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大名府古城墙感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5:52:21 页码:13
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大名府古城墙感悟(5篇)
2023-01-13 05:52:21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回乡以后,柳毅立即来到洞庭湖,按照龙女教他的方法进了龙宫,把龙女的信交给了洞庭龙王。龙王读信以后非常悲伤。他一面热情款待柳毅,感谢他仗义传书;一面派人把信送进内宫传阅。谁知这封信使龙王的内眷伤心痛哭,惊动了龙王的弟弟钱塘君。钱塘君性子刚烈,听到这事以后怒不可遏,化成一条赤色巨龙飞去陕西,把泾河龙王的儿子杀死,把龙女接回了洞庭湖。洞庭龙宫一片欢腾,盛宴感谢柳毅。钱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亲,希望他娶龙女为妻,永结姻亲。柳毅先是谢绝了,怕惊扰了龙女,后来看到龙女的美貌又有些后悔。但也没再改口,带了龙王送的许多珍宝出了洞庭湖回家去了。

柳毅回乡以后,卖掉了一些龙王送给他的珍宝,顿时成了巨富。娶了几个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姓卢的女子。结婚那天,回到洞房仔细审看,觉得卢氏女子与龙女非常相似。一说话,才知道真是龙女,因思念柳毅,假托卢氏结亲。柳毅非常高兴,与龙女从此恩恩爱爱,过着幸福逍遥的生活。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君山是一部神奇的书,君山是一幅多彩的画,每一遍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君山是一座爱情岛,爱情诗、神话境、丹青卷在此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结合。

主题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木府。大家游了古城,游了四方街,如果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脏了。纳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四百七十年,也就是公元1253年的“元跨革囊”到1720xx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沿续了二十三代,建造了这被人称为“丽江紫禁城”的木府。 。

木氏土司对朝廷忠义不贰,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这忠义坊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称“大理有名三塔寺,丽江有名石牌坊”。土司的忠君爱国也反映在这门联上:“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红日更近了,心里暖融融的。如果长时间接不到朝廷的文书,那么,看白云也悠闲无聊,心里就空落落的。这门联出自第十代土司木泰的诗句。1999年5月2日参观木府时对这门联很感兴趣,称赞纳西族土司“很懂政治”,并记下了这副对联。

木氏土司曾多次带兵出征,为朝廷“辑宁边境”。这里是阅兵场,两边是钟鼓楼。整个木府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玉花园三个部分,占地46亩。它可以说是木氏统治鼎盛时期,纳西族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历史上,木府的占地曾达到100多亩, “其内楼阁极盛”,并且严重“超标”。所以公元1639年徐霞客应木增土司的邀请访问丽江时,虽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但为了避嫌,没有让他进木府。可惜这紫禁城后来遭受了几次大的破坏。其中,一次是清初顺治年间战争中的毁坏,又一次是清朝的咸同年间云南各族农民大起义战争(民间称为“乱世十八年”)中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木府,是在1996年的七级地震后修复的。这是议事厅,是土司议政施政的地方,这三块御赐的“诚心报国”匾,分别是明朝的洪武、永乐、嘉靖三位皇帝的褒奖。纳西族原来没有姓,是父子连名制,如阿胡阿烈、阿烈阿甲、阿甲阿得等等。明朝初年(1382年~1383年),阿得在云南率先归附明

朝,被明太祖朱元璋钦赐木姓,并准其世袭土知府。据说木字是朱字去掉一“人”而成。 《徐霞客游记》里说当时丽江“官姓木,民姓和,无他姓者”。据说这民姓和也有来历:因为子民们要替木家干活,于是木土司在木字上加一撇,代表他们遮阳避雨的毡帽,旁边加一“口”,代表他们干活时背的篮子。于是后来就有了这和睦相处的和、木二姓。

