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范文(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23:23 页码:7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范文(优秀14篇)
2023-11-20 17:23:2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能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范文中的总结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写作模式和方法。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一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个要求可以说是最低要求,你辛苦的备课、上课、判作业,你辛苦的和孩子的不良习惯作斗争,你辛苦的......,结果你确是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这可以说是一辈子当老师最大的失败。每当看到,受到学生崇拜的老师表现出来的自豪和幸福时,我就有说不出的艳羡。无论我的学生的成绩、我对学生的态度、我对他们成长中的帮助,我觉得都很到位,为什么我就不能收获那样的感情收获呢?这是我当时的真情实感。

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教书?学生毕业走了我获得了什么?教数学的、教物理的、教语文的、教英语的等等,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同时,我们这些老师应获得什么?对学生来说,除了获得知识和能力之外,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还学会了什么?带着这些乌七八糟的问题,我慢慢的捋出了一个头绪。一个人在成长中要学会和自然相处,也要学会和人相处,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之前。主要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同学)、如何与成年人相处(家长、教师、亲戚及社会的相关人等),这一阶段人的上升阶段,从弱势(仰视别人、学习别人制定的规则)到均势(和别人平等,评价规则的优劣)。第二阶段,从工作开始到50岁左右。是人的鼎盛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的交往,参与社会规则的修订,开始按自己的理解为别人制定规则(至少为自己的孩子制定规则)。前一半还是学习如何与老同志相处,后一段就要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养自己孩子阶段,或教育别人孩子)、还要学习如何与比自己小的领导相处。第三阶段,下降阶段。人过五十,有些人可能要威风到70,但大部分人,开始学习如何听从指挥,如何淡出社会主流。70岁之后,就是进入人微言轻,看孩子脸色行事的时候了。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心不全,三十七八正当年,四十七八英雄汉,五十七八还能干,六十七八完了蛋。就是说的这个理。

回头说我们的教学,学习再多的知识,人一旦死去,也都是烟消云散。做再多的发明创造,一旦有新的出现,还是要被忘掉。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活一辈子就是过一个好的情感体验,即人生的幸福,其他的成就不属于生命的根本属性。所以,我说课堂教学的一个潜在目的就是培养师生感情,学科知识只是感情交流的媒介,师生对知识的探讨越深入,师生的感情就越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越有兴趣,学生就越热爱生活。学科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决定力他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没有获得学生的感情的老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由表及里的阐述这样几条原则。

学的好比教得好重要每一个老师都是要从服务学生的学习这一表象出发,才能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从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和指导,这是研究学生的开始。

关怀比学问重要“childrendon'tcarehowmuchyouknowuntiltheyknowhowmuchyoucare.”翻译过来就是:孩子不关心你知道多少,他们知道你关心你他们多少。所以,中外共此明月。

公正比特殊照顾重要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的社会,但是在我们的每个小集体中,还是呼唤公平,大家认可公正,不放心的是否能真的保证公正。特殊的关照也需要,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

诚信比自律重要作为老师要兑现自己的成若,要按照处理问题的规定去处理,不能依据自己的好恶、自己的理解,去改变应有的结果。答应学生保密的事就是对谁都不说、永远不能说。实在要说,也得编一个历史情境或它域情境,换一个当事人来将这个故事。这是做老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孩子面前讲自己的人品更重要,他直接关系到孩子对社会的信任度。有时我们强调以身作则,实则是不能实现,且不说老师和孩子的巨大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处处以身作则,况且很多人利用这个名声,以势压人,沽名钓誉,在学生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讲理比说教重要要成为一个以理服人的人,而不是以权压人的人,以大话压人的人,以高调压人的人。

尊重比爱重要尊重是理性的,是平等的基础。爱是感性的,必然掺杂个人的感情,爱每一个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一句口号,特别是本能反应时。而尊重是一种理念和一种修养。

师生共同奋斗比其他的都重要,上面讲了很多,都是做不到的或者是不能保证总是做到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业,这一过程就是共同奋斗的过程。任务共同分担,活动共同实施,有问题共同研究,有冲突互相争辩,有矛盾开诚解决,有成就互相庆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最后,一切都被共同的目标裹挟在炙热的情感之中。功德圆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二

学生。

毕业论文。

一、熟悉内容,携带纸笔、论文底稿和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等;。

二、图表穿插,直观的表达观点;。

三、要有自信意识,克服怯场心理,消除紧张情绪,尽量放松,语速不要太快;。

四、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论文的概要;。

五、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目光移动,体态语辅助;。

六、发言提纲的准备。时间控制,答辩前应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

七、陈述论文内容时,应尽量紧扣主题、言简意赅;。

八、人称使用尽量多地使用“我”“我们”;。

九、回答问题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留有余地。回答问题后,要认真听取答辩老师的评判和意见,总结论文写作中的经验教训。

