教师中博士、硕士、专任、双师素质、高级职称、少数民族、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名师数,师生比、专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比均高于全国示范、国家示范(骨干)同类平均水平。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平台中198项指标均高于全国示范、国家示范(骨干)和全国、全区同类平均水平。

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共1463篇,ei 14篇,出版教材、专著226部,完成国家专利17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70项,完成应用技术研究13项,实现技术转化6项。2名教师的美术作品获自治区文学艺术最高奖“萨日纳”奖,1篇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2篇被sci收录,2篇分别获得自治区教育厅及内蒙古教育协会高校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2篇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三等奖。

学院设有“一所、一站、十五基地”,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呼和浩特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呼和浩特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15个培训基地。培训规模保持在每年1万人次以上。成立了呼和浩特马铃薯食用菌研究院,呼和浩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通过政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学院坚持对外开放办学理念,多方寻求优质教学资源,选择与学费较低、教育资源优越的白俄罗斯多所学校合作,引入白方教师到学院任教、指导教学。2007年开始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办学,2008年又扩大合作对象,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合作办学,经教育部批准,现有3+3合作办学项目涉及7个专业,全自治区同类院校合作专业共有11个,合作办学在校生近500人。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校训,按照“巩固优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需求扩规模,以创新上水平的'发展理念。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市场需要、企业欢迎、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学院确定了“十三五”时期建设成为自治区同类院校中一流院校的奋斗目标。目前,我院正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基地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各级领导对学院办学予以了充分肯定。在百年校庆之际,xxx为学院题词:“百年老校逢盛世,千秋伟业铸辉煌”;在110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为学院题词:“喜迎百十华诞,再展呼职宏图”。

面向未来,在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怀支持下,学校将继续坚持走重质量、抓内涵、促特色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与水平,加快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四

今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国全面爆发,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迅速进入了抗疫的第一线。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展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呼和浩特抗疫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科学防控。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呼和浩特始终坚持科学防控,迅速出台了“严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全面加强了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各级政府和社区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增加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确保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学到了科学防控的重要性,只有早发现、早隔离才能遏制疫情蔓延。

第三段:互助合作。

在抗疫中,呼和浩特全城动员,形成了政府、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和普通市民齐心协力的合作局面。各级政府及时向居民提供物资援助,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一线救治病患,社区志愿者帮助居民购买生活用品,普通市民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抗疫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让我深受感动,并坚信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疫情。

第四段:守望相助。

在抗击疫情中,呼和浩特的守望相助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所在的社区成立了居民互助组,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我们相互帮助,帮助有需要的人购买生活用品,帮助疫情期间无法上班的人解决生活问题。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只有携手并肩,才能化解困境。

第五段:疫情过后。

随着疫情逐渐受控,呼和浩特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而对我来说,这段经历不仅带给了我宝贵的抗疫经验,更是让我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时刻铭记这段特殊时期的感动,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呼和浩特而努力。

总结:

在呼和浩特抗疫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科学防控、互助合作和守望相助是战胜疫情的关键。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抗击疫情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呼和浩特的抗疫经验将为我们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指明方向,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共克时艰。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五

烧麦是塞外青城传统名吃,有“无烧麦,不青城”的说法。呼市烧麦以羊肉、大葱做馅儿,面粉做皮,用专用的烧麦棰擀皮,擀出花边,以皮包馅儿,蒸熟食之。烧麦出笼,皮如蝉翼,形如石榴,柔韧不破,晶莹剔透,味浓肉嫩,鲜香四溢。吃烧麦一定要配热热的浓砖茶,消食解腻,茶要喝透,再佐以天南地北的闲聊,一顿最地道的呼市烧麦早餐才算完美。百年老店德顺源烧麦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0月,呼市玉泉区正式将五塔寺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和圪料街命名为呼和浩特烧麦第一街,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

