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0:49:12 页码:10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4篇)
2023-11-23 10:49:12    小编:ZTFB

精心撰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写心得体会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将复杂的经验和观点进行分类,使读者易于理解。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思路。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一

总结的格式,也就是总结的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表现形式.其格式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条文式。

条文式也称条款式,是用序数词给每一自然段编号的文章格式.通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总结被分为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况和体会.这种格式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2.两段式。

总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总,主要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后一部分是结,主要讲经验,教训.这种总结格式具有结构简单,中心明确的特点.

3.贯通式。

贯通式是围绕主题对工作发展的全过程逐步进行总结,要以各个主要阶段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较为具体的叙述.常按时间顺序叙述情况,谈经验.这种格式具有结构紧凑,内容连贯的特点.

4.标题式。

把总结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分别阐述.这种格式具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

一篇总结,采用何种格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是由内容决定的.所选结论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服从全文中心.

(二)工作总结的构成。

总结一般是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构成的.

1.标题。

标题,即总结的名称.标明总结的单位,期限和性质.

2.正文。

正文一般又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

(1)开头。

或交待总结的目的和总结的主要内容;或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或把所取得的成绩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或概括说明指导思想以及在什么形势下作的总结.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头,都应简炼,使总结很快进入主体.

(2)主体。

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和中心.它的内容就是总结的内容.

(3)结尾。

是总结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或突出成绩;或写今后的打算和努力的方向;或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3.署名和日期

如果总结的标题中没有写明总结者或总结单位,就要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最后还要在署名的下面写明日期.

四、工作总结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论何种格式的工作总结,其写作都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掌握客观事实,广泛占有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二

(1)认知和能力:

1、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2、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放手,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从达尔文那里了解到了人类从哪里来,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人类要向哪儿去。如果按照进化论的说法,我们人生病了是不该去治疗的。因为这有违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是不应该长生不老的,否则人类将不能优化,停止进化。但人这种七情六欲丰富,贪求颇多的生物是无法停止自己的追求与摸索的。比如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追求长寿、健康与青春永驻。现在人们对长生与不老的追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加强营养与娱乐精神等外围层次,而是深入细胞,去研究控制人类生老病死的基因,以期从根本上参透人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人类于l990年lo月,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美、德、日、法、中六个国家参与其中。

二、请阅读全文,弄清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将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

1、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找出每段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把握相应的关键信息。

讨论关键词:

第1段:“重大工程”“科学计划”

第2段:“具体目标”“基础”

第3段;“意义”

第4段:“第一是规模化”

第5段:“第二是序列化”

第6段:“以序列为基础”“特点”

第7段:“第三是信息化”

第8段:“第四是医学化”

第9段:“第五是产业化”

第l0段:“第六是人文化”

第ll段:“冲击”

第12段:“共同的基因组”“保护”“平等”

第13段:“共同财富与遗产”

第14段:“隐私”

第15段:“自然进化的产物”

第l6段:“知情权”

第17段:“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第l8段:“基因安全”

2、依照这些关键信息,文章的大致脉络是先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接着是这一计划的意义,最后是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ll-l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ll一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其同财富,人类在运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2)如果将开头换成以上我们概括的定义,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4、讨论: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5、本文能把深奥的学术报告写得通俗易懂,得益于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请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品味其妙处。

下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列数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l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举例子:

“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三、你有在其它地方接触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信息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杨焕明,l952年lo月6曰生于浙江温州。l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矾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l9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人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l%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不久前他们又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进行测序,在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国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20《科学美国人》把杨焕明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世界性重大科学工程,旨在得到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核酸序列,鉴定人类的全部基因。人类将通过此项计划的实现,破译生命“天书”,解读了人类自身的奥秘。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继美、英、德、日、法之后,中国是第6个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虽然中国参与这一计划最晚,而且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科学家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于4月底,就已经按照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拿到了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对碱基的“工作框架图”。

由美、英、日、德、法、中六国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创举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测定人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9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该计划,承担了l%人类基因组(约三干万个碱基)的测序任务。

