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健康启示录范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0:46:59 页码:11
健康启示录范文(优秀12篇)
2023-11-11 00:46:59    小编:ZTFB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以便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如定期练习、反思和修改,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总结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小编为您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健康启示录篇一

不久前,读了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作为一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触动很大,仿佛有一缕阳光透进,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照亮彼此的心扉,让你发现之前对心理学的认知,多有狭隘之处;在过往的工作经验中,也有颇多值得深思反省之处。

一、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

我们知道,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发展,仅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过去,心理学主要是以研究各类心理问题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心理学潜在的观念将人类的本质嵌套进一种病态模式———身体缺陷、脆弱不堪、生存环境残酷、不良基因影响等,忽略了对正常人群的研究。这种消极心理学的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问题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等影响,导致了心理学的片面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到:“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心理变态者、神经病患者等,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逐渐变得越来越小,这样的研究,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因此,这种消极的心理学模式,不可能全面、真实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本质。

而积极心理学的创立,修正了这种心理学的不平衡,并向深入人心的心理疾病模式展开挑战。它向心理学家和大众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不仅要修复病损,也要帮助人们构筑生命的美好;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的创伤,也要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正如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所说:“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公众称心如意,使社会和谐美好”。

积极心理学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痛苦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它反对心理研究中关于“障碍”“问题”“失败”的消极心理研究倾向,而是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优点与价值,倾向于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探究和发展人的潜力和创造力,致力于构建一个积极的支持环境。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通过以积极的品质、力量和潜力为研究对象,重新认知和理解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无论对于心理科研本身,或者是教育工作实践,都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挑战。如果能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视角,设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会发现令人欣喜的角度与视野。

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多数沿袭了20世纪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各类心理问题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忽视了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开发,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视角,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增加学生的幸福感为主要目标。以往的教育模式定位于消除各种心理问题,以预防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它关注的不是人本身,而是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而积极心理,强调幸福感的教育,通过幸福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形成良性的循环。

另一方面,来自工作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情感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就业压力问题、个性与人格缺陷等是导致学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几大主要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价值感和存在感的缺失,没有深刻的幸福感和快乐体验。而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学生心理适应不良或危机时,我们惯用的干预手段往往就是介入辅导和密切防控,注重问题的预防和矫正解决,缺少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开发和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积极心理学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方向与途径,通过重塑或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得平衡,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促进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积极人性论的倡导者;它应该真正体现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生活得幸福。

就学校心理教育而言,要统筹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性和多样性。单一性是指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考虑不同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完善;而多样性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压力、焦虑等问题,更重要的还要关注幸福感、满意度、乐观等积极指标的发展和培养。

目前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心理问题为专题,通过统计、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给予解决消除问题的建议、方法和策略等,最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每个人都可以是积极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者,都有其解决问题和发展的支持资源,拥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成长能力。这种理念,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积极的认知方式教育、积极的意志品质教育、个性完善教育、适应性教育、人际技能教育、生涯发展和适应教育以及心理疾病教育等。

因此,在重新塑造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层次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特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首先成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借助学校、家庭、社区的力量,通过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以及指导家庭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发展资源,对学生的心理施以积极的影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应该与家庭联动、宿舍社区联动、后勤社区联动以及各学科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有效的组织支持系统。

其次是全面教育的互动模式。心理辅导(咨询)的对象不应仅仅针对于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含所有的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多途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展工作。如何拓展覆盖其他学生,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而不是心理疾病,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促进其人格和个性更加完美,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出更专业化的思考和设计。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以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积极心理学》这本著作的问世,开拓了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而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积极心理机能为培养目标,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要方法,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立体化的系统网络,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展。

健康启示录篇二

人的一生仿佛一个漫长的跑道,若想在这个跑道上持久地走下去,一个人的健康是首当其要的。而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适当地锻炼,有规牌地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从古至今,人们积累的谚语所说:“墙靠基础坚,身强悬锻炼。”

运动健身可以帮助我们燃烧肪,增强骨质,促进新陈代谢……如果方法技巧掌握正确时,对我们更是百和而无一害。如:慢跑能瘦小腿、俯卧撑能锻炼我们核心的力量、常打球能缓解视力下降等。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先活动四肢及腰部和拉伸肌肉。这样才能达到没最好的效果。

