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0:43:18 页码:11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模板8篇)
2023-11-09 20:43:18    小编:ZTFB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刻,让人难以忘怀。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以下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一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分组进行、任务随机选择、技能规范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等具体步骤,希望在实践操作、团队合作、技巧规范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最终通过学生的实践作品实现产品与作业结合,具体过程如下:

2.1分组选任务。

(1)分组。

做法:一般二到三人一组,学生任意组合。然后由小组内自已讨论选出确定组长与组名。

分析:人数确定原因:一组如果多于三人,那么就会有一部分人不做事,凑数,如果少于2人,不能很好的.体现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学生的工作量会很大,不宜学生作品的完成。

确定组长:首先是教师将组长要做什么,要有善于与组员沟通,在组员间有分歧时能积极调节,时间的控制、提前计划、系统设计方面进行协调的能力这些引导信息告诉学生,由小组成员内部讨论,确定组长,最后教师提示学生,多与组长沟通,听从组长统畴。

确定组名:小组形成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小组起名,这个过程,可以让大家充分的讨论,让小组成员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团队,对以后工作中需要团队的讨论、交流进行一次预热,形成很好的氛围。

(2)选任务。

做法:n个组,n/2个任务,由每组组长抽取任务,能过随机选择,每个任务由两组同学完成,最后交予的产品,选择比较好的一组作品。

分析:随机选择任务: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固定思维,比如有的同学善于做设计美感的网页,有的同学善于完成结构严谨的网页,在选择任务时,会主动的选择自己善长的,而这样的随机选择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让学生在团体里做自己不擅长的,让自己的学习更全面,以后遇到不同的任务都是游刃有余。两组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学生们就会有竞争性,在组与组的竞争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作品完成中。

2.2按阶段讲评。

虽然学生学完了课程的内容,但是由于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完成一个作品,一下子让学生完成网站的设计与建设,如果有什么问题再进行修正的话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在学生的项目都确定之后,教师就需要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小组的进展,在不同的进展中要求学生提交本阶段内进展汇报,针对学生的提高引领他们的方向,不至于走偏。同时通过按阶段的指导,让学生在网站设计与建设流程上更明确。

(1)网站概要设计。

做法:完成概要设计文档,包括网站受众分析,网站色调,网站设计思路。

作用:因为做出来的网站最终是要给别人用的,所以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方面应该细致入微,本环节的作用是从方向上把握学生的设计,让学生的设计打基础时就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便是于日后的设计与制作。

(2)网站结构设计。

做法:用思维导图软件完成结构设计,包括网站结构,主页栏目设计。

作用: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网站建设软件以外的工作软件,思维导图软件的应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网站结构设计的方法同时比较网站结构与主页结构的相同点不同点。

(3)主页和子页设计与制作。

做法:用ps设计网站主页和子页面效果图作用:以师傅的角度对学生初步设计进行一个评价,指出优点并引导其继续发扬,说明不足并引导其进行更正。

(4)网站预览。

做法:在dreamweaver中完面主页与一两个子页的实现。

作用:以师傅的角度对学生的网站实现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制作困难,及时予以引导。

(5)细节修正。

做法:完成整个网站的建设,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网站,老师成为客户,除本小组以外的其它同这也是客户,集体对这一组的作品在全班进行验收,提出不足之处。小组成员根据讨论进行更改。

作用:通过别人的意见来仔细分析自己所做网页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修正,一方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角度的想法,不局限在自己的想法中。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网站的设计与建设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修正中,我们才能让其做得更加完美。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是答疑者,老师针对每组学生的任务,给予不同的个别指导,同样学生有什么迷茫的可以随时问老师,老师或者帮助解决,或者提醒,或者引导。学生完成作品如图1和图2所示。

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更利于学生成长,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期末大作业中不会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更能了解真正的网站设计与建设过程,对学生技能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的作业就是产品一方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拿着这项产品去找工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5.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二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主阵地,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教育也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有效模式之一的活动课程,是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最佳途径。他以其全新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实践特点,备受中职教育者的关注。本文以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研究课题,通过探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对语文活动课程进行分析,并主要对以下内容展开探讨。

第一章主要对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内涵、基本特征、实施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笔者自己对本课题的一些看法。第二章从中职语文教育特点出发,通过梳理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理念、原则、流程、操作步骤等内容,研究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三章以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为研究角度,对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和方法、课程评价原则、标准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和高效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帮助。

