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兴建新农村协议书 建设新农村倡议书(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13:10:33 页码:7
兴建新农村协议书 建设新农村倡议书(五篇)
2023-01-14 13:10:33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兴建新农村协议书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西南边陲山区,辖18个村民小组,408户,1502人,党员38名。水田1164亩,旱土378亩,水面134亩,林地2231亩,果园30亩。20xx年人平纯收入2098元,历年税费上缴尾欠2、1万元,累计负债3、5万元。全村改灶126户,改栏130户,改厕310户,改水385户,水泥路入户70户,楼房改造率82%,劳动力输出450人。年牲猪出栏1380头。全村共有私家汽车8辆,电话普及率6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50%。村支两委现有成员4名,班子齐全,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20xx年全村无民事、刑事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年度绩效考核列全乡第四。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xx年总体规划是:

1、硬化1、5公里村级主干道路,铺好乡政府至村部2公里沙路,6月底竣工。

2、兴建xx村村级汽车站一座。年底至明年初完工。

3、搞好10—40户沼气池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年底全面铺开。

4、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增加造血功能,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

5、积极宣传发动,将有线电视迁入农户家中,力争实现户户通有线。

6、规范建立村部,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村各项规章制度。

7、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三、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入户,广泛了解村情民情,宣传目的和意义,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对其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悬挂横幅2条,张贴标语45条,建立宣传栏1个,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理事会议27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2、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对村支两委干部各自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量化管理,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对全村所有收入、支出情况实行先审计、后入帐、再公开的理财方式,使财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规范村级政务管理入手,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9人组成的“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积极参与、监督、公开和决策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务和财务。四是从落实村民自治入手,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党员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制度,让村民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使全村干部各个层面的干部和群众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

3、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为使新农村建设在xx村稳步推进,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半年来共有县级各单位6个,领导11人次来村调研4次,召开现场会3次,争取资金50万元,其中道路硬化17万元,沙路3万元,汽车站28万元,其他资金2万元。二是充分发挥我村在外的社会力量,共筹集资10万元。资金的到位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首先抓好了村级道路的硬化,在原有1、3公里水泥路的基础上又将其延伸,现已经全面按标准完成了村级主干道1、5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使全村主干道全面贯通,改变了我村交通闭塞的面貌,并为邻近的双凤、瓦叶、石垅三个村打开通道,方便了5000余人的生产生活。其次,将乡政府通往村部的次干道3公里,全部铺上沙石路,改变4个组几百余人下雨不能出门的局面,大大方便所辖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第三是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将xx村汽车站列入规划,征收了土地,争取了资金28万元,为年底xx村汽车站顺利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是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群众,迁入有线电视100户,使之能及时了解各类新闻信息和资讯,掌握经济动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要手段之一。第五是大力发展种殖业,增加造血功能,上半年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110亩,经济作物70亩。

四、存在的困难

该村地理位置较差,交通闭塞,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上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仅靠劳动力输出和种田,无任何支柱产业和种养殖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差。因此,资金是影响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瓶颈;其次,该村劳动力输出较多,只剩下老幼、妇女在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量较单薄;第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村民思想僵化,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激发和提高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

2、继续做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3、引进技术,启动40户沼气池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拟全面铺开。

