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27:25 页码:8
最新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通用13篇)
2023-11-11 19:27:25    小编:ZTFB

知识是无价的财富,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首先梳理出要总结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样本,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一

摘要:从探究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大学新生恋爱情况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座谈法,以大学生爱情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新生恋爱的特点,从中发现大学新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问题;大学新生;爱情观。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大学生,特别是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其身心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在面临从一名中学生到一名大学生身份角色转化的同时,还要面临着自主学习、人际交往、身体健康、未来规划等种种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在冗杂的难题中,爱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最直接、最严重。

这使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关注恋爱中的学生可能潜在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做的是“疏”而不是“堵”。

本研究对526名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取班级发放形式如期收回问卷52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经统计分析后,其中有效问卷共518份,问卷有效率为98.5%。

此外,还与其中5人,分别进行了座谈。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已由传统封闭转向公开,恋爱意愿由微弱转向强烈。

大学新生对爱与被爱的需求加强,学校和老师对此必须足够重视,对这种逐渐增强的需要应加强教育和引导。

一、大学新生的恋爱特点。

主要显现在两个层面:现象特点和心理特点。

1、现象特点表现为大学新生恋爱的普遍化。

最近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武汉三角路中学,对该校450名高一、高二的学生做了一项关于恋爱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正在恋爱或者曾经恋爱过。

高中生如今再也不是谈“爱”色变了,老师家长在孩子不影响学习为前提的条件下,随着时代的变迁,态度也由坚决反对转向了逐步默认。

由此促成大学新生恋爱现象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普遍化,这也正和此次调研结果相契合。

此外在普遍化的现象特点之下还有两种典型情况:(1)进入大学后,延续高中恋情,异地恋占极大的比重。

(2)进入大学前,就有强烈意愿要在进入大学后开展恋情。

入学后,盲目、急速地开展恋爱,通常易出现恋爱关系脆弱化趋势。

2、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

(1)依赖心理。

由于现当代大学新生独生子女多,习惯被呵护与关爱,而潜在的孤独感却是与生俱来的,这样使得多数新生的恋爱动机更多是种背井离乡在外求学之后的情感寄托,恋爱双方往往都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

(2)寂寞心理。

在大学伊始,需要有那么一个人来倾诉自己寂寞孤独的情绪。

(3)游戏心理。

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身体发育正常需求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校外同居、婚前性行为等情况,完全持不负责任的态度。

(4)从众心理。

周围人都谈恋爱,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以上心理特点,导致学生的感情一开始就盲目,随之带上了畸形的烙印。

二、大学新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本身所隐含着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性,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已成熟,实质上处事方式、处理问题上还是稚嫩,现实与想象的落差使大学新生这个群体爱情观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针对上文中阐述的大学新生恋爱特点,结合此次问卷调查、个别学生访谈,笔者发现大学新生恋爱中问题诸多,包括:现实传统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

现实传统问题具体表现在“速食”恋爱,只是单纯地排解空虚寂寞,或跟风,因为一时兴起想恋爱而恋爱,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思维方式问题则表现在两种倾向上,即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倾向表现在凡事都想争个第一,不能容忍自己或他人做事情出现差错。

在爱情上,有此倾向的个体一直坚信自己的爱情是完美无缺的,不能接受任何造成爱情有裂痕、瑕疵的行为,对待爱情易出现内心痛苦矛盾的情形。

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常出现矛盾时看重别人过错而忽略自身问题。

原谅自己,不原谅他人。

思维方式中的这两个问题,易使人看问题走极端。

对待爱情,大学新生应该学会欣赏残缺的美,明白正是因为事物存在不完美,才能给我们带来追求完美的机会。

三、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途径。

真正的爱情是可以催人上进的,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恋爱中的大学新生,让他们端正恋爱动机,健全恋爱心态,强化恋爱心理,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让爱情有一个更高更远更厚实的起点。

以往学校教师对待大学生的爱情常常采取的是忽视前提教育而事后制裁的策略。

真正帮助大学生在面临爱情时,正确面对和处理,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具体可从以下四种途径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探索:

1、引导参与式教育。

当代大学新生的自主意识与日俱增,他们已不满足于呆板地接受知识,而更多的时候希望通过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学生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贴近生活,满足其学习、生活与思想实际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爱情教育。

在爱情教育中,将引导与参与的优势发挥至最大。

照本宣科、居高临下、嘲讽训导等缺乏尊重理解与平等交流的教育,谈不上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

2、自我完善式教育。

自我完善教育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

还可以和同学、朋友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情感问题,进行商议、讨论。

通过同学的真实经历等,利用朋友间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健全强化恋爱心态:正确对待初恋、理智把握网恋、适时放弃单恋、冷静处理多角恋、客观疏导失恋等。

通过自我救助,群体互助来传播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

3、心理咨询式教育。

爱情问题往往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涉及个人隐私,心理咨询式教育具有专业性、民主性、宽松性、隐秘性等特点,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这种“柔性”方式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认为难以启齿的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通过心理咨询室专家、老师,对于已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大学新生或有错误恋爱观的大学新生进行帮助,改变他们对待爱情的认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消除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健康。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式教育。

对于学校,在完善心理咨询辅导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与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利用新媒体如qq、人人网和微博等宣传与传播优势,使之成为开展正确爱情观教育的一种长效载体。

对于家庭,要充分发挥好内部教育的'作用,而不是因传统保守观念制约与影响,缺乏与孩子进行爱情相关话题的讨论、交流,应与学校建立起“家长学校”联系制度,发挥家庭优势引导新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爱情的关系。

对于社会,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保障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辨别道德界限,使他们具有正确的爱情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情和浪漫的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只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维持感情的重要性才会与日俱增。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大学新生努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让爱情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爱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二

:当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以怎样的手段来建立起大学生心理自我干预的机制来。学生工作者并未把握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高校职能,而是简单的以课程的形式与大学生形成了“信息共享”。因此,需要重视茶文化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制订出导入茶文化的课程标准、与院系合作完成场地资源建设、开展知行结合下的茶文化教学、职业素质养成下激发学生兴趣。

:茶文化;大学生健康心理;作用;实施方案。

当前,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已成为高校管理者所重视的学生工作内容。从所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知晓,许多高校都针对性的开设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课程,并配合现在的辅导员制度,几乎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全天候的覆盖了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但随着调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促使笔者在思考两个问题,即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怎样的手段来建立起大学生心理自我干预的机制来。之所以思考上述问题归因于学生工作者并未把握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高校职能,而是简单的以课程的形式与大学生形成了“信息共享”。这样的教育模式,无非是使得大学生从学理层面了解了具备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再者,仅仅依靠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单一维度下来实施教育,则无法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偏好。为此,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针对高校在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不足,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对此进行认识:

教育实践表明,目前仍需要厘清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目的。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态度,教育目的应紧密围绕着促进大学职业素质及专业素养的养成方面。而那种简单基于健康心理教育的生物学目的,应被上述所提到的社会学目的所替代。不难发现,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力度,并借鉴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路径。那么,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也需要在其中发挥职能优势。

