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15:07 页码:14
2023年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大全13篇)
2023-11-20 15:15:07    小编:ZTFB

理解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框架和形成思维体系。发表一篇优秀的总结可以提升我们在学术界或职场中的声誉和竞争力。这些总结范文涉及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一

1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1.2.2国内研究及文献综述。

1.3本研究的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课题来源。

1.3.2研究内容。

1.3.3研究方法。

1.4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研究的创新之处。

2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经济效益。

2.1.2畜牧业经济效益。

2.1.3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2.1.4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结构因素的理论分析。

2.2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投入产出理论。

2.2.3成本收益理论。

2.2.4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3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总体情况分析。

3.1畜牧业成本变化情况分析。

3.1.1畜牧业总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3.1.2畜牧业成本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3.2畜牧业收益变化情况分析。

3.2.1畜牧业产值变化情况分析。

3.2.2畜牧业净利润变化情况分析。

3.3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及特征。

3.3.1成本收益率变化情况。

3.3.2成本收益变化总体特征。

3.4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现状总结。

4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4.1应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畜牧业效益影响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4.1.1灰色关联理论原理。

4.1.2可行性分析。

4.1.3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过程。

4.2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4.3灰色关联度测算。

4.4灰色关联度结果讨论。

5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旳投入因素分析。

5.1黑龙江省畜牧业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分析。

5.1.1总体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1.2仔畜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1.3饲料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1.4其他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5.2黑龙江省畜牧业投入的人工费用分析。

5.3本章小结。

6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市场需求因素分析。

6.1黑龙江省畜产品的总体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6.1.1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及趋势分析。

6.1.2黑龙江省城乡畜产品消费总体情况总结。

6.2黑龙江省畜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市场价格水平因素。

6.2.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6.2.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因素。

6.2.4市场发育程度因素。

6.2.5居民收入水平变化因素。

6.2.6人口数量变化因素。

6.3本章小结。

7种养结构对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7.1种养结构对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7.1.1提出优化问题。

7.1.2选择决策变量。

7.1.3确定g标函数。

7.1.4确定约束条件。

7.1.5确定规划模型。

7.1.6结果分析与讨论。

7.2畜牧业内部结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7.3畜牧业经济效益结构的优化分析。

8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先进做法及主要启示。

8.1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先进做法。

8.1.1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8.1.2提升畜牧业规模效益。

8.1.3不断优化畜禽产品结构。

8.1.4发挥现代市场组织功能。

8.2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启示。

9黑龙江省畜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对策建议。

9.1有效控制投入要素成本。

9.2合理优化种植养殖结构。

9.3妥善配置畜禽内部结构。

9.4适当简化流通环节链条。

9.5积极强化市场体系设置。

9.6不断加强价格调控能力。

9.7有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10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二

摘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因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必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时代进步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左右。随着农村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会从农村游离出来转入城市,从事其他高收入的行业,民工潮的大量出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锻炼了人才。

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力就业竞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和用人单位吸收农村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通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环境,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了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

(二)推动了农牧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向城市的转移扩大了城市对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肉类、水产品、牛奶及其制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农牧业的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三)加快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只有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才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农村现代化水平。

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经济,现代化意味着通过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农业中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充分转移,才能有真正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才能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加速了商品的流通,沟通了城乡关系。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局面,对城市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转移的劳动力,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架起了这座桥梁,对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开拓和完善城乡市场,扬长避短发展城乡联合,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带动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区域流动,沟通了区域间、城乡间的联系。

(五)利于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客观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比较优势,把土地资源置换出来,发展用地较少,而耗费劳动力较多的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迫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就业容量。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消极影响。

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部分人口的大量流出,也会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危及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不但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降低。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在造成农业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至少会产生两种负面影响:一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影响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

(二)留守老人和儿童疏于照顾。

由于父母外出,农村的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有力帮助和指导,这就必然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

(三)农村劳动力投入效率下降,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上升。

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绝大多数有文化知识、懂技术的农村劳动力长年在外务工,给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劳动力减少,对农村劳动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造成影响,农业发展成本加大,造成新的农村发展问题。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

农村人才的流失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妇女化的发展趋势,削弱农业生产的后劲;另外,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过度流出造成土地撂荒现象。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建房,在改善他们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占用了大片的耕地,弃耕和增加建房占地现象必然影响全社会的发展。

(五)加剧农业区域经济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跨度大,自然禀赋差异大,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更加剧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民的纯收入与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的差距加大。

四、结论。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使“三农”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吴春艳,李万县,孙义.农村劳动力转移负面影响研究综述.网络财富,(06).

