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 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范文(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9:37:16 页码:9
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 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范文(八篇)
2023-01-13 09:37:16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一

1.参与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等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负责数据挖掘及推荐系统相关模型、算法的设计与开发;

3.搭建高扩展高性能的数据分析模型库,作为数据分析团队的基础工具;

4.提供大数据,推荐,搜索等相关技术研究成果、产品技术平台设计;

希望具备的条件:

1.熟练unix/linux操作系统,熟悉掌握常用shell/python/perl等脚本工具;

2.对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算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熟悉决策树、聚类、逻辑回归、关联分析、svm、贝叶斯等数据挖掘算法

3.具备良好的业务挖掘和分析能力,能针对实际业务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分析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二

职责:

1. 负责对上万家门店经营数据分析、涵盖门店画像、标签沉淀等分析工具;

2. 使用建模工具进行营收预测模型开发,包括数据准备、建模及数据分析、模型的选取与圈定、模型验证工作;

3. 优化和完善数据分析体系,包括kpi指标体系、报表体系等;

4. 灵活运用可视化工具,分析数据成因,发掘数据商业价值;

要求:

1. 重点大学数学系,统计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 2-3年以上大数据分析经验,bat背景优先;

3. 熟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常用算法并对机器学习算法和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常用算法(如决策树、聚类、逻辑回归、关联分析、svm,贝叶斯等)原理和实现. 熟练使用sql、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有python/r使用经验优先。

4. 思路清晰,较强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 精通数据可视化软件,例如tableau、power bi、bdp等;

6. 有搭建数据库经验,拥有海量数据处理经验;

7. 对待数据分析工作具有全局观、专业度和想象力。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三

职责:

1.负责项目大数据集群的部署,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数据平台的安装及配置等

2.系统部署及运维文档的撰写

3.负责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保障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

4.负责数据库的高可用性部署、系统安装、配置管理、高并发处理以及性能调优;

5.对数据库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并分析故障原因,记录解决文档;

6.研究数据库架构、分布式存储和开展数据库优化等技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7.日常数据备份、数据etl抽取;

任职资格:

1.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

2.4年以上数据库经验,精通数据库管理与优化,熟悉分库分表原理:

3.精通mysql、postgresql、hadoop等数据库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有良好的数据库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

4.具备大规模数据库服务器运维和管理经验;

5.熟悉linux操作系统,熟悉shell、python等脚本语言;

6.熟悉linux环境下java技术栈搭建,能熟练安装配置jdk,tomcat,redis,svn等常见软件,此条为加分项;

7.熟悉kettle数据抽取工具;

8.具备数据仓库规划和建设经验者优先。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集团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合理、有序流动和信息安全,确保集团信息化建设快速协调有序安全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集团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中平?2013?188号)、等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职能部室,直属和特设机构、专业化公司、事业部、区域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 管理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包括:各单位与生产、经营、办公、安全等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数据,以及为其供给支撑的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资源和办公终端资源等。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第四条 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是集团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最高层,负责审定集团有关数据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负责审核有关标准、规范、重要需求等。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集团信息办)负责集团数据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指导集团数据管理工作,查处危害集团数据安全的事件。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安防、备份等管理

工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及运维部门,负责集团数据中心的运维和运营工作。

第四章 数据分级管理

第五条 根据数据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结合有关保密规定,按照集团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厂矿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分别制定管理标准。

第六条 集团级应用系统和数据,技术管理由集团信息办负责,业务管理由相关业务处室负责,运维管理由信通公司负责。厂矿级应用系统和数据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管理,集团需要利用的管理数据和生产数据要同步上传到集团数据中心。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和数据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管理和维护。

数据管理制度范文 数据管理制度怎样写

第五章 数据标准管理

第七条 集团信息办负责集团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负责对集团及各单位应用系统的数据标准管理进行引导和考核。各单位新建应用系统应严格执行集团下发的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在用应用系统应根据自身实际逐步按照集团标准进行完善。

