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48:03 页码:14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5篇)
2023-11-18 17:48:0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身经历和感受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钱老在当今中国享有崇高荣誉与地位,在大众的心目中也无疑是最神圣,权威的,人们敬仰他,总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去静静的看他,看着钱老的各种突出成就与贡献,就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无疑他给人感觉是最美好的,即使在许多公开的照片中他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但是仍然有一种令人无法亲近的感觉,原因何在,因为太太伟大了,他的经历如史诗般的传奇,只能留给后人无尽的景仰。

爱国,首先是一种不计私利的胸怀、一种祖国利益至上的豪情。在回国前夕,钱学森所在的加州理工学院对他极力挽留,不仅开出了优厚的待遇条件,而且一再强调“中国航空领域一片空白、无法给他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科研条件对科学家意味着什么,钱学森很清楚,但他却坚定地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爱国,更是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钱学森曾提到自己一生中的三次激动:一是归国前向导师冯·卡门教授辞行时,导师真诚地褒奖他,“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他感到作为中国人无比地自豪;二是在建国十周年之际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他“激动得整夜睡不着觉”;三是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道作为共产党员优秀代表受到表彰时,他感到自己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心情激动极了”。钱学森的三次激动都和获得荣誉、地位无关,却无一不闪耀着爱国情怀,其中两次与党相连,深刻体现了这位人民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坚定信念。

爱国,还需要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支撑、来落实。回国后,面对异常艰苦的科研条件,钱学森没有抱怨,没有退缩,毅然扛起了建设国防军事力量的重担。没有科研仪器,他自己研发设计,指导生产;没有研究人才,他亲拟教案,耐心讲授,带出了一批堪当重任的精兵强将;没有足够的资金,他谨慎小心,力保一次性成功。当实验进行到关键环节,面临取舍困境时,他总是果断决策,勇担责任;当研究工作出现急躁、冒进苗头时,他又及时、客观地调整工作思路,把控方向和进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新中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辉煌。

钱学森对祖国的爱是纯粹的、无私的、坚定不移的,这种大爱在物欲抬头、信仰珍贵的当代社会更具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年轻人一生追求和坚守的。“怎样去爱国?”,从钱学森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答案。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着奋斗、牺牲和付出。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他的一生中汲取力量,并纪念这个伟大的先辈。

第一段:回顾朱德的一生。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他一生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从创建红军到领导抗日战争,再到创建新中国,他一直在为祖国的独立、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许多战役,使日本军队受到重创。在解放战争中,他挺立在战场之上,带领军队取得历史性胜利。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第二段:了解朱德的精神。

朱德的一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可以用滔滔不绝来形容。他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是我们作为建设者继承发扬的重要品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在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第三段:学习朱德的思想。

朱德既是军事家,也是思想家。他曾说过:“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根源都在于人民群众”,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他注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种理念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落实。他的思想给我们启示,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真正服务人民,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第四段:表达对朱德的怀念之情。

朱德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他的一生充满了牺牲和付出。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一生,像朱德一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他的离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然而他的精神不会消逝。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将朱德的精神发扬光大。

第五段:回顾朱德的影响。

朱德的一生影响了整个中国,他的精神也被更多人所传颂。他的爱国主义、执着和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革命先辈和后来人不断前进。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影响,也可以从他的一生中获得力量和信仰。朱德的精神将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也将继续激励我们奋发向前。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935年8月,钱学森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来到当地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他才被释放。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他们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叫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证明他是光明磊落的。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1955年10月,钱学森一家离开美国回到祖国。仅仅一个月后,钱学森就深入东北地区的有关厂矿、大学和研究所考察调研。在访问哈军工时,院长陈赓大将从北京飞抵哈尔滨,与钱学森商谈研制导弹事宜。

钱学森(生前采访):“他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中国人怎么不行?所以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1956年2月,钱学森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10月8日,是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之后,1966年10月,两弹试验结合成功。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我这一辈子已经有了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

在一次采访中,钱老表示:“我这一辈子已经有了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回国了,我的恩师跟我说:'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一听他这句话我激动极了;第二次心情激动(是)在建国十年的时候(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我心情是非常激动的;第三次心情激动,(是)读了《史来贺传》的序......”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十周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27日举办学术研讨会、主题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回顾钱学森爱国奋斗、功昭德重的一生,重温他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品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进一步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学习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初心为国、科学报国”的使命担当。

