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0:31:12 页码:11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3篇)
2023-11-21 00:31:12    小编:ZTFB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简练、准确、客观,并且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报告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素,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读性?附上了一些成功报告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一

1、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组织协调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充分整合现有的农民技能、就业创业、科学实用技术、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畜牧养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食用菌栽培、经济林科管等内容资源和技术力量,教育、科技、经贸、人社、农业、林业、药办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形成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各部门培训基地中心、各乡镇农技校为网点的农民培训网络,增强各乡镇农技校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针对季节、市场特点制定培训内容,定期开班,分批长期培训,充分发挥培训平台作用,全力打造现代新型农村劳动力。

培训渠道。充分依托电视广播、移动通讯、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势。把农业新科技、新技能、新知识送到农民手中;组织培训技术力量,广泛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巡回乡村开展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为农民打包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优质服务,全面消除各种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农广校和农技、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人才及部门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的培训任务和目标,加大督查力度,注重培训效果,努力打造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格局,确保农民学的方便、学的轻松、学的全面,学了就会,会了能用,用了能致富。

3、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把技能培训与享受农村低保、宅基地审批、生育指标审批、扶贫贷款审批等惠农政策和“一村一品”挂钩。晋级、发结业证书,扩大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覆盖面;实用教育培训达标。坚持用人单位以证聘用原则,进行人员聘用,从源头上增强农民接受培训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都重视技能培训、依托技能致富的大好氛围。

5、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关系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做好此工作就能为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不竭动力。农民教育培训数量大、任务重,同时是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只有将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才能保障培训长期进行。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县财政拨付一部分、涉农部门筹措一部分、农民工出资一部分的办法,为培训长期有效开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二

在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推动下,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村综合经济继续朝着高效、稳步轨道发展。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我镇2个精品村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其中综合型精品村—三井村的农民收入由年的5917.5元到的8521.2元,并保持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精品村—富荣村的农民收入由的5740.5元到20的8404.7元,并保持每年以21%的速度在增长。未实施“中国幸福家园”项目的二龙村,三年以来的农民收入由年的5645.3元到年的7596.3元,并保持每年以16%的速度在增长。农业产业基地进展良好,三井村建成莲藕基地1000亩,年产量可达吨,实现产值300万元,以欧投项目为契机,建成薄壳核桃基地1300亩,预计正常投产后,可增加收入2000万元。全镇已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0.26万亩。

三年以来,我镇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共设施共享水平。继续开展以“清障、清淤、清水面、护堤岸”的“三清一护”为主要内容的渠道整治建设,提高沟渠、渠道调蓄功能和改善河道的水环境。其中三井村共整治堰塘12口,整治沟渠2100m,硬化便民道路3.6km,建设产业核心区观光道路2.5km,中心村庭院绿化美化100户,新建文化活动中心1处等。富荣村房屋风貌改造256户,垃圾池建设23口,居民点路灯亮化23盏,罗吴路变道1.2公里等。农田基础设施和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74万亩,其中发展水稻高产高效基地建设13250亩,田型调整4200亩。投入495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投入620万元用于“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对灌区干支渠系进行节水配套改造,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整洁的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民的思想进步、观念更新、掌握新技术、有新的精神追求。镇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培养工作,通过召开培训会,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方式,三年来共培训农民20000余人次。其中三井村5000余人次,富荣村6000余人次。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合力推进。年以来,我镇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围绕建设新农村规划、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民培育造就等方面总体部署。为了扎实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党委政府成立了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指导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政策有力,成效明显。三年来,我镇从改善村容村貌、强化公共事业、发展集体经济、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基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是建设有序,亮点纷呈。三年来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程有序展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农民素质培训与转移就业、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和谐稳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详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依然比较簿弱,建设现代农业的困难较多。我镇农田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是很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带动作用不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高。因此,整体上农业经营效益不高。

二是农村社会还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自身对公共品的需求,而农民群众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愿望却十分强烈。但受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影响,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庄的规划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旧村整治改造的任务还比较繁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以农综项目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改善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多渠道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强化培训力度,通过召开培训会,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三

2、家务农劳动力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结构现状:

男性15210人、占39.6%女性23145人、占60.3%家务农劳动力年龄29岁以下3361人、占0.8%30——40岁14300人、占37%40岁以上20694人、占53.9%家务农劳动力小学文化11160人、占29%初中文化22560人、占58.8%高中以上文化4635人、占1.2%其中。

3、家务农劳动力参加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情况:

4、农村劳动力学习新技能的热情高涨。乡大河村举办快速养猪技术培训结束时。农民又强烈要求授课教师接着讲养猪技术;镇严坪村发放的农业实用技术资料,被村民一抢而空,农民对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培训,求之若渴,学习新技能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四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和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强化为农服务为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粮油生产情况。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的粮食生产工作,结合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稳定和增强全镇的粮食生产。

一是春收粮油喜获丰收,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全镇夏油生产面积5.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单产约有提高,总产1.1万吨,同比增长%,市场收购价元/公斤,同比增加元/公斤;小麦生产面积2.6万亩,总产4800吨,同比增长%,市场收购价元/公斤,同比增加元/公斤。两项合计共增加农民收入元。

二是水稻优质化率高,增产潜能大。全镇推广超级稻、优质稻万亩,占水稻播种的%。在莫沟村、依湾村创办了2个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推广病虫专业化防治万亩、测土配方施肥万亩次,实施秸秆还田万亩,为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今年粮食单产增加公斤,总产万吨,比上年增长吨,增幅%。加之今年国家提高了中晚籼稻最低保护价到135元/百斤,同比增10元/百斤,稻谷价格稳中有增,优质稻价格增幅较大。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水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我镇以杨陈垸水产基地为核心,辉煌水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一改以往小打小闹模式,在品种上市场选择,在生产上专家指导,在饲料上自主生产,在防治上规范用药,在销售上抱团出击,特色养殖面积达76%以上,水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箱养鳝面积扩大到2500亩5万口,其中新增500亩1万口(每亩网箱养鳝20口),主要集中在金岭村、莫沟村、村、芮湾村等;虾蟹养殖面积扩大到亩,其中新增亩。

2、水禽养殖热情进一步高涨。受今年禽流感影响,全国水禽总量大幅降低,蛋品供应明显紧张,蛋价持续上涨。但我镇远离疫区,基本未受大的影响,目前全镇成鸭稳定在20万只,产蛋200万公斤,产值万元。

3、水果产业规模进一步巩固。以盛世佳人绿色果蔬合作社、杨田心怡葡萄园等为龙头,引进并成功推广了优质甜瓜、西瓜、葡萄等品种,尽量减少露天栽植,小弓棚栽植等模式,大力推广钢构大棚。目前全镇已建成钢构大棚500个,新增瓜果种植面积亩。

4、水稻制种面积进一步扩大。x年水稻制种亩产达公斤,单价元,亩均产值达元。今年以来,群众种植水稻制种热情高涨。沙埂坝、太平桥、剅台、张滩、王岭、陶湾等村相继与武汉国英公司签定供应合同,共落实种植面积亩。

(三)农业项目建设情况。

1、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情况。

上半年以来,我镇已基本完成青福村、左桥村、仁和场村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工程投资万元;启动了丰实垸村、蔡桥村、陶湾村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万元,并于完工;完成仁和场村、青福村、王岭村三处储备项目实地查勘。

2、土地整理项目。

完成杨陈垸土地平整项目的自验与初验,工程累计投资万元;富友垸土地平整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占工程总量%,预计完工。

(一)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业稳定性不强。5-6月份以来,由于持续暴雨高温,对秋季作物播种、育秧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中稻受灾面积3.6万亩、棉花受灾面积0.4万亩玉米受灾面积0.9万亩;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是市场行情影响农业增收。目前,各类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对提高农民生产热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一段时间后,各类农资、生活必需品等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资将可能涨价。同时,农产品价格是一个动态的波动过程,涨价后也可能跌价。

(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不高。随着劳务输出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大多数为“386199”部队,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明显老化,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强,影响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支农力度更大,农业生产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剩余劳动力流动性更强,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更大,部分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作崇,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四)生产用工条件的制约。由于青壮劳力外流逐年增多,本地生产佣工及租用农用机械作业价格逐年提高,如去年是1人1天120元,今年增加到150元;收割机由去年每亩元,今年增加到元等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

