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范文(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48:48 页码:7
最新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范文(优秀16篇)
2023-11-19 08:48:48    小编:ZTFB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如何提高理解能力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鲜花盆栽推荐,希望大家能在家中享受花草的美好。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一

乐观开朗的孩子,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会受到欢迎。

乐观开朗是新一代创造型人才的性格特征,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体现。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呢?

1.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试想,一个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2.父母要成为乐观开朗的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客观冷静。父母努力做到乐观开朗,那么孩子也会模仿成为一个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人。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了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

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4.父母要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建立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在这种氛围中,父母对孩子爱而不娇,严格而民主,自由而不放纵,把孩子既当作爱子又当作有独立人格的家庭成员看待。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二

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真挚的话语不仅可以表达良好的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当老师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与之交流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老师良好情绪与真挚情感的感染下,学生便会以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掌声》这一课时,由于前一天患感冒,声音嘶哑,于是她这样开课:她自然地咳嗽了两声,然后温和地说:“同学们,今天我感冒了,可是我不想请假,能不能给我点掌声,鼓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马上抱以热烈的掌声。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融入了老师真挚的情感,不做作、自然而真诚。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气氛,老师满眼里都是学生,她似乎在告诉每位孩子:“我们是平等的,我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你们。”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唤醒、鼓舞”。[2]如果老师从始至终使用充满真情的话语,以学生为本,那么很快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动情朗读,情感自然流露。

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只流于形式。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表达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却并不容易。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听到老师深情并茂的读书声,他们能从老师的声音中、自然流露的感情中以及陶醉的表情中体会到课文的情、境、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读经典的范文,与学生一起入情、入境和入意。当老师为学生诵读时,语速不要太快,可以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情要尽量夸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关键时刻或悬疑时,可以压低声音,慢下来,形成紧张气氛,让学生全神贯注。通过与老师产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自己读书时表达感情的习惯,找到表达感情的方式与方法。

三、优美导语穿透学生心灵,促其产生情感共鸣。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她的语言一定是干巴巴的,讲课内容也是枯燥无味的,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是个忠实的文学者爱好者,那么她讲的语文一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她时而是个诗人,时而是个演说家,时而是个评论家,她的课堂语言犹如涓涓溪流,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这样说:师:虽然我们是静静的,但我们的心潮在澎湃,我们的思维在涌动,请拿起你们的笔找出最感动的话语吧!(片刻之后)师:怎么样,感动自己了吗?想感动大家吗?有人已经跃跃欲试了,来吧,用读书连结你、我、他。(开始交流)如此激情的`语言,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这样的语言怎能不沁入孩子的心脾,与老师形成情感共鸣呢?只有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走入文本,才会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才能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索、用感人的话语去评说,才能创设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课堂佳境。

四、优雅的体态激励学生动情。

教师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影响带动学生,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的举止行为、教学态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学生提问后教师热情的解答,学生质疑时,教师赏识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学生作答发言后教师竖起的大拇指,都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艺术,优美动听的语言会使课堂教学散发无穷的魅力。所以,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平时多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善于利用语言艺术创设课堂佳境。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三

很多人总是以外向和内向来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这其实是误解。性格不等于意志品质,一些看上去粗犷的人,内心其实脆弱,而一些看上去文弱的人,内在却很坚韧,不能以他是不是爱说话来衡量他内在力量的强弱。

我们往往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性格的内涵。譬如说“胆大”,我儿子鲁鲁小时候很胆小,不敢游泳,不敢坐过山车,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给老师打招呼。但是他却敢于坚持真实的自己——忘了戴红领巾敢于走进学校,挨批评就挨批评;没完成作业敢于不作假,没做完就直接承认没做完;考试敢于不按平时演练的范文写,自己临场发挥,得低分就得低分。

为什么在一些事情上他有非凡的胆量,而在另一些事情上却是如此胆怯呢?

“胆大”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什么事都敢做”。人不敢面对某件事,往往是因为不能承受其后果,所以逃避,这叫“不敢”。但有时候,我们以为他是“不敢”去做的事,实际上只是他“不愿”去做,这与勇气无关。所以,胆量问题其实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承受力,这两者构成了“胆量”的含义。真正的“胆量”意味着作出价值判断,付诸行动,并承受后果。

所以,鲁鲁当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游泳,因而选择放弃游泳,宁愿留在岸上被人嘲笑也不冒险下水,这恰恰说明了他的胆量。

他之所以不敢发言,不敢和老师打招呼,是对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说错,怕被拒绝,说明他这方面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这也正是需要我们父母包容他,帮助他成长的地方。事实上,他长大以后,自我评价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胆量也大了,行动上就变得落落大方。他上初中以后,在众人面前腼腆胆怯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高中以后在全校演讲也不发怵,现在在美国上大学,很快融入陌生环境,生活学习毫无问题,社团活动也非常积极。

所以,性格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有些标签一旦贴上就揭不下来,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负担。更不要想去改造孩子的性格,“改造”就意味着不满,这种否定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极大打击。而打击孩子的自尊,会损害他的自我评价,影响到他的自信自爱,反而造就扭曲人格,长远损害难以估量。

更何况孩子并不是面团,我们想揉成什么样子就能揉成什么样子。真若是那样,对世界来说,将不是美景而是灾难——假若世界充满着千篇一律的“好性格”,它的勃勃生机、它的丰富多彩都将不复存在。