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散落着无数个小门脸的羊杂碎铺,每天一大早,一碗羊杂碎,一个焙子,对于那些喜食羊杂碎的本地人来说,便是最惬意的早餐了。传统的羊杂碎用老汤熬制,放入切好的羊肺、羊肚、羊肠,越熬越香。羊杂充分吸收了老汤的味道,酥烂绵软,醇香味美。一碗上好的羊杂碎端上来,碗面上漂着一层透亮红油,冒尖一簇绿色香菜末儿,单从视觉诱惑就要垂涎欲滴了。配上刚出炉灶还热的烫手的白焙子或者牛舌饼,一口焙子就一口羊杂碎,再喝一口油汪汪的辣汤,冬天吃暖心暖胃,夏天吃痛快淋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焙子富集了鲜明的地域气息,是呼和浩特人最喜爱的特色面点。做焙子的老师傅凭着多年的经验,一揉一搓一揪,一包一卷一擀,一切一拧一摁,纯熟的手工技艺,赋予了焙子满满的.艺术感。传统焙子是用特殊的土炉烤制,香酥可口,外脆内暄,麦香浓郁,香满街头。焙子有白焙子、咸焙子、糖焙子、油旋儿、豆沙焙子,其中糖三角还有红糖白糖之分;圆的,方的,长方的,三角的,椭圆的,无需炫耀,却暗自用色、香、形,构成面点的豪华阵容,成为呼和浩特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黄米炸糕是将黄米加工成粉状后蒸熟,趁热揉搓光滑,揉出弹性,包上豆沙馅,胡麻油烧到七成热后炸成金黄色捞出食用。一盘迷人的黄米炸糕,表面一定要有一层均匀的金黄油泡,金灿灿油润润,外表酥脆,内里软粘,豆馅甜香,欲罢不能。不包馅的炸素糕,酥软醇香,蘸食白糖亦别有风味。因为“糕”与“高”谐音,便有结婚、过生日、孩子满月、过年等喜庆节日都要吃油炸糕庆贺的习俗。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托县鲤鱼极富盛名,历史上曾是进贡皇室的佳品。红炖黄河鲤鱼当地称为托县炖鱼,是托克托的一张名片,也是内蒙古的一道名菜。托县炖鱼最重要的调料是要用托县特产红辣椒面,用胡麻油慢火炝锅,炝出辣椒的红色素,汤色鲜红,将鲤鱼放入锅内,加酱油、鲜姜片、托县小茴香、花椒、葱段、蒜、盐适量,小火慢炖。汤浓鱼鲜,色泽红艳,微辣开胃,鲜香扑鼻,是极好的下饭菜。

和林炖羊肉,食材简单,原汁原味,味道醇厚。关键食材是吃沙葱的和林羊,用家常烹饪方式,大锅炖,大碗盛,大块吃,和林人的豁达和豪放,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碗炖羊肉上。鲜香的羊肉,配上当地土豆,软烂浓香,滑而不腻。和林炖羊肉热气腾腾地盛装着和林人热烈的情谊,从炕头走进了餐馆,成为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

烤方子,被称为内蒙古烤菜之魁首,是“蒙餐创始第一人”吴明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绥远将军衙署为傅作义、董其武做私厨时研制的。烤方子选料精细,用三层五花肉腌制入味,水煮去皮后,再烤制两小时以上。色泽金黄、不油不腻、肉味醇香、酥软丰润。切片配食葱丝、黄瓜丝、萝卜丝、秘制酱料、薄饼。方肉蘸酱,薄饼卷食,口感多元,味道丰富,满口生香,余味悠长,堪称呼和浩特传统菜的经典。

葱爆羊肉属于一道呼和浩特传统老菜,其烹制的功夫主要是在火候和调料的搭配上。羊肉下锅后要用猛火快速爆熟,才是制作葱爆羊肉的最正确方法。葱爆羊肉,一般选择羊的后腿肉切片,片要薄厚适中,大葱要选葱白部位,切成滚刀块,然后葱皮剥开,使其松散,下锅后可立即断生还不易塌秧,吃起来葱味浓郁,羊肉清香,食材各自独有的味道在爆炒中融合到最佳。

酱牛肉是呼和浩特著名的清真名菜,始于清代中期,由“万盛永”经营者刘禄所创制。一锅熬了百年的老汤,五代人的传承和精益求精,让看似普通平常的酱牛肉,不仅誉满青城,更闻名全国。优质酱牛肉色泽酱红,油润光亮,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黄而透明,肉质紧实,切片不会松散,咸淡适中,酱香浓郁,不硬不柴,软烂q弹,口感丰厚,恰到好处。

