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1:13:16 页码:11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汇总8篇)
2023-11-20 01:13:16    小编:ZTFB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作品中选取一些重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深意。以下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该书的内涵和观点。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一

孩子,有些话,在你长大的过程中,我要和你说说。

昨天,你回来哭哭啼啼地告诉我,说一个同学又和你闹别扭了,你说事情本来不怨你的,是同学做得太过分。

爸爸笑了。

依爸爸的经验,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的信任很容易,那就是要学着吃亏。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爱吃亏的人。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那个懂得以更大的吃亏方式来回报你的人,是你赢得的朋友。

孩子,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在空谷当中的喊话,你没有必要期望要谁听到,但那绵长悠远的回音,就是生活对你的最好回报。

你拿着一个高脚的玻璃杯,跳上跳下,一个杯子碎了以后,就永远也不能复原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把握不好,它还会划破你的手指,让一些伤痛永远留在心里。

孩子,友情就像是这样一个精美的杯子,开始的时候,你不要被它外在的光怪陆离所迷惑,你要审慎地去遴选和把握。再后来,你对待它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一个结实的杯子,是呵护出来的。你用爱去细细擦拭,它就会释放出永久的光泽。

有一次,我让你出去买醋,本来给你一个硬币就够了,爸爸多给了你几个。

爸爸发现,你在出门的时候,把多余的硬币悄悄地放在写字台的角上。

那一刻,爸爸装作没看见,但你不知道,爸爸的内心有多么高兴。

孩子,人生的许多东西是多余的,比如钱,比如欲望,比如名声。更多的时候,你得到你该要的就够了,就像现在,拿走一个硬币,剩下的,你淡然地扔掉。

爸爸想说的是,因为你的舍弃,你豁然开阔的视野里,将会出现更多更美丽的风景。

爸爸在乡下教书的那一年,咱们家的日子过得很窘迫。爸爸没有钱给你买玩具,你找来许多塑料袋,在一个塑料袋里盛满水,用针扎破了,你看着细细的水流流向另一个袋子,然后,再换另一个袋子,你玩得很快乐。

或许,很小的时候,你就学会了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快乐。不错,孩子,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容易改变,但容易改变的,是人的心情。()孩子,即便你一生中什么也没有抓住,但抓住了快乐,你依旧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爸给你讲一个故事。你爷爷有一个朋友是做大买卖的人。有一年他把二十几个村庄的账收起来,用纸包好了放在咱家里。他说他要到别的村子去,就一拍屁股走了。结果,一连很多年都没有他的消息。爸爸上学的时候,你爷爷的肺病已经很厉害了,家里一贫如洗。好几次,你奶奶提到那包钱的事情,你奶奶的意思是挪用一下,缓一缓家里的紧张情况。你爷爷一瞪眼,说:“人家凭什么敢把这么多的钱放在咱这里?这说明咱的人比他的钱值钱!”

孩子,你爷爷临死的时候,还是一个穷人,但他是一个响当当的穷人。爸爸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是希望你能明白,一个穷人应该以怎样的风骨,在这个世界上站立。

文档为doc格式。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二

女人聚在一起,最乐此不疲的话题就是孩子。特别是孩子年龄相仿的女人,关注的问题更是高度一致。婴儿时代的妈妈们热衷的是吃喝拉撒,幼儿园的孩子妈妈们在意的是游戏玩耍。到了小学生的年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你家孩子现在上什么“班”呢?有没有学习奥数准备考名校呢?

我的.孩子开学五年级,正好是这个话题的“热门”年龄。可惭愧的是,他现在什么班也没上,根本不知道“奥数”为何物。

我的同事们我的同学们的孩子无一例外在这个年级这个年龄早早就开始了“进班补课”,寒暑假更是学习的关键期,每天都要去上课呢。

很多人都对我说,你儿子那么聪明,你怎么不让他去补课考育才呢?