第八条 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应贴合以下要求:

(一)数据编码应能够保证同一个对象编码的唯一性及上下游管理规范的一致性;

(二)接口应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接入供给企业级的支持,在系统的高并发和大容量的基础上供给安全可靠的接入;

(三)供给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以实现对数据的全面保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很多访问,以及很多占用资源的情景发生,保证系统的健壮性;

(四)供给有效的系统可监控机制,使得接口的运行情景可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并排除故障;

(五)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同时在系统并发增加时供给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六)在进行扩容、新业务扩展时,应能供给快速、方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

第六章 数据资源管理

第九条 基础设施资源集中管理。为了避免信息机房等基础设施资源重复投资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各单位应充分利用集团数据中心资源,集团信息办负责统一协调集团及各单位的基础设施资源。

(一)各单位未经集团批准不得私自新建、改建、扩建信息机房。

(二)集团数据中心要按照《集团机房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满足各单位应用系统及数据统一到集团数据中心所需的各项使用要求。

(三)各单位现有机房自行管理、统一管控。各级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主要职责部门,要保证信息机房各项运行指标到达集团要求。

第十条 计算存储资源集中管理。为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集团数据共享和集成,提升数据安全防护等级,各单位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要统一使用集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做到资源集中、高效利用。

(一)现有的集团级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监测系统除外)、各单位应用系统及数据(直接用于生产安全、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监控的系统除外)要按照在用服务器、存储的服务年限和系统生命周期科学制定迁移到集团数据中心的计划和方案,并报集团信息办批准后实施。

(二)新建应用系统原则上不再购臵新的服务器和存储,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应使用集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各单位如有特殊生产要求,确需购臵服务器或存储的,需报请集团领导批准,由集团信息办备案后,按集团采购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三)对于当前集团网络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可向集团提出申请建设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并根据建设进度制定应用系统和数据迁移计划。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建成后,新建系统需要集中部署、分级管理。

第十一条 办公终端资源集中管理。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实现节能降耗,集团级应用系统要统一使用集团数据中心云桌面,并在厂矿和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中逐步实现全面使用。

(一)各单位新建系统所需计算机和新增办公用计算机要使用集团数据中心云桌面。

(二)原有集团推广的应用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以及各单位在用的计算机,分别由应用系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按年度提出云桌面更换计划,逐步完成云桌面更换工作;集团信息办负责协调和监督。

(三)各单位申请云桌面使用,应与信通公司签订租用协议,由信通公司负责云桌面运维,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云桌面管理。

(四)对于当前集团网络不具备实施云桌面替换条件的单位,应协同集团相关部门接入集团网络或建设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在网络接入后或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建成后,按计划完成云桌面的部署工作。

第十二条 各单位使用资源应按集团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第七章 数据分析管理

第十三条 数据分析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发掘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用数据描述现状,预测趋势,规范生产行为,优化管理流程,加强经营监管,供给决策支持。

第十四条 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单位数据分析的指导,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自行组织开发业务选题和数据模型,组织经验交流,提高分析水平。集团信息办要做好数据分析引导和管理工作,为集团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服务。基层各单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数据分析方法,规范数据分析程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做好本单位各项应用的数据分析工作。

第十五条 集团级数据分析、处室级数据分析和厂矿级数据分析分别由集团信息办、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基层单位负责策划和实施,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考核。

第八章 数据应用管理

第十六条 数据应用是指利用数据分析的成果,查找存在问题,开展业务运转状况评估,提出改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规避管理风险。

第十七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应加强数据应用。集团信息办负责代表集团对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数据共享应用的统一规划并制定标准。各单位要严格按部门、按层级落实数据应用工作,对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挖掘和应用,为各级领导决策供给依据。

第九章 数据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应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主要包括:数据访问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及数据的加密、保密、日志管理、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等。