首先,给孩子更多的爱,从内心里肯定孩子、接纳孩子,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温暖,他才能没有顾虑地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性格的真相,客观分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同时要帮助孩子获得小的成功,让他感受到好性格带来的成就感。

其次,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其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害怕责难而文过饰非。不要轻易批评孩子,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不纠正,让他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第三,不要急于矫正孩子,过分的关注会让他压力更大。家长的矫正往往会传递一种负面信息,你如果总是在提醒他“要勇敢一些”,实际上就给他贴上了“不勇敢”的标签,等于在告诉他“你是一个不勇敢的人”,“你的不勇敢让我很焦虑”,这是一种负面暗示,于是每到需要勇敢的时候,他都要和自己的不勇敢作斗争,更要担心他的不勇敢引发父母的过激反应,这种心态下他怎么可能坦然处之?越紧张,越勇敢不起来。

第四,对于生性拘谨的孩子,不要给他太多约束,在时间的安排、物品的使用、朋友的选择等等问题上,都给他多一点决定权,让孩子的性格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样他才能放得开。对于生性莽撞的孩子,则多一些细心的引导,既不能因严苛管束而产生逆反心理,也不能因溺爱放纵而失去教养。

第五,对于害怕犯错的孩子,可以尝试着让他犯点小错误,看看到底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发生,天会不会塌下来,在挫折中锻炼抗挫折能力。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也不妨让他犯点小错,为自己的莽撞付出代价,在犯错中吸取教训。当然,这些都需要把握分寸,不要对孩子造成实际的伤害。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四

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消极的情感,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阻碍人能动性的发挥,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教师总希望学生喜爱自己讲的课,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更多、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不但有教师的学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还有情感的作用。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即重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情感对认识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情感是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认识过程,教学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用情感教学使师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情感教学的威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培养智能。因此,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日臻完善的今天,更应充分重视情感教学,运用一切手段激发情感教学工作,生动、活泼、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感教学的源泉。

社会性需要所引起的情感是高级情感,它包括了道德、理智和美感。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理智,它是人们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因此情感教学的源泉来自于教师对事业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无限热爱。热爱教学工作就必须热爱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以高度的热情专研业务和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应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即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也有尊重的需要,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这样,就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绝不应将个人的烦恼带进教室,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阻碍教学活动的展开。

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热情、宽松、耐心的形象,使学生在愉快的状况下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

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需要凝结师生双边的劳动,教师信任学生,能在学生身上发挥很大的心理效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同时要对每一个学生有所期待,分别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如课堂作业中的题目配置应有一定的梯度,是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提问要掌握时机并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不对会打错了的学生,不能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实现情感教学的手段。

1.丰富生动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直观、简炼、口语化,应力求使语言通俗易懂带有情趣,还可以采用比喻手法。在教师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加强了学生对语言实际内容的理解及对语义的形象思维,使概念更近于实际易于理解。

2.充实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课本内容班上讲台,而是应该经过教师反复加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内容要理解并“吃透”,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提供大量感性教材去突出事物本质特点,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事物性质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讲好每一堂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每堂课始终应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自主互助式等学习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幻想,培养创造力。要更多的使用直观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知,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等。实物直观是教师运用实物引导学生注意把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区分开来,使本质要素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模象直观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模型、挂图、幻灯、电影、录像手段,或整齐清晰的板书中着上颜色,给人们美的感受也是直观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形成这个事物的印象,为理解创造了前提条件。教师要注意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使知识系统化,使他们在学习知识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去理解,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情感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人们对情感教学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应用,它将对教学质量起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五

回想小时候,10岁时我就开始自己挣钱,寒假到糖果厂去包糖,每斤的工钱是一分二。一斤硬糖,大粒的约有七八十颗,小粒的则有一百二左右,一天下来,包个一百来斤,可以挣一元多钱,比很多大人的工资都高了。因此,我颇有些财大气粗,每天收工回家,总是将袖套和围裙一甩,大模大样地坐到桌边:“快端饭来!”

一个寒假过去,挣的钱除了交自己的学费,还能余下不少。再加上每次考试得的奖金,我很小就有了自己的钱,放在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压在枕头下。

五年级的时候,看见放学路上的商店里有一件很好看的红花衣服,很想要,但妈妈不给我买。每天经过那个店,都要隔着玻璃看半天。终于有一天,下了狠心,揣上自己的牛皮纸信封,去把那件衣服买了。回家的时候,心很忐忑,一路都在心里和妈妈舌战。直到踏进家门的瞬间,心一横,“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才彻底坦然了。后来妈妈并没有责怪我。

钱真是个好东西!没有钱,你就不能独立,很多时候就必须受制于人,就没有尊严,更谈不上自由。

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己不能挣钱,经济上必须依赖父母,很多时候就连人格也附属于父母了。很多父母将物质上的满足作为控制孩子的重要手段,孩子为了吃到一颗糖而想尽办法,为了得到一个玩具甘受屈辱,更有甚者,一些父母会在盛怒之下发出威胁:“老子养的你,你再不听话……”这些对孩子的人格都是损害。