如果把木府看作是“丽江紫禁城”,那么这大厅就是“金銮殿”了。这虎皮靠椅说明木氏是称雄一方的土皇帝。这两边执事牌上写的是朝廷赐的官衔爵位,有的是三品,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有的甚至是二品。那么朝廷为什么如此倚重木氏呢?这是因为,纳西族生活在金沙江上游的江湾腹地,北有吐蕃,南有南诏大理。这两大地方势力常常成为中央王朝西南边疆的不安定因素,纳西族的向背举足轻重,木氏土司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一方面忠于朝廷,以朝廷为坚强后盾,另一方面则不断扩张地盘,使他的统治地域达到7。5万多平方千米,比今天云南省面积的1/6还多,成为称雄一方的土皇帝,所以后人称木氏“开门是诸侯,关门即天子”。

大家看屋顶的三个藻井,中间是龙,为了避嫌,这龙只有四爪,而不像皇宫里的有五爪。两边藻井里则是纳西妇女七星羊皮上的星星图案。一个议论军政大事的地方却有妇女的服饰图案,让人称奇。这也许是出于纳西族历史上妇女的崇高地位,也许是土司为了时时用妇女们的披星戴月、辛勤劳动来鞭策自己。总之这谜团只有土司们才能说清楚啦。近年来,不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木府参观,给木府增添了光彩,前面的图片室里留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图片室讲解略)。这是万卷楼。在木府里由东往西,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一字排开,其他建筑都是两层,惟有这万卷楼是三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木氏土司不仅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还推崇并积极学习汉文化,有的达到很高的造诣,能与中原学士相唱酬。《明史•土司传》中就说: “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因此就建了这三层的万卷楼。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简单地说,这万卷楼,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是一个书藏万卷、书香满屋的地方。大家看,这里供着孔子牌位,后壁上的鹿鸣古树图也饱含寓意: “古树”与“古书”谐音,这梅花鹿,因“鹿”和福禄的“禄”同音,包含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思,又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是希望木家的子弟寒窗苦读,终成大器。有人问我,纳西妇女披星戴月地操劳,把活计都承包了,那男子干啥呢?回答是,纳西男子在战时则披坚执锐,跟着土:司骑射征战,平时则琴棋书画考功名, “天雨流芳” (就是纳西语“看书去吧”的意思)。由木氏土司首倡的学习之风,纳西族一脉相承。据统计,目前纳西族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就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由此看来,纳西族的男女分工较为明确:妇女以建设物质文明为主,男子以建设精神文明为主。下边咱们前往家院参观。

这里可算是一个微型园林。木府是古城的一部分,也有小‘桥流水,但又别具一格。这里曲径回廊,雕栏玉柱,有着南方园林的小巧别致,又有古柏森森的狮子山和巍峨殿宇,颇具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石碑上是纳西族学者郭大烈撰写的《重修木府记》,写尽了木府春秋。这里是重修木府时发现的一处遗址,从汉白玉铺地和考究的石柱础上,可以遥想木府当年的辉煌。

家院到了。这里是木氏土司的生活区,一进三院,有的房间已辟为陈列室。这棵观音柳已有600多岁,原已干枯,1996年的丽江七级地震后却奇迹般地枯木逢春,到现在不过五六年光景,已是枝叶婆娑,生意盎然,五六月份还会开出红色的小花。树旁是石虎,老虎是纳西族的门神,据说这家院也曾有虎守门,后来才换成这石虎守门。

这里陈列的是古代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给女儿的嫁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七星羊皮和铜器。那箱子上是七星羊皮,跟现代不同的是肩部钉有两个象征日月的锦锈大布盘,所以才有纳西妇女“肩挑13月,背负七星”之说,显示纳西妇女披星戴月的辛勤劳动。纳西族还有陪嫁铜器的习俗。丽江历史上产铜,铜器制作闻名遐迩,有铜锁、铜瓢、铜桶、铜盆、铜壶等等。这些铜器,红的热烈,黄的灿烂,经久耐用,让人喜爱,茶马古道时期还远销藏区。右边这是文把事的值班室,大家看这二进院中的铺地,用砖瓦和鹅卵石,中间铺的是个寿字,四角是四只蝙蝠,这叫四福(蝠)闹寿,这种铺地,旱不灰,雨不泥,通地气,增湿度,又吉祥如意,对脚底还有按摩作用。

