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6:06:37 页码:10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8篇)
2023-11-18 16:06:3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行动和发展。- 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经验来支撑观点。心得体会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和交流。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朱德故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的朱德故居旁,是一处纪念中国人民主要领袖朱德的专题展馆。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革命史上;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家。今天我来到了他的故乡,参观了朱德故里纪念馆,感悟颇深,现在我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感受展馆。

进入朱德故里纪念馆,我先看到的是一块“朱德湖南临湘纪念馆”巨型牌匾,显得非常的壮观,接着,我依次参观了展馆的各个区域,包括“朱德的生平介绍区”、“党政军领导履历展示区”、“军事文化馆”等等,展现了朱德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服务于党和人民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颇含启示和反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德同志那种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被他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感染。

第三段:了解朱德同志。

朱德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和爱国者,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中学毕业后进入军队,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长汀暴动、秋收起义第二方面军和南昌起义等历史性事件,奋斗一辈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尊敬。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更是带领着人民抵抗日寇进攻,最终在抗战中夺取了全国胜利,确立了新中国的基石,谱写了华夏儿女气吞山河、浴血奋战、开创伟业的壮丽篇章。

第四段:感受朱德同志的精神旨意。

朱德同志立足人民、服务人民的崇高品格,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而他敢于打破既有传统、革除官治的勇气和信念,也鼓舞了无数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他的光辉生涯和革命经历,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长河,也是我们追寻真理、辨明方向的宝贵遗产。他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革命”和“愿抛头颅,洒热血,但求不丧爱心”等标语,就是他生命中最具良心、最具人格魅力和最具思想内涵的展现。

第五段:总结并表达个人感悟。

总之,今天我在朱德故里纪念馆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认识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革命精神。我们需要以他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的光辉精神,为共建和谐新中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稳定,贯彻民族兴旺,当下我们更要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崇高人格,争取更好的明天。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看到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写给杨业功的推荐词,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仍感到一种马革裹尸的悲壮、军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比起一般纪念馆,杨业功纪念馆中那份庄严肃穆更为明显,许是军人的一种浩然正气使然。

在和班里同学一起参观纪念馆时,我发现人群中有几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特别显眼,他们认真观看着纪念馆的每个角落,时不时驻足思考,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历史只是遗留下的影像、书籍,而对他们来说却是逝去青春、鲜明的生活,那曾经一颗为国为家的充满激情的红心。本想上去和他们交谈几句,又怕打断了他们的回忆,默默用手里的相机拍下他们认真的背影后,“杨业功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伴着前言介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参观,去了解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

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思善学、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在几大块的介绍中,对这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筑非常之业,建非常之功。作为导弹部队的司令员,在建设共和国“战略铁拳”和“杀手锏”部队的事业中,不负使命、矢志打赢,他无疑是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人生。

2005年杨业功同志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精准地概括他的生命价值,“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一年的三分之二都在外面。在纪念馆的众多照片中,我发现了一些他和家人的合影,只有2张,一张是和妻子杨玉珍的结婚照、一张是和妻子大儿子合影,下面的说明中写道“1977年春节,首次见到半岁儿子杨波涛时的留影”。试问,现在有哪个父亲会在儿子半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他?照片中妻子笑的很开心,她该是十分理解他的工作的,在杨业功去世后,杨玉珍同志也一直在各地宣传杨业功的事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传播中国军人的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那种牺牲奉献精神是军人的特征,对父母妻子非不爱而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中国梦。

杨业功同志是中国军人中的杰出代表,却不是唯一代表,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军人,如孟祥斌、陈大桂等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军人的风采,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不计精力财力牺牲,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展馆里放着的红皮鞋红得动人心魄,救跳水轻生女青年的牺牲孟祥斌却再也无法亲自为女儿穿上了。

在杨业功精神的感召下,其生前所在部队牢记使命职责,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提高军事核心能力,圆满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展示了风采。作为大学生,我们在感动之余还应该做什么呢?继续自己碌碌无为的生活?当然不只是这样,而是化感动为前进的力量。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国梦,中国梦”!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4月27号,思政课老师组织我班同学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从中我感受到杨业功将军对中国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且初步了解了杨业功是一位一丝不苟、清正严明、大公无私的领导。

走进明亮的纪念馆,一眼便看到了杨业功将军的戎马身影。59个春华秋实,杨业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杨业功同志身上那种敢于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创立了导弹部队,发射了中国首枚导弹,提高了国防能力。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活跃着他们奋斗的身影,。作为首长的杨业功,从来没有特殊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在1999年的见过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他也是同普通战士一样艰苦训练,做好大家的表率。我还记得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大衣、水杯、方便面,这就是他孜孜不倦工作中的三个亲密战友,陪着他读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子,见证了他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