第十九条 为统一规范操作权限,各单位应明确工作人员的录入权限、访问权限及维护权限的管理部门,任何人不得擅自设立、变更和注销。

第二十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数据及介质资料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制定和明确管理员用户和数据查询用户的操作权限及规程。

第二十一条 对数据的各项操作至少要建立运行日志,严格监控操作过程,对发现的数据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管理员应掌握和运用数据库访问审计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监测和追溯。

第二十二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管理、网络安全管理,采取严格措施,做好计算机xx的预防、检测、清除工作,建立针对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数据的容灾备份工作,建立数据容灾备份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恢复和数据溯源。重要数据要上传至集团数据中心备份。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集团。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本文印发之日起执行。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五

职责:

1.参与公司数据平台系统规划和架构工作,主导系统的架构设计和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质量和关键性能指标达成;

2.统筹和推进制造工厂内部数据系统的构建,搭建不同来源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为公司运营诊断、运营效率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3.负责数据系统需求对接、各信息化系统数据对接、软件供应商管理工作

5.根据现状制定总体的数据治理方案及数据体系建立,包括数据采集、接入、分类、开发标准和规范,制定全链路数据治理方案;深入挖掘公司数据业务,超强的数据业务感知力,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数据变现场景的落地,为决策及业务赋能;

6.定义不同的数据应用场景,推动公司的数据可视化工作,提升公司数据分析效率和数据价值转化。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软件行业从业经验,5年以上大数据架构设计经验,熟悉bi平台、大数据系统相关技术架构及技术标准;

2.熟悉数据仓库、熟悉数据集市,了解数据挖掘、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建模相关技术;

3.熟悉大数据相关技术:hadoop、hive、hbase、storm、flink、spark、kafka、rabbitmq;

4.熟悉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及相关数据库技术;

5.具备大数据平台、计算存储平台、可视化开发平台经验,具有制造企业大数据系统项目开发或实施经验优先;

6.对数据敏感,具备优秀的业务需求分析和报告展示能力,具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和数据洞察、大数据系统的架构设计能力,了解主流的报表工具或新兴的前端报表工具;

7.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结果导向思维,有相关项目管理经验优先。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集团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合理、有序流动和信息安全,确保集团信息化建设快速协调有序安全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集团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中平„20xx‟188号)、等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职能部室,直属和特设机构、专业化公司、事业部、区域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 管理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包括:各单位与生产、经营、办公、安全等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数据,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资源和办公终端资源等。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第四条 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是集团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最高层,负责审定集团有关数据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负责审核有关标准、规范、重要需求等。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集团信息办)负责集团数据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指导集团数据管理工作,查处危害集团数据安全的事件。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安防、备份等管理

工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及运维部门,负责集团数据中心的运维和运营工作。

第四章 数据分级管理

第五条 根据数据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结合有关保密规定,按照集团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厂矿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分别制定管理标准。

第六条 集团级应用系统和数据,技术管理由集团信息办负责,业务管理由相关业务处室负责,运维管理由信通公司负责。厂矿级应用系统和数据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管理,集团需要利用的管理数据和生产数据要同步上传到集团数据中心。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和数据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管理和维护。

第五章 数据标准管理

第七条 集团信息办负责集团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负责对集团及各单位应用系统的数据标准管理进行引导和考核。各单位新建应用系统应严格执行集团下发的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在用应用系统应根据自身实际逐步按照集团标准进行完善。

第八条 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数据编码应能够保证同一个对象编码的唯一性及上下游管理规范的一致性;

(二)接口应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接入提供企业级的支持,在系统的高并发和大容量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

(三)提供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以实现对数据的全面保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大量访问,以及大量占用资源的情况发生,保证系统的健壮性;

(四)提供有效的系统可监控机制,使得接口的运行情况可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并排除故障;

(五)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同时在系统并发增加时提供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六)在进行扩容、新业务扩展时,应能提供快速、方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

