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康复上门服务方案范文(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9:31:31 页码:13
最新康复上门服务方案范文(大全8篇)
2023-11-23 19:31:31    小编:ZTFB

通过制定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控制项目的进展。在制定方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困难。这篇方案范文的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自己的方案编制。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一

xxx。

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做好第xx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咨询活动的通知》,在该通知中特别提出要体现出举办本次活动的.机构名称、活动的标语、宣传主题标语。因此,在11月14日第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时,我站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管理工作中来,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人群的重视,举全社会之力应对糖尿病。

11月14日。

杨林社区卫生服务站前。

(1)免费为糖尿病患者体检建档及定期随访。

(2)设立糖尿病咨询活动服务台及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

(3)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一次。

本次活动由本站全体医务人员参加,成立“糖尿病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利用宣传展版、发放宣传资料及成立宣传咨询台等方式,对本辖区居民进行糖尿病有关的健康知识进行宣传。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二

2012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逼近2亿,针对目前老龄人口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关爱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责任。而现代健康管理科学研究表明,通过日常有效的健康检测与管理,可以有效避免80%的心脏病、80%的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等很多现代的常见病。

瑞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微博@久久康乃馨)。

瑞恒独创性地综合运用云计算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健康检测传感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嵌入式信息处理技术,专为中老年人定制开发了瑞恒3g老年人健康管理手机。该手机,不仅是一款针对老年人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具有手机功能的通讯工具,而且是一款独具健康检测、健康管理功能的手机。通过本款手机,借助瑞恒公司的久久康乃馨健康管理云服务平台及网站,可为用户提供血压、血糖监测管理,健康指标分析,健康资讯,电子健康档案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为老年人日常居家健康监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帮助老年人实时的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针对目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宣传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的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给予科学指导,并且提供和省内糖尿病科专家在线交流的机会。

同时,对于目前智能手机软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健康管理当中,解读这类健康管理软件是否确实可信可用,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同时让切实可用的健康管理手机为广大百姓所认知。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随时随地监测血糖”

(一)、针对血糖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在专题页及微博上发起调查,为期一周。

调查项:

1、您的家人是否正遭受糖尿病困扰?

a:是b:否。

2、如果您或家人正受糖尿病困扰,平时每天监测几次血糖?

a:根据病情随时监测次数不定。

b:三餐前后和睡觉前4-8次。

c:血糖稳定,每天监测少于2次。

3、您平时如何监测血糖?

a:血糖仪自测。

b:就诊时医生监测。

c:通过智能手机软件监测。

(二)、微博有奖转发: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用到健康监测和管理当中,在微博上开展有奖转发活动,只要是转发指定微博,关注@新浪福建健康频道和@久久康乃馨就有机会获得健康管理手机一部(数量待定)。

(三)、微访谈或者微博名医在线:

主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引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家属、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

时间:11月14日(待定,与专家商定)。

推广资源:

1、广告位。

2、内广。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三

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

三年

四、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传统和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能在各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部门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具体情况可增减)

六、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 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表

七、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可增减)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数、前后续课程等

(一)《康复医学基础》

学期开设,旨在使学生入学时就形成比较明确的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基础课程的热情。

(二)《康复评定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康复评定概念、评定原理、评定方法与程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能力评定;反射检查、步态分析;心肺功能、代谢能力、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疼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以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综合评定、神经系统疾病综合评定、心肺系统疾病综合评定等。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理论和技术。

(三)《运动疗法技术》

本课程主要涉及运动疗法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关节松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体位与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及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等。

(四)《作业治疗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的概念、目的、特点、分类、对象、评估方法及感知技能训练、运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工作与职业技能训练、工艺与园艺疗法、压力治疗、认知技能训练、作业治疗用具及辅助设备的使用等,培养学生作业功能评定和实施作业治疗的能力。

(五)《常见疾病康复》:建议开设128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伤病、截肢、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上述常见疾病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技术,以及康复治疗技术中的急症处理能力。

九、毕业要求:

(一)所有必修课达到及格以上。

(二)所有选修课课程达到学院规定课时。

(三)获取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cct)证书。

十、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兼职教师等具备的条件和数量。

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

实施需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其人员结构见下表。

专业带头人需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有着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带教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方面起到领军的作用。其主要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调研,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学团队建设;主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主持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

骨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善于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相关工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般教师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编写;对专业一般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通过行业实践、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行业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的行业机构内一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习,具体负责学生在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反馈学生的在岗情况,发现问题与学校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负责学生顶岗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