206月26日,六国相继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带动和促进生物产业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是显而易见。她着眼于基因组的整体理论、策略、技术,前所未有地加速了人的新基因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速度。生命科学开始了以dna序列为基础的,以生物信息学为导向的新纪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对来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将从基因组和比较生物基因组的水平,而不是孤立的、单基因水平,来重新探讨和认识生命的进化、遗传、发育、生物和环境、脑功能等重要生物学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肿瘤计划”的搁浅是分不开的。美国从70年代起启动了“肿瘤计划”,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零敲碎打”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要么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3月,杜伯克在美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杜伯克说,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解读的四张图: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序列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解读人的基因组上的所有基因,共分析24个染色体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对。3o亿个碱基对是一个很长的序列,为了更好地搞清这个长序列,需要有其它辅助工作配合。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分为两个阶段:dna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和dna序列图计划。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包括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

四、描绘未来人生活,并说出看法的依据。

示例:未来人看病不用做b超等各项检查,只要测出病人的基因图谱,然后在可能发病的基因控制的相关部位检测一下就行了。未来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绝症的发病率几乎为0,器官移植的部件可以利用基因在猪等身上培植,这样排异反应就会减少至最低。

6、作业:

就“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收集些资料并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三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说明文第一板块“科学之光·探索与发现”的第二篇,属于自学选教课文。文本侧重于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科学说明文的能力。本文的阅读也没有什么难度,教学时以自读把握信息为主。

目标要求:

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2、继续了解说明文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品格,并培养自己良好的素养。

课时设置:

1教时。

过程:

一、导入(本文的属性与教学要求)。

本文的属性——学术报告,演讲稿,所以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也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得条理清楚,纲目分明。学习中,要善于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二、解题。

20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生命的基本规律之一--遗传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模型,打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70年代开始的dna克隆技术和后来蓬勃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动物植物克隆技术.让人类对生命奥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类基因组计划诞生了。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并以此带动生物信息产业的发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在1985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杜尔贝克提出。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中国于9月获准加人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l%的测序任务。本文作者杨焕明教授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1%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这一计划尤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

三、指导阅读理解。

1、先自读课文,再和同学合作,试制作出作者演讲时放映的提纲幻灯片,再看看文章呈现怎样的逻辑结构。

2、学生上讲台投影展示提纲幻灯片。

二、(3-10)计划的意义。

(一)规模化。

(二)序列化。

(三)信息化。

(四)医学化。

(五)产业化。

(六)人文化。

三、(11-18)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基因平等,需善待他人。

(二)遗传平等,需善待自己。

(三)基因属于隐私,需要尊重。

(四)促进人性文明、社会和谐。

1、知情权。

2、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归纳总结,纲目清楚。)。

3、浏览课文,看看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这些细微差异……极为少见。”

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4、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的特点。本文语言通俗性表现在哪里?

(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第三是信息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是借助了生物信息学,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没有它们,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协调与全世界的及时公布是不可能的。没有全部的软件与硬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切都不可能。序列一经读出,它的质控、组装,以至于递交、分析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而从现在开始,序列的意义完全决定于生物信息学。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分析与正在爆炸的信息的比较,序列又有何用?而且信息化又改变了整个生命科学,改变了实验对象存在的方式。今天的生物学实验可能大部分工作是分析序列信息。

1、文中加点的“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物信息学和“把地球变小的网络”)。

2、文中加点的词语“质控”“组装”“递交”“分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以至于”表示递进关系。)。

3、文中加点的“可能大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4、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序列需要借助了生物信息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四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它的启动对人类的生物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学生和对生物科学感兴趣的人,我不仅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充满好奇,更对它背后的意义和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和探索,我对这个计划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对其心存敬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人类基因组奥秘的机会,揭示了基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起源和发展,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对疾病的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还为人类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比对不同种群间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这些都为人类健康和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其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于1990年,当时的基因测序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然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就完成了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这一成就几乎是史无前例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基因的了解也在不断深入。这让我深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重要性。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基因组学的发展,也给其他学科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也让我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该计划不仅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享。各个国家和机构通过共同努力,克服了技术、经费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这种全球合作的精神和力量是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我深信,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合作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共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也引发了一些道德和伦理的思考。基因组测序和编辑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难题。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应该用于人类改造?我们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是值得我们深思。作为生物科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我们需要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同时,思考和尊重伦理原则,确保科技的利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