三、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思考。

通过走访座谈,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一是多提供市场、价格、技术等方面信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劣农资商品和哄抬农资价格行为。三是加大信贷支持、项目扶持、政策保障措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我们必须盘活现有的农业存量资源,用市场的理念、工业化的观念来搞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加大对规模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靠投入换回报。用足用好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全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优势产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倾斜,避免建设上的各自为阵、平面推进。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从政策上想办法。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促使农业保险融入社会化保险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探索产业发展基金的储备及应用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抵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向科技要效益。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1+1”科技入户活动、送科技下乡、兴办示范样板等形式多渠道培训,扩大新型农民培训范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同时,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生力军作用,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系列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农民增收,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认真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保持全镇农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力争全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00元。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1、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总体要求,真正建设“四水”拳头产业。即建设正合垸水果基地、荷花池、唐埠塔制种基地、杨陈垸水产基地、云潭垸水禽基地等一批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四水”产业比重占农业比重达到50%以上。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以渠道疏洗清淤、民垸围堤加培、泵站更新改造、涵闸整险加固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高产农田建设,抓紧完成杨陈垸、富友垸村土地整理项目和左桥村、青福村、仁和场村、丰实垸村、蔡桥村、陶湾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灾保收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采取代耕、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扶持3家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服务优惠政策,大力推进粮食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综合作业率达75%。

4、抓好新农村示范线(点)建设。一是老点巩固提标准。要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巩固园艺场、张滩、沈湾、蔡桥、剅台、沙埂坝等新农村建设老点,在细节上使力,在内院上深入,在长效上下功,确保老点不老。二是新点谋划创优质。要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总原则,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建设,破解资金难题,又前期建设经验,适时新建仁和场、唐场、印嘴、黄湾、太平桥、丰实垸等一批高质量、高形象、搞标准新点,打造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时期的新标杆。三是整体推进建花园。要在思想认识上整体推进,改变干群中存在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试点、树形象的错误观念。要在资金筹措上整体推进,变政府单一投入为社会共同参与。要在覆盖范围上整体推进,变“路边花”为建点、连线、扩面,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百花园”,力争年内新农村建设触角深入到60%以上的村组。四是社区建设加力度。要继续完善淳童社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全部投入正常运行。要引爆姚嘴、坡场、潘场社区建设,边开发,边规范,边升级。

5、加快推进“三农”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和品牌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选择确定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策倾斜,实行重点投入,加快推进示范样板建设,力争通过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市有影响、有特色的“三农”发展亮点工作。

6、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体系。

7、突出重点抓好“一建三改”。一是改水。要大力争取改水项目,年内建成1处以上联村水厂,全镇饮水安全覆盖面达到80%以上。二是改厕。要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三格式化粪池,有效控制污染,完成市级下达建设任务。三是改厨。要继续推广农村新能源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达到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8、大力推进清洁乡村工程。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着力破解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难题,积极探索填埋、焚烧、集中处理等方法,广泛推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引导村民建立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垃圾定点收集、清运和处理制度等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对损毁、漏建、破旧的垃圾池,要筹措资金新建,并购置清运车、建好中转站、配备好工具。二是严格清运责任。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查人员配备情况,查垃圾集并情况,查清理转运情况,查群众评议情况,形成通报,与报酬挂钩,强力督办,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定岗配人,定点归位,定时转运。三是新建保洁机制。要确定专人保洁,破解长效管理上人员、资金、制度等难题,确保农村村庄环境时时洁,处处美。四是扩大整治区域。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主次干道一起整,前湾后湾一起整,房前屋后一起整,屋内屋外一起整,整体推进农村村庄环境整治。要借力造林绿化,整治环境与保持生态一起抓,突出抓好冬春季节,新植树木达到30万株。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五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__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__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__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广大回民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政府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在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平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六

20xx年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德州市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刚接到通知后,我的心情是激动且充满期待的,激动是因为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期待是因为年轻人多学点终归是有好处的。现在都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校长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天半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聆听了来自山东各地4位教育专家的(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农村校长”)讲座。他们朴实无华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他们挥洒自如的风范令我陶醉;他们克难奋进的工作态度使我敬佩;他们孜孜不倦的诲人精神叫人赞叹。我明确了一名合格校长应该具备的素养,明白了一名校长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与引领。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总结如下:

“农村小学校长怎么当?”有人说道:“只要看着老师按时上班、学生成绩过得去不出事就行!”我想以上这两句对话可以较真实的反映农村小学校长的办学现状。我们往往看中的是“教学”却忽视了“教育”,关注着“结果”却忽略了“过程”。来自莱芜钢城区丈八丘小学的校长董春玲却一语道破了我心中的困惑——我们要给孩子一段完整的小学生活。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的办学目标,俗话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大,六年决定人的一生,我们的小学教育不就是六年吗?我们应该思考,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六年中获得哪些?我想我们应该让农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应该每一所学校的愿景,每一名教师心中的理想。

董春玲校长提出了“善待教育”的理念,她倡导——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教学。围绕着这一理念,丈八丘小学克服了很多困难,积极地为学校改容换貌。著名的教育家王松舟也说过——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所谓慈悲,就是一个老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光的。你在慈悲行中,不仅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获得成长的喜悦;同时,你要深深感谢、感恩这个孩子,正是他唤醒了你内心的慈悲,正是他成就了你精神的成长和净化。这才是真慈悲,我们把这样的慈悲称为“觉悟的爱”。我想“慈悲为怀”和“善待教育”呼吁的正是教育者们“觉悟的`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普及爱和善良教育,唯有筑基于善待之爱,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

韩相福,沂山镇海尔希望小学校长,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工作岗位上追梦17年。在他的报告中,我知道他有一个理想:让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上任之初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凉了半截:校舍陈旧,连操场都没有,教学设施匮乏。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没理想,不去想也不敢想我们这样一所学校发展的未来。上级考哪门课,老师就教哪门课,教师的倦怠和课程的狭隘,让我们农村的孩子生活在文化荒漠中。听到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发出叹息:和我们学校的情况是这么的相同。这是所有农村学校共同的诟病。该怎么办呢?韩校长硬是带着打造“四个一流”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披荆斩棘的农村学校改革发展之路,打造了一所“一流的校舍、一流的硬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成绩”的乡村小学。

作为校长,我想从改变自己开始,树立宏观的目标,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工作从细微处着手,使“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管理模式,使每件事做细,每件事做精。让我们村里的孩子不土,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视野,让他们能和这个世界对接,能和这个世界对话,我觉得要让师生们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我一定要为此而努力!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知名校长对学习的执着与坚持。我们要从发展的长远出发,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改革的契机,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立足长远,以推进我校各项工作。教育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从这一点说,学习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校长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耐得住繁琐、耐得住平淡、耐得住寂寞,坚定信念,率先垂范。

总之,短短的的校长培训学习中,我汲取知识很多,也拓宽了视野,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不论是对于我个人的提高还是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流动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农村流动党员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我结合xx瑶族乡实际,做了一点肤浅的思考。

在xx瑶族乡外xx县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有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4%;

在xx县外xx省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6%;

省外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8%。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xx瑶族乡外出流动党员占到30%左右,且大部分分布在县外,这就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题。经分析,当前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着三“难”:

(一)去向难以掌握。

农村党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从事体力方面的劳动,由于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农村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务工地点经常变换。而且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也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往往今年摸清的农村流动党员情况,可能在下一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

(二)活动难以开展。

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特别是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作用难以发挥。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有些流动党员的党性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甚至有些党员开会没钱不去,活动没钱不参与,有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些流动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很有限。

(一)思想认识不深。

流动党员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许多党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存在着不想管、不愿管、不好管的思想,认为是“嫁出去的女,沷出去的水”,不必管,导致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轻视或思想上忽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倾向。

(二)党性观念不强。

部分外出的流动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

还有的流动党员“管它东西南北风,一心一意只挣钱”,不参加组织生活,不透露党员身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隐性党员”“档案党员”。

