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57:56 页码:11
2023年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模板8篇)
2023-11-19 02:57:56    小编:ZTFB

平等和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总结时应该注意哪些常见的错误和误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一

理性分析指的是因果分析,即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因果关系,由材料中呈现出来的结果状态,推导产生此种结果的原因。原因即道理。

2.运用。

【解读】运用因果分析法,结合题干信息,得出如下几点:

(1)之所以“猎物到手”,是因为狮子、狼商量好一起追捕,并且由狼将其扑到、狮子将其咬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分工、合作能够实现共赢,启示我们要懂得分工与合作。

(2)之所以“狼死狮伤”,是因为双方发生了一番打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恶性竞争致使两败俱伤,告诫我们要秉承良性竞争。

(3)之所以双方发生打斗,是因为狮子想要独自享受羚羊的美味,但野狼肯定不愿意。因此,可以看出贪得无厌不仅害人还会害己,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贪,要知足才能常乐。

(4)之所以先前双方商量好到后来一死一伤,是因为狮子单方面撕毁了协定,毁约了、变卦了。这启示我们:失信于人终究酿成大祸,告诫我们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综上,在哲理故事类题目揭示材料蕴含的道理时,既可以采用感性认知的方式,评判材料中“主人公”的某些行为和做法,予以价值判断,也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因果逻辑关系进行推导分析。如此,揭示材料中蕴含的道理启示将不费九牛二虎之力。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二

你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吗?和朋友在一起可以侃侃而谈,但在同事面前打电话的时候,居然结结巴巴,更不用说在公司例会上汇报工作语无伦次了。其实像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无话不说,但遇到陌生人就会有话说不出,给人“文静”的假象。或是看到权威、长辈、上司,就变得语塞,为此很多人会陷入说不出话——着急——越着急——越说不出话的怪圈。

don’t。

这4种情形,一定要避免!

我们发现,不是说了话就达到目的,有些话说出来还不如不说。

没话找话每个人都有敏感的天线,完全可以探到你说话的意图和状态,如果你只是为了说话而说话,对别人的磁场是一种干扰。人家会敷衍你,或者干脆显得不耐烦。这会增加你失败的次数和下次说话的难度。所以说与不说,还是要遵从自己的感觉。

焦虑紧张说话的时候越紧张就越想表现得好,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紧张。在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保持沉默也许是更合适的做法。紧张是会传染的,如果对方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你,他也会变得愤怒和焦虑,让你们的谈话不欢而散。

不合当下的时机大家很开心的时候,你去扫兴;或者人家郁闷的时候,你大谈自己走运了,都会与当下格格不入。就好比把一粒种子埋进土壤,时节对,才能开花结果,说话一定要适合当下的气场氛围,否则宁可闭上嘴巴。

说与自己个性迥异的话呆板的人突然想幽默一把,沉默的人忽然不停地唠叨,不懂篮球的人硬要加入nba的讨论,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需要邯郸学步。要想好好说话,接受自己是最起码的条件。

a.追求完美,怕出错。

b.强烈的防御心、戒备心。

c.阴影效应,缺乏安全感。

d.兴趣爱好单一。

e.慢热型性格。

f.阶段性生理反应。

a有些人一路是被赞美过来的,所以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他习惯于让自己不说则已,一说就让人挑不出错来。给自己这么高的标准,执行起来难免有闪失。只要一次被人纠错或者嘲笑,那么他下次就积累了紧张的因素,为说话人为制造很多心理障碍。

b大部分人会在成长过程里自我修正,分辨出哪些时候可以说什么,哪些时候不能说什么。但总有一部分人,把对他人的防御埋藏在潜意识中。他们的意识希望和他人交流顺畅,但潜意识总是发出“祸从口出”的刹车声。表现就是纠结,自己想的和做的拧着。

c儿时被父母或者老师严厉管教的孩子,在领导和权威面前会下意识地不敢说话。而被兄弟姐妹比下去的孩子,面对同龄人内心总是有自卑感,或者他曾经被陌生人欺骗过,就此不再随便和人搭腔,一定要具备足够安全感后,才卸下内心的盔甲。

