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自主教养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3:03:40 页码:9
最新自主教养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2023-11-20 13:03:40    小编:ZTFB

读后感是我们对读完一本书后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涵。在写读后感时,要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同时结合作品的细节和情节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读后感,给大家分享一下。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一

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它是以一定的方式引发并保持其行为,从而可以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既受到刺激、强化、接近、惩罚和示范的外部行为影响,也会受到我们对外部事件的理解来影响,本文就从多个角度来谈谈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需要则是人缺乏某种东西的所具有的心理倾向。但有需要未必有动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诱因,有满足需要的外部事物存在,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前者会促使人趋向和接近目标,而后者会促使人逃离或回避目标,那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们对正诱因要不断强化,对负诱因则要尽量消除。只有具有足够的正诱因,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需要的强度,如果强度过于弱小则不能引发动机。我们只有创造条件使需要被学生所认识并且愿意采取措施来满足需要时,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可以用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诱因,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细致的目标来强化这种正诱因。

从动机的分类看,既存在着好奇心、自尊心、求知欲、责任感、成功感、学习兴趣等内部因素引发的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分数、奖金、荣誉等外部因素引发的学习动机。前一类动机具有持久性,而后一类动机当外因消失则时难持久。这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内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也绝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运用,力求做到恰如其分。

学习动机具有三种成分:价值因素、期待因素、情感因素。学习价值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判断,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的越清楚,学习就越自觉,学习上的动机也会越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条件,强化学生关于学习任务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期待,是学生对未来学习事件的预料,主要是预料学生自己的学生能不能符合社会和自己要求的种种变化。我们可以多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努力做出积极乐观的预料,从而促使学生做出不断的学习努力。学习情感,是学生在学习时对过程及结果的情绪情感反应,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会对学习起促进或干扰活动。我们只有多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是核心部分。成就动机包括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最有可能对成功率50%左右的任务具有很高的动机水平,而对那些完全不能成功或者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往往很低。避免失败的动机,则对那些非常容易和非常难得任务有很高的动机水平,因为困难的任务万一失败,就可以以适当的借口,来减轻失败感,而容易的任务则可以避免失败。我们只有分析清楚学生的成就动机类型加以对症下药,才能促进学生产生和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二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一位母亲跟我说:“我的孩子真讨厌,坏毛病太多了,不爱写作业、贪吃零食、乱花钱、整天粘着电视,你说怎么办呢?我都说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

因为彼此比较熟悉,我和她开玩笑说:“你要是这样说孩子八千遍,他就更改不了了。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跟我说,一句话重复三遍就是对别人的折磨。你对你的孩子重复了八百遍,孩子怎么受得了?”我建议父母们,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把你们每天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录一星期后放给自己听听,父母自己都会烦死。

孩子们对我抱怨说:“我妈妈真烦人,每天都唠叨不完,她只要嘴唇一动,我就知道她要讲什么,因为她天天都讲一样的话。”

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他学习不好一定是碰到了困难,孩子需要的是你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或训斥。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其实,今天的父母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我发现,问题在于许多父母还是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的内容,而忽略了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换句话说,习惯培养是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

为了给广大父母和教师朋友以具体有效的帮助,我们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套(《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我们首先选定了拥有爱心、认真负责、尊重他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五个习惯,因为这五个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关键内容,如果养成了这些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成为孩子一生幸福的保证。同时,我们对于如何培养这五个习惯提供了可以具体操作的详细建议。(培养自我管理习惯的一册率先出版,书名《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上市当月即发行4万册!)一套丛书能够在儿童习惯培养方面,提供如此具体的教育方案,是极为罕见的。

多高的墙多深的基。我们之所以能够编写这套(《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是因为作者大都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自起,我们一直在做国家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现在又开始做习惯培养方面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在这里,我愿意试着与您分享一下习惯培养的六大步骤,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帮助。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你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你走向成功。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虽然外语考试要14:00正式举行但为了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该规定在考场纪律和考生准考证上均明确写明各大媒体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考试当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学考点,13:45以后一连来了4名迟到的考生,而这时都已过了13:55。当老师告诉他们不得入内时,这几名同学当场傻眼,这才想起看准考证。他们纷纷表示没有看清该规定,求监考老师放行。其中一位不断向老师苦苦哀求:“我为今年考研已经准备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一位考生边哭边说考官不近人情。