当然,很多父母是出于好心,怕孩子管不好自己的钱,养成乱花钱的毛病,更怕有钱就学坏,于是在经济上严格控制孩子,甚至根本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权力,一切都由父母包办。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让孩子学到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保持冰清玉洁的高尚人格了呢?我看未必。

社会不是真空,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每个人又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靠经济手段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一个根本的办法,钱是为人所用的,问题在人而不在钱。

首先,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钱,那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中国的孩子几乎没有勤工俭学的,一是没有机会,二是没有意识。现在成年人就业都难,谁还会为孩子们保留一些挣钱的机会呢?何况城市里很多家庭也不需要孩子挣钱来贴补家用,孩子很少承受经济的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去挣钱。

但人终究是要自立的,寄生虫并不快乐,因为没有尊严。孩子需要锻炼挣钱的能力、理财的能力,这并不只是个经济问题。现在城市里出现“啃老族”,很多年轻人不仅吃住在家里,工作要靠父母帮忙找,婚嫁要靠父母帮忙操持,买房靠父母,连生了孩子也要靠父母带,一方面是年轻人压力大,另一方面,确实有人格的缺陷,他们把依赖父母看成理所当然,不觉得成年以后还不能自立是一件可耻的事。

自尊要从小培养。让孩子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就是培养尊严的开始。

很多父母也曾经尝试过让孩子通过劳动得到自己的钱,但又因为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难以善终。一位母亲说,她每周给学前班的儿子5元零用钱,每洗一次碗另给5角,如果家中人多、碗多,有时一次也可挣1元(平均一只碗1角、一口锅2角)。可小儿有了钱,除了买他喜爱的卡通书外,也常常买一些画片、零食等家长感觉不适合的东西,有时能一口气买十几个泡泡糖,还振振有词:“你们不是说,我自己的钱自己做主吗?”这位妈妈一直想引导他存更多的钱,买想要的书籍、玩具,可他常常抵不住小东西的诱惑。这位妈妈非常苦恼。

其实,不必太多虑,这是正常的。我们和孩子的价值标准不一样,我们认为书籍和玩具(我们认同的玩具)有意义,而他买的那些画片等等没有意义,但在他的价值体系中,可能正好相反。这个孩子已经非常好了,才学前班,就能凭自己的劳动挣钱,不简单!对这些钱,他确实是有支配权的,我想我们应该尊重。至于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买多少才合适之类的问题,不能放任自流,但也不宜横加干涉,我们的每一点建议,都要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他。

钱既然已经给了孩子,就要让他自己作主,自己的钱自己不能作主还有什么意义?

鲁鲁长大以后,常对小时候买了很多无用的东西感到好笑,“太不值了!”但能够得出这个结论,也是因为当初他买过这些东西,这是他自己得出的认识,是他自己的感悟,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是在各种经历中成长的,从来没有用过钱,也就不会获得关于钱的基本知识,也不会懂得在经济社会中人应该如何生存。

记得鲁鲁四年级去上课外班,上课的地点在一个小胡同里。因为邻近一个学校,胡同口就有好几家专门卖学生用品的小店,吃的、用的、玩的,什么都有。鲁鲁每次去上课,都要带五毛钱,课间就去小店里买包零食。其实,明明知道是劣质品,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因为每个同学都买,他不买就成了另类。尽管我对此很不满,但也没有停止他的零花钱,只是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去买那些劣质食品,以及如何选择安全的商品,宁肯多花一点钱,也要尽量买好的。但这样一来,就反而还要多给他一些钱。如果孩子完全没有钱,或者钱太少,他又抵挡不住物质的诱惑,反而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事。

人生有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人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经历中积累经验。其实,这个阶段也只是持续了一年,到六年级,仿佛是突然之间,他们就成大孩子了,就再也不到那些小店去买东西了,就是让他去他也不去。

要相信孩子,他不傻,他的一切选择都有合理性,只是我们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不必多虑,到了该买书的年龄,他自然会买书,该存钱的年龄,他自然会存钱的。

孩子要有自己的钱,这不仅是指拥有钱,还要会支配钱,自己是钱的主人而非奴隶。

鲁鲁某些时候很节约,吃雪糕,即使兜里有好几块钱,他也只买一元的;买文具,一个修正带、一支荧光笔、一个小本子,诸如此类,宁肯晚用一天,多走点路,也要到学校旁边的小店去买,因为可以便宜点。他知道小区附近的几个商店,同样品牌的东西,哪个贵一点,哪个便宜点,因为他通常都会去比较。

但某些时候,他却很豪爽。二年级学架子鼓,买鼓的时候,我们开玩笑让他自己出钱,结果他真的自己出了,一套鼓四千多,几乎将他出生以来所有的压岁钱全部耗尽。四年级,陪我去买高压锅,四百多元,他爽快地付了帐,说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五年级,他爸想买个电动剃须刀,他马上答应送老爸一个,揣了二百元一起去买,结果钱不够,我赞助一些,算是与他合送;六年级,汶川地震,他一口气就捐了三百。

这些钱都是他平时积攒起来的,从三年级开始,我每周给他七元零花钱,六年级涨到十元,生日给个一百两百的,有时考试考得好,奖励个五块十块,就这样积少成多,都由他自己管着。他并不是特别看重钱,但能够存得起来,也能够用得出去,这正是我很欣赏他的地方。