我说,哦,我不打算让他去考“育才”的。

这个“育才”全称是东北育才学校,是沈阳市数一数二的名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众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地方。每年的录取比例达到了:1,呵呵,比考大学还难。可尽管如此,还有许多义无反顾的家长孩子去挤这趟车。人家学校好啊,教学质量高,学生锻炼成长机会多,将来上育才高中的几率大。

为什么呢?你为什么不让孩子考育才?很多人这么问我。

朋友说你可以在附近租房子住啊,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我不想租房子住,那样实在太过麻烦了。花钱不说,还有种种精力体力的麻烦,我掂量了一下自己,觉得承受起来实在有点困难,我已经为孩子的成长忍受了那么多的艰难,不想再为难自己了。

另外,还有一个东北育才的分校,在郊区,必须要住校。我的孩子我知道,估计小学毕业时他是没有能力住校独自生活的。

因为这些很实际的困难,我不想让我的儿子去读名校。

也许我是一个自私的妈妈,不愿意为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条件付出辛苦和努力。我不相信,难道只有上名校孩子才会有前途有发展?看到那些最终成功考入育才的孩子几乎都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在校外补课,到了六年级,干脆就不来学校上课了,仅仅保留一个学籍而已。他们整天在校外专门为考育才的学生办的辅导班,天天学习考育才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和大综合。我问了一下价钱,每个月至少一千元。我真是受不了,身体心理承受不起,经济更是承受不起。

我不想让我的儿子去读那些名校,所以我也就不用忙着给他找补课班,不必花那些高昂的学费,随着他的心,天天快乐的玩。并且我也可以从容自在的工作和生活。

我相信如果我的儿子足够优秀,不读名校也一样不会被埋没;如果我的儿子本来就很平庸,读了名校也未必一定出色;我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不会为孩子读名校竭泽而渔的付出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也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一定要孩子成名成家才心满意足。

所以,我们不读名校。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三

我十分喜欢台湾一首叫做《童年》的歌曲,不仅仅歌词写得好,而且唱起来也好听,我常常和儿子一齐唱着这首歌,觉得里面写的就是自我真实的童年。过完六一就是快放暑假了,只感觉那放假前的兴奋比放假更让人激动。童年里更多的事情已经遗忘了,记忆最多的依然是夏天,是那知了的一阵一阵的叫声,是课余时光在树林中和一般大的孩子抓知了,看知了在树上退壳,甚至连在地底下没有长好的知了幼虫也给我们挖了出来。捉了天牛,数着天牛头上的触角,辨别它们的年龄。还有一种善飞的甲壳虫,已经不明白叫什么了,我们用线卡在它的头上,它就会飞来飞去,但线还在我们的手里。地上的蚯蚓、蚂蚁、水里蝌蚪等等一些小动物小昆虫都能让我们蹲在那里看着半天。学着男孩子拿着弹弓打鸟,但总是打不到,很不服气,看着邻居家男孩子打下了好几只麻雀还有白头翁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回家用油炸着吃,那时候真是馋,还好,他们还是带我一齐吃的。

现有个园子有一小片橘林,里面结了青青的小橘子,大约只有枇杷那么大,是没有成熟的。我们好高兴发现的新大陆,摘了许多,吃不完,还带了回家,妈妈看见了,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这些橘子能吃吗,我看了就酸牙齿。

夏天的夜晚也是长长的,家家都在外面放一张竹凉床或是支一张躺椅,那时的晚上没有电扇,更不用说空调了,都是在户外纳凉,大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既扇着凉风,又能够驱赶蚊虫,邻居之间还能够互相来住,聊着他们的话题。我们这些孩子但是坐不住,依旧不知疲倦地在树下借着灯光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我们小伙伴也会缠着一位擅长讲故事的阿姨给我们讲传说故事,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阿姨在故事中给我们制造的悬念。最终,我们都各自回到自家的竹床上休息。我睡在竹凉床上,听着不知名的昆虫此起彼伏的叫声,校园里的会唱歌的昆虫种类繁多,它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出此刻夏天的夜晚,它们才是这个夏天夜晚的主人,那一声又一声的歌声伴随着远处的蛙鸣,构成了我儿时对于夏天夜晚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着天空中满天的繁星,那时的天空星星也格外地多而且明亮,我总是在空中寻找卫星,看见卫星在夜空中移动着,直到看不见为止。偶尔还会看见有流星划过夜空,十分好看。当然也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不明白星星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不明白那里面有没有生命。就这样疲劳的我在妈妈的摇着的扇子下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发现自我已经在床上了,也不明白什么时候妈妈把我抱上的床。