现在,许的小学生的身体抵抗力都非常的弱,隔三差差五生病,这正是缺乏锻炼的后果。曾经,我也是如此,引跑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做任何事总是有气无力,坚持不到最后,每天病央央地待在家中。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每天坚持有规律地运动,自己的身体便强健了许多。有了这些基人础,我又加入了学校的体育队,每天与小伙伴共同锻炼、运动。一起享受着运动中的拼博,拼搏后的汗水,汗水过后的欢乐。从此,我每天朝气蓬就、活力四现,更磨练了我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钢铁般乱制的毅力。

锻炼犹如灵丹妙药,哪里还需苦苦寻觅,它就像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要肯锻炼,随时都可以增强自己的体魄、磨炼自身的意志。希望大家都可以共同行动起来,让我们快乐学习,欢乐玩耍的校园变得朝气蓬勃、活力四溢。为了建造一个充满阳光和欢乐的校园,我们这该与身边的人,共同锻炼身体,传播体育文化,手牵着手朝着健康校园前进,做一个活力四射的少年。

运动是一切是命的源泉,它可以代替药物,而药物却远也代替不了运动。生命就在于运动,多体虚弱,将永远不会培养出有活力的是魂利智慧。一切知识的基础都是健康的身体,它正如房子的地基一般重要,如果试着将地基抽去,那么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楼毁人亡。只有坚持不懈地运动,才会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磨炼出叫铁般的意志。正如宝剑一般,只有经常打磨,它才会越来越锋利,愈来愈明亮。因此,让我们用运动来敲开健康的大门吧!

运动是通往健康的大门,门后充满着精彩和欢乐。让我们共同走进校园,一起运动,洒下辛勤的汗水,留下强健的身影,营造健康校园,共做活力少年。

健康启示录篇三

也就是今年我国武汉爆发了恐怖的新型冠状病毒我国的医疗战士正在第一线与病毒做着斗争在他们的帮助下一个又一个患者成功脱离了病患但是在高兴中也有痛苦与伤心病魔让更多的人遭受了痛苦即便是英勇的白衣天使也难免不会被病毒所感染即便感染上病毒也依然奋不顾身的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就是自己倒下也没有哭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打败一次病魔就是多从死亡线上拯救一个病人!虽然难免会有英雄倒下但他们仍未放弃他们的字典里从来都没有放弃这两个字他们真是可歌可泣的白衣天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尽管医术高明的白衣天使可以挽回在死亡线上徘徊的病者,但他们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病毒侵害我国?所有人可能会一致说是那些盗猎者打野味,吃了蝙蝠的肉才导致的,这个说法并没有问题,蝙蝠身上含有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还有冠状sars病毒,这些都是导致患者的根本,虽然病毒爆发了,但是有一些身体健康的人却并没有因此而遭到病毒的感染,而身体瘦弱的人更容易被病魔带走。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副好的体魄,我们应该保持身体的健康,毛泽东主席是我国健康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从小就锻炼身体,他曾在岳麓湘江留下千古名句“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要做到健康,首先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获取营养的方法。其次就是锻炼,我们不必像苏炳添,博尔特一样,拥有着恐怖的训练量,我们只需要每天早上起来跑个三五圈,在地板上做几组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付出了汗水,就代表着你付出了努力,你的身体也会随着努力而变得健康。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做到不挑食,挑食会引起我们身体中的营养失去平衡,对于我们来说,健康仿佛是一个金字塔,里面是营养均衡,我们不能缺少水果和蔬菜的辅助,一旦缺少了这两种重要的营养,我们的营养平衡也会被打破,所以,不挑食身体里的营养平衡才会不被打破,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成长。我们要少吃油炸食品,在生活中,汉堡包冰淇淋,薯条,诸如此类的都是油炸食品,汉堡和薯条固然好吃,但是他们里面的脂肪含量高得恐怖,吃的越多,脂肪就会补充的越多,到时候我们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连步都跑不了的大胖子。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我们必须要保证拥有健康的体魄,让我们热爱生命,拥抱健康,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健康启示录篇四

薯片、汉堡、炸鸡、爆米花……这些都是我们眼中的垃圾食品,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抵制垃圾食品,我们的抵制行动,不能空喊口号,更要行动起来,但是在动手实践之前,我想问大家三个问题,你真的了解垃圾食品吗?你真的知道他们有什么危害吗?我们应该如何抵制呢?带着我们三个问题,让我们开始抵制垃圾食品的旅程吧。