d如果你只喜欢西红柿,那么遇到喜欢其他蔬菜的朋友就没有说话的交集了。很多人发现,自己在一个环境里仿佛圈外人,同事讨论的话题自己不感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好像没人回应。每当大家凑到一起聊天,他插不上嘴,总感觉被冷落在一旁,心里很不好受。

e你与环境融合的速度慢些,比如从陌生到熟悉,人家用一个月,你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我们经常可以在身边发现这样的朋友:一个不声不响的人,突然有一天变得喜欢开玩笑了,让大家刮目相看。不是他变了,而是他原本如此,只是转换频道的周期较长而已。

f不管女人男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懒得说话。或者这一段时间比较劳累,精神头不足,也会阻碍语言功能的发挥。情绪也是一个指针,在生活中工作上情感里一切顺风顺水,话必然多些。反之,到处走麦城的话,即使想说也是一言难尽,无从说起。

要想快速和人打成一片,关心他人是必要的。首先要了解别人的脾气秉性,其次是人家最近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

超实用!7招让你巧舌如簧”

既然你具备了说话的意愿,那么就要开始做功课了。每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需要你付出持续的努力,因为改变习惯是最难的。

1、多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越多,表明你会有更多的话题与人分享。无论人家说到什么,你都很有兴趣。对话题感兴趣,你已经融入环境一半了。即使遇到领导、权威,他们也是人,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除了爱好广泛之外,也要学会观察,看看人家感兴趣的是什么。

2、卸下伪装的面具追求完美的人,多半带着面具生活,表面光鲜,心里很累,与人保持很远的距离。顺畅的时候,说出的话都是应酬话,技巧性很强。一旦感觉会有失误,便语塞。而活得真实的人,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他们和人没有距离,语言的渠道是畅通无阻的,那些小缺点反而让人觉得生动可亲。

3、热爱生活的点滴衣食住行,花草鱼虫,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人感到踏实,有鲜活的气息。生活除去了外在给予我们的头衔和成绩,让大家处于一个平台上,感受大自然赋予的厚爱。谈到生活,话题数也数不尽,谈起话来亲切自然。不少人之所以不知道说什么,就是因为缺乏厚实的生活基础,要么大脑一片空白,要么满脑子都是形而上的东西。

4、关心胜过一切如果只是纠结在事情里、理论上,谈话会显得很干瘪无趣。尤其大家都在谈论与人有关的话题,你显然插不上嘴。要想快速地和人打成一片,关心他人是必要的。首先要了解别人的脾气秉性,其次是人家最近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说话说出别人的需要,自然有正向的回应,话题由此就展开来了。

5、走出以往的阴影那些我们曾经受挫没有处理好的问题,都会变成日后的绊脚石。花些时间处理这些隐患,就是疏通语言管道,而不是让这些顽疾时不时地冒出来作祟。你可以去找到始作俑者,比如曾经给你造成阴影的严父,和他好好谈谈你的感受,让坚冰慢慢消融。另外也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用专业的方法引领你走出怪圈。

6、学会身体语言很多朋友对自己在某些场合不能顺畅表达感到焦虑,仿佛一定要说些什么才是正常的。其实,这种“非要怎样”的本身,已经给语言交流制造了障碍。很多场合,其实更需要理解性的倾听者。尽管你不讲话,但你的姿态、表情、眼神,充满了关注和理解,这样无声的行为,比话语更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7、找陌生人练习说话练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和大树说话,有人把家里的椅子当做领导来练习沟通。你也可以走上街头,找到活生生的人,来练习说话。大街上、公园里,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因为彼此不认识,所以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和河边的老人聊聊天气,问问服装商贩的生意兴淡,主动与电梯间里隔壁公司的人打声招呼,告诉她,她的鞋子很好看,也正是你一直找的款。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说话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三

为了写出一篇准确、生动、结构严谨的好文章,你必须深入研究文章的课题。如果曾经写过研究论文,你就知道该怎么研究课题了。先弄清楚新闻报道的五要素(有时候是六要素),即人物、经过、地点、原因、时间、结果。

弄清楚五要素之后,把相关事实都列下来,然后分成三组:1)需要写在文章里的事实。2)有趣但不重要的事实。3)与新闻相关但是与新闻主题无关的事实。

只有了解了人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新闻,你才能写出符合他们品味的文章。根据目标受众的喜好,再检查一遍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弄清楚你的目标受众有多大,他们来自哪里,为什么要看你的文章,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信息。一旦你了解了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就可以尽快把提纲列出来了。

