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回忆性亲情类范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7:35:01 页码:10
2023年回忆性亲情类范文(优质10篇)
2023-11-10 07:35:01    小编:ZTFB

总结是经验的积累,是我们在成长中汇总的宝贵财富。多次修改和润色总结,提高总结的质量和可读性。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学习,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回忆性亲情类篇一

有时,回忆是经不起任何诱惑的。每一次的怀念,就是更深一次的悼念。

我总以为我不是个擅长回忆的人,圆滑不出那种细腻,勾勒不出那种悠长,甚至挑拣不出繁杂中最初的那一抹简单,任由纵横交错的思绪牵引着我却总是寻觅不到开始的痕迹。

不知是谁说的,回忆就像剥洋葱,一片一片剥下来,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感动。

于是,我试着回忆,回想着过去,试图找寻曾经感动过我的人或事,突然就想到了你。

“突然”这个词或许不仅仅只有“瞬间”这单调到一的意思。就像牛顿突然发现万有引力的那一刻,也是思想在脑海中经过无数次反复印刻后的结果吧!

就算是这样,可关于你,我又能说些什么呢?学不会言情小说的矫情,扭扭捏捏地赚取别人无辜的眼泪;学不会新锐作家的另类,如梦似幻到不知所云;更学不会名人大家的深沉,晦涩难懂到眉头紧拧。对于你,有的只是如水一瓣清淡的涟漪,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排场,不需要浓墨重彩的粉饰,就在那么不经意间掀起心中的波澜。

有人说“如果”是世上最美好的词语,它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托付起我们的希望。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惑的词,也掩盖不了它所揭示的苍凉,因为无法实现,所以才会以此慰聊。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憧憬着“如果”。如果有一天,我再次遇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化解彼此的尴尬?我想不会像博子那样在雪山上一遍一遍地重复“你-好-吗?我-很-好!”那泪流满面的问候,没有人会承受得了她那如山崩垮的厚重;我想也不会像张爱玲笔下的那个主人公,擦身而过时只轻轻地说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那短短的一句哼吟,包含这太多人过事迁的苍凉。或许,我会拍拍你的肩膀,夸张地说:“嗨!小子,好久不见啊!”不知你是否还能体会到其中淡淡的忧伤,就像我一如既往佯装的微笑。

挽留不住的,终究挽留不住。再多的臆想也只是于事无补的牢笼,硬生生地把别人扯进自己的回忆,还心甘情愿地束缚住自己。只是生活并不是这样,它还要继续,回忆不应该成为路上的牵绊。

“回忆,抱在胸前会让人摔跤;放在身后,会给你力量。”初次看到这句话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就抄在日记本上最醒目的地方。所以akapip,对你的记忆不会再日日翻新,就让它尘封在原来的模样,沉淀出心底的力量。

曾经,有个人出现过,那就足够了。

人生苦短壮志难酬,岁月的流逝会让我万分怀念。

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曾觉得今天又是一个母亲节,多少时候在想,母亲好伟大啊!可是而今的我却常常惹母亲生气。

每当看到母亲历经沧桑的脸庞心里会不觉的颤抖一下,是我一天一天的成长让母亲变的衰老,是岁月一天天的磨灭着母亲的脸庞,抚摸着母亲那一根根白色的仓发,母亲你变老了,变得慈祥可敬,再也不是我儿时时候可以随意陪伴我奔跑在柏油马路,再也不是可以背上我也轻松自在的行走。

母亲十六年了,你变老了,可是我还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想在妈妈怀抱里度过一生的的小孩。不想长大,在哭泣时,有妈妈在一旁替我擦干眼泪,当有人欺负我时,总有一个对于我来说最庞大的身躯挡在我前面。

妈妈,以后请让我来保护你。在风霜面前让我替你遮挡。

十二年了,妈妈,你辛苦了!

的一切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今年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我们相处了六年的母校,我们依依不舍得跨出了母校的大门,跨入了初中的天堂。我们在一起回忆,在这里我们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我们虽然不能让时间停留,但我们可以让每一秒都很有意义;虽然有可能在今后的日子我们里再也见不到面了,但我们的记忆深处永远都保留着你我的快乐回忆。回忆是一种快乐,回忆是一种幸福,同样回忆也是一种痛苦,因为当你在回忆起往事时,你会发现那段快乐的回忆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六年的回忆里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有太多的回忆,我们有太多的话还没有讲。多想让所有的故事再从新来一遍,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他不会停留只会匆匆而走。

六年里我们的故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书中记载着我们所有的心情,记载着我们最宝贵的童年与回忆。我们在不停的成长,我们在不停的感受,我们每天都在迎接今天,回忆昨天,年年如此,月月如此。

在我们这个班里每一名同学都个我留下了不一样的回忆,在这六年里我认识了很多的同学,每一个同学都是那麽让我难忘。我不会忘记他们每一个人,但有些人我需要忘记,不过只是少数的。我在这六年里学会了很多,不准确地说是懂得了很多,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给了我很多启示。在五年级的时候我自以独霸天下,但在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朋友才让我懂得了我自己。我知道在五年级与六年级的时候我伤害过有些同学,我很想对他们道歉,但这一切都太迟了。我最想感谢一个人,因为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朋友。我一直把所有的人当做我的敌人,而不是我的朋友。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朋友,而且他是在六年级给我留下最多回忆的人。我想如果他看了,他一定会知道是他的。

六年级的点点滴滴都回忆在我的脑海里,我的脑海里永远是我们童年时的欢笑。六年里我们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六年里我的回忆充满了欢笑。

我不会忘记小学里的每一名朋友,我更不会忘记在小学里给我启示的人。

时间的沙漏在一点一点静静地流淌,岁月的痕迹在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而美好的回忆常常带给我许多温馨和感动。

想着想着,我的眼眶里潮潮的。

“谢佳烨,怎么了?”崔老师走到我身旁,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吗?”