垃圾食品这个词实在是引起公众的厌恶,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机构组织明确定义了垃圾食品。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垃圾食品是使人体摄入过多油脂盐分糖分的食品。举个例子,对高血糖患者来说,高糖食品及饮品都是垃圾食品,但对于低血糖患者来说,适量的糖分是有必要的。这时,高糖食品及饮品就不应该被认定为垃圾食品,其实这些我们日常接触的食品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根据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而定――他们是不是垃圾食品。

另外,从来没有所谓的十大垃圾食品,世卫组织从来都没有宣布过十大垃圾食品,这一点已经由世卫组织食安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澄清。另外他还强调,不要把加工食品、快餐当成是垃圾食品。这是错误的行为。人吃的是否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食物的摄入是否适量。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科学的方法很重要,垃圾食品是我们自己错误的垃圾吃法的产物,世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垃圾食品,只有绝对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垃圾吃法。

那么垃圾食品到底有什么危害呢?首先他们的营养价值不高,不能应对人体的需求,以马铃薯和其制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垃圾食品的薯片,做对比为例,马铃薯有丰富的钙、磷、铁等无机盐。薯片中却寥寥无几,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四倍,b族维生素也是后者的四倍。它更是富含膳食纤维,能量也很低。但薯片中的含油量达到了30%左右。产生的丙烯酰胺对老人儿童不利。维生素也在高温中被破坏,热量更是高。其他食品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同样没有多少营养价值。而他们的高热量更是容易让人们发胖。骤然而减弱人体对慢性病的预防效果增加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风险,特别是高脂高盐高糖食品更是如此。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此类食品的危害可以下传三代。也就是说,你现在的一口会影响到重孙辈。垃圾食品的危害,不仅是在危害我们自己,更是危害我们的子孙后代。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抵制垃圾食品,让垃圾食品远离我们的生活。

健康启示录篇五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职业功能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者的辅导员,主要利用常规班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培训,以班级团体辅导形式开展面向全班学生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些基本的教育活动中,同样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晚点名,便可突破清点人头的简单操作流程及确保学生安全在校的直接目的,以此为契机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题鲜明的班级团体活动,让晚点名制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班级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关注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不少学者也都致力于积极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回顾团体辅导在国外、港台地区及内地的发展,阐释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等内容,研究高校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务应用等方面,表明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教育、预防、发展等积极功能,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及有效途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班级团体辅导的涵义。

团体辅导,一种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形式,与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概念相同。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团体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辅导活动。成员通过团体交往互动中的体验、观察、学习来认识自我,获得情感支持,发展良好人际,学习新知识和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促进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具有预防、治疗及发展等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团体辅导活动主要是用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其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性问题、人际交往、个人发展与职业选择、情绪管理、青春期辅导等。在主题的选取方面,需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适合该班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大家所共同关心、感兴趣的主题。使用的方法有讨论、情景模拟、体验分享等。班级团体辅导符合团体辅导的范畴,但却有其特点,它是以整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为对象,不加以筛选,团体人数取决于行政班级人数,规模大小不一,开展班级团体辅导的策划人、实施者、领导者就是班级辅导员,团体性质为心理教育团体。班级团体辅导在辅导员班集体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危机事件处理等方面可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利用班级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优势。

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及所处校园环境影响,往往面临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所以大学生集中校园和班级是最适合团体辅导的场所,并且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究其作用而言,主要是促使大学生重建认知体系,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教育,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技巧,促进班级内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交往能力,获取社会支持。以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级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在一个彼此熟悉的、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互动情境下,班级学生可通过团体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支持、学习、发展等目的。第二,班级团体辅导费时少、效率高。辅导员选定一个时间,将自己管理的.学生集中起来,确定一个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感兴趣的主题,以全班同学为对象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可以节省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及招募筛选同质性成员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第三,团体显著、易巩固。班级学生在类似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下进行交往、学习、练习,使在班级团体辅导中思想和行为发生的改变,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得到不断的内化和强化。