清楚无误的问题,自己又有十分把握,那就暂钉截铁地回答!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三

中学阶段的初一至初二年级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在这个时期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教师总是扮演“讲述者”的角色,侃侃而谈,让学生充当“听众”。这种作法也应改革,即在教学中(或课堂外)注意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愿望的机会。比如,在教授《我的老师》(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二册作者魏巍)一课时,让学生更多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他自己的老师,而作为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讲述,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如果学生讲述时,表达内容不清或难于理解,教师应耐心和气地鼓励学生重新表述,并加以指导性的提示。这样以真诚耐心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口语表达,会让学生们(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她),对他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为他口语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应注意的是:切忌粗心地打断他的表达或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口语训练。如果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对口语能力的培养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信心,这对他们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发展初一年级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的作文教学中,在教学生描述事物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为对象。比如,在组织参观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并在参观以后,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假若参观的是某化工厂的车间,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最感兴趣的车间”,并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具体细致地描述,以达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作文的写作水平(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之间的语言交往活动也很重要,因为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同学之间的交往活动,鼓励同学之间(尤其是熟悉的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创造他们交流的机会。在交谈中,应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努力做到表述清楚,少语病。在作文评讲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做到事半功倍。

但教师在和学生进行言语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始终以“领导者”、“评价者”和“老师”或“班主任”的身份出现,有时会阻碍学生说话的主动性。教师干涉、指责学生越多,学生表达的愿望则愈少。教师应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努力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把握时机,诱发他们讲话的愿望,并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耐心参与他们的谈话。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是提高他们口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方面。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概念,丰富他们的词汇。在引导他们口语表达时要纠正学生经常所习惯表达的“我认为作者是对的”,“我说的和老师的是一样的”这类文理欠通的话语,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例如,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结合教学《我的老师》一课,谈谈他自己对小学班主任老师对他的感情。有的学生就会说:“我对小学班主任老师的感情和作用(魏巍)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可对他讲:“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的有些感受和作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比如你的小学班主任老师,你现在还经常见到她,从这一点来说和魏巍就不一样,你能具体谈一谈小学毕业后又经常见到她时的这种心情吗?”当学生具体说出后,教师给予赞扬和鼓励。如果学生不愿讲或讲不出,也不应勉强,可进一步提出期望:“我想,下一次你会告诉老师的。”

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创设语言游戏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和使用,寓教于游戏之中,能大大提高和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利用班会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堂的剩余时间,进行故事表演和讲述,以及在学生自编的小品表演或猜谜活动中,通过轻松、愉快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气、语音、声调、表情、动作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猜谜语的游戏中,学生能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

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与其思维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即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的问题。如教师讲故事时,只讲开头,不讲中间发展过程,或只讲过程而不讲开头和结尾等,让学生自己去填补空白。我们曾分别在两个不同学校的初一和初二班级进行作文想象、联想思维训练,同时进行口语的发展训练,利用学生所用的文具盒的图案进行合理想象,然后用口语表达,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口语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重视和加强,这对于学生整体语文成绩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四

摘要:课型的概念不同于课的类型。课型的划分是以课的组织教法、内容的选择和课的运行特征为标准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学生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理论的要求,将体育课型划分为四类:体育技巧教学课、实践教学健身课、运动竞赛课、体育表演课。

关键词:中学教育体育教学课型设计。

体育课程是寓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重视中学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科学合理的课型设计又是搞好中学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

本文将中学体育课型划分为四大类,即体育技巧教学课、实践教学健身课、运动竞赛课、体育表演课。

一、体育技巧教学课。

教学特点:在进行实际的体育活动及锻炼之前,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技巧,避免受伤,尤其是在一些有可能受伤的运动中。比如,在做前滚翻的运动时,要告诉学生如何掌握做此类动作的技巧,并由教师进行示范,避免学生扭伤。在打排球和篮球等大型球类之前,要告诉学生带好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等,并且要摘下眼镜这一系列比较详细的细节,将可能带来的一定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值。

教学目标:体育技巧教学课在体育课程中十分重要,也是体育教学的第一环,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保护自己,从而更好地使学生达到健身护体的目的,甚至在未来的人生过程的体育运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主要分为几个步骤:教师传授理论,教师示范,教师引导下学生示范,学生间互动监督示范。

二、实践教学健身课。

教学特点:经过体育技巧的传授和细节上的提醒后,就可以进入实践教学健身课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最难把握的一环,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老师需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预防学生受伤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运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应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有些学生过于关注学习或者不愿意活动,他们是上好体育课的“短板”。只有充分动员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才能保证更大范围的学生能够真正在体育课上受益。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教学目标:将学生掌握的体育技巧及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体育教学能否收到成效,以及检验成效大小的环节。这个环节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教学策略: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互动性强,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运动,比如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已有的器材,开展各种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宜,如长跑、原地跑、健美操等。

