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游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导游词(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19:23 页码:10
2023年游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导游词(模板12篇)
2023-11-20 07:19:23    小编:笔尘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游呼和浩特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游呼和浩特篇二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北方草原文化的代表,呼和浩特融汇了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呼和浩特文化。在这个城市中,我亲身感受到了蒙古族民居的别致风格,体验了蒙古族的奇特语言和激情四溢的舞蹈。而在呼和浩特的历史博物馆中,我了解到了这个城市悠远的历史,对呼和浩特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

除了文化底蕴,呼和浩特还有许多美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例如,内蒙古博物院是我在呼和浩特游览的第一个目的地,这里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蒙古族的独特文化。另外,赛罕塔拉草原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我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在草原上远足、骑马,并与当地牧民交流,感受到了草原上的纯朴和自由。此外,在石人城的遗址中,我看到了数百个石雕像,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美景和古迹展示了呼和浩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第三段:美食与特色购物。

在呼和浩特,我品尝了许多特色美食,如炖羊肉、烤全羊等。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调料和烹饪方式,给我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味觉享受。此外,呼和浩特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如羊绒制品、蒙古族刺绣等,我在那里购买了一些纪念品带回家。这些特色的购物体验让我感受到了蒙古族民族的魅力和呼和浩特的独特之处。

第四段:人文与宗教氛围。

呼和浩特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城市,这里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宗教信仰。在市区的蒙自路,我看到了许多壮丽的建筑物,如蒙古古迹式的建筑和清真寺。每天,这里都会有许多人在清真寺里一起祷告,我也去体验了一次清真寺的氛围,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除了宗教信仰,呼和浩特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蒙古族的舞蹈、歌曲演出等,这些文化活动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和天性。

第五段:呼和浩特的发展与未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有着迅速发展的速度和巨大的潜力。在这个城市中,我看到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繁忙的商业街区等,这些都是呼和浩特经济繁荣的象征。同时,呼和浩特也在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建设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我相信,随着呼和浩特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城市将会展现出更加美丽和充满生机的一面。

总结:

通过这次呼和浩特之行,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城市。这里的历史底蕴、风景名胜、特色美食和独特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呼和浩特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美丽和繁荣,它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体验。

游呼和浩特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游呼和浩特篇四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情的城市。我有幸来到这座古老的城市,深入体验了呼和浩特的人文风情和自然之美,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呼和浩特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草原文化。作为一个草原城市,呼和浩特有着强烈的草原文化氛围。在当地的民众身上,我看到了他们淳朴、豪爽的品质,以及崇尚自然、向往自由的精神。特别是在呼和浩特的草原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原始力量,仿佛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这种独特的文化与环境让我深受感染,激发出我内心深处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其次,呼和浩特的建筑和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座城市里,我见识到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从古老的古城墙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呼和浩特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之美。尤其是著名的回民街,独特的蒙古风情和多样的美食让我流连忘返。此外,我还去了呼和浩特周边的一些景点,如成吉思汗陵和五塔寺等,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第三,呼和浩特的人民给了我真切的友善和热情。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景点中,我都感受到了呼和浩特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总是乐于助人,对待游客非常友善。在一次迷路的经历中,我遇到了一个热心的当地人,他不仅为我指出了正确的道路,还为我推荐了一些当地的特色餐馆。这种对待陌生人的友善和热情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待人如友”的道理。

第四,呼和浩特给了我极好的美食体验。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对于当地的美食非常期待。在这座城市里,我品尝到了许多美味的特色菜肴,如烤羊肉、奶茶和奶酪等。这些食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让我大呼过瘾。此外,呼和浩特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烤包子和炸糕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呼和浩特的美食之旅中,我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还了解了当地的风味文化,收获颇多。