1.2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手段。

上文已经提到了需要改变单一维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这种建立在说教基础上的教育形态,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偏好,更无法为增进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有效帮助。笔者认为,教育手段的构建应着力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自我心性修养的能力,以及面对负面情绪时具备自我干预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群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理性和冷静的去处于社会事务。这就意味着,借助茶文化的效能优势值得思考。

针对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仍需要在一个封闭的循环中来展开,但现阶段的教育实践则显然是在开放的循环中来进行的。从调研中可知,不少高校以开卷考试和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难理解,大学生健康心理作为一种隐性信息,根本无法从上述外显的测试方式中来获得有效信息。因此,建立起“以茶会友”的交流模式则是不错的选择。

具体而言,茶文化在这里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2.1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相契合。

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在满足其职业素质提高上,主要反映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性,使他们能尽可能的摆脱浮躁的心理状态,去理性思考有关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我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静、思、悟”等文化内涵,便能较好的与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相契合。茶文化的显性文化要件又是由品茶、赏茶、茶道等项目构成,这些符合国人心理素质传统的茶文化要件,能够有效承载起茶文化的所蕴含的思想元素。

上文所提出的教育手段设想便是,建构起大学生自我情绪管控和心理干预机能来。显然,这种手段的建立无法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完成,更不能在辅导员的示范下来形成,而只能是大学生在体验茶文化显性要件的基础上,通过对“静、思、悟”的自我能动转化来获得。可见,茶文化与大学生健康教育手段之间形成了兼容性。另外,大学生群体对于茶文化的显性要件并不陌生,而且品茶或许已成为部分学生的生活内容。从而,这就使得二者的兼容性能表现的完美。

2.3与大学生健康教育评价相贯通。

针对大学生健康心理信息的内隐性特质,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借助沟通机制来间接获取大学生群体的心性养成效果。为此,茶文化又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评价形式相贯通。前面提到了,借助品茶来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这一平台将能营造起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助力教师对大学生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从教育实践层面来看,茶文化的引入路径可从以下三个环节来思考:

3.1茶文化的信息整合环节。

众所周知,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哲学思想和养身理念。这就要求,需要将茶文化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进而来适应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需要。从总括层面来看,茶文化包括显性要件和隐性要件(思想文化)两大类,而隐性要件又需要在隐性要件的支撑下来呈现出来。因此,为了降低茶文化整合的难度和工作量,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着力整合显性要件资源。另外,在整合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本校的场地和师资资源。

3.2茶文化的内容导入环节。

由于整合了茶文化中的显性要件,所以在茶文化的内容导入环节也就聚焦显性要件的导入环节。前面已经提到,高校可以将品茶、赏茶和茶道项目引入其中,而这些项目必然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下来开展。因此,这就将导入环节给具体化。笔者认为,在导入茶文化内容时,应以一个完整的教学板块来对待。在这个完整的板块中,教师通过演示、学生通过体验,而后进行良好的人际交流活动。这样一来,内含的隐性要件就能被逐步升华。

3.3茶文化的功能延伸环节。

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初衷,应是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而这主要依赖于当事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舒缓。为此,茶文化功能的延伸环节具体表现在,大学生个体能在生活中养成品茶的习惯,并能有意识的通过品茶来调整自我心理状态,同时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所得与所失。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方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制订出导入茶文化的课程标准。

制订出导入茶文化的课程标准,主要在于对开设茶文化课的时间维度进行规定。前面已经指出,茶文化课程应在完整的板块下来开设,而不能以穿插的形式融入到常规教学中去。为此笔者建议,可以将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时间安排在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后期单独开设。前期,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应基于现有的教材和教案,向大学生阐述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手段。在最后阶段,则是以实训的形式来建构起这种心理状态。

4.2与院系合作完成场地资源建设。

开设茶文化课程时的场地可以借用学生所在院系的实训教室,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之间的关联性。在场地布局上,应避免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割裂状态,而是以围成圆形或者弧形的方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也可以促使学生之间建立起情感互动。再者,在教室的内装饰上,应以朴素和偏暗的色调为主,这样能够为教学环境营造出厚重和宁静的氛围。而且,这也与茶文化的特色相一致。

4.3开展知行结合下的茶文化教学。

在对学生开设茶文化课程时,需要遵循知行结合的原则。从知的角度出发,紧密联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诉求,将茶文化的思想元素与之相融合,这样就能增强大学生对于学习茶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行的视角下,教师通过演示功夫茶、茶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显性要件,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来实施。在品茶阶段,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并以自身的择业观和职场体会来正面感染学生。

4.4职业素质养成下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已经增强了学生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这里教师就需要在激发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下,来促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品茶的习惯,并自觉去感悟茶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元素。最后指出,为了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辅导员还需要扮演中介的角色,该角色要求须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形成联动机制。从许多高校的经验来看,往往在应届大学生毕业的前一年,就有组织的开展就业动员活动。通过请校友前来传授心得,以及请人力资源专家进行求职技巧的讲解,但却很少涉及到求职心理的自我疏导能力培训。为此,专职人员与辅导员之间可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我干预的基本能力来。而且,专职辅导员与大学生群体进行“以茶会友”式的交流,从而来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教育。

当前,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已成为高校管理者所重视的学生工作内容。从所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知晓,许多高校都针对性的开设的有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课程,并配合现在的辅导员制度,几乎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全天候的覆盖了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然而,当前学生工作者并未把握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高校职能,而是简单的以课程的形式与大学生形成了“信息共享”。因此,需要重视茶文化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问题讨论,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围绕着:制订出导入茶文化的课程标准、与院系合作完成场地资源建设、开展知行结合下的茶文化教学、职业素质养成下激发学生兴趣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三

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四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着,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示例[1]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示例[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着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示例[1]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示例[1]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示例[1]白秀水,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2专着(或译着)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论文集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

5专利文献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7技术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8报纸文章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在线文献(电子公告)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10光盘文献(数据库)作者。文题[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11其他文献作者。文题[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要求:“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加粗,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仿宋体排列,序号用“[1]、[2]……”的形式编排,引用着作和引用文章时的注文顺序同注释。

附录(根据需要)。

要求:“附录”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附录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仿宋体排列,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表格: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表体和表注三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是:

(1)表头。包括表号、标题、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居中),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l”,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如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表体的四周端线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对齐,数码位数也应对齐。

(3)表注。表注项文字写在表体下方,不必空行,用小5号宋体,按“(1)、(2)……”排列,表注的宽度不可大于表体的宽度。

插图:

插图包括图片(稿)、图序和图名,文章中的插图应遵循“图随文走”和“先见文后见图”的原则,图片(稿)画面应清晰、美观,幅面大小适当,应根据内容要求和版面允许放缩至需要大小和放置于适当位置。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使用小5号黑体,其中,图序居左,图名居右,如:“图2上海大众销量和国内市场份额演变”。全文插图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编序,如“图1、图2……”,图名以不超过15个汉字为宜。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五

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学前教育论文格式的相关内容格式吧!欢迎阅读!