人类基因组计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希望将来能够参与到基因组学的研究中,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科学研究和人类进步中的责任和使命。我希望通过努力和学习,成为一个有远见、有责任心的科学家,为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生物医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计划,我们不仅更好地了解了基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还为人类进化和健康的改善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也让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以及合作和伦理的重要性。对于我个人而言,人类基因组计划让我对生物科学充满了热情,并激励我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五

“集天下英才以教之,不亦乐乎?”乐归乐,但中学学习“优秀生”的培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为此,特制定培养计划如下:

一、要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远大理想。

优秀生思想,心理,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老师不正确的做法,不知不觉中导致形成的,学生成绩好了就可以得到家长的奖金,老师的偏袒,从而滋生了自私,虚荣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意识,还会导致学习生的目标局限,后进不足,老师要及时采取个别谈话,家访等方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解决为谁学习,学好本领干什么的问题,通过演讲,讲座,辩论等多种形式,明辨是非,澄清思想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要有意识的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如,奉献爱心,关心同学,帮助后进生,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志存高远都是老师推崇和向往的,老师还可以给他们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和科学家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例子,如,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李四光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和待遇等,潜移默化和风细雨之中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要培养优秀生抗挫进取能力。

老师要有意识的提供机会,创造情境,使优秀生感受挫折,培养优秀生抗挫能力。要给优秀生创造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去面对,教育他们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如,有的优秀生对体育竞技活动不突出,让他参与,感受失败,有的优秀生可以让他做些奥赛的题目,感受困难和挫折,然后教育他如何对待失败,教师也要创设难易适度的情境,让优秀生在感受挫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知道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深刻含义。

四、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优秀生应作为班级体中的普遍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完成的项目和活动,感受到集体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中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优秀生愿意与同学交往,取长补短。

优秀生在其学习成绩好,智力高,精神充沛等许多优势,但如不注意引导和全面素质就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在强调全面加强优秀生素质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改进教育观念,从自身做起,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既要指出优秀生其他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也要发现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后进生不断的提高学习成绩,努力创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和良好氛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过程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优秀生培养计划搞好。

文档为doc格式。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六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项目,旨在解析人类基因组的构成和功能。此计划于2003年成功完工,使科学家们对人类基因组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这个项目为人类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成果。在参与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我深感人类基因组计划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医学意义,下面将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谈。

首先,人类基因组计划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深入的基础数据。通过解析人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科学家们获得了基因的序列信息,并能够深入研究其中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这为医学领域的有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医学界现在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并研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不仅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基于个体基因组的精准医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该项目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人类是如何演化成现在的样子一直是生物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人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和机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我们可以查看人类基因组中出现的变异和突变事件,从而获得关于人类进化的更多信息。这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发展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使公众对基因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公众对于基因和基因修饰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现在更加了解基因对个体特征和疾病风险的影响,以及基因治疗、遗传咨询等前沿科技的应用。这种科普工作为公众消除了对基因科学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增强了公众对基因科学的支持和信任。

再者,人类基因组计划为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这些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现在,基因检测服务已经成为普及的医疗手段,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为人们提供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同时,基因修饰和基因编辑技术也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农业、生物制药和环境保护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人类基因组计划提醒我们要对基因科学的伦理问题保持警惕。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了许多巨大的进步和好处,但也伴随着伦理和社会问题。例如,基因检测信息的保护和隐私,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规范等。我们必须探讨并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基因科学在应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失控。

总之,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深具科学和医学意义的伟大项目,它为人类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解码人类基因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引领了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基因科技的商业应用。然而,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面对伦理问题时认真思考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契机,我们有信心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类基因组的奥秘,为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多的贡献。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第40页的例3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3-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是否成比例及书写格式。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流程:

一、回顾引入。

1、呈现图片,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字体相同的三个“看思说听做”字样,先让学生结合这几个字说几句话,明了上课要求的同时引导观察字样,尝试找出“同与不同”(预设: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缩小得来的。

2、抽象出图甲、图乙和图丙中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长方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那么在这“同与不同”之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研究!