“嗯。”我应道。

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下,我把那一天发生的事在抽抽噎噎中说完了。

可能是我的真情流露感染了老师和同学们,我话音一落,热情的掌声立刻响起。

第二堂课上,我一气呵成了《谢谢你,妈妈》一文。

大约三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刚进家门,年迈的外公就像中了彩票似的朝着我“咯咯”直笑。外婆更是搂着我,夸我“了不起”。一时间,我被他们弄得莫名其妙。“谢佳烨,恭喜你作文获奖了!”这时,妈妈从房间里一脸灿烂地走了出来。我?获奖?这怎么可能呢?!我的作文在班里最多也只能算中等水平。获奖?天方夜谭吧!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跟前,说:“刚才,崔老师来电话,说你的《谢谢你,妈妈》荣获‘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银奖’,她还说,一定是你的真情感动了评委……”啊,我真的获奖了!不知怎么的,我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浮现出崔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文字是最有魅力的。

虽然,获奖已是半年前的事了,但每每想起,还是那么回味无穷……。

今天过后,就开学整整一个星期了,虽然军训的苦和累是那么真实,我也晒黑了不少,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梦,一场真实的,却又不愿相信的梦。对面那个我朝思暮想的学校近在咫尺,却不再属于我,我亦不再属于它。这一条街两道围栏几乎隔断了所有的回忆。那边的欢乐,慢慢的,就要溢出来,而这边却需要从零开始填满。过去的六年,就真的过去了,直到现在我才理解朱自清的《匆匆》,时间,不是你想珍惜就可以放慢。

那个校园,那个班级,也许是我们唯一的交集,如今却也是物是人非了,大家各奔东西。曾经的老师怎样?同学怎样?不知道,或许好,或许坏,或许没什么变化,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我不再是他们中的一员。站在新的学校里,望着母校,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好像教室里的还是那些熟悉的笑颜。写到这里,我不禁苦笑,时间真的不等人啊。

还记得,毕业那天,我们是笑着告别的,在操场上做最后的相聚,一起追逐打闹,其实谁都明白,大家散了,散了。

录取通知书发下来的那天大家再次相聚,老师说,从今天开始,我们与这所学校,与这个班级再也没有关系了。开学的时候,我来到新班级报道,和儿时一样,被妈妈牵着手走进陌生的班级,坐在陌生的座位,看着陌生的面孔,很是木然,很是拘束。

在初中的第一场比赛,我的新班级得了第一名,大家欢呼着,雀跃着,也许没人想到三年后是否也是这般心痛,过去的六年何尝不是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或许我应该放下过去,融入这个新的家庭,可是我能做的只有把回忆埋进心底,毕竟六年是我生命的一半,不是说忘就忘的。

未来如何?朋友?挫折?成功?快乐?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像数学里的未知数,不去解答,就永远不知道,这个未知数无论是多,是少,是正,是负,都要面对。

时间是苦,成长是痛啊。

回忆性亲情类篇二

温暖的回忆会经过时光的'考验,然后永久的珍藏在我们的心底,每当我们记起这段回忆来的时候,回忆带给我们的温暖将我们包裹。

妈妈一直就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在家里妈妈也是数落我最多的人,可是要论家里最疼爱我的人是谁,我却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我的妈妈。

还记得一次,因为我衣服穿得少,然后冻出了感冒来。那一天,我突然的就发起了高烧,家人焦急的将我送去了医院。在我发烧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尽管我的意识迷糊,但是我却知道,在我的床边一直都坐着一个人呢。

妈妈守在我的床边,然后一直在责怪着我,一会儿说我不听话,天天说要我多穿点衣服,可是我却一直都不听。说着说着,妈妈叹了口气,然后又开始责怪起我来。若是在平时,我听着妈妈的这些声音,保不准的会顶上几句嘴,可是当时,我听着听着心里却感到无比的温暖起来。

终于,当我的高烧退了,等到我睁开眼来的时候。妈妈却突然的抱着我就哭了,从来没有过这么一刻,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无尽的爱。之前守在我床边一直骂骂咧咧的妈妈在我醒过来后,突然就哭了起来,哭的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向强势的妈妈居然一下子就要我安慰起来,这一天这一刻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温暖的。也是在这一刻,让我明白了在妈妈心里,我的重要性。

回忆性亲情类篇三

农村过“阴历年”的气氛要比城镇过“春节”隆重,而且古香古色,别具一番风韵。在“阴历年”临近的那些日子里,各家圈里养的猪就要末日来临了,人们在圈里抓猪,然后杀猪,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小鸡也是叫声不断,尤其是那些大公鸡,逮住它们之后,它们好像能预感到大难临头,一只只大公鸡伸着脖子拉着长音“嗷嗷”地大叫着,那种叫声方圆几里地都能听见。那时候,农民“养鸡为买盐,养猪为过年”,无论日子再怎么艰难,平日里再怎么节俭,家里也要想方设法养一头猪,因为那是全家老少一年的盼头啊!平日里,人们吃糠咽菜,家家都过得紧紧巴巴的,仅靠野菜饲养的猪也特别瘦,一个个皮松肉懈,在圈里整天饿得“嗷嗷”直叫,饿急眼了,就拱翻空槽子往外跳。

那时,家家都有两口大铁锅,一口是专门用来馇猪食的,另一口是用来做饭做菜的,放学回家的农村孩子们扔下书包就得上山去采猪食菜,回来后,把猪食菜放在菜板上用菜刀一拦,倒进锅里烀,所以每户人家都弥漫着同样一种猪食菜味。那种味道很独特、很诱人。

瘦得皮包骨的猪被宰杀后,先切几大块肉扔进锅里,再放进灌的血肠,然后拼命地往锅里切酸菜,炖上满满一大锅“杀猪菜”,紧接着便是邀请亲朋好友来大吃大喝一顿。平常人们太缺嘴了,赶上杀猪吃喜,还有散搂子酒,纯朴憨厚的男人们都敞开怀卯劲地喝,一直喝到三更半夜。

吃剩下的,主人盛在几个盆里,放在外面冻着,这是家家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那时的猪虽瘦,可吃的都是没有一丝污染的绿色食品,加上养足了年头,那猪肉的味道特别纯正,用它来炖酸菜,配上些自己灌的血肠,再放上调味用的五味子藤,那真是地地道道的关东味。那种味道和口感与现如今几个月就出栏的饲料猪和填加瘦肉精及各种摧生素的猪相比,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挨饿的年月,乡下人除了交公粮,留在家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平日里吃糠咽菜,吃地瓜吃土豆,都积攒下一点好东西留着过年吃,所以在年前的这几天里,家家户户都忙着蒸粘糕、烙牛舌饼、烙粘火勺、做大豆腐和干豆腐。

三十那天,天没黑之前,三舅就早早地进了仓房,把闲置了一年的刷着紫红漆的供桌搬了出来,然后抬进他那一向沉寂的大屋子里,摆在屋子的正中央,姥姥用鸡毛掸子掸去上面落的一层厚厚的灰尘,然后再用湿抹布擦干净。

供桌上有几幅褪了颜色、身着古装、瞪着凶巴巴大眼睛、留着长长的胡须,呲牙咧嘴的古人物画像,还有几个牌位,上面写着字,一个牌位上的字代表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老祖宗。

