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2:14:58 页码:12
2023年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模板11篇)
2023-11-20 12:14:58    小编:ZTFB

总结是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检验自己的工作能力。写总结时,我们可以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增强说服力。这些总结范文是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取出的,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一

在造型艺术中,作品样式的'推陈出新,实质上是对点、线、面造型本体元素的创造性运用及其相互问从建构剑解构再到建构的循环式整合.

作者:郭祖昌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刊名:艺术界英文刊名:artlife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二

摘要:

动画,由于自身创作方式的独特性,要求其创作者在动画前期创意阶段就必须有严谨的剪辑意识并贯穿始终,动画作品的基调也是在这一阶段被奠定。动画剪辑“规定于前期分镜,实施于中期制作,定型于后期剪接”的这一带有强烈预见性的“先剪后接”工作意识,也是动画作品与实拍影视在创作意识上的最大区别。

关键词:

动画创作;剪辑意识;先剪后接;前期;后期。

剪辑,在英语中翻译为editing,有剪、接、编辑的意思,是图像组合的一种手段,它将假定的时空关系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组合,从而达到叙事、抒情及表现的目的。电影剪辑,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剪辑手法的运用可把若干电影镜头组合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戏剧性的段落场面。动画剪辑,也是根据动画创作者事先所设计的分镜头台本的要求,把已经绘制或虚拟出的镜头画面和声音素材组织连接在一起。

动画由于自身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动画剪辑是创作者在动画前期创意与绘制分镜头阶段就需要去严谨细致考虑的问题。剪辑意识由此在动画创作的前期就产生并奠定了动画作品的基本格调。动画镜头毕竟是绘制或虚拟出来的,在中后期制作当中不可能做过多的改动,否则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一带有强烈预见性的“先剪后接”工作意识,要求动画导演前期必须具有精巧的构思,能设想故事节奏,估算镜头长度,处理各种动作,达到最小的镜头误差和最少的额外浪费。

电影剪辑是电影本体的创造力。

普多夫金曾经指出:“剪辑工作是电影本体的创造力,自然只不过提供了它用以工作的素材,这的确就是电影和剪辑的关系。”这是无声片时期著名导演的肺腑之言,他以丰富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也就是剪辑的程序:将特定性的镜头进行选择定时与排列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影片制作中决定性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镜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电影合成的原材料。而剪辑师就好像一台产品加工机器,把原材料最终加工成预期所需要的成品来。剪辑在这一过程当中就是把零散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记录了具体现象的镜头画面组合成一部运动形态的、完整叙事的电影。

然而,电影剪辑不仅仅是把数百上千个片段简单的组合在一起,就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义。电影剪辑还要遵循一些客观的原理和规律。

首先,是保证剪辑的流畅性。在影视创作中,剪辑师可以合理的运用一些电影的基本术语来连接故事。例如简单的切镜头,用一个画面骤然代替另一个画面,这是最简单、最流行,也最主要的过渡手法,而电影也就是在人们懂得把分别拍摄的片段剪接起来的那一天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淡入淡出,一般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地点的变换或者重要情节的变化,从而重新确定时空关系,相当于换章节;叠化,一个逐渐画面逐渐消失而另一个画面逐渐显现取代另一个画面,其主要意义是表明时间的转移,逐渐由同一人物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表现所代替;划,这是一种特殊样式的叠化,由于手法不够自然,除了戏剧性的段落外,一般用的`不是很多。今天的剪辑师还可运用造型领域内的连接,如具体内容的相似、结构内容的相似或者动态内容的相似的画面都可以剪接在一起;还有理性内容相似的心理范围的连接等。这些剪辑手法的运用将会大大的增加结构、叙事的合理性、逻辑性与连贯性。

其次,是全程的剪辑思维意识。在影视创作过程当中,所谓的剪辑意识不仅仅存在于后期合成阶段,它始终贯穿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开始和结束。只有对于影视作品的结构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有目的的去计划和安排所拍摄的画面。尽管在创作当中有前期拍摄制作与后期剪辑合成之分,但是前、后期工作必须密切配合来完成。因此,在前期拍摄当中,时刻要具有明确的剪辑意识。如果创作者在影视创作前期过程当中缺少了剪辑意识,很可能造成素材内容错乱,拍摄内容与主题脱节,无主次之分,表现内容单调;或者造成画面的表现形式不统一,拍摄的素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光线不统一、色彩不统一、节奏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剪辑意识实际上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能力,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对现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强弱,也体现了创作团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影视创作中,剪辑意识要体现在所拍摄画面的内容上和风格上,同时又要使作品的总体结构显得更为协调,让画面、文字、效果及音乐等诸种因素显得统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在数字媒体影响下的油画现状入手,引起对“精神被技术奴化”之反思,提出对油画写生的重新认识,强调了当下进行油画写生对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在创作中建立情感互动,以“眼见”为标准,画家要抓住对对象的感受,独立思考,并合理运用科学性与艺术性,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灵的艺术作品,达到与观者的有效情感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油画写生;创作;数码媒介;艺术与科学;精神;技术。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媒介被广泛使用,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也使视觉艺术远远超出了传统视像――绘画的具体范畴。利用数码媒介似乎成为当今不少艺术家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些在数码媒介影响下的绘画创作也成为大量“拟像”拼贴、集合、抽取、分离的聚散过程。