我并不主张一味地节俭,该节俭时节俭,该豪爽时豪爽,钱就是拿来用的,会用钱才会做人,花钱也是一种人生态度。钱是拿来用的,是生活的保障、事业的基石,会用钱的人,可以用它去开辟人生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理想。钱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帮助我们实现美好人生。

当然,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挣钱是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条路上,有的人走得顺一些,有的人走得曲折一些。对于家境窘迫的孩子来说,克制物欲是无法避免的事。家里没钱,这没有什么好羞愧,更没有什么好抱怨,因为家里不管钱多钱少,那都不是你自己的钱。要告诉孩子们,一个有尊严的人,要自己去挣钱。相信自己,好好努力,将来有一天,你也会有自己的钱,完完全全属于你自己。

人的财富观,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世界观的体现。爱财而不贪财,慷慨而不滥施,享受而不奢靡,一句话,就是恰到好处,这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极深厚的修养才能达到的,也许终身不能如愿,但可以作为一个理想,为之而努力。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六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应该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中,不断地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而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下面我就谈一下初中化学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两点做法与体会。

1、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决定了他的成长方向,要想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思想必须过硬。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努力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化学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例如序言部分,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到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学工业的巨大成就:鸟、鱼为伴――用隔热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鸟笼,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的水立方材料等都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再如广西桂林地区溶洞里那些奇特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溶洞奇观,形状各异,奇妙无比。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实事求是的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工生产的技术和设备水平、矿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跟世界先进水平的较大差距,培养学生振兴祖国化学事业的历史使命感和为祖国化学事业奋斗献身的精神。当学生意识到祖国化学事业的落后和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时,就会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化学的热情,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2、课堂上注意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富尔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现代生活中,人类的知识每两三年就能增加一倍,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只注意掌握教材知识,而没有学会自学本领,一旦接触新知识,离开教师的讲解,就觉得不知所措,就无法将学会未知的知识,当然也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极大的自学潜力,关键是教师怎样把学生头脑中的自学潜力挖出来,然后冶炼成自学的能力。这就需要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去指导、去训练。

化学知识领域是一个浩瀚的海洋,需要有志之士去遨游、去探索、去研究。初中化学是启蒙课,是遨游化学知识领域的第一个港湾。初中化学知识是有限的,即使学生全部明白了,也只是沧海一粟,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坐在船上,教师为学生掌舵,而应该把掌舵的本领教给学生,让学生能随时开启,尽情遨游在这神奇的未知领域,从而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中,有两套装置很典型:一个是制取氧气装置,另一个是制取氢气装置,经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联想实验室若要制取硫化氢气体、氨气、甲烷等,应采用什么装置,怎样收集。这样做,不仅可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而且为学生进一步上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自学化学知识提供了一把钥匙。

总之,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干出成效,必须从大处着眼,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从每节课、每道题做起。素质教育贵在坚持,贵在推广,贵在探索,贵在务实。只要每位教师时刻把党的教育事业,国家的前途、命运放在首位,定会尽心尽责,为跨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七

所有的成功都是个性的成功,因此,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而这些都不是父母所能主宰的。因此,他们是独立的人,他们的个体权利应当受到父母的保护。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他的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孙云晓教授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位母亲看到上高中的儿子因为谈恋爱而心神不定的时候,非常替孩子着急,于是在儿子出门后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般。原来儿子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纸条:“妈妈,我料定您会来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的烦恼是我自己的`事情,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追悔莫及,感慨自己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应该不尊重孩子。

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后,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孩子不是属于父母的某种“东西”。当父母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就会放弃扮演“过来人”的角色,让孩子自己选择。

《读者》曾过我的一篇文章,大意如下: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父亲就很愿意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一个目标,逼孩子去达到。蔡志忠上中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漫画世界,多门功课不及格,甚至面临留级的命运。当时,台北的一家漫画出版社邀请蔡志忠去画漫画。蔡志忠不知道父亲能否同意自己放弃学业。

一天晚上,父亲像平时一样坐在藤椅上看报。蔡志忠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轻声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没有抬头,边看报边问:“有工作了吗?”“有了!”“那就去吧!”这一问一答中,父亲一动也没动,继续看他的报,蔡志忠也没走到他的面前。

反观我们身边却有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伤害着孩子。有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工具,来实现他们未完成、或者不可能完成的梦想。他们“重视孩子”只是表面的,实际重视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重视孩子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往往是重视自己的虚荣;

重视孩子成长、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圆的梦想,往往是重视自己的愿望;

重视孩子将来、认为“我是在为你好”的时候,往往是重视自己的判断;

重视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守规矩”,往往是重视自己的权威……。

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才会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会让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意愿,渐渐失去自己。而这将会成为教育最大的失败。

关于尊重孩子,我的建议是:

把孩子当作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父母要改变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时刻牢记这一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顺利得多,亲子关系也会融洽得多。