4、集中精力,全面完成xx村汽车站的建设工作。

5、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2023年兴建新农村协议书二

xx年,我市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市农业增产增效取得新成绩,农民持续增收取得新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以八大建设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惠农、工业哺农、社会支农、科技兴农,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我市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种植业建板块,养殖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加工业建园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我市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建设和劳务经济开发,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今年农民人平纯收入可达3742元,比上年增加560元,增长17.6%。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可达1893元,增长11.8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1585元,同比增长23.91%;财产性纯收入人均133.34元,同比增长111.66%;转移性纯收入人均129.68元。二是种植业增产增收。我市积极引导农村闲置土地向种植大户适度流转,目前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305户,种粮面积达到13.4万亩,占到全市水田面积的22%。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市的粮食生产。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0.93亿元,同比增长24.1%;粮食总产67万吨,同比增长3.4%;油料总产7.26万吨,同比增长2.1%;麻类总产1.05万吨,同比增长5.7%;水果总产3.07万吨,同比增长22.1%。三是畜禽水产业发展加快。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争创畜牧水产大市为目标,以配套雨润集团、永大公司生产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吸引和激发民间资本投入畜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年新增4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27个,其中新增万头以上养猪场9个,建成并投产的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198栋,还有50栋正在建设中,xx年生猪出栏100万头,比xx年增加了8.7万头。新建万只以上规模化养鸡场58个,其中,1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20个,2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10个,全市年出笼预计可达980万只。全市发展网箱养鳝2万口,全市已发展小龙虾养殖10.57万亩,去年小龙虾产量3万多吨。全市水产面积达62.50万亩,比xx年新增2万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7.6万吨,总产值17.6亿元,形成了粮食、水产、畜牧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加强。我市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帮助劲牌酒业、长丰米业、灵溪食品、珍珠果米酒、富川油脂、真有味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材料基地,加快建设劲牌保健酒三期扩建、远东麻纺、宏风饲料二期等重点涉农项目,加强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狠抓设施配套,使我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五是农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去年全市重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个,投资总额4亿元,分别是山东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冶还地桥镇秀山村建设年屠宰加工3600万只肉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山东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冶陈贵镇马鞍山建设大型肉鸡种禽场,总投资1.7亿元;武汉邦之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北农场建设年产两万吨“肽黄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与黄冈万辰棉业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国际通用包型大型棉花加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同时,广东兴隆百万商品猪养殖小区等农业招商在谈项目有3个,预计总投资10.47亿元,农业招商在全市形成浓厚氛围。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一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去年,我市累计投入1.9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000余处,解决农村1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改善灌溉面积9.93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7.84万亩。今年全市已向国家争取高产农田整理项目5个,争取项目资金6477万元,新增耕地4124亩。二是乡村道路和客运网络不断延伸。全市共建设完成县乡二级公路33.8公里,县乡三、四级等级公路改造57.52 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00公里,其中,新农村建设134个示范点新建通村通组公路达240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4座,建成候车棚40个、招呼站90个,累计投入资金达1.6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农村生态家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以“一建三改”为重点,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全市完成建设沼气池19680口,血防改厕15800座,新建垃圾池1260个,新装路灯846盏,拆除农村土坯房、危房达5.74万平方米,清理沟渠1.6万米,村庄绿化1.3万平方米。同时,我市大力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2个镇和10个村开展绿色家园示范村镇建设,建设农村道路和农田林网,构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田园风光。四是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我市大力开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扶贫搬迁工作,使我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05元,同比增加200元,增长18.09%,贫困人口减少1.54万人,搬迁扶贫完成517户。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份,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高级干部访华团专程赴阳新县考察了宝塔村万亩湖蒿基地和王家老屋扶贫搬迁新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月份,全省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现场会在阳新县召开,杨松、刘友凡等省领导出席了会议。

(三)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得到落实。从去年春季开学开始,我市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据统计,xx年春秋两季我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杂费8187万元,惠及学生77万人次,免费发放教科书(教材)21万套,减免金额1188万元,补助家庭困难的寄宿生3.3万人,补助金额241万元。二是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实施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以及农民工参加医保的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医疗保险人数持续增长,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3.36万人和2.68万人。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农民达到118.61万人,参合率92.6%。三是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市争取到国债项目资金400万元,用于西塞山区河口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及大冶市14家卫生院、阳新县16家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配置。另外,还投入49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按每个农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对我市98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初步解决了医疗条件差的困难局面。四是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共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460场次,开展了魅力乡镇展演活动和农民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播放电影500多场次。市委宣传部、新农办和文化局还联合主办了“放歌黄石新农村”百场下乡演出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我市从建好基层组织、强化教育培训、抓好阵地建设、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去年全市对示范点行政村主职进行了集中轮训,提高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显著提高。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投资44万元完成村综合楼建设,改变了该村多年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状况,同时,该村大力开展制度建设,完善了两委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二是村级组织活动条件明显改善。去年,我市狠抓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全市纳入省级规划的125个新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155个,农村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村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五)农村综合改革层层推进,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始终坚持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由点及面、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开展完善 “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试点工作,建立了“钱随事走、考核定酬”的“以钱养事”新机制,较好解决了资金怎么用、事情谁来做、绩效谁来评的问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适龄儿童生源减少的实际,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我市在阳新县洋港镇启动林改试点,完成了15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占该镇总村数的88.2%,林改面积达12.6万亩,占山场总面积的85.7%。通过林改,使农民承包、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山权林权得到确认,集体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林业发展得到了保障。去年11月,全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此项改革在全市全面铺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若干指导督办小组,深入各乡镇进行协调指导。四是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以资产换资金,以机制换效益,大力改革“五小”工程,同时,鼓励和扶持民间及个人投资兴建小水利,初步实现“以水养水”。五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我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省农业厅将黄石养猪协会、大冶市禽业协会、阳新县宝塔湖春潮湖蒿专业合作社列为试点单位,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我市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层层召开工作会议,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暨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在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要求各县(市)区、市直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切实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后,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分别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各工作队深入试点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村干部工作会,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二是举办培训班,提高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今年分别组织举办了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和村干部培训班,并带领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前往重庆、四川、辽宁、吉林、武汉、宜昌、孝感等地参观学习全国、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典型,通过学习先进,提高了大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了建设好新农村的信心。三是依托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典型。为了及时宣传全市新农村建设新进展、新成就、新典型,我市在黄石日报设立《新农村、新气象》专栏,在黄石电视台的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巡礼》专栏,并组织驻村工作队员、示范村干部和帮扶企业在黄石电视台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在线访谈》栏目。据统计,去年黄石日报共刊发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章323篇,黄石电视台播出新农村建设专栏节目48期,编发简报《新农村》75期,上报省农办被《湖北农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简报》采纳24篇,被《湖北日报》作为典型宣传报道24篇。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涌现出像宝塔村、玉堍村、新畈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其中,宝塔村被作为新农村建设典型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出,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各级干群的积极性。

