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53:27 页码:11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精选10篇)
2023-11-20 15:53:27    小编:ZTFB

美食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和满足感,让人生更加美好。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清晰地呈现出问题、分析、总结和对策等要素。我们整理了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一

大家注意,给大家提供这些范文,引导大家学习^v^范文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热点,让自己对热点更熟悉,在遇到相关话题的申论做题过程,能快速定位关键词,写简答题时候,表达能更准确更规范;写大作文的时候,能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或金句素材。

我自己常年从事公文写作工作,多次参与部委重要文件撰写,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业余时间开展申论研究,并通过实战检验自己的申论解题方法。

我从2015年开始每年省考国考都会亲自报名去考申论,成绩稳定在75分以上,最高分是88分,。

(其中有两位阅卷组组长,一位是我研究生导师,厦大公共事业学院教授,一位是我大学很好的同学,现省委党校副教授),。我相信,。

文章主要内容:

觉得文章太长的同学,先收藏下,可以看下这个视频讲解,是关于如何从材料中抄出得分关键词的:

最后,推荐下我的。

内容简介: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二

——一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

2013年12月02日04:42 3。

人民日报评论员:解决突出问题要“准、狠、韧” 4。

——三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4。

2013年12月03日03:05 4。

人民日报评论员:行动最有说服力 4。

——二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4。

2013年12月04日03:10 4。

人民日报评论员:越往后越要防“偷工减料” 5。

——四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5。

2013年12月05日03:09 5。

人民日报评论员:反对弄虚作假依法搞好普查 6。

2013年12月05日03:12 6。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7。

——三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7。

2013年12月06日03:32 7。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8。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8。

2013年12月09日03:34 8。

以担当精神解决“松、软、拖” 9。

——五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9。

2013年12月10日03:34 9。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0。

2013年12月11日03:40 10。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满意 11。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一 11。

2013年12月12日04:14 11。

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12。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2。

2013年12月13日03:34 12。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形成的制度长期管用 13。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二 13。

2013年12月16日04:21 13。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14。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4。

2013年12月17日03:45 14。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 15。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三 15。

2013年12月18日04:17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15。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15。

2013年12月19日04:17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员干部要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16。

2013年12月20日04:10 16。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抓住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 17。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一 17。

2013年12月23日03:53 17。

人民日报评论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8。

——一论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18。

2013年12月26日03:15 18。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部署 19。

2013年12月26日03:15 19。

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0。

——六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

2013年12月27日03:05 20。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20。

——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1。

2013年12月29日02:39 21。

人民日报评论员:严肃党纪国法坚决铲除腐败 21。

2013年12月29日02:41 21。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 22。

——八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2。

2013年12月30日03:41 22。

人民日报评论员:习近平排队买包子,平民情怀最动人 23。

2013年12月30日03:59 23。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现代中国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24。

——九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4。

2013年12月31日03:17 24。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25。

2013年12月31日04:26 25。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阳光”照向政府性债务 26。

2013年12月31日07:54 26。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三下乡”常下常新 26。

2013年12月31日07:55 26。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奋力前行。

——一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2月02日04:4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如何一步步变为现实?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大业,怎样积聚奋发向前的动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集合号响彻中国大地,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考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必须让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在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中,打牢思想基础、增进社会认同、强化民意支撑,汇聚起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改革合力。

必胜的信心、广泛的共识,是当代中国开拓进取的动力,是改革大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回望35年光辉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解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释放制度红利、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功到必成。这是我们必须坚定的信心信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共识。

改革总是会遇到困难的,没有困难怎么能叫改革?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发展以后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全党同志必须有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的信心,要看到硬骨头并不可怕,险滩亦不足畏,只要我们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有一往无前的攻坚精神、运筹帷幄的战略定力,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越不过的坎。全党同志务必谨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信心不能丢,矢志不渝扩大开放的勇气不可泄。

人心齐,泰山移。今天,改革走到一个新的重要关头,从三中全会的各项部署可以看到,我们所进行的是一场触及利益、触动灵魂的深刻革命,必然会遭遇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广泛的共识,压力就会成为阻力,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繁重,加大了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使得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然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越要敢于求同存异、解疑释惑,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解开了思想上的扣子,才能迈出实干的步子,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实现共振,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旗帜,是激发全体人民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的火种。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奋力前行,我们就一定能把三中全会勾画的宏伟蓝图化为中华大地上灿烂的现实,迎来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2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解决突出问题要“准、狠、韧”