二、辅导员工作引入班级团体辅导可行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辅导形式,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之一。团体辅导本身是一种异于说教生动有趣的,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体验式活动形式及教育方式。第一,成员特征的相似性。班级体和辅导团体这两个团体中,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班级学生在年龄、身心发展阶段、文化水平等方面基本一致,且面临如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大、择业就业等共同的需求和问题。第二,辅导员和团体领导者角色的相似性。高校辅导员以学生为本,引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业、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鼓励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团体辅导中领导者需要创造融洽的气氛,引导成员参与互动,在活动中解决学业困难、人际交往障碍、职业规划等方面问题,在团体中发挥潜能,获得成长。可见,高校辅导员与团体辅导的领导者的目的都是引导成员在团体中成长与发展。另外,辅导员也是班集体的策划者、领导者、引导者和实施者,两者的多重角色不谋而合。第三,辅导员具备开展团体辅导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辅导员对于自己管理的学生有足够了解,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普遍存在问题、关注焦点及需求等,进而选取合适的教育主题。其次,辅导员在学生中具备一定权威,学生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能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最后,辅导员作为团体辅导的策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单个人开展工作便利,在召集学生、协调时间方面更加便利。

三、以晚点名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

(一)晚点名概述。

晚点名制度,是在高等教育扩招,学生人数不断上涨,管理难度增加的背景下,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及教育,强化学生安全纪律观念,各高校陆续实行晚点名制度。晚点名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手段,自实行以来,管理学生、维护校园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晚点名制度指的是辅导员清点自己所带的年级学生人数向学生工作干部汇报本年级在校人数和不在校学生人数、去向及其他学生事务的一种制度,它要求辅导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目前,全国高校所实行的晚点名制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主要由学生干部点名,辅导员抽查,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或每周星期天、节假日收假返校当天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清点上报的制度。二是指周末晚点,辅导员在每周日、节假日收假学生返校时,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对所带班级进行点名,在保证学生安全在校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各种主题教育的管理制度,让学生的思想、纪律、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帮助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中的晚点名制度就是属上述第二种类型。

(二)晚点名制度实施的现状。

就单纯的清点学生人数而言,高校晚点名制度就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大多数辅导员都能够尽心尽职,做到及时、准确的记录汇报。但也存在辅导员认为没有必要,对于点名让学生清点,自己不出面,或者自己减少点名次数,偶尔点、抽查点,上报时靠自己的估计,不及时、不准确。也没做好相关记录,仅仅是口头记忆通知,一旦发生事情,无法拿出真凭实据,无从下手。晚点名除了清点人数外,辅导员也会利用这个时间给学生通报一些事情,主要是人身财产安全方面注意事项,选修课、报名缴费、教学检查等事务的传达,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宣讲等。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方面有所欠缺,要不是没有主题教育,要不然是几句话带过,没有深入的讲解。基于辅导员时间精力有限,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学生也不想听等因素,对于晚点名的主题教育,仅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实施晚点制度对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晚点名制度在确保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也对于大学生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要以此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晚点名教育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晚点名是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的学生教育课堂,通常每周一次,主要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主题地对学生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教育,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培养教育、热爱生命教育等,这些在课堂教学里涉及较少的内容,以及其他高校发生、本校临时发生的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等,在晚点名课堂上都可以做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第二,及时性案例、针对性教育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适宜、讲解生动。晚点名制度让大学生与辅导员保证每周一次的见面,这加深了彼此的沟通了解,让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危机化解于萌芽中,不至于因没有发现或拖得太久而造成不良后果。各高校案例的讲解,很具有时效性,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另外,辅导员对本年级、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了解,都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丰富的案例进行讲解,有理有据的教育,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第三,轻松的氛围及灵活的形式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佳。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彼此熟悉且更加容易沟通交流,学生在团体辅导的互动中也更加放得开。一些专家、教授通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最后专家答疑正式的讲座形式,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辅导员的课堂教育形式并不那么正规,相对来书比较灵活,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在晚点名课堂上以分组讨论、情节模拟、电影观摩等形式开展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育效果。