这几名男生迟到的理由,有的是因为睡觉睡过了头,有的是因为吃饭吃晚了,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忽视了“13:45前入场”这一规定。据说,全国很多考点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可以说,任何对自己负责的同学都不应该有这样低级的失误。

上面这件让人感慨的事情告诫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确认的习惯,否则就会有吃不消的苦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确认的习惯更会终身受益。例如,平时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考试的时候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的事情要牢记在心并提前落实,等等。这样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会好,为人处世也会受到欢迎。

让我们来欣赏另一个故事:

1959年10月。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并于1960年3月开始在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当时20名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感动了他。罗廖夫说:“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加加林为什么成功呢?因为好习惯给他带来好运气,因为好习惯解放了他,他根本不需要考虑要不要脱鞋,他的文明行为已经自动化了。也就是说,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失败。

有人会问,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入,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一个男孩子上课时很调皮,把任课老师惹生气了,下课了全班同学都埋怨他,这个小男孩很懊恼,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做了四十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验丰富,是全国特级教师。她听了小男孩的话,对他说:“犯了错就认错还是好孩子嘛。那你决定怎么认错呢?”小男孩说:“我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再给老师鞠个躬。”孙老师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很有诚意。可是你会鞠躬吗?试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孙老师摇摇头说:“这不是鞠躬,这只是点头嘛,点头道歉缺乏诚意。”那个男孩愣住了,因为长这么大,他从来不知道鞠躬与点头有什么区别。

这时,孙老师站起来,给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然后,孙老师让男孩子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孙蒲远老师不愧是全国特级教师,她教育学生不光有耐心,还很细心,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研究员曾与儿子难以沟通。儿子房间里贴了许多篮球明星乔丹的画像,因为乔丹是他心中的偶像。

后来,一向不喜欢篮球的关颖,开始与儿子一起看篮球比赛了,并且收集了许多乔丹的故事,这让儿子对妈妈刮目相看,自然亲近了起来。关颖发现,只要与儿子谈乔丹,儿子就心服口服,因为他对这个偶像有认同感、亲切感。

结果,借助乔丹这个榜样的力量,全家人和谐相处,儿子也越来越可爱。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们的伙伴。因此,父母和教师既可以选择孩子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孩子的优秀伙伴,只要发现他们的某些好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试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心理学家的测算是21天到90天。显然,某种行为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举一个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给他训练,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只要是吃东西就必须洗手。吃饭的时候洗手了吗?看看,你老问孩子,还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习惯了。开始一看妈妈,就知道“哦,我要洗手”,到以后他就不用提醒了,就如现在我们大人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还要提醒吗?这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要训练。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时候容易乱,早上起来,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呢?裤子都找不到了,东找西找的,很乱。这就是没养成一个习惯。

我就建议父母采取一个办法,孩子要从小就开始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培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但开始的一个月是关键时期。过了这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所以说很多好习惯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训练出来的。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假期到了,这个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写字握笔的姿势练好,开学前我要检查。”

这种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笼统的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计划分割成很多个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今天做得好,可以奖励1颗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换1颗大星星;获3颗大星星,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并期待着明天的进步。

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习惯培养的措施。

于是妈妈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1个小时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愣,想不到妈妈挺宽容的,说3回就3回。妈妈继续说,你如果1个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妈妈又说,先别开心,有奖必有罚,如果你l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了3回,当天晚上的电视就不能看,包括动画片。

母子协议达成了。结果是5天下来,儿子3天做到了,1小时写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一到了6点钟就急,因为不能看动画片,怎么央求妈妈也不让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这样慢慢地变化了,一想到1个小时只能站起来3回,就会慢慢地控制,并用争取晚上看动画片来激励自己。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这个孩子终于养成了专心写作业的好习惯。