——三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3年12月03日03:05。

问题摆出来了,整改是不是动真格?承诺做出来了,行动如何跟得上?进入整改落实阶段,既要全面有序推进,也要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推动作风整体好转具有带动作用。怎样抓好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关键就是做到三个字,一是“准”,二是“狠”,三是“韧”。

“准”,就是对准“四风”顽疾进行整治,不走神、不散光。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就是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里的关键是坚持“四个着眼”:着眼为民、利民、便民,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着眼激发基层创造活力,切实解决工作只图形式、不求实效的问题和对基层多头考核、层层加码问题;着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实解决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室及住房、滥建楼堂馆所和违规使用“三公”经费问题;着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切实解决政绩观错位的问题和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的问题。

“狠”,就是重拳出击抓专项整治,有决心、有力度。对作风上的顽症痼疾,如果没有狠招,就不足以祛除病根。对那些积弊已久的问题,对那些所谓的“老大难”问题,下猛药、敢啃硬骨头。对那些公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及时依法依纪查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对那些软、懒、散的领导班子,及时加以整顿。对那些在改进作风上态度消极、措施不力、群众不满意的部门,限期改正。只要拿出硬措施,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必能治歪风、树新风。

“韧”,就是坚持不懈抓专项整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成事贵有恒。活动取得成效不易,巩固拓展成果更难,越难越需要坚持。专项整治行动可能是阶段性的,但往往是松一松就会反弹,必须有一股子韧劲,一天不放松地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对“四风”问题要始终保持警觉,从思想深处筑牢堤坝。对“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现象,要紧盯不放、露头就打。对不良作风,惟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抓下去,方有实实在在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讲过,抓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专项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按照这样的要求定位“准”的方向,坚定“狠”的决心,秉持“韧”的态度,依靠制度刚性终结作风弹性,我们定能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开拓教育实践活动新境界,我们的工作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3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行动最有说服力。

——二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2月04日03:10。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提出战略构想是一种能力,落实战略构想是更重要的一种能力。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现在,人们对文件的评价很高、对改革的期盼很大,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需要把改革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力,就越呼唤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改革行动派。

“行动最有说服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结合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领导改革的能力如何?体现在行动上;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评判如何,体现在行动上。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改革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推动发展。

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要有科学的方法论。行动不等于蛮干和盲动。改革虽然时不我待,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落实,做好改革的行动派,就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就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就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就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还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需要拿出担当和勇气。行胜于言,但知易行难。今天的许多改革,尤其需要一种无私的勇气、历史的担当,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动员人民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起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强大合力。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从当年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动最有说服力”,变化的是改革的历史方位,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发展需要实干,改革需要行动。思想上追求改革、行动上坚持改革,实干、苦干加巧干,我们就能在行动中把握发展机遇,在行动中破解改革难题,将改革目标转化为实际举措、实际行动、实际成果,赢得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光荣。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4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越往后越要防“偷工减料”

——四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3年12月05日03:09。

“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高标准、严要求,是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重要原则,也是活动不断深化、扩大成效的重要保证。整改落实要见真功、建章立制要见真章,就务必继续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持按规定、按程序、按步骤办事,防止偷工减料、打折扣等现象的发生。

是不是按严格要求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全面体检,找漏洞、打补丁,完善整改落实方案了?是不是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任务书”、列出了“时间表”?是不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着眼长远着手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以实现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常态化长效化?在推进整改落实的过程中,这一切只有严起来,才会实起来,最终不折不扣地做起来。思想上稍一放松,行动上稍一失矩,标准上稍一降低,就可能使教育实践活动“一篙松劲退千寻”。

作风建设好比逆水行舟,整改落实阶段如同到了重要关节处,是人的思想容易出现懈怠疲态、意志开始变得薄弱、不良风气与不当利益最要割舍的时候。因而,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是爬坡过坎越应“咬定青山”,越是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藩篱越要敢于突破,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放松、标准上不能有丝毫降低、力度上不能有丝毫减弱。这样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一鼓作气,一作到底。

是不折不扣,还是偷工减料,往往取决于关键点、关键人、关键机构。各级干部应当继续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头”,深刻体认到转作风开弓没有回头箭,晚改不如早改,虚改不如实改,一时作秀不如久久为功,才能让良好作风一点一滴转化成习惯和方式。各单位一把手应当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靠前指挥、深入指导,同时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带头进行“回头看”,带头整改落实,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各级督导组应当从严督导、从实指导,不仅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督导措施,提高督导质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出谋划策、又督促提醒,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行百里者半九十。眼下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始终贯穿从严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我们就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在成效,以良好作风凝聚前行的力量。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5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反对弄虚作假依法搞好普查。