(二)抓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大合唱。

社会力量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通过走访企业,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民营企业和创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建立了全社会广泛支持并参与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有效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是积极开展企村联合共建。共发动160家企业和学校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示范村启动了一批涉农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鹿峰集团出资450万元为三岔路村开展“六改四化”工程,帮助修建了三岔路村集贸市场、图书室、卫生室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冶市兴冶矿业集团已出资150万元支援金湖街办上冯村新农村建设,帮助该村搞规划、修水泥路、通自来水,投入村小学硬件建设,为特困户改造危房,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大冶市九州矿业公司为了彻底改变大箕铺镇东角山村落后面貌,投资40万余元,硬化通村公路,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建起了村卫生室,修缮了村小学。福建商会投入20万元帮助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修建了希望小学,又投入24万元为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修建了通组公路,深受群众欢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20万元,帮助阳新军垦农场和平原村开展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去年全市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2600万元。二是开展村企劳务对接和项目对接。我市积极引导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农村扩张辐射,通过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与当地农村展开劳务对接,帮助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阳新建设五号窑和六号窑,东贝集团在大冶市罗桥工业园兴办东贝铸造有限公司,黄石电厂与阳新机械厂开展技术合作,帮助阳新机械厂进行技术改造。新冶特钢、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三环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分别将发展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吸纳5000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对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摸底,在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村之间展开劳务对接。去年七月中旬,在大冶市还地桥镇由市委新农办、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了全市新农村劳务对接启动仪式,组织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美尔雅集团、美岛公司和东贝集团等一批企业与农村实行劳务对接,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定向安置农民工近千人。同时,我市还在企业与农村之间开展村企项目对接,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了农村和企业的双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如市轴承厂与殷祖镇锻造厂结成合作伙伴,由殷祖镇锻造厂负责基础配件加工,市轴承厂负责配件组装及产品深加工,通过合作,市轴承厂有了充足的材料来源,扩大了生产,该镇锻造厂也得到了发展。三环电器公司投资150万元,在白云村投资建厂,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改造成厂房,实施了5个加工品种。美尔雅集团与玉堍村达成服装加工协议,在该村建立美尔雅西服手工加工基地,安置了该村妇女劳动力50人,增加了村民收入。通过这些项目有效对接,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三是积极动员房地产企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先后共发动了6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五个一”活动,即为农民“盖一栋猪圈、修一条马路、建一口水塘、打一口水井、疏一条沟渠”。如宏维置业有限公司与阳新县贫困村花塘村结成帮扶对子,为该村捐赠15万元支持该村新街建设和环境整治;颐阳房地产投资25万元帮村修建办公楼和卫生室;顺佳房地产公司出资10万元帮助黄金湖村发展生产和新街整治;联合置业捐助8万元,虹桥房地产出资6万元帮助农村解决“三最”问题。四是积极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通过采取“走出去”与“请回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导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他们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市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近千人,成功人士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5亿多元。如刘家畈村引进私营业主柯尊文总投资5000万建设包括山庄、养猪、林果和鱼池在内的生态养殖基地;李河村引进本村老板吕建军投资1300万元建设一个年产50万只肉鸡的养殖场;大冶市金湾大酒店老板王志猛回到家乡金牛镇晏公村投资xx万元,发展雷竹800亩,筹建了30万只规模的养鸡场、渔场、休闲山庄和水库等;汪家垅村9位农民自愿参股,每人出资50万元,建设汪家垄万头养猪场;保安镇老板袁明胜回乡创业,正筹备创办湘莲加工厂,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届时将对该镇的湘莲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已经组织召开了企业和成功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回报社会和父老乡亲。

(三)抓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去年,我市按照集中力量和整合资源的思路,把扶贫、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三方面的力量进行了整合,共抽调410名干部(市直84名、大冶220名、阳新106名),组建了134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村办点(市级示范点28个、大冶市69个、阳新县23个、企业单独包村14个)。各工作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村组织和当地群众,从解决农民“三最”问题入手,突出抓好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不少示范村初步实现了“烧火不用柴,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据统计,2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共启动项目197个,总投资1.17亿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997万元,招商引资7697万元,农民自筹2077万元,工作队帮扶资金861万元。2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修通村或通组公路84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4万人,新发展万头养猪场2个,新建“150”模式养猪场17栋,新建湖蒿9180亩、油茶、腊米、大棚西瓜、柑橘、楠竹、黄金梨等作物1万多亩,养鱼1.14万亩。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挂点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管委、市水利水产局、市房产局、市经委、市环保局、市日报社等多家挂点单位组织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访农户献爱心活动,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各工作队员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争当忠于职守的好队员。工作队员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换来了广大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和拥护。有的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评价的是“五个一”,即“一颗真心、一腔热血、一股实劲、一顶草帽、一盏手电”。有的乡镇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我工作了三十多年,接触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工作队到基层指导工作,只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作风最扎实,为老百姓做事最多,最受村民欢迎的工作队。