韩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在教育方面与中国有不少共通之处,以幼儿教育为例,韩国的幼教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重视品德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这其中的礼节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韩。

国学。

校中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至今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不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韩国朋友家中吃饭,席中主人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见到家中有客,连忙十分恭敬地过来问候。我的同伴邀请小伙子喝一杯酒,这小伙子看到他父亲点头,才低眉顺眼地双手拿起杯,先是面对客人高高举起表示感谢,然后侧过身掩着杯喝了这杯酒。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颇深的一个国家,韩国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爱国。

(二)重视素质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幼儿园会把当年的教学计划送给家长,每周也会把具体的活动内容计划送给家长。不过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韩国幼儿园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的同时讲究寓教于乐。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岁半,在汉城市一家极为普通的公立幼儿园入托。该幼儿园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动主题则分别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围绕这四个季节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动主题就有:“领悟秋天的变化”、“中秋节”、“累累果实”、“韩国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学则结合韩国的传统、现实生活来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儿园五月的活动主题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比如说,在“我的邻居”这一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邻居,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和语言沟通的能力,让孩子自然地除了关注自我家庭,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

(三)“粗放式”育儿。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而韩国人则采取“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三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有几次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出外玩,常见到他们带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参加,碰到路途远,孩子显得相当辛苦。后来我就忍不住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朋友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

(一)韩国儿童日常表现。

有一次,我在堵塞、拥挤的首尔公交车中,筋疲力尽,心烦意乱,干脆平心静气、闭上眼睛。此刻身后忽然传来“呜呜、虚虚”刺耳的声音。原来并排站着一个约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学吹竹笛。天啊,在下班高峰的公交车上竟没一个人出来阻止。我只得朝他投去不悦的一瞥。难以置信的是,他父亲就在旁边,无动于衷地看着报纸。

(二)韩国教育特点。

韩国教育的特点正是从这类极度的顺其自然开始的。家长往往任子女无拘无束地戏耍、淘气,不设禁区限制。即你试着用最温和的方式,当着韩国人的面批评一下自己的汉字,我们所有的逻辑、道理会被他们不可抗拒的口头禅所推翻:“干吗呢?他是个孩子!”可见孩子为所欲为也无妨。

尽管韩国没什么影响世界的著名教育,但注重天性开放和意志力培养的教育方式,颇具民族特色。他们认为,教育者必须对孩子灌输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进去精神,任何怜悯、姑息都不应该有,受教育者即使饿了、累了、病了都不能打折扣,必须完成预定任务,这是一种斯巴达式的教育方式。儿童受到启蒙教育先是绝对自由,而后是顽强毅力的磨练。夏天,在首尔喧闹的灵乐休闲公园,每周周末都会举行一种体能竞赛活动:看谁家孩子裸露双脚站立在巨型冰块上的时间长久。参加者络绎不绝。那些慈爱的家长纷纷脱掉幼儿的鞋袜,将他们的脚丫子放在冰块上,鼓励并叮嘱着,要忍耐,不能提前离开。

另外,在韩国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体罚,更是让西方国家难以想象。它和韩国式的温柔、微笑以及对子女的骄纵态度截然相反。但事实总归是事实,孩子从10岁起便逃不脱棍棒之苦。家长打的不是屁股,而是用树条抽打赤露在外的脚跟或用木尺敲手心。流传至今的罚跪教育更是奇特:孩子跪地,将紧握拳头的双手高高举起。

首尔大学的教师――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向我解释:这是一种很方便的处罚方法,受罚者不仅双手很快会发麻,而且会产生屈辱感。看来,这位老师对屈辱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毫不怀疑。韩国的传统教育,并非将孩子看成某个个体,而是作为类似于生铁铸块那样的半工业产品来对待。他们认为,成才、成人须经锻造,为了锻造,需要最果断、最严厉的方法。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早就了韩国的民族特性。他们在临危时毫不吝惜自己,舍身为国。当我们看见韩国的成年男女,或站在冰块上、流着鼻涕的孩子都能强迫自己做该做的一切时,也许不难找到韩国摆脱小和贫的弱势、敢于赶超大国的真正原因。在韩国马路上,随处可见“身土不二”的宣传标牌,以提醒国人勿忘保持本土意识。他们街上跑的多是国产车;家里用的多是民族品牌电器;身上穿的也以国货为主。进口的美国牛肉尽管比本地便宜,但主人请客吃韩国牛肉,面子会更大。

(三)韩国教育制度教育制度:6-3-3-4单线型学制。

-义务教育:9年(初等教育6年及中等教育3年)。

-学期:3月~8月(第1学期),9月~次年2月(第2学期)。

-假期:7月~8月(暑假),12月~次年2月(寒假)。

韩国的高等教育。

韩国的高等教育机关包括大学、产业大学、专科大学、教育大学、广播通讯大学、技术大学及各种学校。韩国的大学根据其设立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设立经营的国立大学、地方自治团体设立经营的公立大学,以及学校法人设立经营的私立大学。关于大学的招生工作,政府规定最低限度的基本事项,以提高大学的自主性。各大学自主地决定并执行学校生活记录簿、大学修学能力考试、论述考试、资格证、推荐信等所有申请资料的运用与否及反映标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大学的招生权。截止到2019年4月1日,韩国共有412所大学。其中包括本科大学175所,专科大学152所,研究生院大学36所,远程大学17所,产业大学14所,教育大学11所,其他7所。

大学。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并研究国家及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学术的深奥理论及其广泛精致的应用方法,培养领导才能,授课年限是4年至6年。医学、韩医学、牙医学为6年课程。设有文学、法学、神学、政治学、经济学、经营学、行政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理学、工学、牙医学、韩医学、药学、护理学、农学、兽医学、水产学、美术学、音乐学等30多个专业的学位课程。大学的毕业学分一般为140学分。大学向修完校规上规定课程的人颁发学士学位。

专科大学。

专科大学分为人文社会系列、自然科学系列、工学系列、艺术体育系列、保健系列等专业领域,授课年限为2年至3年,毕业学分为80学分(2年制)或120学分(3年制)。专科大学向修完校规上规定课程的人颁发专门学士学位。专科大学毕业生可以插班到大学、产业大学或广播通讯大学继续学业。

研究生院。

硕士课程的授课年限为2年以上。一般要求取得24学分。想要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在通过一定的考试之后,提交学位论文,并要通过3人以上评审委员的评审。

博士课程。

博士后课程是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后,继续从事研究的课程。目前多数韩国大学为了实施bk21项目,招聘博士后研究员,进行项目研究。