2013年12月05日03:12。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即将正式开始,这是一次站在关键时点的经济普查,也是一次处在复杂环境下的经济普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站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第二季”的关键时点,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于党和政府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掌握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有效实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4年和2008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两次普查对摸清国民经济底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规模显著扩大,经济主体个数大量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因此,需要通过第三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摸清全国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准确掌握各种类型的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在经济规模变大、结构日趋复杂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企业、个人保护隐私意识的增强,使得少数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配合度有所下降,统计人员上门调查取数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复杂的环境下,第三次经济普查面临着更多的复杂因素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经济普查的结果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息息相关。因此,国务院领导反复强调,普查数据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可靠可信,必须实打实、硬碰硬,决不能带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

对每个普查对象而言,依法普查是法定义务,真实独立地报送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数据,是企业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定权利。依照《统计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企业独立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企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干预普查对象依法如实填报普查数据,是一种严重破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行为,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大对经济普查中弄虚作假行为的整治力度、联合执法力度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为经济普查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经济普查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国家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广大被调查对象是经济数据的直接来源,积极配合普查、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是保证经济普查成功的关键。希望广大被调查对象珍惜、维护自己的这项法定权利,坚决抵制任何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目前,经济普查马上就要迎来正式登记时点,各项准备工作正进入最紧张、最关键的阶段。经济普查连着你和我,全社会都要旗帜鲜明反对弄虚作假,共同支持、参与、配合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我们美好的明天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5日10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三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3年12月06日03:32。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开宗明义地强调了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的辩证法,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用真抓实干贯彻全会精神的动员令。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改革蓝图,总结了改革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了亿万人民意愿,是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然而,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在于是否能用行动将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回望35年改革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之所以能转化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靠的都是果决勇毅的实干行动。提出改革目标,还须以奋斗让目标实现;畅谈民族梦想,还要用实干让梦想成真。正是凭着一往无前的实干,靠着生气勃勃的实践,我们在艰难险阻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一再强调“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能不能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考验全党同志的政治觉悟。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是2020年,时间很紧。全党同志要深深懂得,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我们才能以变革争取战略主动,用改革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如果说部署需要花一分力气,落实则需用九分功夫。不落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只能是空中楼阁,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等待观望,不推不动,不去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抓好全会精神的落实和推进,不去有条不紊地抓好各项改革的具体部署、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改革蓝图就会成“画饼”,人民的愿望就会落空,发展的机遇就会错失,我们就会愧对历史、愧对未来。

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领域都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各级干部一定要抓紧对中央精神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以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拿出更大决心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一鼓作气、善做善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是马克思主义品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让蓝图化为现实,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6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09日03:34。

我们已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新时代,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敏锐把握这些时代问题并作出科学回答,考验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如何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如何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正是围绕这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方向明确的论述和阐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讲话精神,就能够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清醒而坚定地推向前进。

今天,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临的难题更加集中、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也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面临复杂形势,面对艰巨任务,我们尤其要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把握讲话贯穿的历史担当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把握讲话贯穿的务实思想作风,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用以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我们必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穿越“历史的三峡”,迎来坦阔的前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亿万人民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接力棒稳稳地传下去。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上来,更好地运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担当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所创造的必将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光荣。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9日01版)。

以担当精神解决“松、软、拖”

——五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3年12月10日03:34。

原标题:以担当精神解决“松、软、拖”

为政贵在行,转作风就得抓落实。精简审批事项,清退会员卡,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环节,许多地方和单位的整改措施有声有色、效果良好。但与此同时,正如中央领导指出的,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松”的情绪、“软”的现象、“拖”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松”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班子和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通过了,民主生活会开过了,整改承诺也作出了,落实工作主要是下面的事、基层的事,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说,活动该告一段落了,松懈情绪有所滋长。“软”主要表现在,有的对查摆出来的“四风”方面突出问题,表面上有决心、有声势,但一碰到实质问题就缺少勇气锐气,一触及利益问题就变得犹豫手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拖”主要表现在,有的提出了整改的目标和承诺,没有雷厉风行的措施和行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实际上是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拖着不改。

这些现象,究其本质都是“闯关”思想在作祟。而“闯关”的背后,恐怕还是态度出了问题,把个人的私心杂念摆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前面,认为反“四风”只是敲敲警钟、收收人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担当意识,不会、不敢、不愿担当。

对教育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寄予厚望、充满期待,中央的态度是鲜明的,一抓到底的决心是坚定的。活动越往后,就越要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决不能前热后冷、虎头蛇尾,决不能自损形象、失信于民。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反“四风”,以“先之劳之”的担当整改落实,才能面对矛盾不含糊,面对问题不躲闪,面对是非敢“亮剑”,面对歪风敢翻脸,从而牢牢把好整改落实这一关;才能真正克服“松”的情绪,消除“软”的现象、解决“拖”的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1日03:40。

