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 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句子(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6:30:31 页码:10
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 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句子(三篇)
2023-01-05 06:30:31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一

《红楼梦》里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写得感情丰富、纯洁无瑕,超过了一般人的感情描写,长长的人物描写让我一点也不感到厌倦,好像被一种魔力所吸引,不能自拔。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薛宝钗”,她天资聪慧、博学浏览,跟林黛玉比起来,虽然林黛玉也很聪明,但她没有薛宝钗宽厚、大度。林黛玉一生气就会使“小性子”,还经常讥笑、戒备薛宝钗,但薛宝钗一点也不在乎,在林黛玉生病的时候,还带药给她,表现的很有教养。薛宝钗的优秀品质,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

《红楼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好诗,每一首诗都非常动听,非常有吸引力:

无天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干年。此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红楼梦》讲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林黛玉本是天上的仙草,而贾宝玉是天上浇灌她的使者,为了报答贾宝玉的灌溉之恩,于是林黛玉跟随贾宝玉也投胎人间。贾宝玉一出生,口中就含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玉”,但从小就喜欢女孩的东西,说话也非常奇怪,这时林黛玉来了,他们一见面,就觉得非常面熟,玩得非常开心。林黛玉聪明伶俐、非常乖巧,可就是心眼太小,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和贾宝玉闹矛盾、使性子,让大家都很不开心。

有一次,薛宝钗过生日,因为她非常有才华又宽宏大量,贾母非常喜欢她。于是,薛宝钗的生日会就比林黛玉的要热闹、要好,林黛玉就很不高兴,薛宝钗呢,一点也不在乎,选戏的时候照样体贴地选了贾母喜欢的戏,这让贾母更加喜欢她。

因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在一起,又看了《西厢记》,他们非常希望能像书中人物那样,可以天天在一起看书、写诗。随着他们渐渐长大,贾宝玉该结婚了,由于贾母非常喜欢薛宝钗,就想让贾宝玉和她结婚,可又怕贾宝玉不同意,左右为难。王熙凤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让薛宝钗假扮林黛玉做新娘,嫁给贾宝玉,正欢天喜地的.贾宝玉一看,不是林妹妹,于是就大哭起来。林黛玉听说贾宝玉结婚了,可新娘不是自己,伤心欲绝,吐血身亡了。贾母也从那天起,一病不起,最后也死去了。不久,家也被抄了,整个家就此灭亡了。

看完这本书,我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小性子的人不可能干成大事,如果林黛玉可以像薛宝钗那样宽宏大量,不那么老使性子,说不定她和贾宝玉就可以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了!

2022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二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

作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后共花了十年时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经过增删修改,完成了正文的大部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绝大部分出自于他的手笔,后四十回则为他人续作。

《红楼梦》中,有一位人物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一林黛玉,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从她在大约六岁那年就被送进了贾府,其原因是有二:

一是林黛玉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而她父亲也誓不再娶,怕黛玉无人教养。

二是黛玉的父亲决定不再娶,她自己的弟弟却在三岁时过世了,这时若是林如海去世了,家产就是同宗的,除非没有同宗家产才能落在黛玉身上。可林如海怎么舍得把所有财产全都给他们而自己的女儿却捞不到一点好处呢?可当时的法律便是如此,林如海便只好将她送到了贾府中,让贾母帮着照看,也是为了她的以后。

在贾府中,黛玉虽然事事有贾母帮衬着,却还是与当时社会风景有些格格不入,她做事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错了事。

她清高,她自尊心强,她生性孤傲,她憎恨繁文缛节,她蔑视功名权贵,她多愁善感……似乎就已经奠定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林黛玉的悲惨结局,更加说明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漠。整个贾府趋炎附势,没人会注意到一个小女子的情感或者说不在意所谓的情投意合,也许金钱和地位才是贾府的本来面貌……

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呈现了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期的人间百态。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悲剧,繁华与幻灭,热闹与荒凉。揭示可悲现实——社会的无情与冷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品读红楼,从中感受那些社会的无奈与悲愤。辛酸泪,或许哭的是这凄美的爱情故事,又或许是在为黑暗的社会哭泣。

2022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第一章实用三

前篇曾提了此次硬挺着读这《红楼梦》不过是儿学校老校布置的一项作业——暑假里读完,恐儿难读进去便一起读了,用作闲时聊天儿的谈资。

《红楼梦》这书名气大,内容浩瀚,列四大名著之首,又有历代多少文化名人拿来研究,又出了多少的红学研究成果,岂是似我这种只勉强读了一半的拿来妄评闲扯?不敢!不敢!只是小学生识了几个字便要拿来显摆,增些笑料罢,若读了本篇也切不可当真,一时呓语了。

这书从老师布置下至今日也有大半个月,倒有十多天在外出门未看,剩的几日也只在晚上或休息日看几眼,所谓读也只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往前翻而已。遇有生僻字词一概略过,囫囵吞枣不细究,奈何实难往下读,几次放下拿起,就此记下这书的不是之处。

一、这书作者该是多闲的人才能耗此精力写这闲宏篇?靠什么活着过日子?做官?经商?总不用种地的,即粮有了,餐饭不用做?……做了这些俗务那里能得闲?凭这些作者自应是象贾宝玉似的超大闲人一个,有家族庇了闲得发慌憶怔出窍了写闲篇让闲人看。

二、初打眼看,前半部写得都是些个大家族的好大场面,园子里如何铺陈奢华、各类人上至王族下至乡野迎来送往,细枝末节描摩细致,文采自是大家,各种奇思构想,各色人心俱揣摩透透的,言语词令又都周全不漏半点淌淌水水,婚丧礼嫁、人情冷暖,真正包罗了万象。奈何一味的暗里埋伏因果,写的人物又多、偏是些婆婆妈妈絮絮叨叨、姑娘丫头伶牙俐齿倒嘴、男女矫作调情之事,并无十分抓人心的故事情节。

三、作者写这书的立意并不正面,想要警醒世人相信因果天定?盛极必反曲终人散去?总都不算积极。再加些神鬼扎小人的暗算人之事,全把人都带灰暗地儿了,倘让人生了却尘缘之心更是消极了。

这两天休息,一古脑儿把书翻完了,得了结局。世俗眼光看了贾家算是圆满,官复原职,兰挂中举,主人公林黛玉虽貌美但除了痴呆宝玉并十分讨人喜,整日不食人间烟火样的小家子气。宝玉留了后给宝钗养了自去做和尚后又还做了石头。袭人也嫁了好人家。

……都有了交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