如今,在代表着油画新生代的“油画研究生毕业创作展”上,大家的眼前已被“广告化”“卡通化”“装饰化”“工艺性”等视觉效果所填塞。而纵观当代的油画创作,也有不少作品也大同小异的以此面目出现,一味追求视觉的新奇异。观者麻木的观看,已经体会不出画面带来的视觉激情,也不能从画面中觉察出作者创作情感自然的外溢。画面中数码雕饰的图像印迹显而易见,油画颜料独特的魅力无法看到,油画独特的色彩魅力在这里也没了用武之地。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追求艺术的经典,而艺术的经典恰恰是艺术的原创和个性的独创,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却让这种原创的韵味渐渐退出了这个舞台。对于创作主体而言,以前的艺术家要创作一幅好的作品,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构思,收集素材,并绘制大量的草图,完成情感的体验与释放的全过程后,才最终完成一幅作品。而如今的一些画家却很少去写生,也很少去体验生活,创作中其实是缺少直接体味和感受的,有的甚至通过相机或者电脑软件就能够完成创作,所以根本谈不上有感而发。他们把绘画完全当成一种艺术生产,借用现代技术和技术理性,虽然制造了一些新的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感知方式,但创作者的精神生产领域却彻底地被奴化了,技术成为操纵、控制人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当然其艺术精神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在这种创作过程中无疑也被商品化了,成为只会按照同一模式、批量生产,成为标准化的复制品,而非个性张扬的艺术品,而艺术传作创作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原创与独创。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绘画艺术的原创韵味逐渐消解,机械复制和技术拼贴慢慢剥夺了艺术家的独创性。殊不知绘画缺少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对绘画表现力的`研究,只剩下空洞的概念形式的时候,随着一时光晕的褪去,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所淘汰。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后工业社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将整个人类社会高度统一化、标准化、精致化了。我们不可否认技术理性通过机械性运作,把造物活动从传统领域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机制下,以艺术面目出现的文化工业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只是为单纯的娱乐和消遣,也只能给人们提供最简单的精神满足。在数字时代,人们逐渐被塑造成爱好和个性相似的群体,当与自我相关的艺术以及纯绘画,逐渐让位于和技术文化相关的艺术时,一种纯艺术的经典慢慢被消解。

我们观看目前绘画界的现状,不少所谓追求现代风格的画家们,愈来愈远离了健康、崇高而庄严的艺术精神,他们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所谓的艺术品,艺术的经典性此时已不再被重视,而真正的“绘画性”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名词。许多艺术家直接用数码媒介,用最快的方式进行图像的处理与加工,他们追求形式上的猎奇与哗众取宠,很多人常常被这些图像所营造的环境所蒙蔽,只留意于眼下的数字虚拟对象,而艺术的原创和个性的独创――这代表着绘画经典的东西,也正悄然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正如很多西方前卫艺术家,用宣纸、毛笔,画着同样水墨淋漓的“国画”,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国粹吗?中国传统绘画的训练是目识心记,要经过长期的笔墨训练和绘画品格的修炼,才能体会到中国绘画的精神。

众所周知,直接面对实物进行描绘的一种作画方式就是写生。它直接借生动的视觉经验来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是更为贴近自然与生活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西方,无论是以“模仿”为核心的古典艺术,还是以“表现”为目标的现代艺术,写生一直是深受画家喜爱的绘画表现手段之一,无论绘画界发生怎样的变革,也经久不衰。这些优秀的写生作品不但留住了画家即兴发挥的情感符号,还能折射出一个时代文化的光芒,其艺术价值独立性与永恒性也被大家认同。

中国画可以靠记忆,可油画光靠记忆是不完善的。依靠记忆固然可以画出一个大概模样,但却达不到具体化、准确化和科学化的程度。画风景受透视的制约,画人物受解剖的制约,如果脱离解剖无节制地夸张变形,画出来的东西必然就没看头、不可深究。写生作品是艺术家气质与才华最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其绘画语言的纯粹与表现方式的率直、生动。好的写生作品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流连忘返。许多艺术大师都是以写生作品奠定其成功的基石,又都是以写生作为艺术的“起步”和“入门”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都是凭借写生而带来的艺术经典。就连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毕加索、马蒂斯这二位大师,也从未放弃过写生,其中毕加索的代表作《变形的牛》,更是为我们诠释了写生的魅力。当然我们认知传统不是逆向回归,而是从中更好地认知自我,找准创作的方向,更好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从造型能力上说,国画也可以写生,但油画除了素描黑白以外,还有与国画不同的、更为丰富的色彩关系在里面。色彩关系是油画中相对复杂的因素,客观世界的色彩变化,其复杂性也不是人类大脑所能全盘记录的。画面中全部的东西必须经过合理挑选,比如头发、衣服、背景、衬布,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和选择,并选择最佳方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色调。对透视、解剖和色彩这三个方面的科学关注和艺术化表达,是油画的生命,也是油画的根本。油画如果脱离这些基本前提,就很容易产生一些简单化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最终肯定是简单化、概念化,也必然是空洞的。剥离了这些“根本”,使得如今的油画语言变得不纯粹,它里面必定夹杂了一些不纯的、不是油画语言的东西。那么出现用“国画语言”画油画,或是用“版画语言”画油画,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油画传入中国,并不只是一个画种的传入,而是西方人文科学的传入。西方绘画起源于写生,并为美术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是油画的灵魂。好的油画作品,它不仅仅单纯追求科学性或艺术性的,而应该是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互相包容、渗透的艺术作品。在画面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目的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其科学性、艺术性各自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我们知道那些优秀的传世佳作,必然是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例上,找到了一个最佳合理的方式。

从希腊、雅典的人体黄金分割,到文艺复兴的透视解剖,乃至牛顿发现光影奥秘,并随之兴起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等,都是在追求科学。追求科学,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画面,更好地体现艺术性。纵观千年西方绘画史,历代大师所苦苦追求的科学,不仅没有取代、削弱艺术,反而大大地提高了艺术性,还由此催生出了立体派、表现主义等一系列艺术佳品。可是在当代却有不少人在走极端,要么只讲科学性,画面变得如工程设计的图纸;要么就只谈艺术性,画面不着边际,成为“空中楼阁”。油画创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应该是相互兼容,它们不能单独存在。