(三)教育管理不严。

一些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流于形式,平常只局限于收收党费,打打电话,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流动党员的真实情况。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零。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仅仅局限于口头上和书面上,而没有下功夫去管理流动党员。

(一)建强基层党建管理队伍。

一是注重培训支部书记强基础。流动党员的管理,关键要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和教育。“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支部书记。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支部书记的作用尤其重要,所以要通过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加强他们的党性意识,党性观念,从而能够起到规范管理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的作用,要通过党建业务知识培训、党建工作例会等多种形式及制度,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努力增强支部书记在实际党员管理工作中的能力。

二是配备党建专干提后劲。搞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配强管理力量,农村党支部的管理关键在村支部书记,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不能完全做好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那么各支部配备党建专干显得尤其重要。以xx瑶族乡为例,配备党建专干后的党支部,在党员管理和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组织生活更加正常化,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更加经常化和有效化。

(二)创新基层党员管理方式。

一是建立信息管理制度,解决底子不清的问题。针对以前流动党员管理底子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一方面组织村支部开展流动党员信息摸底工作,将流动党员的姓名、住址、流出时间、流入地点、所在支部进行全面登记。另一方面将全乡流动党员造具花名册,输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利用远教站点,实行乡、村联网,按月进行信息更新,有效解决了过去人工操作时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不快捷的问题。

二是建立固定联系制度,解决去向不明的问题。流动党员人数多,流动性大,地址变化比较频繁,很容易出现联系中断、呈现出“党组织找不到流动党员,流动党员联系不上党组织”的尴尬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xx瑶族乡设立流动党员qq群,建立了xx瑶族乡党建微信公众号,村里设立了流动党员管理联系人,将微信公众号、qq群和联系人固定下来,保持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动态,提供政策咨询和了解家乡发展情况。

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后,针对他们的“留守孩子”采取建立“留守孩子代管家长制”的方式,由各村党支部按照就近原则,明确1—2名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的“留守孩子”结成“代管”对子,签订帮扶协议,对流动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全程“代管”,使流动党员“身在千里外,家有贵人帮”,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农村流动党员虽然“身在外”,但“心在家”。

(三)规范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

由于流动党员流动的范围较广,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单靠一个人、一个支部的努力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因此要统一认识,协调联动,尽可能的健全和完善组织设置,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的组织网络,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筑起坚实的阵地。同时创新活动方式,使流动党员无论走到那里,都能找到党组织,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

同时我们的“两新”组织也主动接收在xx乡务工的流动党员,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八

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需求的特点是搞好校长培训工作的前提。本文通过对164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从培训内容需求、能力需求、师资需求、形式需求、层次需求、时间需求等方面了解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需求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应针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引领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和发展。就现实条件来看,提高校长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是参与专业化的培训,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需求的特点是搞好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前提。据调查显示,有68.3%的校长对校长培训持积极态度;29.3%的校长对校长培训持一般态度;还有2.4%的校长不愿参加校长培训。那么,什么样的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的?现实的培训内容和形式符合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需要吗?校长培训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怎样的改进?课题组对河南省164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培训的需求情况。

我们共调查农村中小学校长共164人,其中中学校长28人,占17.1%;小学校长136人,占82.9%。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以访谈研究。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校长认为校长培训应侧重点在学校管理能力的提高(38.7%)、研究学校解决实际问题(23.2%)、开阔视野(12.4%)和校长之间进行经验交流(10.3%)等几方面。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唯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阔教育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定的能力和提高学校管理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学校。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培训侧重点的认识,培训机构应加强对校长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校长发展的薄弱环节,选准培训的重点,避免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制定的培训重点和校长们认定的培训重点不一致的弊端。

在培训过程中,中小学校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调查发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均为29.3%);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19.5%);新课程改革(14.6%)。农村中小学校长认为培训时最需要学习的前四项内容依次是现代教育技术(21.5%)、学校管理理论(17.7%)、名校管理与教改经验(14.4%)、学校管理与教育案例分析(10.5%)和经验交流(10.5%)(见表1)。

学校管理的复杂性需要校长具备全面的领导能力。在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与领导角色相关的几种能力,供校长们选择,并要求按重要性程度排列。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校长们希望获得提升的能力主要是学校发展策划能力,占54.9%;教学指导能力与政策分析及运用能力,占23.2%;识人用人能力,占15.9%;人际沟通能力,占6.1%。访谈中也发现,校长们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在决策、用人、协调能力几方面,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但对调研能力的需求不高。事实上,调查研究能力是发现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校长们对调研能力重视不够,说明了校长们尚未意识到调研能力的重要性。

在农村中小学校长渴望接受的培训调查中,有46.9%的校长选择参省级培训;37.0%的校长希望参加地方培训;8.6%的校长选择参加校本培训;7.4%的校长希望参加国家级培训。上述的数据提示我们,校长们渴望接受省级层次培训的比例最高,反映了他们求变、求提高的愿望非常强烈。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在安排校长就近接受培训的同时,应多创造机会让更多校长接受高层次培训计划。

对于培训方式,本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您认为下列哪种培训方式对您是有效的”调查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授课方式分别是:参观学习(25.4%)、经验交流和专家讲座(均为17.7%)、挂职锻炼(10.5%)(见表2)。在进一步问及“您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什么?”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九

(一)农业生产主要指标稳中有增。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1、示范片建设初出成效。示范片今年计划完成九大工程建设,目前4000亩竹林低改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株木潭农科园东侧河渠维修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穿衣戴帽”和美化靓化工程进展较快,绿化带工程已全面动工。签订流转合同600亩,新桃缘第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桃益一级公路沿线凉席加工退出和园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沿线58家凉席加工企业已退出益桃公路视线以外,两个园区均已开工建设,可望在月底入园生产。

3、农村清洁工程稳步实施。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安排,明确了县级领导办点经费的50%用于乡村清洁工程的“以奖代投”,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四创”活动,重点解决20个新农村示范村,桃益、桃沾、桃灰公路两侧的材料堆放、垃圾清运、乱停乱靠、沟渠淤塞等问题,对15个乡镇所在地集镇和50%面上村进行环境整治和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3、农业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一是防汛工作取得阶段胜利。面对上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现了“不垮一库一坝,无人员伤亡”的目标。二是动物防疫工作毫不放松。我县切实加强动物检疫,强化疫情监控,扎实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目前为止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三是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位。从9月20日起,已启动全县森林防火特护期,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总方针,以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重特大森林火灾为总目标,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二、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走向分析。

三、下阶段工作目标。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生产,确保粮食大县、生猪大县建设目标不动摇。

进一步加强生产指导和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晚稻播种面积落实,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尽快制定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和生猪产业发展。同时,认真抓好农口立项争资及项目工程实施,搞好项目衔接和申报,为实现全年农口系统立项争资目标而努力。

(二)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不动摇。

成立桃江县整合涉农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新增粮食产能县建设三个平台,抓好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申报等环节。认真完成“一事一议”、新农村达标、能源项目建设任务。

(三)着力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目标不动摇。

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构建完善的防汛预案和责任体系,完善防汛抗旱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狠抓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和松材线虫病等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动植物防疫安全。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提高农机安全工作水平。

(四)切实抓好“四冬”生产,确保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圆满结局。

我县已于9月21日召开全县“四冬”生产会议,明确了**年全县“四冬”生产总目标,即: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6000处,完成土石方1000万方,累计投入资金9500万元;完成秋冬作物种植面积53万亩。其中油菜27万亩、蔬菜7万亩、冬粮8万亩(其中马铃薯2万亩)、绿肥11万亩;完成油茶造林0.6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0.3万亩、竹林低改5万亩(其中修山4万亩、垦覆施肥1万亩)、笋材两用基林0.5万亩;确保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动物标识率、产地检疫达到100%,严防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十