这里是小姐的卧室,与民间女子不同,小姐们长大后要嫁往门当户对的土司官宦人家,所以要通文墨,能理家。右边这是丫环的值班室,一天二十四小时值班伺候小姐,不得有丝毫的懈怠,所以不设床榻。木缸是小姐用来洗澡的。

这第三进院中的铺地,中间是个福字,周围是暗八仙,是由八仙过海的传说演变而来,图案中就用这八位神仙所持的宝,物来暗指八仙,所以叫暗八仙。这八件宝物是: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拂尘、汉钟离的芭蕉扇、曹国舅的御板、张果老的竹筒、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和韩湘子的箫。请大家顺时针方向走一圈,祝大家有福有寿,事业上如八仙过海,事事通达。

这里是木增土司的卧室。木增是历代土司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文韬武略,德才兼备,11岁即任土知府。他励精图治,开拓疆土,达到木氏土司的鼎盛时期。后来看到明王朝已风雨飘摇,便急流勇退,36岁即归隐山林,吟诗作赋,说法论道。这个条幅就是他的墨宝: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他在各族人民心中是一位神话般的人物,被尊称为木天王。公元1639年,他诚邀地理学家徐霞客访问丽江,盛情款待,后来又派人把病中的徐霞客用滑竿安送回家,留下了木氏和徐氏生死相交的一段佳话。他还为西藏刊印藏文大藏经《甘珠尔》,这套大藏经现已成为拉萨大昭寺的镇寺之宝。

这是木增土司夫人阿勒邱的卧室。阿勒邱是木增土司的得力助手,她集纳西妇女的披星戴月和善于当家理财、相夫教子于一身,深得纳西人民的爱戴。直到今天,人们仍喜欢把贤慧能干的妇女比作阿勒邱,或者把她们誉为“涵紫谷”(金钥匙)。床下的绣花鞋,是人们戏称的“云南十八怪,鞋子后面多一块”。

现在前往护法殿。这几年,人们常说议事厅是讲政治的地方,万卷楼是讲学习的地方。这么说来,这护法殿就是讲正气的地方罗。大家看——“为国干城”,这是杨升庵写的。杨升庵被称为明朝第一状元,与木公土司交往甚厚,’称木公是“为国干城”,高度评价了木氏土司为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所起的作用。

这里有木氏的祖先牌位,有长凳、棍棒,一看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动用家规、家法管教子女的地方。谁犯了家法,就要受到如《红楼梦》里贾宝玉所受的那种“切身”的教育。牌位两。边是六位土司的画像。这张飞似的黑脸帅哥是木旺,武功十分了得,jl-t*青却是一个白面书生。木青的儿子木增可能是继承了两代遗传,面庞白里透红,是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一代土司。

现在去玉花园。这过街天桥可算是木氏土司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的一个创造。这样的设计,官民相安,互不干涉。这里房梁较低,别忘了“见木低头”。

请跟我上光碧楼。这是1:300的古城模型,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城和木府的全貌。这是玉龙桥,是古城的北入口,这是西河、中河、东河。有谁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溯流而上就一定能走到玉龙桥。这是四方街。这是木府,它位于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长369米,背靠狮子山,坐西向东以接纳木气,以求家道兴旺,官运亨通。可以说这木府占尽了古城的天时地利。这些图片表现了丽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请大家浏览。

这是玉花园。园内花木繁多,光杜鹃就有30种,堪称玉龙山这个杜鹃王国的一个缩影。“丽郡从来喜植树,江城无处不养花”,说不定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是紫薇树,夏季满树红

花,如火似霞。在树干上挠一挠或拍一拍,整棵树都会抖动起来,所以又叫挠痒痒树。这是山玉兰,又叫夜荷花,夏季开花,花白而香,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那边是金爪玉兰,已有千年树龄。还有许多盆栽苗木,等一会儿大家可以慢慢观赏。

这是玉音楼,因楼层三叠,共有二十个翘角飞檐,所以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五个翘角飞檐,就像五只凤凰展翅来仪,所以又叫五风楼。是仿福国寺的五风楼而建的。二楼是供奉凤诏鹤书的地方,一楼和楼前是土司歌舞宴乐的地方。大厅内有白沙壁画的复制品。白沙壁画是国家重点文物,其艺术价值可与明永乐宫相媲美,它把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融合在一个画面上,让三种宗教同居一室。这种三教合一的做法,在别的地方是少见的。而在丽江,由于以木氏土司为代表的纳西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他们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广纳博采。使丽江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区,并使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弱小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人们称赞纳西族是‘‘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