在这种数字科技和现代设计观念的影响下,抽象主义、综合材料、装饰艺术、纯粹设计理论渗透到我们的绘画过程,使我们的绘画变得不纯粹,并带急功近利的目的性。摄影、摄像和电脑等高科技的表现手段也为写生绘画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大家对图像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对可见的、自然的兴趣,往日里被当作是极为重要的“写生”环节,如今被看作是陈旧的、落伍的,并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认为写生带来的只是习作而非艺术,所以转向了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的所谓当代艺术的狂流中。创作者带着所谓的构思、拧着相机,将一张张照片带进画室,甚至还利用电脑“加工”,最终打造成一件件“作品”。殊不知,在享受高科技的自由与便捷为自己带来快感的同时,自己最宝贵的精神生产领域已经被彻底地奴化了,他们似乎不知道机器不能代替思维这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他们在失去那种人与物质间所特有的距离感和审美情景的同时,那种用眼、心与实物的交流的写生体验早已不复存在了。

我们应该回到写生中来,回到油画的原生态中来。我们应该把写生与亲历现场看作是一种体现生命和赋予生命的神圣工作,以“眼见”为标准,要抓住对事物的感受,学会独立思考,并合理运用科学性与艺术性,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

[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04。

[3]陈丹青.《多余的素材》[m].山东画报出版社,.

[4]陈丹青.《退步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丰子恺.《丰子恺西洋美术史》[j].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

[7](英)邓肯汤姆森.《阿利卡》[m].湖南美术出版社,。

[8]南一.《今日世界艺术扎博罗夫阿利卡》[m].岭南美术出版社,。

[9]黄少伟.《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误区》[j].《美术大观》.6。

[10]张永清.《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m].人民美术出版社,.7。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四

1、色彩律动。

色彩是一种视知觉,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色彩一般受到现实色彩信息和画家内在的色彩感受的双重影响。画家把所见到的色彩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情绪,借助各种不同色彩的性格意蕴,用合适的色彩进行表现,作画过程中充满个人的情感律动。色彩是人接触画的第一感观,不同的冷暖、纯度、亮度等对色彩语言的创造都有不同的作用,因为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一样的精神反应。如,凡高的《向日葵》就使用了饱满而纯净的暖色调――黄色,再以青色和绿色适当地加以点缀,展示了画家内心的热情与活力。人们从画中也能看出凡高对生活的热情渴望与顽强的'追求,表现着一位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感动。而欣赏者在面对这个温暖的色调时,心灵似乎也被凡高那种热情、追求深刻打动,并也热爱上了这充满炽热的色彩律动。

2、笔触徐疾。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常常会有许多困惑,其实这与笔触有关。而笔触又与艺术家的情感、个性有很大的关系。从油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画家如达芬奇、拉斐尔等的作品多数是平涂式的。18世纪初的大卫和安格尔也一直采用这样的方法。这种作画方法一般采用宽大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从暗部画起,最后再加亮部,笔触如彩云轻飘、电闪雷鸣,通过控制笔触给人无穷想象的空间,又如鬼斧神工使绘画作品或有力,或坚实,或典雅,或含蓄,或激昂,或奔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可摸可触的真实世界。

二、油画的其他技术、技巧的介绍。

从欧洲油画发展史的角度看,油画是从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后由于材料技法上的革新,增加了一些绘制手法,如挫、拍、擦、抑、砌、划、点、刮、涂、摆,充分发挥油画的表现力,使作品在深入性和完善性上也有了很大的飞跃。几个世纪以来,油画艺术家在实践中还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

1、透明涂画法。

透明涂画法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涂画法主要从色彩进行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从而产生第三种颜色。

2、不透明覆盖法。

不透明覆盖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绘画时先用单色调画出形体大貌,然后再用颜色多层次塑造,将暗部画得比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加厚,或盖或留,渐渐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画面能呈现出色彩丰富的韵意与肌理。

3、一次着色法。

一次着色法也被称为直接着色法,也就是在画布上画出绘制物象的形体轮廓后,凭借创作者对物象的色彩感觉以及对画面色彩的构思而铺设颜色,基本一次性完成,如有不正确的部位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一种作画特点是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比较高,笔触比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

三、结语。

油画是一门顶级艺术,而艺术是精神的、形而上的,但形而上必须通过形而下表现。油画的形而下就是画者要掌握一定的油画技术与技法,即绘画的技术性因素,只有提高技术,才能发挥好的创意,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作铺垫,也作不出完美的画来。技术因素不仅关系到油画的美感,还与其精神紧密相连,画者只有将技术与精神二者合一,才有可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油画。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五

当代艺术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形成,使中国油画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与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联系也更紧密。中国油画在新时期的主要时间内,重点是在向西方学习,是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更是中国油画家努力使外来文化进一步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他们既要思考当代国际所流行的艺术模式与价值尺度,又要坚守本国民族文化立场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1]。为此,在油画的研究学习中,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从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和本国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自觉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思考哪些可以进行借鉴,怎样借鉴?如何构筑具有个性的油画语言?对此笔者作了初步探索,尝试借鉴漆画创作技艺融入个人的油画创作中。

千年传统孕育的中国“油”绘画从漆器工艺中衍生而来,形成了中国漆画。漆画是以传统漆艺为技法与现代绘画相结合产生的新画种,具有绘画性与工艺性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漆画以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和表现舞台,显示出这一新兴的艺苑之花年轻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也为漆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漆画很快进入了现代人生活环境和空间。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不同艺术主张的画家进入漆画园地,创作和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漆画也由追求单一工艺性逐渐转向与绘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大胆借鉴“国、油、版、雕”等不同绘画的语言特点,使作品有浓郁的生活和民族特点,富有现代感。追溯与漆画之缘,一是当时作为工艺校的教师常常接触到漆画。二是工作之余学过一段漆画,对漆画中妙不可言的意境和神韵至今非常崇拜。在逐渐了解漆画所具有的其他画种所没有的一些美学特征后,更是被这些美所吸引。