最后,呼和浩特让我体验到了独特的节庆文化。在呼和浩特的传统节日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气息和独特的传统习俗。例如,在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上,我见证了豪迈的马上射箭和壮观的摔跤比赛,体验到了传统的草原娱乐活动。在其他的节庆活动中,我还参与了舞龙舞狮的表演和烟花爆竹的庆典,感受到了呼和浩特人民对于节日的热爱和激情。这些独特的节庆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总的来说,呼和浩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性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我体验到了浓厚的草原文化、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美食文化、友善和热情的人民,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这些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城市。希望未来我还能再次来到呼和浩特,继续感受这里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游呼和浩特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来到塞外青城呼和浩特,风味美食游也应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不可无食,“民以食为天”嘛。论起呼和浩特的风味美食,不能不先说稍美和莜面。稍美、莜面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有特色的两种主食,新城、旧城许多餐馆都经营。

稍美:亦作捎卖、稍麦、烧麦。把面擀成薄皮,垫粉面碾边成荷叶状,然后包以鲜羊肉馅,捏成石榴状,上笼蒸熟后,晶莹透明,味极鲜美。早年都在茶馆出售,故称“捎卖”,也因其边稍如花,故称“稍美”。归化城稍美早在明清之际便成享誉塞外乃至京师(北京)的驰名美食品牌了;现以旧城大北街“麦香村”(百年老店)及其在新城总局街南口的同名分店特制营销的最为。莜面:即燕麦面,有“三熟”之说,即麦粒要炒熟,和面时要用滚开水烫熟,成形后蒸熟。莜面食品耐饿,是劳动人民最喜爱的食品。俗谚云:“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莜面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微量元素,为天下粮食营养,常食有益于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保健。莜面食法与季节有关。春、夏季多用凉菜调拌,如山药丝丝、水罗卜、黄瓜等新鲜蔬菜;秋、冬季则用羊肉汤、腌菜汤等调拌。食用时均以油炝辣椒末调拌,香辣可口。莜面食品的做法也很多,主要有搓鱼鱼、窝窝(猫耳朵)等。武川莜面是最为有名的。“武川焖三宝”(莜面、山药、羊肉合焖一锅)是饭菜合一的精品美食。莜面系列主食与相应菜肴,以“莜面大王”、“半亩地”等饭店为营销名店。主要食品还有糕。特别是在婚礼寿诞时,非吃糕不可。糕,即用黍米面蒸熟后,反复揉轧,揉好后有以下做法:油炸糕:捏成皮包上豆馅或菜馅炸熟,也可直接炸成片状蘸糖吃。市内各饭店在喜宴上都将此装盘上席。

素糕:蒸熟揉好后的糕直接佐以烩菜或炖肉带汤食用,一般小饭馆才经营此项。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常用主食:

荞面饸饹:将荞面和好压成饸饹,浇肉汤食用。和面时加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则别有风味。因荞面可“食疗”糖尿病,市内许多专营店生意兴隆。不过据《本草纲目》介绍,荞面类食品不宜与羊肉同吃。

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的副食品主要有牛、羊、猪肉,其次也有鸡、鱼、骆驼肉、驴肉。蔬菜则主要有土豆(俗称“山药”、学名马铃薯)、长白菜、圆白菜以及夏令乃至四季各种新鲜蔬菜。

呼市的酒类主要有:

白酒:亦称“烧酒”,以高粱酒为,主要地产的有金元呼白、成吉思汗酒等;当然,区内其他盟市进货的河套系列、奥淳系列的白酒亦颇受欢迎。

呼市人喜饮砖茶(吃稍美时必喝),也有人饮花茶。市内饮奶茶的也不少。奶茶系蒙古族的常备饮料,用牛奶加砖茶熬成,饮时可加盐。赴蒙餐馆就餐,吃蒙古包子(蒸羊肉饺)、蒙古馅饼,奶茶是少不了的。

呼市地区许多饭店、餐馆经营的有地方特色的名菜有:

涮羊肉:将鲜羊肉切成薄片,放火锅内烫熟后,蘸芝麻酱、香菜、腐乳等佐料食用。很多蒙、汉、回族餐馆均有特色经营,其中“小肥羊”为精品名店。手扒肉(亦作“手把肉”):系蒙古族佳肴,即将大块鲜羊肉煮制,锅开后就可食用。新城西街的玛拉沁饭店特制的手扒肉鲜美无比,颇具特色。烤羊腿、烤羊排:市内多数饭店都有营销,蒙古大营、敖包相会酒店和世纪兴隆美食广场推出的此类名菜颇受食客欢迎。烤全羊: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等高饭店和草原旅游点向贵宾团游客推出,每只在1500元左右。