十一、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实训室的配置与装备规范、功能说明。

十二、附表:

1、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2、实验教学安排表 3、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

4、本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标注出专业核心课程、考证课程、考试考查课程。注:思想政治课必须为考试课程。)

十三、其他说明

5、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随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编制出来。

附表1 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周计算)

附表2 课程设置

附表3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含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

附表5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见excel表)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并熟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有各科疾病康复治疗和评价工作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2)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正确处理的医疗问题,能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4)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尊重他们的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在职业实践中重视伦理问题,使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6)认识到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7)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具备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8)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具备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6)掌握康复治疗常用的功能评定技术。

(7)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及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8)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9)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技能要求

(1)具有运用康复治疗学方法和技术,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进行康复治疗的基本能力。

(2)具有一定的社区康复知识和方法、能组织开展社区康复活动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等协调地进行康复治疗工作。

(4)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5)具有独立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与推拿临床技术的能力。

(6)具有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了解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医学问题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

(8)具有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2

(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修业年限:四年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

2、主要课程(25门)

四、课程设置

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132学分),约占79.5% ,选修课程(34学分),约占20.5%。

1、必修课程

参照《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结合专业实际,将主要的必修课分为五大课程群,即:思想道德修养、普通基础、医学基础课程、行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康复医学临床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占必修课程的1.8%。

(2)普通基础课程:医用物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英语、体育,516学时(29学分),占必修课程的17.5%。

修课程的36.7%。

(4)行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266学时(15学分),占必修课程的9%。

(5)康复医学临床课程: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运动治疗学、康复临床学、针灸学,411学时(24学分),占必修课程的14.5%。

2、选修课

共34学分(课程名称和学分详见附表)

选修课程的分类和比重:限选课26学分、任选课8学分。

必修课和限选课的理论总学时为1712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和实践总学时为1023学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0.6。

五、培养方式

全学程4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年,为基础学习阶段。此阶段在校本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英语与军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普通基础、医学基础等课程。

第二阶段:2年,为临床学习阶段。此阶段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践教学医院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1年,实习1年。

在全学程中要贯彻《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加强医学基础与人文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课程间的整合,及时更新与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考核

1、课程考核:由承担教学工作的院系负责,由教务处考务办公室统一协调,所有课程结束后均应进行考核。理论内容的考核以笔试为主,实验、实践内容的考核采取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逐渐减少终结性评价,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

2、综合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基础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基础课程综

合考试;临床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临床技能和毕业考试。

七、毕业资格认定和学位授予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全部应修课程和培养内容,考核成绩全部合格,修满规定学分,经审核无影响其毕业的违纪现象和学籍处理情况,则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附件1: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附件2: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附件3: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件4:课外创新活动项目、要求及学分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四

11月14日是第xx届“联结国糖尿病日”

我院为呼应卫生部告诉,在11月14日第六个个联结国糖尿病日行将到来之时,我院踊跃参与到糖尿病治理工作中来,为进步公众自动防控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认识,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人群的注重,盲目养成良好的瘦弱行为和生活形式,降低糖尿病发生危险,缩小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进步瘦弱程度。

11月14日。

襄州区人民医院门口。

(1)免费为糖尿病患者体检。

(2)随访在本医院注销有过糖尿病史的患者。

(4)无关糖尿病的宣传海报。

(5)组织辖区居民参加糖尿病免费普查活动(可以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普查)。

3、普查地点:襄州区人民医院。

4、海报内容:《意识糖尿病》、《糖尿病饮食误区》、《糖尿病营养指点》《糖尿病与瘦削》《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糖尿病足的家庭防护》《低血糖如何正确应答》《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准则及用法》《糖尿病的胰岛素理念》等。

六、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

本次活动由我院医务科组织实施,动员全院人员参与,成立“糖尿病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如下: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五

在20xx年11月14日是第九届“联结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应答糖尿病,立即举动”。糖尿病是要挟我国居民瘦弱的次要慢性病,预防控制糖尿病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非常重要内容,特制订《大安山乡镇2015年“联结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20xx年11月14日。

大安山乡卫生院20xx年“联结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糖尿病教育与预防。

1、在大安山乡政府举行“健步走”活动。

2、在大安山乡卫生院设立咨询点,免费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3、在医院大厅播放“应多糖尿病,立即举动”的字幕。