通过对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探索适合中职语文课程建设的道路,改善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推进中职教育文化课程改革,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人才。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三

[关键字]实践活动利用培养探究[主要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孙老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二、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由语文课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了《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学生读了许多类似这样的历史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完璧归赵》……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成语,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他们有的解说,有的表演,有的做动作,这些课本剧演的活灵活现,如果学了一篇课文,让同学拓展阅读类似的文章,或给予机会演一演,就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3、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相联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1)、来自国内外世人关注的新闻的活动。如《伊拉克战争》,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在口语交际的演讲课上,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的同情伊拉克的人们,有的佩服萨达姆的号召力……。言由心声,学生通过电视,感受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才说出了这样的见解。又如杨利伟驾驶神州5好飞上了太空,引起全世界的轰动,谈谈自己的感受。(3)来自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采访……》、《赞老师》和辩论《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等,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来源于自然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的《秋天的树叶》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观察树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其方法与途径很多,确实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并不是给一点事让学生做,教师袖手旁观就行了,它必须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具有连续性,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不然,探究性学习就只是一个提法而已,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经过探索研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提出要求、准备、实施、汇报展示。这是活动开展一定时间后,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是让学生品味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的环节,通过汇报展示,学生互相分享探究活动带来的快乐,并学习评价活动的得失,为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作准备,在汇报展示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和谐、宽松、具有情调的氛围中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交流,如:《我喜爱的名言》,我精心设计了汇报展示环节,课堂上同学们个个出口成章,名言多种多样,学生愉快地汇报交流,《赞老师》的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跟着录音机学唱,把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融于歌声之中……,在展示活动中,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如《我心中的童话》,学生读了自己的童话故事后,大家评一评:像童话故事吗?为什么?提高了学生对童话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童话作品质量的提高。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制订中华人国共和国教育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主编郭元祥。

《小学语文教学》主办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山西教育报刊社。

《江苏教育》主办江苏省教育厅。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四

[关键字]实践活动利用培养探究[主要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五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实施探究活动要考虑到探究问题的适应性、知识的复杂程度、操作性、开放性、拓展性、以及学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等。

1、培养观察生活、探究周围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自参与探索性研究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善于确立问题,能够建立假设,能使用基本的研究工具,会搜集信息、数据、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等。

3、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学会科学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它强调学习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题能力的养成,然后获取知识。它强调学生之间交往和合作的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均须借助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除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源泉,学生的探究源于问题.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

(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动画故事法、引入事例法、直观演示法、认知冲突法、对比比较法、设置悬念法……如采用直观演示法,找到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弹弓,引发其中的角度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

明确了探究问题,就应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何种组织方式(小组或个人)、何时完成等。

3、开展实际探究。

这是探究式学习活动的主体,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对选取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直观体验,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或结合亲身实践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直至获得初步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注意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教师应给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4、进行总结交流。

经过实际的探究学习,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由探究而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如通过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探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

(2)培养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

(3)培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要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具备:

(1)超前的教育观念;

(2)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3)高超的教学技能;

(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六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1、复习词语:“捡石头”游戏。

2、写生字(隆、塌、挣、喷、缺、纯、冶)。

(1)共同点;(2)该注意哪些地方;(3)范写“喷”;(4)生练笔;(5)评议。

【设计意图】:课始,我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孩子们延续第一课时学习《女娲补天》故事的余韵,当一回“女娲”,读对课件中“石头”上的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去补“天”了。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又和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第一环节除了复习词语的读音,还直接将词语中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用红颜色突出,用于第二环节的生字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优化了课件资源,并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过渡。我精心将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分类,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宽(“缺”字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识字写字。

3、师引读,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生接: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处是洪水。许多人——生接: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生接:在水里挣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教师的引读,让学生加深对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体会,为下文学习女娲不怕危险,冒着重重困难把天补上的过程作铺垫。

(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一)、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2、反馈。(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生:女娲向雨神求雨来灭火。

师:很好,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吗?

生:求雨灭火。

师:还有呢?女娲还做了什么?请你学着像这样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思考,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体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经过“输入”与“输出”这两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获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女娲所做的三件事,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三件事,具体写了哪件事?