过油肉:瘦猪肉(以里脊肉为)加蛋清粉面,抓匀后过油,然后再炒一下,鲜嫩味美,极受欢迎。这道大众菜,除清真餐馆外,市内绝大多数餐馆都“拿手”推出。

和林炖羊肉、托县黄河鲤鱼和哈素海鲜鱼佳肴更名闻遐迩,有专营店推销。

呼市的风味小吃品目甚多,颇具特色。如:

豆腐脑(即老豆腐)、粉汤(一种淀粉汤,内有粉条、黄花、肉丝等)、回民所做的羊杂碎、酱牛肉(以万胜永、铁兆义为)、油茶面(白面炒熟后,加熟牛油,以髓油为,然后加白糖、葡萄干、桃仁、芝麻、青红丝等,食时用开水冲熟,成糊状)、爆肚儿(洗净的羊肚切成菱形小块,在开水锅中烫熟即捞出,则洁白如小海螺,食时蘸芝麻酱等佐料,是佐酒之佳品)、凉粉儿(亦称“粉皮”)、大力丸(亦称“大留丸”,泡开的蚕豆加五香面煮熟)、莲花豆(油炸蚕豆瓣),还有白焙子、三角、油焙子、香油馃子、蜜麻叶儿、油旋儿、“牛舌头”(形似牛舌)、小米面甜窝窝、小米面混合玉米面煎烙的“摊黄”等面食类食品。以上种种,市内各小吃店多有经营,而旧城回民区清真寺一带店铺林立,花样最为齐全。以上主要内容,呼市民俗学家王忠民先生早年在《呼和浩特史料》中多所论及,马志洋先生在《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内蒙古》一书中曾援引阐发。朋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以增进了解。朋友们,欲尽情品尝呼市价廉物美、地道正宗的风味美食,劝大家还是去旧城北门外或新城西凤美食街、东影南北路走一趟,定能让您大快朵颐。虽说“民以食为天”,但“国以民为本”,可不要贪吃、吃坏肚子哟。

游呼和浩特篇六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繁华,也许富庶,但面对着垃圾堆积如山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又如何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呼和浩特市发起了一次清洁行动。我参与其中,通过实际行动,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行动的背景和目的。

作为呼和浩特市的一员,我对城市的环境问题一直有所关注。而当地政府发起的清洁行动,正是为了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的参与不仅是对这一行动的支持,更是对城市发展的责任担当。

第三段:参与的体会和感悟。

在清洁行动中,首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街小巷、公园河道里堆积如山的垃圾,心生愤慨。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垃圾的臭味,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景象!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忽视,曾经的我对于垃圾随地扔置也有诸多不当行为,这次参与清洁行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其次,清洁行动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集体力量的事业。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们团队互相协作,默默付出。有的人负责清理垃圾,有的人负责整理环境,有的人负责宣传教育。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我还看到了许多热心市民主动加入进来,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让我感受到了环保事业的凝聚力和普及性。

第四段:感悟与行动的关系。

通过参与清洁行动,我不仅仅是要为环保事业贡献一己之力,更是坚定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我从此改掉了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制品,节约每一滴水和每一度电。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希望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以小我带动大家,影响更多的人。

第五段:结语。

参与呼和浩特清洁行动,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说到底也是对我们城市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改变环境要靠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让环保行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未来的城市,需要我们每个人一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游呼和浩特篇七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山西导游词,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路东。为清康熙帝第四女恪靖公主的府第。恪靖公主俗呼海蚌公主,传为朱紫郭络罗氏所生,一说为康熙帝第六女。