努力地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并加入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如果别人也在写跟你一样的内容,你的独特视角会让这篇文章完全迥异于别人的。可以去采访一下跟你文章内容有关的专家。

采访他们可以让你得到第一手资料,尽管你可能会有点胆怯,但是这样做会让你的文章更可靠、更权威。如果你的新闻报道能够谈论某些人的个人经历,读者一定会感兴趣的。所以,不要犹豫,尽可能地挖掘你身边的信息渠道,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然后尽快联系他们。在采访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几条准则:自报家门;思维开阔;保持客观的立场;当人家谈论自己的一些轶事的时候,不要枉加评论。记录下采访的信息,坦诚地说出你做这个采访的目的。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四

(3)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特征。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各细分市场如网络游戏、b2b、网络教育、搜索引擎是盈利的主流,占59%的市场比例。

2007年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23%。2006年移动互联网规模不到70亿元,2007年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化,腾讯、三讯门户和空中网占领先地位。

此外,在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市场中,还有一类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2007年这块市场规模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91%。

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

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新媒体布局和发展,新媒体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专业都共同面对的问题。医生、教师甚至艺术家的权威,都同样受到了日益严重的质疑。正是这种普遍质疑的状况,让西方曾经洋洋自得的代议制民主面临空前严峻的合法性危机。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让被传统政治参与边缘化的人群,重新获得了组织化的力量。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通过熟人环境、媒体引导,许多话题、情绪甚至人群被巧妙地排除在外。

西方社会的大众往往被有意识地引导到那些希望他们予以讨论的议题之上,而忽略掉那些可能带来不快或冲突的议题,这让社会能够获得一种虚假的团结感与安全感。然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大批边缘地带的沉默者找到了相互交流、彼此动员的空间,也让传统媒体营造的政治正确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反抗。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中碎片化、情绪化的问题,这种反抗也往往会表现出极强的政治不正确。它往往倾向于吐露情感,却很难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但相比于政治正确的流于形式,这种情感却更加真实、更加强烈。这恰恰是川普击败《纽约时报》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新媒体政治的颠覆性,其管理成为一大难题,尤其是当其信息泥沙俱下、真假难辨时。俄罗斯封杀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可以视作对这种局面的一种回应。即便标榜自由的美国,最后也在大选的关键时刻关掉了维基解密,而且不乏“facebook上的假新闻以某种方式影响了选举”的疯狂观点。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那种传统的高压管控模式,或是将新媒体传统媒体化的努力同样难以取得真正的效果。这是因为,新媒体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已经完全泛化了,每一个智能手机用户,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新媒体,每一个微信群都是时时刻刻进行中的新闻发布会。

大众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控制,也让基于管控思维的传统舆情控制,处于严重的失灵状态。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新媒体的空间中构筑起温和、理性、包容的传播环境。类似于《纽约时报》那种对新媒体“民粹倾向”的谩骂,和把新媒体彻底掐死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管理者必须明白,精英垄断资讯供给的信息分享机制已经行不通了,在新媒体政治时代,信息平权让政治表达更加低门槛,这未尝不是进步。

至于假新闻的存在,如果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也意味着那些边缘化的话题、情绪甚至人群,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正在被大规模发现。

2008年11月4日,注定将是一个载入美国甚至世界历史史册的日子.这一天,47岁的****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

本文试图从媒体技术角度来阐释其时代涵义,即奥巴马的胜选不仅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而且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互联网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种族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胜利,彰显了新媒体政治时代的到来.

奥巴马胜选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比如说前任总统布什糟糕政绩的负面影响,伊拉克局势的恶化,美国硬、软实力的相对下降,奥巴马年轻、富有朝气的魅力形象,或许更重要的是在大选节骨眼上由美国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有评论家就认为,正是这一突发的金融危机将奥巴马成功地送进了白宫,是时代造就了奥巴马.