姥姥贴福字、贴门联、贴对联,不知从哪里还弄来一对门神,在我们的茅草屋和三舅的门上各粘贴一张,那是手工拓印非常粗糙的画,门神怒目圆睁,张牙舞爪,形象威猛。姥姥说他能驱鬼镇邪,保护全家人平平安安。看它那凶神恶煞般的样子,我既感到恐惧又对它产生一连串的联想和好奇。

夜幕降临时,三舅在供桌前点上平常不常用的、粗很多的大红蜡烛,蜡烛上是用金粉描画的龙,三舅把蜡烛插在一个木制的灶台上,在铜制的盛有沙子的一个精巧别致的三足小鼎里插上三柱香点燃。然后摆上姥姥蒸的外皮是白面,夹层里是乔麦面的馒头和水果等供品。这时,三舅的大屋子里开始烟雾缭绕了,烛光忽闪忽闪着,青烟袅袅升起,如蚕吐丝,给三舅那一向冷清的大屋子里一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时,三舅对着灶台在那自言自语,嘴里在不住地叨咕着什么,我不知道他在跟谁说话,心中有些害怕。

供桌上的神龛肃穆而清冷,那陈旧古画上的人物脸谱一个个吹胡子瞪眼,面目狰狞可怕,像姥姥给我讲的故事里的厉鬼和恶魔,我感到很害怕,头皮麻酥酥的,在空寂的神秘中,好像有一股冷飕飕的寒意从山野吹来,所以,我宁肯在茅草房里多呆些时候,也不愿到三舅的大屋里去,一直到吃年夜饭的时候,姥姥一遍遍地催促,我才硬着头皮过去了。

晚餐很丰盛,有乔麦面的饺子,有鸡、鱼及各种炖菜,姥姥、姥爷、三舅举杯畅饮,我紧挨着姥姥,背对着供桌,喝着姥姥给我专门用野果汁调制的饮料,大家喜笑颜开,很是热闹,可我心里一直放松不下来,总感觉脊梁有点凉飕飕的。

十二点之前,谁也不许出去,说这叫“守岁”。听姥姥和圩子里上年纪的老人讲,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青面獠牙的怪兽叫“年”,它常出入山林,专门吃人,人们只好拿些肉食放在门外。“年”惧怕红色和炸响的声音,因此,除夕人们贴对联、放鞭炮,然后就关上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年”饱餐一顿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互作辑,相互道喜,相互祝贺未被‘年’吃掉,从那以后,就形成了中国人拜年的习俗。

吃过年夜饭,姥姥让我给供桌上的老祖宗磕头,我规规矩矩地照办了,还得到了一角赏钱。姥姥让我给姥爷磕头,我也照办了,也得到了一角赏钱。姥姥让我给三舅磕头,我依然照办了,这次,我意外地得到了五角的赏钱,我高兴无比,这时,我想到了我最亲爱的姥姥,不等他们吱声,我就伏在地上“啪、啪、啪”地给姥姥磕了三个响头,虽然姥姥也给了我赏钱,虽然我当时年幼无知,但那确确实实是我发自内心的。

十二点过后,人们纷纷来给年长的姥姥、姥爷、三舅拜年,姥姥也领我去给各家各户拜年,姥姥让我给沾亲的长辈磕头,为了得到那平时难得一见的赏钱,只要姥姥发话,我就给他们磕,我感到这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好差事,多磕几个也无妨。我那时太小了,像小山雀一样抵挡不住诱惑,尚不知男儿膝下有黄金的道理啊!大人们都说这是习俗,不这么做,就不是好孩子。为了得到几个赏钱,为了当一个好孩子,我把自己一生中该磕的头在那时都磕完了。以后所磕的头是上叩苍天,下叩大地,中间叩父母和逝世的长辈亲人,没有一个是廉价的。

初一的早晨,姥姥要烧水煮饺子,我按照姥姥事先的嘱咐,早早起来到柴垛抱了一抱柴禾,走到姥姥跟前说:“姥姥,我给你送柴来啦!”(柴是财字的谐音),姥姥乐得合不拢嘴,然后,我转身出去到仓房把斧子拿回来,对姥姥说:“姥姥,给你斧子”(斧是福字的谐音),姥姥“哎……哎……”高兴地应答着,还不住地夸奖我懂事。看到姥姥踮着一双小脚喜庆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

正月初五是送年,也是在新一年接财神的日子,姥爷一大早就起来了,他站在贴在墙上仍是手工拓印的非常粗糙的画像前——那是村民们家家户户都供奉的财神爷——所不同的是,门神的画像面目狰狞,财神爷的画像则面带微笑,慈眉善目,让人看着很顺眼。在我看来他的脸谱和关羽有些雷同,还有点像村里的范魔症。姥爷用双手接过姥姥递过来装有鱼、肉的两个盘子,毕恭毕敬地摆放在财神爷的画像前,双手合在一起,嘴里叨叨咕咕;他的声音很小、很快,如同寺庙里的和尚一边敲着木鱼儿一边在念诵经文,我一句都听不懂。姥爷叨咕完了,姥姥也插话说:“财神爷啊,财神爷,你保佑我们过上好日子吧!别让我们再挨饿了……”

三天后,供奉给财神爷的两盘鱼和肉就让我们给吃了。我在心里想:财神爷真好,它只享受家家户户的供奉,但从不吃实物。人就不行,一顿不吃就饿得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之所以天天在盼望着过年,一是向往过年的热闹气氛,更主要的是能享受到过年的美食,能把自己瘪瘪的小肚混个滚瓜溜圆。

在姥姥家过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农村悠久的风俗和历史文化。那浓厚的乡情,那淳朴的村民,那真诚的小伙伴,那古香古色繁杂的传统礼仪,那好吃的年糕,那纯正的猪肉炖酸菜,那香喷喷的小鸡炖蘑菇,还有那神秘莫测的小孩子感到新奇古怪的传说,和那令我恐惧的神龛上身披铠甲的一个个人物脸谱……在强烈的好奇中,也大大地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从热闹的三十到初五放鞭炮送年,从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到二月二吃糖豆、吃猪头、剃龙头,真可谓是过不完的风俗,享不尽的快乐!