原标题: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决定命运,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站在我国发展的新方位回望历史,我们所走过的是一条沧桑曲折而又充满活力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创造出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满怀信心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特在何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首先就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寄托着无数先辈先烈的夙愿和期待,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汇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样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给予我们以最深沉、最有底气的信心信念,去继续拓展和走好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哪里来?正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彰显了它的人民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深深懂得了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坚持和发展这样的大业,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看清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始终保持清醒执着的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我们就必定能够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满意。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一。

2013年12月12日04:14。

原标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满意。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处于收尾阶段,各项收尾工作做得如何、效果怎样,不仅直接影响第一批活动的成效,也会影响第二批活动的顺利开展。

“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确保”,是对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衡量第一批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务必一鼓作气,一作到底,取得响当当、硬邦邦、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在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专题民主生活会弘扬整风精神,聚焦“四风”查摆问题,总体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治治病的效果;各部门各单位抓紧完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积极开展专项整治,也收到较好成效。同时要看到,教育实践活动越是深入推进,整改落实的任务就越重,人民群众的期待也就越高。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圆满收官,检验着各部门各单位的态度和决心,体现着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最终还是为了群众、造福群众,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如果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打不通,群众就不会真正受益。一鼓作气抓好收尾工作,就是要更好接地气、顺民心,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整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有没有切实解决?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现象有没有遏制?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之风有没有破除?吃拿卡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有没有查处?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整改了,才能说群众路线贯彻了,整改成效也才会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这是中央早就提出的鲜明要求。教育实践活动要开展得扎实有效,群众参与就必须贯穿始终;教育实践活动有没有走过场,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就更要坚持敞开大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整改方案要公开,整改的措施、进度、时限要让群众知道,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各级党委应真心诚意倾听群众意见,客观真实地获取群众满意度反馈,对群众不满意的决不放过,对群众有指正的抓紧整改。各级督导组要加大检查力度,深入群众听意见,抓紧扫清一些被忽略的“死角”,解决好沙滩流水不到头的问题,督促那些整改不到位的落到实处。

任何事情越是到最后关头,思想上越易松懈,行动上越易松劲。现在,第一批活动收尾阶段正是这样的紧要关头,对此群众期盼和社会评价高度聚焦。面对整改落实这场硬仗,只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3日03:34。

原标题: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在党的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上,做出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生动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深切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意愿和期盼,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并为之不惜流血牺牲、开拓奋进,中华民族才从深重的苦难中走了出来,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进步里程碑,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

胸怀梦想、同心筑梦,首先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遵从的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理解中国梦,既要有历史的回望、现实的观照,也要有未来的视角、国际的视野。由此才能深切体会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各国人民。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通往理想的道路没有坦途。中国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回首过去,正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我们党才干成了三件大事,我们国家才有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我们民族才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梦想实现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全党同志务必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我们带入梦想的新天地。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3亿人民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定能汇聚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形成的制度长期管用。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二。

2013年12月16日04:21。

“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是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收尾工作的刚性任务,也是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能不能落地、成效能不能持久的关键一环。

改作风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洗礼,也是一次制度机制上的变革。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中央就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在第一批活动中,各地各部门用制度的卡尺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以规则的红线为灰色地带竖起围墙,废止了一些不适用的制度,制定了一批新的制度,完善了不少已有的制度。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关键就是让这些制度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加紧释放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制度的生命长度。在建章立制过程中,有没有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精神推进了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了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央作出统一规定之后,各地是否结合实际进行了细化,以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对那些当前的突出问题和需长远解决的问题,是否已作出制度安排,以既“堵风”又“防风”?在第一批活动的收尾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对已有制度进行梳理,着力形成整体配套、严密完备的制度体系,以更好体现作风建设要求,体现机关管理和干部管理规律,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愿。

制度建设关键是管用,要管用就必须务实,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空泛原则,不搞一刀切的统一要求,也不搞数量上的考核统计。在收尾阶段,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体现问题导向、对准突出问题,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要有重点、重质量、讲实效,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更不能为了好看而定制度,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这样形成的制度,才会产生实际的效力,既能直接遏制突出问题的再出现,又能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新滋生。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确立,就要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约束力。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才会产生倒逼机制,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助力清风正气的养成。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守规的带头人、执规的铁面人,用对制度的敬畏与遵从强化人们的规则意识,用不折不扣的执行树立制度威信、发挥制度威力。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四风”问题往往是沉疴积弊,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避免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需要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让已经形成的制度科学有效运转起来,产生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长效驱动力,我们就必定能凝聚奋力前行的强大正能量,把改革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6日0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7日03:45。