(四)韩国教育理念韩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以父母为经济中心支持子女上学,是学生得以保持不断升学并热情不减的主要动力。韩国的家庭是保持韩民族优秀传统的堡垒,仅在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关系上,韩国就和西方大不相同。在西方,子女到了18岁就要自食其力,开始和父母分居;在韩国,子女18岁还和父母亲密无间。在孩子上学后,大多数父母(尤其是母亲)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子女的培养上。

在韩国教育投资的构成中,由学生父母承担的私教育费在教育投资总额中占半壁江山。按照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观点,所谓“私教育费”,除了学生家庭支付给正规教育机构的学业费用外,还包括:各类补习学校的学杂费、家庭教师费、教材费、学习用品费、膳食费、交通费、住宿费、校服费、团体活动费等。

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为使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韩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大人守秩序,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潜移默化,将文明礼貌向制度、习惯、文化方向推进。对青少年来讲,生活教育更加重要。政府鼓励有一间空房、懂一门外语的家庭在自己家中接待外国游客,申请许可的市民异常踊跃,竞争激烈。

此外,韩国还将赛事、庆典作为教育和学习的一部分,鼓励市民与各国人民和谐相处,学习他们的文化。为使青少年和家人一起参与,社会各界还发起了“一个家庭看一场比赛”的活动。2019年的韩日世界杯时,很多家庭大人小孩都一同融入了红魔拉拉队的洪流。大赛过后,很多家庭都有了外国朋友。

为使市民讲文明懂礼貌,韩国电视每天播放一分钟的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电视的。

广告词。

有:“我的亲切是整个社会的笑脸,整洁的街道就像开心的面庞,对外国客人的热情是成功的捷径,庆典只是一瞬,心意永存,大会成功我的人格即成。”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三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

韩国人常常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风雨考验,比如说有关部门在假期时就经常举办野外训练营一类的活动、既培养孩子的体格又锻炼意志。这种活动非常受家长和孩子欢迎。

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频繁,韩国音乐、影视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但韩国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理念却传入甚少,而这些又是许多父母迫切需要了解的。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中国父母从中得到启示。

家庭是孩子受影响最深,受教育最直接的场所。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合理,对孩子的发。

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有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做支撑,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吸取国内外成功的家教理念和经验,从中提取适宜的教育方法为己所用。

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外来教育理念的影响,造就了韩国东西合璧的极具特色的家教理念。而这种独特的家教理念,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一)韩国家庭教育的理念韩国父母非常注意从小对孩子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礼仪教育,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是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他们认为要让孩子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必要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1伦理道德教育。

(1.)尊老爱幼和感恩教育。

韩国的教育一直受中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韩国父母会向孩子灌输尊老爱幼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尊重是一种美德。

父母会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抚养是很辛苦的事情,让孩子珍惜这份亲情,并要求孩子也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

(2.)宽容教育。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孩子一旦有了宽容的品质,他就能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允许他人犯错并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能使自己与人和睦相处。

(3.)诚信教育。

韩国教育专家提出: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诚实守信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每个家庭和学校都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韩国人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从小就要求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犯错时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4.)责任意识教育。

韩国教育专家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得出结论:“孩子不是生下来就有责任心,要靠家庭教育中父母积极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利用身边随时可以找到的机会培养出来的。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父母就要让孩子的责任心来自于对生命和自由的敬重以及对幸福的追求。”

2文明礼仪教育。

韩国《道德》书中明确提出,第一目标就是让孩子理解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礼节,以及道德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

当孩子在用餐时,一旦出现不文明、不注意礼仪的行为,父母都会及时地给予指正。他们认为,在餐桌上让孩子学习用餐礼仪、礼貌常识是最好的时机。

韩国人认为,在公共场所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有修养。为了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韩国父母非常注重孩子在公共场所的礼仪教育。

韩国父母习惯让孩子参与待人接客,如果在这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文明礼仪的行为,父母可以抓住时机及时给予引导。

韩国人认为美无处不在。许多韩国父母很注重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用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或影视作品来熏陶孩子,并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开阔孩子的眼界。在日常生活中,韩国父母也很重视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此外,他们在培养孩子增强对社会美的感受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孩子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六

心理压力是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中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9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与“80”后的大学生相比,表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及时而明确的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态,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式等问题,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

在刺激与反应的交互作用之下就产生了压力,压力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都存在着严重的影响。压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挑战人的耐心与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人的做事效率。本文以乌兰察布市高校学生为对象,对影响“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可知,65%以上的90后大学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其中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总体的10%左右。90后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压力过高,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将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各种不良心态;另一种是压力过低,导致这些学生缺乏目标与动力,同样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9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生活方面的压力,高校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两个方面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心理压力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对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舒缓;第二种是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教育者应该通过交谈、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第三种是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或者对事情的发展不管不顾,或者是采用酗酒等方式进行对待。

2.1明确心理压力的真正来源。

在一定的事件中,如果个人感觉到事情已经在自己的可控能力之外,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就是所谓的压力。如果压力不能够得到及时的释放或者消除,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工作、生活等。压力的真正来源实际上就是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在对心理压力进行释放的过程中,只有明确心理压力的真正来源,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对心理压力进行有效消除。

2.1.1压力事件。

引发压力产生的具体事件就是压力事件。压力事件形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压力事件形式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当遇到的事情具有不可抗拒性时,应该做的并不是对自己过分苛责,而是应该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即使是换作其他人同样会由此遭遇,自己应该积极面对;如果出现能力不足、机遇不佳等情况,所要做的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要思考如何通过努力进行调整与完善;如果对方的要求过高或者自己受到了不合理的待遇,不应该心生愤恨,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应对或适当反抗。

2.1.2压力人物。

压力人物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90后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人物主要来自班级、寝室、社团等。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性格因素,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压力形成的因素中,压力人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对压力人物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压力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对心理压力进行应对。除了外界的压力人物之外,“自己”也是非常关键的压力人物之一,在对心理压力进行缓解或消除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分析心理压力产生的自身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与改变。

2.2利用“巴莱多定律”对生活进行科学规划。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了“巴莱多定律”,具体的内容为:任何事物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其中的20%左右,剩余的80%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90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发挥决定作用的20%,从而对时间与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处理好20%的基础上对剩余的80%进行处理。

2.2.1实现目标的制定。

90后大学生在对时间进行安排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生活、学习的整体目标进行科学评估,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依据相应的目标对生活、学习进行安排,突出其中重点的、决定性的事件,有条不紊的实现目标。

2.2.2实现计划的制定。

90后大学生应该每天都制定详细计划,对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按照主次顺序进行排列,找到自己认为的其中那“20%”,将最为重要或者急迫的事情进行完成。事情的主次并非一成不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实现生活、学习计划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2.2.3实现时间的合理分配。

只有有效地对时间进行利用,才能够实现压力最大限度的缓解。90后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计划表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在每件事情处理的过程中都安排适当的时间量,实现时间的科学分配、合理利用。

2.3对自身的心态进行良好的调整。

心态指的是人的心理状态,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态能够促进个人取得成功,同时提升幸福程度。心态往往对事情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个人的内心情绪变化有着直接影响。90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3.1对社会现实进行正确面对。