三、运动竞赛课。

教学特点:以往的体育课型设计中,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稍显忽视。而通过竞赛则满足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变化模式和状态,使学生能够沉浸于这种生动的情感体验,从不快乐的心理状态改为快乐,从克制变为放松,从低沉迈向兴奋。

教学目标:通过小型的运动竞赛课,能够满足中学生“参与”和“游戏”的欲望、“娱乐”和“享受”的要求、“休闲”和“体验”的渴求。

教学策略:单纯的体育技巧传授和实践健身课略显单调。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竞争意识强,凡事喜欢一争高下,不妨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授课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小型运动竞赛课。

四、体育表演课。

教学特点:挑选有体育特长或体育爱好的学生进行体育表演,此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内容要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并且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带动其他同学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教学策略:选择一些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除了选择学生表演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地让学生领略到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和形体美。

通过一系列崭新的体育课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强健体魄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美学意识,还可以活动大脑、锻炼身心、有助学业,可谓一举多得。不能让体育课沦为应试或是应付教育部门检查的附庸,而是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02)。

[2]周文琴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五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六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生的个性开始得到发展,如何把体育课上得更有乐趣,努力提高40分钟体育课堂教育质量和效果,这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的新课题。新课程理念也要求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首先体育课就要有吸引力,那么,体育课又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内容要新新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选择上,给了一线体育教师非常大的空间,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要求你,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到水平目标,从而去选择达成这一目标的学习内容,这无疑就是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适当地将具有趣味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将学生喜欢的竞技运动适当地加以改造引进课堂,在达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使自己的课成为学生喜欢上的课,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器材设计和搭配上要新器材是为学习内容服务的,器材为教学方法服务的,科学地选择好、使用好器材对上好一节课非常重要。每节体育课,都会涉及到体育器材的使用。从参赛选手的器材选择中,我们惊奇的看到了许多平时很少使用过的器材,非常新颖,如:自行车内胎、小海绵包、硬纸箱、藤铃、竹杆等等,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胜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通过创新,挖掘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器材,注重器材选择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使体育器材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良好载体。

三、教师教学要多样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四、对待学生要平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我觉得,体育教师应该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地提高,从细处出发,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在课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才能让学生更加地喜欢上体育课,从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自觉锻炼乃至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七

新课程要求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要求多样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学的愉快、轻松、自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实践能力。而课堂上的讨论以至争论,恰恰是能较好的体现以上要求和达成以上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结合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心得。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自主讨论。

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中,教师搞“一言堂”,把学生作为“待灌的鸭”,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长期受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只愿听,不愿说,更不愿意讨论。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被禁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也就大打折扣,因此,要让学生的思维奔腾起来,就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自主讨论。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这一目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察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适应学生的活跃思维和情绪变化,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对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成绩也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这样就可以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轻松投入讨论,投入学习。

1.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交流少指责,多关怀少批评,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师生通过讨论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1.3宽容学生。无论年龄、阅历还是知识和能力,师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要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生中的不同见解,即便学生的意见和见解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辨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机会。这样哪怕是学习上再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丁点自己的见解,也会大胆的说出来与我们交流讨论。

2.精心策划教学,激发学生积极讨论。

新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创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所,让知识在互动对话,讨论交流中不断生成。而结合教学经验,运用教学艺术,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教学得以充分互动,使知识得以充分交流、生成,常见方法如下:

2.1创设愉悦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往往在课始阶段,课始阶段的教师语言与情境创设,往往形成课堂教学情感氛围的基调。只有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产生与教师,与同学交流、讨论、探究学习的欲望。如在讲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节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动画: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往一杯水中先放入一勺糖,糖溶解完后,馋嘴的它尝后觉得不甜,又放了一勺,溶解完后尝觉得甜多了。于是它就自言自语说:“把糖继续加下去,一定会继续溶解下去,那么水也就越来越甜了。”但事实上当它又加了一些后,发现就不能在溶解了。急的小老鼠向在座的.同学说:“怎么会成这样呢?谁能帮我找到原因呢?”虽然是初三学生,但他们看这段动画时,仍是抑制不住兴奋、激动,还没等播放完,学生就已经开始三言两语发表言论,自主交流了,甚至有个别同学因意见不同已经争论起来了。可见将呆板的知识借助儿童的语言思维,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感觉亲切,而且更愿意、更乐于、更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师生、生生的讨论探究之中。