(四)抓协调督办,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为了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把新农村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和市直相关部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对县(市)、部门和驻村工作队“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切实抓好工作责任的落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各项新农村工作目标的逐步实现。一是突出重点抓督办。将“生产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围绕中心抓督办。按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在不同时间段,着力抓好村庄规划制定、村庄整治、“一建三改”、油茶基地建设,鸡、鸭养殖小区建设和“150”养猪模式的推广。三是解决“三最”抓督办。将市财政、交通、水利、供电、国土、广电、电信等多个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安排,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联合共建新农村,着力解决农民的“三最”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塞严重、病险水库整治任务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脆弱。相当一部分乡镇村的“六改五通”工作离老百姓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规划工作仍然滞后,农村脏、乱、差的整治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示范村与普通村之间进展不平衡,示范村的建设轰轰烈烈,而一些普通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仍很缓慢,有的甚至还未启动;二是示范村之间进展不平衡,牵头单位重视的示范村,工作力度大,工作队长负责的,示范村变化大,成效非常明显,村民非常感激;反之,不少示范点几乎没有变化,老百姓很有意见。

(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投入不足,建设任务艰巨。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有些项目的资金投入大,地方配套资金要求比较多,导致大项目因地方财政无法提供配套资金而无法启动。二是有限的资金缺乏有效整合,全市涉农项目多,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统一向示范点集中投入的机制,导致新农村建设不少项目资金,单打独斗。没有发挥有限资金的整体效益。三是帮扶投入不够,少数部门和企业对新农村建设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被动应付,从钱到物几乎没有行动,缺乏应有的帮扶意识,老百姓很有意见。

(三)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自我“造血”功能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风险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村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生产不能持续高效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特别是集体经济脆弱,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未达到5万元∕年,一半以上是“空壳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造成农村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四)思想认识上存有偏差,基层组织缺乏热情。农村基层干部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从一年来的实践看,不少乡镇、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有误区,存在等待观望、被动应付、厌战畏难的现象,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规划意识非常淡薄,村庄建设管理难度大。农民乡土意识严重,规划意识淡薄,不少地方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加以村级以上干部缺乏全局观念,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工作力度和应有的措施,导致村庄建设无序,布局混乱的被动局面。

2023年兴建新农村协议书三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并按照目标要求,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我村半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西南边陲山区,辖18个村民小组,408户,1502人,党员38名。水田1164亩,旱土378亩,水面134亩,林地2231亩,果园30亩。20xx年人平纯收入2098元,历年税费上缴尾欠2、1万元,累计负债3、5万元。全村改灶126户,改栏130户,改厕310户,改水385户,水泥路入户70户,楼房改造率82%,劳动力输出450人。年牲猪出栏1380头。全村共有私家汽车8辆,电话普及率6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50%。村支两委现有成员4名,班子齐全,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20xx年全村无民事、刑事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年度绩效考核列全乡第四。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xx年总体规划是:

1、硬化1、5公里村级主干道路,铺好乡政府至村部2公里沙路,6月底竣工。

2、兴建xx村村级汽车站一座。年底至明年初完工。

3、搞好10—40户沼气池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年底全面铺开。

4、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增加造血功能,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

5、积极宣传发动,将有线电视迁入农户家中,力争实现户户通有线。

6、规范建立村部,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村各项规章制度。

7、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三、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入户,广泛了解村情民情,宣传目的和意义,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对其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悬挂横幅2条,张贴标语45条,建立宣传栏1个,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理事会议27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2、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对村支两委干部各自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量化管理,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对全村所有收入、支出情况实行先审计、后入帐、再公开的理财方式,使财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规范村级政务管理入手,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9人组成的“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积极参与、监督、公开和决策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务和财务。四是从落实村民自治入手,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党员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制度,让村民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使全村干部各个层面的干部和群众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