90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在对事情看待与认识的过程中常常过于理想化,这就导致90后大学生容易感到挫败感。社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包含有光明的一面,同样也有黑暗的一面;不仅有好人,相对也必须存在坏人。90后大学生在看待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同。90后大学生在思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不能够存在攀比心理,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对他人或者社会进行衡量,要学会正确地面对社会现实,承认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不是要抱怨或者忽略差距,而是要努力缩小差距。

2.3.2对自己进行正确看待。

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非常优越的条件下,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者磨难比较少,缺乏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因此,90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注重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不应该自怨自艾,而是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在面对挫折的过程重要坚信勤能补拙,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存在优点与缺点,应该取长补短、积极进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确立自强自立的心态。

2.3.3实现自身的不断充实与完善。

90后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要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多读一些着作,实现自身从内而外的转变,提高自身的内涵与修养。读书能够对生活中、精神中存在的各种尘埃、污秽等进行洗涤,使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清新的灵动之气,甚至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陶渊明的《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一种身处闹市而依旧心清性明的境界,体现出了陶渊明在清高背后所具有的毅力;《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但是拥有一颗无比善良的心灵与无比纯真的品质,展现处理无比高尚的气质与风度,引导读者追寻心灵的纯净与高洁。在生活中少不了风霜雨雪,但是如果拥有了足够的乐观与坚强,任何艰难险阻也不会阻断前行的道路,只会让生活更加明媚。

90后大学生在社会经济现状、就业形势、信息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与其他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具有性格早熟、认知独立、情感脆弱、意志薄弱等特点。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其面临的压力内容、压力应对形式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依据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的措施,为大学生正确处理压力提供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压力应对能力的提高。

〔1〕徐远超,姜巧玲,董彦皓。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某二本院校2010级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85):101-105.

〔3〕张林悦,张烁彬,卢少勇。平衡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报告[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2(87):185-186.

〔8〕李云飞,闫雯。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39):144-146.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七

新课改提出初中教育要侧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为鲜明的自身特性,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以及广阔的活动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将从师生关系、情境教育、现代化技术、拓展实践和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策略,希望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一、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互动,确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从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使体育课堂变得单调和枯燥,也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应该把初中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体育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平等互信的原则下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每次体育课我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锻炼时间,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给学生讲篮球规则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练,在学生实践中进行动作和规则的讲解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高效的情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努力创设开放、高效的体育课堂情境,使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掌握体育知识,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创设课堂情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在学生身体锻炼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训练。比如在对初中生进行耐力跑的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创设了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例如“重走长征之路”的长跑比赛,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信息化和现代化,便捷的科技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初中体育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实现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体操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轻松地把高难度动作分解学习,也能够让初中生加强对体操动作的掌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掌握当前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欣赏各种比赛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初中体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增强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技术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育体和育心的目的。为了激发初中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针对雨天雪天学生无法正常做课间操,增加了室内操项目。初中体育还要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爬山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耐力,还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肺活量以及腿部肌肉等。

五、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体育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示范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示范动作做到标准规范,这样才会有利于初中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方砖和足球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让学生明白前翻滚时要尽量减少阻力,使自己的身躯紧缩成一个圆形。接着我再给学生进行正确地示范,并让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法的前滚翻,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方法。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八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且内容丰富,同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中国茶文化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认识茶文化所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并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做出良好的渗透,对展现中国茶文化的文化魅力与教育价值、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都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茶文化的渗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所具有多元化的内容与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仍旧在持续地延伸与拓展。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在学生社交能力、礼仪水平、艺术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着重要意义。

1.1社交教育。

我国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调整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社交关系,并促使社会个体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彼此的团结与矛盾的化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会是结交朋友、款待宾客的重要礼节,同时也是古代文人群体结交挚友的重要手段,甚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茶经常出现在国事的讨论中,如唐宋时期的茶宴,有着庄重、简朴而又活泼生动的特点,在“清茶一杯谈国事”的氛围下,并不会产生酒宴上的俗气与奢华,并可以拉近交流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文人以茶会友的事例在许多咏茶诗歌、咏茶画作中都能够得到展现,如唐代诗人杜牧在《寒夜》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一诗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在火炉旁饮热茶的场景,而这种场景中儒雅和谐的氛围也令人神往。另外,明代画家文征明所创作的名画《惠山茶绘图》,同样呈现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场景,并体现出了文人茶会对意境的追求。显然,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而且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准则以及审美理想当中,引导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参与茶会,必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这对于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手段,确保他们能够在社交中获得心理愉悦、缓解心理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2礼仪教育。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璀璨的文化、构建起了系统的社会道德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完整优秀的利益规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中国这一“礼仪之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政治伦理关系以及封建社会时期所推崇的仁政与礼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自然就具备了礼仪教化功能。从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礼仪内容来看,沏茶、端茶、奉茶、倒茶、饮茶、续茶乃至主客、长幼之间的座次顺序等,都有着系统且严格的礼仪要求,虽然这些礼仪十分复杂并且看似乏味,但却是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精炼而成的,因此,每一项礼仪要求都有着相对应的价值,并且是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如此,茶文化所具有的技艺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以展现。礼仪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不拘小节”,也自然会在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挫,并最终成为一个不受欢迎和孤独的人。而由于我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元素,所以,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渗透当作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从而避免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3艺术教育。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事与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让茶事成为了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于茶文化中包含了医学、饮食文化、建筑园艺、文学等多元化的元素,因此,在对中国茶文化内涵进行品位的过程中,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如在饮茶活动中,无论是茶室的布置还是茶具和插画的选择,都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茶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饮茶之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对协调美、自然美的追求,并被这些美所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自身对美所具有的感受;再如,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饮茶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茶事活动所具有的礼仪美,而且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环境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因此,观看茶艺表演不仅能够丰富饮茶者具有放松自身身心的途径,而且可以为饮茶者提供一个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渠道。当然,中国茶文化不仅强调形式美,也强调心灵美,更加强调形式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因此,中国茶文化在为饮茶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要求饮茶者能够具备朴实、真诚、自然的品格,并在养成良好风度与举止的基础上,感受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底蕴。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渗透茶文化并发挥出茶文化的艺术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宣泄情感的途径,同时能够在陶冶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审美需求、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