原标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又不断催生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觉醒,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增强了我们党的改革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攻坚克难,奋力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也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样的历程,必然要求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就能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灿烂的现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

——一鼓作气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之三。

2013年12月18日04:17。

原标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收尾阶段,“收官”如何?全党在看,群众在盼。这个阶段直接决定着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善始善终,也关系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必须继续努力,一鼓作气抓好各项收尾工作”,“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务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质量、高标准,是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基本要求,也是活动不断深化、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经过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自我剖析,开展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摆出来了,承诺也已作过,群众都热切关注,整改是不是动真格、承诺能不能落到行动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地方和单位都在持续发力、努力跑好最后一棒。但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进入收尾阶段后,精神松懈、行动迟缓:或以为经过第一批活动结束,就万事大吉,可以收场;或对查摆的问题不那么重视,虚文应付;或认为走完前面阶段大局已定,对收尾工作不以为意。

这些现象说明,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高度重视,真正触及问题、直面矛盾;越要坚持标准、狠抓落实。如果整改落实工作粗枝大叶,建章立制徒有其表,特别是不能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就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教育实践活动最需要认真。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认真劲头贯穿活动始终,坚持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坚持有问题就整改、大问题大整改、边整改边完善,确保收尾阶段不打折扣、不缩水分、不偷工减料。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用坚守如初、始终如一的精气神做好收尾工作,我们就能以善始善终的成效取信于民,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画上完满句号;就能以善作善成的榜样进行示范,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创造良好开端。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19日04:17。

原标题: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靠的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着眼党和国家未来、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三

如何科学引导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出科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必须攻克的难题。

新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和“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的要求。

这些规定是对此前相关要求的有序衔接和再次强化。近年来,关于减少和规范特长招生的信号持续释放。2014年教育部就曾明确,到2016年特长生招收比例压缩在5%以内。国务院发布意见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普通高中招生,到高校人才选拔录取,均取消或大幅减少特长招生,明确传递让特长教育更纯粹、让招生更公平的信号。

作为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补充,特长生招生一直以来是学生多元化生长、学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多年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确实对学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培养,对学校的特色和多元化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特长生招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人动用财富与人脉资源违规享受政策红利,一些人以招生权进行利益交换,一些地方特长生招生异化为灰色利益链条,扰乱了招生入学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

而当特长生招生被异化为“入校捷径”后,又加剧了社会的普遍焦虑。不少家庭不甘心望“校”兴叹,被裹挟到特长与才艺培养的洪流中来,最终导致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家长和孩子苦不堪言。更为严重的是,那些出身寒门的孩子会因为没有财力接受特长教育,在接受教育的最初便已然落了下风。长期以来,尽管国家下大力气为寒门学子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有机会走入知名高校,但“出身越贫寒,所受教育越薄弱,成功的机会越小”的“下沉螺旋”依然存在,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起点公平被破坏,机会公平也就会受到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也是从起点上守卫教育公平,旨在让教育的环境更清朗,让教育的心态更平和。当然,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教育。相反,在取消特长生招生之后,如何科学引导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孩子自由发展,尤其是在“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下,如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出科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必须攻克的难题。在更公平的起点上、更透明的规则下、更规范的秩序内,有针对性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和创造力,打破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为孩子的多元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坚实的保障,未来,也还需要每一位老师做深入探索和大胆实践,更需要评价体系的科学引导。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期待在特长教育回归纯粹之后,教育起点的公平得以守卫,教育能真正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四

申论作文写什么体裁?从多年的出题和要求分析,需要我们写议论文。小编给你一双“火眼金睛”,带你看透议论文的本质。

什么是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正确性,以说服读者。透过定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透视议论文体裁。

(1)目的是说服读者,说服考官认同你的观点,即是论点。

议论文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完整的论点构成:主题+角度。什么叫主题?就是这篇文章、题干和材料告诉我们的需要围绕什么去写,可以说是我们论述的中心话题。什么叫角度?角度一般而言指的是围绕这个话题我们的切入点是什么。比如“简政放权是当前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这个论点的主题就是见证放权,所有的论述都需要围绕简政放权去写,角度则是转变政府职能。