回勺面源自山西的过油肉炒刀削面,随着走西口流传到呼市,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道具有呼市特色的传统面食。回勺面是将刀削面煮熟,用过油肉、木耳、豆芽、蒜苔、洋葱炒熟,用盘盛装,色彩丰富,面条爽滑筋道,过油鲜嫩,浓香油润,亦菜亦饭。回勺面是很多呼市人在食物贫乏年代改善伙食的首选美味,如今已经成为回味过去滋味的传统老味道。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六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呼和浩特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与信任的力量,也学会了珍惜生活和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在疫情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首先,抗疫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面对严峻的疫情,呼和浩特全体市民都非常积极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来,商家免费提供物资支援,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类组织和社区也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和捐赠活动。大家虽然面对生活的困难和临时的防疫规定,但大家没有抱怨,相反,大家都通过行动,共同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次抗疫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团结合作的力量下,我们才能克服一切困难。

其次,这场疫情也教会了我们珍惜生活。在疫情期间,身心健康成为最珍贵的财富,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的意义。疫情期间,我们不能随意外出,不能和亲朋好友聚会,不能去喜欢的地方旅游,但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煎熬和郁闷,相反,我们通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新知识,培养了更多的兴趣爱好,关注健康,通过远程工作和学习保持生活的正常进行。这是对生活的重新定义,更是对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们的致敬。

此外,这场疫情也催生了许多改变,让我们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情过后,我们深刻意识到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等基本的卫生习惯到出门戴口罩、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常识,这些我们在疫情期间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起到作用。我们不再随意去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外出,通过社交媒体保持联系,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将帮助我们有效的防范疫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最后,我们深刻认识到这场疫情与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病毒没有国界,也无视了人们的身份地位。这场疫情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我们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只有共同抗击疫情,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战胜病毒。疫情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只有齐心协力,团结贯穿始终,才能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总之,在这场疫情的抗击中,我们不仅仅是见证了历史,更是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团结合作、珍惜生活、良好卫生习惯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而在现在和未来,这些都会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我们在逆境中坚强前行,迈向美好的未来。

游呼和浩特的说说篇十七

5月22日,我们新疆伊犁州的几位朋友,在呼和浩特市与生活在内蒙古的几位新疆朋友聚餐。其中邀请来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巴森。巴森是我们新疆人,他出生长大的地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我们伊犁只隔着一座山。我很钦佩他。因为我很崇敬成吉思汗这个人物,认为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之一。

成吉思汗一生历经磨难,百折不饶,智慧超群,眼界宽广,经无数征战终成大业。虽说元朝的寿命比较短暂,但世界历史因成吉思汗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在我所看过的所有表现成吉思汗的艺术形象,我以为,巴森饰演得最为传神,形神皆备。这一次见到了巴森,并与他聊天,我才知道,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他是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的后裔。遗憾的是,由于只是一面,我也只能简要地记叙,即使简要地记叙,我也要从一个侧面写出真实的“成吉思汗”来——著名表演艺术家巴森。

在呼和浩特市一个由新疆人开的饭馆里,我见到了巴森。

巴森是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的饰演者。在我所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有关成吉思汗的饰演者,我以为巴森饰演得最像最传神了。虽然他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高大魁梧。这也许是电视屏幕视角的缘故,一般在生活里体态正常的人,上了电影电视屏幕上,会比生活中的你更为夸张;瘦小一点,反倒显得正常。所以做电影电视演员的,对体重都有着很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那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看着很合适得体,但一旦从荧屏上走下来,一个个都显得羸弱瘦小,让人好生失望。

但巴森不是这样,近1.80米的个头,虽说没有屏幕上显得那样魁伟,但他的气质,他的言谈举止,都让人感觉着他是一个很有修养很爱读书很爱思考的人。

巴森是是成吉思汗二儿子察合台的后裔,1954年出生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虽说是十几岁就当兵出来最后落户在呼和浩特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听朋友说新疆的朋友来了,他依然抛开了自己不愿意参加这类社交活动的积习,准时来和家乡的朋友相见。

坐在巴森的旁边,我感觉到巴森的话语不多,一看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眼睛却一直在说话,时而有一道剑光闪烁,像月夜下的月光照在了河面上,时而谦和地笑一笑,当你夸赞他的时候。这使我觉得我好像还是在看着那部电视剧,那部电视连续剧是我在央视开播前一年自己买了碟子看的。那些天里,我一晚上看五集,总好像是沉浸在八百多年前的蒙古高原,回到了成吉思汗的时代,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代伟人在那个时代以及对后来的世界走向所产生的影响,我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能够产生这样一个伟人而感到自豪,也为作为新疆人的巴森能够将这一伟人演绎的那样栩栩如生而感到欣慰。当巴森知道这一点时,微微颔首笑着说:“影碟是全的,央视播的不全,删去了好几集。”