回忆性亲情类篇四

冬天,说是农村人猫冬的季节,但农村人猫冬从来不冬闲,家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女人屋里外头天天在不停地忙活,男人则赶着牛爬犁,穿着靰鞡鞋,天刚放亮就去很远的山里砍烧柴,要很晚才能回来。不去砍烧柴,就是在家修理农具,起牛圈、猪圈和茅坑里的粪,把起出来的粪装在牛爬犁上的大筐里,往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稻田地里送,生产队给划工分。

银色的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一个好玩的季节,也是一个疯狂的季节。

大雪过后的早晨,是扣山雀的最佳时机。三舅一大早就起来把院子里的雪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到仓房里取出一个筛草料用的大圆筛子,用一根木棍半支着筛子,棍子中间系着一根细绳子穿过门缝,我在筛子下面撒上一点稻子,我轰走了鸡、鸭、鹅,关上门,手里攥着那根细绳,从门缝向外观察动静,等待山雀自投罗网。

我还从小伙伴那里学会了制作扣山雀的拍子。其作法是:先是找来一根榆木条子去掉皮,弯成u字型,用一根横棍,把两头扎上,再顺一根棍,中间起拱。把两头扎上之后再用嫩榆树皮编成网,这就是“拍子”,然后找一根一尺多长手指粗的棍子,棍子两端绑上自己搓的双股线麻绳,绳中间铺上稻草,把网拍的两头插进双股的绳子里旋转拧动,拧紧之后,把拍子拉开,这时的拍子就有了自动的张合力,在类似捕鼠器的机关上放上一小块谷穗,这个拍子就做成了。看着自己精心做成的拍子,我很得意,我用三四天的时间做了四、五个拍子,分别把它们放在阳坡没有雪、山雀经常光顾的地方,几天的时间里,我就扣住了十几只羽毛鲜艳的山雀。回来后,我把它们放在我用高梁杆制作的笼子里,我每天给它们喝水,喂它们最爱吃的谷子。

寒冷的冬季里,外面是银白的世界,在大雪覆盖下的茅草屋里,不但有我嘁喳的声音,还伴有鸟儿婉转的鸣唱,使我们的茅草屋里充满了鲜活的生机。

小伙伴长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一天,他让我到他家看小松鼠。一进他家院门,我看见两只松鼠被关养在一个用细铁丝编成的小笼子里,两只松鼠看到陌生人,在里面上窜下跳,煞是招人喜爱。姥姥家后山坡也有许多小松鼠,可它们一个个机灵敏捷,我始终没办法捕捉到它们。长生看我特别喜欢小松鼠,便说:“你回去编个笼子,我分给你一只”。。

几天后,我兴高采烈地拎着姥爷用细铁丝给我编成的小笼子到长生家接回了小松鼠,因为姥姥家的山上没有结松塔的红松树,所以,它只能降低标准和所有的鼠类一样吃粮食和葵花籽什么的。

小松鼠很好玩,长着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脊背上有四道棕色鲜明的花纹,花纹从脖子一直通到尾巴,它长着一双机灵闪亮的大眼睛,它的坐相很滑稽,双臂抬起,两只前爪下垂,露着两颗标志性的大门牙,那两颗大门牙极像我的小伙伴“狗剩子”的大板牙。

小松鼠的好玩,常表现在吃东西时,只见它用两只比人手还灵活的小爪捧着东西吃,吃黄瓜、大饼子捧着转圈吃,给它瓜籽吃,它扒皮扒得特别快,给多了,它就不停地往两边的腮里塞,把两腮塞得满满的,正面一看,像圆脸的“猫头鹰”。腮塞满了,它就一趟趟地往笼中的小窝里送。小小的精灵,也知道储存吃的东西过冬。然而,它却没有熬过那年的冬天,在一个嘎巴嘎巴冷的早晨,我去喂它,怎么呼唤它也不出来,等我打开笼子掀开它没有羽毛、没有棉絮铺垫的小窝一看,可怜巴巴的小松鼠蜷缩成一团,被活活冻死了——僵成了一块硬梆梆的标本。

随着气温的急骤下降,老鳖湾开始封冰了。站在冰面上,脚下光滑如玑,令人不敢举步。水浅处晶莹剔透的冰面下鱼儿动作迟缓的游动清晰可见,水深处深黑莫测,一想起姥姥说的老鳖湾的石砬子根下有成精的老鳖,就让我心生畏惧。夏季的老鳖湾是我们天然的洗浴中心,冬季便是我们的滑冰场。我穿上姥爷给我制作的冰滑子,冰滑子是用两块木方制做的,姥爷让我用脚印拓在上面再锯下来,底面嵌上两根铁丝,前头钉上两个钉子,绑在脚上,这就是“冰滑子”。

我穿上冰滑子在冰面上尽情地玩耍,借助跑的惯力,一下子能滑出十几米,脚尖一着冰,钉帽能削出一片晶莹的冰屑,煞是好看,如果运用得好,还能滑出各种花样来。我们玩得开心,玩得乐不思蜀。双手被冻成了两个通红的肉包子,脚后跟、脚趾头、耳轮和耳垂都被冻坏了,鼓起了白色的泡,泡破了,从里面往外流着黄色的液体。我们在尽兴玩耍的时候对这些浑然不觉。等晚上回家缓过来之后,就开始钻心地又痒又疼,看到这一切,姥姥心疼了,就把三舅在山上采回来的冬青(一种寄生在树上的中药)熬水给我洗,旧的冻疮愈合了,新的冻疮又出现了。

我还喜欢玩抽“冰猴”,城里人管它叫“陀螺”。姥爷给我做了五、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冰猴,在每个冰猴锥部都镶一个小滚珠,在每个冰猴表面涂上几种颜色,姥爷还特意给我制作了一根抽冰猴用的小鞭子,鞭梢用的是细软的小牛皮筋。

在水晶一样透明的冰面上,小伙伴们各执一个小鞭子,一个个非常卖力地抽着冰猴,争强好胜的童心,谁都不甘落后,各个都在卖力地抽着,还互相炫耀着比谁抽得好,看谁抽得转速快,比谁抽腾空落地后的冰猴仍能快速长时间地旋转,大家呼喊着,惊叫着,不停地甩着冷鼻涕,小脸像一块块红布。抽着抽着我浑身就开始冒汗了,我索性脱去棉袄,甩掉了棉帽子和棉手套。冰面上反射着七彩阳光,小伙伴们的眉毛睫毛上都结着霜花,嘴巴和鼻子里都往外喷吐着又粗又长的热气,一个个头顶上窜着袅袅的热气,身体好像烧开的锅。

抽冰猴的小伙伴,都爱比高低,彼此用飞速旋转的冰猴撞击对方,两只冰猴刚一接触,在物理作用下,各自闪向一边,我的冰猴是姥爷用梨木制作的,同样的体积,不同的重量,所以我的冰猴总能把对方的冰猴撞出很远,甚至把对方的冰猴撞翻。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从玩一个到玩两、三个,最后能抽五、六个冰猴同时旋转起来,我全神贯注地看护着它们,根据旋转的速度随时给予“鞭策”。