清朝对蒙古实施怀柔政策,将恪靖公主下嫁给喀尔喀蒙古部土谢图汗的后世敦多布多尔济,初封为和硕公主,又封为恪靖公主,再封为固伦恪靖公主。公主府曾三迁,初居净水河县花圃巷,后迁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北的扎达海河西岸,雍正年间(1723―1735)又建筑了现存的'这座府第。公主府构筑5进,有大门、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有大照壁,宅院东部有假山和池沼。

恪靖公主身后葬东郊美岱村,美岱村四面的大黑河上四村水浇地尽属公主府,厥后代多栖身在这里。公主府四面为其牧场,后建村庄命为小府、府兴营等。府第虽经近当代操作改建,原本机关根基未变,现已辟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操作古代构筑举行文物陈列和展览。

游呼和浩特篇八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块绿地,保护身边的珍惜动植物。

二月三日早晨,我们乘火车来到了呼市。刚出站,我们便直奔内蒙博物院,想一睹那里精彩而又完整的历史文物。

站在展厅内,那宏大的景象吸引了我的眼球。内蒙古博物馆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及蓝天白云,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

我们先来到远古世界馆,就看到有许多小讲解员。他们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恐龙展馆是最让我着迷的。恐龙展厅分为一层及地下一层共两层。在一层与地下一层的中间陈列着一具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它身长26米,高达12米,体重逾60吨,是亚洲最大的恐龙,称为“查干诺尔龙”。在这具化石骨架旁边的馆内还有很多人造的恐龙,他们还会发出一亿年前恐龙的叫声,能让人们感受到一亿年前恐龙大家庭宏大景象。地下一层是生活在恐龙时期的形态各异的动物化石,如猛犸象、披毛犀、鹦鹉嘴龙、、鸭嘴龙、原角龙、会飞的似鸟龙、翼龙和长有羽毛的恐龙以及恐龙蛋。这一发现展示了恐龙变鸟类的可能。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块绿地,保护身边的珍惜动植物。

游呼和浩特篇九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汗青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老婆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定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定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取消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都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汗青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三娘子是我国汗青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远见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建设者,祁孝龙则是呼和浩特新城的建设者。三娘子名叫钟金,是明代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精巧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夫人。生于1550年,卒于1612年。

三娘子起首就是一位民族好汉。她不只模样不凡,性格豪爽不羁,善于歌舞骑射,并且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批示才气。她所处的年月,正是明朝与蒙古族战争频仍的期间。三娘子执掌军政实权达四十年,始终僵持僻静互利的政治原则,既毁坏了明廷的经济封闭,又使蒙古各部同一路来,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极高的威望,受到蒙汉人民的恭顺。三娘子收纳并重用汉人,引进华夏地域先辈的农业、手家产,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成长。

三娘子又是一个维护民族连合的女中豪杰。她维护民族好处,随处顾全大局,妥善地处理赏罚了很多边事纠纷。1585年的青海之乱,十万蒙军既与内地土著住民产生斗嘴,又与明军产生斗嘴,三娘子无所畏惧扫除了战争危急,规复了僻静安宁的排场。

1581年,三娘子亲身主持监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迁移”进而定居下来。这是三娘子对蒙古社会的又一孝顺。人们对三娘子的吊唁是持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后庙”(即三娘子庙),每年夏历正月初三设供祭奠,这种眷念勾当,一向连续到1933年。在民间,直到本日,人们还在追忆、讴歌她的很多活跃贻闻,吊唁她的好汉业绩。

作为封建期间的女性,三娘子以难以想像的毅力,强项地执行了俺答汗的各项政策,使俺答汗的奇迹得以连续,维护了土默特部的同一和繁荣。她主政的30多年,是明代蒙古最为安宁的30多年,是恒久战乱后人民安身立命,休养生息的名贵30多年。正由于云云,她的名字,她的业绩在蒙、藏、汉各民族中久久传诵,人们敬仰她,吊唁她。

游呼和浩特篇十

近期,我参与了一次支援内蒙呼和浩特的志愿活动。通过这次经历,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以下将以五段式的方式,对这次支援呼和浩特的心得体会进行叙述。