说起新疆,他依然十分留恋,说那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他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的时候回过一次,依然感到很亲切。他说,由于内蒙与新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气候风俗差不多,交流起来很容易沟通。所以他很怀念新疆,也热爱内蒙。他当兵后分配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工作,十几年来演过几个角色,但影响都不大,就是拍摄的连续剧《成吉思汗》让他一举成名,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部剧拖至20才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但依然是一炮打响,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巴森,各类片约纷至沓来,尤其是他在日本拍摄的40集电视剧《北条时宗》里扮演成吉思汗的孙子——元朝皇帝忽必烈。这部戏在日本播出后反响很大,巴森的名气在日本迅速传开。日本著名演员国际影星高仓健称他是蒙古族的高仓健。

言谈之间,我感受到了巴森身上透露出的草原民族的那种特有的`豪迈和英气,尤其是他那双眼睛,始终清亮敏锐,不时闪烁出一道剑气,像鹰一样警觉,又像山泉一样清澈透亮,让人感到他仿佛还在征西的途中。

我说:“电视剧中当浩浩荡荡的大军开拔征西的时候,你与萨仁高娃扮演的成吉思汗母亲的那场告别的戏演得很动人,我看的时候也是泪眼朦胧。”

巴森说:“为演好这一场戏,我很自然地调动起了自己生活里的感情因素,当年我在新疆与母亲告别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触,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与母亲告别时的情景。每每想起这一情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他还告诉我说:“为了演好成吉思汗这个伟人,他给自己定了个标准,成吉思汗不只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千军万马的首领,但他也是母亲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他手下将领们的忠心耿耿与骁勇善战不能不归功于他的领导。而对于家人,疼爱与柔情也是他的本色。成吉思汗没有种族歧视观念,也没有阶级观念,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我一定要演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成吉思汗必须要有七情六欲。而且我注意通过眼睛表达成吉思汗内心的情感,要敌人一看见我的眼睛马上就低头服输;朋友一看见我的眼睛就会产生信任。”

我说:“你演得这么到位,是否读了很多书,把这个人物研究透了?”

他谦和地笑一笑说:“我打小就是听成吉思汗的故事长大的,对他的故事和传说耳熟能详,非常神往,当然也看了许多书,我力求转入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从而在表演的时候把握好分寸,让人感觉着这就是成吉思汗。”

一番言谈,让我很是敬重巴森,特意拿出准备好的笔和本子来,让巴森为我签名。他很谦和地写下了“祝福朋友”四个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

那天晚上,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说话至很晚。巴森的话很少,但他一直坐着,主客不说散席,他没有表示出一丝走的意思,而且朋友们因为他的名声纷纷与他合影向他敬酒,他也不推辞婉拒,总是彬彬有礼地微笑着,即使偶尔下楼,被酒店端盘子的服务员惊喜地发现央求着签名留念,他也很和蔼地拿过笔来认真地写上鼓励祝福的话,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喝酒的时候,他也总是很客气地接过敬过来的酒杯,真诚地说几句祝福的话,而后一饮而尽。我曾劝他:“这么多人敬,不必杯杯都是满杯着喝,那样身体受不了。”他笑着摇摇头:“你们是从新疆来的,我不能那样。”这话听着既亲切,又让人敬重。

但是到最后散席的时候,还是有几个朋友喝高了。巴森也喝得不少,当他从楼上走下来,摇摇晃晃地,但两只手插在裤子口袋里,没有扶墙,也不让人搀扶,摇一摇,还是站住了,像是一位勇士站立在蒙古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和他的将士们跨上战马,即将与我们潇洒地挥手告别奔赴战场。

这个时候,夜幕降临了,他站立着挥手与我们告别,我也频频挥手。目送着他的身影,我心里总是泛起一些内疚:我们这么多人给他敬酒,他确实喝不少了;但又对他十分敬重,他对朋友,特别是对远方的朋友那种真诚的心意,既是把自己喝倒下,也不拒绝远方朋友敬过来的酒。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我,深深理解——他们把对朋友的情谊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

巴森,一个蒙古族汉子,你饰演的成吉思汗,让人钦佩;你待朋友的真挚情谊,让人敬重。我在遥远的西部边城伊犁,向你致敬问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