冰猴在冰面上飞速地旋转着,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个个光彩夺目,似乎每一个冰猴都被我们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真像一群顽皮可爱的小猴子,它们各展风采,争相表演,我沉湎于一种忘我的状态中。我玩得高兴,玩得开心,玩得忘记了回家吃饭,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在道上扯着大嗓门喊:“生子啊!小生子,别玩啦,都晌午歪了,快回家逮(吃)饭吧……”

有时候我们不去滑冰,不去抽冰猴,就和小玩伴们在院子里玩堆雪,然后把雪拍实,用铁锹在雪堆里挖洞,挖完后找来稻草铺在里面,我们就在里面玩过家家。我们还玩堆雪人,还从许二哥家大杨树下的一个坡上打“滑哧溜”,抱着小爬犁上去下来,百滑不厌。妈妈每年给做的一套崭新的棉袄棉裤,不等穿坏就被我磨破了,磨出了一片雪花一样洁白的棉花,不久,姥姥就在我的衣裤上缝上一块块“地图”。

我喜欢和小伙伴们玩,更喜欢跟比我大几岁的男孩子玩,他们的玩法很新奇,很刺激,而且还有收获。

几场大雪过后,我跟他们上山撵兔子,他们用细铁丝做成兔子套,放在野兔来回走的“溜子”上,然后,我们顺着兔子的新溜子把野兔赶回来。姥姥说:“兔子转山坡,转来转去回老窝。”这话一点都不假,野兔特别傻,在我们穷追不舍的追赶下,就会顺着原路跑回来,一头钻进套子里,就再也逃不脱了。最初我参与其中只是觉得好玩,然而,那野兔肉炖土豆一经出锅,所有参与者都能分享到香喷喷的一碗犒赏。

我每天就知道开心地玩,不知季节的变换,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农村最隆重的节日“阴历年”。

在快过年的那些日子里,由于人们都在忙年,把过年的气氛搅得很浓很浓,我们一帮帮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时刻在心里数着还有几天过年。

腊月二十三这天,姥姥开始大扫除,她一边忙活一边对我说:“这天大扫除,能扫除一年的晦气。”姥爷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锅台上贴上一张灶王爷画像,那灶王爷和我收藏的叭叽大将军的脸谱差不多。村里人称灶王爷为灶君、灶神。农村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这天晚上,每家都要毫不例外地举行一个小小的欢送仪式,姥爷点上了三柱香,摆上两盘小菜,其中一个盘里还放了几块糖,姥爷还用古巴糖抹抹锅灶口,寓意是让灶王爷升天赴宴时,要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求来年多福多寿多吉祥。

因为这一天是送灶日,姥姥就顺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从前,有一个穷秀才,穷得没米下锅了,到了这天,他没法打发灶王爷,只好献上一碗清水,穷秀才一边跪拜灶王爷一边说‘灶王爷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日子过得苦,来年再请你吃糖’”。

回忆性亲情类篇五

亲爱的爷爷:

您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到清明,人们总会对逝去的亲人寄托思念,我也一样。为此,我第一次提笔给您写信,虽然,我知道您永远不会收到,但我还是将我对您的思念表达于纸上。

您去世得早,但尽管您的背影在我的记忆里渐渐模糊,我还是永远不忘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患着病为我早起买早餐;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却将遥控器给我;吃饭时总是不忘给我夹菜……还有许多许多为我好的时刻,我将它们永久地保存在我的“时光册”里。对您想说的话像衣架上的衣服,我一件件取下“试穿”都没有合我心意的,一件都没有,以至于知道您走的那一刻我都没来得及说。但其实,那句话只需要三个字就能概括——我爱您。

就在您去世的半年前,是一个寒假。那天,我就在您家住,天气冷得很,屋顶上已是结了一根根冰棱,我早早地醒来,却发现您不见了,只有奶奶正坐在客厅里编织帽子,我问奶奶:“爷爷呢?”“他呀,自然是去给你买早饭了。谁让你是我们的乖孙子呢?”奶奶回答道。您回来时,我看到您手上的东西可不止早点,还有糖,一种我最爱的“菜糖”,有可乐、青菜等造型,味道也各不相同,还会送塑料小刀或小叉子。“呐,你最爱的糖,我看到路边有卖就买了。”那时的我还小,没说声谢谢就拿走糖和早点。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恨自己。那些小刀叉我都收集了起来,而您,却再也看不见了。

如今,我已快要上初中了,但是,您却无法知道了。千言万语,也都道不尽我对您的思念。望着您的墓碑,不禁感慨人生为什么会有这生与死的界限!不,也许,您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天天快乐!

您的孙子:方xx。

20xx年3月19日。

回忆性亲情类篇六

记得老太活着时,我每次来看他,他的脸上都绽开了花。我和老太玩躲猫猫,无论我躲到哪儿,他都能找到我。当他找到我时,我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他也笑眯眯地望着我,眼眯成了一条线,嘴巴笑眯眯的,像小月牙。

老太平易近人,还很喜欢小孩子。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和奶奶一起去看望老太。他一看到我们来了,喜出望外,走着不稳当的步伐,去给我拿好吃的。当他拿出特意为我留的好吃的时,总是慈祥地说:“宝宝,来吃好吃的`,可好吃了,赶快尝尝。”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我和奶奶去买菜,迎面跑来一个年轻人,她气喘吁吁地对奶奶说:“不好了,你爸出事了!”我一听大吃一惊,连忙问:“老太怎么了?”还没听到回答,我和奶奶就一路奔跑。刚到地方,救护车上的医生就说:“他已经走了。”那一刻,我们哭得都很伤心。

到现在,我都不肯相信,像老太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死神怎么舍得把他带走呢?现在,我只希望他在天堂过得一切安好。

回忆性亲情类篇七

9月9日,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此刻,泪水不由得涌满双眼。

十年来,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十年来,我常常想写写我的父亲。

9月8日夜里,我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脑子里一直很乱,什么也写不了,于是就玩电脑上windows系统自带的“蜘蛛”游戏。我以为那副牌很容易就能过去,但一次次退回重来,却怎么也过不去。就这样到了9日凌晨一点,更觉得心烦意乱。这时,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我拿起电话,听到了大哥低沉的声音:“爸不行了。”我似乎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有点发愣,大哥顿了顿又说:“已经落气了。”我一下子跪在地下,浑身颤抖不已。过了一会儿,我脑子有点转过圈来,就打电话给在省肿瘤医院陪护各自妻子的二哥和弟弟,商量立即赶回新野。