现在到了三清殿。在这里可以鸟瞰古城和木府,我们可以看到徐霞客笔下的古城“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可以看到木-府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对纳西族,对木氏土司和木府有了较多的了解。大家既可以在这里抒发一下逝者如斯夫的思古幽情,还可以对木府春秋来一番高谈阔论。这不,木天王早就给各位备好了这无字石碑啦。我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可以漫游木府后再回到大门。谢谢大家。

主题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xx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xx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主题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木府。大家游了古城,游了四方街,如果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脏了。纳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四百七十年,也就是公元1253年的“元跨革囊”到1720xx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沿续了二十三代,建造了这被人称为“丽江紫禁城”的木府。 。

木氏土司对朝廷忠义不贰,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这忠义坊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称“大理有名三塔寺,丽江有名石牌坊”。土司的忠君爱国也反映在这门联上:“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红日更近了,心里暖融融的。如果长时间接不到朝廷的文书,那么,看白云也悠闲无聊,心里就空落落的。这门联出自第十代土司木泰的诗句。1999年5月2日参观木府时对这门联很感兴趣,称赞纳西族土司“很懂政治”,并记下了这副对联。

木氏土司曾多次带兵出征,为朝廷“辑宁边境”。这里是阅兵场,两边是钟鼓楼。整个木府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玉花园三个部分,占地46亩。它可以说是木氏统治鼎盛时期,纳西族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历史上,木府的占地曾达到100多亩, “其内楼阁极盛”,并且严重“超标”。所以公元1639年徐霞客应木增土司的邀请访问丽江时,虽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但为了避嫌,没有让他进木府。可惜这紫禁城后来遭受了几次大的破坏。其中,一次是清初顺治年间战争中的毁坏,又一次是清朝的咸同年间云南各族农民大起义战争(民间称为“乱世十八年”)中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木府,是在1996年的七级地震后修复的。这是议事厅,是土司议政施政的地方,这三块御赐的“诚心报国”匾,分别是明朝的洪武、永乐、嘉靖三位皇帝的褒奖。纳西族原来没有姓,是父子连名制,如阿胡阿烈、阿烈阿甲、阿甲阿得等等。明朝初年(1382年~1383年),阿得在云南率先归附明

朝,被明太祖朱元璋钦赐木姓,并准其世袭土知府。据说木字是朱字去掉一“人”而成。 《徐霞客游记》里说当时丽江“官姓木,民姓和,无他姓者”。据说这民姓和也有来历:因为子民们要替木家干活,于是木土司在木字上加一撇,代表他们遮阳避雨的毡帽,旁边加一“口”,代表他们干活时背的篮子。于是后来就有了这和睦相处的和、木二姓。

如果把木府看作是“丽江紫禁城”,那么这大厅就是“金銮殿”了。这虎皮靠椅说明木氏是称雄一方的土皇帝。这两边执事牌上写的是朝廷赐的官衔爵位,有的是三品,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有的甚至是二品。那么朝廷为什么如此倚重木氏呢?这是因为,纳西族生活在金沙江上游的江湾腹地,北有吐蕃,南有南诏大理。这两大地方势力常常成为中央王朝西南边疆的不安定因素,纳西族的向背举足轻重,木氏土司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一方面忠于朝廷,以朝廷为坚强后盾,另一方面则不断扩张地盘,使他的统治地域达到7。5万多平方千米,比今天云南省面积的1/6还多,成为称雄一方的土皇帝,所以后人称木氏“开门是诸侯,关门即天子”。