1.4修行教育。

茶圣陆羽提到:“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圣眼中,茶具有着高洁的品性,以至于在饮茶之人中也具有“宜”与“不宜”之分。于此同时,茶圣陆羽的这句话,也反映出茶在修身养性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事实上,喝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为饮茶,另一种形态则为品茶,对于茶人而言,简单的饮茶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而品茶则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茶过程中,茶人用茶来提升自身修养、陶冶自身琴操,并通过茶对人生进行品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种形式也可以作为学生开展自省、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茶与茶人的身上,也反映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茶来看,这种植物生于深山,并在其成熟之时供人们采摘,而从茶人来看,他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二者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人用“俭、清、和、静”来总结茶叶的秉性,即茶尚俭、贵清、导和、致静,而茶所具有的这些秉性,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将节俭朴素、清正廉洁、和睦相处、恬淡安静当作自身的重要追求,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修生养性的境界、推动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2.1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则将茶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这些专业与课程的开设,能够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做出系统的学习,并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化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群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茶文化专业和茶文化选修课程,缺乏全国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此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以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为出发点,而且需要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为出发点,重视将茶文化发展史中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想内容以及事例体现在教材当中。另外,为了强化茶文化课程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还应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视本土茶文化资源的融入,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茶文化、感受茶文化,从而确保茶文化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推动作用。

2.2积极开展茶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茶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拓展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面,推动茶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渗透,还应当重视课外渗透,通过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茶文化活动来发挥出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中可以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包括茶话会、名茶介绍征文活动、茶知识竞赛活动、茶艺表演活动以及茶文化讲座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当然,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茶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向校外拓展,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茶文化风俗做出了解与收集,并参与到当地的茶文化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气息,并强化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接受性。

2.3优化茶文化渗透方式。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高职院校可以仅仅依靠强化茶文化宣传与教育,就可以对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茶文化渗透方式的优化,特别是要重视提升茶文化渗透方式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契合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开展的茶文化渗透工作,不能使用纯粹的单方面宣传与教育方式,而应当重视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趣味性以及参与性,具体而言,首先,高职院校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特征,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够推动学生对茶文化的接受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感悟;其次,茶文化教育过程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高职院校在茶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茶文化素养的逐步积累,而不能使用“速成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对茶文化做出更加充分的感悟与体验,也才能够在茶文化中挖掘到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重视茶文化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如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盛产茶叶的景区,将茶文化中的一些传说、典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深化学生对茶文化内容的印象,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做出深入探索的兴趣,这对充分体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的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内容,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充分的挖掘与运用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容,可以发挥茶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交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修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以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来提升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范围,并在确保茶文化渗透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茶文化的可接受性。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九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与幼儿教师注意到童话可能对学前儿童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童话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童话的类别,重点探讨童话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说明童话作为一种寓教于乐手段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必要性。

:童话;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在学前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童话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被学前教育研究领域所重视起来。学前儿童喜欢听童话故事,喜欢看童话绘本,喜欢表演性游戏中根据童话创作和改编的童话剧。童话可以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使之保持较长时间,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更愉快的进入睡眠,可以改善学前儿童的情绪。童话对每一个处在学前期的儿童都具有特殊意义。

《辞海》中童话的定义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象征的写作手法,结合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以促进儿童的性格成长。由童话的含义得出童话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首先,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木偶奇遇记》中,被赋予了生命的木偶匹诺曹经历的一连串充满童趣与想象的奇遇。故事借由一个木偶的形象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其次,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以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着、活动着。《丑小鸭》中的动物本来都是不会说话的,但是在童话中,它们居然像真人一样会说话,并且有审美有思想。采用这种拟人化的象征手法,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最后,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学前儿童能在阅读或倾听后受到有益的教育。《皇帝的新衣》中,最后指出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向幼儿传达了无私无畏、勇于揭假的精神。

麦克斯吕蒂说:“童话是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富有诗意的幻想。”我们都知道,童话对学前儿童有着深刻的心理价值。但不可否认,某些童话或童话中的某些情节以及价值观对儿童有着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1.正面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童话作为一种无痕教育,给予了儿童童话的权利,让他们生活在浪漫而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中,真正享受快乐的童年,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童话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童话契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处于原始欲力的需求期,本我在其人格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自我的力量较为薄弱,超我尚未成长起来。因此,学前儿童本我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童话的力量,在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童话世界中,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分享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潜移默化地满足本我的需求。《灰姑娘》中,灰姑娘被继母和两个姐姐关在房里做粗活的时候出现了以为仙女,仙女用“魔法”使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为了美丽的千金小姐。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本我”意识都渴望有某种“魔力”帮自己渡过难关。学前儿童借由童话中的“魔法”达成某种现实中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满足自身本我的需求,帮助学前儿童化解内心的焦虑、宣泄负面的情感,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成长。“儿童需要借助幻想超越幼年期,否则,没有经历一个相信魔力的阶段,他们就难以经受成年生活的困难和艰苦。而在魔力的制造上,童话的价值是不可取代的。”童话是幻想性的故事,学前儿童正好具备浪漫爱幻想的思维品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泛灵论认为: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即儿童把无生命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学前儿童恰好处于儿童泛灵论的思维阶段。因此,童话中大量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展现出的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易于得到幼儿心理的接纳和认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著名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人类。《丑小鸭》《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它们都具有人类的思维和情感,还有语言表达能力。

(2)童话反映学前儿童成长中的烦恼并帮助其缓解焦虑。蒙台梭利提出:“在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等待着把它压垮。’”即使成人对学前儿童充满了爱与激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但他们仍旧会无意识地压抑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粗暴地干预,造成学前儿童心灵上的创伤和心理发展上的障碍。因此,儿童处于学前阶段便要面对成人带来的种种压力:对自我认同的困惑——“老师为什么不对我笑?是因为不喜欢我吗?为什么我出错的总是我?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和我玩?为什么同学们总是笑我?”以上种种问题都会造成学前儿童内心的不安。童话不仅能够反映学前儿童所面临的困境,还能帮助学前儿童在想象中无意识地解决问题、化解压力。《勇敢的小裁缝》中的小裁缝和他所面临的巨人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一定要证明自己能力的小孩和一个要求严格的父亲。最终,小裁缝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巨人。这样的童话可以使学前儿童的内心获得充足的安全感。童话将人类所面临的现实和问题加以浓缩和提炼,反映学前儿童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情感体验。“童话中的对白和情节与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没有两样,人的欲望、任性、残酷在童话里也比比皆是。”因此,在倾听或阅读童话时,儿童可以通过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弥补其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和欠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宣泄,以及焦虑的缓解。

