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 观赏日落后的感受怎么写(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5:31:54 页码:8
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 观赏日落后的感受怎么写(七篇)
2023-01-08 15:31:54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龙。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黄龙。

黄龙,过云人都称之为黄龙寺,因为明朝时驻松潘兵马使朝觐在沟内修建有改善龙前寺、中寺、后寺3座寺庙。现前寺已荡然无存,中寺仅剩凤音殿,后寺也只有1座院落。“黄龙”一名则是根据两个古老的传说而来:一是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黄龙负舟帮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后留在了黄龙沟内。《松潘县志》记为:“禹治水至茂州,黄龙负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后黄龙修道而去,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祀。”另一说是古进修有位黄龙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后人为纪念黄龙真人,在沟内修建黄龙寺。《松潘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所建,亦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两条记载都源于传说,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去探窟谁真谁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儿是先有黄龙沟,后有黄龙寺,,“黄龙”一名肯定与沟内景物有关。所以本导游还是称之为“黄龙”风景名胜区。下面我们开始黄龙游览。

黄龙沟口经过的这一条小河就是涪江的源头。过涪源桥,沿着林间小道进入沟口,迎接游人的第一组梯级水池,被命为“迎宾池”。它由100多个以蓝色为基调的彩池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山间石径环绕着池子曲折盘旋,把游人迎进景区,又把游人送往景区深处。池子周围古树参天,群花争艳;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玛瑙铸成,玲珑剔透。池中清水,湛蓝透绿。阳光透过树隙照在湖面上,变幻着黄、绿、蓝各种色调。微风吹过,池中泛起阵阵彩色涟漪,格外清艳动人,这便是人们赞叹不已的“黄龙彩池”的第一处景观了。

告别迎宾池,踏上用木头搭成的人行栈疲乏上,但见左前方一铺碧水从密林中冲出,又从高约10米,宽约60米的崖沿上飞泻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几经跌宕,形成数十道梯级瀑布。有的如帘瀑高挂,云蒸雾腾;有的似断线珍珠,串串滚落。水瀑后面的崖壁,透视出了金黄色为基调的钙化结晶面,使瀑布更显得富丽堂皇。如遇朝阳中落日余辉的点染,瀑布还会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铺呈在我们眼前。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飞瀑流辉”。瀑布顶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与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观。飞瀑是那样的辉煌、奔放,彩池则显得分外宁静,恬静。它们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组成了一道动静和谐而完美的风景线。

缓缓地走过“飞瀑流辉”斜坡,徜徉在五颜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觉到了黄龙沟第二级台阶前。横亘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堵宽约40余米、高约10米的乳黄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钙化层似围幔、似悬瀑,十分壮美。崖壁表面溪水漫流,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飘飘洒洒地铺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黄色的.池盆里。岩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级约1米,宽约1.5米,洞前帘瀑似串串珍珠悬垂,洞内景物隐约可见。进洞1米处这密密麻麻的钟乳石挡住了去路,还没有人去探测此洞到底有多深。据地质学者考证,该洞是古代冰川的一个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秘,于是当地藏民传说它是古时候仙人们净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传说,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须先赤身裸体进洞净身,就像汉族地区流行的斋戒前必须沐浴净身一样。这“至圣至洁”的洗身洞,由钙化物质结晶而成,足在洞内让自然流淌下来的泉水洗涤,可以洗刷掉过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获得圣洁的身躯。由于洗身洞富有神秘色彩,当地藏民中又传说不育妇女进洞洗身后可喜得贵子。此传说颇富吸引力,因而进去尝试者还大有人在,不仅有中国人,甚至还有外国人。不过我奉劝各位,身体不壮实者千万不要轻易进洞去试,因洞内虽然洁净,但潮湿、阴冷、寒气逼人,经不起此“考验”者,不但达不到“净身”的目的,反而会遭致疾病缠身。