笔者画油画也喜欢画漆画。只有真正接触过漆画的人才知道漆画制作流程长,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加上大漆“咬”人之痛,更是创作者“痛并快乐”的.漆画制作体验。笔者经历画油画又画漆画,慢慢感觉到油画和漆画有许多相似之处,便探本穷源,翻阅相关书籍查找:以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为佐证,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有“油”绘画的历史。而油画在欧洲15世纪荷兰画家凡克兄弟所发明,然后才广泛应用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种[2]。除了中国古来就有的帛画外,17世纪欧洲第一幅布面油漆绘画,现正收藏于法国路易十四的“夏季行宫”———枫丹白露。这是欧洲近现代油画雏形阶段受中国漆艺术直接影响的,最有力的铁证[3]。透过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我们可以完全这么设想:漆画与油画一脉相承。审视中国油画和中国漆画艺术,两者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与包容量,优于其他画种。从材料上看,粘稠的色漆与油画颜料更接近一些。调配好的色漆可以用发刷、毛笔、刮刀等工具或平涂、或勾线、或晕染、或厚堆,如同古代漆艺技法中的“描绘”。描绘之法与油画的画法又比较相近,是最为基础的漆画技法。笔者认为中国油画对中国漆画的借鉴不全是建立在这一特点之上,双方有很多可能借鉴的艺术语言和技巧,可以经过艺术创作实践被包孕吐纳,化作具有个性特征化的油画之路。因此力求把中国漆画艺术独特的个性色彩和思想与西方绘画的油画技巧相结合,寻求具有自我个性的油画艺术语言,这是笔者在油画创作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对漆画色彩样式完全的照搬是不可行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巧色彩才能最好地表达出预想的画面效果呢?分析漆画的色彩,我们知道它是中国传统色彩审美和色彩感情内涵的体现。在借鉴吸收和运用漆画色彩时,笔者不是盲目套用,而是首先分析在特定的色彩体系中色彩的搭配规律是怎样的,现代漆画虽然比传统漆画可用更多种类的色彩,但是大面积使用的色彩也是有选择的,并且通过罩色漆统一在一个色调之中。画面力图实现设色明丽而丰富,用意向和环境气氛烘托主题形象。在背景处理上,仿照漆画在处理背景底色时的语言样式,用大片的色彩平涂,做到主要形象和背景处理形成一种统一的画面气氛。为了使画面不闷,还参考漆画中的“金银平脱”、“戗金”、泥金、泥银、贴金等特殊技法的妙用,其中在金银箔和金银粉表面可以罩染透明彩漆,可增加其色彩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因此在画面中有意识地适量运用少许的金、银二色。如果把握不好,会把画面弄得不伦不类。在漆画上虽然着色华丽极尽渲染之能事,如果借鉴不当,就会产生用色不协调的弊端。因此,在创作时,笔者尽量避免滥用。在实际操作中,有直接与其他油画色相调配,用金或银多则浅,量少则深。还有用来做底色,通过金、银的质地来反衬叠加的颜色,能让色彩变得亮丽而富有意味的色彩效果。因为笔者感觉它们在画面中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对于增加画面层次、加强画面色彩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于是借鉴这种技巧,以求达到自己的画面色彩艳而不娇的装饰效果。这些技巧在作品中多次尝试,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效果。

在绘画中,材料、工具的使用都会产生肌理现象,画面肌理是指在美术创作时,运用特殊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纹理,肌理是画家对绘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运用而产生的材质效果[4]。在油画艺术中,肌理效果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肌理作为一种形式美原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品味,也是一种重要技法。肌理技法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影响着作品的视觉元素表现的视觉体现。所以很多艺术家在油画的制作过程中,会讲究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追求鲜明独特的画面肌理效果。肌理效果在油画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就会赋予画面新的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获得强烈的艺术感觉。而漆画中的镶嵌、变涂、描绘、磨显、雕填、堆漆、莳绘等多种工艺技法的应用和探索尽显着漆画色彩变幻和肌理之美,使漆画具有独特审美个性和内涵。这为我们在油画创作中对肌理的探索提供了宽泛的可能性。

对肌理的追求在笔者的创作作品《迹》中表现在制作上,可以说是一次尝试。制作过程大概是这样:首先拍了一张自己喜欢的海边风景照片。根据照片,画一张素描稿子,稿子尽可能概括出风景的形体外轮廓的曲线变化。在素描稿阶段去掉一些不重要的而且影响画面构成的小形体。为了加大海滩与天空之间的强烈对比,底稿起好后,准备一些鸭蛋壳,蛋壳内壁有薄膜,需要清理干净才能用。用浓稠的白乳胶用画刀刮在需要做肌理的画布上,再将蛋壳俯放。先用牛角刀平平轻压,蛋壳便出现自然裂纹。再用竖刀点压,一一压平,并调整疏密以及块粒大小,接着在画天空的位置用画刀刮上薄薄一层金色的油画色,要求均匀且顺着一个方向刮,不做反复。放置数日后,则采用局部入手作画,由一个细节推向一个细节地画。“绘画性”的妙趣是通过细节的刻画呈现出来,在作画中及时发现有保留价值的“偶然”和“意外”类似漆画色彩的效果。大约十天左右颜色干透就可用研磨法把埋在颜料下的蛋壳磨出。作品所用蛋壳嵌贴的疏密、自然龟裂的肌理,呈现出自然界中海滩的生态结构。这些“真实”的形象在平面中或隐或现,使得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而且由肌理、材料造成的厚重感,达到了单纯的油画表现不出来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通过色彩的冷暖处理以及肌理的运用,可以看出在画面的整体品味处理上,笔者尝试漆画特有的肌理制作方法融入油画的表现中,借中国漆画的营养来丰富油画的表现语言。可以说实践对于艺术创作是最重要的,在油画的本质条件下,当材料的运作,似乎突破了油画的边界,自己偏好的各种语言痕迹相继出现,并相互作用,相互交叠和渗透,产生多种具有个人本质特性的“复合语言”。