四、晚点名制度与班级团体辅导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

(一)晚点名制度与班级团体辅导相契合。

从时间上来说,晚点名是周末或重点节假日收假时,这时学生全部到场,聚集在一起,因为放假,各种问题也更容易出现,这便是一个好的开展各种教育的时机。班级团体辅导也是在整个班级学生到场的情况下开展的,所有正好可以利用晚点名的时间,根据主题进行辅导;从实施地点来看,晚点名制度,是在高校在扩招后,辅导员管理难度加大的基础下应运而生的,因而其实施地点是在高校。虽然,团体辅导并不一定在高校开展,可以是心理咨询中心、社工服务中心,但是高校是非常重要的实施平台,很好的联结了学生群体和心理教育工作者;从对象来看,晚点名的对象是大学生,团体辅导对象不一定针对的是青年或者学生群体,但他们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确实是需要服务的重要群体;从服务对象的特征来看,晚点名教育针对的是该年龄段、本学习阶段、本校、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同质性,而团体辅导,也是将问题相似的成员聚集,开展辅导;在主题方面,晚点名和班级团体辅导由于对象皆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主题也以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关心的话题为依据。

(二)晚点名与班级团体辅导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晚点名制度与班级团体辅导有契合之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晚点名制度为思想健康教育提供了时间机会、辅导员人员配置、教育任务等,团体辅导为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但是,很多学校,很多辅导员都只是走过场,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以至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仍然欠缺,这就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辅导员的努力,学生的配合,将晚点名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改进说教的方式,引入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欧阳明月。

健康启示录篇六

为期一周的健康管理师培训结束了,在世健联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一周的努力完成了所学内容,顺利毕业,感受颇深。

首先,世健联的老师们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员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不辞辛苦一直陪伴着我们,将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凑,让学员们觉得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大家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不时提出问题,深受老师们的好评。

再者,世健联讲课的老师们都是知名医院的临床医师或临床营养师,他们知识面广,临床经验丰富,讲课生动幽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像曾远征教授讲的营养与健康中的七大营养素,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使我们掌握了中国居民的膳食原则及不同菜系的营养搭配,为健康人群提供了膳食指南。加之,夏萌老师讲的营养失衡的预防及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是我们又对慢性病人的膳食营养更加重视起来,对以前的慢性病仅药物治疗上升到了药物加膳食营养综合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因此,通过这次学习,我作为一名体检中心医生不仅能正确指导健康人群的膳食原则,又能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胆囊炎、胆结石、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等病人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我感到很自豪。又如魏俊老师讲的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与营销,扩大了我的视野,使我对健康管理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体检中心旳医师一定要把健康管理植入到体检中去,如果只做体检不做检后管理,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及亚健康问题不予纠正,那么体检客户对体检就觉得没有必要。果把体检的客户检后纳入健康管理中去,对发现的亚健康问题及慢性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如膳食方面、心理方面、运动方面、戒烟饮酒方面、药物治疗方面等。这样,不仅增加了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又增加了客户对我们的依赖感。使他们能深切的体会到体检的必要性及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体检中心的业务收入,扩大业务范围。

虽然本次学习时间较短,但学习内容比较全面,如又学了心里与健康的关系,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健康既要身体健康又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最后我们又学习了中医与运动养生的概述,增加了对养生的认识,养生重于治病。

所以本次学习收益很大,再次感谢世健联的老师们!她也建议大家在世健联健康管理在线教育上学习健康管理师。

健康启示录篇七

2、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3、谁的思想最丰富,感情最纯正,行为最高尚,谁的生活就最充实。

4、健康是智慧的条件,快乐的标志。

5、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6、好的生活发于爱,而导致于知识。

7、极其单调的生活,能够使人丧失生存下去的兴趣与勇气。

8、莫把烦恼放在心上,免得了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在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9、食不语,寝不言。

10、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11、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12、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

13、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14、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1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16、美味多生疾患,药石可保长年。

17、在进餐、睡眼和运动等时间里能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是长寿的妙理之一。

18、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19、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20、养心莫善于寡欲。

21、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2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

23、旷达的人长寿。

24、一般认为幸福存在在于闲暇。为管怎么说,我们为争取闲暇而工作,为生活在和平环境而战争。

25、适度的娱乐能放松人的情绪,陶治人的情操。

26、在玩乐中,我们能表现出我们是怎样的一种人。

27、娱乐应该成为艺术,生活应该成为艺术。生活的技术应该就是生活的艺术。

28、生活既与娱乐相区别,又与娱乐是同一的。娱乐必须成为生活,生活必须成为娱乐。

29、娱乐存在于生活之中,并创造了生活的风貌。

30、一个人没有过不惯的环境,特别是他看到周围的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

31、饮香贫始觉,睡味老偏知。

32、生活得愉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得富有建设性,而永远不能希冀一时便利而委弃节操。