3、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为使新农村建设在xx村稳步推进,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半年来共有县级各单位6个,领导11人次来村调研4次,召开现场会3次,争取资金50万元,其中道路硬化17万元,沙路3万元,汽车站28万元,其他资金2万元。二是充分发挥我村在外的社会力量,共筹集资10万元。资金的到位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首先抓好了村级道路的硬化,在原有1、3公里水泥路的基础上又将其延伸,现已经全面按标准完成了村级主干道1、5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使全村主干道全面贯通,改变了我村交通闭塞的面貌,并为邻近的双凤、瓦叶、石垅三个村打开通道,方便了5000余人的生产生活。其次,将乡政府通往村部的次干道3公里,全部铺上沙石路,改变4个组几百余人下雨不能出门的局面,大大方便所辖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第三是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将xx村汽车站列入规划,征收了土地,争取了资金28万元,为年底xx村汽车站顺利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是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群众,迁入有线电视100户,使之能及时了解各类新闻信息和资讯,掌握经济动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要手段之一。第五是大力发展种殖业,增加造血功能,上半年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110亩,经济作物70亩。

四、存在的困难

该村地理位置较差,交通闭塞,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上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仅靠劳动力输出和种田,无任何支柱产业和种养殖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差。因此,资金是影响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瓶颈;其次,该村劳动力输出较多,只剩下老幼、妇女在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量较单薄;第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村民思想僵化,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激发和提高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

2、继续做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3、引进技术,启动40户沼气池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拟全面铺开。

4、集中精力,全面完成xx村汽车站的建设工作。

5、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2023年兴建新农村协议书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乡村建设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的深入开展,结合南沟实际,特拟订《吴起县薛岔乡南沟村新乡村建设发展规划》。

一、基本状况

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2自然村,3个川村民小组,5个拐沟村民小组,193户村民,817人,24名党员,其中:有女党员6人,耕地面积亩,有基本农田1705亩,人均亩,荒山面积5860亩,人工种草6800亩,人均纯收入3505元,有机动车辆37台,其中:有三轮家用车24辆,小骄车13辆,机械耕种机3台,乡村集中程度中等,水井水浇进户率达90%,沼气入户率达40%,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60%,住宿条件95%抵达石窑化,电路齐备,村级医疗卫生室1个,配置优秀,运用科技潜力偏底,两委班子建设优秀,乡党委政府重视程度高,农民参与程度专心性高,社会稳定和睦。

近年来,南沟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始终切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步,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率领全村人民改良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超多的工作,先后被县、乡评为“双礼貌村”、“"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耀称呼,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

群关系和睦。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风气顺,观点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乡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足调换广大农民群众的专心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乡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建立和睦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备建设和礼貌村成立为切入点,以新住宅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乡村经济构造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乡村群众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提高礼貌程度,全面提高乡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

三、基来源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乡村建设务必加强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区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组成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乡村规划和建设中,坚持根据南沟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蒙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于求成;拟订建设目标要吻合实际,确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办理阶段性目标和长久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全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坚持全民参与、就地取材原则。开展新乡村建设,在县乡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专心参与;要充足尊重农民心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详细问题下手,调换农民专心性,以农民自发、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乡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良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乡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拥有重点、有突出,保证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总体目标

(一)20xx-20xx年实现目标

透过三年的努力,使南沟村基本抵达“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优秀,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睦”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睦乡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优秀的基础。

到209年末,实现农业产值万元,透过三年时间,每年转移劳感人数800人,劳务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小康住宅率抵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抵达100%、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抵达95%,全面推行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达成九年义务教育。

1、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1)做大做强品牌产业。

建日光温室100亩;发展精美高档蔬菜栽种和花卉栽种;加大对蔬菜的投入,提高单产;采取用新品种,实现无公害栽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蔬菜产业收入100万元,人均蔬菜收入1222元。

(2)鼎力发展劳务经济

做好农民工生产技术的培训和管理,有组织地输出剩余劳动力;利用

“亲代亲”、“朋傍友”的方式,加大输卖力度,实现劳务收入300万元,使人均劳务收入抵达3761元。

(3)发展养殖业

利用现有养牛基地,采取“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发展奶牛、肉牛养殖、养羊,年创收150万元,成立“养殖小区”,供农民养猪、养鸡。

(4)发展“农家乐”旅游

借助南沟坝的旅游资源的优势,依靠新乡村住宅建设,发展“农家乐”50家,实现旅游收入75万元。

2、基础设备建设步伐加快。村组主干道路到四级沙石路标准且全部硬

化南沟旅游区公路;小康住宅住房率抵达100%以上,并配套上下水、水井、沼气等,农田浇灌配套到位。

3、生态环境明显改良。荒山全部复垦种林种草,农田绿化,四旁绿化,乡村绿化抵达68%,村容村貌整顿,土壤、大气、水质无污染,环境质量达标。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乡村教育及卫生防疫体系健全,适龄儿童入园

率、入学率抵达100%,村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抵达95%;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有效开展,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抵达9年,农民技术员比率抵达15‰,信息、通讯通畅,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入户抵达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抵达10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口毕生抵达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抵达5000元以上,95%的田户抵达小康户标准。

6、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有效推进。村级民兵、妇女、共青团、调停、治保、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村级规范化管