二、新知探究。

1、沟通联系,初学比例。

请同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写出这三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的学生回答相机板书:3:2=3/26:4=3/29:6=3/2指名说说三个比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回答后小结:

2、融会贯通,认识比例。

因为3:2=3/26:4=3/2,说明3:2和6:4这两个比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连接,形成一个新的等式。(板书:3:2=6:4)像这样的等式我们称之为比例。(板书:比例。)。

那么,你们能从这三个比中再选择两个,写出一个比例吗?(3:2=9:6;6:4=9:6)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比和比例的区别。

3、分组活动,深学比例。

追问:再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长方形,你还能找出其他比吗?指名说说。(1)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一组,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写出比,并求出比值,看看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的比例最多。(3分钟)。

指名汇报,互评。

(2)追问: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如何才能知道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提问:你们打算如何解决?

课件演示规范的判断比例的书写格式。生自由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点评、矫正。汇报、点评。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事实证明: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有所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用例3中的数据来说明。

三、练习运用。

1、显身手:

(1)12:16=3:()1.8:3=():45/6=()/12。

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在解决第三小题时,相机引出比例的分数写法。(2)3:1=():()():2=12:()。

2、游戏:对对碰。

要求:甲任意说出一个比,乙快速回应,也提供一个比,使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注意: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如甲乙对碰成功,则集体报出所组成的比例;如对碰失败,则保持沉默。

2、完成练习九第。

3、4题。

出示习题,让学生说说题目意思,初步感知对应量,独立填空,再说说组成比例的理由。

第4题。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每张长方形剪纸长和宽的比”的意思,在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2=3/26:4=3/23:2=6:49:6=3/2。

苏教版六年级正比例的意义教案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几张图片。

师:这几个画面中都有什么呢?生:国旗。

师:看来同学们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比)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何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师:好,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国旗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多媒体出示不同场景的国旗。

问题:1:你能说一说这三幅图中国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你们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发作业纸)作业纸上有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师:哪个小组研究的是操场上的国旗与教室里的国旗各自长和宽的比?(请一组学生板演汇报,教师小结板书:两个比相等)。

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比连接起来。(板书:2.4∶1.6=60∶40)。

指着这组相等的比说: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寻找国旗中的其他比例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点击课件)。

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你觉得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

形式不同: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自主尝试,巩固比例。

(一)数的比例。

课本4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课本43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四)拓展中的比例。

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比例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法国著名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希腊雕像断臂维纳斯,还有闪烁的五角星,这些事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美感,是因为它们的构造都和一个词“黄金比例”有关。希望你们课后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到那时,相信你们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八

2月12日,科学家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到4月15日,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完成。

十万个为什么:

1986年3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雷纳托·杜尔贝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在文中,他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而从那时起,生物学家已能从生物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片段,并能分析dna片段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他在文中指出,人类对疾病的研究有两种选择:要么各自独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基因,或者说“零敲碎打”地研究;要么大家齐心协力,从整体上研究和分析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并测定基因组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杜尔贝科更赞成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全面测定人类基因组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研究人员在紫外线照射下,观察dna。

杜尔贝科的文章发表以后,许多科学家认为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富有吸引力的计划,但也有人担忧,以当时的技术水平难以实现这一计划,而计划的实施必将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将会影响到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争议持续了5年左右,美国国会终于正式批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10月1日启动,总体计划为,至少投资30亿美元资助该项目计划的实施。

除了美国,杜尔贝科的文章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多个国家积极投入到这项计划中。这一项目共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相继参与其中。

世界各国科学家经过共同努力,通过绘制“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等途径,终于在年6月26日,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这张图纸相当于人类基因组的草图,上面画出了人类24个dna分子上90%以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中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表示,2000年6月26日将是“流芳百世的一天”。到年4月15日,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完成。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界最著名的三大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造出了原子弹,丢在了日本,二战胜利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就了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那人类基因组计划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因为和其他疾病不同,癌症不是某个病菌感染造成的,也不是某个基因坏了造成的,它是在整个基因组层面上出了问题,要搞定癌症,必须知道整个人类基因组的知识。