村级财务管理是困扰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全面了解我县村级财务管理情况,促进该项工作规范发展,县政协经济委在周雅英、华实佑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经济委部分委员,并邀请县农业委、财政局有关人员于8月中下旬对我县部分乡镇的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我们按照山区、湖区、坂区、洲区四种类型选择了北浴、千岭、凉亭、汇口四乡镇八个村作为调研点。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帐册、走访农户等方式,重点调研村级财务管理、农村财务“乡村联管”运行情况、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情况。调研组未到的乡镇,同步开展了书面调查,广泛听取和了解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基本成效和经济状况。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财务“乡村联管”的实施意见》,大多数乡镇基本按照《意见》做到“四不变”(即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独立核算权不变,村债权债务管理权不变,经营自主权不变)和“八统一”(即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财务公开制度,统一记帐方法,统一使用票据,统一报帐时间,统一审核记帐时间,统一帐据归档保管),对提高全县村级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建立了管理机构。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农村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级财务的监管。

推行了“乡村联管”。大部分行政村由乡(镇)农经站对村级财务实行帐据代管。在代管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形式:一是村级财务档案乡镇管理,每季或每月集中在乡镇记帐,接受财政所、农经站的指导和监督;二是村级财务档案乡镇管理,帐务由财政所代记;三是仅仅管理了村级财务档案和票据;四是设有联管办,但基本上没有管理。全县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

严格了审批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离不开民主监督,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是对村级财务实施监督的组织。各行政村在民主监督中要求,对每一笔开支,经办人均要在票据上注明开支事由,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批。

实行了财务公开。广大群众对农村集体财务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情况等。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县绝大多数村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财务公开工作。

同时,在村级财务运行中,除极少数村(社区)外,经济状况不容忽视:

村级收入匮乏。调查中发现,村级集体经济总体水平落后,运行十分困难。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支出全部由转移支付资金承担,仅仅用于村干工资、五保户供养和办公费支出,其它收入很少。从而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村级组织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的功能,制约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联管”不到位。在推行村级财务“乡(镇)村联管”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县农业委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县财政局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由于各乡镇农经站一般只配置1名人员,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不高,参加乡镇中心工作任务重,受精力和能力的影响,致使村级财务联管工作走了过场。部分乡镇把该项工作交给财政所,但财政所做起来也觉得师出无名,困难不少,因而对联管工作疏于管理,形成了大家都未管的“真空”。

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建帐不及时。个别村会计工作拖拉,不及时建帐,更为严重的是少数村存在“包包帐”、“断头帐”问题。二是明细帐设置不全。有的村应收款和内部往来科目虽设置了明细帐,但其它科目仅在摘要栏中作了记录。三是总帐与明细帐不相符。由于会计与出纳对帐不及时,有的村会计和出纳员甚至长期不对帐,造成总帐与明细帐不相符。四是帐务处理错误较多。村级会计在进行帐务处理时,经常是以收抵支,差额入帐,不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处理。五是票据管理不规范。收据、自制单据、“白条子”入帐,以借条、欠条抵库,坐收坐支现象等极其普遍。六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个别村会计档案保管不完整。

民主理财不民主。少数村民主理财小组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走向了极端。一种情况是,个别村的理财小组成员与村干部关系较好,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否决时当了“老好人”;另一种情况是,在行使监督权时夹杂着个人的好恶和私心,做了“死对头”。同时,少数村在财务公开上遮遮掩掩,对受托查阅审核的村级财务帐目有时被加以限制,影响了民主理财的效果。

会计队伍不稳定。由于受村级三年换届一次的影响,会计人员变更快,调换随意性大,导致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落选会计中,一部分人不及时办理财务移交手续,导致村级财务管理脱节;有些人出门打工,不交帐务,造成接任会计财务记帐从零开始。由于人员更替频繁,有些新任会计基本不懂业务,而主管部门也不能经常性地组织业务培训,直接影响了村级财务的管理水平。

转移支付不够用。转移支付资金是取消农业税后,为保证村级正常运转而下拨的财政资金。近几年来,资金额度一直没有增长,根本维持不了村级的正常运转,甚至连村干的工资也难以兑现。

三、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村级财务在经历了从“三提五统”到“转移支付”、从“取”到“予”的转变之后,一些在变化了的形势面前采取的应变措施未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加上撤村并村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更加引发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上的矛盾。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管部门和大多数乡村提出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的体制模式可以施行。在乡镇设立专门机构,由村委托乡镇管理,村里只设报帐员。这样做,从理论上分析,可以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这一重大体制改革举措进行参政议政,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既立足于财务管理又跳出财务管理谈管理,力图侧重于宏观上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放在发展的大平台上来审视,分别从舆论引导、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工作运转和减债增收等方面作一些思考,是以为建议。

宣传引导与依法办事相配合才能不反复。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是要向群众宣传清楚。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是维护群众利益、让村级财务得到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财务上送群众一个明白,使村级财务真正步入良性管理的轨道。二是要提高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在调研中,多数村干赞同这一改革举措,认为可以还干部一个清白。但一些财务状况较好的村干有顾虑,担心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后,不能再象以往一样,财神爷要饭——装穷,害怕从此在项目和资金上得不到乡镇的照顾,一些合情不合规的开支受到限制。我们在制度的制订上要给他们吃上定心丸和放心丸。三是要履行法律程序。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民主权利,遵循自愿原则,在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善有关法律手续,实行依法委托。四是要引起乡镇领导的足够重视。要加强领导,实施前要进一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不可简单行事,要防止把矛盾集中到了乡镇,给工作带来后遗症,造成新的不稳定。可以按照“先清理,后代理”或者“暂时搁置过去,努力规范现在,逐步化解矛盾”等办法进行,通过周密的部署安排,顺利地过渡到新的管理体制上。

农业部门与财政部门相协力才能不折腾。村级财务监督和管理是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赋予农经管理部门的职责,但由于我县农经力量薄弱,形成了在该项工作上的“有想法”、“没办法”的尴尬局面。目前,村级财务工作管理得较好的乡镇,基本上是由财政所在承担此项业务,但财政所管理起来又名不正言不顺,加上自身工作压力就不小,这样一来,又会造成“有能力”、“没精力”的不利形势。鉴于“三农”政策主要依靠农业和财政部门贯彻落实,为既方便与上级部门相对接,及时掌握有关政策精神,又发挥各自优势,既分工又合作,我们认为,在乡镇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比较适宜,以财政部门为主管单位,负责村级财务的日常管理、帐务处理、资金管理和村级报帐等工作,农经人员负责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和监督。在实行这一管理体制时,要协调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同时,乡镇财政所当前又承担了大量的为民服务、民生工程、一事一议、惠民资金发放、家电下乡以及本次施行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等工作。要切实增强其协调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水平。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十一

研究,中文的意思是积极寻找根本原因和更高的可靠性基础,以提高职业或效用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从刘易卿的《世说新语》·文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农业农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2019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一)加强党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农业农村人才体制机制,健全组织部门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系统协调联动、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摆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通盘考虑,依靠人才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培养造就人才。

(二)强化农业农村人才政策创设。深化农业农村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系统研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举措,建立以品德、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修订部系统职称评审有关政策文件,探索实施部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分类评价。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符合涉农职业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培养模式、学费奖补等方面支持政策。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赋予农业科研人员一定比例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进一步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才激励政策,推进种业人才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

(三)营造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干说并重”,加大《人事人才工作信息》报送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网络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政策、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全国农业农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等评选表彰,实施2019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资助项目遴选,进一步激发亿万农民和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力度。会同中央组织部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将示范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培训目的聚焦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培训对象覆盖所有国定贫困县。通过示范培训,带动各地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会同中央组织部举办全国农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示范班,会同全国妇联举办“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农村妇女带头人专题培训班,会同共青团中央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农村班。举办3期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专题研讨班,3期全国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研究启动实施“双百”工程,整合资源,支持100家涉农职业教育机构,培养100万名具有中高等学历的乡村振兴骨干人才。以职业农民、农村基层干部等为重点,依托农广校系统通过“半农半读”、弹性学制等方式,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就地就近参加中等职业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鼓励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院校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制播工作,全年完成365小时专题教材制播任务。

(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质量。健全完善职业农民队伍工作体系,从队伍建设、教育培养、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促进职业农民全面发展。举办第二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编制《2019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开展2019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研究。

(七)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构,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着力建机制、定标准、抓考核,形成“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好农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分类培育计划,全年培育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探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开设重点班,衔接学历提升教育。