4、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咨询人员解答无关糖尿病地防治知识。

5、张贴标语,并要求村卫生室张贴。

1、病教育与预防。

本次活动由大安山乡慢病防治领导小组担任组织实施。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六

居家康复实施方案,残疾人康复是修复生命的工程,下面带来居家康复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为贯彻实施省残联《关于印发广东省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粤残联〔20xx〕63号)以及市残联〔20xx〕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切实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最大程度地帮助肢体残疾人恢复功能,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生理康复与心理、社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政府主导“购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原则;

3、坚持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服务原则。

二、任务目标

在惠城区有条件的社区进行居家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推广。

20xx年8月份开始在桥东、桥西、河南岸3个街道开展30例居家康复服务,年底之前在江南、江北、龙丰、小金口、水口等5个街道再推广开展40例居家康复服务。

三、康复救助对象及标准

(一)康复救助对象。

申请居家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2、属于城乡低保或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

(二)救助标准。

除省、市财政安排的专项救助经费外,区财政按要求每人每年1000元安排专项救助经费和工作经费。

四、服务规范

(一)服务方式。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肢体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居家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和社会工作等综合康复服务。

(二)服务内容。

1、康复训练: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康复医生上门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功能评估、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生活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和训练指导等服务。

2、康复护理: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上门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翻身、饮食护理、洗漱护理及排泄护理等各项康复护理服务。

3、社会工作服务:由持证社工上门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或家属提供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小组活动、转介等服务;向残疾人及其家属传达政府相关政策,协助申办残疾人证、各项救助、低保证等;为残疾人及家属建立资源网络,分享患病经历及照顾的心得;为他们提供义工配对服务,由受过培训的义工上门探访,义务剪发,辅具义务维修,读报等服务。

(三)服务时间。

1、康复训练:每周上门2次,每次约1小时,每年服务总时间不低于90小时;

3、社会工作服务:每月上门服务1-2次,每次1-2小时,每年服务总时间不低于20小时。

(四)服务目标。

最大限度地帮助重度肢体残疾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残疾程度加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就业能力,改善残疾人生存环境,以达到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的目的。

(五)服务质量评估。

利用工作卡的方式进行服务数量的核定与检查。

定期组织康复技术专家,对康复对象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康复评估标准另行制订)。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实施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和惠城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领导小组由区残联理事长任组长,分管康复工作的残联副理事长及卫生局党委委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残联康复股。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政策指导、任务资金下达等工作。

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制定肢体残疾康复机构工作规范、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培训阶段(20xx年8月1-15日)

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居家康复服务工作培训班。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营造关爱残疾人的氛围与社区环境。

社工和具有执业资格的康复师、护理师上门为残疾人作功能评估,以确定残疾人需要的服务。

3、全面开展阶段(20xx年9月1日-20xx年6月30日)

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建立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个人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帮助重度肢体残疾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残疾程度的加重,提高日常自理能力与功能的恢复,以达到有效康复。

4、总结阶段(20xx年7月1-30日)

对全年残疾人居家康复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是省政府的民心工程,事关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大局。

各镇(街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残疾人居家康复作为服务体系重点的重要性。

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措施,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加强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确保专业化开展服务。

各镇(街道)要与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为重度肢残人居家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工作平台。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居家康复服务。

所有开展居家康复的服务机构、康复员必须取得区级技术指导中心的资格认定,确保服务专业化。

(三)采取协议书与工作卡管理相结合的家庭康复模式,加强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残疾人居家康复是残疾人社区康复内容之一。

各镇(街道)必须把居家康复服务完全纳入社区康复网络进行开展,利用社区康复工作模式,严格质量管理,提高康复效果。

同时,要建立专门信息资料库,并按要求做好康复业务数据统计工作。

残疾人康复是修复生命的工程。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残疾人特别是无法走出家门的'重度残疾人、儿童、老年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呈现出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变化趋势,使原有康复服务体系面临严峻考验与现实挑战。

康复主要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措施,以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

残疾人康复是其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其教育水平、就业能力提升,逐步回归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民生工程。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积极行动,加快“全国康复服务示范区”建设和更高水平“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进程。

残疾人康复工作逐步形成以社区康复、机构康复为主要支撑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但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残疾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养护负担日益加重,且残疾人群体尤其是无法走出家门的重度残疾人、儿童、老年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呈现出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变化趋势,使原有康复服务体系面临严峻考验与现实挑战。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开拓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凝心聚力整合资源,攻坚克难健全机制,在全面摸底、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于全市率先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试点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居家康复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社会服务与居家服务有效链接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新路。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东城区现有持证残疾人32360人。