所以在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直到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

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氏舞蹈症、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健康相关研究是hgp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

对医学的贡献。

精准医疗,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

对制药的贡献。

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

社会经济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生物进化影响。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

解读生命的奥秘,基因测序是必要的途径。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每天会产生tb甚至更多的数据。如何整合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一个更大的难点,是当前生物研究的关键步骤,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学习“高通量测序与数据分析”大势所趋,帮您跻身科研前列。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九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0.029读作: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教后记。

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十

一、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三、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略见教参)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

三、学生自读课文,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结合文本研习3)

一、(1-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二、(3-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

三、(11-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四、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下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工程。”

列数字:“人类基因组计划……技术人员参加。”

举例子:“这些细微差异……极为少见。”

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五、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的特点。提问:本文语言通俗性表现在哪里?

明: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六、小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2、思考“积累与运用”第3题;

3、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十一

第一段: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深入了解了自身基因信息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解码人类基因组,从而提供改进生命质量和健康的基础。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遗传模式以及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使得医学领域有机会开发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并提供新的策略来改善全人类的健康状况。

第二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生物科技和基因检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划的实施,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储存了数百万个基因序列。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基因组分析,并开展个性化医疗的研究。同时,检测公司也开始提供商业化的基因测试,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测潜在的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三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推动了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基因组,我们可以更好地定位和理解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并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使得药物研发变得更加精确和有效,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基因组信息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医疗的目标。

第四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也引发了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随着个人基因数据的普及,人们开始担心基因信息的隐私和滥用。同时,对于涉及可遗传性疾病的检测,还需要考虑相关人类伦理学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工程,也需要我们充分关注与之相关的伦理和社会议题,确保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利益相匹配。

第五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心得体会是,该计划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了解和研究人类基因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生命起源和进化。基因组信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将促进健康科学的发展,推动个性化医疗的进步。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只有在合理管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基因组信息的巨大潜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重要贡献。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十二

(1)认知和能力:

1、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2、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放手,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课时

我们已经从达尔文那里了解到了人类从哪里来,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人类要向哪儿去。如果按照进化论的说法,我们人生病了是不该去治疗的。因为这有违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是不应该长生不老的,否则人类将不能优化,停止进化。但人这种七情六欲丰富,贪求颇多的生物是无法停止自己的追求与摸索的。比如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追求长寿、健康与青春永驻。现在人们对长生与不老的追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加强营养与娱乐精神等外围层次,而是深入细胞,去研究控制人类生老病死的基因,以期从根本上参透人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人类于l990年lo月,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美、德、日、法、中六个国家参与其中。

1、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找出每段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把握相应的关键信息。

讨论关键词:

第1段: “重大工程”“科学计划”

第2段: “具体目标”“基础”

第3段; “意义”

第4段: “第一是规模化”

第5段: “第二是序列化”

第6段: “以序列为基础”“特点”

第7段: “第三是信息化”

第8段: “第四是医学化”

第9段: “第五是产业化”

第l0段: “第六是人文化”

第ll段: “冲击”

第12段:“共同的基因组”“保护”“平等”

第13段:“共同财富与遗产”

第14段:“隐私”

第15段:“自然进化的产物”

第l6段:“知情权”

第17段:“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第l8段:“基因安全”

2、依照这些关键信息,文章的大致脉络是先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接着是这一计划的意义,最后是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交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l l—l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ll一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其同财富,人类在运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

3、(1)请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一个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2)如果将开头换成以上我们概括的定义,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3)从文中找出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的影响的句子。

4、讨论: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5、本文能把深奥的学术报告写得通俗易懂,得益于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请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品味其妙处。

下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列数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l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举例子:

“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杨焕明,l952年lo月6曰生于浙江温州。l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矾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l99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人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l%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不久前他们又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进行测序,在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国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2002年《科学美国人》把杨焕明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世界性重大科学工程,旨在得到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核酸序列,鉴定人类的全部基因。人类将通过此项计划的实现,破译生命“天书”,解读了人类自身的奥秘。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继美、英、德、日、法之后,中国是第6个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虽然中国参与这一计划最晚,而且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科学家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于2000年4月底,就已经按照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拿到了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对碱基的“工作框架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由美、英、日、德、法、中六国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创举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测定人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1999年9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该计划,承担了l%人类基因组(约三干万个碱基)的测序任务。

2000年6月26日,六国相继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带动和促进生物产业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是显而易见。她着眼于基因组的整体理论、策略、技术,前所未有地加速了人的新基因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速度。生命科学开始了以dna序列为基础的,以生物信息学为导向的新纪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对来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将从基因组和比较生物基因组的水平,而不是孤立的、单基因水平,来重新探讨和认识生命的进化、遗传、发育、生物和环境、脑功能等重要生物学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肿瘤计划”的搁浅是分不开的。美国从70年代起启动了“肿瘤计划”,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零敲碎打”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要么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3月,杜伯克在美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杜伯克说,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解读的四张图: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序列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解读人的基因组上的所有基因,共分析24个染色体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对。3o亿个碱基对是一个很长的序列,为了更好地搞清这个长序列,需要有其它辅助工作配合。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分为两个阶段:dna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和dna序列图计划。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包括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

示例:未来人看病不用做b超等各项检查,只要测出病人的基因图谱,然后在可能发病的基因控制的相关部位检测一下就行了。未来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绝症的发病率几乎为0,器官移植的部件可以利用基因在猪等身上培植,这样排异反应就会减少至最低。

就“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收集些资料并谈谈你的看法。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十三

黑猩猩是目前与人类基因组相似程度最高的动物。研究表明,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大约为98.6%到99%之间。从形态特征以及生殖过程来看,黑猩猩都与人类很接近,基因组有很高的相似性也不足为奇。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显示,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大约在500-600万年前分开,各自进化成了现在的形态。

黑猩猩属下的另外一种动物——倭黑猩猩与黑猩猩的相似度极高,二者共享了大约99.6%的基因。科学家推断,它们直到大约130万年前才演化为两个独立的物种。至于它们分道扬镳的原因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二者都不善于游泳,于是在刚果河南北两岸的黑猩猩种群逐渐被地理因素隔绝,走上了略有不同的演化路线。

灵长目中不少其它物种也与人类的基因组相似度极高,例如大猩猩与人相似度达到98%,红毛大猩猩达到97%。除此以外,各种猴乃至狐猴都与人共享了90%以上的共同基因。

2.猫。

目前的研究表明,猫与人类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猫的智慧程度实际上可能超过我们对它们的固有印象。对猫的驯化最初发生在大约1万年前,而且最初可能是猫主动将自己委身于与人类的这种共生关系中。证据显示,当时的野猫以捕猎田鼠作为交易筹码接近人类,从而获取一点额外的蛋白质和食物。

3.奶牛。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的基因组跟奶牛也有80%左右的相似性,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与我们拥有更近共同祖先的啮齿类。科学家们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啮齿类更小的体型催生了更快的繁殖周期和更高的繁殖能力,从而使得种群的演化能力和基因突变进程大大加速。

4.小鼠。

如果只比较蛋白质编码基因,小鼠有85%的基因与人类相似;但如果将人类和小鼠的非编码rna进行比较,却只有50%具有相似性。有科学家估计小鼠的祖先和人类的祖先大约在8000万年前分开,各自进化。小鼠作为目前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动物,与人类基因组的高度相似性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5.果蝇。

看似跟人类体型差距极大,外貌特征完全不一样的果蝇,与人类基因的相似性居然有60%。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但基因比对的结果确实证明了人类的体内有一半以上的基因跟果蝇是相似的。

6.鸡。

鸡的生殖方式跟哺乳动物完全不同。尽管在繁殖后代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基因比对的结果显示,鸡的体内依然有60%的基因与人类相似。