专家学者齐聚钱馆,共议“钱学森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钱学森与当代中国”第二届论坛暨“钱学森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创业奠基人和技术领导人,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堪称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典型代表。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表示,本次研讨会既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向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致敬。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是党史、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1949年到1957年,共有2500余名海外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建立起完整现代工业体系、现代科研体系和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钱学森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深挖钱学森精神内核,推进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弘扬。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中央军委科技委大校、钱学森原秘书顾吉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则渊、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院长孙东川、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胡士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现民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与交流发言,围绕“钱学森与中国国防科技事业”“钱学森与改革开放”“钱学森学术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方面,就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等进行研讨。

学院场馆通力合作,打造高质量思政育人新样板。

在打造高质量思政教育上,钱学森图书馆始终积极探索更多育人方式。10月25日下午,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和钱学森图书馆联合开展了“弘扬钱学森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教育。在向钱学森铜像献花后,全体党员在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胡士强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今天你是否能看见雷锋的存在,雷锋的影子呢……假如你在路上摔倒,是否有人扶起你呢;。

假如你在公车上丢失钱包,旁人看见是否会见义勇为呢?

假如你不敢过马路,是否有人来帮你呢?

你们是否会感到熟悉,身临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酸、苦、涩。可就就是这个时候了,有一个人伸出了自己的手,去扶你,去帮助你,你为了面子将他敢走,并说这种精神过时了,还是心存感激地接受帮助呢!

当有些人对雷锋不屑一顾的时候,雷锋却悄悄地出国了,我们不敢到轻松,直到这个时候才想到雷锋,后来,想起雷锋的时候,我们感到震惊,也感到无比地自豪。雷锋作为我们人民军队的普通一兵,却名高天下,被世人所敬仰,这样的事只有在今天,在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时,才能理解!记得小时候,雷锋的故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我们在学校参加义务劳动,悄悄地做了好事不留名,雷锋的精神就象春天绵绵的细雨,以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滋润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

有时候我觉得雷锋离我们好远,有时候又好近啊,大家对这样的情景一定不会陌生。两手一摊“拿钱来”。如果没有钱想让他帮忙,门都没有。可是,有时候雷锋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_年5月汶川大地震的袭来,让全国人民心情紧张,每一位救援人员没日没夜的寻找下一个生命,在救援完成的时候。他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单位,就悄悄地走了。象他这样的好同志在我们的周围真是数不胜数。部队中有许许多多的创业者,在六十年代他们就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这艰苦边远地区,担负起艰巨的国防科研任务。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黄牛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不正闪耀雷锋的思想吗!是的,正是这些象雷锋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们支撑着一个大厦,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他们从没有奢望过什么,当他们看到这座大厦越发宏伟、越发坚固时,他们笑了,欣慰地笑了。雷锋的精神不正是在这些人中得到发扬与延伸吗!

难道只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都在寻找雷锋吗?难道只是老爷爷、老奶奶在挤公共汽车的时候都在怀念雷锋吗?难道只是不是人人都希望社会风气越来越好吗?这一切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毫无疑问,雷锋的精神没有过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雷锋。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雷锋回来了,整个世界就象等待春雨的麦苗,渴望、迫切地吮吸着这一场雨露,希望在明天绽放美丽的花!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朱德故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的朱德故居旁,是一处纪念中国人民主要领袖朱德的专题展馆。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革命史上;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家。今天我来到了他的故乡,参观了朱德故里纪念馆,感悟颇深,现在我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感受展馆。

进入朱德故里纪念馆,我先看到的是一块“朱德湖南临湘纪念馆”巨型牌匾,显得非常的壮观,接着,我依次参观了展馆的各个区域,包括“朱德的生平介绍区”、“党政军领导履历展示区”、“军事文化馆”等等,展现了朱德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服务于党和人民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颇含启示和反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德同志那种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被他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感染。