(八)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对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召开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高级研修班暨管理工作座谈会。举办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做好各类高级专家人选的选拔推荐。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素质能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培养区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九)做好农业引智工作。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组织开展2019年度境外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的申报、实施等工作。加强农业引智成果宣传推广,扩大引智受益面和影响力。继续推进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搭建交流平台。推进中德农业领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交流,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

(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对全国1/3的基层农技人员进行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培育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支持农技人员在职研修,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利用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大规模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年举办20期“农科讲堂”。支持各地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引导鼓励农科毕业生到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鼓励科研院校、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机构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健全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评激励机制。推进实施“双师型”水产技术推广人才培养计划。

(十一)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骨干培训力度,做好援疆援藏检测人员培训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耕地质量保护等,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业务培训班,提升农田建设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举办全国渔业安全与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班。加强基层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和指导各地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建立乡村规划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情、植保、肥料、农药监测统计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培训,培训一批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

(十二)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培训,举办3期地方农业综合执法骨干培训班,强化作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既熟悉农业又精通法律、通专结合、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水平。组织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

(十三)强化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监管,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流程,强化内控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修订、培训教材编写和鉴定题库开发。加强职业技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裁判人员培训班。探索开展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组织举办第二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加大转产渔民等特殊群体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十四)加快培养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化村级信息员培训。加大农业农村监测统计和市场分析预警人才培养力度,举办基层信息员及分析师骨干培训班。建立多层次市场信息监测预警队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对引导生产和决策支撑的重要作用。加大市场流通和品牌建设专业培训。开展现代种业管理和商业化育种技术培训,加大种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启动奶牛牧场主和业务骨干培训计划,培训50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农垦职业经理人才培训。开发农机重点操作人员培训教材,推进在线技能学习平台及手机app宣传应用,在线培训农机手1万人以上。举办农民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加快培养爱体育、懂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举办农村人居环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培训班,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

(十五)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农村“双创”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办好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等,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

(十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孵化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实训、实习平台。组织开展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各地加大农村双创导师、双创示范园区管理人员、双创优秀带头人等的培训力度。组织举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培训班17期,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人才。

(十七)完善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强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研究制定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推进农业走出去高端智库建设。举办农业农村部外事能力建设培训班、农业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训班、投资与贸易专题研修班,加强部系统农业国际合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和业务交流。

(十八)大力培育农业对外合作人才。继续实施“扬帆出海”培训工程,加快农业走出去企业家、科技专家、政策咨询、行政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步伐。适时启动第二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遴选、认定和建设工作。联合国内有关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推进“3+1”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继续举办农业对外合作“猎英行动计划”校园招聘活动,组织农业走出去企业进校园招揽人才,搭建校企人才对接桥梁与合作平台。

(十九)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信息化。做好农业农村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系统、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等整合优化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之家”在线学习平台。统筹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据报送工作。

(二十)强化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研究。组织各方面力量,围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工作。指导各地围绕新职能新定位,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为保障我社区居民更好的实行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从而依法由村民办理自己的事情,创建和谐宜居环境,把我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新农村,特制订此村规民约,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群众共同遵守执行。

1、禁止侵占、买卖国家依法征收尚未用完的土地,确需耕种的,必须与相关单位签订协议。并且当国家或集体需要时,必须无偿归还。

2、依法使用宅基地,服从村庄建设规划,不损害整体规划和邻里利益。

3、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属于国有,凡我村辖区内所属的矿产和水资源,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为己有或私自开采。

4、“保护公路,人人有责”。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禁止占用公路晒谷、操办酒席、堆放建筑材料等。

5、村民群众要自觉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6、村民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对酗酒滋事、打架斗殴、侮辱诽谤他人、辱骂他人不听劝阻,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7、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严禁损害、侵占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破坏公共设施,严禁毒鱼、电鱼、炸鱼。

8、每个村民都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环保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凡本村公路沿线及河道,禁止任何人乱扔乱到垃圾,生活垃圾必须入桶或入池。建筑垃圾必须运至垃圾填埋场。

9、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禁止在林区草场等野外用火。因违反规定引发火灾,造成国家、集体或个人利益受损的,需补栽树木和赔偿经济损失;未成年人引发的损失追究监护人责任。

10、禁止无合法手续砍伐及运输林木,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11、严禁村民种毒、吸毒、贩毒,每个村都有权制止、监督和举报。一经发现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12、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打击邪教组织。对非法宗教活动的组织者、操纵者、带头人送交司法机关处理。

13、我村村民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群防群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14、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村规民约、影响村的发展和形象、不参加集体公益事业的,除取消各种评奖和各种救济扶持。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推动男女平等,倡导乡风文明,促进__村和谐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修订__村《村规民约》。

第一条村组干部、党员应积极学习、宣传、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廉洁自律,带头履行《村规民约》。村两委处理村内事务要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村民权益,为村民服务,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条全体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内各项集体活动。反对邪教,抵制黄、赌、毒。

第三条凡村内大事要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讨论通过,由村两委负责实施,监委会监督落实。

第四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日清月结,公开上栏。组帐村管,村帐由监委会审核、签字、盖章后交镇三资中心审理监管;杜绝挪用公款、白条顶库。

第五条村民事调解组积极调解民间纠纷,努力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

第六条按照国家《土地法》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土地审批手续。若有人擅自占用土地,村民组长应及时上报,由村两委出面制止,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七条贫困户、低保户的名额,由个人申请,组长及代表评议,报村两委依据相关政策审议,村监委会审核签字后,向全体村民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

第八条当年1月1日—6月30日死亡的村民,享受上半年村民待遇;7月1日—12月31日死亡的村民,享受全年村民待遇。1月1日—6月30日出生的村民,享受全年村民待遇;7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村民享受下半年村民待遇。(村民待遇即村级分配待遇,下同。)。

第九条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入男女须达到法定婚龄、领有结婚证并将户口迁入者,依照户口迁入时间,享受本村村民待遇。

第十条婚出男女如户口仍在本村,但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者,自婚出之日起继续享受一年村民待遇;一年后无论户口是否迁出,均不再享受村民待遇。

第十一条非农业人口不享受本村村民待遇。

第十二条人人有责节约水电、爱护公共财产与公共设施,损坏者照价赔偿。维护村庄道路,不得破坏公路和私自占用路面。

第十三条按照国家《森林法》有关规定,管理我村森林公园。

1)保护花草树木,严禁乱砍乱伐。

2)严禁带火种进山,在景区附近不准焚烧杂草、燃放鞭炮;上坟烧纸必须在火苗彻底熄灭后才能离开。

3)不准在景区放牧,违者按《森林法》有关规定处罚。若造成损失,根据实际损失赔偿。

4)严禁捕杀、药杀野生动物。

第十四条支持、鼓励妇女参政议政。在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女性比例应达到50%。换届选举中,女性村民代表应达到50%;女性入选村两委、村民组长,及其他村民议事机构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十五条纯女户、有儿有女户婚嫁自由,男到女家、女到男家均可,享受本村村民待遇。对男到女家落户者,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选举村民代表及村组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

第十六条婚出男女户口没有迁出,或已经离开本村愿意返回并将户口迁回者,常年在本村居住,履行村民义务,接受村庄管理,可享受村民待遇。

第十七条婚出男女因离婚或丧偶将户口迁回本村,常年在本村居住者可享受村民待遇,所带子女以有效法律文书为准。若再次婚出,其户口仍在本村的子女可继续享受村民待遇。

第十八条婚入男女离婚后愿意留村,户口仍在本村并常住者,继续享受村民待遇。若再婚,其配偶及所带子女将户口迁入者,可享受村民待遇。离婚妇女招婿,享受男到女家落户的优惠待遇;若出嫁,待遇同第十条。

第十九条提倡男女村民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第二十条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村民依法享有生育的权利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共同负有计划生育责任。

第二十一条在本村举行婚礼并居住本村的新婚夫妇,不论户口是否迁入,均应接受本村计生管理。育龄妇女应积极参与生殖健康服务,参加定期康检,无故不参加并未及时补检者,按照《__省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反对非法鉴定和人为选择胎儿性别,违反者由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已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独女户,优先享受各项相关待遇,并增加一份本村村民待遇。若又生育二胎,双倍返还所得款项。