纵观许多中外艺术家从东方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等领域汲取养分,从而使他们的绘画语言得以升华。如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他赋予油画表现语言以东方意韵及水墨画以现代形式,是“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理想”的画家。吴冠中深受林风眠艺术观、审美观的影响,他的探索是基于对东西方艺术的领会以及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就是成功将中西方艺术融合起来。莫迪里阿尼从非洲艺术中寻找造型因素,高更对原始艺术执着追求;毕加索从原始非洲面具和中国艺术吸取滋养,克里姆特、马蒂斯等也在东方艺术、装饰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借鉴了许多东西。

这些大师们在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方面,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同时也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体会,从借鉴中国漆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和美学精神的层面上探索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形成,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性化语言发展的影响。希望从本土的文化底蕴中去汲取油画语言需要的元素,寻找有个性的油画创作风格。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六

1.地域性与国际化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亚文化,会受到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因此表现有民族性;二是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必须会受到国际上,特别是教育先进国家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会有国际性。作为地域性的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为广大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又通行于现代教育的校园文化。

2.精神与物质相一致。

校园文化的构成可分为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两类。前者由教学仪器设备,校风校貌、教学质量、实训、奖助学金等因素组成,后者体现为校园群体的礼仪习俗、理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品质作风、教职人员文化层次等方面。必须同时注重两个方面要素的建设和发展。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是构成的校园文化的基本因素。

3.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的个性表现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作风、习俗、奋斗目标、以及仪器设备状况、校容校貌、人员受教育程度等等。校园文化的共性是指所有的院校共有的校园文化特性,表现为共通的物质方面的特性,比如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先进又完善的试验实训基地等。全国的大多数院校都处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在基础的优势上,都在挖掘和塑造自己院校的个性,重在要尽全力使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的校园文化,这是体现一个院校特设办学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设计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不是彼此对立、相互分离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个性中隐含着共性,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的设计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4.整体艺术与局部美学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个文化艺术系统的工程,是由许多局部分子组成的整体。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美学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同时建设校园文化的局部主要是指院校的礼仪美学、价值取向、人文社科、教工德育心里美学教育工作等,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的整体即由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艺术整体,它体现为院校的办学理念、内含和外部形象等。校园文化的整体呈现也就是每一所院校表现出丰富的特色办学及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示。

二、校园文化设计的特点。

1.教育民族化。

校园文化是地域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由地域精英人才工共同创造的。好的校园文化最大程度上是在转变的人的观念和创建民主的和谐环境之中构建的高度重视创造型人格的培养,把员工看成是地方经济建设起引领作用的主体,充分重视他们的才能和需要,物质利益即身心健康的需要,文化生活美德的需要,这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内容之一。从这点上说,校园文化实际上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2.作用系统化。

作为教学基地和文化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校园文化也是受行政管理的精神文明建设而造就成的一种既定的文化环境,校园里的每一个教员在育人中形成的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规范的美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3.循环整体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神、思想成果的沉淀,是以整个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学院的根本任务是教书是育人,校园文化的整体活动都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一核心而展开,都要参与实现整个学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循环。学院机构设置的各个系部、各个教辅系统,都是从维持学校正常教学运转、保证学院终始目标而考虑的。它的运转无一不统一在学校总体的大目标之下而和谐地共振,就好比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虽然各自有着各自自传的规律,但始终不脱离公转的运行轨道一样。

4.目标集体化。

校园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目标要具体化目标要具体实在,它包含学院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要达到的标准、数量的指标和最佳的可见效益,其中体现着丰富的精神道德成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的措施把它变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启迪他们在为完善学院特设校园文建设目标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校园文化设计的重点。

1.培养校园道德。

校园道德是校园形象的内在要素,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所在。校园里有良好的道德声誉,如教学质量高、教师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教师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等等,都是学校发展壮大和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充分重视校园道德文化的建设,分别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道德规范,在实践教学中全力培养并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2.培养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是指经过长期培育、倡导而形成的具有校园独特个性和激励作用并为广大职工共同接受的群体意识、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如“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等等。没有优良的校园精神,就没有良好的校园素质和校园形象,建设校园文化,要十分重视校园精神素养的加强,以团结创新、律己务实、勇于实践、奉献守法为内容,规范学校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激励学院教职员工为提高职业教育中的特色办学而努力工作。

3.创立校园哲学。

校园哲学是学校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市场经济逐步创立,金钱至上观念泛滥条件下,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论显得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诸多内容和更多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实际问题,做为高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创作力,而且还要通过这一实质的精神内涵去将努力的把握提升校园文化使我们的热土更完美。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七

摘要:当代艺术已迅速从媒体的解放到媒体观念化转变,前者改变了艺术的存在方式而使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是艺术走出架上时的最初状态;而后者将这种新的艺术存在方式纳入到新的艺术结构中,即将任何媒体维系在观念之中。文中阐明了艺术创作中不可为观念而观念、为形式而形式,而应在观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为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去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油画创作;思想观念;艺术形式;装置。

油画诞生于欧洲并发展于西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油画传入我国不过百年历史,直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当代艺术已迅速从媒体的解放到媒体观念化转变,前者改变了艺术的存在方式而使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是艺术走出架上时的最初状态;而后者将这种新的艺术存在方式纳入到新的艺术结构中,即将任何媒体维系在观念之中。

艺术的形式语言至关重要,它是连接艺术作品和观者的纽带,我们强调画面表现形式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可轻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作者的思想观念。如果认为绘画只是表现形式语言的问题,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绘画的本质特征,绘画表现形式语言的完美程度,又依赖于作者的内在精神力量。传统的美术形态是一个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比较完善的体系,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形式语言的追求。

当下中国油画造型语言对图像元素的关注受传统中国绘画视觉图式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随着人们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当今中国艺术创造者一方面不再满足于对传统语言技法的研究,更多的是把目光盯住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他们也不断从民族传统美术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以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审美角度扬弃了传统画面的图画叙事,他们自由地从各个方面提炼能激发自我敏感的因素,并在个人画面上赋予这些因素的全新的意味。