第三段:了解朱德同志。

朱德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和爱国者,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中学毕业后进入军队,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长汀暴动、秋收起义第二方面军和南昌起义等历史性事件,奋斗一辈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尊敬。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更是带领着人民抵抗日寇进攻,最终在抗战中夺取了全国胜利,确立了新中国的基石,谱写了华夏儿女气吞山河、浴血奋战、开创伟业的壮丽篇章。

第四段:感受朱德同志的精神旨意。

朱德同志立足人民、服务人民的崇高品格,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而他敢于打破既有传统、革除官治的勇气和信念,也鼓舞了无数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他的光辉生涯和革命经历,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长河,也是我们追寻真理、辨明方向的宝贵遗产。他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革命”和“愿抛头颅,洒热血,但求不丧爱心”等标语,就是他生命中最具良心、最具人格魅力和最具思想内涵的展现。

第五段:总结并表达个人感悟。

总之,今天我在朱德故里纪念馆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认识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革命精神。我们需要以他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的光辉精神,为共建和谐新中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稳定,贯彻民族兴旺,当下我们更要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崇高人格,争取更好的明天。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朱德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创性战略家和军事家。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纪念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反思他对我们的意义。

第二段:朱德的贡献。

在中国革命的长征路上,朱德由于不断地战斗和指导,成为了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他在抗战初期,率领中国军队迅速驱逐日本侵略者,挽救了危亡之际的中国命运。此外,朱德还历经了抗美援朝的战役,成功地反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入侵,树立了中国人民的抵御侵略的形象。

第三段:朱德的思想。

朱德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仅对革命战争有着深入的理解,而且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强调中国革命的实践性和革命形式的多样性,阐述了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些都对今天的中国发展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四段:朱德对今天的启示。

朱德的逝世已经很久了,但他对我们的影响依然深远。到今天,中国欣欣向荣,人民幸福安康,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祖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朱德的精神,为了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权益而不懈奋斗。

第五段:总结。

回顾朱德的一生,我们发现他的人生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人民必将创造出伟大的历史,而伟大的历史也将在无数伟大的人民的血肉之躯中熠熠生辉。因此,我们要铭记朱德,学习他的品质,继承他的精神,务实求进,为社会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听,中华大地上又一次响起三十七年前毛泽东同志的话音;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声音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中华大地正掀起一股学雷锋,树新风的热浪。瞧,中原路上,闪动着我们的身影,擦洗护拦,维持秩序。捡拾垃圾,保护环境。人们赞叹着:“这真是一群小雷锋!”。再看看我们的校园吧。

在我们十七中的校园里,个个都是“活雷锋”。老师门身先士卒,走到哪里,好事做到那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学们更是不甘落后。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是一、二年级同学的大哥哥、大姐姐,理应为全校同学做出榜样。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同学们带上抹布,来到学校自行车棚,给停在这里的自行车进行“美容”。不待老师催促,同学们就七手八脚地干起来,车棚里顿时变得热火朝天。

我们先把抹布用清水浸湿,然后便擦了起来。有的自行车比较脏,同学们就跪着擦、甚至躺着擦,不知换了多少次水,擦了多少遍,总算擦完了一辆自行车。有的同学额头上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往下淌,也顾不得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抹,又低头擦起来。平时娇里娇气的女同学,现在不怕脏不怕累。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辆辆自行车终于被我们擦洗的干干净净了。

五年级老师的办公室里,总是活动着我们班李文豹同学的身影,那是他在主动地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四年级的同学虽然比我们小一个年级,也毫不示弱。他们挥舞着大扫把主动打扫了校门口的卫生,让我们出入校门有一个好心情。像这样的好人好事真是层出不穷。

学雷锋并不是人手一本《雷锋日记》,或是在黑板上画一个硕大的逼真的雷锋素描,而是要去行动起来。你看,现在校园里不是出现了一个个“活雷锋”吗?雷锋曾说过这样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当然,还有许多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回答,回答的方法是:向雷锋学习,行动起来!