理落实到位,村务公然、党员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经常化,村民的科技意识、民主意识、诚信意识及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加;乡村社会稳定,年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每万人3件以内,50%的田户抵达“十星级礼貌户”。

(二)20xx-20xx年完美展望

彻底改良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乡村基础设备,除去乡村脏、乱、差现象,以乡村规划、环境整顿下手,改良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组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成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潜力和市场竞争潜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

完善村民自助合作组织,鼎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的相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推行健康、科学、礼貌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管理服务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点,树立乡村新风俗。

(三)20xx-20xx年工作目标

1、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乡村建设创造舆论气氛

2、采取多种举措,新建10亩日光温室搞试点。

3、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多元林经济,鼎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在现有输出劳务工300名的基础上稳步增加输出人数。

4、依靠新乡村住宅发展农家乐旅游,到20xx年争取发展30户。

5、专心建设新乡村住宅,20xx年在已建成38户149人的基础上投资200万元旧庄改造78户307人。

6、加大基础设备建设。今年将投资30万元,硬化新乡村道路3公里;投资21900万元,水井50户,沼气47口,投资30新修过水桥三座,完善南沟村党员活动室配套设备;补植苗木10000株。整改四个村民小组的底压线路。

8、着眼改良村容风俗,加快公益设备建设,今年将投资15万元,兴建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

9、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塑造乡村新风俗,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成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遵纪守纪,人人都参与新乡村建设,共同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同时,发挥村妇联的作用,现已组建特意由村妇女同志组成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思想宣传工作队,深入田户进行全面发动,仔细开展“美在农家”、“洁净爱家”、“畜牧兴家”、“十星级礼貌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倡导礼貌新风,树立礼貌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

五、建设详细目标及举措

(一)、乡村建设

1、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

成立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把乡村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乡村基础设备,所有乡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电视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抵达70%,基本解决乡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公路硬化率抵达30%,无害化卫生间普及率抵达100%。基本除去乡村脏、乱、差现象。乡村改造面实现以上要求,抵达“布局合理,设备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乡村建设。根据南沟村的实际状况,以新型民居工程建设为中心,全面进行乡村整理改造、拆旧建新和建设新乡村住宅三种基本模式进行乡村改造。

乡村改造: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乡村内荒弃的旧房、猪牛栏、卫生间和一户多宅闲置的房子进行全面清理。对尚可利用的房子允许流转,对荒弃的或是无人管理的介绍折掉,在规划范围内从头建设。乡村整顿改造:

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基本目标,在全村全面推开“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顿脏、乱、差现象。准备增设垃圾箱处,柴草垛设在村上

指定位置。搞好房子建设规划,推行人畜分别,适合完善公共设备,搞好绿化美化,成立村规民约,使乡村抵达“环境整洁、道路通畅、功能齐备、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乡村整体改造:彻底淘汰土窑,建统一模式的住房,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联户自建。

建立“养殖小区”,供田户养羊、养猪、养鸡,确实维护田户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旅游区以南沟坝为依靠,规划包括休闲娱乐(集餐饮、水

上游玩、赏析于一体)、生态保健(中医按摩、卫生保健于一体)、文体娱乐

(文化艺术创作、体育健身、风俗活动于一体)等资料的生态旅游项目,享受绿色田园的浪漫气息,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绿色生态区以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为主,选育优质品种,加强产中管理,施用有机肥,打造绿色品牌,创造绿色效益。

建设新村:在做好新型民居工程建设的同时,将维修学校、建好村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

⒊“三改”工作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解决好乡村的安全用水和方便用水。首先要集中资本解决新村水井水窖问题。和后卜罗寺村民吃咸水的问题,使全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

改厕:坚持“户厕改造为主,公厕改造为辅”的原则,对露天旧式卫生间、粪坑进行整顿改造,露天式卫生间要全部取消,粪堆要全部迁到村外指定地址,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全面推广无害化卫生间,户厕改造资本以田户自筹为主,新建公厕由村里协调赐予适合解决。拟新建公厕3座,无害化卫生间普及率到达100%。

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我们将多方筹措资本,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硬化道路共3公里,

4、乡村其余配套设备建设

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成立“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资料,为农民带给公共服务。服务中心要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发展。服务中心一般应设置村民购物、村民教育、农资供给、农技服务、文化娱乐、幼儿教育、计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

乡村绿化:在村中“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绿化为主,把乡村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绿化、美化乡村,改良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绿化覆盖率抵达60%以上,把我村建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乡村。

(二)产业建设

1、蔬菜产业

我们准备引导田户鼎力发展无公害大田蔬菜生产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追求蔬菜品种的多标准化,蔬菜品质的精美化,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

一项产业。品种布局上重点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规划发展栽种面积20亩,日光温室1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抵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2、劳务输出

抓好信息服务。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术和素质,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把劳动技术、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资料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增强出门务工人员市场竞争潜力,实现劳务收入300万元。

3、养殖产业

依据南沟村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我们确定养殖业以羊、鸡和生猪产业为主.