[3]李靖,徐雪高,陈兰,陈传波.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十二五”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经济研究参考,(45).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三

1、选题一般应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前开始准备,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

2、选题要考虑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应是国家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或重要科研项目。

3、所选课题在理论上应居于学科前沿,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4、导师及指导小组有能力指导所选的课题。

(二)开题查新。

为了加强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前沿性,要求博士生开题前应结合选题进行查新。开题报告应附有“查新报告”。

1、博士生开题工作须在第三学期进行。

2、开题报告须填写《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3、博士生在选题、调研、查新和充分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由导师邀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博导)组成审议小组(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审议小组组长原则上由校外专家担任。经参加人员认真讨论并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由导师写出综合意见并签名,并报所在院(部)和研究生处备查。

(1)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省、自选等)和选题依据;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课题进行的途径、手段和最终目标。

(2)调研中有否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新观点、新假设等,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3)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4)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1-2个月内按专家意见修改或重新选题,再经审议小组通过后方可开题。

6、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备案,并应及时补作开题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四

补充材料:

计量经济学考研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五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本文的内容是信息经济学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论文关键词:信息经济学;研究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前景。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

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六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微观经济学博士论文提纲。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四、论文形成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相关理论及背景知识(研究准备)。

第一节效率基本理论回顾及评述。

一、效率的定义。

二、效率的影响因素:回顾、分析与归纳。

三、效率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微观经济组织及其现实形态。

一、微观经济组织的界定。

二、我国现有微观经济组织的分类。

三、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现实形态。

第三节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以制度为主线的(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

二、本论文效率分析的几个层面。

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演化。

第一节国有企业基本问题解读。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七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框架结构及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维特经济思想形成。

第一节成长环境对维特经济思想形成的影响。

一、家族层面的影响。

二、社会角色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对维特经济思想的影响。

一、李斯特的经济理论概述。

二、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对维特的影响。

第三节维特的经济学观点。

第二章19世纪80年代沙皇政府的政策。

第一节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

一、社会环境、政治进程。

二、经济政策实施机关的变迁。

三、经济政策的社会效果。

第二节维特担任财政大臣前的俄国财政状况。

一、姆·赫·赖滕时期。

二、尼·赫·本格时期。

三、伊·阿·维什涅格拉德茨基时期。

第三章维特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维特的财政政策。

一、维特时代国家的财政状况。

二、维特推行的税收政策。

三、财政支出政策。

第二节国债政策。

一、吸引外资。

二、俄国的债务管理问题。

第三节维特的金融政策。

一、货币改革政策。

二、银行体制与信贷。

第四节商业政策。

一、商业状况。

二、贸易政策的措施-保护关税。

三、贸易政策的评价。

第四章维特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对俄国工业的影响。

一、国家干预力度加强。

二、大力发展国有经济。

三、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节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的状况—1861年改革后的农业经济。

二、服务于工业的农业经济。

第五章维特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评价。

第一节维特经济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

一、维特经济思想的阶级性。

二、维特的经济思想的时代性。

三、维特经济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的矛盾性。

第二节对维特经济政策的评价。

一、实施经济政策产生的效果。

二、维特经济政策的评价。

第三节研究维特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八

正如凯恩斯所说,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基本是以线性假定为前提的,juselius在谈及var类模型的局限时,也提起过var类模型的设定是线性的,因此其对于跨越多个时期的模型预测并不十分理想。

国内学界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持肯定态度,李子奈认为,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建立、估计与检验过程来说,其方法具有坚实的统计、逻辑基础,符合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质上就是回归分析,是证实与证伪、归纳与演绎、检验与发现、相对与绝对相结合的过程。并探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政策评价、结构分析、预测与检验功能上的局限。

李子奈在他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中均有提到这一观点。洪永淼认为计量经济学模型面临三个主要问题:非重要因素的影响问题、观测数据问题以及样本外预测问题。但计量经济学理论本身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与全面,只是由于经济系统的时变性、不可逆性以及经济数据的缺陷导致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预测没有物理学那样精确,这也是计量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

那么计量经济学究竟是怎样的科学?它是否具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不足与局限?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就要从其模型方法的概率和统计学科基础进行探讨,从其表述语言、方法论及功用层面进行基础研究,以提高其应用研究的科学性,使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计量经济学的语言分析:模型语言经济学表述的非充分性。

经济学语言学转向引发人们对语言在经济分析中作用的广泛关注,进而产生一个问题,计量经济学的主要语言是什么?计量经济学语言具有什么特征?其在经济分析中又处于什么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的语言以及计量经济学语言的方法论地位来着手。