同学们,快来加入这“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中来吧!雷锋在我们前面,赖宁在我们前面,许许多多的楷模都在我们前面,让我们去追赶他们!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88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蒋委员长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多么悬殊的兵力对比,可是只有三天,日军竟没有废什么枪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7十年前,我们在军事法庭上对日本战犯实施宽大处理,不是因为我们懦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伟大而宽容的民族,我们希望和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和睦相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七十四年,日本竟然明目张胆地霸占钓鱼群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七十四年,在中国政府屡次友好的警告下,日本竟开始公然声称:“要彻底消除中国的反日情绪,必须先删除中国历史教科书内的抗日战争史!”继而更是叫嚣着要“改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方式。

我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请记住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振兴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不再受任何的欺凌!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惨剧!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我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然而,正是失败伤痕和屈辱,才给了我们重新站立的力量!为什么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发展态势如此迅猛?就是因为他们的国民牢记了屈辱的历史!在日军侵韩纪念日那天,无论你是多么富有的日本人,在韩国都没有饭吃,没有店住,因为爱国情结深厚的韩国人,拒绝给曾经侵略自己的民族供应任何物质!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

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战争到中法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悲哀,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中华民族每位儿女都是祖国的孩子,祖国不够强大,就像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不光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

堂堂中国偌大民族,居然任一弹丸之国欺凌日久日甚!

中华之所以大而不坚,众而不精关键在意识不足,觉悟不到;人人只为自己着想,人人为私己之利不择手国人自残,哀哉!!

国人就不能够凝做一团,厚积博发吗?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

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凌辱的亡国奴生活。然而,对一个民族最严重的摧残不是摧残他的肉体,而是摧残他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惟一的根与魂。

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能否清醒地坚守自己的文化家园?

三尺讲台是我们平凡而狭小的岗位,三尺讲台却是我们文化战场最广阔最坚定的阵地。我,就是这个阵地上又一位新的战士!毕业典礼上的那一幕,至今还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举起握紧的左拳庄严宣誓:“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言到此时,泪水夺眶而出。是对母校的眷恋,是对恩师的感激,是对同窗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奋斗终身”就意味着一辈子吗?是的,就是一辈子!我很幸运,这一辈子的起点是在这里,在育才这片热土上!这里有我钦佩的前辈、师长,这里有优良的光荣传统,这里有一种朴实而伟大的精神,叫做奉献!这一个月的工作让初为人师的我尝到了苦头。身边的同事都把疲倦藏在微笑的背后,我还有什么理由说累呢?这一个月的工作让初上讲台的我尝到的甜头。夜深人静,一盏台灯,一个闹钟,一支钢笔……可是,孩子的一次漂亮作业,家长的一个感激电话就会让我精神百倍,困意全无。这就是一个新教师最真实,最朴素,最舒心的快乐!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没有哪一个岗位能像教育这样聚集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没有哪一个工作能像教育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教育事业这样清醒地坚守着文化家园。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是充实的人生!没有哪一个岗位能像教育这样聚集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没有哪一个工作能像教育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教育事业这样清醒地坚守着文化家园。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我们即将度过“九一八事变”的85周年纪念。1931年9月18日,我们开始了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牢记这段历史,把它深埋于自己的心灵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历史不能再重演,也决不会重演!而这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

“当青春成长为一棵迷人的风景树时,我们拥有了一个富于幻想的季节:白云,蓝天,鲜花,芳草。”一切都是那么浪漫,那么潇洒。我们渴望自由,向往纯真,追求理想的金色年华,扯起无边的话音和着飘渺的梦幻,悠悠地把欢乐布满晴空,永远陶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

要看一个国家的明天将如何,其实最该看的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我们的明天取决于今天站在这里的每一位。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到了另一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他们有的成天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成了那一个个虚拟世界中的人;有的整天游手好闲,抽烟喝酒,甚至吸毒,成了社会的危害。这样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一点则是共同的: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没有理想,不知道为何要努力和上进;因为不努力和上进,他们走向了沉沦。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理想是成材者的点金石,使我们向着辉煌大步前进;理想是希望的驱动者,不断驱使我们朝着胜利奔去。

因为拥有青春,才追求深沉和深远;因为浪漫,才渴望诗心和诗意;因为告别稚气,才拥有风度和气质;因为不再单纯,才走向成熟和成功;因为我们长大了,才开始考虑明天我将怎样。