一篇文章的论点由两个词组成,主题词+角度词,且主题有且仅有一个,而角度则可以有多个,可以是对策的,也可以是意义的。

(2)明确论点之后,我们需要知道该如何去说服考官?也就是议论的形式。

议论的重点:不论是对策式的还是意义式的论点,在具体的展开中都要多分析,少写具体对策,核心是论述论点的正确性。

例子: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发展,提出对策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这样的一些具体的对策不能够论证支撑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发展。这里只是讲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真正要去论证的应该是为什么需要产业发展,可能是乡村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产业链不长、产品质量差、产品门类不宽等等,所以才需要产业发展。因此分析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重视分析部分,少写对策。

(3)我们要如何去分析。

分析内容——摆事实、讲道理。道理可以是政策、名言、原理、成绩、问题、原因、影响等;例子可以用正面的/反面的案例,材料中的和材料外的案例。

分析思维:因果逻辑,围绕论点探讨为什么。比如:成绩/意义、成绩/原因、问题/原因、问题/影响、问题/做法,这些是常见的因果逻辑。

写议论文重点要把握总论点的唯一性、分论点的多元化,多分析为什么少写具体对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因果逻辑。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五

申论阅卷时首先看的就是我们的标题,标题就是考官对各位同学作文的初印象。对于标题,大多数的同学都会犯难的说作文我知道怎么写,可是标题我无从下手。其实同学们不必担心,要想作文不拖后腿,甚至出彩,其实做到并不难。小编认为大家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标题写的要准确。首先要做到对,怎么对呢,要符合文章的立意,那么一定就要包含主题词;第二,在保证对的基础上达到明确。是表达要明确,考官看到你写的标题的时候就知道文章的立意;第三,要求标题的规范性。同学们,要知道我们参加的是公务员考试,入职后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代表政府形象,无论是单位内还是对外的发文都应该书写官方且严谨,用书面语来表达,当然要注意的是不能喊口号及使用网络用语;第四:尽量做到标题新颖。一切基本要求都达到了,那么我们要适当优化我们的标题,这就是从有到优的过程了。想要锦上添花就要有适当的优化,增加标题的亮点,吸引眼球。

有的同学会过于追求标题的新颖与完美,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体现观点,即文章的立意。所以,要先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好优化,这才是理性的。我们说完要求,其实作文标题换言之就是文章利益的外化,也就是对总论点的同义转述。所以有的同学说标题我写不好,也想不出,那就可以找到总论点就直接把总论点抄上,因为标题是点题的作用,如果不会加工就亮明主旨,让考官看到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即可。当然,通过老师之后对标题写作的方法讲解后,希望同学们学会可以把标题加工修饰一下成为亮点。讲完要求同学们是不是更明确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标题到底要怎么写。

首先是“外在”上,也就是标题的格式。在单一标题的情况下,标题居中或者左空四格都可以,最后选择哪个还是要结合题的实际情况,比如字数等等。那么在主副标题的情况下,副标题在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例如2017年省考以“平衡”为主标题,自拟副标题,那么副标题就在平衡下第三格开始写。

在“内在”上,也就是标题的内容。首先是基础款,适用于不太会写标题的同学们,我们把它叫做观点式。有同学说我这个标题不求漂亮,只要不拖后腿就行,那就是总论点直接做标题。分两种情况:第一,对策角度。即对策、手段、方法+主题。举个例子,材料主题围绕诚信体系建设来谈,而针对诚信体系建设材料中有很多对策来完善这件事。所以我们的标题可以写成多措并举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第二,意义角度。即主题+意义、目的、作用。举个例子,还是针对诚信体系建设材料中更多侧重实现它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标题可以写成优化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老师来总结一下,观点式其实核心就是得有观点,表达清楚主题。

其次是标题的优化。第一,对仗式。就是在我们得到观点式的基础上,把一句话拆分成差不多字数的两句,结构一致,语素相对应(常为动宾结构)。举个例子,优化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用对仗式我们的标题可以写成深化诚信体系建设,助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比喻式。我们就要找到核心词,再找到本体和喻体,让我们呈现一个稍作修饰的标题更能吸引考官的注意。举个例子,还是上述的优化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用比喻式我们的标题可以写成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助推器就是比喻,当然,还可以用许多类似的词语替换,这取决于你的核心词是什么。第三,引言式。那么在写主副标题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引言。我们的主标题引的可以是与主题词相关的俗语、谚语,或者领导人讲话、国家政策等等,我们的副标题就是点明文章的总论点。