我觉得这个妈妈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我从她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了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就千方百计让他把好的行为不断地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做法,就是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过程,让他们慢慢地把坏习惯改掉。

用递减法减去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像戒毒。有一年,我到阿姆斯特丹去访问的时候,在大街上发现有的店里卖毒品。我很奇怪:全世界都在戒毒,你们怎么卖毒品呢?荷兰人说,我们是卖给那些戒毒的入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们允许他们微量吸毒,凭一个证,可以来买点儿,让他逐渐减少。这就是递减法。

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坏习惯就和毒瘾差不多,一定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他的坏行为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甚至奖励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什么叫良好的环境和风气?还是讲北京市史家小学的案例,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北京史家小学学生的文明习惯之所以好。与良好的校风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做法使我很感动。这个学校种的杏树很矮,一年级的学生伸手就能抓住,但是没有一个人随便摘杏。现在杏树换掉了,换成了柿子树。秋天,红红的大柿子压弯枝头,也没有人伸手去摘。是学生们不知道柿子好吃吗?显然不是,北京的孩子都知道柿子很好吃。他们不随意摘取是因为心中有荣誉感,你不摘是好学生,我也不摘,我也要做好学生。最后丰收的时候摘下来,低年级一人一个,高年级两人一个,分不过来,就这样分了。多有挑战性啊!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多现实的体验机会的。

好的家风是好的家庭环境,好的校风就是好的校园环境。非常神奇的是,好环境好习惯的影响力具有迁移性。也就是说,在某个方面做得好,有可能在另一个方面做得也好。有一次,这个学校的老师带学生去看电影,有1000多个人。以前,每逢学生场总是乱哄哄的,可这次已经入场5分钟了,却没有声音。放映员很奇怪,还以为人没来呢,其实学生们早就坐好了,正安安静静地等待电影开始呢。这就是习惯的魅力。

史家小学的故事耐人寻味,我们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比方说家里人都不能骂入,孩子如果骂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环境。

你知道孩子这个时候都怎么办吗?你看电视他不敢过来,但是他想看,他就把门开个缝儿,耳朵竖得尖尖的,用耳朵听电视,这多累呀!所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孩子不在家的时候你尽可以看电视,或者孩子睡觉了你再看电视,孩子学习的时候你最好别看电视。你是个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还那么小,他更抵抗不住诱惑了。没有好的环境,就很难培养好的习惯。

培养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习惯培养不起来,是你的方法不到位。习惯的培养是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什么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比方不磨蹭,不言而无信,不做一些低级趣味的事情,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义。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些习惯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环保,我们就要向孩子学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老师跟孩子的关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才有亲和力,才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三

20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在丹麦小城奥登赛一问简陋的小屋子里,诞生了一个男婴。

这是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曾替富人家的儿子当兵,去和拿破仑的军队打仗。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身患重病的父亲归来时,儿子几乎认不出他了。瘦骨嶙峋的父亲连锤子也拿不稳,做一会儿活就疲乏得厉害。母亲也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一天到晚,她都躬着身子趴在小河边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洗衣服,等着她去洗的衣服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尽管生活贫困,男孩的童年仍然有一段幸福的时光。父亲虽然是个鞋匠,却喜欢文学。在他简陋的工作台上,挂着一个书架,上面摆着《一千零一夜》和丹麦作家霍尔伯格的喜剧剧本等作品。当儿子出生后没几天,他就开始为儿子大声朗读文学作品,并给他讲一个又一个故事,使他从小养成了爱听故事和读书的习惯。为了儿子的快乐,许多星期天,父亲都放下工作,为儿子制作望远镜、玩具舞台和可以变换的图画。他常常说:“一个人有吃有穿还不够啊,人的心灵也有自己的要求呢!”