纵观当代艺术,有很多优秀画家能将思想观念与作品表现形式在自己的创作中很好的结合,用有意味的画面形式去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的思想内涵,将物予以人性化。如著名油画家尚扬的创作,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后期一些画家的过分玩弄形式语言,在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中沉溺,缺乏内涵的流弊。他始终能热情地关注生活,他的作品《大风景系列》关注的是人类文化的历史变迁,他将地底奔突的熔岩视为人体中奔流的血液,火山经历了沉静、积蓄、不安、涌动到强劲喷发的过程,大体相当于一个时代文化思潮变迁的轨迹,他作品中喷发出的云雾是文明的碎片和沉淀,其中有汽车、茶壶、钟表、以及麦当劳的标志“m”、英文“sale”则点出了这个时代浓厚的商业气息,这些文明的碎片,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实质是作为时代文化的表层隐喻,具有某种非连贯的象征意义。

又如著名油画家石冲的创作,他曾经画过一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光洁的表面在石冲油画里是引人注目的特征,但这个光滑的特征,只是他所想表现的画面主题的'一个“调味品”,一个手段上、媒介上的趣味形式,是为画面主题服务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在制作那种令人迷惑的光滑表面质感的同时,仍在努力为自己的画面注入更多的内容与“意义”,使得自己想诉说的某种哲理、思想观念想法通过自己的画面形象传达出来。

进入90年代以后,新生代的代表画家们的绘画不仅仅停留在表达他们的自我状态上,同时还表现了这代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画面的视觉形式感一直是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它把画家的意匠提高到美的韵律,但形式语言不应成为画家个人怪诞的癖好,从而失去了朴素自然的品格。

综观艺术史,二十世纪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就追求画面的形式。在蒙德里安的画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来表达画家的“自我”,由于表现的含义和对象本身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恐怕要超出造型艺术中视觉度的稳定性而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在视觉艺术中这就是影响人们欣赏的视觉度的关节点。

自从19杜尚展示了惊世骇俗的现成品艺术以来,当前世界的艺术潮流越来越向一种自然、原初、朴素的方式发展,这在装置等实物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材料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媒介,但总起来讲,仍是以现成品本身的物质形态作为表现载体,有着一个静态的物质外壳。也有一些画家过多的受西方绘画形式的直接影响,在表达精神内涵而遭受了形式的约束,而且越来越淹没在形式自身的泥潭之中,过分的注重形式是有一定危险的。

当前,中国油画的创作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过分的、片面的强调个性和创作性(以油画为例),当下油画创作的制作性太强,考虑表面和形式的东西太多,画家为个性而个性、为创造而创造、为观念而观念、为形式而形式,这样创作出的作品自然缺乏动人的力量。“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其实,形式感本身也是来自生活的,也只有融人生活才能达到“自然”、“天成”的这种高品味,我们的创作也只有在观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为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去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徐勇民.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周长江.解读创作.上海书画出版社..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八

这次摄像拍摄是我第一次拍摄。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创作。对于这次摄像,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在拍摄前一定要选好主题,有一定创意,否则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例如,之前有好多同学都在校园拍摄了爱情类微电影,当同学们开始观看的那一刻就已经预知到了结果,导致很多微电影有好多人都没有看到最后就已经关闭了。我们这次在选材上特意选择了爱情与哥们情谊的主题,虽然我们的的'操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主题的选择上较别的主题有了很大的突破。

2、关于拍摄时使用摄像机的技巧。托住摄像机的姿势要正确,拍摄时尽量让摄像机放平在水平状态。那样,画面才会端正。如果机没有放平,画面可能会左右倾斜,这样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给观众头晕眼花的感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摄像机的把握,要保持镜头的稳定,不要频繁移动镜头。如果拍摄时没托稳机或是频繁的移动镜头,都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3、换拍摄镜头前要停留数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拍摄同一主体时间太长的话,录象也会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不要拍时间太长和太短的镜头,5秒钟或者10秒钟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

4、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用全镜方式。这样画面影像比较稳定,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画面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主体,这样会更容易突出主体,也符合观众的视角习惯。

5、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习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习。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还未敢操作运用摇、跟和甩,对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还很生疏。

不过,我对这次实验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实验效果。以后再有机会摄像,我相信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总之这次拍摄的问题非常的多,究其原因,还是心思不在学习上面,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在最后的大学一年里面要加倍努力,时刻勉励自己。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九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油画有联系也有不同之处,这是因为两者所出现的时代背景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接下来就从此入手,通过对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油画的探索,看着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有何不同之处,进而揭示出新表现主义新在何处。

一、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共同之处。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其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表现主义艺术,两者有其共同之处。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也有区别,接下来具体看看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共同之处。

表现主义最开始是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德国不仅建立了表现主义,在哲学上还创立了形而上学的思想。表现主义的先驱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就因为长期住在德国,受到了德国理性思想的影响。他对自己所刻画的事物会极其激动,但是他会用理性来掩盖自己。这种掩饰他内心的激动情绪,就体现了画面的理性感。就拿他的代表作《青春期》来说。画面的主角是一个未成熟的少女,画面主要表现的是少女对未来的不安。她在黑暗中睁大眼睛体现了她的不安,而那缕射进画面,在少女背后形成投影的阳光,就使得画面变得更加阴暗。爱德华·蒙克用自己理性化的处理,使画面的表现感更为强烈,给了人更大的视觉冲击感。但是这样的画面却一点也不突兀,相反画面协调、形象内敛。这种理性的处理方法也可以给观看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表现主义油彩画中一般体现的是批判意识,都表现了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意志。通过自己的画作表现出对社会不正常发展的反抗。一般体现的是对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抑郁。表现主义画家一般有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追求,通过对画面的线条、色彩、形式和构图的探索,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因此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保留。