我们已经找到总论点,那么现在我们就回到题干和材料看能不能用这些方法写出标题。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六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态势下,主流文化在文化多元化思潮激荡中主导意识形态不够突出,内涵不够稳定,表现形式相对保守,传播机制受到新媒体的挑战,一直处于主流文化非“主流”的状态。此消彼长,由拜物、唯心和唯上为根源的“三俗”文化却是甚嚣尘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道德沦丧、主流价值观迷失等一系列严重危害,深为有识之士所诟病。如何坚决抵制“三俗”泛滥之风,弘扬主流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因此,明确人民在弘扬主流文化宏伟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促使人民主动自发地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人民主流价值需求为导向,重塑主流价值,引导大众文化摆脱“三俗”纠缠,推动主流文化蓬勃发展。

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让人民成为弘扬主流文化的主人,推动主流文化发展,奠定主流文化在多元化文化中主导地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要明确人民是弘扬主流文化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是社会的主体,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是社会主义各项伟大事业的主人。他们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人。弘扬主流文化、抵制“三俗”之风是增强社会福祉的宏伟事业,不可缺少地需要人民来推动、执行和收益。国家和政府要在为弘扬主流文化而制定法规、发展规划和财政支持上面,突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在出台各项相关法规和政策之前,要充分了解和尊重人民的意愿;要把中国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文化和为人民所喜爱的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共同纳入到主流文化领域,要对有助于弘扬正确价值观、为人民所推崇和喜爱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给予积极的财政支持。

第二,促使人民自动自发地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具有内涵丰富,包容性强的特点。用它来教育民众,有利于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抵制“三俗”文化。弘扬主流文化的有力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和文化单位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和解读,不断充实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社会兴起深入学习实践的良好风气;树立模范典型,大力表彰和鼓励学习实践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效机制,把组织学习实践纳入到公共管理的职能范围里来。

第三,要以人民主流价值需求为导向,重塑主流价值,引导大众文化摆脱“三俗”纠缠,推动主流文化蓬勃发展。重塑主流价值,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更要重视民间疾苦,感知人民冷暖;要以人民的主流价值需求为导向重塑主流价值观。当前,主流文化面对各种非主流文化,特别是“市场”的不合理需求,要坚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一定条件下,社会效益至上的信念,敢于以人民的主流价值需求为导向,坚决摆脱“三俗”纠缠,以更为活跃和主动的姿态提升自己的魅力,用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去创作生产为人民所喜爱的、反映主流价值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开拓主流文化的新天地。

总而言之,只有紧紧依靠人民,让人民成为弘扬主流文化这个宏伟事业的主人,才能确实达到抵制“三俗”之风,弘扬主流文化的目标。那时,才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若想游刃有余地应对申论考试,不仅需要我们弄明白卷子上的每一道题,还需要我们把握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有两组关系需要重点把握:即作文题与非作文题的关系,以及非作文题目之间的关系。小编在此进行分析。

一方面,非作文题为作文的立意提供确定的方向。

以下面这套题为例。第一题要求概括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大学教育“重术薄道”,忘记了初心。第二题要求谈对于“这些大学是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这句话的理解。所谓“失去灵魂的卓越”中的“灵魂”便是初心。第三题要求写一份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讲话提纲。事实上,这就是在倡议回归读书的本真与初心。第四题便是作文题,要求思考“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这句话,写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初心”。

由此不难看出,前三道题便为作文题做出了立意方面的指向。

另一方面,非作文题为作文的论证过程提供案例素材支撑。

再以另一套题为例。第一题要求概括《电子商务法》带来的影响,本质是在探讨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中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需要“商量”。第二题要求谈一谈对“政策上的善意”的理解,本质是在探讨民生领域的需求,惠民措施如何落地,其中也需要考量民意,体察民情,坚持“商量”。第三题要求针对一个工作实施方案来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本身就是在与民众“商量”,与患者“商量”。属于社会治理方面的诉求。

由此不难看出,前三题为作文的论证过程提供了经济、民生、社会等方面的案例支撑。

一方面,非作文题之间呈现出“类并列”关系,即每道题所涉及材料之间地位相同,表达的意图相近。

再以一套试题为例。三道非作文题目分别从经济方面的电商立法,民生方面的政策优惠与社会方面的医疗服务的角度切入,都在印证与民众“商量”的内容,都在讲述民众关心的事项。此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便是“类并列”的,属于一个维度的内容。

另一方面,非作文题之间呈现出“类递进”关系,即每道题所涉及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环环相扣的逻辑性。

再看这套试题。第一题以j市12345热线来讲述听取民声需要借助一定的渠道和手段。第二题以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讲述了保障民生需要先听民声,只有如此才能精准施策。第三题以“a市速度”讲述了倾听民声更惠民生的道理。由此不难看出,三道题所涉及的材料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不是简单的并列式罗列。这三道题是:怎么听、听什么、听完后要落实,有这样的递进关系。