33、好的决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

34、习勤忘劳,习逸成惰。

3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玻。

36、心中欢乐,面带笑容;心里烦愁,神伤体损。

37、人无泰然之习惯,必无健康之身体。

38、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39、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决,常常忧思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变得衰弱而有余。

40、为了健康而采用过于严格的摄生法,这也是一种可悲的病症。

41、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喜悦。

42、体育和运动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人的乐观情绪,而乐观情绪却是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

43、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之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44、通过严格的养生法,才得以保持住自已的健康。像患了了不得的疾病那样。

45、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46、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47、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理智。

48、没有运动,生活就是昏睡。

49、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广博的知识,坚强的性格,不挠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50、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健康启示录篇八

摘要:视障学生有着先天视觉功能上的缺陷,这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视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让这些视障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应该创设比较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开设心理辅导,努力帮助视障高中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本文就对视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以后该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视障高中生;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整合模式;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也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关爱视障生多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快乐的生活下去。近些年来,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寻找到更有效的心理健康途径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站等等,这让学生能够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尽管视障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与普通学生相同,但是视障生表现出来的情绪要比普通生更加严重,这就需要引起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视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

第一,促进视障生团结互助的能力。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以及能力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与学习的环境都是学校,接触的最多的也是老师与同学们,而视障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十分脆弱,要比普通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因此作为这些视障高中生的老师与同学的言行要多注意,身边人的态度对视障生的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应该多给予视障生鼓励与帮助,从而为这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创建更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有序的学校管理、良好的校风与班风、和谐的氛围才能更有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学生会在心理上受到更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关心同伴,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第二,帮助视障生克服心理障碍。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视障高中生与普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有所不同,视障高中生通常会比较偏执、自私、敏感等,有的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想帮助视障高中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就需要开设一些心理的辅导课程,或者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知识,从而提高视障生的自我意识与能力,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知识是德育工作的载体,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更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由于视障学生的视觉有所缺陷,因此在进行参观的时候不能亲自目睹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时也就十分困难,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正面的教育,从而更好的促进视障生的道德进步。教师要多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做法,不要随意批评学生,多关心爱护视障生。第三,让视障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视障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由于视障生的自身特殊情况,因此视障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细心琢磨才能体会,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情况来对视障生进行指导。由于视障生孤僻的性格,因此有很多的活动他们都不能融入进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视障生提供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课上多让他们发言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也能让视障生更加体会到自我的.价值,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充分把握住视障生的心理特征,不要错过任何让视障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他们的处事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对视障学生开设一些专项的心理辅导,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由于视障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因此需要做好视障生心理指导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心理指导方案。例如在班级中选出一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可以制定出专门的个案计划,从而减轻视障学生心理中的消极倾向,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对视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视障生的能力就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实践活动能力。视障生也是被寄托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要多关爱呵护视障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作为家长与教师更应该有耐心有毅力的关爱这些孩子,不要让更多歧视的眼光来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本就残缺的生命多一些生机,让他们的未来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绽放光彩。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未来我国在该方面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李海可,王凯娟.职业院校推拿专业视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考试周刊,.

[2]杨卫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塑造残障学生健全人格[j].青年时代,2016.

健康启示录篇九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挑战,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恋爱价值观。

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

5.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健康启示录篇十

或许,你只会赞美蝴蝶的美丽,却不知道它在暗无天日的蛹中拼命挣脱,努力地成长。当它破蛹而出时看到的风景,当它张开翅膀飞翔时万缕阳光照射在身上。我相信,它不会后悔当初蛹给它的磨炼,它会感谢自己努力地成长。

——题记。

如果说人生是一台阶梯,那么成长便是一块垫脚石;如果说人生是一次出生到死亡的特殊旅行,那么成长便是你看见的最美风景;如果说人生是一场冒险,那么成长便是助力者;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惊喜派对,那么成长便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从心开始。

弱小的树苗变成参天大树是一种成长;一路顺风的道路变得曲折是一种成长;稚气的孩童变成青春的少年是一种成长。当父母松开了手,任你奔跑,这时候你便开启了新的成长旅途。从新开始,从心开始。你要开始学会在逆境中生长,你要慢慢地接受它给你的打击、磨炼。生活需要你磨炼出一颗百折不挠的心。面对成长给你的挫折时,就把它当成一阵雨,洗掉你的烦恼;就把它折成纸飞机,随着风吹走;就把它变成小船,随河流流走。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磨炼,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成长需要从心开始,拥有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和挫折。