第一段:认识问题,积极参与。

残酷的自然灾害使得呼和浩特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境下,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决定积极参与支援呼和浩特的志愿活动。通过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了解到水灾导致当地的交通、住房、生活等方面剧烈受损。因此,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按照组织安排准时到达目的地。

第二段:参与组织,志愿服务。

到达呼和浩特后,我们顺利地加入了组织,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我们主要负责搬运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清理废墟、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这段时间里,我们每天辛苦工作,早出晚归。尽管很辛苦,但看到受灾群众的笑容,我们的付出倍感欣慰。

第三段:体验,与当地人民交流。

除了参与志愿服务,我们还有机会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在我们协助受灾群众清理废墟的时候,我们与他们并肩作战,互相传递砖块、水泥等物资。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和微笑传递友善和关怀。这种相互支持和理解的经历使我意识到,困难时刻,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第四段:感悟,珍惜生活与帮助。

通过这次支援呼和浩特的活动,我开始认识到珍惜生活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我目睹了受灾人民的艰辛和无助,他们无法回到原本的生活,被迫面对着巨大的重建压力。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明白幸福生活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同时,我也明白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无论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是精神上的关怀,都能给受灾人民带来温暖和力量。我决心以后要更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段:结语,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支援呼和浩特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志愿者们的付出和奉献,不仅仅能够帮助受灾人民度过难关,更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更多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支援活动不仅是一种物质援助,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送达。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美好。

总结起来,支援呼和浩特的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困难时刻人民的力量,珍惜生活并帮助他人的重要性。通过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我明白了互相支持和理解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入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决心以后要更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为社会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

游呼和浩特篇十一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在城市的发展背后,随之而来的是垃圾乱排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最近举行了一次清洁行动。本文将分享我参与呼和浩特清洁行动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参与行动。

作为一名呼和浩特市民,我对城市的环境状况感到担忧。当听说市政府举行清洁行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其中。清洁行动当天,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来到指定的区域,开始清理垃圾。我们戴上手套,拿着扫把和垃圾袋,开始了艰苦而愉快的工作。整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验到了城市环境的恶劣,也更加珍惜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第三段:收获与感悟。

通过清洁行动,我不仅亲身体验到了环境的脆弱和易受到破坏的程度,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可回收的废品,这让我意识到再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人对环境的不重视,随地扔垃圾,破坏城市的美丽。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第四段:践行环保。

参加清洁行动不仅使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种意识践行到日常生活中。我决定从我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我将从小事做起,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少开汽车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并鼓励身边的人也加入进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重视环保,共同改善呼和浩特的环境。

第五段:总结。

参与呼和浩特清洁行动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通过亲身参与清洁行动,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环境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也明白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践行环保理念,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干净、美丽的呼和浩特。通过这次清洁行动,我相信呼和浩特的环境将会变得更好。

游呼和浩特篇十二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小编收集了呼和浩特。

导游词。

欢迎阅读。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翠绿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售票处的四们喇嘛精通英语、汉语、藏语及日语,且通晓佛法,妙语连珠,是西藏所有景点导游里最出色的。

尼玛次仁是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北京接受过高等教育,精通汉语,英语和日语。听尼玛次仁讲解大昭寺绝对是一种享受。阿旺曲扎的汉语讲得最好,又善于和旅行者交流,经他介绍的佛法常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他是这四个人里最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

普布的性格温和内向,是所有人里英语最好的,同时擅长很多藏族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丹增是这四个人里最年轻的,汉语讲得也特别好,而且为人热情,他讲解的大昭寺比任何导游书籍都要全面详尽清楚。由于人手有限,他们通常只能团队做导游,若有机会聆听他们的精妙讲解,千万不要错过。

来自远方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代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勘舆地形,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的礼物,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经过勘舆和测算,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神庙,还必须调集looo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热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现在大家请看,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这块就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问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另一块是“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并劝令喇嘛和班禅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立了这块“痘碑”。由于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种有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大昭寺坐东向西,太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说来有趣,狮身伏兽的鼻子全是扁的,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大家看,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