大家看屋顶的三个藻井,中间是龙,为了避嫌,这龙只有四爪,而不像皇宫里的有五爪。两边藻井里则是纳西妇女七星羊皮上的星星图案。一个议论军政大事的地方却有妇女的服饰图案,让人称奇。这也许是出于纳西族历史上妇女的崇高地位,也许是土司为了时时用妇女们的披星戴月、辛勤劳动来鞭策自己。总之这谜团只有土司们才能说清楚啦。近年来,不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木府参观,给木府增添了光彩,前面的图片室里留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图片室讲解略)。这是万卷楼。在木府里由东往西,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一字排开,其他建筑都是两层,惟有这万卷楼是三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木氏土司不仅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还推崇并积极学习汉文化,有的达到很高的造诣,能与中原学士相唱酬。《明史•土司传》中就说: “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因此就建了这三层的万卷楼。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简单地说,这万卷楼,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是一个书藏万卷、书香满屋的地方。大家看,这里供着孔子牌位,后壁上的鹿鸣古树图也饱含寓意: “古树”与“古书”谐音,这梅花鹿,因“鹿”和福禄的“禄”同音,包含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思,又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是希望木家的子弟寒窗苦读,终成大器。有人问我,纳西妇女披星戴月地操劳,把活计都承包了,那男子干啥呢?回答是,纳西男子在战时则披坚执锐,跟着土:司骑射征战,平时则琴棋书画考功名, “天雨流芳” (就是纳西语“看书去吧”的意思)。由木氏土司首倡的学习之风,纳西族一脉相承。据统计,目前纳西族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就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由此看来,纳西族的男女分工较为明确:妇女以建设物质文明为主,男子以建设精神文明为主。下边咱们前往家院参观。

这里可算是一个微型园林。木府是古城的一部分,也有小‘桥流水,但又别具一格。这里曲径回廊,雕栏玉柱,有着南方园林的小巧别致,又有古柏森森的狮子山和巍峨殿宇,颇具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石碑上是纳西族学者郭大烈撰写的《重修木府记》,写尽了木府春秋。这里是重修木府时发现的一处遗址,从汉白玉铺地和考究的石柱础上,可以遥想木府当年的辉煌。

家院到了。这里是木氏土司的生活区,一进三院,有的房间已辟为陈列室。这棵观音柳已有600多岁,原已干枯,1996年的丽江七级地震后却奇迹般地枯木逢春,到现在不过五六年光景,已是枝叶婆娑,生意盎然,五六月份还会开出红色的小花。树旁是石虎,老虎是纳西族的门神,据说这家院也曾有虎守门,后来才换成这石虎守门。

这里陈列的是古代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给女儿的嫁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七星羊皮和铜器。那箱子上是七星羊皮,跟现代不同的是肩部钉有两个象征日月的锦锈大布盘,所以才有纳西妇女“肩挑13月,背负七星”之说,显示纳西妇女披星戴月的辛勤劳动。纳西族还有陪嫁铜器的习俗。丽江历史上产铜,铜器制作闻名遐迩,有铜锁、铜瓢、铜桶、铜盆、铜壶等等。这些铜器,红的热烈,黄的灿烂,经久耐用,让人喜爱,茶马古道时期还远销藏区。右边这是文把事的值班室,大家看这二进院中的铺地,用砖瓦和鹅卵石,中间铺的是个寿字,四角是四只蝙蝠,这叫四福(蝠)闹寿,这种铺地,旱不灰,雨不泥,通地气,增湿度,又吉祥如意,对脚底还有按摩作用。

这里是小姐的卧室,与民间女子不同,小姐们长大后要嫁往门当户对的土司官宦人家,所以要通文墨,能理家。右边这是丫环的值班室,一天二十四小时值班伺候小姐,不得有丝毫的懈怠,所以不设床榻。木缸是小姐用来洗澡的。

这第三进院中的铺地,中间是个福字,周围是暗八仙,是由八仙过海的传说演变而来,图案中就用这八位神仙所持的宝,物来暗指八仙,所以叫暗八仙。这八件宝物是: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拂尘、汉钟离的芭蕉扇、曹国舅的御板、张果老的竹筒、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和韩湘子的箫。请大家顺时针方向走一圈,祝大家有福有寿,事业上如八仙过海,事事通达。