其中,视力残疾4239人,听力残疾1306人,言语残疾138人,肢体残疾19388人,智力残疾2346人,精神残疾3795人,多重残疾1148人。

残疾人口分布不均,有的街道辖区不足千人,多的则超过四千人,具有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南北两片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和各残疾类别分布不均等特点。

二、主要做法

(一)详细调查、深入分析,科学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需求调查。

一是印发《东城区残疾人居家康复需求调查表》,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等七类残疾的475名重度残疾人(详见表1),开展居家康复服务需求调查。

内容涉及康复训练、技能训练、康复活动、辅助器具、心理支持、无障碍环境共6大类、25个单项。

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残疾人均有居家康复服务需求,其中辅具适配、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8个单项的需求比例超过20%(详见表2)。

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出重度残疾人的残疾类别结构和居家康复服务需求的匹配度。

表1:东城区残疾人居家康复需求调查对象结构表

残疾类别 男 女 合计人数 所占百分比%

视力残疾 33 28 61 12.84

听力、言语残疾 1 1 2 0.42

肢体残疾 195 94 289 60.84

智力残疾 36 27 63 13.26

精神残疾 29 18 47 9.89

多重残疾 5 8 13 2.74

合 计 299 176 475 100

表2:需求比例超过20%的居家康复服务单项

二是印发《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问卷》,对16岁以下的24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专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达92.1%。

问卷内容涵盖“是否有康复训练服务需求”、“是否有辅助器具需求”、“是否希望提供居家康复服务”等与残疾儿童居家康复直接相关的问题25个。

结果显示,有康复训练需求155人,占调查人数的70%;有辅助器具需求87人,占39%。

调查数据为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科学的基础依据。

(二)强化领导、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

一是成立由残联、卫生、社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东城区居家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东城区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细则。

二是召开专项部署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和工作程序。

各街道根据辖区实际,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组建服务队伍,确定服务对象,全面铺开居家康复试点工作。

(三)以社区卫生管理机构为依托,积极探索居家医疗康复服务工作。

前期调查显示,有康复护理需求115人,康复训练需求139人,家庭病床需求71人。

为解决这一难题,区残联与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加强协作,数据共享残疾人康复信息,采取全科医生上门入户的形式,签订服务协议,为残疾人进行医疗评估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计划,提供专业指导。

有效发挥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块作用,将签约残疾人按体质、年龄、患病情况等分类管理,明确责任医生、服务团队、预约随访安排、健康信息反馈等内容,使居家康复服务更加便捷、精细、有效。

(四)以专业院校机构为依托,积极探索居家心理康复服务工作。

为填补空白,区残联与北师大英宸心理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开展居家心理康复服务。

由学院心理咨询师组成一支27人的志愿者队伍,分为9个小组,于每周二、四分别深入26个职康站以及部分残疾人家中。

通过项目互动、团体合作、仪器测评、面对面咨询疏导等形式,以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家属为重点对象,开展心理康复、社会适应、意志力提升、认知重建等一系列训练指导,逐步锻炼和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融入社会能力。

(五)以民办机构为依托,积极探索残疾儿童居家康复服务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协和方通自闭症康复中心和阳光路潜能发展中心等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资源优势,对前期调查中发现的、有需求但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26名残疾儿童开展居家康复。

两家机构非常重视此项工作,选聘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一对一制定训练方案,设计档案模板,并走入每户残疾儿童家庭实地指导,充分确保康复训练质量。

二是根据前期调查中残疾儿童对辅助器具的实际需求,组织市、区两级评估专家组来到25名残疾儿童家中逐一评估。

通过与家属面对面沟通,对居住环境实地了解,综合残疾儿童的年龄、身高、残疾情况、身体功能等客观因素,为其量身设计辅具适配方案。

并为10名特殊残疾情况儿童实施辅助器具个性化改造,解决了他们无法从社会购买到适合的儿童专用辅具的困难。

(六)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居家康复辅具服务工作。

在前期调查的475名残疾人中,384人次有辅助器具服务需求,占80.8%(表3),重度残疾或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对助行、助视、助听、生活自助具、康复护理类辅助器具需求更是达到100%。