翻越钙化崖壁,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状钙化景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金沙铺地”的钙化流。它长约1500米,宽100米左右,据有关专家认定: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景观中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的一处。坡面的岩溶层凹凸不平,色调以金黄色为主,间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绿色板块镶嵌其中。坡面上荡漾着一层薄薄的清流。由于水流受坡面鳞状的钙化层而形成变幻莫测的银色涟漪,好似金河泻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钙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丛,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强风、劲流抗争,诉说着景观的古老历史。爬上金沙铺地顶端,俯视整个钙化坡面,竟是两侧低、中间一溜脊梁且表面呈鳞状,宛如一条黄色的蛟龙俯卧在坡面。到此,诸位一定已经想到,关于“黄龙”的传说故事,不正是源于这条坡状钙化流吗!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

1、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一 导入 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 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 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 我读 我画 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 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由于我每天都宅在家里,很少出去玩。今天一放学,爸爸就带我去外面看日落。

我们登上了山顶,我放眼望去,看见太阳已经变成了又大又圆的红苹果。光线已经不怎么刺眼了,比中午柔和了很多,直视太阳,也不感到刺眼。天空血红一片,像是仙女给天空泼洒了红颜料,看上去就像着了火一样。往远处看,一朵朵云由特别亮眼的白色变成了浓浓的红色,白云换成了跟太阳一样的衣裳。

依山远眺,云越来越红,天边的太阳也越来越红了,像个红气球缓缓往下落着。周围的房屋像被撒上一层金粉,太阳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光彩。我专心地看着,发现太阳像个被牵着的气球一样,慢慢地往下落,天空从红色变成了金色。江水红红的,一艘艘货船在运送着货物,所过之处,江面泛起层层微波,像撒了满江的金子。傍晚六点半,太阳只剩下小半边脸了,把它的一束束光线撒向了地面,撒向了我们的脸上,像跟我们说着“再见“,就要离开了这个世界。

转眼间,太阳已经只剩下月牙似的小脸,但在它完全消失前,太阳已经把所有的光源都给了这个世界,发射出这一天中最柔的一道金光,就消失在大地的怀抱里。而就在这时,很多的上班族都赶着回到家里吃着美味的晚餐。这时,天空也已经不再明亮了,我们的城市华灯初上,街道开始灯火通明了起来,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车辆闪烁的灯光编织出城市繁忙炫丽的景象。

此时此刻,太阳去了地球的另一面,给那一边的小朋友带来光明和遐想,开启了他们新的一天。

日落即景优秀作文2

太阳娃娃在空中奔跑,跑着,跑着,跑偏到山下去了。

太阳的脸虽还挂在空中,但却不像早上那么明亮,已经变成橙色了。哦,太阳娃娃该是闻着香味,急着回家吃包子吧!你旁边的云彩怎么也泛起了红晕?是神仙驾云去找你吗?

太阳继续跑,跑着,跑着,跑丢了半张脸,是被天狗吃了吗?我只听说过天狗吃月亮啊!原来是被高高的山爷爷遮住了。太阳啊,以后别再跑偏了,别让山爷爷再把你遮住,不然我就看不见你的半张脸了。

哎,刚说完,太阳娃娃你怎么那么顽皮?你不仅只留下眉梢,还取出五彩缤纷的画笔,为天空刷上深蓝,却给睡在你旁边的云彩宝宝涂得绯红。

太阳娃娃到家了,世界也变得黑暗了,城市里华灯初上,美丽的灯光秀也开始了。灯光秀的灯光,让天空明亮起来。

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是有光明的,太阳不在天上,但光明依然在人们的心中闪耀。

日落即景优秀作文3

日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

你若是在日落时分朝窗外看去,便会发现那一座高山后面,一轮红日正嵌在天边,一边慢悠悠地移动着步伐,一边用余晖扫过一片片白云,给它们穿上金红相间的衣裳。

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些云朵们有的似骏马,用矫健的身躯踏平天空构成的草原;有的像绵羊,正自在的嚼着草,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忍不住艳羡;有的仿佛一只毛茸茸的兔子,正用机灵的眼睛瞧着你。