我们上午赶回新野时,父亲的遗体早已被大哥他们移到了他家一楼的大厅里,安放在了透明冷藏棺中。我们到家后,执事的亲友错开棺盖,掀开覆在父亲脸上的黄色锦帕,让我们看了看父亲最后的容颜。父亲因心缘性猝死而去世,脸色如常,非常安详。这使我觉得父亲只是睡着了躺在那里,随时都会醒来,我甚至疑心冷藏棺的低温会冻坏了父亲,使他无法醒来。

夜里,我坐在父亲的遗体边上,为他守灵。当兄弟、亲友们因为劳累躺在地上休息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望着静静躺着的父亲,忽然觉得死亡离我是那么的近,忽然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亲讳兆麟,生于甲戌年腊月初四,按公历算应该是1935年元月8日;他去世的这天是庚辰年八月十二,按中国传统的算法父亲享年66岁。我出生的时候父亲虚龄33岁,33年之后父亲离我远去,我33岁。以前,父亲健在,我一直觉得死亡离自己是一个无限遥远的事情,因为不论什么都有父亲挡在前面,不必自己直接面对。此刻坐在父亲的遗体旁边,我忽然发现,挡在我前面的这堵墙没了,一切都需要我直接面对了,包括死亡。这时我想,如果我的寿命和父亲一样,那我的生命历程已经走完了一半。以前我曾经对死亡充满了巨大的恐惧,此刻我忽然明白,死亡其实就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生的本质就是这样。于是霎那间,我对死亡的恐惧消失了。

父亲是祖父的长子,但祖父弟兄两个,哥哥没有儿子,所以按传统的伦理,父亲应该过继给祖父的兄长(我们叫大爷),做大爷的儿子。祖父的前几代都是读书人,他的爷爷还中过秀才。以前听我父亲说过,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侄子好像叫谭遂从京城回乡路过我家。那时已到深秋初冬,谭遂穿着单衣到我家寻求些吃食,吃过之后还写了一首诗。父亲能完整地背下那首诗,曾说给我听,我如今记得的只有最后一句:“天赐暂叫一刻安。”到我祖父这里,因为其父母去世得早,祖父似乎并没有读书。大爷是读了书的,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家乡那一带当时的碑刻什么的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后来做了中医。父亲因为名义上是大爷的儿子,就跟他学了中医。我小的时候,还在家里见到父亲小时候抄写的医书,整整齐齐的小楷。但父亲并没有做医生,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1年考上了河南省供销干校,并在那里认识了我的母亲。

父亲于1952年被分配在了郾城县供销社工作,母亲被分配到了许昌地区供销社工作,他们结婚后母亲才调到了漯河市供销社。当时,供销社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经济工作都是供销社做,郾城县供销社有两位还是三位主任都是县委常委。父亲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单位的各种材料也多出自他的手笔,而且也打得一手好算盘,于业务工作也很熟悉。大约当时父亲在单位因为能干是很出风头的。但父亲为人却很耿直,看到不顺眼的事都要直说,而且说话又很直接,不大中听,为此得罪了人却不自知。于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刚刚22岁的父亲很快就被打成了右派,而且是极右。此后,父亲先后被送到内黄农场、西华农场、三门峡铁路工地劳改。到1962年7月,父亲获准返乡,他放弃了到农场的安排,回到了他的祖居地何坑,作为“五类分子”继续劳动改造。直到1978底,在没有正式平反前,父亲于冬至前返回郾城县供销上班。此时,历经磨难的母亲早已调回新野,我们四弟兄也都在新野。正式平反后,父亲调回了新野。调回新野的父亲本应对口到供销社工作,但县里认为他文章写得好,让他到县广播站做了编辑。后来,父亲又到县地方志主编《新野县志》,在退休后还受聘编写了几本专业志书,撰写了《邓氏族史》,发表了很多文章。父亲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史志办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很边缘的部门,远不如在县广播站(后发展为县电台、电视台)实惠。但父亲编起地方志却很投入,所编的《新野县志》还获了奖,他也成为全国的史志先进工作者。他喜欢编地方志也不是为了图个虚名,《新野县志》主要由他主编、撰稿,最后主编由别人署名,他只署名副主编,他也没什么怨言。

父亲性格耿直,却是个热心肠的人,非常乐于助人,而且对人十分宽容。他回到郾城后,见到那些当时整他,让他遭受20多年磨难的人,却坦诚以待,似乎完全原谅了他们。父亲回到新野,那些以前整过他的家乡人找他帮忙,他也真诚地帮他们办事。在他蒙难期间远远离开的亲戚,父亲在恢复工作后则备上礼品和我母亲一起一一看望,修好了关系,并帮他们办了很多事。直到今天,想起父亲,我都对他这种博大的胸怀感到由衷的敬佩。

父亲22岁被错划为“右派”,经过了差不多22年的改造,于1979被正式平反,又度过了差不多22年时光,最后离了我们。

他去世后,我常常深有愧为人子之憾。父亲于5月3日发现有轻度心肌梗塞,在新野的医院做了治疗。到10月22日再度出现心梗,由于当地公疗不负责任的治疗,使病情不断加重。后来检查发现,其实他第一次心梗时医院根本就没将血管疏通,我哥哥他们要求使用并承诺可以自费的特效药他们根本就没有使用,第二次又是如此。后来经过县医院的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心肌大面积坏死,出现了严重的心衰,已不能再承受到郑州治疗的长途颠簸。在父亲去世后,我常常想,如果我早些把他接到郑州治疗,他肯定不会这么早地离开。这一点,从此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子欲养而亲不在。”父亲去世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当我有一些小小的成绩的时候,我希望能说给父亲,希望他能分享我的喜悦,希望他知道由他延续给我的祖先的生命流仍在继续并对社会发挥了积极的意义,通俗地说,他和他的儿子没有辱没祖先。父亲走了,我无法将这些说给我的父亲,于是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意义都大打折扣。当我的人生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希望能说给父亲,希望他能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我解惑。父亲走了,我只有自己默默地面对一切。

十年了,我多么希望真的有一个天国,父亲就在那里,有一天我也去到那里,承欢膝下,和他一起幸福地生活。

回忆性亲情类篇八

亲情是多么平凡,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的周围。你想知道以回忆亲情为话题的叙事。

作文。

清晨的阳光格外明媚,照亮了大地。鸟儿在枝头间欢唱,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这些苹果是昨天刚买的,你多带上几个,还有,这些衣服也带上,天凉了,要注意保暖。”又到了返校的时候,妈妈在说话间把一些零食和衣服塞进了我的背包里。

“妈,我的背包已经装不下了!”我不满的抱怨着。

“好了好了,就这些了,赶紧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妈妈一边催促着,一边拿起背包把我送到门口。