第二十四条违反政策生育者,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后,子女方能享受本村各项待遇。

第二十五条树立婚育新风,推进婚俗改革,提倡文明节俭的婚礼,倡导集体婚礼。凡男到女家的婚礼或集体婚礼,村两委提供适当的支持或奖励。

第二十六条实行殡葬改革,村民去世后火化,提倡安葬在公墓。葬礼力求节俭,推进葬俗的男女平等。纯女户老人的葬礼,村两委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七条提倡姓氏改革,子女姓父姓、母姓、父母双姓均可。

第二十八条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村三委有责任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第二十九条关爱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女童的生存权和受教育的权利。父母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虐待未成年子女。

第三十条尊老、敬老、养老。

1)子女须承担赡养老人义务,不得以任何形式遗弃或虐待老人。

2)子女或其他赡养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老年夫妇分开居住、赡养。

3)夫妻应平等对待双方老人。

4)保障单身老人再婚权利,子女不得加以干涉。

5)60岁以上老人所享受的低保金、高龄老人生活补助金、口粮款等,由村组干部直接发放给老人本人。

第三十一条本村举办公益事业,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不承担筹资筹劳义务。

第三十二条增强环保意识,维护环境卫生,不准乱贴乱画,垃圾集中放置在村内指定地点。

第三十三条村两委负责执行《村规民约》具体条款,监委会负责监督落实。执行中若遇争议,首先由村两委协调,协调不成,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第三十四条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或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可提议修订《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修订《村规民约》应遵循“四议两公开”程序。

第三十五条本《村规民约》自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之日起公示七天后生效,同时上报__镇政府备案。

本《村规民约》的解释权归__村两委。

__村村民代表大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决策部署,现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扎实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7年,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总产达到12358亿斤,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巩固发展了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绿色发展开拓新局面,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履职尽责抓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为底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前进。

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关键是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当前,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农业尽快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标准制修订,新制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其他行业标准200项。加强农业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从源头上减少非法添加、滥用乱用现象。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规范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并将其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通过2—3年努力,在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主产县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可追溯。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建好用好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加快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全面实施农药生产二维码追溯制度,2018年底实现兽药经营企业入网全覆盖。严格兽用抗菌药物管理,不批准人用重要抗菌药物等作为兽药生产使用,逐步退出促生长用抗菌药物,2018年再禁用3种。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项目安排、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选择10个省份开展追溯示范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再命名200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市)为单位整建制创建。开展质量安全乡村万里行活动。

3.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开展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鼓励媒体宣传推介优质品牌。

4.推进现代种业提挡升级。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提升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强化绿色育种导向,深化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良种联合攻关,选育一批节水节肥节药新品种。启动特色作物良种攻关,建立一批区域性特色良种繁育基地。继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国家种质库、甘肃玉米和四川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国家农作物、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探索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制度,严厉打击种子套牌侵权行为和非法转基因种子生产销售。加快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和国家综合性检验测试设施。鼓励企业在国外申请品种权和专利。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5.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动设施装备升级,优良品种推广,技术集成创新。加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改土、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善产地环境。引导优势区加快老果茶园改造,集成推广优质果树无病毒良种苗木和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集中打造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快实施马铃薯主食开发,完善主食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

6.加强动物疫病净化防控。继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启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逐步推动全国规模养殖场率先净化。强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有序推动东北4省区无疫区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省份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探索建立动物移动监管制度,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强化屠宰行业管理,加大生猪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力度,组织开展屠宰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屠宰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提升集中处理比例。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官方兽医培训,引导和扶持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效益决定收入,效益决定投入,效益决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要把提升效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7.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动制定出台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文件,推进“机器换人”。深入实施粮棉油糖等9大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选育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新品种,着力破解玉米、油菜机收,甘蔗机播机收,棉花机采等瓶颈制约,再创建100个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支持引导基础较好地区整市整省推进。开展果菜茶、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特色优势产品等关键机械化技术试点示范,加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供给,推动全面机械化。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

8.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修订发布农产品初加工目录,制定出台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意见,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推动科企对接、银企对接。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三区三园”聚集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创建100个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园。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循环高值梯次利用。

9.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支持盘活闲置农房等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事业发展。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形式多样的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办好第二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开展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

10.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推动落实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高标准创建100个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开展农垦特色农场创建。鼓励支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

11.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全面推广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扩大服务规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展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

12.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研究创设支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把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鼓励将政府补贴量化到小农户、折股到合作社,支持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先进品种技术,引导推动龙头企业等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13.切实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加强规划指导、技术服务、经验推广,引导贫困地区确立、发展好主导产业。推动各类支农措施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重点支持西藏及四省藏区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青稞、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支持南疆地区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支持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产业,以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落实定点扶贫帮扶责任,持续打造环京津农业扶贫“百村示范”,统筹推进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扶贫、援疆、援藏及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工作,开展好对口支援。深入实施定点扶贫和联系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轮训计划。

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逐步把农业资源环境压力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

14.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运用。选择100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大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有机肥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有效途径。选择150个县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组织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示范创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国有农场开展化肥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等服务。

15.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现代化示范牧场创建活动,合理布局畜禽养殖,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支持200个生猪、奶牛、肉牛养殖大县整建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落实沼气发电上网、生物天然气并网政策,推进沼渣沼液有机肥利用,打通种养循环通道。以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在15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广“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和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热等技术。以西北、西南地区为重点开展农膜回收,建设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加快推进加厚地膜推广应用,对生产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政策上不予支持。

16.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将优质的黑土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继续实施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试点。轮作休耕试点规模扩大到2400万亩。深松深耕整地面积达到1.5亿亩以上。深入开展大美草原守护行动,组织实施新一轮草原资源清查,落实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以华北西北地区为重点,推广节水小麦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建立完善耕地等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

17.大力开展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科学划定江河湖海禁捕、限捕区域。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实施中华鲟、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实施珍稀濒危物种关键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启动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减内陆水域捕捞,加快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实现捕捞产量负增长。持续开展“绝户网”清理整治和涉渔“三无”船舶取缔行动,严厉打击电鱼行为。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新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个以上。加快实施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30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等重大工程。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18.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政策,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防止占优补劣,以次充好;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定,做到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19.以控水稻、增大豆、粮改饲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巩固玉米调减成果,继续推动“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调减。适当调减水稻面积,在东北地区以黑龙江寒地井灌稻为重点调减粳稻生产,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产区以湖南重金属污染区为重点压减籼稻生产。继续扩大粮豆轮作试点,增加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料等品种,粮改饲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优质蛋白大豆、双低油菜、高产高糖甘蔗等大宗优质农产品。

20.以调生猪、提奶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优化生产布局,引导产能向粮食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加强冷鲜保藏、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民族奶业振兴,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通过优化养殖方式、乳品结构、养加关系,打造一批优质奶源基地。继续举办中国奶业20强企业峰会,推进奶酪校园推广行动,提升中国奶业品牌影响力,引导扩大乳品消费。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连直报平台建设,推广应用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代码。

21.以提质减量、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绿色水产养殖行动,优化养殖区域布局,编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年底基本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压减水库、湖泊、近海网箱密度,稳定基本养殖水域。继续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新认定健康养殖示范场500个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0个以上。在内陆推广池塘、工厂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盐碱水养殖,在近海推广贝藻间养、立体生态养殖,在深远海推广深水网箱、大型智能平台养殖。开展循环水养殖和零用药等养殖技术示范。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建设美丽渔村。加强现代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提高远洋渔业发展质量。

22.加快推进产业向“三区三园”集聚。加快推进农业产能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转移集聚,加强“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粮食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产业,完善“两区”支持政策体系。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再创建认定一批国家级特优区,加大特优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建设体系,继续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业务指导、绩效考核、总结宣传。发挥好国家农业创业园、科技园平台作用。

23.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国家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特优区建设相结合,坚持更高标准、更具特色,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继续认定一批专业市场,建立退出机制,确保真正发挥作用。加强市场流通条件建设,重点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田头预冷、烘干、分拣包装、净化、物流、冷链等设施设备,加快拍卖、电子结算等新交易方式推广应用。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出村工程,鼓励大型电商集团进入农村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网络销售。加快田头市场、专业化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农业市场信息发布制度。