表3: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需求统计表

服务需求项目 男 女 数量 占调查人数比例

辅具评估 42 26 68 14.3%

辅具适配 103 56 159 33.5%

辅具使用指导 41 24 65 13.7%

辅具维修 36 15 51 10.7%

辅具租借 25 16 41 8.6%

合 计 248 138 384 80.8%

根据需求情况,区残联不拘于固有流程,努力探索服务新途径。

针对现有政策受益对象条件限制较严、补贴力度偏小、目录品种单一等问题,开展多项特色服务。

一是特殊适配,提升能力。

为17个街道级辅具站配发载重型轮椅和便携型轮椅34辆,有效满足了一些超重人员的使用需求和功能障碍者短期出行需求,扩展了辅助器具租借种类。

二是小型辅具,填补空白。

区残联多方联系专业厂家,精心挑选适合居家使用的小型辅助器具。

为312名重度残疾人配发分指器、盲杖、拾物器等小型器具,覆盖视力、肢体、精神多个残疾类别,填补了政策空白。

三是有偿租赁,扩大范围。

充分调动社会机构力量,与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政策范围外高端辅具有偿租赁的新模式。

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印制发放《东城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手册》,有效满足了一些重度残疾人对护理床、多功能轮椅等价位高、功能全的高端辅助器具的需求。

四是个性评估,量身打造。

针对前期调查出有辅助器具评估需求的68名残疾人,区辅具评估专家组逐一入户,提出适配建议,进行使用指导。

并针对残情特殊的12名残疾人制订个性化方案,实施辅助器具个性化改造服务。

三、主要体会与收获

(一)实施居家康复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一是居家康复的开展,保障了那些不能走出家门、无法接受专业机构服务的重度、儿童、老年残疾人同样享有接受康复服务的权利,实现了残疾人康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是居家康复使残疾人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在亲情融合的生活氛围中得到康复训练,减少残疾人内心的孤独感,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使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得到恢复和补偿,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2.有利于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居家康复提供的专业人员入户服务形式,一是对传统社区康复、机构康复模式的补充与延伸。

通过规范化的模块管理、个性化的计划制定、专业化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的训练指导、信息化的分析反馈,有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使残疾人足不出户享受到高水准的专业服务;二是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减少就医率和入院率,也使其免于家庭和机构间的往返奔波之苦,从而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感。

3.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

全面推进居家康复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日趋尖锐的康复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残疾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扶残助残优良传统,尊重残疾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更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残疾人事业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居家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成效。

一是开展特色培训,服务效果最大化。

成立东城区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为社区医生、社工、康复服务人员、志愿者、残疾人及亲属提供康复服务政策、残疾预防、基础康复、心理支持等相关培训,帮助更多残疾人家庭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累计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600多人次。

二是组建专业队伍,服务质量标准化。

以区级康复服务技术资源中心为依托,组建社区医生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志愿者心理疏导、辅具评估维修、社区康复协调员五支专业服务队伍,分类别、有重点地为残疾人提供入户服务。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服务内容个性化。

在深入调研、周密计划和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目前居家康复服务工作进展顺利。

20xx年为全区35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康复训练553人次,技能训练538人次,康复活动912人次,辅助器具发放312人次,心理疏导263人次……累计实施各类服务2700多人次。

心理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个性化改造成效尤为显著。

据统计,接受团体训练的187名残疾人在心理康复服务前,52%情绪普遍低落,17%经常出现应激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和团体疏导后,超过22%的残疾人有显著的心理和行为改善,30%以上形成良好心理体验,与心理咨询师建立互信关系,并积极主动配合咨询师进行心理康复。

又如,北新桥街道的残疾人关某,家庭生活贫困。

又因患病导致肥胖,体重480多斤,只能在有人搀扶的情况下短距离行走十几米,身体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损伤,甚至出现心肺衰竭症状。

东城区残联特邀外籍专家为其进行辅助器具个性化评估与定制。

安排评估专家组数次入户,根据居家环境、身体状况等特殊因素进行全面科学客观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量身定制专用多功能轮椅床,有效解决了其生活坐卧、出行难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机制亟待长效化健全。

居家康复属于新兴服务项目,目前尚未有完整配套的政策出台,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规范、收费标准以及评价监督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员队伍和设备采购、工作经费等方面还缺少明确的政策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家康复服务工作深入长效开展。

(二)服务体系亟待多元化发展。

残疾人,特别是老残一体、一户多残家庭的居家康复服务,涉及到医疗、养老、卫生等多个方面。

远非残联一家或几家之力所能为,尚需多个政府部门、多方社会组织以及残疾人所在社区、家庭的共同参与协作,方能求残疾人居家康复之实,解残疾人社会融合之难。

(三)能力水平亟待专业化提升。

康复是政策性、业务性、技能型很强的工作。

培养一只懂业务、知政策、能实操、有爱心的康复服务队伍需要长期积累。

经过多次培训,东城区居家康复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

尤其因工资待遇相对较低,造成街道、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很大,部分新到岗人员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家康复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建议与对策

