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 写冬天的感受(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4:54:39 页码:7
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 写冬天的感受(八篇)
2023-01-07 04:54:3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2、冬天来了。南方的冬天不下雪,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法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雪景,无法与雪花乱舞,无法目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

3、冬天来了,北方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树都变成了白色,仅有松树爷爷还是那么有精神,冬天来了作文。可是,我们那里还没有下雪,我很喜欢下雪,因为下雪时,大地白茫茫的,美极了!并且,我还能够去滑雪,跟小朋友们打雪仗。

4、冬天来了,此时的太阳本应是垂头丧气放出些许光芒;此时天空上的雪花本应经常回返凡间的;此时的人们本应是穿皮衣带手套,可这一切都变了。太阳的光芒显得格外刺眼让那些偶尔归回的雪花兵士们又重回天界,人们也在很快乐的享受这并没有优处的日光浴。

5、冬天来了,虽然它没有春的柔美,夏的绚烂,更没有秋的风韵,景色简单而单调,仅有白茫茫的一片。可是,它却总有一些勇敢的植物,点缀了单调的冬天:松竹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给冬天带来了期望,带来了振奋。它们都具有坚强无畏谦虚诚实的精神。

6、冬天,虽然十分寒冷,可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期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季的来临,人们都换上了厚重的棉衣,隔离了寒冷的风霜。冬季的来临,也让万物进入了“死寂”期,留给人们的是满眼的疲惫……

7、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下起了鹅毛大雪。青蛙刺猬和蟒蛇钻到泥土里去冬眠了,蚂蚁和松鼠躺在洞里吃早已准备好的粮食。青松腊梅和苍松不怕寒冷,挺立在风雪中,小朋友们不怕冷来到户外活动,他们有的跳绳,有的滑雪,还有的溜冰,大家玩得多开心呀!

8、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下来,树枝上白了,屋顶上白了。到处白茫茫一片,好像给大地妈妈换上了雪白的棉袄。天气很凉,寒风刺骨,青蛙刺猬蚂蚁都冬眠了。可是,松树腊梅翠竹它们都挺起了身子,任风雪打在头上。小朋友们也不怕寒冷,他们在雪地上玩得可欢了,有的跳绳,有的滑雪,有的跑步,还有的打雪仗。冬天真美啊!

9、冬天来了,鹅毛般的大雪从天空中纷纷飘落下来,房子上树上地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小伙伴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暖暖的帽子围巾,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大家玩得好开心。瞧,那雪人长得又怪又可爱。它大大的肚子,小小的嘴巴,尖尖的鼻子是用红萝卜做的`,两颗黑弹珠做成了眼睛,一个小脸盆当帽子,真是趣味极了。

10、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树叶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给地上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每一天放学我走在上头,感觉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快到了,让孩子们知道冬天的基本特征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画面,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阅读画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汉字“白房子、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孩子能自己讲述故事

2、知道冬天的基本特征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2、字卡:白房子、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白房子》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提问:

故事里有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三、听录音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讲述。(这一环节是帮助幼儿回忆巩固阅读内容,大胆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四、师生共同阅读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像,讲述。

提问:

1、冬天来了,小兔、小猫和小松鼠三个小动物各自盖了间什么样的房子?出示字卡:认读汉字“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2、有一天,它们外出找食物,回来时发生了什么事?

3、它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房子的?

五、幼儿再次阅读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六、个别幼儿讲述。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冬天,洁白的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落到这里,飘到那里,我们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雪白世界。

洁白的雪花,像一片片白色的棉花;像一块块扯碎了的棉絮;像一片片雪白的羽毛;还像一个个披着白纱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雪花有六瓣,如果给它上上色,就能和一朵鲜艳的花比美了。

雪花,刚刚飘下来的时候,只是零零碎碎的,这儿有,那儿没有。渐渐地,越下越大,天空爷爷肯定因为没有事干很无聊,在上面扯着一大块,一大块的棉絮,几片雪花连在了一起,看似只是一片雪花,其实是由几片雪花组成的。

它们落在高大的树上,房顶上,道路上,汽车上……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雪后的景色也很美丽。

树上,挂满了银闪闪的“钻石”,远望,像一把撑开的银色大伞。一些可爱的小鸟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不间断;则还有一些小鸟一直站在一棵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一首十分好听的歌。有时,几只小鸟排成一排,似乎是有一只指挥鸟在指挥似的,这几只鸟唱的整齐极了。过了一会,有人或者汽车来了,他们会成群或者自己飞走,树上的雪就会陡然间落下来,落到地上,地上的雪就又会厚一层。