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回到观众的眼前,并具有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新表现主义随之出现。新表现主义与西方现代的简约抽象的画风有较大的区别,其更侧重于对传统的继承,保留了夸张的艺术风格。新表现主义强调的是画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并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更强调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新表现主义更具人文色彩。

就拿《街上的五个女人》这幅作品来说,画中的建筑色彩和人物外形较为虚幻抽象。画中的人物形象一般用绿色、黄色和黑色三种颜色来塑造,以纵向构图方式为主。不论是从左右还是从上下来看,画面填得较满,而且背景和人物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一来就增添了画面的整体性,让人从整体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孤独感,这就可以凸显出画面理性主义的处理。画家可以通过交错的人物线条,让人物在黄色的背景中显得更加高傲孤独,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德国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德国的民族精神特征。

由此可见表现主义对于油彩画来说是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论是表现主义还是新表现主义都要利用到理性处理,正是由于这种理性的处理手法,所以表现主义才会得到不断继承。

二、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

虽然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主要表现手法一致,但是在许多方面两者仍有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不一样,从而导致了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艺术思想有一定差异。接下来看看两者之间具体存在差异的地方。

由于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其蕴含的艺术思想也不一样。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在表现主义手法中,艺术家只侧重于对绘画形式的探索。而新表现主义则侧重于表现画家的观念,更侧重于如何在画作中利用形和色的变化更好地体现画家的思想。

表现主义产生于19世纪代,那时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当时人们在一战中深受苦难,越来越追求新的思想潮流。人们需要表现心灵的深度,但传统的'油画表现手法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新需求,因此创新油画表现形式势在必行。而表现主义油画更侧重于体现画家心灵对构形的影响,更侧重于突出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蒙克、梵高等艺术家就是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时代的发展,画家对构形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时抽象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新表现主义应运而生。这一思想的产生使德国很多艺术家转变了传统的意识和思想,逐渐接受了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油画的构形特征较为怪异离奇。通过这些怪异的形象来表达当代人对时代的追求。从外形上来看,80年代新表现主义作品看起来远离优美,大多是通过一些丑陋的形象来表现主题特征。这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觉得美好的东西并不能够满足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创造了一些怪诞丑陋的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更符合当代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能给人更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体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这也是新表现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

结语。

表现主义中的理性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突出杰作之一,它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表现手法。虽然美术史根据两者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但是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同时由于时代条件不同,其表现的思想特征也各有差别。从客观程度上来说,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成长和发展,但这两种形式的产生环境都是在德国,这也决定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趋同性。由此可见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琛.德国新表现主义与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比较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张金松.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张黎红.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比较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4】高远,从再现现实到意象表现——新时期对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方式的反思与突破u].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十

“摹仿”“再现”的价值,在西方美学史上曾被多次强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家之所以把艺术当作自然和现实的“一面镜子”,是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摹仿。因此,这个时期就孕育出了写实风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提出:风景画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应该是一个互逆的系统发生的过程,在画家和受众之间进行。在这种绘画中,画家借助对自然风景真实的描绘,向这个自然风景的容器倾注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世人。欣赏者既能在共鸣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又能通过对这种景物的真实欣赏体会到画家的情感。那么在这幅画面前,就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投射点,这是来自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情感。19世纪的英国风景画画家康斯特勃尔,一生创作了无数有关他故乡题材的风景油画作品。有人这样打趣道:他一生“就像蒙在鼓里的蜗牛一样,与故乡的磨坊相依为命”。确实,生活在故乡的小河边、树荫下是他的愿望,故乡的山山水水悄无声息地变化便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题材,正因为他对故乡有着无限的热爱,才能在他的作品中向世人展现出最完美的景色。我们欣赏康斯特勃尔的作品,并能与之达到情感的'共鸣:儿时的伙伴、成长的见证这样的角色都是被一座平常的山、一棵平凡的树来充当,这也是我们欣赏康斯特勃尔非常重要的原因―――这种深深依恋故乡的情结。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列维坦,生活在俄国寻求变革的白色统治时期。他最具代表意义的风景作品是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卡》《墓地上空》《傍晚钟声》等均呈现一种悲怆和凄凉的气氛,表达了当时压抑的社会情绪。相信每个欣赏者都被康斯特勃尔的直率、朴实,透露出雄浑、奇异,以及对他们大自然独特的、诗意的诠释而深深感染着。

2表现风景。

除了上述写实性较强的画家,在风景油画的创作历史上,还有一批画家,他们注重艺术作品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认为自然景物只是一个载体,画家能够从自然景物中得到启发,利用构图、色彩、线条和笔触等绘画技术作为符号,构建一个个似是而非的轮廓,去创作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在他们的笔下,传统作画中用透视、严格的比例等来制造一种视觉逼真的幻象效果的方法被抛弃了,风景的自然形态变得次要,甚至荡然无存。艺术家用带有情绪化的色彩、线条来创作,他们的作品带给欣赏者的是一种色彩和情绪上的纯粹美感。这种风格的艺术家,更强调情感和绘画因素的表现力。巴比松画派的柯罗被称为是梦幻诗意风格的代表,他的画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有着深深的寓意,画中大部分描写的是清晨的静谧,有时还会描绘出烟雾缭绕的梦幻,色调柔和。例如,他的作品《疾风》,让人感觉到作者作画时的激动心情,那在狂风中不甘弯腰的大树,让人不禁想起创作者内心中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精神,也反映着当时现实社会的情感态度。印象主义画家是这种风格的先行者,印象派对色彩的运用开启了美术史上的一场真正的革命―――它打开了光和色相互辉映的大门,使得传统油画中暗淡的画面像自然本身一样充满光彩。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等,画中诸物象没有具体的轮廓,只有似是而非的光影与无比丰富的色彩。从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风景作品中,我们可以对他的色彩和笔触的精神内涵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凡高生前不为人知,常常像梦游似的疯狂地作画,他极力冲破印象主义用光和色来表现瞬间印象的限制,追求个人的独立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现。这一切情绪全部化作扭曲、颤抖的笔触和强烈、明快、响亮的色彩。《普鲁旺斯的果园》《星夜》《村道》等作品的画面上挤挤挨挨、粗野狂放的线条,翻滚跳跃、尖锐刺目的色彩,骚动狂乱、焦灼不安的气氛以及升腾燃烧、充满张力的空间等,使有限的画面难以容纳,无法承受。无论你高兴与否,风景都在那里,创作者给它以欢快的色调,它就会高兴,而赋予它灰暗的色调,它便会哭泣。油画风景创作有了灵魂才能鲜活、生动,才能引人入胜,这个灵魂就是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必须具有真情实感才能将生活的真实转化为作品的真实。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流露,风景画是画家心灵深处诚挚的、热烈的情感倾诉,康斯泰勃尔的纯真朴实,透露出雄浑奇异,柯罗的恬静温柔,无不表现了画家对大自然魅力和诗意的独特感受,作为欣赏者,只有进入创作者作画的情景之中,体会和感悟作画人彼时的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内涵,才能静观自然,凝思自己,顿悟一切。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通用篇十一