但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以一时事件的表层现象来阐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在此,笔者试图将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一历史事件还原在文化背景下来进行长时段的、历时性的考察,以探讨这一政治开创行为的必然合理性.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传递有着不同的模式.美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著作《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传统农业社会是以“前喻文化”为代表,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又称老年文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发展,是以“并喻文化”为代表,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则以“后喻文化”为代表,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晚辈代表着未来,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将权威地位让给了晚辈,又称“未来文化”、“青年文化”.“后喻文化”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米德的后喻文化理论基于二战以来迅猛的社会变迁.社会急剧变迁和经济高度快速发展是后喻文化生长发芽的良好土壤.而自二战以来,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无疑具有这种良好的土壤,酝酿了后喻文化的种子.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经济的快速发展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并于1993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直接推动了多媒体网络化时代的来临.20世纪90年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拉开了后喻文化时代的序幕.

后喻文化背景下,青年成为了时代潮流的掌舵者.他们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熟练应用使得他们在“新媒体政治时代”抢占了政治话语的制高点,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过去美国的大多数年轻人不关心政治不同,2008年大选年轻选民显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美国当时内忧外困的境况迫使他们不得不去关注现状进而选择,以有利于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等新媒体的大量普及,为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由于青年人与他们的父辈之间在价值观、信仰及生活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决定了两代人政治态度的不同,因而出现了一种“代沟政治”.而奥巴马的当选,则表明在这场代沟政治的较量中,后喻文化取得了最终胜利,使新媒体政治时代悄然来临.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试图以媒介来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他认为,“媒介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基于此,麦克卢汉以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三个媒介发展阶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与之相对应的部落社会,脱部落社会,地球村等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姑且不论这种带有技术决定论之嫌的理论的合理性如何,重要的是,这种以媒介形态演变划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方法无疑为我们观照人类政治发展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维视角.比照麦克卢汉的理论,我们可以将人类政治史划分为前媒体政治时代,媒体政治时代和新媒体政治时代等三个发展阶段,即:

口语媒介――部落社会――前媒体政治时代。

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媒体政治时代。

电子媒介尤其互联网媒介――地球村――新媒体政治时代。

以媒体形态演变来划分政治史并非毫无根据的的主观臆造,而是基于二者紧密互动的联系作出的.“新闻传媒,从其最早的成员近代报刊诞生起,就在传播近现代政治思想,参与政治革命,参与近现代政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代报刊于17世纪诞生后,随即和印刷书籍一起,在近代文明的传播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近现代西方政治****的思想根基,正是由启蒙运动中的进步思潮奠定的.此后,随着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兴起,以及当前网络新闻业的兴起,传媒业始终以其掌握的采集、处理、发布信息的资源及其在沟通信息、传递信息中的独特影响和作用,在现代****政治进程中,充当着重要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网络迅速向新闻传播领域渗透,新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体崛起后,也参与到当前****政治的加速化进程当中,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彼此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种新型媒体的出现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当时的政治实践产生互动性的影响.一部媒体变革史也必将催生出一部相应的政治变革史.因而,一类特定的媒介形态也必定对应一类特定的政治形态.

“前媒体政治时代”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诞生前的时期,时间上大约自“国家”这一政治实体诞生起至17世纪近代印刷报刊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尽管不乏诸如古罗马《每日纪闻》及中国古代邸报等报刊的雏形,但其大多是作为统治阶层内部发布政令、沟通信息的平台而存在,远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功能,也就不可能对政治的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干预和影响.因而,这一时期的政治是鲜有媒体参与的政治,这一时代可被视作“前媒体政治时代”.

“媒体政治时代”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时间上大致从17世纪近代印刷报刊的诞生至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前.在这一时期,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早已诞生,并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随着其后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政治生活的积极干预和影响,为其赢得了“第四等级”的美誉.这一时期的政治是由媒体积极参与并发挥重大影响的政治,媒体服务并监督政治,以一种社会公器的身份而存在.政治也试图控制和利用媒体以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因而可以说,这个时代是“媒体政治的时代”.

“新媒体政治时代”则正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而到来的政治时期.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政治是一种公民政治.与****政治的代议制形式下公民间接参与政治生活不同,公民政治使得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政治生活的直接参与者,从而最大限度上最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个公民自身的利益诉求.而这一巨大进步则明显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所谓新媒体,是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的,是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运行载体的网上交互媒体的统称,诸如近些年来兴起的博客、论坛、bbs、共享视频等以web2.0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最突出特点是即时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信息传递迅捷,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从而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受众被动接受的模式缺陷,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为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

作为一种生产力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上层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通过新媒体,人们有了充分表达的自由和能力,新媒体把人类带入了“电子****”的新时代,加速了人类的****化进程,改变了每一个人的政治能力.