要探讨计量经济学的语言,离不开对计量经济学的界定及其基本分析结构的探讨。计量经济学是通过模型来表述经济现实的,基于统计、概率方法的模型构建是计量经济学经济表述的主要手段与方式,也是计量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与分析,以及作用于应用实践的基础途径。从学科的自我表述与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来说,一方面,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就是计量经济学的“语言”;另一方面,从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分析结构来说,模型是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结构,是计量经济学描述、解释经济现实的主要手段,也是计量经济学进行学科表述与对外自我表达的主要途径,可称为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语言”。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既是方法又是语言,在计量经济学经济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经验实证的计量经济学,其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上来说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其语言也必然离不开经验实证的方法论基础地位,是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那么,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在经济学研究中处于何种位置?其经济学的表述充分性如何?是否能够替代自然语言?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明确经济学学科本质与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模型语言的方法论地位。作为社会科学的“皇冠”,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其不等同于物理学这样的自然科学,同时人类社会也不等同于实验室。经济现实的复杂多变性,人性与人类心理的不可预测性,使得经济发展过程成为一个异常复杂的有机体,这些必然复杂化经济学的表述及其语言,单一的基于以概率和统计的模型语言难以完成这一任务。此外,从经济科学理论表述层面来看,经济理论并不必然由数学或统计学来证明。经济学的语言是多元而非一元的,数学、统计语言是经济学分析语言中不可替代一种,是“多元”中的“一元”,但并不必然比其他语言更重要。当然,这也解释了计量经济学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的模型语言在经济分析语言中的地位。

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是计量经济学科学化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同时也难以避免其自身与生俱来的方法论局限:

首先,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面临经济研究中价值判断理念的计量化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对经济现实的表述是建立在表示现实经济活动结果数据的概率分布假定基础之上的,模型语言对经济现实中不可度量的社会关系、政策和心理等价值理念的处理是通过主观假定赋值或虚拟变量来完成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对价值判断的这种表述稍显随意、主观,是不精确的;此外,很多价值判断理念难以通过统计语言或概率分布来表述。因此,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存在着价值判断理念计量化的问题。经济研究是以人及其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与关系为核心的,而这种社会经济关系的表述不仅是“量”的统计,还包括“质”的描述。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对经济现实的解释与描述是通过变量与现实经济因素的映射来完成的,因此,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是建立在模型方程涵盖待解释经济变量这一前提之上的。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模型是否可以包含所有经济因素,也就是经济因素都可以通过适当量化的形式纳入模型语言的表述范围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政策、环境因素以及微观计量模型中的心理因素,都很难一一映射为计量模型中等价的变量形式。虽然虚拟变量是一种选择方式,但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虚拟变量通常是简单的“二进制”(0,1),这种“是与否”的极端表述方式很难精确描述经济现实的渐变过程与渐变效应。

此外,即便勉强将价值判断理念通过主观赋值的变量进行计量化,还存在现实经济因素与观测数据统计方式的非“一一映射”问题。很多模型表达的变量或符号在现实经济中有多个对应统计方式,而每种方式的选取都代表着不同的样本数据,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模型的估计结果。如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涉及到国家开放程度这一政策理念及其模型对应变量的选取。究竟用什么代表开放程度,现实中选取模型样本数据时就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有的研究者将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gdp占比作为一国开放程度的度量标准,有的将对外政策的颁布作为开放程度的度量。这种变量的选取通常以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否更优作为条件,可以说这种选取模式是稍显主观随意的,并不具备严格的科学性。

其次,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难以完全取代经济学表述中的自然语言,一元的模型语言难以对经济学进行全面、充分表述。第一,能够表述经济世界的是语言性的词语而不是人为创造的符号、模型,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语言并不比自然语言更接近经济现实,同时,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所描述的逻辑建构具有其本身的局限,不能完全取代经济学自然语言的使用。虽然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中的数学公式与统计推断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话语,但这种“话语”本身也有语言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就数学定律指涉现实而言,它们并不确定;就其确定性而言,他们并不指涉现实”。数学哲学的观点展示出数学、统计的模型语言,作为一种经济学研究语言,其所构建的“经济世界”并不比自然语言的更准确,也不比自然语言的更接近现实世界。第二,人们生活的世界是词语的世界而非函数的世界,对语言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功能来说,经验实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作为交际语言并不具备足够的充分性。虽然其在统计推断与函数符号表达上具有严谨性与便利性,并因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科学性,但对于语言最为重要的交际功能,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并未表现出任何超越其他语言范式的优势,尤其是在与公众交流时。用函数与符号表达的数学语言是自然科学的通用语言,“对自然科学家而言,它就像过去拉丁语对学者一样,而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它不幸是希腊语”,因之其模型方程与符号的表达范式可能更容易使人们感觉它只想通过深奥的数学让人肃然起敬,而不是更有助于交流。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不论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多么严谨、精确,也不可能做到对完整社会关系进行精确表述,这取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的非精确性与局部性,因为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把整个社会复杂多面的关系全部纳入模型体系,无论从技术层面来说还是从方法论层面来说,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九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四、论文形成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相关理论及背景知识(研究准备)。