夏天的记忆里不能不说的.是冰棍,当卖冰棍的老大妈拖着长长音调的叫卖声划过湿热的空气时,也把我们儿时的心撩得痒痒的,要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吃那就更眼馋了,必须会吵着跟爸爸妈妈要三分钱,去买一根香蕉冰棍。往往是手里捏着3分钱,飞快地寻声跑到卖冰棍的地方,贪婪地看过老大妈打开盖着厚厚棉絮的冰棍箱子,里面顿时一阵冷香的气体。里面的冰棍整齐地码放着,我拿着递过来的冰棍留意翼翼地剥开包装的纸,一点一点地吸了起来,感觉真是比神仙还要快乐。我竟然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我对妈妈说过,长大了我要是卖冰棍就好了,这样我天天有冰棍吃。冰棍吃完了,棍子还留着,我们经常会玩一种挑棍子的游戏,手里拿着一大把棍子,随手撒开,然后用其中的一根挑,只要不碰其他棍子,就能够继续玩,直到动了就输了。剩下的由对方挑,真到挑完为止,看谁手中的棍子多就是谁赢了。

为了能经常有点零花钱,我们也是想方设法去动脑子挣钱,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废品收购站,家里的牙膏皮,还有鸡肫皮还有一切能够卖钱的东西都让我留着,集到必须的时候,我就去卖上几角钱,那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我的生日也在夏天,并且就在8月底,也是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的生日正是菱角成熟的季节,江南水乡的菱角遍街都是,每次生日我都要让妈妈买来一斤和姐姐分着吃,菱角才两角钱一斤。过完生日就要开学了,玩了两个月,也有点想同学们了,想回到热闹的校园,毕竟是升了一级,内心还是有点激动的,于是又开始日复一日的新的学期了。

至今,学校还在,园子也还在。每次回娘家我都会带着儿子在园子里玩,跟他说着我的童年故事,那棵我们常上去玩的合欢树还在,林荫道上的老梧桐也更加粗壮了。此刻园子里面规划比以前更加有秩序,记忆中的花草不见了,野葡萄也连根挖去了,找不到一点踪迹。但我还是牵挂儿时玩的园子,因为那里面处处记录着我的童年。

后记:儿子在一旁看完了我写的童年的记忆,发出由衷的感叹,妈妈小时候吃的都是野生的食物,我吃的是超市里的薯片可乐,妈妈还有一个姐姐,我只有一个人,妈妈的冰棍是从木头箱子里拿出来的,我吃的是从家里的冰箱里拿出来的。妈妈的暑假是和小伙伴们在大自然环境中度过的,而我整天守着电视度过的。我觉得还是妈妈的童年快乐,我的童年却很无聊。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四

参观名校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各大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同时也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最近我带着孩子参观了几所重点大学,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我来分享一下这些经验。

第二段:选择学校。

在参观名校前,一定要认真选择学校。选择学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如:如果孩子想从事医疗行业或相近相关职业,那么就应该考虑去医科大学等相关专业的学校。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参观,才能更好地了解这所学校的教学方式和优势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参观的效益。

第三段:参观准备。

参观名校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可小视。在开始参观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所去学校的历史、名人和优势专业。在参观中,带上全套笔记本和书写工具,方便记录有用信息。我还通常会向导游和老师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侧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心理疏导能力。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应该主动发问,尽可能多地向导游和老师询问各种问题,以便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第四段:参观体验。

我参观过的名校均给了我们深刻的体验。在这些学校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的名师,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我还注意到,大多数名校都强调学生创新和实用能力的培养。随着学校的校训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所有这些体验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校教学模式和指导方针,有助于我们为孩子做出更好的未来规划。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参观名校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值得的经历。通过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优势专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对孩子的未来生涯规划提供更完善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观和咨询各大名校。算起来这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为孩子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五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有一个优越的人生,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而选择好的学校,是孩子未来成功的第一步和保障。因此,为了让孩子了解名校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带着孩子参观了几所知名的学校。通过参观,孩子对名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自我,明确目标。

孩子在参观这些名校的时候,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些名校一般都有严格的招生标准,孩子不仅需要拥有优异的学业成绩,还需要展现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才能和特长。孩子也因此懂得了珍惜读书的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孩子明确了进入名校的目标。他们会将名校作为自己的梦想,为此砥砺前行,不断努力。这种以名校为目标的努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了解名校的课程。