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九月十八日十时,天空中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20分钟,这天是我们的国耻日。此刻,我们就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1931年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简单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甘愿做日寇的奴隶。东北沦陷后不久,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无数抗日民族英雄。东北人民在的水深火热后,经过浴血奋战,最后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但是此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数次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千方百计美化日本侵华这一铁的历史事实,这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警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的一道疤痕。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之后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这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本片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透过解说,我还明白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光,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但是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最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温历史,我们才明白这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铸造出来的,如果不好好学习,又怎能对得起先烈们呢!“九一八”事件也让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杯具重演。这部影片更赋予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在这种事关民族大义,与百姓生死攸关,国土主权是否丧失,所谓的政府,所谓的蒋委员长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何等的屈辱,何等的不可思议,悲惨,不由的让人感叹那些死于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同胞们,无论是不得已听命的中国东北军还是毫无反抗之力的普通百姓,是多么的令人惋惜,闻者生同悲。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我们人民的党,在危险、困难面前永远站在人民的前面。在九一八事变中,工作在沈阳的中国共产党员所表现的为人民负责的行动对的起人民,对得起“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从中我更加由衷的敬佩我们的共产党,更加坚定自我的信念。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朱德故里纪念馆”成功地告诉了人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以及朱德精神的伟大。以下是我在参观朱德故里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朱德的事迹和故乡的介绍。

朱德,字新民,号楚云,是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出生于四川省渠县徐家坝镇,这也是他的故乡。在介绍中,我了解到了朱德的家庭出身,以及他从小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这些信息为后续参观奠定了基础,也让我开始对这位伟人的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段: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和环境。

朱德故里纪念馆坐落在渠县徐家坝镇,建筑群以朱德故居为核心,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的发展历程。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十分大气,建筑群中的四层楼房很像土家族的吊脚楼,要比一般的博物馆更加的亲切。而且,展馆内设计了大量的原件和影像资料,为参观者提供了非常直观的体验,让人们更容易地感受到那段重要的历史。

第三段:参观过程中的亮点。

参观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德的住宅。朱德故居内部装修简约而又精美,室内所有摆设都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展示出了朱德平凡而又朴素的生活方式。我还在展馆里看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朱德的手写信件、打仗的帽子等。黄泥岗战役的模拟场景也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惨烈和朱德军事战略的威力。

第四段:朱德精神的内涵。

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朱德的一生是充满了忠诚、勇气、智慧和和平。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他的一生中留给了我们许多难以忘怀的历史,他被誉为是“国之栋梁,民族英雄,人民的好父亲”。他的精神内涵,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持之以恒的信念、对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激发着人们前行的向心力和提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观朱德故里纪念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也更加深入地认识了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今天的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正是有了这些传统思想的支持,我们才有信心和勇气迎战全球挑战。我相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红军精神都将在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并且为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朱德,名德,字新田,河南省泌阳县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最高顾问之一。在中国革命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纪念这位革命领袖,国家在朱德故里建立了朱德故里纪念馆,对朱德先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展出了许多珍贵的藏品。本文就是笔者游览朱德故里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展厅介绍。

朱德故里纪念馆的展厅是以时间顺序进行展示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出生地及早年历史、参加革命的岁月、浴血抗战和反腐斗争、文学创作和人民歌曲、九十四岁辞世。在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德先生的生平事迹、个人物品、书信、照片等。引人注目的是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文物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画像,让人回忆起那段艰难困苦的历程。此外,还有他当时穿的军服、背包、箩、文件夹等,每一件物品都让我们无比钦佩和敬佩。

第三段:朱德先生的伟大贡献。

朱德先生是我国革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在革命和战争的岁月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军事上又有着深厚造诣,主持过几次战役,最有名的是第一次大直通战役,这场战役重要意义在于:执行了毛泽东“围点打援”的战法,使得国共两党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作为人民军队的核心人物,朱德先生还曾经发扬人民军队的各种新式形态,比如“千古事件”中的“格斗训练”和“百日红军”,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重要流派,可以说,这是朱德先生对中国军事科学的杰出贡献。

第四段:革命精神的体现。

游览朱德故里纪念馆得到的不仅是关于朱德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还能继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朱德先生在生命中的许多经历,向我们说明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他通过行动、言语和文字,向每个人传递着热爱这片土地的感情和献身这片土地人民的精神,鼓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