2.2把重难点设计为思考型问题,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学生探究问题是走向探究的第一步,而教学中的重难点更不例外。如在中考复习中,复习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当鉴定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哪种药品呢?而吸收和除去二氧化碳时呢?可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再讨论,再设计出符合小组讨论结果的实验,亲自进行操作实践,此知识不仅明晰了,而且当以后再碰到如此“硬骨头”问题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讨论探究,各抒已见、集思广益,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的探究品质和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

2.3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不是老师强加给我的”,有利于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新奇感,增强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中考复习中,复习ph值时,可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采集大量ph值与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并让他们自主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的、详细的讨论,使知识在丰富的同时又得以深化。经过课堂实践检验,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更容易在学生中激起波澜,在一片惊叹、佩服、赞扬声中,彼此欣赏着讨论探究的成果,忘却了复习课的枯燥,相反却觉得复习课是展示个人才华及集体智慧的场所。

古人云:“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而讨论作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之一,教师不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指导学生的自学中,都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

参考文献。

[1]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第6期。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6月第1版。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八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个要求可以说是最低要求,你辛苦的备课、上课、判作业,你辛苦的和孩子的不良习惯作斗争,你辛苦的......,结果你确是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这可以说是一辈子当老师最大的失败。每当看到,受到学生崇拜的老师表现出来的自豪和幸福时,我就有说不出的艳羡。无论我的学生的成绩、我对学生的态度、我对他们成长中的帮助,我觉得都很到位,为什么我就不能收获那样的感情收获呢?这是我当时的真情实感。

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教书?学生毕业走了我获得了什么?教数学的、教物理的、教语文的、教英语的等等,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同时,我们这些老师应获得什么?对学生来说,除了获得知识和能力之外,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还学会了什么?带着这些乌七八糟的问题,我慢慢的捋出了一个头绪。一个人在成长中要学会和自然相处,也要学会和人相处,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之前。主要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同学)、如何与成年人相处(家长、教师、亲戚及社会的相关人等),这一阶段人的上升阶段,从弱势(仰视别人、学习别人制定的规则)到均势(和别人平等,评价规则的优劣)。第二阶段,从工作开始到50岁左右。是人的鼎盛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的交往,参与社会规则的修订,开始按自己的理解为别人制定规则(至少为自己的孩子制定规则)。前一半还是学习如何与老同志相处,后一段就要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养自己孩子阶段,或教育别人孩子)、还要学习如何与比自己小的领导相处。第三阶段,下降阶段。人过五十,有些人可能要威风到70,但大部分人,开始学习如何听从指挥,如何淡出社会主流。70岁之后,就是进入人微言轻,看孩子脸色行事的时候了。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心不全,三十七八正当年,四十七八英雄汉,五十七八还能干,六十七八完了蛋。就是说的这个理。

回头说我们的教学,学习再多的知识,人一旦死去,也都是烟消云散。做再多的发明创造,一旦有新的出现,还是要被忘掉。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活一辈子就是过一个好的情感体验,即人生的幸福,其他的成就不属于生命的根本属性。所以,我说课堂教学的一个潜在目的就是培养师生感情,学科知识只是感情交流的媒介,师生对知识的探讨越深入,师生的感情就越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越有兴趣,学生就越热爱生活。学科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决定力他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没有获得学生的感情的老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由表及里的阐述这样几条原则。

学的好比教得好重要每一个老师都是要从服务学生的学习这一表象出发,才能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从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和指导,这是研究学生的开始。

关怀比学问重要“childrendon'tcarehowmuchyouknowuntiltheyknowhowmuchyoucare.”翻译过来就是:孩子不关心你知道多少,他们知道你关心你他们多少。所以,中外共此明月。

公正比特殊照顾重要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的社会,但是在我们的每个小集体中,还是呼唤公平,大家认可公正,不放心的是否能真的保证公正。特殊的关照也需要,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

诚信比自律重要作为老师要兑现自己的成若,要按照处理问题的规定去处理,不能依据自己的好恶、自己的理解,去改变应有的结果。答应学生保密的事就是对谁都不说、永远不能说。实在要说,也得编一个历史情境或它域情境,换一个当事人来将这个故事。这是做老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孩子面前讲自己的人品更重要,他直接关系到孩子对社会的信任度。有时我们强调以身作则,实则是不能实现,且不说老师和孩子的巨大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处处以身作则,况且很多人利用这个名声,以势压人,沽名钓誉,在学生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讲理比说教重要要成为一个以理服人的人,而不是以权压人的人,以大话压人的人,以高调压人的人。

尊重比爱重要尊重是理性的,是平等的基础。爱是感性的,必然掺杂个人的感情,爱每一个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一句口号,特别是本能反应时。而尊重是一种理念和一种修养。

师生共同奋斗比其他的都重要,上面讲了很多,都是做不到的或者是不能保证总是做到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业,这一过程就是共同奋斗的过程。任务共同分担,活动共同实施,有问题共同研究,有冲突互相争辩,有矛盾开诚解决,有成就互相庆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最后,一切都被共同的目标裹挟在炙热的情感之中。功德圆满。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九