多问孩子的想法。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别人家的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自己的孩子未必会喜欢,因此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这个、去学那个,关键是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孩子自己愿意做。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不能强逼孩子。选择也是孩子的权利之一,父母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要学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不是根据父母的爱好兴趣做选择。因为那样很容易使孩子丧失个性。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也不能信马由缰,走向极端。面对孩子,父母要学会自我控制,保持理智,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使是在十分生气的情况下,也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自己的错?父母如果情绪失控,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走向失败。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八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过:“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个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新课标中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课堂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使我想到了上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他不仅记忆力强,课讲得好,而且文章朗读得特别棒,他常常在书本上、报纸上找一些优秀的散文、诗歌、通讯在课堂上大声朗诵,用真挚的情感,蓬勃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他在台上读得热情奔放,激情四射,同学们在台下听得聚精会神,心潮激荡。台上台下,师生们都被文中所表达美好情感所感染,洋溢在一种美好的氛围中。我想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我还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赤壁之战后,败走华容道,屡遭袭击,狼狈不堪。最后遇到关羽重兵而有全军覆没之虞,但是关羽念及曹公昔日的恩宠,闪开大路,义释了曹操。纵然英勇盖世的关云长也不能不为情所动,可见情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热情,既可能因为朋友的误解而伤心,也可能为一句鼓励而欣喜。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着这些孩子,应该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我在讲授《生命的意义》一课时,曾经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头朝下的逃生者》,说的是不久前的一天,一个单位的办公楼不慎失火,大火熊熊,来势凶猛,下面的楼道全被烈火封锁。而在上面办公的工作人员逃生的门路只有破窗而出。这时,消防队的战士赶来,在办公楼下面铺上了气囊,营救被困人员。只见一个个被困者纷纷从窗口跳下,奋勇逃生。唯有一名女子在窗口犹豫徘徊,心神不定。眼看大火就要窜上她立足的楼层,消防队的战士急得哇哇喊叫,要她赶快行动,不然就没有逃跑的希望了。说时迟,那时快,刹那间那女子一头从窗口栽了下来,在场的人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以为这女子有点傻,万一头撞住了什么,人就没有命了。好在女子头扎在了气囊上,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这时人们才发现女子是一名身怀六甲的孕妇,他之所以选择头朝下逃生,是因为要保护自己肚里的孩子。听着这故事,许多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为母亲的伟大牺牲精神而感动得眼里蓄满了泪水。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和fiash动画。听歌曲时,许多学生都在啜泣。

音乐声中,我开始提问:“假如你是那个母亲腹中的婴儿,在母亲为你头朝下逃生时,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这节课我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者曾祥芹在《阅读学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读者的头脑,倒不如说是读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者的在作品;与其说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说是读物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实现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品的充分融合,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而这离不开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是情感的伴侣,只有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达到腾飞的境界,推动情感发展。例如我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在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无相似之处,区别在哪?这样,通过联想、比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进而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再联想到现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种联想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以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作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记得一次作文课上,窗外风声雨声混为一团,风雨中默默静立着落汤鸡似的家长们,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一脸疲惫的中年男子,还有抱着孩子的家庭主妇,虽然各自相貌差别很大,但是他们站在这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等待孩子的下课。面对此情此景,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们欣赏起这窗外的“壮丽景观”,这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景观,不带任何矫情与修饰。许多学生眼圈红了,个别学生却轻声笑了,但马上就被其他同学怒视的目光逼得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景,我让学生描述这“雨中的一幕”。结果学生笔下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就连以前愁于写作的学生,今天也在斟酌词句,想用自己的拙笔来表达对父母的无限感激。当然这样的契机不是常见的,但老师要善于经常性的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他们不再羞于表达,真正使表达情感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总之,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青少年健康完善的情感,切实地把它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德富:《鼓励过度也是错》.班主任之友,,12;;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

[3]张新村:《激发情感感悟美好》.中学语文园地,,06.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九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不但承担着促进学生掌握运功技能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在不断研究与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体育教学的现状,探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体育教育的作用来影响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为同仁提供参考的依据。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促进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体育应在体育教学中贯彻人格教育的思想,关键要在完善自身人格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最终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说,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魅力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也称个性,此概念源自希腊语persona,原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佩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在心理学中借用这一术语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要依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更换不同的面具,这些面具所代表的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个人显著的特征、性格、习惯或态度的有机结合,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及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小学体育教学不但肩负着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艰巨任务,而且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通过体育教学来积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通过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增强,而且能使学生脱离紧张的学习环境,在心情放松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运动技能,使体质得到增强。体育课堂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多彩有趣的。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找到参与运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周围的人分享运动的欢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体育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2.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运动具有提高学生团结意识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逐渐加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大打折扣,同学间的交流变少,通过接力跑、足球比赛等集体性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游戏或比赛中通过互相切磋、交流、对抗、合作等,促进其人际关系的紧密,很好地加强学生间的交往,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进行练习,是一种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的过程。在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同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尽其所能,敢于尝试,用于创新。以此来帮助学生积极寻求多元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体育教师要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并做出反馈,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因异施教,也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要想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必胜的信心与顽强的意志品质,不轻易放弃。所以说,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坚韧品质的过程,这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5.培养学生的成功观念。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与切磋是体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是人们之间身体、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战术的对抗。正是由于体育运动的这一竞技特征,才出现了胜利者与失败者。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既可以通过体育比赛获得竞争得胜后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又能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体育锻炼的要求,增强其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这些优良的个性品质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提供了素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念的形成。

6.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为身体活动,不仅能对生理因素产生好的促进作用,还伴着情感体验等一系列的因素。例如,在枯燥的广播操练习中,为了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和美感,就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地挖掘此活动中的美感体验因素,让学生不断体验到美感。此外,教师要注重愉悦学习氛围的营造,同时播放优美动听、有节奏感的音乐,培养良好的气质,让学生通过展示形体美来抒发内心的喜悦情感,达到陶冶情操及增强审美意识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形成。