在中国,政府网上公布信息,****博客,书记开博,汶川大地震中网络发挥的独特作用,******总书记做客网络,在线与公众交流,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征集民意等,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新媒体在当今政治生活中独特而重大的影响力.

如果说,17世纪初第一份印刷报刊的诞生,标志着“前媒体政治时代”的结束和“媒体政治时代”的到来.那么,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则标志着“媒体政治时代”的退位和“新媒体政治时代”的诞生,而第一位“互联网总统”的产生则彰显了“新媒体政治时代”的真正来临.

参考文献。

【2】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裔昭印:《世界文化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73。

【6】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五

【论文摘要】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新闻也不例外。尽管及时、准确、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但是,由于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现象仍然“如影随形”地存在于新闻报道当中。为什么以精确为特点的新闻报道中却大量存在着模糊语言呢?笔者认为,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新闻报道的自身特点,两者共同决定了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的大量存在。本文依据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意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新闻采编实践。

一、词语的模糊性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

宏观世界中的各种客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绝对精确的界限,个体的边缘存在的相似性,使其互相关联,个体之间又存在不同的特质,使其互相区别。在自然界中,宇宙的广袤,事物的无限可分以及渐变性,使人们难以明晰地确认某一事物的性质,更难明确表示一些事物约定俗成概念的外延,这就产生了模糊现象。

1.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词语的模糊性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

所谓词语的模糊性是指,词语的内涵不够稳固,而外延又没有明显的界限。由于大千世界是动态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而语言虽然也在变化,但是其速度却远远跟不上世界的变化速度,这就导致了词语不能明确指示的现象的发生。比如,“电脑”一词,在最初刚刚出现时,指的就是1946年,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叫做eniac的机器。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词的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不再单指一种机器,而是包括了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手持设备等等在内的一个集合体。这种情况下,“电脑”就不再是一个确指的词,而变成了一个模糊词了。

2.记者在采访和写作新闻过程中,其思维过程也同样具有模糊性。

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导致反映这些事物的信息本身也是模糊的。根据模糊信息形成的概念是模糊概念,由这些模糊概念做出的判断是模糊判断,模糊概念和模糊判断又导致了模糊推理,因此,新闻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模糊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报道是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劳动过程。记者在采访和写作时,虽然尽力尊重事实来进行,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参杂个人的观点、看法、倾向在其中,而一旦涉及的主观判断,所形成的新闻,思维本身的模糊性就决定了报道也必然带有模糊的成分。

二、新闻报道自身特点决定了模糊现象的广泛存在。

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新闻报道中模糊现象得以存在。

1.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时间、采访内容、采访环境等客观因素的种种限制,在有限时间内写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做到语言表达的百分百精确,必然存在模糊现象。

2.新闻报道要求准确、严谨。

准确、真实是新闻价值的两大核心要素,在日常报道中,记者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对事件无法做到全面掌握,了解到所有细节,此时,采用模糊词语是非常必要的,这也能够有效地避免新闻失实。

有人说,新闻如果只有具体生动的事例,而无精炼的概括,也会像水中的浮萍,看来茂盛,实则根底很浅,没有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模糊形容词的存在不但不影响报道内容的'真实客观,而且还能让文章简洁、生动,是新闻报道所必需的。

三、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言模糊现象。

顺应理论是由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的。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类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对语言进行选择的过程。顺应理论从更深的层次解读了模糊现象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意义,即:可以更好地满足精神世界需求、客观世界需求和社会需求。

1.顺应精神世界需要。

新闻报道要同时顺应读者的精神世界和记者的精神世界。新闻报道的对象是读者,因此报道内容要为读者所喜闻乐见,要有读者意识、群众观点。读者需要及时、生动、严谨的新闻报道,模糊语言的存在正是读者这一需求得以实现的要素。新闻报道还要顺应记者的精神世界。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当客观条件或主观能力有局限时,记者需要通过语言选择,顺应这些“局限”,达到报道目的。