参观名校不仅能够让孩子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更能够让孩子了解名校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一些名校开设的特色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特别是那些有才能或特长的孩子。比如,有社交才能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演讲和写作等课程,喜欢艺术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音乐和绘画等课程。这些特色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

第四段:认识名校的文化。

参观名校还能够让孩子了解学校的文化和氛围。名校一般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孩子可以通过参观校园,聆听讲座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文化。

比如,在参观权威名校哈佛大学时,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哈佛大学的文化。在校园里,孩子们看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学生和知名教授,他们在课程中不断创新和探索,追求学术的卓越和精神的领袖。

第五段:参观名校的收获和感悟。

参观名校,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学校的优势和特点,也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他们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目标,了解了名校的课程和文化,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前途展望。更重要的是,参观名校的经历,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和未来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我们相信,在孩子们接下来的成长旅程中,这种热情和动力会不断推动着他们向前。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六

第一段:引入孩子参观名校的背景和目的(约200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参观名校。这不仅是因为选择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更是因为参观名校可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和我的孩子也参观了一些名校,这次看校之旅让我们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了名校背后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学术氛围。

我们首先去了北京大学。刚进校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校园内散发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在学生公寓区,我看到孩子们十分自觉地将自己的房间和走廊打扫得清洁整齐,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让我们叹为观止。在学习区,我们还看见了众多学生在努力学习。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只有自己刻苦学习,才能在未来的学业道路上更好地迈进。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清华大学。进入校园后,我们被纪念碑式的校门牌和绿树掩映的建筑所吸引。在校园里散步的途中,我们发现了一处小花园,花园中的植物和小太阳能路灯十分有意思。在普及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还通过这样有趣的科技方式营造和谐、绿色并富於创意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十分佩服。

第三段:名校教育的独特优势(约300字)。

通过参观多所名校,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名校教育的独特优势。大学不仅是一所培养学术翘楚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世界对话的时代人才的地方。在名校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力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创新能力,促进其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名校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段:如何培养孩子的学术兴趣(约200字)。

参观名校,可以激发孩子对未来的追求和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培养孩子学术兴趣的经验。首先,父母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从小喜欢上学习;其次,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收获更多;再次,走进学校,参观国内外著名大学,让孩子切身体验学校文化和学术氛围,增加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动力。

第五段:结论(约200字)。

参观名校,是孩子成长道路中必须要走的一步。让孩子亲身体验名校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学术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可以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业道路。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将为孩子找到更好的学习途径,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和成熟。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七

很多小升初学生和家长们为此头晕脑胀,有的对面试更是一头雾水,家长不懂,孩子更不懂。小编今天为大家解答一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让孩子能更自信、顺利的进入理想初中。

比如,很多老师喜欢问“你一般看什么书?你希望中学课堂是怎样的?你擅长解决哪类型的数学题?”等开放性题目。

比如,有些老师考的全是语数英三科的知识,而且难度颇大,堪比笔试时的'压轴题。

考查“学科+素质”类,更多名校是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两手都抓。从改革后的面谈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名校面谈招生,对学生的自身要求更高了。

因此,同学们想要进军理想名校,既要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具备综合素质,更要习惯于用面谈的方式来解答学科类和素质类的问题。

通过过往题型的分析,我们发现那些注重学生数学水平的学校,在面谈当中会侧重考查数学,或者数学题会相对较难。

而那些看重学生整体水平的学校,在面谈当中语数英三科的难度都相对持平。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绝不简单!

所以同学们光有扎实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也要拓展课内课外的知识。

自我介绍、生活常识、百科知识、当下热点、看图说话等等。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一个再博学的人也有知识盲点,因此在素质类的面谈当中,技巧和临场应变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周末是学生一个完成提高训练,总结学习以及补充短板的相对集中的时间。

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周末就是练就面谈技巧和知识积累的最后一个机会。

孩子进名校读后感范文范本篇八

我的朋友圈里,大家都陆续当了爹妈了。孩子还在肚子里和刚出生的时候,自己一路从独木桥挤出来的爹妈都说――我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时候都信奉“快乐哲学”,各种要遵从孩子的天性和本性,信誓旦旦蜗牛漫步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深情款款我不希望你出人头地只要快快乐乐。