道路上,到处积满了雪,地上滑溜溜的,仿佛一面刚做出来的镜子。汽车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是司机最烦恼的事,这些雪可够司机处理好一会的了。

房顶上,结了一层透明的冰,摸上去十分光滑,好像是一块铺地的瓷砖那样。

太阳出来了,雪慢慢融化成水,消失了。真希望雪多停留一下不要融化成水,再让我们看一眼这洁白的雪世界。

啊!雪景真是太美了,一片洁白,简直和童话世界里的景色一样。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冬天又来了。”我将双手搁进温热的水中,然后将暖和的毛巾覆在脸上,含糊不清地说。

我的内心在当时是十分压抑的,既因冬天的寒冷,又因我的成绩实在让人心寒。我常想永远地钻在被窝里,永远懒洋洋地与温暖相依。

但我做不到,生活中有太多的事等着我去做,太多的烦恼等着我去承受。

但这些爸爸是感觉不到的,他依然顶着他的光头,把头埋在大碗里,坐在桌前稀里呼噜地喝着他的粥。吃完一碗粥,他才抬头叫我:“快点!这么磨蹭!”爸爸的说话声总是出奇地大,大得让人觉得粗鲁刺耳。我用手擦了擦冻得痛极的鼻子与耳朵,心里蹿起一团火。催催催,就知道催!

路面结冰了,踏在上面,嘎吱响。爸爸推车的动作显得尤为笨拙,可我只是瑟瑟发抖地用手捂着耳朵,在寒风里站着,想哭。

“上来!”爸爸的嗓子还是那么大,让人平添厌恶。

我坐在后座上,迎着呼呼的风。暴烈的风声涌进我耳里,我的手已僵硬无知觉。最后,我终于抑制不住,无声地哭了。爸爸坐在前面,戴着那顶皮帽子,本来根本没注意,但后来在镜子里看到我通红的眼,停了下来。

“怎么了?”他停下车,回头打量。我憋回眼泪,赌气不说话。然后就在我正坐着生闷气时,一顶帽子被粗暴地扣在我头上。帽子上还带着他的体温。

我愣住了。心里的坚冰一点一点地融化,我的心渐渐回温。爸爸则毫不在意地又转过身去,顶着他略显滑稽的光头继续开车。

冷风继续无休止地吹着。现在是爸爸头顶寒风,我却戴着暖暖的帽子,心里很愧疚。

是什么时候开始了与爸爸的冷战?是一次考试。考得很糟,爸爸一巴掌甩在我脸上。我太自尊,后来就没理过他。也许爸爸还是那个爸爸,依然线条粗犷而举止粗鲁,但我已不是那个经常与他说说笑笑的快乐的我了。

到了校门口,我把帽子重新戴回爸爸头上,却也不觉得冷了。

那个冬天,寒冷而漫长,我度过了一个个像黑夜的黎明和像黎明的黑夜。爸爸每一天都陪伴着我出入,从整天背着我的书包下楼到整天空着手下楼。我明白了他的辛劳。

我知道,爸爸爱我,我也爱爸爸,于是寒冷的冬天被我们焐热,化作一江春水,用暖暖的爱。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一串的脚印,娇艳的梅花也在呼啸的北风中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蓝天,白雪,红梅构成一副西洋油画,我牵着你的手来到梅园中促膝长谈。

你说,你喜欢舞蹈。于是,刹那间,雪花便在空中翩翩起舞,舞动的雪花累了,轻轻飘落,舞蹈也嘎然而止,还未欣赏够的你,低声叹息,唤来了你忠实随从——北风。他带着你最爱的音乐在你面前轻轻舞动。飘落的雪花跟着北风的节奏在一次在天空旋舞,而你,又再一次沉醉其中。

你说,你不喜欢过多的色彩。于是,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湛蓝,秋天的金黄一瞬间被漫天的白雪所掩埋,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你最爱的纯洁的白。白茫茫的云与白雪覆盖的山融为一体,夹杂着白雪的北风将春天的绿草变成了白草。可是,你说你也不爱单一的色彩。于是,你召回了北风白雪,留下了雪地中的最后一抹红——梅。一缕缕清香沁入心田,一抹抹艳红点染洁白的雪地。白雪,白云,白山,白草,红梅,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中国画。

你说,你喜欢诗。于是,便有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去输梅一段香”的相互争斗,有了“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妩媚,有了“众芳摇落独喧研,占尽风情向小园”的坚忍,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婀娜,有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浓浓乡愁。