总之,体育教学在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育的职责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要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其顽强的竞争意志品质、成功观念、团队合作意识及审美意识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策略与方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师应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适当的引导为方法,注重体育练习过程中的教育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费建华,1977年2月出生,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那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在此,我通过近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见解。

见解一: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乘过客车吗?”孩子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客车的喇叭声音,同时请5位学生到前面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2人,又上来4人,模拟上下车场景。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就能顺利地说出书上的图意,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来,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性浓,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能迅速地转移到新课中来,同时在活动中很自然、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见解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

见解三:注重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统计方法,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抽出几名学生汇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对有独特方法的孩子进行了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经这一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争着起来回答。这样,不仅激活了我们的学生,而且连我们的教师也被激活了,像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一

一、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进行课堂教学;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幼儿教育时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吃透了素质教育精神以后,我们制定了三年发展目标,在工作方法上,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教师怎样对幼儿是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不止对幼儿园来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

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培养,对幼儿品德的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事小事,教师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了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我坚持和孩子说普通话,我们班的每个孩子入园时都向我“问好”离园时说“再见”这是最基本的日常用语和礼貌表达的一种方式,在一日常规活动中,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比如:在教室里我搬放桌椅轻拿轻放,在地上看见有碎纸片时就会把它捡起放进垃圾箱,被幼儿毁坏的书本我会一本一本把它订好,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流进了幼儿的心田,使他们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别人,乐于助人,不打人骂人,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三:把幼儿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可多采用游戏的方法,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自主发展。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结合我们这学期的《中国娃,民族梦》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跨越,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下面我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在课堂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小班的孩子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时配以儿歌讲解,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子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穿衣服,神情就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了。

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造一种轻松地生活和学习的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如果在幼儿园不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地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味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与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动、好问”,者分别来自他们的四中心里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有些呆板,这样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显得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要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幼儿就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由的演唱,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比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感触,所以我们对待幼儿也应该像妈妈一样,有爱心、关心、耐心,关怀备至,通过教师的亲生实践感受,体会互动的发展与生长的过程,在不断的观察、反思、分析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的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老师!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也发现了许多,下边将就幼儿教育方法和教学经验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次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动,思路新颖,有助于改善我国日前应试教育下课程内容枯燥单一、脱离实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更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这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我国人才素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这次课程改革中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向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实践,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注重课程形式,忽视课程精神。

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出台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园本课程的热潮,纷纷根据本园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研究。但现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往往做为一个课题来做,它会预先设定理论依据和课程实施框架,让一线教师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并不断地充实。为了在几年内能达成课题成果,幼儿课程评价往往会忽视过程评价而注重结果,为自己课程目标的达成而自圆其说。结果造成了标鉴式的课程满天飞,却失落了课程精神的状况。

二、课程推行统一,忽视农村实际。

上级行政部门在新课程教材的推行和使用中,往往一刀切,标准统一,忽视农村实际。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使用的新教材是由上级部门组织编审的,专家教师多来自于城市高等院校或有着优良资质的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教育内容或使用的方法手段具有许多明显的城市化特征。比如要求学生家长和孩子一块收集有关世界知识的图片等活动在农村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因此,新课程的预设和生成可能会给农村幼教工作者带来一些理念上的收获,但对实际工作帮助不是很大,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农村幼儿教育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尤其希望得到有效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应首先考虑农村实际。

三、注重课程实施,忽视教师素质。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导向已由强调教师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逐步转化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能力的获得,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化逐步转化为注重幼儿园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和自主性。这种转化的实现,根本上有赖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幼儿教师除了要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素养外,还必须具备乐于助人、乐观进取、善于交际、与人合作、责任心强、自制力强等品质。而现在的幼师生由于准入门槛低,本身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就存在不少的问题,加上多是由初中直接升入,基础知识差,综合素质不高,即便通过五年的专业训练也难以保证能提高到怎样的程度。很难想象,本身素质不高,行为习惯不好的幼儿教师会给天真无邪的孩子起到什么样的熏陶影响?带来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要多了解有关自我的知识,即教育者的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g。lindgren)曾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和力量”,“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包括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态度能力、经验积累等方方面面有明确的认识。这种了解会有利于教师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时,正确作出判断,有针对性地补充自身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不用自身的喜好去影响孩子的学习。

二、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和认知。要不断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真正的需求,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及认知特点,从有利孩子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组织教学。幼儿教育在使用教材上相对来说较为自由,选择的范围也较为宽泛,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熟知各类教材,并能根据自身的教学所需作出合理的取舍。总之,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领导组织和一线工作者都要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心平气和,不断积累经验,求实创新,以此来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编:《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二

现代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影响。因为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因素、美学因素、情感因素,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从中挖掘出这些内涵,利用这些内涵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灵魂,塑造健全的人格,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这样才能确保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极大兴趣,获得充足的文学素养,在举手投足间渗透着文化气息,表现出高尚的人格和涵养。

一、以情景净化人的心灵。

当一个人陶醉在静谧、清新、犹如诗情画意般的自然风光中时,他的心会彻底宁静下来,不再烦躁与不安,会冷静地思考每一件事情,他的生活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不会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严格恪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因为在优美风光的欣赏中,他的心灵已经得到了净化。这就是优美的情境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语篇,这些语篇为学生提高了一个净化心灵的情境,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灵魂的净化。