首先我们一定要承认,教育是一种资源。公共教育是公共资源,私校是私人资本带来的资源。但好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公共教育资源,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稀缺资源。要得到稀缺的资源怎么办?当然是资源置换,不是家长的资源,就是孩子的资源。家长的资源,比如说家长的财力、家长的人脉、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倾注;孩子的资源,比如说孩子的智商、才艺天赋、后天习得的技能、某种难得的品格。

自己资源越少的父母,越应该重视孩子是不是能得到这份教育资源。

在麦当劳打工就一定不快乐么?当然不是。只要这个人修养高,能够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恬淡自守,ta仍然可以很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圣人都赞叹的颜回的境界。放在现代语境下,就是吃着地沟油、污染水,蜗居在出租房,别人都觉得他可怜,他自己倒是仍旧很高兴。孔圣人都达不到的境界,我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达到。

其次,不上二本就一定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么?当然也不绝对。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励志故事。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最先富起来的那批除了官倒,反而是社会边缘分子,很多人做着小生意跑着单帮就积累了第一桶金。所以大谈特谈“读书无用论”。但现在的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固定的时代,这是一个高科技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是真正有价值的。

我们津津乐道比尔盖茨辍学、扎克伯格辍学,但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不在哈佛,能不能辍学?大家不要忘了,他们是创业成功退学的。比如说,扎克伯格一拍脑瓜,要做一个facebook,首先要找程序员,再要有人推广,再之后要找人融资,他找的是谁?同学。所以他的哈佛同学里,随便挑几个,就能凑齐这一班人马了。比尔盖茨也是一样。

作为个体,我们永远不能说一个没上名校的人就不如上了名校的优秀。但是作为一个群体,我们必须要承认名校里聚集着更多优秀的人和更多优秀的头脑。我大学时候打工,那时ebay还在中国,某个总监跟我说他的经历――从香港去澳大利亚,去澳大利亚去美国,在某所不算一流的大学读计算机。刚毕业时雄心万丈,觉得哈佛斯坦佛的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未必比他们差了。但那么多年过去,他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哈佛斯坦佛的毕业生,他们的同学朋友,也是哈佛斯坦福的。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我刚才说过,名校作为稀缺资源,有些人是用自己的资源换进来的,有些人是用父母的资源换进来的。有人说教育就是拼爹,这是对的,不光是拼爹的财力,更是父母的眼界、学识和判断力。工人的父母可以很好地指点孩子怎么做工,但指点不了孩子怎么做企业、做官员。

像我一样家庭出身非常普通的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父母最初对你的职业期望是什么?我记得我小学时候,我妈妈希望我长大做秘书,因为相比车间里的工人而言,秘书这个工作坐在办公室里看上去很舒服。于是我小时候放弃了学画画、学音乐、学下棋,专心致志参加一个课后班,叫“英文打字”。年轻的小朋友们不要以为是在电脑上练打字哦,是用一个体积庞大而笨重的机器,叫打字机。风里来雨里去,拎着这个机器从学校走到少年宫,还参加上海市的打字比赛。而现在的唯一用处呢,就是打字打得比别人快一点。

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多阶段是需要有人指引的。需要学一点什么技能,哪些有所谓哪些无所谓,考大学学什么专业,第一份工作找什么样合适,如果这些教导父母因为眼界局限没有能力给出,可以看看自己同学的父母都是怎么建议的。

最后一点,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名校其实越注重“人”的发展。文学、艺术、哲学、思辨能力、对权威的质疑,我真正接触到这些都是在复旦里。中学课本里都学过《狂人日记》,鲁迅简直是当年所有中学生的噩梦。但大一上文学课,教授问:你们看《狂人日记》记住了什么?有个学生说,她就记住了“青面獠牙”一伙人,好吓人。教授夸她有灵气。我那时才突然知道,原来对文字的感性感受和共鸣才是最根本的,而不是夸夸其谈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不是名师,讲不透这一层。

快乐是重要的,快乐也是最终目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快乐都是有物质基础的。我相信名校这个资源能够带给孩子很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对家庭资源越少的孩子,名校这个资源就越重要。我还不够牛,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名校。至于怎么推孩子上,怎么不给孩子太大压力,怎么尊重孩子天性发展,怎么全面培养一个“人”,这是另一个话题。但是如果有的选,当然要选名校。

来源:虎皮妈的夜航船(hupim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