我问你,你快乐吗?无悔吗?你微笑着,却一言不发。

我问你,你是不是比春,夏秋更美,更迷人呢?你依旧不语。

我问你,你不愿意一生与我为伴吗?你微笑着点点头。你用飞舞的白雪告诉我,你用呼啸的北风答复我,你用用傲梅的清香示意我——你愿意。顿时,我们的心紧贴在一起,一股青春的气息溶入你我的心田。啊!你美丽又睿智,你娇柔又坚忍,你更是纯洁的象征,只要你愿意,我愿一生与你相伴。

我纯洁坚忍的冬天!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我可喜欢我的老家了,到了冬天,那白皑皑的一片景色,让我喜欢得不想离开。

冬天,雪花在半空中慢慢飞舞。有无数片雪花落到了屋顶上,给屋顶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让屋顶美美的“睡”上一觉。

又有无数片雪花落到地上,此时的土地就像是棉花糖做的,踩上一脚,就留下一个脚印形状,这让我不忍踩上去,破坏自己对土地的遐想。

还有无数片雪花落到屋檐上,融化后在冷空气的“激励”下,它们决定坚强起来,于是它们把自己武装成了一把把利剑似的冰凌,悬挂在屋檐上,可危险了,但是我仍然爱它,爱它那种“无人能敌”的气势!

有无数片雪花落到了树上,门前院落中那并排的几棵大树,露在外面的一部分是纯洁的白色,“藏”在里面的一部分还是保持“青春”,仍然是翠绿色。比大树整棵翠绿色的时候还要漂亮:一半藏,一半露;一半绿,一半白。

又有无数片雪花落到田野里,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如今变成了一片雪白的“棉花田”,可好看了。

还有无数片雪花落到行人的衣服上,“雪白”的衣裳把他们包裹起来,就像一个个小朋友们堆好的雪人一样。行人们在刺骨的冷风中艰难地行走着,姿态显得那样笨拙,更加的像雪人了。

这些好玩的景象不住的吸引着我,让我不由自主地走上了“棉花地”去观察那些雪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它们可都是用脚作画的哦——小狗的梅花画,小鸡的竹叶画……

这时,一片雪花落到了我的手心中,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如果说春天是柔美俊俏的;夏天是妩媚娇艳的;秋天是灿烂丰硕的;那么太平镇的冬天则是洁白无瑕的!

一阵北风吹过,冬天悄悄地来了。

似乎秋天还没离开,冬天就迫不及待地跑来了。起先只是气温下降,没留神就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夹克。这才意识到,冬天来了。

冬天的家乡,一切都已沉睡,偶尔有梅花,也只是星星点点。冬天的家乡,没有那闽粤之地如春般的温暖气候,也没有齐鲁大地那般温晴的天气。但是,家乡的冬天,是粉雕玉砌的,是喜气洋洋的。家乡的冬天,虽无绿色的生机,却又白雪的装点。看吧,那洁白的雪,是云朵的儿子,是天空的使者,来到人间,追逐打闹。落到人家的屋顶上,成为白玉所砌的瓦;落到仅剩枯枝的树上,成了白色的花;落到黄土地上,成了厚厚的白色毛毯。家乡的雪,那么美,那么媚。

家乡的雪,是调皮的娃娃,来得时早时晚。有时立冬没多久便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有时候却迟迟未见她的身影。等到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才想到自己还未见识人间的繁荣,急急忙忙和人们打个照面便又悄悄地隐去了踪影。不过,她还是十分喜爱这世界的,因为无论早也好,晚也罢,每年她都会来人间见识这匆匆世界的美好。

家乡的雪也是十分可爱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每年严冬到来,雪儿都会牢记着“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她为麦苗盖上厚厚的被子,以保证来年的丰收。这样可爱而美丽的雪娃娃,有谁不爱呢?