例如: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就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月光下的荷塘风光画。好似舞女的裙的荷叶,在不停地舒展和旋转,呈现出修长飘逸的风姿;婀娜多姿的荷花娇怯不语,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透发着灵气;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荷香仿佛优美的歌声似的――这些都给人清新、优雅又宁静的自然美感,读过这篇优美的文字,品过这番幽静朦胧的风光,人们都会感觉到自身灵魂的净化,品着花香、看着美景,陶醉其中,这些都是对人的优秀思想品格的感染和熏陶。

二、以英雄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革命者的英雄主义精神千古传诵,人们在这些革命人士的身上看到了无私精神的伟大,是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不懈奋斗、不断努力为我们争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展现这些仁人志士的名篇名句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起学生对革命英雄人士的尊崇和敬畏。在这些革命者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无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中课文中有一个不朽的篇章,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这篇作品表达了毛泽东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整首词寄托着诗人的革命情怀。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情感表达都渗透出一股对祖国的热爱,学生透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景看到的是枫林如火的景色,感受到的却是诗人强烈的革命情怀。在这样豪放的诗句中,学生会受到作者思想的感染、情感的熏陶,进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以先贤名言引导学生进取。

先贤的经典语录至今被人引用,正是在这些哲理性的词句中,人们获得了启示,懂得了人生至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这些词句,让学生将它们默默背诵下来,以达到对这些经典篇章所蕴含道理的消化和理解。最后,学生在这些道理的指引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苟子的名作《劝学》是一部深具教育意义的作品,其中的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是对正确人生方向的指引,是对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全新塑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积累土成一座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学生从中受到影响,不断塑造自身的高尚品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启迪学生凡事要从小做起,不可忽视细小的生活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两句启示学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这些经典语句包含了道德、毅力、志向等各个方面的引导,学生在这些名篇警句的引导下会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审视,对世界形成正确的判断,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努力前进,对于塑造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人生品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以优美诗句引导审美情趣。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充满着丰富复杂的情感。自古以来,文人为了表达观点以及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句,有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壮丽的景色描绘,也有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学习语文增添了无限的感染力,学生在这些情感的熏陶下,发现文学之美,也是对自身美学修养的提升,这些优美的诗句在塑造学生完美品格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

例如: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著名词人,他的名作《虞美人》千古流传。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词,婉约清新,独具魅力,绮丽的景色描写和词人寓情于景的写作风格渗透着无穷的艺术之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都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凭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作者借“春水”来喻愁,满怀愁绪就好似那无穷无尽、汹涌澎湃的春水连绵不绝。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感受到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感表达是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从中领略到了美学价值,也提高了自身的美学涵养,在这种完美内涵的熏陶下,才能形成自身的优良品质,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展现自身崇高的一面,发挥自身才能,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秦观的《鹊桥仙》婉约清新地抒发了作者的爱情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优美的文字,严谨的词句结构都会给人一种启示,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妙,不禁歌颂爱情的伟大,最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学生在这样优美的词句中,体会着爱情的美丽,是对自身高尚性情的陶冶。

由此可见,学习名篇佳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总之,语文是一门高尚的文学艺术,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高深思想,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一科目,将这些课文传达出的精神和思想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灵魂的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224001)。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三

在我怀孕初期,就和老公商量好了,生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小名一律叫“天天”,意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们就有了一个粉嫩粉嫩的大千金,自然叫“天天”。

在我和老公崇尚培养自由个性的教育下,天天快乐地成长着。在女儿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女儿对学习好像不太感兴趣,可想像力那绝对是“不同凡响”。

女儿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帮她做手工制品,依她要求,改来改去,她始终不满意,终于我忍不住了:“行了,别老是吹毛求疵的”,说完,我一想:“哎,你知道什么叫吹毛求疵吗?”“知道呀”,女儿毫不含糊地说:“不就是一根毛,吹起来变成一个球,球上还扎着个刺嘛。”“啊?”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女儿又说:“你乱用什么成语呀,我又没叫你做扎刺的球。”顿时,全家被雷翻。

有段时间,老公看跟女儿同龄的小孩都会讲英文,就说:“要不,咱也教女儿几句。”说教就教。从“a、b、c”就教到了数数,可老公数到“十二”时,卡壳了,在那儿想得是抓耳挠腮。这时,女儿不慌不忙问道:“老爸这十一咋念的?”“eleven(一来问)呗,”“噢,这十一念一来问,那十二不就是二来问,十三是三来问……”女儿就这样顺溜地一直念到“二十来问”。把我和她爸是乐得半天都直不起腰。

现在,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她的想像力在作文和绘画上也充分得到了发挥,多次获过奖。我之前对她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担忧也一扫而光,就像女儿说的:“只要有创新,一样天天向上”。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四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它象征着生机和活力。我想,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创设绿色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正如杨叔子教授所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能‘绿’?”