例如,我经常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像“踱来踱去、环顾四周、仰望、俯视、打量”等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我就带动学生跟我一起做动作来理解词义,这样就避免了教学的枯燥,学生也易于理解有时候我还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课木剧表演,参与他们的角色朗读,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做到“乐中学,学中趣”表演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风采和活力。教师演绎用情、教导用心使语文这门学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追随了教育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审美的需求。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要精心设计,把握好表演的尺度,不要让表演贯满堂,不能是哗众取宠,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哪儿需要表演,哪不需要表演,要恰如其分,让表演和教学达到和谐统一。语文教师要是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他的课就一定能达到生趣盎然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板书“让绘画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独放异彩。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较为简单,认知能力还很差,知识结构初建,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在认知上对较为直观的'、形象的、艳丽的、趣味儿性的东西感兴趣,艳丽的感官刺激中,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从而把注意力迅速聚结起来,而且集中时间相对较长,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绘画巧妙地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把欣赏绘画、认知文字、品味语言的美感、陶冶思想情操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在识字教学中,在设计板书时往往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直接画一些相关词语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看图、识字、理解相结合,有时我还让他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我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我边画画边书写词语,荷叶、水珠、青蛙、蜻蜓、等等,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通过绘画展现在黑板上,学生先是发出一阵由衷的赞叹声,继而又兴致勃勃地读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学习词语,串词成句,连句成段,步步深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这篇课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消化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教学古诗+山行,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每一句诗意,我把每一句诗都在黑板上用图画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诗意,也用最短的时间加强了古诗的记忆。这样的课堂不仅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让激情充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低年级的学生凭兴趣上课很重要,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这样你的课才会有一定的感召力。

课堂有激情,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激情,有激情就会有魅力,例如,我在设计课文朗读时,常常把自己扮演成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用主持人的口吻让学生开展,我来挑战你,朗读比赛,学生向主持人或比自己读得好的同学提出挑战,这样朗读起来就会更细心,就会去用心去读,再加上挑战主持人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学生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提升了智慧,学到了知识。学生不仅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朗读效果更加良好。使“趣中学,学中趣”落到了实处。

教学中我还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例如,我和班上一名小学生站在讲台前,让班上学生在我们身上找出反义词,不用举手,随机说,看谁说得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胖对瘦长对短大对小老对少等等。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我趁势抓住契机把这些反义词汇总起来,来个比比谁最聪明,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反义词。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经常找来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想象刚才所看画面,由我口述,“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初升的太---阳”“一望无际”“辽阔的大海,飞翔的海鸥”“沙滩上捡贝壳的一群孩子”。学生想象美的画面,提升美的素养,享受美的情操,很自然地培养了他们爱祖国、爱河山的情感。

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励。在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新颖的教学设计不仅在传授知识之余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此观念指导下,我对初一新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具备一套得力的班委成员。而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人才,提拔人才。”所以在班委成员的组建上,我采取了同学自愿报名,鼓励全班参与的竞选演讲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而且可以让同学们大胆展示自我。在竞选演讲中,选手必须要阐明履行职责、工作方法、特长优势、具体目标,以便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同时也能加深老师同学对他的了解,以便分配适宜的工作。竞选演讲完毕,要求全体同学参考竞选者的平时表现及演讲情况仔细斟酌,选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员。由于班委成员是尊重学生意愿,民主选举产生,而非班主任指定,所以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拥护,而那些少数也就只能服从多数了。明确各自职责后,班委成员就可走马上任,参与班级管理了。为给班委成员增加压力,增强责任感,本班内对班委随时进行“考评”,由学生投票选出工作负责者予以褒扬,而不负责者则随时更换,这不但给了在任者以危机感,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同时也给其他候选人创造了机会,增强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信心。

二值日班长,开展创新工作。

班干部只能由少数同学担任,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我们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换制”来配合班委工作。每天的值日班长由同桌两人同时担任,共同协助班委开展工作,同时值日班长也应独立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除对班级的日常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作好记录外,还应根据当天具体情况安排班级工作,如:排解同学纠纷,安排课外娱乐活动等。值日班长轮完一遍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慎定班训,培养荣辱观念。

“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个班集体真正成立的标志。”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班集体在组建之初,不能尽快形成一股良好的班风,将很难开展以后的工作。而利用班训培养持之以恒的良好班风,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班训的确立实应慎重。不结合班级实际盲目确立一些大而空的班训,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我在开学一个月后才制定了本班班训:“自尊自律诚实勤奋”。这八个字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做人要自尊,行为要自律,说话要诚实,学习要勤奋。制定班训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以后还应不断强化,随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结合班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班训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落到实处。等到学生能够时时以班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荣辱观念,以后开展班级工作也就顺利多了。