要是你坐在车上,云朵们的变化就会更奇妙了。正在跳舞的舞者、正在奔跑的汽车、正在飞翔的飞机……

日落的瞬间总是美丽而短暂的。有一点的不注意,抬头时,太阳就不见了。天空灰蒙蒙的,云朵也不再有漂亮的外衣了。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傍晚才是最美的时光,但是我觉得最美的时候是日落,可能只有那时候,才会放下一切,忘记一切,只沐浴在阳光中,享受人间的美好吧。

日落即景优秀作文4

傍晚,太阳火红火红的。白云也被染成了红色,渐渐地,火红色的云彩向外扩展开来,变成了玫红色,变成了紫红色,变成了橘红色。火一般的太阳渐渐下沉,映红了大山,映红了河流,映红了杂草,映红了归鸦。

河面上漂浮着几缕淡黄,原来云彩又开始调皮了。一朵橘黄色的云彩到处乱跑,一会儿缠在半山腰望望哨,看看有没有人打扰它那即将沉睡的母亲,一会儿又跑到河面上追逐着那群惊慌失措的鱼儿。

晚风徐徐吹过,田野上,小河边儿那些不知名儿的小草跳起了欢快地舞蹈,一群鸟儿在天空盘旋几圈后,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它们似乎都在和太阳做最后的告别,更像是在迎接夜晚的来临。贪玩的云朵终于玩累了,它们回到了天空的怀抱,正准备进入那甜甜的梦乡。

太阳继续西沉,光辉渐渐消失,山尖儿上只剩下它那明亮的眸子,俯瞰着大地,与原野上的生灵做最后的道别。太阳完全下山了,世间万物将不再接受太阳的洗礼!天边只剩下一片熟睡的红霞。

日落即景优秀作文5

晚饭过后,属于我们的自由时光,我们奔跑在校园里。

傍晚的校园浸在一种温馨的橙红色光晕中,那是太阳即将下山时所散发出来的光。夕阳像个大火球一样落在西山上,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黄。远处中集智谷的建筑玻璃上反射着斑斓的光,变幻莫测,若隐若现。

太阳渐渐西移,红彤彤的落日挂在晚霞的天空里,浮云闪闪发亮,层峦叠嶂般的色彩仿佛大海的潮水一样在涌动着。天空里几只大雁往夕阳飞去,他们身披金光,仿佛天使下凡。

太阳已不知何时悄悄地隐去了一半,余光映红了半边的晚霞。站在5楼的阳台上向远处望去,仿佛金芒万丈,流霞十里,夕阳无限美,美得大气磅礴,美得令人震撼,美得令人心醉!

起风了,它吹落了树上的树叶,纷飞的树叶像火红的花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旋转,然后落到地上。

太阳已完全落下去了,晚霞渐渐变淡,由金黄变橙红,再到淡黄,最后变成黛色了。夜幕降临了,黑色遮住了所有的色彩,而我们也开始上晚自习了。

日落即景优秀作文6

十月,我前去内蒙古的一座无名小山观看美丽的日落。到达山坡时,太阳还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空,金灿灿的,耀眼得很。片刻之后,太阳开始渐渐西沉,眼前一切沐浴在夕阳的光韵里,变得那么和谐……山顶是绝佳观景地。太阳的光渐渐变得柔和了,归巢的鸟儿唱着快乐的歌在空中比翼而飞。一会儿,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出来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阵阵凉风带着无限秋意吹过脸庞时,会从心里感到心旷神怡。