4、旅游产业

一是南沟坝有着优秀的自然风光,山水秀丽,风景迷人,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此后我们重点开发生态旅游业,修建水上乐园,开展垂钓、划船、餐饮、生态赏析农业等旅游项目,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二是发挥南沟村所在地区的优势,依靠新乡村住宅发展农家乐旅游。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乡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乡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乡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南沟村817人中,有近12%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中,出门务工的有300人,大部分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术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限制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

三年内,使80%的乡村劳动力理解培训,透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出门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术。

3、主要工作举措: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术和三产服务技术培训为主要资料,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潜力、市场竞争潜力和自主发展潜力。

(四)塑造新风采

1、加强乡村新风采建设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建立和睦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城乡协调发展的急迫需要。塑造乡村新风采,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着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乡村相貌、提升乡村社会礼貌程度,促使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点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采的工作目标:

成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乡村,整顿乡村各样陈规陋习,组成健康、礼貌、进步的社会风俗;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到20xx年末,小学入学率抵达100%,在校生稳固率抵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

到20xx年末,南沟村将建设达成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室、2000平方米的体育休闲活动广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村卫生所医生要抵达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到20xx年全面推行乡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率抵达100%以上。成立乡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的赐予必须的医疗费用补助。

3、塑造新风采的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大纲》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详细资料的荣辱观。鼎力倡导礼貌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点,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邪恶权力和各样邪教迷信等丑陋现象,培养科学礼貌健康的生活方式。

鼎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抓好村务和政务公然,村委会建立政务、村务公然栏,对村里的各项重要决议、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要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宣布。加强民主管理,成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然监察制度等,完善村民监察体制,促使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纪,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制,建立乡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条约,宽泛开展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鼎力开展“建设平安南沟”主题教育活动。要围绕主题,紧密结合乡村

工作实际,开展成立“平安乡村”、“和睦乡村”活动,坚决打扫“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

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知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中心,专心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要充足发挥乡村精神礼貌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

加强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促使乡村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要专心推进乡村医疗合作制度、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立。专心开展乡村二女户养老保险,成立以利益为导向的计划生育奖赏帮助体制。

(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新乡村建设实施方案5篇活动方案

1、村级领导班子是新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级班子建设务必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以建设新乡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采为实践平台,确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潜力和水平建设,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成立好班子的主要目标:

村级班子普遍抵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体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应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级班子建设

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优化班子潜力、年纪、文化构造。

实施乡村党员“先锋工程”。充足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中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

六、新乡村建设工作的保障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南沟村成立了成立社会主义新乡村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加快新乡村步伐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利处,高度重视并确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下,确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利民政策的落实,保证社会主义新乡村成立工作取得实效。

⒉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为加强对新乡村建设的领导,我村把新乡村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新乡村建设为总抓手,推动整个农业、乡村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乡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乡村建设工作的成败。在新乡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将采取群众喜闻乐道的形式宣传新乡村建设的目的利处、主要资料、目标要求以及详细举措。把广大农民群众的专心性真实调换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乡村建设中。

2023年兴建新农村协议书五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党新的领导集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三农”解决的重大措施。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实在的措施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作为县委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带着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活动这个课题,我们于8月初来到了蔡家桥镇凡村进行调研。

在走访察看了该村村容村貌和与该村部分村干部的座谈后获悉,该村有12个村民组370余户1054口人,水田1113亩,有林山场3600多亩,2005年该村农村人均纯收入3060元。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当前在该村推动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该村只有集体林场300余亩,主要是松、杉、杂木和毛竹林,但每年的林场收入也只能应付山场的管护费用;村集体养猪场和水面养鱼等收入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微不足道,除此没有其他经济实体。农民人均只有1亩水田、3.5亩山场,正常年景全年的收入除去生产成本,农业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差,向农民筹资筹劳等操作性弱,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难度很大。这个村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长达10公里的村级道路,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贯通,但路面窄,路面硬化率却为零,长期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第三,村庄建设无序,环境卫生很差。农民建房普通缺乏规划,房舍散而零乱,渠、路、林不配套,柴草乱堆滥放,农家肥门口“看家”,“露天厕”,“鸡鸭院”,猪栏牛圈随意建,家禽牲畜满街跑,垃圾随处见的现象很普遍。

第四,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难度大。该村有劳动力600余人,凡有一技之长或体力强壮的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和文化技能较低的群体。因此他们就业培训的可塑性不强,从业单一,管理难度较大。

第五,农业农村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三农”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一是农村金融网点收缩,农民贷款难;二是科技服务组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服务不到位;三是农资市场管理不到位,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缺乏,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等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既使遇上风调雨顺的“丰年”,富余的农产品也没有好的销路,或低价贱卖,或烂掉倒掉,增产却不能增收。