第六章 数据资源管理

第九条 基础设施资源集中管理。为了避免信息机房等基础设施资源重复投资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各单位应充分利用集团数据中心资源,集团信息办负责统一协调集团及各单位的基础设施资源。

(一)各单位未经集团批准不得私自新建、改建、扩建信息机房。

(二)集团数据中心要按照《集团机房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满足各单位应用系统及数据统一到集团数据中心所需的各项使用要求。

(三)各单位现有机房自行管理、统一管控。各级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主要责任部门,要保证信息机房各项运行指标达到集团要求。

第十条 计算存储资源集中管理。为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集团数据共享和集成,提升数据安全防护等级,各单位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要统一使用集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做到资源集中、高效利用。

(一)现有的集团级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监测系统除外)、各单位应用系统及数据(直接用于生产安全、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监控的系统除外)要按照在用服务器、存储的服务年限和系统生命周期科学制定迁移到集团数据中心的计划和方案,并报集团信息办批准后实施。

(二)新建应用系统原则上不再购臵新的服务器和存储,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应使用集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各单位如有特殊生产要求,确需购臵服务器或存储的,需报请集团领导批准,由集团信息办备案后,按集团采购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三)对于当前集团网络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可向集团提出申请建设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并根据建设进度制定应用系统和数据迁移计划。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建成后,新建系统需要集中部署、分级管理。

第十一条 办公终端资源集中管理。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实现节能降耗,集团级应用系统要统一使用集团数据中心云桌面,并在厂矿和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中逐步实现全面使用。

(一)各单位新建系统所需计算机和新增办公用计算机要使用集团数据中心云桌面。

(二)原有集团推广的应用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以及各单位在用的计算机,分别由应用系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按年度提出云桌面更换计划,逐步完成云桌面更换工作;集团信息办负责协调和监督。

(三)各单位申请云桌面使用,应与信通公司签订租用协议,由信通公司负责云桌面运维,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云桌面管理。

(四)对于当前集团网络不具备实施云桌面替换条件的单位,应协同集团相关部门接入集团网络或建设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在网络接入后或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建成后,按计划完成云桌面的部署工作。

第十二条 各单位使用资源应按集团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第七章 数据分析管理

第十三条 数据分析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发掘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用数据描述现状,预测趋势,规范生产行为,优化管理流程,加强经营监管,提供决策支持。

第十四条 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单位数据分析的指导,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自行组织开发业务选题和数据模型,组织经验交流,提高分析水平。集团信息办要做好数据分析引导和管理工作,为集团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服务。基层各单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数据分析方法,规范数据分析程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做好本单位各项应用的数据分析工作。

第十五条 集团级数据分析、处室级数据分析和厂矿级数据分析分别由集团信息办、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基层单位负责策划和实施,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考核。

第八章 数据应用管理

第十六条 数据应用是指利用数据分析的成果,查找存在问题,开展业务运转状况评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规避管理风险。

第十七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应加强数据应用。集团信息办负责代表集团对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数据共享应用的统一规划并制定标准。各单位要严格按部门、按层级落实数据应用工作,对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挖掘和应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九章 数据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应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主要包括:数据访问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及数据的加密、保密、日志管理、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等。

第十九条 为统一规范操作权限,各单位应明确工作人员的录入权限、访问权限及维护权限的管理部门,任何人不得擅自设立、变更和注销。

第二十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数据及介质资料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制定和明确管理员用户和数据查询用户的操作权限及规程。

第二十一条 对数据的各项操作至少要建立运行日志,严格监控操作过程,对发现的数据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管理员应掌握和运用数据库访问审计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监测和追溯。

第二十二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管理、网络安全管理,采取严格措施,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清除工作,建立针对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数据的容灾备份工作,建立数据容灾备份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恢复和数据溯源。重要数据要上传至集团数据中心备份。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集团。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本文印发之日起执行。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七

职责:

1、 负责大中型项目、产品的数据库设计;

2、 负责制定较大数据库的存储架构,备份及恢复策略;