当落日碰触到远处的山尖时,像一个亦红亦金的圆盘插进了山腰。太阳也像是“缩了水”,越来越小,已经有一半儿“藏”到山里了,火烧云也渐退了,最后几只归巢的鸟儿也急匆匆地从头顶掠过。世界一时寂静无声……太阳将最后一缕光芒洒向大地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夜幕降临。霎时,虫鸣声响彻云霄,百虫齐鸣,如同一首动听的歌。日落的景色太壮观了!我在妈妈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座小山坡。

日落即景优秀作文7

曾经有无数人赞美过黄昏,可是我却从未留意过,根本不知道她原来可以这么美。

放学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从车窗往外望,天空的舞台上一幕艳丽的舞台剧正在上演:夕阳像一张咧着嘴大笑的娃娃的脸,笑得那么灿烂,那么欢畅;它的欢乐似乎特别容易感染别人,把大半个天空也映得通红,但那照射的光芒并不耀眼,而是温柔得如通妈妈的手拂过脸庞。

或者是谁一不小心把朱红色的颜料泼到了天上,染红了太阳,也染红了云。风如果不在,那云一定是天空的主角。那一片片红色的云,形状各异,姿态万千。舞台的边缘一条长长的金龙在翻飞翱翔,正中央一位天使伸开翅膀、抛洒金光,那边似乎是小狗儿在欢呼雀跃,这边威武的大老虎一会儿又变成了可爱的小绵羊……

夕阳隐去,那一抹嫣红也渐渐淡了,舞台上的演员们也都退居幕后。而在这穹庐之下,黄昏的城市正准备迎来万家灯火,我想那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朝着的方向。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的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1、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

4、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陶渊明《酬刘柴桑》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7、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残霞。——白朴《天净沙·秋》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冶游风景似江南,佳节欣逢三月三。千队红妆万枝桨,桃花春水白鹅潭。

11、桂林风景异,伙似洛阳春。

12、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13、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白居易《冬夜》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7、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1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9、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20、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21、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22、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岑参《冬夕》

23、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2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2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7、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2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2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31、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32、(白话文★)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33、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34、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

35、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3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7、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浑《捣衣诗》

38、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范云《别诗》

39、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40、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萧悫《秋思》

41、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4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43、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44、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4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4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4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4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49、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50、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落日即景

天刚入夜,夕阳缓缓西沉,橘红色的天空好似海面,卷起了淡淡的涟漪。

我们来到大蜀山,一路小跑,走上山顶,身上汗流浃背,这才惊觉上衣早已湿透。来到山上,欣赏着这旷世美景。

此时大地似是静悄悄,向远方望去,隐隐约约会看到几团黑影,那是山脚下的建筑物。我站在山顶上的栏杆旁,迎着那日落时清爽的凉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衣裙随着风流而摆动,我感觉自我也成为了这世界中的一部分,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太阳照在大地上,就像是一团火球,树上的树枝纵横交错,知了仍在不停地叫着,它的声音,在这傍晚显得格外孤寂,野花野草在风中摇摆着四肢。渐渐地,天边出现了一大片的红霞,似乎把天都染成了血色,大地就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火红色。

不久,太阳慢慢地向西方退去,转眼间,就像是披了一层红纱,朦朦胧胧的,好似一个戴着面纱的少女,在俯瞰着大地,留恋着这充满温暖的人间。晚霞遍布在这天空当中,它就像是一个舞蹈演员,踏着华尔兹的旋律,跳起了舞蹈,舞步轻盈,舞姿优美,舞蹈复杂,诉说着心头的喜悦。

过了一会儿,红纱被褪去,取之而代的是厚厚的黑纱,太阳也快要落下去了,黑暗在悄悄地接近,它先是露出了一个头,之后,它整个儿都被黑暗埋没了下去。

此刻的世界,静悄悄的,隐约看到灯火通明的城市,那点点明亮的光,在这黑夜中显得尤为不一样。

知了的叫声有些倦了,我在妈妈的身旁诉耳轻谈,寻着月光向山下走去。

2022落日风景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的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