7.香蕉。

大盘点中唯一一种植物出现了,它就是香蕉!一种连动物都不是的生物,居然跟人类的基因有50%的相似性。虽然笔者也感觉很不可思议,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确实也有合理的解释,我们将会在后面的段落详细介绍。

8.酵母。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因为在生物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所以有人将它的基因组与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这种单细胞生物,依然有26%的基因与人类相似。

人类基因组计划心得体会篇十四

(1)认知和能力:

1、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2、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放手,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从达尔文那里了解到了人类从哪里来,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人类要向哪儿去。如果按照进化论的说法,我们人生病了是不该去治疗的。因为这有违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是不应该长生不老的,否则人类将不能优化,停止进化。但人这种七情六欲丰富,贪求颇多的生物是无法停止自己的追求与摸索的。比如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追求长寿、健康与青春永驻。现在人们对长生与不老的追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加强营养与娱乐精神等外围层次,而是深入细胞,去研究控制人类生老病死的基因,以期从根本上参透人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人类于l990年lo月,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美、德、日、法、中六个国家参与其中。

二、请阅读全文,弄清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将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

1、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找出每段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把握相应的关键信息。

讨论关键词:

第1段:“重大工程”“科学计划”

第2段:“具体目标”“基础”

第3段;“意义”

第4段:“第一是规模化”

第5段:“第二是序列化”

第6段:“以序列为基础”“特点”

第7段:“第三是信息化”

第8段:“第四是医学化”

第9段:“第五是产业化”

第l0段:“第六是人文化”

第ll段:“冲击”

第12段:“共同的基因组”“保护”“平等”

第13段:“共同财富与遗产”

第14段:“隐私”

第15段:“自然进化的产物”

第l6段:“知情权”

第17段:“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第l8段:“基因安全”

2、依照这些关键信息,文章的大致脉络是先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接着是这一计划的意义,最后是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ll—l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ll一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其同财富,人类在运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2)如果将开头换成以上我们概括的定义,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3)从文中找出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的影响的句子。

4、讨论: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5、本文能把深奥的学术报告写得通俗易懂,得益于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请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品味其妙处。

下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列数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l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举例子:

“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三、你有在其它地方接触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信息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杨焕明,l952年lo月6曰生于浙江温州。l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矾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l99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人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l%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不久前他们又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进行测序,在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国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2002年《科学美国人》把杨焕明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世界性重大科学工程,旨在得到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核酸序列,鉴定人类的全部基因。人类将通过此项计划的实现,破译生命“天书”,解读了人类自身的奥秘。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继美、英、德、日、法之后,中国是第6个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虽然中国参与这一计划最晚,而且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科学家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于2000年4月底,就已经按照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拿到了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对碱基的“工作框架图”。

由美、英、日、德、法、中六国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创举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测定人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1999年9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该计划,承担了l%人类基因组(约三干万个碱基)的测序任务。

2000年6月26日,六国相继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带动和促进生物产业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是显而易见。她着眼于基因组的整体理论、策略、技术,前所未有地加速了人的新基因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速度。生命科学开始了以dna序列为基础的,以生物信息学为导向的新纪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对来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将从基因组和比较生物基因组的水平,而不是孤立的、单基因水平,来重新探讨和认识生命的进化、遗传、发育、生物和环境、脑功能等重要生物学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肿瘤计划”的搁浅是分不开的。美国从70年代起启动了“肿瘤计划”,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的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零敲碎打”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要么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3月,杜伯克在美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杜伯克说,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解读的四张图: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序列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解读人的基因组上的所有基因,共分析24个染色体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对。3o亿个碱基对是一个很长的序列,为了更好地搞清这个长序列,需要有其它辅助工作配合。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分为两个阶段:dna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和dna序列图计划。序列图以前的计划包括物理图、转录图、遗传图。

四、描绘未来人生活,并说出看法的依据。

示例:未来人看病不用做b超等各项检查,只要测出病人的基因图谱,然后在可能发病的基因控制的相关部位检测一下就行了。未来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绝症的发病率几乎为0,器官移植的部件可以利用基因在猪等身上培植,这样排异反应就会减少至最低。

6、作业:

就“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收集些资料并谈谈你的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