3、 指导和协助团队内其他成员,数据库编辑相关的规范和方法;

4、 负责已有项目的数据库性能调优;

5、 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数据库相关工作和任务。

任职条件:

1、大专及以上学历;

2、2年以上dba工作经验;

3、精通oracle的各种部署、查询、备份、恢复机制和方法,能根据业务实际制定相应的方案;

4、精通oracle数据库及数据库高级应用,能独立搭建rac集群,备份工具,数据库优化等,有大数据处理及管理经验;

5、熟悉mysql、sql数据库中的基础应用;

6、熟练使用unix/linux操作系统,熟悉常用shell工具,能独立编写数据库常用shell脚本;

7、有较强的上进心或进取心,性格随和,善于交流沟通,做事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

8、善于学习新技术,对新技术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描写大数据机器人课程心得体会报告八

数码相机发展史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像素大大提高,画质有了质的改进,而且功能丰富,向着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价格进一步下降,能够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光这一年发布或者上市的数码相机就有60多种,20多个厂商加入其中,成为数码相机厂商百花齐放的一年。其中,卡西欧、富士胶片、柯达、美能达、尼康、佳能、奥林巴斯、三洋、索尼、精工爱普生都推出了3款以上的数码相机,爱克发、惠普、柯尼卡、菲力浦、理光等厂商也在这一年推出了2款数码相机,东芝、松下电子、日立、jvc、京瓷、莱卡、三星和中国的海鸥也都推出了一款机型。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数码相机厂商之间的竞争的大大加剧。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厂商都已先后退出了数码相机的生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1998年佳能推出了当时像素最高的一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pro70,成为当时业内的代表作。这款相机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ttl自动调焦功能、自动曝光,具有2英寸彩色tpy 液晶屏,还可以进行每秒4帧最长5秒的动态影像拍摄。这款相机不仅是当时,到了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经典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款机型。

同样在1998年,防水防尘的数码相机也纷纷涌现,同时各大厂商也看到了防水数码相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少厂商都推出了各类防水罩。首款百万像素防水防尘数码相机富士bigjobds-25ohd的亮相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以富士15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finepix700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虽然体积庞大,但对于水下摄影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

柯尼卡dg-1数码相机同样于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总像素108万。机身和重要部份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佳能公司也为其全新推出的两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a5/a5zoom推出了相匹配的防水外壳。此后,似乎成为了一个惯例,防水外壳就通常作为数码相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件,与数码相机一同发布。

当然1998年数码相机辉煌发展,也使得其价格大大下降,1998年底,一款35万像素左右功能一般的数码相机,售价只需499美元。而在1997年,这样一款数码相机的售价在1300美元左右。同时大量“百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推出也大大刺激了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的消费能力,整体市场定价大幅下降。

全球各大光学厂商、感光器材厂商、计算机外设厂商以及影像设备厂商都纷纷投以重金,全力抢占这个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光1999年一年中,就有20多种2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被投放市场。富士推出的mx-2700,号称是当时全球首款最轻2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机身只有230克。其最高分辨率达到1800×1200像素。这也标志着数码相机向着轻量化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同年7月,柯达成功推出首款300万像素数码相机dcs330,这款相机的推出为2000年300万像素数码相机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0月卡西欧发布了集合gps功能的腕表型数码相机,成为数码相机多样化发展的先驱。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1999年也有了全新的看点。尼康发布了首款自行研制的单反数码相机d1,这款相机的问世让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最早的单反数码相机竞争。

进入2000年,不仅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存储设备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数码相机的像素也在200万的基础之上,再上一个高楼。300万像素成为了市场的开发热点。而变焦镜头则成为厂商们关注的又一对象。10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2000年的数码相机市场,数码相机在外形上更接近于35mm相机,而且大力向小型轻便型发展。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采用体积非常小的图像传感器(如1/1.8型、1/2.7型)等,也给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袖珍、时尚成为了2000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口袋机”这样的新名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厂商们对于防水防尘数码相机的开发同样不遗余力。到了2000年,200万像素具备7级防水能力的理光rdc-200g问世,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体积和功能相比之前富士的防水相机bigjobds-25ohd有了质的提高。更便于携带,同时操作也更为简单。这也为今后数码相机厂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方向和依据。