由于家庭贫困,男孩很早就失学了,但因为从小接触文学作品,他对读书充满了兴趣。大约从16岁开始,他结识了一位大学图书馆的馆员,并获准自由进入书库。就像一头饥饿的牛闯进了菜园,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失学少年的视野,尤其是莎士比亚和司各特的作品,让他深深地为之折服。从此。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为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

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部作品,这无疑得益于童年时期父亲对他的读书启蒙。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孩子心里装上了一部成长的发动机。有了动力之源,父母就不必担心孩子失去前进的力量,找不到通往幸福生活的方向了。读书,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的各个方面均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读书给孩子带来快乐。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读书是快乐的。对于孩子来说,书不只是知识的来源,它更是玩伴和朋友。一书在手,孩子便不再孤独,闲暇时间也不再彷徨,孩子的想象随着作者的想象一道飞翔,孩子的心灵借着书本得以舒展。爱读书的孩子可以在书中任意遨游,获得无穷的乐趣。

读书为孩子打开学习之门。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喜欢阅读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会更加喜欢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有着必然的联系。喜欢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学习的孩子,也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因为他们知识广泛,博闻广见,他们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寻找并利用资料。另外,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量大,写作能力也往往更强一些。无论是好的学习,还是好的写作,都是始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为孩子打开学习之门。

读书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孩子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是有限的,但读书扩展了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为孩子架起一座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桥梁,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喜欢阅读的孩子,在书中体验着好奇、想象、兴奋、愉悦、同情、慈爱,当然也包括悲伤等种种情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幻想、渴望和向往,永远保持开朗向上的精神,这种向上的精神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孩子强有力的翅膀。

信息化时代读书有特别的价值。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掌握信息,而阅读是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翔平教授所说,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极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尽管计算机已十分普及,但计算机并不能代替人的阅读,相反,它更有赖于阅读。阅读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所以说,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仅影响孩子的现在,也将影响孩子的将来和整个人生。养成了读书习惯的孩子。一辈子不寂寞;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一辈子都不知所措。但是,像其他任何习惯一样,爱读书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是让孩子能够受益终身的财富,也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四

“自主——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精神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在注重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继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那如何培养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

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营造和谐情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2。创造教育契机,点燃自主创新火花。

3。组织讨论交流,引导自主创新学习。

4。鼓励质疑问难,激发自主创新热情。

“自主——创新”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五

金冬玲我在》新视野》里重点学习了第一篇》有效指导》。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有效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我们五年级刚刚的毕淑敏》学会看病》,我是这样来导入的,有一位这样的母亲,在儿子发高烧时,当时自己就在家里,而且是一位医生,不仅没有给他吃药,还狠心让儿子一个人上医院看病。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位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成年后的儿子是怎样看待那时母亲的这种做法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把学生的注意一下子吸引到文本当中来。

2、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3、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有效提问,意味着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问,我认为要做以下几点:

1、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找出文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提问,从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一位平凡辛劳贫穷的母亲,为我满足我的求知欲,对我的学习是如此支持,多么通情达理,多么伟大啊!这种浓浓的爱子真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身为人师的我们也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这种有效的提问,不但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对文本的有效解读,进一步落实了课文的教学目标,感目标,知识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六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焦虑水平、归因、学习期待、及学习需要。那么如何结合这些内在条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调节控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下面本人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保持焦虑适中。

一般来说,由于适度的焦虑能帮助学生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生成完成任务的心向,因而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说,中等程度的焦虑适合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来激发学习动机,高焦虑则适合高能力的学生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由于高焦虑与低能力的结合反而容易降低学习动机,就需要师生在教学管理中尽量避免。

要做到焦虑适中,我们可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为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以防止学生因教学目标含糊而对考试焦虑过度。第二、平时的作业在时间上不要卡的太紧,并要允许学生上交作业之前加以修改。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既要提高对考试意义的认识,懂得一定的考试策略,还要通过引导学生正视考试失利和适度与同学比较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尽量避免因学生自尊心受威胁而过度焦虑。