我苦着脸,背起鼓鼓的包向外走去。唉!每次去学校,爸妈都对我千叮咛万嘱咐方才放我去上学。

“青青,上车!爸爸送你去学校。”车窗内,爸爸微笑着招呼我上车。

“爸~,不用了吧,我自己去就可以了,我都这么大了,上学还让你送的话就该被同学笑话了。”我嘟囔着说道。但最后还是拗不过爸爸,只好不情愿的上了车。

正值早晨,一路上来去匆匆的行人很多。望着一排排向后退的房屋大厦,打开车窗,呼吸着“呼呼~”吹进来的风,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

一眨眼,就到了学校门口,我迅速的从车上下来。转身就往学校内走去,因为害怕被同学看见,不然他们又会说我娇气了。

才往前走了几步就被一个慈爱的声音叫住了。“青青,东西都带齐了吗?在学校要认真上课,不要和同学闹矛盾,平时要多喝水,多运动,别长时间看书……”

我停下了脚步,一回头,边看见了爸爸站在车旁喋喋不休的身影。

”嗯,知道了”我不耐烦地应道。

目送着爸爸上车,在他转身的瞬间,爸爸头上的几缕白发映入了我的眼帘。顿时,几个字眼闪过我的脑海:爸爸老了?!!

看着爸爸的车逐渐远去,我的双眼模糊了。

爸爸妈妈日夜为我操劳,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照顾我。而我却还对此感到厌烦,实在太不应该了。

亲情温暖了我的心。

阳光依旧美好,我迈着步子缓缓走入校园。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而幸运的我,从小就拥有了一个浩瀚的诗意天空,编织它的正是我的妈妈。

小时候,陪伴我的不是动画片和网络游戏,而是墙上那一幅幅鲜活的图画和一首首经典的。

唐诗。

宋词。

犹记得,妈妈用她那不太纯正的普通话,一遍又一遍教着幼小的我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候,我不认识字,妈妈教一句,我就读一句。一个个字符就像一枚枚印章,在无数次重复下终于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就是这一个个似懂非懂的文字,为我掀开了文学天空的一隅。让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个更美妙的世界。

我的妈妈是一名银行职员,她酷爱文字。记忆里的妈妈是一个手不离卷的女子。在她的床头,总会有几本书。那时还是上小学的我,虽然识字量还不多,但我总会随意翻看那些书籍。徐志摩、冰心、毕淑敏……这一个个名字时不时地跳跃出来,让我觉得他们仿佛就是妈妈的至交老友。

在妈妈的影响下,文学很早地进入了我的生活。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营造出的是一片柔软的天空,徜徉于古典雅致的。

诗词。

中,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古人的思想,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纯美的诗词世界,它细腻、温婉。跌宕曲折的长篇小说营造出的是一片现实的天空,沉醉于曲折有致的情节中,体会人物的命运,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明白了这些看似虚幻的文字,其实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它残酷、现实。

上了中学后,我不仅读诗、

散文。

而且还自己写诗、写散文。当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某报刊发表后心中喜悦万分于是便捧着自己的文字读给妈妈听。妈妈一边微笑一边帮我指出优缺点。

我们是一群被命运抛弃,被痛苦折磨的孤儿,无亲无故,孤苦伶仃,衣不弊体,风餐露宿,流落街头。白天害怕黑夜的降临,因没有父母的温暖的呵护,黑夜又害怕拂晓的来临,因没有可餐的食物,我们在呼唤,我们在哀求。当我们处在十分艰难的生活时,是伟大而英明的党和社会优越的制度及以慈悲为怀,一心为他人谋利广结善缘,救济生灵的英籍藏胞阿贡活佛和尼玛仁增校长给我们迎来了光明,取散了黑暗,分享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也是你们国内外的爱心人士伸出友爱之手,解了慈善之囊,从痛苦的深渊把我们援救出来,重新安排了新的生活,播种希望,点燃新的生命,营造新的归宿。

我们在那个幸福大家庭里学习,一起度过了人生的一段幸福之路。

是你们的爱心点燃我们破灭的希望,是您们感化我们泪水滴落成河的心灵,是你们祛除了我们痛苦的呻吟。

是你们把我们从无知的顽童,愚昧的王国带入知识的海洋,科学的宫殿,使我们懂得了知识乃无价之宝的真正含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们的功德与日月同辉,与天地无存,你们的付出使我们许多孤儿走出痛苦,露出笑脸。

我们现在住在板房里念书、学习,胡亲切地告知我们;新家园会有的,新校园会有的。

我们现在的家虽说没有以前那么的好,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的笑声,是啊!我在这里说死者安乐,生者节哀,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新玉树。

我要一个幸福的家,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

回忆性亲情类篇九

再回首,背影已远去,再回首,泪眼已朦胧。

是啊,再回首,青春已远去,再回首,青春容颜已不再,再回首,有多少的酸辣与无奈,又有多少的甜蜜与幸福,再回首,都在时光里斑驳成记忆。常说时间像一阵风,转瞬即成过去,今天,就是明天的过去,今年将成为明年的永远,时光从不会给你悔过的机会,更不会让你重新来过,所以,记忆的长河珍藏了许多时光的珠贝,时不时的在静夜里闪烁,在寂寥的一偶里发光。

那个青葱的岁月,是记忆里的'温暖。

我从小就喜欢听音乐,只是那个年代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录音机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手机,只能从村里的广播喇叭和收音机里收听,大都是新闻和其他节目,每天的音乐节目仅仅不到一个小时,有时还经常的错过。

真的不知为什么,自己五音不全,唱歌是自己的弱项却会如此的迷恋音乐,经常和几个姐妹学唱,抄词,传阅。谁有新歌曲的词就会是几个人之间的亮点,我们几个就会一起去她家抄写,一个挨一个的抄,也少不了对人家说好话,唯恐人家不让抄似的。新歌曲也必定是电台常播放的,所以,我每天注意电台音乐节目的播出,好跟着学着哼唱。后来,我的一个姐妹家买了一台录音机,我们几个每天晚上就会疯涌至她家,听到半夜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女孩子晚回家最是父母担心的事,每天和几个姐妹相约,父母就是一通唠叨,什么别玩太晚了,早点回来,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有时几个伙伴正在兴头上,母亲却找上门来,只能在优美的音乐中恋恋不舍的回家。有时也常常奢想,无论如何我们家也要买一台录音机,可是看到父母如此辛苦的为了全家的生计,就只好打消了这个奢想。

那时候舅舅在我家附近工作,常常到我家来,看到我如此迷恋听音乐,经常笑着说我,听那个有啥用,又不当饭吃。每次听到舅舅这样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心底暗自盼望着舅舅不要再来了,所以,舅舅每次来我都是脸上阴阳怪气的,母亲总是说,这孩子咋给她舅舅不亲了呢?舅舅笑着说,孩子还小。我则偷偷的扁扁嘴,不以为然。