综上所述,在申论考试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把握题目之间的关系,这样会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作答。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八

军旗猎猎,战歌嘹亮。伴随着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0周年。祝贺,90年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建立不朽功勋的人民子弟兵!致敬,所有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90年前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新一页。人民军队的诞生,让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己绝对领导之下、忠实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同自己血肉相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中华民族从此有了实现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这支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它奠定了人民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基石,肩负起捍卫和平、服务人民的千钧重担。近代史上饱受欺凌的中国,再也不会因“有军无力、有国无防”而含悲饮恨,中国人民因此而扬眉吐气、共享安宁。翻开共和国的史册,保家卫国、边疆建设、抢险救灾、撤侨护航、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人民军队奋战的疆场。他们的奉献义无反顾,他们的牺牲感天动地,他们的功勋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他们是坚如磐石的钢铁长城。我们党为拥有这样的英雄军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全国各族人民为拥有这样的英雄军队感到骄傲和自豪!

历史把光荣镌刻在岁月深处,未来将严峻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军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开启了奋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为的是适应时代需要,推动人民军队转型重塑,赢得国际军事竞争优势,走好新的长征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我们正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队伍。

信仰是人民军队的旗帜。铸就新的钢铁长城,必须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90年百炼成钢,是什么给了子弟兵一往无前的意志和勇气,是什么让人民军队以一当十、以弱胜强?是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忠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民解放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我们这支威武之师立于不败之地的绝对保障。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程中,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铸就新的钢铁长城,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根据习近平主席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的要求,人民军队的组织架构、规模编制、制度体系正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把强军兴军作为补上综合国力短板的硬任务,将重心放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上来,我们就一定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永葆胜利之师的活力生机。

90年风雨兼程,90年秣马厉兵。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英雄军队。今天的中国,正站在历史性的关键节点。深入贯彻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继续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让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向前、向前、向前!

公务员考试网精心推荐: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九

我国养老事业的新变化、新成就,集中体现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积极拥抱新技术打开的宽广舞台,让养老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就能为市场提供品类更多、品质更好、品牌更优的有效供给。

开篇赏析1。

开篇点题。阐述我国养老事业取得成就的背后是发展和以人为本,指出未来养老要拥抱新技术,让养老方式多元化。

ai陪伴机器人、智慧护理床、远程监测手表……不久前,2020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开幕,新型智能科技产品集中展示,让人眼前一亮。移动互联时代,这些智能化适老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开篇赏析2。

以养老产业与服务博览会为例,指出拥抱新技术的智能化适老产品能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近年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和设施万个,养老服务床位万张;今年,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将上调5%,实现自2005年以来的“十六连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逾亿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日趋完善,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也能按月领取养老钱,堪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开篇赏析3。

通过列举数据,从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论述我国养老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

文艺与人民申论范文范本篇十

新年贺词的金句鲜活生动、温润人心,映衬着斑斓的时代表情,呈现出一幅行进中国的动态图景。

这是美丽的“约定”,也是美好的相遇。连续5年,每到新年前夕,人们总会如期收到习近平主席的新年祝福。“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今年新年贺词刚刚发布,脍炙人口的金句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走心,自然能走红;有人气,是因为接地气。新年贺词赢得点赞,金句广为传诵,就在于鲜活生动、温润人心,与民心形成共振,更在于它们映衬着斑斓的时代表情,折射出当下中国的神韵与气质。回溯历年新年贺词,那些铿锵的话语,那些深情的表达,呈现出行进中国的动态画卷。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透过金句,我们看到了一个成长的中国。比如,支撑“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是去年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去年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是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而“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的金句背后,则是“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新年贺词的“金句”生长的土壤,让人感受到社会的前行、时代的脉动。

金句背后,还有着中国的成功密码,以及支撑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深层结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贯穿在这些金句中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始终把握“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首要目标,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我们才能凝聚起改变中国的磅礴之力。

金句不仅体现为民情怀,更传递奋斗精神,给人勇气与力量,点燃向上向前的激情。“幸福不会从天降”“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奋斗者的座右铭;奋进,是当代中国最执著的追求。具有问题意识,崇尚实干精神,这是贯穿于中国发展过程的精神气质,更是中国赢得未来的重要保证。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透过金句,我们看到一个变革的中国。几年来,改革是新年贺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从“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到“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再到今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随着岁序更替而不断深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将在新的起点再出发,推动中国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那些广为传诵的金句,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也凝聚着社会共识,成为新时代新气象的一部分。“金句里的中国”如此激动人心,新时代的图景催人奋进。勉力敬事,拓路踏歌,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共成长,我们将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