这里是木增土司的卧室。木增是历代土司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文韬武略,德才兼备,11岁即任土知府。他励精图治,开拓疆土,达到木氏土司的鼎盛时期。后来看到明王朝已风雨飘摇,便急流勇退,36岁即归隐山林,吟诗作赋,说法论道。这个条幅就是他的墨宝: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他在各族人民心中是一位神话般的人物,被尊称为木天王。公元1639年,他诚邀地理学家徐霞客访问丽江,盛情款待,后来又派人把病中的徐霞客用滑竿安送回家,留下了木氏和徐氏生死相交的一段佳话。他还为西藏刊印藏文大藏经《甘珠尔》,这套大藏经现已成为拉萨大昭寺的镇寺之宝。

这是木增土司夫人阿勒邱的卧室。阿勒邱是木增土司的得力助手,她集纳西妇女的披星戴月和善于当家理财、相夫教子于一身,深得纳西人民的爱戴。直到今天,人们仍喜欢把贤慧能干的妇女比作阿勒邱,或者把她们誉为“涵紫谷”(金钥匙)。床下的绣花鞋,是人们戏称的“云南十八怪,鞋子后面多一块”。

现在前往护法殿。这几年,人们常说议事厅是讲政治的地方,万卷楼是讲学习的地方。这么说来,这护法殿就是讲正气的地方罗。大家看——“为国干城”,这是杨升庵写的。杨升庵被称为明朝第一状元,与木公土司交往甚厚,’称木公是“为国干城”,高度评价了木氏土司为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所起的作用。

这里有木氏的祖先牌位,有长凳、棍棒,一看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动用家规、家法管教子女的地方。谁犯了家法,就要受到如《红楼梦》里贾宝玉所受的那种“切身”的教育。牌位两。边是六位土司的画像。这张飞似的黑脸帅哥是木旺,武功十分了得,jl-t*青却是一个白面书生。木青的儿子木增可能是继承了两代遗传,面庞白里透红,是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一代土司。

现在去玉花园。这过街天桥可算是木氏土司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的一个创造。这样的设计,官民相安,互不干涉。这里房梁较低,别忘了“见木低头”。

请跟我上光碧楼。这是1:300的古城模型,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城和木府的全貌。这是玉龙桥,是古城的北入口,这是西河、中河、东河。有谁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溯流而上就一定能走到玉龙桥。这是四方街。这是木府,它位于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长369米,背靠狮子山,坐西向东以接纳木气,以求家道兴旺,官运亨通。可以说这木府占尽了古城的天时地利。这些图片表现了丽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请大家浏览。

这是玉花园。园内花木繁多,光杜鹃就有30种,堪称玉龙山这个杜鹃王国的一个缩影。“丽郡从来喜植树,江城无处不养花”,说不定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是紫薇树,夏季满树红

花,如火似霞。在树干上挠一挠或拍一拍,整棵树都会抖动起来,所以又叫挠痒痒树。这是山玉兰,又叫夜荷花,夏季开花,花白而香,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那边是金爪玉兰,已有千年树龄。还有许多盆栽苗木,等一会儿大家可以慢慢观赏。

这是玉音楼,因楼层三叠,共有二十个翘角飞檐,所以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五个翘角飞檐,就像五只凤凰展翅来仪,所以又叫五风楼。是仿福国寺的五风楼而建的。二楼是供奉凤诏鹤书的地方,一楼和楼前是土司歌舞宴乐的地方。大厅内有白沙壁画的复制品。白沙壁画是国家重点文物,其艺术价值可与明永乐宫相媲美,它把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融合在一个画面上,让三种宗教同居一室。这种三教合一的做法,在别的地方是少见的。而在丽江,由于以木氏土司为代表的纳西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他们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广纳博采。使丽江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区,并使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弱小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人们称赞纳西族是‘‘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

现在到了三清殿。在这里可以鸟瞰古城和木府,我们可以看到徐霞客笔下的古城“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可以看到木-府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对纳西族,对木氏土司和木府有了较多的了解。大家既可以在这里抒发一下逝者如斯夫的思古幽情,还可以对木府春秋来一番高谈阔论。这不,木天王早就给各位备好了这无字石碑啦。我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可以漫游木府后再回到大门。谢谢大家。

主题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

清源天湖,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