教师到底是做什么的?韩愈早在千年之前就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说白一点,就是做人的道理。不错,作为一名教师,最原始、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不就是培养人吗?但据我观察,这个最根本的任务在日益繁重的课业指导下,在分数指标的统一指挥下,被许多教师所遗忘或淡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师者”解释为:“授业、解惑、传道也”,“授业”前置,甚至干脆把“传道”也去掉了。

初为人师,我恐惧这种苍白继续在我身上延续,值得庆幸的是,我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前,了解并初步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理论的'学习与名师的实践更加坚定了我创设绿色课堂的信心。我想,为学生能有如树木花草般“自然”、“自由”、“自主”的成长环境,教师有责任去创设这种自然的“绿色课堂”。

学生是有生命的主体,正如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一样,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而我们的教育往往以教师的世界观念为教育本位、教育标准,用自己的标准裁剪学生的世界。我们不知道学生的世界观与成人是不同的,不知道学生的世界是游戏的、梦想的、探索的、绿色的,我们想到的唯有作业与分数。而在新课改理念中,更多的是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尊贵者和“施舍”知识的“恩人”,而是像园丁对待花草树木一样,只希望他们都茁壮、茂盛,但绝不是要求他们都参天或者芬芳。“因苗施浇”“因材施教”使得整个教育有了姹紫嫣红的丰富之美和勃勃生机。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绿色课堂,让他们自主、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上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后,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教学中,当学生渴望平等、尊重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所以我觉得绿色课堂应先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创设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平台,让教学在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以自然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使课堂真正成为率真、坦诚、互尊、自主发展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在这样的平台中,同学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总结了来自各方面的观点,对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所以这时我们就要把课堂设置成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中、从自主中获得收益。

在今天,绿色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以后的执教生涯中,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会扬起“绿色课堂”的旗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耕出一方适宜的土壤,用我那支“幼嫩”的笔,书写每一位学生美丽而成功的故事。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五

所谓课堂情趣,即是指一堂课的思维情境及趣味因素的总和.正确运用情趣创设原则指导教学,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呆板机械.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谐师生感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当然,数学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广大同行的经验成果,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感受,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二、数学课堂情趣创设的方法。

1.史料法。

2.故事法。

3.悬念法。

4.趣题法。

5.设疑法。

6.惊异欣喜法。

7.教具法。

恰当地使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也有奇妙的效果.在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了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在猜,老师总不是教我们玩麻将牌吧?!那又是要干什么呢?只见他把牌一块一块地等距地摆在讲桌上,事后才知道,他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呢!

8.其它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一般方法外,创设课堂情趣还有赖于教师恰当的衣着,抑扬顿挫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板书,富于鼓励的评价,不时恰当的幽默,等等.课堂就是舞台,教师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举手抬足都有“戏”,只要我们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更加成功。

健全自己的人格论文篇十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变革。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在小村的体育教学中,也应当进行素质培养。小学的体育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特性,但是只要学校与老师、学生共同努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严肃,老师孜孜不倦传授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听取。而这样的方式就严重禁锢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并且整个过程中的氛围紧绷,毫无生气。这样的课堂氛围虽然会使学生能听到教师传授的知识,但不一定能使学生真正的吸收这些知识。所以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应当改变以往的严肃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玩好闹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还是孩子,自律能力或者是对自己思想以及行动的约束能力没有那么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能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并且学生能在如此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进步对其成长也是有利的。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新环境下的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样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很新颖,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更强的综合性专业素质。教师自身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信心来完成教学任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无论多么荒谬,都应该耐心进行解答。将教学任务,教学问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提问,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程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的时期,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在变化。不仅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更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期望。学生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有思考问题的思想,更应当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先进的思想贯彻其中,使学生在新的背景与环境下能够充分地学习体育,了解这门课程,更能使小学的体育教学这项艺术更适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体育,愿意投入巨大的热情学习这门课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的人认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习都应按照教师安排的发展脉络。其实不然,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的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虽然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但体育老师的作用不容小觑。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跟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有关系,但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在在陶艺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好示范作用,为学生做好标准动作的示范,使学生有一个较高标准的,健康的开始。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当只对动作、规范等进行学习,还应当了解体育运用的发展史,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如今的体育事业,综合以往的经验或者是看到以往的不足,能够更加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事业的某方面有所创造,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其他相关的学科或者是专业有基本的掌握,这样才可以使今后的体育学习更加全面,游刃有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程度的体育作业。并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之后,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以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能拓展知识面,更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技术以及思维形式的不断发展,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时代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创新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在越来越注重创新的大环境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要摒弃以往的.陈旧观念,时课程的发展更加顺应潮流,具有时代特点,同时也使它更加具有实用性。首先,应当使体育课程更加开放。这并不单指在一般的体育动作上更加开阔,也表明在思想上更加开阔。要不断吸收外来的与体育相关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更加新颖且实用的外来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不要将眼光单单放在体育课程上,还要对其他小学的课程进行观察分析。虽然体育课程与其他的小学课程存在很多的不同点,但是应当吸取其他课程优秀的,先进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其次,体育课程的发展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应当拓宽视野,运用创新的思维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地审视。摒弃原有的陈旧的思维定式,将视野放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抛弃原有的固化的思想,开放心态,开拓视野,通过日常的观察,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到体育的教学与学习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应当使陶艺工作更加具有包容性,更符合时代的特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也拥有更多的毅力来面对以后课程中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使他们学到许多专业知识,更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体育锻炼。

4.结语。

小学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当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关注。希望通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也可以得到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