(3)童话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巨大价值。第一,童话指引学前儿童追求理想的生命状态。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学前儿童被迫早熟起来。学前儿童充满向往、渴望交往的心总是无法得到满足。学前儿童迫切的需要一种媒介满足其心中的渴望,使其回归到真、善、美的世界,不断探索、发现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理想状态。这种媒介就是——童话。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了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儿童徜徉在童话的海洋里,发现各式各样不同于自身的鲜活的生命体,如美丽善良的花仙子、聪明机智的三只小猪、知错能改的匹诺曹……学前儿童羡慕和欣赏这些童话中的生命体,追求和他们同样的生活体验,感受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探寻理想的生命状态。第二,童话促进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荣格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童话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习俗和人类智慧的信息。童话潜移默化地教导学前儿童与人交往中的智慧和美好品质,发展其同理心,促进其社会化。《三只小猪》教导学前儿童要学会团结,《白雪公主》使学前儿童体验主人公的无助情绪并教导学前儿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善良,《灰姑娘》的故事教导学前儿童要摆脱嫉妒等不良情绪。第三,童话有利于学前儿童建立自我认同感。作为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梅兰妮克莱因认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内驱力和本能都是与客体紧密相关的。个体自出生之日起便充满了对客体好与坏的关注,因此,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之类的童话中,主人公都有善良、纯洁这类“好”的品质,主人公还有教母仙女、小矮人这些热心的帮助她们的同伴,而继母、王后往往充当恶毒、自私这类“坏”的品质,最后“好”都会战胜“坏”,“正义”都会战胜“邪恶”,主人公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类童话故事发展的进程符合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内在世界的“好”与“坏”的矛盾斗争符合其内在世界的整合过程。学前儿童在倾听或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得了调节自身内在世界中的好与坏冲突的能力,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自体的心理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2.负面影响。尽管童话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影响有如此之多的正面影响,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些举世闻名的童话中所传递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将会给学前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造成重大的消极影响。

(1)千篇一律的女主角形象。经典童话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总是美丽、善良的,许多童话传递了以人的容貌决定人的品质以及命运的价值观,将美丽与否作为对故事发展情节中的唯一评价标准。美国印第安纳普度大学的专家研究过格林兄弟收集的168个童话,经过统计发现其中有94%的童话提及相貌且涉嫌以貌取人,平均每篇有13.6次,甚至有一篇童话114次提及女性的美貌,17%的童话将“丑”与“恶”紧密联系。在多数童话中,丑女获得了十分凄惨的下场。童话中将外貌作为人物品质和命运的重要决定因素会导致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专注于外貌而忽视内在的品质,轻视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严重者甚至会敌视相貌不佳者。这些会使学前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受挫。不仅如此,美丽的女主角总是被动地承受反面角色的欺凌。例如,《灰姑娘》中的仙度瑞拉在被继母和姐姐关在房里做粗活后没有想办法逃出,如果不是获得了教母仙女的帮助,她也将无缘和王子相见。这类的童话故事将会使学前儿童产生过分寄希望于外界帮助的观念,认为只有和王子在一起才能获得“幸福”。

(2)总是以邪恶形象出现的继母。童话中某一特定角色单一、重复的形象会固化学前儿童的思维和对此社会角色产生印象,“恶毒的继母”这一形象在童话中被过于负面化的情况尤为严重。《白雪公主》《灰姑娘》《杜松子树》中的继母都是邪恶的,她们迫害主人公,但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导致阅读这类童话的学前儿童会认为继母是恶毒的、会伤害自己的,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初次。当代社会,重组家庭日益增多,此类童话中对继母形象的展现会导致学前儿童排斥继母,不但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甚至破裂。

(3)血腥暴力的情节。童话中弘扬真、善、美的主题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其对反面角色过于严酷的惩罚会造成学前儿童产生恐惧的心理,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里,女佣麦尔卓用滚烫的菜油烫死了三十八名强盗,这样血腥暴力的情节会让学前儿童的焦虑加重,会传递给他们“以暴制暴”的错误价值观,会让儿童误以为不需要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择手段就能解决问题。文学家、翻译家杨能武先生说:“作为家长的我们,内心中似乎也并不乐意自己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世人的苦难,而希望他们的童梦更纯、更长、更加温暖、更加光明、充满幸福和希望。”成人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童话故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童话故事发挥积极影响。

童话是“童年的心理剧”。学前儿童在童话的世界中汲取乐趣、发展兴趣、发挥想象力,从中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刘晓东提出:“童话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是,它符合学前儿童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优秀的童话,如同春雨,滋润学前儿童的内心;优秀的童话,如同阳光,指引学前儿童成长正确的道路。成人应关注童话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1]洪汛涛。童话学讲稿[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2]【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4]【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冯亚琳。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j].外国文学评论,2004。

[6]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7]董明杰,冯琼瑶。《格林童话》的负面因素批判[j].剑南文学,2013。

[8]【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m].江苏:译林出版社,1993。

[9]马金娇。0-3岁低幼儿绘本的分级创作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十

:正确的心理教育可以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形成健康的心理体系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文章通过对茶文化的介绍和阐述,以及高校大学生心理的分析研究,总结高效课堂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起到的作用。

茶文化最早形成于我国,早在4700多年前,我国茶文化就已经具备了集茶道、茶具、茶叶、茶艺为一体的系统性的茶文化体系。并且在历史发展中,茶文化以茶道为核心内容,融合了我国道家、佛家、儒家等多派系思想。容诸子百家,却又独自形成一种体系。茶文化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缩影。

茶叶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津止渴的饮品,它更是中华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饮茶也不再是只为身体补充水分,而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中国茶文化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而是庞大的文化体系,它包含物质文化方面,如种茶、采茶、炒茶等,还包含更丰富的精神文化方面,涵盖了文学、艺术、宗教、医学各个方面。与此同时,茶文化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凝聚深厚的民族精神。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最原始单一的物质文化,逐渐吸收其他学说思想,形成庞大深厚的文化体系。它主要融合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却又在以三家精髓为基础的情况下给人留有极大的选择余地,让不同人在感悟茶道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多方面的对茶文化精髓进行理解。不同的理解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茶道“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思想。近些年茶文化逐步融入人们生活,也逐步衍生出合适当代人茶道精神“清、静、和、真”使平心静气,自悟自省的精神内涵。

大学人才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支柱力量,高校也是我国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精纯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高校有着极具文化气息的良好精神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4.1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

现在高校大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独生子女较多,使其心理健康有着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的个性化和自我化。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使他们无论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上都有着敢于质疑,不盲从,不跟风,彰显个性的思想和行为。这虽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但更多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人际交流与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在适应能力,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方面产生巨大的偏差。过度的务实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较强的功利心,导致过于追求物质,拜金思想的产生。其次,大学时期学生刚刚走出父母的羽翼,处于半步踏入社会的阶段,在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影响下,对大学生二次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等有着极其大的影响。致使很多人出现各种价值观人生观不明确的情况,产生迷茫状态,从而做出错误选择。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在高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极其重要。

在着重精神素质教育的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完全走入高校课堂,走入大学生生活中。虽然如此。但大学生心理教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内容政治性强,过于形式化。主要体现在多数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通篇贯彻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缺乏贴近实际的思想与实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完全照本宣科,虽有好的理论,但学生对思想的吸收情况不容乐观,使得教育目的落实得不理想,教育效果不明显。在心理教育上,虽开设相应课程,且以考试形式检测大学生心理健康受教育情况,以强制性条件要求学生修习心理健康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年保持同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更没有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形式主义,心理健康状况得不到一个质的改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变得刻不容缓。将茶文化融入课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生本质的变化,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新方向。

步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茶文化也由此开始走入高校课堂,应用于教育中,并在高校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一定的肯定。