当然,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抢占低价民用数码相机领域,数码相机厂商开始纷纷利用自己成熟的流水线和制造工艺,进行市场细分。同一个机身,采用不同层次的内部配置,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各方需求。这一改变如今已经成为数码相机厂商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各大厂商纷纷采纳。但在当时看来,这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随着价格降低,技术提高,数码相机终于从高高的神殿上走到了百姓生活中,从从高尖端军事用途转变成普通的民用产品,进入2000年后,数码相机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也通过数码相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码影像的迷人之处。

2001年3月,奥林巴斯美国公司宣布推出camedia c-700 ultrazoom数码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10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它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长焦数码相机的关注。进一步缩小数码相机体积成为了各大相机厂商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关。

同年佳能推出ixus 300,它拥有3倍光学变焦,采用了aiaf人工智能多点自动对焦技术,使得对焦更轻松,而且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3fps,几乎是每秒一张。这为其他厂商的时尚数码相机提供了更多竞争的动力,此后的小型数码相机都几乎向着小巧、时尚、功能丰富、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等方向发展。

应该说此时的佳能ixus系列已经代表了时尚数码相机的潮流,也奠定了佳能ixus系列数码相机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地位。直到今天,佳能ixus系列时尚数码相机还是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亚于消费级数码相机。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高性能神话,还是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的新一代传奇。2002年,奥林巴斯推出c-40 zoom,作为世界上首款最小的400万像素数码相机,它不仅是一款最小巧的机型,而且在当时的数码相机市场上技术含量也当属最高。为时尚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2002年更是数码相机大爆发的一年,从200万像素到400万像素丰富的产品以及不同价位的选择,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并且对数码相机产生兴趣。时尚白领、家庭用户、学生一族都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2003年,索尼推出dsc-f717,其像素高达524万,拥有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总变焦倍数达到10倍,1.8英寸lcd显示屏像素为12.3万。这款机型最出色的夜视红外功能,成为索尼的经典功能。相比前作f707,f717在色彩、画质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以至于使它成为2003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数码产品。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对其啧啧称道,足可见f717对市场强大的影响力。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已经相当完整,从低端家用、入门级手动、长焦机型到高端旗舰类机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唯独在单反数码相机方便,其价格虽然相比前几年有了大幅下降,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难享受到单反的乐趣,把不少消费者拒之门外。2003年,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厂商们不断挖空心思寻找单反数码相机降低成本的捷径时,佳能成为了这一进程中的开路先锋。

然而,佳能的光学系统不可能被尼康兼容(除非通过转接环等,但不能实现自动对焦),宾得、美能达也有自己的镜头群,单反数码相机镜头互不兼容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惯例。但就在2003年,奥林巴斯打破了这一长期以来固有的格局。

到了2004年,可以说是进入了群雄争霸的年代,不论在消费级数码相机还是单反数码相机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新鲜看点值得我们去点评一番。

2004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全面进入800万像素年代,这一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纷纷推出了800万像素的高端旗舰产品。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奥林巴斯c-8080、美能达a1、索尼f828都是其中佼佼者、代表作。虽然当时单反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平民化年代,但上万元的售价,相比高端消费机,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高端消费机鼎盛时期。这些机型都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专业全面的手动功能和各项功能,类似单反的操作满足了很大一部分摄影发烧友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而其中富士推出s20pro由于能够最大输出1200万像素的照片,因此被不少印刷行业及影楼追捧,成为当时输出像素最大的数码相机。