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为我们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萦绕在我耳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杨业功的英雄事迹,另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30多岁的他开始学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练习中,纪念馆墙上的书法作品是他成功的见证。在他那满满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的素质。

杨业功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杨业功,你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天下者淅淅的小雨,点点落在脸上,凉丝丝的,让人不禁的庄重起来,这庄严的气氛,是上天在缅怀谁吗?如果是,我想必然是我们即将悼念的将军——杨业功司令。

我们参观的队伍早早的来到了杨业功纪念馆门外,等待参观。当身着戎装的军人缓缓地打开大门,我们踏着庄重的步子走进位纪念馆,“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题词首先映入眼帘,下方矗立的就是杨业功巍峨的雕像。纪念馆分为三层,分为“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六个部分,展陈内容以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四种精神为主线,其中主展馆面积3906平方米,馆藏杨业功藏有珍贵手稿、书籍500余份,珍贵照片4000余张,实物600余件。

参观中,我细细的观看了杨业功将军的先进事迹宣传片,认真参观了杨业功同志的生前的图片及英雄遗物,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展馆中一件件简陋的生活物品,杨将军生前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一帧帧的展现,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他出差用的箱子。里面装有他生活中的“三件宝”——大衣、水壶、方便面。用杨将军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

杨业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他便永远得不到满足;而得不到满足便永远不会快乐。我没有很多钱,但我也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

他的为官清正、为人廉洁,称得上是坦坦荡荡,高山仰止了。

我想作为共和国少将的他,生活缺是如此简朴、节俭,家产如此单薄、甚至寒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对比今天的一些乱花公费出差的官员,这些官员与杨业功相比,是不是该羞红了脸。

杨业功是从湖北农村走出来的,小的时候家里很苦,放过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将军衔。2004年7月2日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59岁。我们永远缅怀他!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朱德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创性战略家和军事家。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纪念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反思他对我们的意义。

第二段:朱德的贡献。

在中国革命的长征路上,朱德由于不断地战斗和指导,成为了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他在抗战初期,率领中国军队迅速驱逐日本侵略者,挽救了危亡之际的中国命运。此外,朱德还历经了抗美援朝的战役,成功地反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入侵,树立了中国人民的抵御侵略的形象。

第三段:朱德的思想。

朱德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仅对革命战争有着深入的理解,而且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强调中国革命的实践性和革命形式的多样性,阐述了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些都对今天的中国发展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四段:朱德对今天的启示。

朱德的逝世已经很久了,但他对我们的影响依然深远。到今天,中国欣欣向荣,人民幸福安康,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祖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朱德的精神,为了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权益而不懈奋斗。

第五段:总结。

回顾朱德的一生,我们发现他的人生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人民必将创造出伟大的历史,而伟大的历史也将在无数伟大的人民的血肉之躯中熠熠生辉。因此,我们要铭记朱德,学习他的品质,继承他的精神,务实求进,为社会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第一段:

纪念朱德这位伟大的中国革命家,可以是对他一生的缅怀,也可以是对他思想、作为的深入探讨。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待他,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到许多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来说,纪念朱德,更多的是一种对他及其事迹的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他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卓越的领袖风范,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时代赋予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段: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朱德投身革命的初衷始终不变——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从参加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朱德都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和革命的立场上,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践行着毛泽东所说的“人民军队,人民的军队”,时刻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倡导纪律、刻苦、勤俭、团结的战斗作风,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

除了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朱德还拥有深邃的理论深度和广阔的学识面。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形成了严谨的思想体系和独辟蹊径的指导方法,为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他深刻理解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融合中国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段:

朱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坎坷,他的革命历程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风雨。但无论在任何动荡的岁月中,他始终保持了革命者的信念和执着,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我看来,纪念朱德并不仅仅是追念他的伟大,更意味着我们要以他为榜样,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曲折,都不要迷失自己,坚定前行,勇攀革命高峰。