2.顺应客观世界需要。

新闻报道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政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如果要完成报道,就离不开模糊语言。例如,在灾难发生,死伤人数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只能使用模糊词,才可以严谨地表达。模糊语言的存在,使报道及时进行、内容更加严谨。

3.顺应社会需要。

社会有自身的运行规则、道德标准、行为准则,新闻报道不能违背这三方面。新闻报道中,记者会自觉不自觉地顺应人们所共知的社会准则,例如:新闻报道对于未成年人、法院尚未宣判的犯罪嫌疑人,要保护其隐私。国家机密信息,在报道中要严格把握。模糊语言使这种社会需要得以实现。

模糊词语在自然语言中比比皆是,在新闻报道这个追求语言真实、准确的领域中同样如此。它们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只要加以合理运用,反而可以达到简练、生动、避免争端效果。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各有其道、在不同的范畴发挥作用,相得益彰,综合运用起来,既可以保有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又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社会语言学家陈原指出:“准确性在一种情况下要求更大的精确性,在另一种情况下则要求容忍一定的模糊性”。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模糊与精确之间的辩证关系。

新闻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运用恰当可以让报道严谨、生动,运用不当则可能削弱新闻价值,恰当处理模糊与精确的关系,该模糊时模糊,该精确时精确,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既准确客观,又具备可读性。

参考文献:

[1]李国英:《新闻模糊语言初探》,《湖北社会科学》.

[2]刘宁:模糊性词语及其语用功能《山东教育学院学报》06期.

[3]金朋荪、焦亚楠:《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学解读》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94期.

[4]何光先:《基础、创新与价值》,《新闻学论文集》.

[5]维索尔伦:understandingpragmatics[m].北京:外国语教研出版社.

[6]刘保全、贲慕琴:《细节的魅力》,《应该这样写》.

[7]陈原:《社会语言学》1983.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六

语言歧视的表现媒体报道中的语言歧视有着多方面的`体现,这些或零或散的歧视符号日积月累地形成了语言暴力,会给被歧视对象带来雪上加霜的伤害,同时也容易给普通受众的认识指引一条错误道路,甚至导致社会偏见、习惯性歧视.

作者:杨豪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刊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journalist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七

感性分析指的是运用自身的经验、价值观念等,对材料中“主人公”的某种行为、处事方式进行价值评判。这种评判主要是感性的认知,要么是一种价值认同,要么是一种价值驳斥。它主要体现的是考生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2.运用。

【解读】通过对题干材料中马、牛的行为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3)当牛对马取得的成绩表达羡慕之情时,马却很谦虚并能看到牛所付出的辛劳。对马的这种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当我们取得了些许的成绩之后,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抱有谦虚的心态,并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长处,这样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氛围就会更加融洽。

揭示性新闻报道范文如何写篇八

在西部大开发蓬勃发展的今天,西北地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日增,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类信息成为各省区、各级政府引导地方建设的重要调控依据;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大量的史料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希望能在网络环境下迅速准确地获取、交流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此,甘肃省图书馆斥资建设《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但要深入揭示文献内容,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为准确的知识信息,只靠几个必备字段来著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运用ilas系统的各种字段。

1327字段(内容附注)的应用。

1.1由于许多古籍在一个题名下含有很多子目,读者只知道某张照片而要检索文献,这时用327字段著录子目项以及揭示文献所含的重要照片。例1:

0@a中外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在延安@f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1.2多卷出版物总题名有检索意义,而各分卷题名无检索意义,总题名著录于200字段,各分卷题名著录在327字段,使读者打开记录就可知道本卷书共有哪些内容。例2:

20010@a兰州市志@f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3271@a建置区划志;@a自然地理志;@a房地产志;@a建筑业志……。

1.3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决定读者选借一本书的主要项目依次是:目次,内容简介,出版时间,书名,著者等。多数读者认为,作出借书决策最重要的项目是目次,因为从目次中能清楚地看出书中是否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借此书。据此,可在327字段将主要目次揭示出来,供读者参考。

2准确揭示文献内容的330字段(提要项)。

对于内容与西北无关,但属于西北收录的文献,如《敦煌(论语集解)校注》,就要从敦煌的《论语集解》与其它的《论语集解》有何不同的角度加以揭示;或文献所阐述的主题在西北发生,但它本身并不是讲西北情况的,如《刘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则应从关学是如何在陕西关中地区产生的角度来揭示,而不以关学为主要揭示对象。