综上所述,凡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困难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可喜的是通过接触和群众反映该村有一个团结齐心的村领导班子,村支书杨金友踏实稳重,在书记岗位上30年来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山场资源,走多种经营发展的路子并小有规模,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也是在他的多方求助下贯通了全部10公里的初坯,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主任徐云开年轻有为,有经济头脑,富有开拓精神,在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肯动脑、有点子。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良好状态,它函盖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内容。具体的就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因此,对于凡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着重从抓好帮助农民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

1、严格管理,全面规划建设农民新村。遵循“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实施”的指导方针,做好村庄规划。凡村是一个自然村较多(12个村民组有9个自然村),农民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除上、下凡和大川相对集中外,其他都是依承包山承包地而散居,在编制凡村村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现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换新、以旧改新,规划区内新建民房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手段,不能简单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千房一面”,规划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民在建牛栏、猪圈、鸡鸭舍等传统的农业生产用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村庄建设或改

和我县大多地方一样,凡村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场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些都是大都市的人们非常向往的所在。他们有意在这里安营扎寨或短期居住,共享“农家乐”。目前已有一范姓沪商决定在凡村丁岭向该村租用土地依两个山丘建设“生态园”,园内在保持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兴建一批木屋,以吸引沪人一年四季来村小住。我认为这是我县的一大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借势充分发挥其作用。

建好“生态新村”起码有以下三个好处:

一是实现城市人与农民的直接融合与思想观念及信息的交流,互为取长补短,提高农民素质;

二是可以拓宽农民辛苦劳动收获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与城市人的直接交易,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生态新村”不但本身是一个亮点,而且可以有效带动和改善凡村的基础设施(有外商的投入和支持)。用地方面,建议全县在凡村先行试点,根据皖政(2002)60号文件精神,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采取集体土地流转形式解决,或“租赁”,或“入股”。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增加供地农民的收成,而且还可以带动当地群众的其他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三改”(改水、改厕、改路)为突破口,改变村庄“脏乱差”的现象。改水方面:加大投入,继续实施好农村“人饮工程”,首先拿出一部分资金,修缮、改造和巩固好已建“人饮工程”(因原建工程投入少,质量差,加上多年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损坏,需维修、扩容),确保其高质量高效率地发挥作用。争取利用两年的时间,增加政府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好凡村剩下的1/3人口卫生饮用水问题。改厕方面:使用政府拨付的每户800元的发展农村沼气专项资金,用2年时间拆除现有全部露天厕所,结合“沼气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改建水冲式卫生厕所。今年政府安排的首期150户的沼气建设任务要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改路方面:大力争取专项资金,3年内改建和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村内道路5公里,一年内力争做到村内无成片暴露垃圾。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

凡村的土地资源布局是“七分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滩涂”,因此,凡村的农业生产重点应该放在“山”和“田”上。

1、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在保障农民基本口粮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收入。

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充分发挥本村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发展立体农业,修建围栏,大力发展鸡、鸭、猪、牛等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当地土鸡、土蛋、土猪等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在经济林中养畜禽,既能灭食害虫,又能为林地提供农家肥,一举两得,林畜双收。

3、做好“山”文章,突出抓好经济林建设。凡村是一个典型的“山上有村、村内有山”的行政村,山场面积大,且大多为低矮山丘,且坡度小,这类山地因为便于人工劳作,对种植经济林极为有力,这是凡村的比较优势。通过该村两委班子的多年努力和极力引导,竹子(400余亩)、板栗(200多亩)、柿子等经济林小有规模,我认为还可以扩大面积,力争人均种植1.5亩经济林,将其做大做强。

4、组建公司,注册商标,搞好农产品加工和包装,增加农产品的存储时间和销售渠道。腌制品是该村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县城菜市场的腌尖椒、腌豇豆,腌制雪里红等大多来自该村,每年该村的腌制品出售达3—4吨,而且这些腌制品鲜嫩香脆,口感很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可以注册“登云”(产地之名)牌商标,村集体组建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加上板栗、柿子、竹笋、吊瓜子等可以搞真空包装,有组织地向市场提供系列特色产品,实现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

5、努力增加非农收入。主要有:

①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帮助农民就近务工增收;

②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地输出劳力外出务工增收;

③打造“生态新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增加农民群众旅游业收入等。

这是县、乡两级政府需要抓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按照“围绕产业抓培训,依托平台搞培训”的思路,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有计划、有针性地围绕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农民、产业工人转变,积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利用所学技能技术回乡创业。具体到凡村,要大力加强板栗病虫防治技术的培训,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加强农产品的真空包装技术的培训等。

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难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远,作为整治村—凡村的帮扶单位,我们有责任为其提供基本的思路,并力所能及的为她出资出力,但更重要的还需凡村全体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长期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