四小组合作,增强竞争意识。

学生在校的活动大致可概括为:学习、卫生、纪律。要抓好这三项活动,若单从班级整体利益出发,则目标显得太大,而短期内又看不出来;若单从个人利益出发,又会遇到一些对此无所谓,破罐破摔的同学,同样难以奏效。所以我就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尽量均衡的将全班分成十四个小组,每组四人,选举产生一名组长,具体负责本组工作,对组内成员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情况作好记录,以与其他组展开对照,并予以适当奖惩。如:前四名为优秀组,画“小红旗”一面;后四名为后进组,画“小绿花”一朵;下次若有进步则改为“小红花”;中间各组则画“小红星”各一枚。旗、星、红花、绿花各按4、3、2、1分计,两周一总评,然后奖优罚劣。这样,学生的各项表现在短期内即会有个结果,而个别对荣誉不在乎的同学,也会在组员的督促下调整态度,奋勇向前了。因为他的表现如何,已不再仅仅代表其个人,还与小组的荣辱休戚相关,即使他不在乎个人荣辱,恐怕他也顶不住组内成员给他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再不争取进步,恐怕就很难办了。这也正应了名人硕德所说的话:“人与其他生物不同,非竞争不能进步。”

五遥控管理,加强方法指导。

以上所说,大多需班干部或学生自主管理,但放手让学生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班主任去指导,去组织。如新干部班子组建前,必须将竞选的设计、操作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准备,并作好动员工作;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他途径,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有放有收,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下一步工作。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十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在学校里接受我们的教育。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为孩子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让他们积极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1.使用符合孩子们特点的语言。

1.1使用充满童趣的口语;“无论学生来自什么。

样的语言背景,所有教师都与语言直接且密切相关。无论他们讲授哪个科目,无论他们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教师都要在所有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运用语言。教师借助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授知识,强调重点,带动讨论,展开表扬,启发更准确的答案,做出解释,有时还要训斥。”

前年,我成为一年级某班语文教师,面对这些刚上学的孩子,我很担心,他们年纪这么小,能专心听我讲课吗?结果我发现,我的担心是正确的,孩子对于我上的课并不是很积极参与,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习特别棒的学生,而其他的孩子一般不怎么发言,漠不关心。这好像在专门给那几个孩子上课。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记得有一次,我发现孩子们有乱折书的现象,于是我说不能把书乱折,这样书很快就会损坏,有个小女孩举手,我就让她发言,结果我听到她说:“如果我们乱折书,书会疼的。”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有点吃惊,她平时表现很乖,遵守纪律,上课不随便说话,从她的表现,我总以为她很早熟,看来我的看法太片面了。于是从这个事情我发现,孩子们的感受能力特别强,他们是纯真的,充满着童趣的,而我的课堂语言太死板,太成人化,所以课堂上我说的话,孩子们不感兴趣,或者说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共鸣。那么应该怎么样使自己的语言更加贴近孩子们的世界呢?我发现一些孩子喜欢带儿童杂志如《小聪仔》、《儿童画刊》来看,我灵机一动,是不是这里面就有我想要的东西呢?我从他们手中借来这些书一翻,果然如此。于是,我一有机会就看这类书,从中吸收我所需要的“营养”并把它们应用到课堂中去,就把自己也想象成一个孩子,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多用孩子们喜欢听的、生动的、有趣的语言,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孩子们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接受知识比以前快了。比如我在上《画》这一课时,在讲到“人来鸟不惊”引导孩子们思考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描绘:“小朋友,你们看,大树爷爷的枝头上站着一只毛茸茸的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们好!’”于是学生和小鸟打招呼,可是小鸟没有回应。于是我又说:“哎呀,小鸟不理我们,我很难过,这是怎么回事呢?”当一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的手纷纷举了起来,抢着说:“我来说,我来说!”