没过几天,天正好下着雨,舅舅又来了,穿着雨衣,头发淋得湿湿的,母亲问舅舅:这几天怎么来的这样早?舅舅说,在家也没啥事,我要求加几个班,说着,将湿漉漉的雨衣挂在墙上。母亲说,我给你做点饭,吃了再去吧。母亲递给我些零钱让我买醋去。家里只有一个雨衣让父亲穿走了,我只能穿上舅舅的雨衣。去村里的小卖铺正好路过有录音机的姐妹家门口,从她家里正飘出来优美的旋律,在唱着,酒干倘卖无,我不由自主的迈进了姐妹的家门,看姐妹正坐在那听歌曲,我问了一句,和我一起去小卖铺吗?姐妹回答,下着雨,我不去了,你听完这首歌再去吧。我说好吧,心里说正和我心意。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一曲又尽,又传来委婉的小城故事、乡间的小路,在希望的田野……忽然间记起了自己的任务是去买醋的,我还穿着舅舅的雨衣,舅舅还要去加班,我慌忙穿上雨衣,告别好友,奔向蒙蒙的雨雾。等我买醋回来,正看到母亲在扶着门张望,看到我回来,生气的说小祖宗,你干嘛去了,一包醋买了这么久,你舅舅冒着雨去上班的。母亲埋怨着,数落着,我则亏心的低着头默不作声,悄悄的躲进房间。

隔了一天,舅舅又来了,进门就高兴的问我在家吗,我则因为前天穿走了舅舅的雨衣,害舅舅淋雨愧疚的叫了声舅舅。舅舅看到我笑着从自行车后座上解下了一个盒子,上面的图片是一个手提录音机,舅舅笑着说,这是给你的,听去吧。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和耳朵,心里说是给我的吗?这时又听舅舅说,拿去吧,还愣着干什么?母亲在一旁说:你上班也不容易,还有一大家人要养,咋给她买这么贵的东西。舅舅说,也没花工资,我加了几个班,挣的加班费,听到舅舅的加班费我眼前浮现了舅舅冒雨去上班的情景,想着舅舅为了加班费淋雨上班,我去买醋贪图玩耍,害舅舅淋雨去上班,还有平时对舅舅的态度心里充满了愧疚与后悔。

舅舅送我的录音机,陪伴了我近十年,一首首经典的流行歌曲悠扬的想起,歌声也飘出了我的窗外,不会唱歌的我,也会哼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什么,一剪梅,梦驼铃,再回首应是我唱的最好的了。

再回首,再回首最暖是那难忘的亲情!

回忆性亲情类篇十

“一场春风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秋雨霜降至,风来瑞雪又一年。”

每到这个季节,三舅就提前到苞米仓子把一个很重很重的大泥盆搬进我们的茅草屋里,放在姥爷睡的炕梢的炕沿边上。它是三舅用狼屎泥掺粘米饭、沙子、白灰、猪毛之类的东西做成的泥盆,这种泥盆虽然粗糙,但特别坚固耐用。

可别小看了这个泥盆,它的用途可大了,那时,家家户户都有这样一个泥盆。姥姥每天把灶坑里的火炭扒出来放在泥盆里,平时就用一层小灰捂着,用时只要把浮在上面的一层小灰扒开,有了氧气后,里面隐隐的暗红就会逐渐地扩展开来,它不但能取暖,放上铁帘子还能在上面烤地瓜、烤土豆、烤蝲蛄、烤小咸鱼、烤黄烟叶,爆玉米花什么的,一壶水煨在上面能升温保温,想要喝开水,姥姥姥爷扒开火炭用嘴轻轻一吹,不一会儿的工夫,壶里的水就发出了声音,那翻开的水把壶盖顶得有节奏地上下跳跃着。

冬季里,小屋子里有火炕,又有这么一个火盆,就有了热度,有了热度就有了温馨。

每天做饭的时候,姥姥舍不得用火柴,抓几根扒完线的麻杆放在火盆的火炭上一吹,麻杆就引燃了,再放到灶坑里点燃二檗柴,就可以做饭了。姥姥、姥爷和外来串门的邻居们,只要把长长的烟锅往火盆里一插,嘴上“叭哒”“叭哒”一咂,就可以美美地抽上一袋老旱烟,每当吃过饭,姥爷就顺口说:“饭后一锅烟,赛过活神仙”。随后,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姥爷真像腾云驾雾的老神仙。如果说东北有著名的四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烟筒立在山墙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在这里还真应该再加上一句“狼屎泥盆家家摆”。

姥姥整天忙碌于灶锅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就旋转在这个不足四平方米的小舞台上,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茅草屋晃动着她的身影,地上叠满了她的小脚印,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新的一天都是姥姥用麻杆从狼屎泥盆里取火种引燃的,那时,家家都种点线麻,收割后在水坑中把麻沤好,晾晒干了以后,把酥脆的麻杆折断,毫不费力地就可以剥下“麻批儿”,麻批儿可以搓各种绳子,麻杆儿是最好引火材料。

姥姥对姥爷非常好,每到这个时节,无论生活再怎么艰难,姥姥都给姥爷炒一小罐油茶面,姥姥用自家产的绿豆、黄豆换来高粱米,自己踮着小脚上磨推,看到姥姥一圈一圈推磨很辛苦,我也知道心疼姥姥,就上去帮她推,可没转几圈儿,就天晕地转地没了脚后跟,我很生自己的气,不但晕车晕船还晕磨,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推过磨了。姥姥把推出的高粱米面用箩筛了,筛出细细的面放在锅里炒,快熟时,里面放上一点牛油,撒上点芝麻,炒好后,放在盆里凉着,凉好了放进沙粒状的古巴糖,装在一个小泥罐里。小泥罐就放在姥爷身边的小木箱子上,每次炒好油茶面,姥姥总是先冲上浓浓的一大碗给我喝,喝完后,我舍不得挂在碗上的糊,像小猫一样用舌头把碗舔得干干净净。姥姥炒的油茶面味道好吃极了,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姥爷尽管上了年纪,还有冬季来临就犯的咳喘病,可在姥姥的精心伺候下,他身板一直很硬朗,还能帮姥姥干一些小杂活。

几场大雪过后,大地在厚厚的雪下开始冬眠了。屋顶、苞米仓子、庭院里全被罩上了厚厚的洁白,那轻轻柔柔的雪像棉絮一样,一层层地将小山村包裹起来,乡村的雪是最纯净的,没有一丝污染,在阳光的照耀下,刺得让人睁不开眼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