3表示著作主题内容的自选关键词(自由词)610字段。

它不是取自主题规范表,选词最多1个。我们规定,某些文献题名用词直接用作标引词含义不清者,应弄清其实际含义,另外用适当的词标引;尽量少用读者想不到的措词形式,避免用不起作用的词;有些文献在标引时应舍去次要的主题概念;词的简称形式必须换成全称形式;标引时间概念时,应使用含义清晰的形式;宗教文献的标引尽量少用“戴帽”性质的词;民族文献的'标引,以民族名称主题词为主标题;内容仅有一部分论述本地区而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可用重点标引法进行标引。

4461字段(总集)、462字段(分集)、463字段(单册)的应用。

4.1多卷书的著录。

多卷书是同一著作分若干卷(册)出版的图书。多卷书区别于一般普通图书之处,在于它的内容是分散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卷(册)之中;区别于其它丛编图书之处,在于其各分卷(册)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共同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对于多卷书的著录,采用综合著录和分散著录两种办法。

4.1.1综合著录。

总题名有检索意义,有分卷题名且分卷题名可独立作为检索点时,采用综合著录。200字段著录总题名,300字段将总卷共有哪些分卷作一交代,各分卷特征著录在463字段。例3:。

20010@a指南三书@f(清)刘一明撰。

300@a本书由通关文二卷、悟道录二卷、象言破疑二卷组成。

4631@20010@a通关文@h二卷@f(清)刘一明撰。

4631@20010@a悟道录@h二卷@f(清)刘一明撰。

4631@120010象言破疑@h二卷@f(清)刘一明撰。

4.1.2分散著录。

a.总题名有检索意义,有分卷题名,但分卷题名不具有独立检索意义时,采用分散著录。200字段著录总题名与附属题名,而总卷特征著录在461字段。例4:

2252@a兰州市志@f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4611@120010@a兰州市志@f兰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b.总题名有检索意义,有分卷题名且分卷题名可独作为检索点,宜采用分散著录。200字段著录分卷题,总卷特征著录在461字段。例5:

20010@a通关文@e二卷@f(清)刘一明撰。

2252@a指南三书@e三种六卷@f(清)刘一明撰。

4611@120010@a指南三书@f(清)刘一明撰。

4.2丛书的著录。

丛书是在一个总书记名下,汇集多种单本图书成为一,并以编号或无编号的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其中每种书都是一部完整独立的著作。它的最大特点是每种除有总书记名外,都有单独书名,且能与总书记名分开独。对于丛书的著录我们规定:

4.2.1当书的封面、书脊或书名页只有总书记名而无单册,内容是由几个独立完整且有题名的文章或单册书组时,既采用综合著录,又采用分散著录。200字段著总书记名,463字段著录各篇文章(单册书),为综合著;以各篇文章(单册书)题名作200字段的正题名,300字段将总书记的情况给予介绍,在461字段著录总书记特,为分散著录。这样既介绍了总书记特征,又介绍了单文章(单册书)的特征。例6:。

4631@120010@a归真总义@f(印度)阿世格口授@g(明)张时中撰。

……。

例7:

20010@a归真总义@f(印度)阿世格口授18(明)张时中撰。

若总书记名又是另一丛书中的一种,则200字段著录总书记名,461字段著录丛书特征,463字段著录各篇文章(单册书);以各篇文章(单册书)题名作200字段的正题名,在461字段著录丛书特征,462字段著录总书记特征。例8:。

20010@a中国西北稀见方志续集@f邵国秀编。

4631@120010@a[康熙]隆德县志@e二卷@f常星景修纂。

例9:。

20010@a[康熙]隆德县志@e二卷@f常星景修纂。

4621@120010@a中国西北稀见方志续集@f邵国秀编。

4.2.2当书的封面、书脊或书名页有单册名,该书是丛书的一种,则以单册名作200字段,丛书名著录在225字段,并用410字段连接。

总之,充分利用ilas系统所拥有的字段更深入地揭示文献内容,有助于真正实现“一切为了读者”这一服务宗旨。

〔出处〕江西图书馆学刊(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