在这一年,柯尼卡与美能达完成合并,推出全新品牌“柯尼卡美能达”成为了业内一大重要事件。

而单反数码相机方面,2004年尼康全面上市了它的第一款平民单反数码相机d70,成为佳能300d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两款产品从2004年3月d70上市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而且战况焦灼,在很多情况下,两款机型的促销降价让消费者都尝到了“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但由于尼康d70高光溢出、摩尔纹的问题,不久后,d70就被后续机型d70s所代替,继续与佳能300d对抗。

到了2005年,两者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可以说到了2005年初,佳能300d已经达到了单反的历史最低点。仅6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套300d,这样的售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d70s在2005年初的售价保持在8000元左右,价格同样也是非常诱人的。

在佳能300d出现跌停板后,佳能在2005年3月全面推出了300d的后续机型350d。这款机型采用了2004年底推出的eos 20d相同的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与20d相同的佳能第二代图像处理器,连拍速度达到了3张/秒。从各个方面都比300d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更小的体积以及更轻便的机身,引起了消费者的争议,不少人认为350d是一款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的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也有不少男性由于350d不适的持机手感而另投他家。

在2004年-2005年的两年间,是单反大爆发的两年,由于平民单反大量涌现,大大压缩了高端消费机的市场空间,因此诸如美能达、尼康、索尼等在2005年推出的800万像素后续高端消费级机型都并不如第一代机型那么受人关注。而索尼在2005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采用aps-c画幅图像传感器的非单反数码相机dsc-r1虽然完成了不少摄影发烧友多年来的夙愿,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售价甚至超过一款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业绩平平。除了佳能和尼康不断推出平民单反之外,宾得*ist d系列单反数码相机的出现也给这个领域注入了全新动力。*istd系列数码相机以小巧著称,而后推出的*ist ds、*ist dl等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同样受到了很多消费者喜爱。

除了这些变化,在消费级数码相机方面,小型数码相机也正在向另一个极端发展。2004年,卡西欧推出s100,它首次采用了陶瓷镜片,大大缩小了机身厚度,内置2.8倍伸缩式光学变焦镜头的s100最薄处仅14.2mm,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到了2005年这一纪录被索尼打破,并保持至今!

2005年,索尼推出全新t系列卡片机t7,它以最薄处仅为9.8mm被称为“全球第一超薄的数码相机”,机身几乎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可以随意放入口袋。但由于其实在太薄,很容易使人产生折断的感觉,加上太薄的机身手感并出色,因此t7也成为了当年一款叫好但并不太叫座的“经典机型”。此后索尼推出的t9、t10、t30等机型并没有太注重机身厚度,而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了功能和外观的整体感觉上。

2005年,柯达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双镜头双ccd数码相机v570更是给数码相机带来了全新定义。这款相机采用了两块500万像素ccd,两枚镜头一枚为23mm定焦镜头,一枚为39-117mm的3倍光学变焦镜头,两枚镜头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5倍光学变焦。堪称数码相机史上一大奇迹。由于v570的出现,大大刺激了长焦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的趋势。松下tz1、理光r3/r4、柯达v610等纷纷出现,一步步刷新全球最小长焦数码相机的历史纪录。这也成为2005年的一大看点。

单反方面,在2005年一片低价单反的呼声中,佳能推出了全球首款价格低于30000元人民币的全幅准专业单反数码相机——eos 5d。这款机型采用了1280万像素cmos,功能专业全面,再一次挑战了全幅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底线。于是一时间关于全幅单反数码相机的讨论此起彼伏。佳能的老对手尼康更是几次声称同样会致力于全幅单反的研发。当然,佳能5d的出现也把单反数码相机焦点再一次引向了千万像素级。

同年11月,尼康终于成功推出了三年磨一剑的千万像素级单反d200,这款相机采用了1040万像素ccd,感光度为iso100-3200。

作为一款准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尼康的目标是利用d200同时应付佳能的eos 5d和30d两款机型,但萝卜青菜和有所爱,佳能和尼康的粉丝们对自家的机型自然拥护有佳,口水战自然在所难免。不过d200的出现确实大大刺激了市场的销售情况,仅上市一个月,尼康d200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然d200上市也大大刺激了佳能单反数码相机的降价,不论喜欢c家还是喜欢n家的消费者,都得到了自己的实惠。