这就是冬天的家乡。家乡的冬天是如此的美好,曼妙的身姿总让一年年的期盼着她的到来。

主题冬天写生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2、尝试用水粉作画。

3、增强对冬季周围事物关注。

二、活动重点:

用水粉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能画出冬天里景物、人物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范画、水粉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讨论,教师简单小结。

2、提出绘画主题,引导幼儿思考。

“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冬天’”,你会画一些什么呢?”幼儿个别说一说,互相说一说。

3、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主作画教师观察引导。

“请小朋友画出景物、人物在冬天里的样子,但是要求小朋友用白色油画棒作画,整幅作品完成以后,在纸上图上水粉颜料,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面就成现在眼前。尽量不要和别人一样。”

4、幼儿作画,教师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进一步表现冬天特征。

5、活动结束: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原因。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就教学和幼儿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维果斯基的有关理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造就了发展,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教学与发展过程既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是一个十分诱人但又很难在教学中解决的理论假设。中班美术活动《冬娃娃》是一个很传统的教学活动。可是,从这一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用维果斯基理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尝试。

1、努力寻找幼儿的大纲。维果斯基曾经指出:“3岁以后的儿童是按照成人的大纲同时也是自己的大纲的程度学习的……,因此,教师的大纲同时也应该是儿童自己的大纲。”《冬娃娃》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画出冬季人物服装的主要特征。这是教师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提出的教学自标,是一个教的大纲。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讨论范例人物小弟弟时,将该目标变得非常具体又非常有弹性:小弟弟要出门怎样才能保暖呢?你们戴过什么样的帽子呢?在分辨人物服饰颜色的时候,老师还请幼儿从桌上的蜡笔中任选两枝,比较哪一枝颜色深,哪一枝颜包浅呢。这里,范例并没有成为统一的图像标准,而是从这一具体图像中引发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重现。因此,当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的大纲时,就成了穿得暖烘烘,别冻着就好,穿戴什么、穿什么式样、花纹、颜色都行。这个有统一答案的问题,给了幼儿创造自己图式最大的安全感。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以后,幼儿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表现他们自己对冬季的感受中去了。

2、将技能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

幼儿对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与他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当一种技能技巧脱离了幼儿的经验时,他们的学习就会因不理解,没兴趣而变得被动,有时他们还会拒绝学习。

《冬娃娃》中,教师示范蜡笔涂色,其实是提高控制手部肌肉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的技能演示。但教师没有把这个涂色技能抽象地告诉幼儿.说:“要用力地涂得均匀,涂得浓”,而是把它与穿上厚厚的衣服,衣服上不要有小孔,别让北风吹进来等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当幼儿涂色时,他们想到的不是涂满、均匀,而是给冬娃娃穿上暖暖的衣服,把涂色练习变成了幼儿关心冬娃娃的行为,提高了幼儿练习涂色的积极性。

3、在激发创造中指向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出,好的教学不仅能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且能激发和形成目前尚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这就是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怎样才能找到最近发展区呢?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上,必须鼓励幼儿的创活性表现。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两次对幼儿直接提出表扬。一次是当一名幼儿说出蓝色和米色配合时,教师立刻表示惊讶地说:“啊!你连米色都知道,这可是许多大人也说不出的呀!”又一次是教师为手套划分色块时少划了一块,她没有立刻补上,而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了幼儿。她用一种犹豫的口吻说 :“呀!少了一块,两块米色要连在一起了!”一位幼儿立刻说:“中间再挤过去—块!”老师说:“真的,你可救了我了!”这两个并不明显的细节,都被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变成了鼓励幼儿努力超越的契机。教师还向幼儿提出为冬娃娃找一个动物朋友一起上学的极具挑战性的建议。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幼儿创造的那些她从未演示过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及时介绍给大家,如狐狸、野牛、松鼠……,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进一步观察思考:冬娃娃穿得暖和不暖和,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能不能跟着冬娃娃一起上学。从而引出了更多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觉得教师对幼儿认识米色有点小题大做,幼儿画的那些动物远比教师画得差,甚至让幼儿帮助教师填色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可正是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在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幼儿不是跟着教师重复已经获得的经验,而是在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超越老师,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乐趣。我们看到幼儿非但没有看不起老师,相反,他们与教师更亲密了。这一切使教师从幼儿的真实表现中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这个教学活动,也给了我们进一步的启发。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确常常不能达到维果斯基所提出的那种好的教学境界,其主要原因不是教材不够新,也不是教学形式不够别致,而是教师和幼儿是处于完全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教师并不能真正地完地了解教育对象。这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过程常常不能一致。怎样找到通向理想教学境界的思路呢?维果斯基曾指出,幼儿园编制的大纲应该按照能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目的的体系来编制,而且每年要沿着向目标迈进的道路上跨出一定的步伐……大纲实施的次序又应符合儿童感情丰富的兴趣的和与一般要领相联系的思维特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努力去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每一次都去认真地了解幼儿,把幼儿的不同表现贯通起来,找到一些规律,并将它们作为设计、组织、评价和改进教学的依据,那么,我们的教学在适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上就可能做得更好一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