24.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建好用好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等,加快推进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新增5个省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建成15万个益农信息社,强化村级信息员选聘培育。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建设试点,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继续举办培训周活动,办好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

25.大力推进农业走出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关系。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茶叶、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优势农产品出口,鼓励企业申请国际认证认可、参与国际知名展会等。实施农业走出去支撑工程,遴选20家实力强、信誉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着力培育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加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支持农机、种子、农药、化肥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主场外交活动,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投资规则制定作出新贡献。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提高生产效率。组织开展农村改革40周年纪念活动。

26.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18年底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确权数据收集、质量检查工作,按照成熟一批汇交一批的原则,确保2017年已报告基本完成的省份的县级行政区数据完整准确入库。加快国家级确权登记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平台试运行。推进确权成果应用,为适度规模经营、发放涉农补贴、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提供支撑。

27.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制定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配合加快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推动落实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设,研究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备案制度。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完善纠纷调处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28.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到300个,选择50个地市开展整市试点,条件成熟的开展整省试点。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在资产折股量化、股权设置管理、收益合理分配,以及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启动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29.加大推进农垦改革工作力度。坚持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主线,不断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组建区域性农业企业集团和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妥善解决机构、人员、资产、债务等问题,确保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推进农垦土地确权,争取2018年底确权发证率达到90%以上。加快推进中央直属垦区改革,制定落实直属垦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农垦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30.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重点和布局,重点研发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生态等技术。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南方重金属污染治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华北地区节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大问题联合攻关。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放活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探索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强化农科教协同推广。

31.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100万人次;支持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推进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力度。

32.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行差异化补贴。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2018年底覆盖主要农业县,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推动制定下发加快农业保险发展的文件。深入实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和天然橡胶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启动制种保险试点。推动出台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保险财政奖补政策。加快中国农垦产业基金组建运营,扩展现代种业基金投资范围。强化农业法治保障,推进土地承包、生猪屠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33.深入推进各类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向多领域综合改革转变,将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等纳入改革试验内容。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以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总结一批绿色发展模式和制度规范。

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要创新工作本领,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指导推动工作的新本领,在制度设计、政策创新、指导服务上想办法、求突破。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全面提高农村工作实用人才素质,加快农村工作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围绕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引进、培养、服务、激励和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工作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工作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工作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工作实用人才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按照年初人才建设目标的要求,现特制定方案如下。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人才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工作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农村工作实用人才服务体系为支撑,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不断优化实用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实用人才培养手段,努力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工作实用人才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生态田园城市,把我县打造成为x十强县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围绕我县“茶、菌、果、油、畜”特色产业,瞄准市场需求,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本着“市场需要什么、产业发展缺少什么、农民需要学习什么就开展什么培训”的原则,把发展农民的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工作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同时,根据农民自身状况,有计划地选送优秀实用人才进校深造,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对生产环节、关键技术、难点问题,采取田间现场会、专家和农民“一对一”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按照年初确定的人才工作目标任务,今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思维培训。紧扣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进村办班和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能为重点,对务农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培训。

二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新生代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培养适应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加大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三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以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生产技能、生产营销、经营风险防范、企业融资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重点对村两委负责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机能手等农村生产能人开展系统培训,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当地农业产业带头人和农村的“小老板”,组织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进行经验交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是产业培训。重点围绕油茶、茶园、生猪三大主导产业,以村、专合组织、产业园区为基本单元组织培训。通过培训建设一流的生产基地,打造一流的产出水平,生产优质安全的产品。

五是促进就业培训。以就近富余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为目标,重点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六是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多方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农技人员第二轮“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采取离岗培训、专家授课、基地实践、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有现代理念、懂现代科技手段、会现代推广方式、能满足农民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能创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干部队伍。

七是积极开展科普惠民活动。围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普惠民兴村项目示范工程等,充分利用农民的集会日、安全宣传活动周等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在全县各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

大力引进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技术人才,改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结构,提高实用人才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典型示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谐气氛。

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体制健全”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农业高、中、初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业远程教育体系,运用现代传媒实施教学,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把学校办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家门口,把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建立由多部门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调机制,成立一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队伍,统一调度使用。充分利用县委党校、陕西农林科技大等教育资源,在农业生产的重大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脱产培训、短训、外地参观学习或培训。

(二)健全机制,优化实用人才培养环境。

健全农村工作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工作实用人才兴办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政策。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及时给予“优秀技能型人才”等表彰奖励。

健全农村工作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素质;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实施农业科技示工程,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

健全农村工作实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按照中办的《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加强探索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大局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

健全农村工作实用人才的开发管理机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工作实用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要把农村工作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提高纳入人才工作范畴,把服务和管理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探索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积极建设全县农村工作实用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培育出一批高端农业种植、农村经营、水电等方面的人才,确保发展的需求。

将现有的农业、畜牧、农机、劳动就业服务、林业、水务等资源配置进行整合,切实为农村工作实用人才所想,真心实意为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服务。“手把手”、“面对面”,充分利用实用技术人才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新机具,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试验示范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规范村民清洁乡村卫生行为,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经全体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制定本村规民约。

1.村民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严禁侮辱、诽谤。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十二

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联社党支部在党委的领导下和联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自己深入查摆剖析相结合,找出了我们单位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班子团结、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汲取了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基本情况。

县信用联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好业务经营,一手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党组织整体素质高,发展意识强,宗旨观念坚定,党纪党规纪律严明,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能够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成绩比较突出。班子成员之间团结一致,作风正派,工作扎实,自觉用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带动了联社党员队伍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和干部职工立足农村,服务于"三农",加大"三农"资金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联社党支部按照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对党员数量、分布、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摸清了离退休、流动党员和各层面的党员情况,找出各层面党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思想症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议、党小组会议,全体党员动员会,成立了教育活动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活动安排组织工作。为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开辟了教育活动专栏,制定了宣传标语,制度、办法、小组等上墙。采取多种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入脑、入心。为了使广大党员能深刻领会"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我们紧密结合党员的实际,把读书学习与党员易于接受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坚持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进行启发教育。深入社会体察、换位思考,进行对比教育。运用正反两个方面典型,进行反差教育。每个党员同志都写了笔记和。

心得体会。

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开展了重温入党誓活动,让每个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荷共产党人的先本色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热线电话,发放了征求意见书,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和座谈会通过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每个党员同志都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写出了党性分析报告同时做好结合文章,结合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工作实际,根据查找了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立足在支持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上再立新高。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两手抓,两手强"意识还不够强,执行不够坚决。我们班子对抓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有时还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分管业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政治工作是软任务,抓业务工作比抓政治工作容易出成绩,因此缺乏抓队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分管政工的领导由于对一些政工业务还不完全熟悉,对工作钻研得不够,工作中没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政治工作开展起来一般化,效果不理想。

(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树立的不牢固。虽然近几年在信用社业务创新、服务"三农"、内部管理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业务创新方面还不够大胆,只注意了存贷款主营业务的发展,忽视了业务创新,业务品种相对比较单一,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服务"三农"方面,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农户小额贷款的面还不够广,贷款手续、贷款条件还不够简化,农民群众贷款难的现状还没有真正解决。

(三)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在优质文明服务方面只停留在环境卫生、文明礼貌用语等表层方面,而在简化贷款手续、业务创新、实施贷款上柜台以及在送贷款、送科技、送文化等深层的服务方面缺乏深度。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理解的还不够深。

(四)有些。

规章制度。

执行不严。近年来,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我们对这些制度执行不够彻底,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使这些制度发挥不出应有的制约和管理效用。同时一些制度还存在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健全。

(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的风气不浓。往往是自我批评的多,互相批评的少,谈表面现象的多,查思想根源的少。有时还存在着讲成绩的多,摆问题的少,强调职工辛苦的多,严格要求管理的少,表扬奖励的多,批评惩处的少等现象。

