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诗经研读心得体会和方法 诗经的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22:38:16 页码:10
诗经研读心得体会和方法 诗经的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05 22:38:16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诗经研读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2、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3、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8、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

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窕纠兮,劳心悄兮《诗经》

10、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3、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5、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

17、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18、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9、"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

20、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邶风·柏舟》

21、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22、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23、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24、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25、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6、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27、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8、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29、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30、不忮(音置)不求,何用不藏?

31、威仪棣棣(dài),不可选也。

32、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

33、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

34、彼其之子,美无度。

35、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6、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3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38、赛因河的柔波里掩映着罗浮宫的倩影,它也收藏着不少失意人最后的呼吸。流着,温驯的`水波;流着,缠绵的恩怨。

39、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4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41、未见君子,怒扣调饥。:诗经

42、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出处:诗经

4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4、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45、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46、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曹风·蜉蝣》

47、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诗经·曹风·蜉蝣》

48、爱的人儿啊,无尽相思使我心伤。

49、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50、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推荐诗经研读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我们的结局是那么的完美。

推荐诗经研读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对《诗经》按照音乐来分,可以得出百姓之音,朝廷之音王幾之乐,宗庙之音三种,是为风雅颂。

按照作法去分析,就可以得出赋比兴。赋即直抒其事,加以铺陈。比即类比,一种物物类似关系,可以看出明显的性质与结构关联。兴即一物引起另一物的说明,有类似但不直接,暗含一种物我关系。

风雅颂赋比兴是为诗六义。

其实赋对于汉赋的影响已经不在需要多讲,比和兴却是异常艰难的,不仅仅影响文人的创作方式,这背后又是整个的对世界的思考和观察角度的影响。我们试着初步展现这个轮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任何准备,乍然看到繁茂的桃花,然后才想起新嫁娘的出嫁,这是兴。但是,新嫁娘一定和桃花有某种联系,不然为什么写了桃花,没写别的,这里面逻辑上暗含着比,但这样的联系又是那么地难以琢磨,因此,后来人对它的思考几乎全是如何建构桃树与新嫁娘之间的联系,从宇宙论的角度,从桃树的特点与新嫁娘的特点的角度,等等。

但再仔细考虑,我们就会看到一种隐含的物我关系,正是这样的桃花,才能突然在我所关注的都是这个新嫁娘的时刻突然灌注我的灵魂,不可捉摸而又耐人寻味,如此具有魅力的灵魂时刻,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境界。

赋比兴深刻地暗含着古人的物我关系。赋是我与世界的直接照面,直接铺陈看到的一切,正是在这样的结构下,汉赋才合乎逻辑地把眼光扩大到整个世界,才能创造辉煌博大的汉赋。我们把自己的情直接扩大到物身上,让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同处于同一种氛围,读书笔记。我主动地做出了一个选择,这叫做比。我们被物诱发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来得突然,但又刚刚好,我们本身内在地有一种情,隐而不觉,但触物的瞬间,我与这物同时明白起来,这叫做兴。但我与物的这种联系又不是无端的,它就在我曾做出的主动的原则之中,我的主动原则又实际上被这种无端的联系所诱发,于是,比和兴就在无限的交织里,构成了文人与世界的独特相处方式。

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我们近乎后来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可以用赋比兴来做出创作手法的分析。

推荐诗经研读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诗经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⑵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2、难点:

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背景资料】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2、在感知的条件下,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说课文大意。

3、整合内容:

⑴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⑵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

例如:

第一节许婚

第二节迎娶

第三节劝诫

第四节控诉

第五节伤自反省

第六节决绝

三、对话作品

1、教师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们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中,必将激起一番感想。现在,老师要问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3、在交流对话中,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如:

⑴追察女主人公的历程(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⑵追察男主人公的行为目的(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⑶从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为(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行为对命运影响。

⑷从性格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

⑸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结局。

⑹从女主人公识人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⑺从容貌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容貌对人的影响。

⑻从经济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在思考人的命运,同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生活、历史等相关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