生:寻石补天。

一生读。(因为紧张读得不够流利)。鼓励之后再请一生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出难过了,但还没读出着急来。

师:哦,你觉得还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师:你来读一读吧。

师:真棒!能把“立刻”换成其它词吗?

多生:立即、马上、赶快、赶紧。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体会女娲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时的心情,接着请学生把体会到的展示读出来,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结合自己读中的`体会,听中的收获,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读-听-说-读”的环节来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悟。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对语言点进行训练,如给“立刻”换词,通过举一反三,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会,又积累了词汇。

4、重点学习三、四段:

(1)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寻石补天),补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

师:请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交流一:生: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体会到女娲不顾危险去补天。

师:你来读一读吧。

师:从“决定”一词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女娲很坚定,下定了决心。

全班读。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可以看出女娲很辛苦。

师:特别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

师:你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师评:从她的朗读中老师还体会不到女娲很辛苦,谁再来读一读?

再请一生读。

交流三:生:我还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娲特别辛苦。

师: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文,边读边画边标注,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实践这个学习方法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接着让学生来交流收获,虽然注重谈感悟,但仍以读为主,在“读-悟-读”中学习、内化。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一:我觉得女娲可能会先去森林,可能会遇到野兽,被野兽咬伤或者抓伤。她还可能会去海边,遇到鲨鱼或者被海藻给缠住。

师:她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生还未考虑清楚,先请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纯青石,找不到后来到荒漠,她当时已经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边,在泉水中竟发现了纯青石。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女娲在寻石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想像的空间很大,但通过三个提示使他们的想像更有针对性。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既保证了全班的参与,又使通过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过想像、交流、分享,让学生对女娲不怕危险,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的奉献精神和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纯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读,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你把“终于”这个词读得比较重,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两生造句,师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将文本理解和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是语文课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3)默读第四自然段,画一画表示女娲炼石补天时动作的词语。

a.反馈。(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好)。

b.谈体会。

师: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生: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写出来了女娲补天很辛苦。

师: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两生反馈。

c.同桌读。(师:同桌之间读一读吧,体会作者是怎用运用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七

新课程改革,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中,为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我努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办字报,读字报,进行字报展评。学生识字兴趣高昂,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一、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或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或从广告牌上,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贴在备用纸上,一份份简单的,稚嫩的字贴报便诞生了。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极。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巩固率提高了。

二、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字号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字贴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贴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三、归类贴字。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我布置了阶段性作业,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按水果类、蔬菜类、交通工具、动物类、用具类等分类贴字,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将所学的字词,归类各界积累,加以整理。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性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帮助孩子剪剪贴贴,并不时地给予褒奖。

创办字报,缓解了学生识字难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五彩纷呈、透视着稚嫩的创新思维的字贴报,我更加坚定了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范文汇总篇八

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但并非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能发挥出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犹如人的智力中的宝藏,需要开采和挖掘。可见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培养,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中激励创新动机。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直接的、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观察主要靠观察者的视觉、听觉、大脑(思维)和动手记录来完成。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把他的成功归功于观察能力,他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此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提高敏锐洞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实践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观察的经验,不断总结,逐步提高,这是提高敏锐洞察力的重要途径。比较对比是思维的一种方法,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也就没有认识。对比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对比无论是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加大对实验进行对比的力度,让学生在对比中求同存异。所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观察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发现有价值的观点,进而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知识的真谛。

探究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合作、交流、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另人的.想法,善待批评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不断反思交流,让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与体验使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同学们在相互合作、反思交流中,明白了对探究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全心全意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析化、外显化,可以更测对自己的观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同学们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同学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同学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可以使同学们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同学们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探究任务。总之,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同学们相互审视、相互交流、相互反思、相互合作、相互诊断,让同学们在触、感悟中猎取知识,初步形成探究能力。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小结归纳整理,或者撰写小论文。该过程既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再探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由于每个课题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所以同学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种在和谐民主氛围中的交流,既让同学们体验、到思索探究的心路历程,又使同学们获取真知用心智得到了锻炼,体验一种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悟到探究的收获和成果。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感受上,有独特的见解,在知识的总结归纳上,同学们以多种方式对知识进行再探究。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内容标准主题中的一个主题。它包含的要素很多,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探究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要素可多可少,呈现顺序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如“进行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开创意识和创新思维。当然。探究性学习不能孤立于其他教学方式,应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课程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