中华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在高校中,除去以专业课程形式全方位研究茶文化以外,还被作为选修课程,以茶道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从茶文化发展的历史,种茶、采茶、泡茶等物质文化到茶艺、茶道等精神文化层次,全方位的向学生展示千年文化的历史魅力,让他们对茶文化有更多了解,使传统中国美德深植心底,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很多高校在上心理健康课的同时,穿插茶文化课程,请茶艺老师讲授专业的茶文化,并进行茶艺表演,同时邀请部分同学亲手泡制一杯香茗,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体会茶道思想。有部分高校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艺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或开展“以茶会友”“茶知我心”等交流活动,以茶为媒介,让同学们谈谈成长历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难以忘怀的事情等,由心理教师给予解答与辅导。

茶文化在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上具有值得肯定的作用,甚至是在审美方面及健康观念上都有一定的作用。在高校心理健康课堂加入茶文化,不仅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同时茶文化回归自然的核心思想,及茶文化中包含的价值观念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阶段起到引导作用。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来说,经由上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茶文化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缩影。从构建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来说,茶文化中的茶艺及茶文化礼仪可以引导学生懂得尊师重道,文明守礼,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从修身养性上来说,茶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回归自然,其中心思想可以使大学生在当代大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沉心静气,保持本心,做到不骄不躁,从而调节大学生心理,从根本上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

总之,高校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学,增加茶文化教学内容,使两者完美结合,将茶文化作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深层次地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体会茶文化回归自然的意境,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推动高校教育更好发展。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十一

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书脊要求如下:

(1)论文题目:不超过26个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2)指导教师:论文作者本人导师。未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

(4)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5)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6)论文封面颜色由专业点自定,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硕士论文摘要一般为500-1000字。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与中文摘要对应。

一般列至二级标题,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

插图和附表清单。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十二

1.标题(论点中心高度概括)。

2.摘要。

3.关键字或关键词。

4.正文。

(1)论点(背景条件或现状、解决的主题内容)。

(2)论据[文件、规范、标准、要求(如创优、甲方条件等)]。

(3)措施或办法。

(4)结论(经验体会及效果)。

5.参考文献(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范、标准、要求等)。

(二)管理方面的论文。

1.标题。

2.摘要。

3.关键字或关键词。

4.正文。

(1)论点(背景条件或现状、解决问题的目的)。

(2)论据(法规、文件、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实际需要等)。

(3)措施或办法。

(4)结论(体会、效果或建议)。

5.参考文献(主管部门相关文件、法规、要求等)。

(三)学术(或解决某个技术难点、质量通病、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论文。

论文格式与上述相同,重点应放在解决技术难题上。

教育论文格式范文汇总篇十三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受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在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倾向表现的基础上,找出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对大学生功利化起到积极引导的措施途径,使大学生的功利化倾向趋向合理,呈良性发展态势。

[关键词]大学生;功利化;价值取向。

大学生功利化就是指大学生在认识世界、社会交往、情感体验等方面,把追求个人的功利主义作为考察、评判、衡量、选择事物和行为的标准,是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典型表现。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庞大的高知识分子群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其群体的整体思想素质高低,将会对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深入了解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原因,并积极寻找总结出相应的引导措施,这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1.1、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推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固有弊端也开始显现,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一导向也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造成了错误引导,使部分人在自身利益面前可以视他人、集体利益于不顾,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同时,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等价交易原则,也非常容易被借鉴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也造成了金钱至上观念的出现。以上问题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思想的产生。由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与时间越来越多,再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薄、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一切向钱看齐,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利用金钱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另外,有些大学生在物质上贪图享受,在思想上又坚持一切为我,过度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1.2、社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适当的生活改善,并提高消费水平,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却发生了扭曲,开始奉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拥有的财产肆意挥霍、过度消费、四处炫富,并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在全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并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造成了错误引导。部分大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价值观念不成熟也不完善,容易被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所误导,价值观念易形成物欲化和享乐化倾向,但又不想靠自己努力付出去获得,只想不劳而获。于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约束,甚至违法违纪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养成,不仅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1.3、高校教育体制固有弊端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一直都在致力于进行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一些显着成绩,但由于现有教育体制已实行多年,要想彻底尽快改变教育体制存在的不良影响确实难度不小。这也造成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尚不能跟上社会的迅猛发展,其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师资素质水平、质量评价体系等还不够完善,都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高校为了获取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较多财政经费,过度重视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取得,而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加重视;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多以学业成绩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为主,而学生的评优入党又多以评价标准为主,这就使部分大学生纷纷通过与任课教师拉关系获得高分、并通过“走后门托关系”担任学生干部来达到目的;高校教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科学的疏导。

1.4、个别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民主进程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不断张扬,这对大学生的平等权益、自由发展等主体意识的加强起到了催化促进作用。从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情况来看,个人本位已取代了传统的社会本位,相信自我,崇尚自我,对自我价值、自我发展的注重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追求,但与他们强烈的主体意识不相符合的是其选择好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其自律意识不强,加上社会经验不足、阅历疏浅,致使一部分学生主体意识膨胀,过分强调自我,全局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及集体意识群体意识弱化,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而是将个人利益扩大化和绝对化,集中表现为成才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行为。

2.1、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引领作用。

大学生群体身处校园,相对于纷繁复杂的校园外环境,校园还是一个比较和谐淡然的地方,能够使大学生尽量避免社会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但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强,而且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外部不良环境影响。高校教师作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外力,不仅在学业上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帮助作用,其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高校老师思想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术上,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并发挥榜样作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自己影响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应积极主动的与大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帮助大学生及时解决。

目前部分大学生所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其实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心理问题,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歪曲”,因此高校需要对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市场经济的性质、特点,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首先,高校应该定期在全校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将之消灭在萌芽之中。其次,定期开展以“正确义利观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治疗能力。最后,要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培训,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心理委员业务素养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3、积极推进校园主题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情感沟通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思想感化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效果,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教育的认同感和贴近感。因此,要积极推进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积极利用学校的广播、宣传栏、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经常举办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摄影、演讲、征文等形式。最后,还要加强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等的建设,以确保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价值观养成具有重要影响。近些年,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开始袭扰整个社会,并侵入家庭之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的价值观都受到了一定消极影响。因此,解决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一方面,家庭内部营造良好氛围。在家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学习情况,还需关心孩子的价值观养成情况,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倾向,注重向孩子灌输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对自身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的严重危害,并帮助其自觉养成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家长要发挥榜样引导作用。由于在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在孩子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因此,家长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外面,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经常对自己进行检视,不要让一些不当言论、不正风气展现在孩子面前,要以积极向上的风貌面对孩子。

总之,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已是不争事实,已严重危害到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在深入探析其形成原因基础上,采取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校园主题文化建设、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等对策有效解决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问题。故此,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舒真珍.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表现及成因[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4).

[2]肖建国,王立仁.大学生功利化倾向及防范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12(2).

[3]周跃兵,陈霞.当代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8(6).

[4]赵峰.大学生群体功利化问题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