1.2使用恰当的体态语;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捕捉时机,用满怀希望的目光、眼神,学生喜爱的动作进行引导也非常重要。在课堂的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通过不断的读来理解课文,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呢?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也许由于她入学年龄小了一些,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能很好地集中,字也写得比较差,可她在文艺方面有特长,感受能力特别强。一天上课,在请同学读课文某一段落的时候,不怎么举手发言的她举手要求读书,为了鼓励她我特地叫她读这个段落,可是我没有想到,她声音那么清脆,吐字那么清晰,表情那么丰富,感情那么强烈,她读得那么棒,我情不自禁地朝她微笑并伸出大拇指,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大家读书都能像她这样。”她当时可高兴了,高兴得脸都红了。从那天我上课就有意识地在要求朗读课文时给她一些鼓励性的目光,她也经常用微笑回应我,她上课更专心听讲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我经常这样告诉孩子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当有小朋友上课开小差的时候,老师会用眼睛看着他,用眼神告诉他,老师已经看见你在干什么了,赶快坐好,认真听课,老师会原谅你的;当有小朋友学习特别专心时,老师也会用眼睛看着他,用眼睛、用微笑告诉他你真棒!”所以当孩子们不自觉时,我会用眼睛看着他,而孩子们也会及时地改正错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用语言调节儿童的学习活动,那么学生就难以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就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和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能否主动地投入,就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当中,要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并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当教授的是学生想要知道和学习的内容,他们就更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在课堂上构造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创造这种氛围。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孩子们因好奇而要学;或描绘学习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因爱美而要学;或提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因探究而要学;或联系儿童已有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促使孩子们形成一种迫切想了解,迫切想知道,迫切想学习的心理,孩子们在这种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受,这种学习、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种孩子们在接触新知识时,就能带着热烈的求知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我所教的孩子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阅历很浅,而他们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汉字。作为一种局面符号,汉字的学习需要调动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例如观察的次序性,对被观察物诸多特征的取舍以及记忆的策略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往往是囫囵吞枣,观察的方面任意性较大,有时就不容易看到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另外,他们对客观事物各个组成部分或各个侧面辨认或抽取特征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对准确、快速的再认识往往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学习汉字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就要很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我了解到视觉和和运动觉是形成空间知觉的基础,它们在汉字的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形状知觉。由于儿童不熟悉抽象的图形,所以倾向于把这样的图形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去感知和理解,这样更加便于儿童的理解。所以,我在识字之初用画图的办法来教象形的独体字,如在教学“日月山川”等字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这些字的图画,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生字,通过看这些图画来学习,汉字表意的特点就充分表现出来了,孩子们对这些字为什么是这样写,识字的难度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减少了,理解就变得容易了。同时,孩子们看到字的最初的形状还很像图画,而孩子们又特别喜欢画画,他们觉得很有趣,学习起来就更高兴了。而他们在汉字的学习中,不断地体验到快乐,他们就会觉得想学,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学习的时候,不能扼杀孩子们对精彩的学习世界的向往,应该尊重孩子们,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2]贾素玲;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版)。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十二

目前写教案的方法,由于受格式限制,每次都要复许多固定的内容,浪费不少时间。

写好教案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用的。因此,只要便于完整,科学地积累教学经睑,符合简练实用的原则,什么样的路子都可以试一试。

在教改实践中,可采用文字式教材教案,根据单元教材和教学进度表,编写教材时,把每节课的开始部分、结束部分及器材场地等去掉,留下基本部分,使人们看就知是上什么教材、什么任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群众体育活动、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相反,写教案很细,课的每一环节都写得很具体,在课上教师如果把自己注意力的大部分放在教案的回忆上,完全沉浸在教案中的回忆,那么,他的讲解肯定是不生动的,毫无感情的',这种讲解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在课前,教师要花费许多时间来写些每课相同的部分。加上课前器材准备工作,教师把许多时间放在编写教案和器材场地上,就不能更好地把许多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教法和业务学习上,时间长了,枯燥无味,最后连教案也不想写了,因为有许多的课课相同的。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教案,可为教师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体育锻炼和实标,保证教师为完成繁重任务必须具备的时间、能力和精力。

改革中小学校现行的体育备课方式,把体育教师从繁锁的模式教案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寻求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让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技能,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实际备课和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活动,这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下面试举一次课简明教案示例,仅供参考。

一、耐久跑。

(一)动作名称:途中跑(15分钟)。

(二)教学任务;改进途中跑技术,发展速度耐力。

(三)教学重点:途中跑。

(四)教学难点:保持速度、保持姿势。

(五)教学要求:途中跑步伐均匀、轻松、动作协调。

(六)教学六法:

1、原地摆臂和呼吸配合练习。

2、高抬腿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

3、后澄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

4、小步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3一5次。

5、重复跑:中等速度,速度均匀。男100米x3次,女100米x2次。

(七)易犯缺点:后蹬不直,造成坐着跑,前摆腿时,大腿抬不高。

(八)教学组织:

1、成体操队形站立,做原地摆臂动作练习,

2、做行进间跑的辅助练习时,成六路纵队站立,每组一个人一起做练习。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学生的参与动机、参与行为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学校体育教学对弱势群体学生重视关心不够;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参与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现状。建议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注与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更好的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分析。

绪言。

弱势群体一词来源于社会学,它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本文中弱势群体学生是指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体育主观认识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一直以来都被重视,但是在教学中仍然不容乐观。弱势群体学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员,如何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民办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分类。

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学生主要指在客观、主观条件上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的学生群体。