二、进行恰当归因。

一般来说,内控特征的学生往往会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学习态度上也会更积极自信和更强的自我责任定向,从而在学习上勇于不断攀登,敢于挑战困难,能够不惧挫折坚持到底。而外控特征的学生具有较低成就动机,自信不足,过度焦虑,学习兴趣缺乏,常把成功归功于运气。我们在引导学生恰当归因时,若是遇到成功,应尽量把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这样可以产生自豪感,从而强化动机;若是遇到失败,应尽量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以避免导致自卑,弱化动机。总之,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地将成败归因于能力,将会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有效性期待,无论哪一种期待,就算学生的学习没有获得强化,只要有良好的学习期待,学生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怎样促进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期待呢?第一、情绪唤醒水平不可过高,否则当学生产生厌恶感时,反而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期待。第二|、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同伴,在进行言语劝说时,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否则要么劝说无成果,要么成果难以巩固。第三、提高对个人成败的归因能力,如将成功归功于内部可控因素,有助于提高学习期待,而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则不会提高学习期待。

四、激起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又叫求知欲,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好奇心。要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同心协力的做好:第一,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学生拥有的学习需要就越强烈。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达到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也叫抱负水平,来帮助学生确立高质量的目标。第二,好奇心是产生新的学习需要的首要条件。我们只有努力使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保持既适应又不适应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此,除了在形式上多样地运用演示实验、板演或提问等,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新颖有趣、小而具体,发人深思。第三,直接的学习兴趣,能够给学习带来愉快的情绪,可以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要激发直接的学习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也可以通过讲授、录像、演示、图画、幻灯片等多种方式的有机配合。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七

好习惯的养成必定伴随着坏习惯的矫正。国际知名听力专家拉尔夫g尼克尔斯曾指出十种不良的听课习惯,对于指导孩子的课堂行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认为课程单调无味。

差的听课者一经判断讲课将是单调无味之后,就会心不在焉,而这种判断通常不是以知识而是以无知为基础的。

好的听课者,即使课讲得似乎很单调,也会倾听可能是重要和有用的信息知识。

2、批评讲课。

差:常常找讲课者的岔子,也许是不修边幅,或者声音单调,并推断这样的人是讲不出什么重要的内容来的。

好:清楚的认识到上课不等于时装表演,他所追求的是观点,思想,而不是找批评的靶子。

3、过激反应。

差:由于专门注意了自己与讲课者观点不一这件事,以致于没有听到大部分讲课内容。

好:用脑子而不是用感情来听课,他只是把不同的观点记下来,以便课后向老师请教,然后继续听讲。

4、只听事实。

差:要的仅仅是事实。认为“具体的阐述”只是他人的观点而已。

好:想知道事实是怎样证明原理的,例子又是如何说明概念的,论据是怎么证明论点的。他认为事实是重要的,但只有和原理、概念、论点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5、概括一切。

差:企图将每一堂讲授的内容通过详细的概括硬套进一个刻板的模式,他忙于分析形式和风格而忽略了内容。

好:按照讲课者的题目和组织形式来校正自己的笔记。

6、伪装注意。

差:两眼紧盯讲课者,随后就放松了,他们期望在课后学习的时候从课本里获得相应的信息知识。

好:认识到每堂45分钟的讲课时获得讲课者花了几个小时才搜集起来的论据和概念的一个机会。

7、分心。

差:会因为一点点小理由,脚步声,关门声咳嗽声以及铅笔落地声而中断聆听老师的讲课。

好:约束自己不去理会使他分心的事,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

8、仅仅选择简单的内容。

差:要听懂讲课者复杂的论点和思想是过于辛苦而困难的事,这话总学生要的是娱乐,而不是学习。

好:求知欲很强,想了解讲课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对于困难的,技术性的或者复杂的思想并不惧怕。

9、对于感情词反应过激。

差:听到一些激起个人感情的词,便会产生过激反应,几乎大发脾气,血压升高,于是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好:反而更加仔细听,以便领会讲课者的要旨或论点,并了解她的偏见在哪里。