2006年,数码相机市场继续着群雄混战的竞争,但已经有不少厂商都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退出了数码相机的历史舞台。很久之前,京瓷率先舍弃了久攻也未能有大发展的数码相机市场,而后惠普又放弃了亚洲的数码相机市场。就连柯达这个开创了数码相机历史的先驱人物,也退出了数码相机生产领域,虽然柯达品牌依旧保留,但总给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最让人感慨的是美能达,先是与柯尼卡合并成为“柯尼卡美能达”,但最终无法摆脱严重亏损的命运,数码相机业务最终于2006年由索尼来接管。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除了感慨市场竞争的残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整个市场的思考。

当初大批厂商看好数码相机市场,20多个厂商一举进军数码相机领域,十年后,回首过往,目前能在数码相机市场站住脚跟的,除了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理光、松下、卡西欧、三星几大巨头之外所剩无几。

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到了2006年已经全面进入了千万像素级阶段,一批批千万像素级产被推向市场,但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已经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像素的数码相机,不再是盲目追求高像素。从600万-1000万像素的各个价位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都成为了目前的主流产品。

而2006年的市场重点远不仅仅是消费级数码相机进军千万像素那么简单。索尼、三星和松下这三大电子厂商在2006年全面介入了单反数码相机市场。这给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单反数码相机再添了一把火。佳能和尼康的世纪之战还在没完没了。加入了索尼、松下和三星的市场就变得更加道不清说不明。

索尼由于接管了柯尼卡美能达的单反部门,自然有强大的技术后盾。不过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索尼第一台单反数码相机α100的上市颇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味道。上市前轰轰烈烈,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就并不让人满意了。可能一方面是新品牌,消费者对其认可程度还较低,另一方面,索尼以及原先美能达的镜头和相关配件价格都比较昂贵。选择了入门级α100的消费者似乎在配件方面有些承担不起。相信到了2007年索尼大量配件上市后,这一情况会得到改善。

而松下的第一款单反数码相机dmc-l1,采用了4/3系统,加上莱卡的镜头支持,倒是给4/3系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时间4/3系统名声大噪,奥林巴斯和适马在今年一连推出了多款4/3系统镜头。让人不禁联想到4/3系统辉煌的明天。不过松下l1定位高端,加上莱卡字样傍身,显然有些曲高和寡。如果能来一个l1简化版,针对入门级用户,相信会受到更多用户支持。

而三星在这三个新加入的单反厂商中,模仿了宾得*istd系列的机身设计,虽然施耐德镜头给三星不少援手,但显然三星的没有能找对合作对象。宾得单反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一直不上不下,三星再来个照搬照抄,显得更没技术含量,人气自然不旺。真希望2007年,三星能像发布蓝调nv系列一样,在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给我们更多惊喜。

写在最后

时间还将不断延续下去,数码相机市场的发展也将永无止境。在像素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已经不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更多具有产品个性以及实用功能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消费级以及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的变化让我们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消费级数码相机在千万像素、大屏幕、触摸屏、防抖、广角一系列功能都满足以后,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发展?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加入了索尼、松下、三星后,会不会真的出现全面洗牌?尼康d40刚刚在前段时间上市,3800元的单机身售价恐怕又要引发一场单反数码相机价格革命,这场比赛中,谁将会笑到最后?仅仅十年的发展,数码相机产业就已经足以让我们目瞪口呆。正如汽车刚刚被发明时,其性能甚至不如畜力车,但其未来的发展却是无限的。数码相机所经历的被认可的历程更加迅猛,如今照相机的数码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这也是新兴科技快速应用,以创造价值的一个体现。对于未来的数码相机市场,我们无法预测其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行业必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加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