(一)纳入全局、健全机制,推进居家康复服务长效化。

一是将残疾人居家康复工作纳入政府总体规划之中,总结试点成功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

联合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出台《残疾人居家康复工作实施意见》。

二是根据试点情况,规范专业服务队伍;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梳理并明确居家康复服务项目、内容、流程,建立相关人员服务规范与质量标准。

三是研究制定康复事业保障政策,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使用范围。

同时鼓励民间机构参与,探索建立以政策保障为强支撑、政府购买服务为主渠道,慈善公益捐赠为补充点的工作机制。

(二)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推进居家康复服务社会化。

整合卫生、教育、民政、社会机构、爱心单位等多方优势资源,开展适应残疾人需求的居家康复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残联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鼓励专业社会机构进入居家康复服务领域,重点培育从事残疾人需求迫切的康复训练、居家护理、辅助器具、心理疏导等项目的专业机构。

形成以区级康复资源中心为技术指导,社区服务机构为重要载体,专业社会机构为有机补充的服务体系。

(三)强化培训、以人为本,推进居家康复服务专业化。

建立居家康复服务人才队伍培训机制,完善康复服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东城区康复服务培训学校职能作用:一是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各类康复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各支康复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是组建家庭康复讲师团,根据残疾人及亲友实际需求,在街道和社区广泛开展辅具知识讲座、康复知识课堂、心理康复拓展等活动,普及推广科学、易懂、便于操作的康复护理知识与技巧,有力提升居家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七

11月14日是“联结国糖尿病日”,主题是“xxx”,口号是“应答糖尿病,立即举动”。糖尿病是要挟我国居民瘦弱的次要慢性病,预防控制糖尿病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非常重要内容,特制订《大安山乡镇“联结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11月14日。

大安山乡卫生院“联结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xxx。

xxx。

1、在大安山乡政府举行“健步走”活动。

2、在大安山乡卫生院设立咨询点,免费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3、在医院大厅播放“应多糖尿病,立即举动”的字幕。

4、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咨询人员解答无关糖尿病地防治知识。

5、张贴标语,并要求村卫生室张贴。

1、病教育与预防。

本次活动由大安山乡慢病防治领导小组担任组织实施。

康复上门服务方案篇八

1.11月10日至16日期间,每日18时30分至19时30分举行东方明珠电视塔放蓝灯活动;11月13日下午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举行糖尿病防治主题文艺演出(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医学会、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市预防医学会协办)。

2.11月14日上午在普陀区长风公园举办市级现场主题咨询活动。邀请内分泌疾病防治、营养和运动专家为市民提供糖尿病防治咨询,设立免费血糖测量点,现场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资料等(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学会、普陀区卫生计生委会承办)。

3.11月14日下午组织召开“上海市糖尿病防治策略研讨会”,围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本市糖尿病防治工作开展专题交流和研讨(由市医学会主办,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糖尿病研究所承办)。

4.于11月14日前后举办两场“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传播“吃动两平衡”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普陀区卫生计生委承办)。

5.11月15日上午,由市医学会组织糖尿病、内分泌分会所属各委员单位(约20家三级医院)同时举办专家咨询及科普讲座,并在现场为居民提供免费血糖检测。

6.11月10日至13日期间,由市医学会组织市级专家进驻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活动中心,会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开展糖尿病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7.“12320卫生热线”在宣传日前后举行在线访谈,邀请专家围绕“警惕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主题为市民进行咨询解答。

(二)区县宣传活动。

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后,围绕宣传主题组织专家在辖区设立咨询点开展宣传咨询;组织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糖尿病防治“五个一”活动(即在单位门口悬挂一条宣传横幅,统一更换一期宣传橱窗,设立一处免费测量血糖点,向咨询者发放一份宣传资料,举办一次面向糖尿病患者或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一)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宣传工作,围绕主题制定宣传活动方案,组织开展辖区主题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深入社区,积极宣传和普及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要将本次活动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结合,深入推广“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切实提高市民防治糖尿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学会、市预防医学会和市健康教育所等单位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指导的作用,做好市级层面宣传活动。市医学会和市预防医学会应积极组织专家在本市主流媒体撰写糖尿病防治科普文章,提高市民健康意识。

(三)各区县应做好本次宣传活动的总结(书面总结、影像、宣传材料等),并于20xx年11月24日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于11月28日前完成全市宣传活动情况的总结并报送至市卫生计生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