10、消费思想速度。

差:思想的速度要比讲话的速度快四倍左右,却懒洋洋的听着讲课,或者利用自己的思想速度来解决一些个人问题。这样就会使一个差的听课者跟不上讲课者,而将余下的讲授内容完全放弃。

好:利用自己的思想速度和讲课过程中每一个间隙来区别论据和主要观点,很快的概括讲授的要点,预习讲课者下面索要讲授的要点。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八

俗话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就像有待点燃的火把,一旦点燃,其潜力无法比拟。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演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听、去模仿、去思考,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会学有所获的愉悦。每次的自主作业,我都会让学生找出你认为在下节课中要掌握的或有疑惑的东西。当然我会指导他们如何去找,然后在课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有所准备一些在同学们眼中的学困生也会做得很好,同学们不时会投去鼓励的眼光。这些学生在赞声中愉快地成长,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学困生在慢慢地转变。

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特点,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中学生的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不再是以前所经历的学数学时的那种枯燥和乏味。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在很大程度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鉴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了计算机的这一特点,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使其兴趣得到很好的保护。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枯燥的学科。很多的学习敲门和运算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错误中总结出来的。个人有个人的问题,每个人所出现的问题的不尽相同,教师不可能代替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就非常的重要了。在错题集收录自己做错的题目,在每一次的复习中找出自己的学习漏洞,把自己的学习网络编织的最完整和精细。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和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习得如何在学习中去获得知识的方法。

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应及时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苏霍姆斯基认为,学生成功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本奖励的练习本,都会无形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也没有哪一位老师能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完成。就数学教学来讲,教师所能够传授的知识一个思想方法,而一旦把学生领进了门,个人的能力就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了,所谓“高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苦学的状况转变为我要学数学,师生定会同乐于数学天地。

自主教养读后感篇九

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并不是学生有自发的学习行为就是了,也不是学生单靠自己就可以实现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更不是一有自觉主动的学习就能出现高效的主动学习。学生在提高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来自教师和周围环境的奖励和惩罚加以引导,下面专门就奖励和惩罚如何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奖励。

奖励,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学生出现良好的主动学习行为时,对学生施加学生所需要的刺激,以增加此类行为发生的频率,就是正强化。良好的主动学习行为的不断发生,则意味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正强化包括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通过来自教师的奖品和荣誉,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就是外部奖励;而通过来自学生自身产生的满足感,进而激励学生继续良好的学习行为,就是内部奖励。当学生出现良好的主动学习行为时,通过消除讨厌的刺激来增加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出现的频率,就是负强化。如学生发生睡懒觉、乱说话等消极的学习行为时,予以处分,一种讨厌的刺激,就是惩罚。当学生出现积极的学习行为时,教师撤销了这一处分,使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得以巩固,就是负强化。

当然奖励的运用不是随意的,必须遵循的一定的原则,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第一,要正确选择受奖励的学习行为,受奖励的学习行为应尽可能的具体而积极。第二,奖励要及时,不能无故耽搁拖延。第三,要选择恰当的奖励方式,既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也要注意多样化,恰当地运用微笑、轻拍等表情动作以及口头赞扬,都可以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第四,应多鼓励引导学生更多的利用内部奖励,使学生善于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满足,愉快学习,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二、惩罚。

惩罚,包括一型和二型。当学生出现不良的学习行为时,通过施加学生所讨厌的刺激来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就是惩罚一型。当学生出现不良的学习行为时,通过取消学生所需要的刺激,来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就是惩罚二型。

由于承认错误和接受惩罚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适当运用惩罚时必要的。如何正确的运用惩罚呢?第一、应该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因为体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及身体,并使学生产生敌视教师,且容易表现出攻击性。第二、惩罚应具体、及时,不能拖延、不能翻旧账、无限上纲上线。第三、至少采用一种不相容的逃避反应,如乱扔垃圾,可采用用工具把垃圾打扫干净作为逃避反应。第四、尽量避免惩罚后又立即奖励。第五、多向学生指出合适的可以代替惩罚的自主学习行为。

总之,只有做到奖惩的有效结合,并认真严格的遵守相应原则,才能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