三、整改措施。

(一)坚决按照上级的要求,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切实加强班子建设。重点建设健全民主生活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和议事制度等有关制度,加强班子的组织和作风建设。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作风,成员之间加强沟心通气和团结配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以制度规范党员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教育管理制度,重点针对工作和队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章立制,认真整改。完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全方位的目标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激励机制,认真执行各项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考评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进一步完善各项联系群众制度和社会监督员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继续抓好存款的组织和增资扩股工作,壮大信用社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代收代付、代签票据、贴现业务的工作力度,发挥自身优势,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收企业存款,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农户贷款工作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农户贷款的各种便民服务措施,叫响农户贷款的品牌,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局面,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负荷分析报告篇十三

为更好地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大局,服务于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全面掌握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市委组织部以落实市委“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成立走访调研组,于2011年3月10日至20日,以祁东县金桥镇为范本,采取走访调查、发放调查表、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式调研,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表征及分析。

祁东县金桥镇辖43个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31827亩,人口507户43000人。该镇党委下设6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27人。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呈现“两高五低”的特征:

“两高”,即农村劳动力总量高、就业参与度高。

从数量特征上分析,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祁东县金桥镇共有劳动年龄段内(16—60岁)的劳动力29904人,占总人口的69.54%其中,男性16082人,占劳动力的53.78%;女性13822人,占46.22%;党员668人,占2.23%;具备完全劳动能力有27913人,占93.34%;残疾人1991人,占6.66%从年龄分布看,16-30岁的10962人,占36.66%;31-35岁的有8445人,占28.24%;35岁以上的10497人,占35.1%另外,该村尚有4896名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11.39%其中,在读小学的2576人,占学生的52.62%,初中的1184人,占24.18%;高中(职高、中专)的710人,占14.5%;大学的426人,占8.7%这些在校学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从就业特征上分析,就业参与度高金桥镇的劳动力中,就业的29851人,就业参与率达99.82%,无业的只有53人,占0.18%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很少死守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就业构成趋于多元化

“五低”就是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劳动层次低、劳动收入低、本地转移就业率低。

从文化程度特征看,金桥镇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有25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0.84%;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744人,占12.52%;初中的有22566人,占75.46%;高中、职高(技校或中专)的有2766人,占9.25%;大专及以上的577人,仅占总数的1.93%。从劳动力素质特征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属于体力型或经验型农民,较少具备现代化的技术能力,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缺乏。从培训情况看,参加过培训的只有5106人,仅占17.07%;未参加培训的有24798人,占82.93%。从就业岗位特征看,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工厂流水线、建筑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从农村劳动力从事的产业看,第一产业的有468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67%;第二产业的17691人,占59.16%;从事第三产业的7526人,占25.17%。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的行业看,进厂打工的有11590人,占外出务工劳动力的45.96%;建筑的6101人,占24.19%;从事经商、运输、机械维修、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的7526人,占29.84%。同时,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亦农亦工亦商的“兼业”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农民农忙时脱鞋下田种植,农闲时洗脚上岸打工经商。从收入特征看,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偏低。在家务农的农村劳动力年收入为4000元左右,外出务工的月收入多为1500-2000元之间。其中,收入为1000-1500元/月的有755人,占2.52%;收入为1500—2000元/月的有24366人,占81.48%;收入为2000—3000元/月的有4461人,占14.92%,3000元以上的有322人,占1.08%。调研发现,外出务工者要付出较大的住房、交通、生活成本,真正增收的不多。从流动特征看,本地就业率低,跨地域转移现象明显。其中,外出务工的达25217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4.33%;本地务农的4350人,占14.54%;本地务工的284人,占0.95%;无业在家的53人,占0.18%。其中,流向广东地区的达16586人,占外出务工的65.77%;长三角地区的439人,占1.74%;京津地区的454人,占1.8%;西部地区的555人,占2.2%;省内就业的511人,占2.03%;其它地区的6672人,占26.46%;

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劳动力在本地转移就业方面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

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还抱着十多年前的“东南西北中,挣钱在广东”的陈旧观念,农村劳动力“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农民思想上还存在“外出务工就要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认为“到衡阳本地务工就挣不了钱”的思想误区调查中发现,金桥镇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绝大部分流向珠三角发达地区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流严重,个别村组甚至只有几名留守老人,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即青少年和老年人口多,青壮年少在家务农的多是少年、妇女、老人,这对统筹城乡发展有关政策的落实,对农村的日常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2、整体素质偏低,限制了转移就业的岗位领域。

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推进“四化两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低,适应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技能缺乏上,还体现在思想观念、对提升自身素质的态度上。调查发现,金桥镇的劳动力,在未参加培训的农民中,许多人对参加技能培训的兴趣不高,不肯花钱、花精力通过培训来提高技能。据统计,该镇技能缺乏且培训愿望不强的有14501人,占48.49%,有培训意向,且希望培训时长为1个月以下的9826人,占32.86%;有培训意向,且希望培训时长为1个月以上的5577人,占18.65%。素质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行业选择的局限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就业大多数从事的是简单劳动。随着衡阳市富士康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落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必将不断提升,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将提出新的挑战。

3、信息偏于闭塞,滞后于大项目建设的现实需要。

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发育不健全,服务机制和网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引导的占70.05%,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29.95%这种以“裙带”为主的自发性转移方式,一方面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城乡统筹就业,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特别是为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实带来了不便,降低了本土的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跨省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给农民增加收入带来了困难

4、宣传发动不足,就业氛围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

调研发现,千方百计地组织农民工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促使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大多数地方的共识但对农村劳动力的本地转移,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大多是持放任态度,既没有长远规划和目标,又没有现实措施和应对思路对如何盘活我市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大项目、好项目服好务,还存在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问题同时,新闻媒体对农村劳动力在衡阳本地转移就业方面的报道不多,宣传发动不够,许多农民甚至对衡阳市的发展形势、就业政策、在衡阳就业的好处和优势还不太了解,农村劳动力向本地转移还没有形成“大气候”,没有成为农村劳动力的首选

5、体制不够顺畅,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

在我国,普遍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其基本点是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将劳动力分割成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两大类型,农民工融入务工地遭遇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的问题比如,由于户籍方面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经济适用房、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难以与务工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调研中发现,金桥镇虽然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较多,但没有一名务工者能把户籍迁入到务工地,绝大多数始终未能被城市真正接纳衡阳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吸引各类劳动力资源,打造人才“洼地”,需要发挥好政策优势,打造吸引各类人才的政策高地,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让“人才”安心、安居、乐业

三、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往大项目、好项目积聚,必须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采取开发措施。

1、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

实施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既是为衡阳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提供劳动力资源保障的重要措施,又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对农民就业工作的领导,把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可结合富士康、欧姆龙等一批大项目,结合打造现代化工业新城,吸引农村劳动力往好项目中积聚,农村劳动者潜力往好项目中挖掘,农村劳动力开发链条往好项目中延伸,实现“招工”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要多方宣传衡阳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在衡阳本地就业的好处,宣传农村劳动力在本地转移就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村劳动力转变单一“南飞”的就业观念

2、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

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城乡界限,逐步建立层次分明、规范有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的作用,联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整合好衡阳技师学院、衡阳财工院、衡阳交工院等衡阳市8所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各地技校、职校的作用,根据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要利用好省里有关政策,制作农村劳动力培训课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优化培训内容围绕大项目、好项目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通过举办农村劳动力专题培训班,为富士康、欧姆龙等大项目定向培训人才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由政府负责筹集,政府出资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由“政府买单”的免费培训制度落实到位

3、打造高效的农村劳动力信息平台。

建好“库”、“网”、“场”“库”就是在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人才信息库,登记农村劳动力的有关情况,盘清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底子“网”就是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整合网络、电视台、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实现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联网”,建立方便、快捷、全程的信息化平台,使农村劳动力不出村社就能够了解到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动态“场”就是不断规范和完善全市的劳动力市场,完善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力求城区有市场、乡镇有网点、村社有窗口,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查询、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提供服务

4、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

衡阳市要吸引农村劳动力,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硬”环境,大力解决农民工在就医、就学、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给予来衡务工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让农村劳动力“留”得下来;另一方面,建议立足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需要,在户籍改革上进行探索,让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能“融”得进来,和衡阳市的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能在衡阳安家落户、安居乐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