第五段: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朱德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和精神遗产更为珍贵。纪念朱德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和肯定,也是对我们自身价值观的反思和提升。我们需要像朱德一样,保持明确的道德信念和红色气节,始终站在人民和国家的立场上,勇攀理论高峰,不断奋斗、超越自我,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现在,神州大地上到处都在传颂着一位导弹将军的英名。他的名字让我们铭记心间,他的声音让我们热血澎湃,他的品格让我们肃然起敬,每每想到杨业功将军的感人事迹,我们都不禁泪湿衣襟。然而将星已殒,我们惟有把将军一生中信奉的、珍视的、遵守的、坚持的信念、人品、风范传承下来,才是对将军最好的纪念。这个星期我们在毛概老师的组织下终于如愿的参观了杨业功纪念馆。我们先进入了大厅,那里有一座杨业功的雕像。在大厅的上方,刻着“忠诚履行使命的指挥员”几个字,这是杨业功获得的称号。我们在一楼的展厅内,看见了杨业功写的书法作品、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在生命快结束时用过的手机、电脑。我们还了解了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由此可以看出杨业功对工作的尽职。我们还参观了杨业功的家,在门上,写着“携礼莫入”。从此,这扇门就成了“自律之门”。在二楼的展厅内,我们还看到了杨业功看过的书和许许多多赞扬杨业功的报纸。讲解员还带领我们观看了杨业功少年及参加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在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还观看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东风十五号的模型的导弹发射时的一段视频。最后,我们了解到杨业功死后被选择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纪念馆内共分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等六部分内容。在认真观看杨业功生平先进事迹短片,仔细倾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驻足凝视馆内杨业功生前的珍贵图片、手稿、书籍、视频资料和必用水壶、大衣、方便面“三件宝”等实物资料,实地感受杨业功同志学习、工作和战斗场景之后,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当想起馆内视频资料中播放杨业功为了观察试验数据,冒着-20℃的严寒蹲在发射阵地;为了不放过一个“差不多”的小数字,亲自检查每台发射车的方向定位标准;为了让每个关节点做到分秒不差,亲手设计制订作战指挥流程图„„等许多感人至深的镜头时,我的眼眶就会被泪水浸润,一种感动、激动、神圣的情绪在体内不断地翻腾,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使我懂得奉献的崇高、伟大及其价值所在。

从这些事迹中,我们看到了杨业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的《公仆铭》有言:“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正是他党性的真实写照。在他的身后,我们看到的也同样是一个正派廉洁的家庭。领导者清正廉洁的作风可以带出良好的家风,而“廉内助”向领导干部常吹“枕边风”,经常性地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言行予以监督,又可以促进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一心为公。杨业功有了这样的家庭在背后支持,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挺起腰杆为官,坦坦荡荡干事。

“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生前的几个生活细节,令人感动:行车赶路途中,他总要拿出书本来“补课”,他说,自己的时间不是用天、用小时来计算,而是要用分、用秒来计算;57岁时,他报名参加了军事科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仍趴在病床上,一字一字写就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4个字是“锐旅雄师”杨业功将军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向杨业功将军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使命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勇于面对新挑战,努力学习新本领,善于开拓新局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的务实精神,学习他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良将功成慷慨去,热血肝胆昭后人”,杨业功将军是一座丰碑,他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当代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苦读。

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朱德,名德,字新田,河南省泌阳县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最高顾问之一。在中国革命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纪念这位革命领袖,国家在朱德故里建立了朱德故里纪念馆,对朱德先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展出了许多珍贵的藏品。本文就是笔者游览朱德故里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展厅介绍。

朱德故里纪念馆的展厅是以时间顺序进行展示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出生地及早年历史、参加革命的岁月、浴血抗战和反腐斗争、文学创作和人民歌曲、九十四岁辞世。在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德先生的生平事迹、个人物品、书信、照片等。引人注目的是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文物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画像,让人回忆起那段艰难困苦的历程。此外,还有他当时穿的军服、背包、箩、文件夹等,每一件物品都让我们无比钦佩和敬佩。

第三段:朱德先生的伟大贡献。

朱德先生是我国革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在革命和战争的岁月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军事上又有着深厚造诣,主持过几次战役,最有名的是第一次大直通战役,这场战役重要意义在于:执行了毛泽东“围点打援”的战法,使得国共两党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作为人民军队的核心人物,朱德先生还曾经发扬人民军队的各种新式形态,比如“千古事件”中的“格斗训练”和“百日红军”,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重要流派,可以说,这是朱德先生对中国军事科学的杰出贡献。

第四段:革命精神的体现。

游览朱德故里纪念馆得到的不仅是关于朱德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还能继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朱德先生在生命中的许多经历,向我们说明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他通过行动、言语和文字,向每个人传递着热爱这片土地的感情和献身这片土地人民的精神,鼓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

第五段:总结。

朱德故里纪念馆让我们深刻了解到朱德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深刻影响,既使我们回顾于历史,同时也鼓舞着我们的前进步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革命功臣对于我国无比珍贵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的革命事业会更加的壮大和稳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