第五段:总结。

朱德故里纪念馆让我们深刻了解到朱德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深刻影响,既使我们回顾于历史,同时也鼓舞着我们的前进步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革命功臣对于我国无比珍贵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的革命事业会更加的壮大和稳定。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今天是9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后,忽然传来一阵刺耳的警报声。这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惊慌,这是防空演习。

对于防空演习,我们还不是很了解。回到家后,我从网上了解到:原来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市由日本国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占领中国的事件。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内,东北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今天的防空演习就是为了纪念9.18事件,让我们不忘国耻,居安思危,让我们好好学习,保卫祖国!通过防空演习,让我们了解防空防灾意识,在紧急时刻学会自救。

9月18日,我想谁都忘记不了88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大地,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我想这段历史也用不着回顾了,因为每年警报响起的时候,这段惨痛的历史都历历在目。我想它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次教训,也深深值得我们反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说的很对,也时常提醒着自己。忘记历史就会使我们不珍惜老一辈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也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一切,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我想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会让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会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断徘徊,迷失方向。所以就要求你以史为鉴,好好看清过去,来展望美好的的未来。

前几天我看了《东京审判》,也颇有几分感想。“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人侵略战争的开端,而东京审判却是它们侵略战争的终结。那些战争狂人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审判,让世界来评定他们的罪刑,我想这再公正不过了,但狡猾的小日本到最后还死不承认他们的罪刑,使原本很正常的审判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他们得到了应得的报应。我真不知道这些战争狂人怎么就这么喜欢战争,难道他们看到人们安居乐业就受不了吗?非得拼个你死我活才罢休吗?在最后审判东条英机时,这个杀人魔王觉得他所有的行为没有一点错误。当审判人员问他,“如果你再有机会发动一场类似的战争,你还会去做吗?”他毫不犹豫的说“会!”,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难道人的生命就那么不珍贵吗?难道战争真的能让一个民族会更加幸福吗?东条英机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杀他一百次都不解恨。而最另人头痛的是,后来的日本政府却把他的骨灰转入了靖国神圣,还屡次参拜,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还存在着侵略中国的野心吗?不管怎样,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不比小日本差哪去。所以我希望承载着强国重任的我们,要更加努力,为祖国,也为自己。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勿忘国耻,强我国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我们纪念“九一八”的初衷和愿景。

勿忘“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今天,尖利的防空警报又将响彻中国上空,十四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再起悲愤的波澜,“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历史的仇恨,不是为了其希望依靠暴力“洗刷耻辱”,而是为了和平,为了牢记用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

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历史,不辱使命,与反人类、破坏世界和平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做坚决斗争,正乾坤,分清浊,正确审视历史,以正确、积极、阳光的态度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生存发展,行得端做得正,深受世界人民称赞。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品格力量,是一个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让我们一起牢记“九一八”事件,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关于纪念朱德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五

第一段:

纪念朱德这位伟大的中国革命家,可以是对他一生的缅怀,也可以是对他思想、作为的深入探讨。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待他,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到许多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来说,纪念朱德,更多的是一种对他及其事迹的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他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卓越的领袖风范,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时代赋予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段: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朱德投身革命的初衷始终不变——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从参加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朱德都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和革命的立场上,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践行着毛泽东所说的“人民军队,人民的军队”,时刻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倡导纪律、刻苦、勤俭、团结的战斗作风,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

除了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朱德还拥有深邃的理论深度和广阔的学识面。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形成了严谨的思想体系和独辟蹊径的指导方法,为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他深刻理解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融合中国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段:

朱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坎坷,他的革命历程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风雨。但无论在任何动荡的岁月中,他始终保持了革命者的信念和执着,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我看来,纪念朱德并不仅仅是追念他的伟大,更意味着我们要以他为榜样,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曲折,都不要迷失自己,坚定前行,勇攀革命高峰。

第五段: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朱德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和精神遗产更为珍贵。纪念朱德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和肯定,也是对我们自身价值观的反思和提升。我们需要像朱德一样,保持明确的道德信念和红色气节,始终站在人民和国家的立场上,勇攀理论高峰,不断奋斗、超越自我,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