(一)客观方面弱势群体学生是指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的学生。诸如身体过度肥胖、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身材矮小、先天性疾病及各种后天原因造成的运动能力缺失的学生群体。

(二)主观方面弱势群体学生是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均正常但由于自身性格、意识等主观因素影响而不能很好的进行体育学习及运动的学生群体。诸如因胆小性格怯懦而不能进行体育学习的学生,因体育教学方法不得当而对体育学习抵触的学生等。

二、现阶段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学习分析。

现阶段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被动学习的情况,学生不能对体育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集中于活动强度小运动项目,学习中不能主动积极的学习。

(一)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不明确。

弱势群体学生在参加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为被动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利拿到体育学分,而对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行为分析。

1、缺乏积极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此类学生在面对稍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时,表现出畏惧困难,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克服困难,害怕失败,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敢参与其中,缺乏竞争意识。

2、自卑心理严重。

弱势群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教学中总是将自己定位于旁观者,尤其在课堂技术演示等环节弱势群体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的更为突出,原本已经基本掌握的技术,在演示的过程中则不能很好的完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情愿接受不熟悉同学们的帮助,在同学们对其帮助时表现出冷漠、无所谓的态度。

(三)民办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民办高校一般起步较晚,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主要在教学管理、体育场地设施、教师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学生基本上是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缺乏针对性强的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没能很好体现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心和重视。

2、体育教学设施的.滞后和不足。

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学科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学院各项建设倾向于专业学科建设,而作为公共课的体育课来说体育教学设施的滞后和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专用的多媒体教室、专业的影像资料相对缺乏,对于弱势群体学生集中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的场地要求不能实现教学的需要。

(四)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普遍偏低。

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年轻人的比重较大,绝大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缺乏教学艺术的同时由于年轻气盛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语言的运用更会对弱势群体学生造成负面心理影响,直接导致学生更加抵触体育学习。

三、提高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学生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弱势群体学生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和丰富可行的教学内容安排;设置独立的弱势群体学生检测体系,针对弱势群体学生定期给予体质健康测试、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体育锻炼方案;加强体育保健课的教学。

(二)认真了解每一名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

作为体育教师要对教学的主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教师只有清楚的知道了学生是因为先天因素不能很好的学习还是主观意识上抵触体育学习还是由于性格上自信心上的不足影响学习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优美的技术动作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弱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形成由教师要求学转变成学生主动学。教师要善于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情景,尤其在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科学合理的营造学习情景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关键作用。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的拓宽自身的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在体育专业知识方面,在如心理学、社会学、保健知识等体育相关的学科领域也要深入学习。

(四)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但是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体育实践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正所谓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理论方面更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中理论教育尤其是体育欣赏方面的知识尤为重要,诸如国家在大型比赛中争金夺银的精彩片段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来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有着极其直观的教育作用。此外,对弱势群体学生加强个人体育运动监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自身的体育学习有着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个人体育运动监督,学生可以明确的体会到自身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师友”合作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教师真诚、主动的去关心弱势群体学生,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切的感到教师的关心,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进步,即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进行适时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无时无刻的关注着自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完善必需的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的是否完善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没有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弱势群体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参加体育锻炼,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为弱势群体学生能提供一个安全、适宜的运动场所,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满意程度,对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一)弱势群体学生作为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应加强对此部分学生的关爱,制定专门的教学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检测体系。

(二)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知识水平,主动营造新型的师生师友的和谐课堂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体育教学场馆设施的完善对促进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和选择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内容。重视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汪流,陈海燕.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网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2)。

[3]姚宏茂.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0)。

[4]张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学生教学浅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吸引学生注意论文篇十四

中学阶段的初一至初二年级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在这个时期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教师总是扮演“讲述者”的角色,侃侃而谈,让学生充当“听众”。这种作法也应改革,即在教学中(或课堂外)注意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愿望的机会。比如,在教授《我的老师》(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二册作者魏巍)一课时,让学生更多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他自己的老师,而作为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讲述,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如果学生讲述时,表达内容不清或难于理解,教师应耐心和气地鼓励学生重新表述,并加以指导性的提示。这样以真诚耐心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口语表达,会让学生们(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她),对他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为他口语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应注意的是:切忌粗心地打断他的表达或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口语训练。如果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对口语能力的培养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信心,这对他们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发展初一年级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的作文教学中,在教学生描述事物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为对象。比如,在组织参观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并在参观以后,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假若参观的是某化工厂的车间,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最感兴趣的车间”,并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具体细致地描述,以达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作文的写作水平(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之间的语言交往活动也很重要,因为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同学之间的交往活动,鼓励同学之间(尤其是熟悉的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创造他们交流的机会。在交谈中,应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努力做到表述清楚,少语病。在作文评讲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做到事半功倍。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