每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都蕴含了自己的独特的观察、表现方式,所以绘画语言有着多样的表达方式,但创作者真正关注的是哪种方式真正契合自己心境的表达。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方人,长期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只有注重思考传统文化的表达,探究东方文化的神韵,只有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形成具有中国味道的绘画形式,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自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西洋画才真正的进入了封闭了几千年的传统大国――中国,在这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中,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了艰苦的探求,以寻求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点,使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早在20世纪初期便有了对西洋画和中国画发展的探索,早期的传统画家不能够接受西画,但随着西方势力的不断扩大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西画,这两种文化便发生激烈的碰撞,既有“守旧派”又有“革新派”,当时他们的思想并不很是成熟,直到30年代一大批留学艺术家的归来,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洋画的发展才有了明确的方向,尽管道路坎坷,但是仍然艰难的前进着。其中在中西结合上最为有影响力的有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等人,他们三人都主张中国画的改良,既不全盘西化也不恪守古旧,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融合中西以创新”,既吸收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又保留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追求,希望中国画能够借鉴西方的艺术风格和训练方式,丰富中国画的血液。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到了60年代,中国油画创作真正的进入了追寻本土的阶段,就是在吸取西方绘画精华的同时,使油画创作更具有民族个性。中国绘画的特性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使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油画创作时,必须在中国画中寻到自己表达所需的元素,并且能将它们与自己的油画创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领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油画成为具有东方元素的艺术语言,让画面更加气韵生动和传神。中国绘画讲究笔墨的使用,以写意为主,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神似”,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和画家(艺术家)自己的精神感受,所以说中国画是一种有意境绘画,是一种表现艺术;而西方的油画则是以写实为主,追求一种艺术形象的再现,以似为美,这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和追求在进行必要的融合发展上,既不能机械的改变某一艺术形式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使用也不能笼统的全部接受并不假思索的盲目嫁接,要在两者的精华之处或者它们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上进行必要汲取或补充,这就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吸收提供了的发展的温床。

当下,中外油画都在发展,但许多油画家为了赶上西方绘画的脚步,刻意追求一种自己都不是很明白得思想性和时代性,甚至希望能够引领油画创作的潮流(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有时会起到反面效应,不仅不能够引领世界“潮流”自己却被世界所淹没完全的西化,失去了自己本应具有的东方味道;另一些画家则保持这冷静的头脑,借助东方特有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画面思想,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流之中能够消化吸收它们的精华之处进行必要的艺术创作,而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现代艺术,这就是所谓的“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

2l世纪,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的迅速化,东方画家越来越具有本土文化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主动性,在油画创作中着重表现具有东方审美情趣风格,形成可一种全新的油画语言,为油画扎根于本土奠定了基础。纵观近百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自中国社会接触到油画后,就开始了油画创作的学习,从反对到借鉴再到最后的融合创新,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这种民族性在不断的融合中发展壮大。从油画的民族化来讲,许多的艺术家创作者一直在对其进行不懈的探索。例如,林风眠将西方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水墨和意境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语言特色。徐悲鸿则将法国古典主义的写实性绘画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后世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画家靳尚谊、罗中立、陈丹青等的油画风格,对中国油画的民族性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从外表上看油画的民族性,是中西方绘画的结合,而内在上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现代绘画的民族性是这些画家们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注入的新鲜血液。使中国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语言元素,最为重要的是民族神韵与民族精神的张扬,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启示我们,一种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必须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民族性,否则不堪一击。

当下是油画的发展进入了全所未有的时代时期,时代发展必然带来艺术创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脚步使得中国走进了世界,在这种开放的时代下,怎样进入到世界文化中并且随时可以保护本土性文化成了当下讨论的话题,中国油画的时代性由此张开。随着对时代性的过度追求,加上金钱的刺激和观念的影响,中国油画出现了偏离现象,当我看了“艺术遭遇市场”节目后,感悟颇深,很多艺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严重危害者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本土文化的根基,力图彰显出东方文化的传统个性,不能违背油画创作中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对油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让绘画领域多元化,这就会使我国的油画不论在哪个领域都会得到巨大的拓展。

华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刘继宗在《兼论当代中国油画模式的构建》中指出:“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双轨合一,是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东方文化中所蕴含的东方语言,是一种‘似与不似’的意境,是中国文人艺术哲学的最高境界,中国文人精神的最高标准则为境界,纵观历史,中华文化虽然受国外来名族文化的冲击,但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始终保持者自己的文化精髓,这便是境界所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华夏民族的心中,而在今天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已经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重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创作者必须要肩负起巨大的历史任务,在油画中表现出东方语言,让东方的艺术境界与世界接轨,齐头并进。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者们,积极彰显着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汲取与借鉴中,不断创新,张扬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为创造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油画而不懈努力着,我们期待着21世纪的中国油画发展新纪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