一路阳光。

万物的生长都要沐浴在阳光下,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探出了头;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开放;鸟儿在阳光下自由飞翔。万物哺育靠阳光,父母给我们温馨的家园,我们感受着爱的哺育,这是温暖的家园;朋友给我们宽容的空间,这是宽容的爱;老师对我们的教训,这是严厉的爱。我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一路欢笑,一路成长,金色的阳光遍洒成长的大道。

健康启示录篇十一

礁石使我想到了一个英雄——杨靖宇。杨靖宇生前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兼政治委员。1939在东北地区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2月23日在吉林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是啊,人就是要像礁石一样接受知识的洗礼,读瘦了身体又何妨?获取知识不只是为了变聪明,更是哺育灵魂的良药。

做人更要拥有强大的毅力。正如,杨靖宇为何能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颗爱国的心,那火热的心,燃烧了整个战场,让他在寒冷的冬天有发不完的力量!

我们要像那海中之礁,任凭斗转星移,仍在海中顽强地坚持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健康启示录篇十二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不仅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而呈现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发展、学业发展、学习情景的表现及就业情形息息相关。广义的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既包括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包括对心理问题的研究。听障者由于从小缺乏听觉刺激、回馈与沟通,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离,从而进一步阻碍其认知、语言等心理的发展。再加上自幼开始的.听力损失,可能引起父母、兄弟姐妹及教师、同伴的特别态度,从而使其更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学业成就、人际及将来的就业,甚至家庭婚姻等。基于心理健康对听障个体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影响,本文回顾并比较听障个体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以期为当今听障者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听觉障碍者心理健康研究历史的回顾国外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是由对其认知与聋的关系研究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其心理健康与聋的关系研究;我国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的关注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以时间为线,从听觉障碍者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影响因素及有关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三个方面,回顾国内外听障者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听障者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听障者心理健康有关的心理研究主要有听障者个性特征的研究、听障者自我意识的研究及听障者心理健康状况等三方面。

1.听障者个性特征的研究个性是一种精神结构,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个人整个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即个体的个性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个体的个性会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所改变,而很多的研究资料显示,听障者早年建立的个性特征可能终身不变。对听障者个性特征的研究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前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和后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现在)。前期的主要研究成果[1]:pinter(1933)调查发现,较健听成人、听障成人情感不稳定,内向和顺从。随后,pinter,fusfeld和brunswig(1937),solo-man(1943)也得出类似的结论。levine(1956)发现听障女性表现自我中心、不理智、冲动、易受暗示等个性特征。rosen(1959)的研究结果也得出听障大学生存在个性功能异常。altshuler(1963)总结了听障者的个性特征:自我中心、固执、冲动、缺乏独立和自省。后期的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对象。chess等人(1971)认为学前听障儿童不成熟,冲动,较不自律,缺乏自制。十多年后,meadow(1980)指出,听障儿童的个性表现刚愎、自我为中心、缺乏内在控制、容易冲动、易受暗示、缺乏同情心。近些年来的研究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

王庆宝指出,聋生,尤其是低年级的聋生,存在着自卑、固执、报复等特异心理[2]。张福娟()的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容易产生固执,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挫折容忍力较低,易受他人暗示,但其良好个性品质随年龄增长而发展[3]。张海丛()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较健听大学生显示出忧虑、自卑、不自信等个性特征[4]。2.听障者自我意识的研究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其中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所以学者们在关注了影响听障者心理健康的个性特征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对听障者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的自我意识。对听障者自我意识的研究,从早期直到现在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论。schlesinger和meadow(1972)发现,学前听障儿童常有自尊的问题。garrison,tesch和delaro(1978)指出,听障成人有低的自我概念。国内王玲凤(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对7-9岁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概念的总分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朱业()的结果表明,听障学生缺乏自信心[6]。严吉菲等()指出,听障高中生整体自尊和具体自尊都显著低于普通高中生[7]。石彩秀等()的研究发现:初中聋生与普通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差异显著,且明显低于后者,聋生自身间无显著差别[8]。且自我意识水平对其应付方式有一定的相关[9]。而张雪娇(2005)在听力言语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智力和自我意识水平比较研究中得出:两组儿童中(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不明显[10]。

二者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被试的残疾类型及被试年龄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