第一节效率基本理论回顾及评述。

一、效率的定义。

二、效率的影响因素:回顾、分析与归纳。

三、效率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微观经济组织及其现实形态。

一、微观经济组织的界定。

二、我国现有微观经济组织的分类。

三、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现实形态。

第三节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以制度为主线的(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

二、本论文效率分析的几个层面。

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演化。

第一节国有企业基本问题解读。

一、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存在的理论依据。

二、国有企业的现实功能与作用。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第二节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状况及解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基本判断。

二、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三、国有企业效率的制度解析。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走向定位。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争论及其思路的简评。

二、以经营领域区别组织改进的'走向。

三、以政府职能边界的准确定位完善企业治理。

四、搞活整个国有资产推进国企改革。

第三章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效率特征。

第一节乡镇企业的组织特征及功能。

一、经济转轨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独特的企业形态。

三、乡镇企业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乡镇企业效率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基本的效率表现。

二、乡镇企业效率状况解析。

第三节乡镇企业的制度完善与组织形式创新。

一、乡镇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二、乡镇企业改制实践。

三、乡镇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与实践中的问题。

四、对“乡镇企业”称谓的商榷。

第四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效率评析。

第一节我国非公经济的产生及功能定位。

一、“体制外”生成的非公经济及其发展。

二、我国非公经济地位认识发展与政策演变。

三、非公经济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非公经济组织的效率表现。

一、产权结构的效率优势质疑。

二、治理结构的双重效率表现。

三、环境特性及私营企业环境适应性考证。

第三节非公经济组织的内部制度完善与外部环境改进。

一、“二次创业”:加速企业制度完善。

二、拓宽市场准入,完善国民待遇,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第五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变迁及其效率评价。

第一节农村经济转轨:背景与历程。

一、农村经济转轨的背景。

二、农村经济转轨历程及阶段特征。

三、一个承上启下的简短说明。

第二节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解析。

一、我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二、农业经济组织效率的实证分析。

三、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制度解析及效率评价。

第三节趋势判断与对策。

一、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需要创新。

二、组织形式创新设想——多样性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第六章微观经济组织之间的效率联结及组织运行环境建设。

第一节微观经济组织体系的动态特征及效率关联。

一、转轨体制的动态性。

二、微观经济组织体系及其结构的变化。

三、微观经济组织之间的效率关联。

第二节我国微观经济组织运行环境建设:以政府职能为视角。

一、政府、市场与微观经济组织关系的再思考。

二、政府作为制度环境创造者的经济干预。

三、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维护者的经济干预。

四、必不可少的补充:政府“不作为”的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十

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教育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

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

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

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十一

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微观博士论文提纲模板。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四、论文形成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相关理论及背景知识(研究准备)。

第一节效率基本理论回顾及评述。

一、效率的定义。

二、效率的影响因素:回顾、分析与归纳。

三、效率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微观经济组织及其现实形态。

一、微观经济组织的界定。

二、我国现有微观经济组织的分类。

三、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现实形态。

第三节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以制度为主线的(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

二、本论文效率分析的几个层面。

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演化。

第一节国有企业基本问题解读。

一、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存在的理论依据。

二、国有企业的现实功能与作用。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第二节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状况及解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基本判断。

二、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三、国有企业效率的制度解析。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十二

毕业论文。

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四、论文形成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相关理论及背景知识(研究准备)。

第一节效率基本理论回顾及评述。

一、效率的定义。

二、效率的影响因素:回顾、分析与归纳。

三、效率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微观经济组织及其现实形态。

一、微观经济组织的界定。

二、我国现有微观经济组织的分类。

三、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现实形态。

第三节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以制度为主线的(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

二、本论文效率分析的几个层面。

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演化。

第一节国有企业基本问题解读。

经济博士论文范文参考篇十三

摘要:通过对城固县秦巴山区典型贫困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刻剖析,指出了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低等主要症结,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对策,并了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秦巴山区;陕西城固。

20xx年6月1日至9月30日,笔者积极参与全县广泛开展的“干部下基层、服务零距离”活动,被组织安排到城固县天明镇中台村开展为期近4个月的社会生产实践调研活动。

根据省委、市委“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和县委“三进三促”工作要求,及时深入中台村与村“两委”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摸排、与群众交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农政策送到农户中,通过近4个月的驻村工作,分析了该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和解决办法。

1基本情况。

中台村位于城固县天明镇西南14km,距县城约28km,与本镇黄泥、瓦屋、大田、元坝4个村相邻,与二里镇河湾村交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