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 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6:27:15 页码:11
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 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模板(8篇)
2023-01-17 06:27:15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鼓浪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二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从到这里的路况不是很好,大家是不是一路都在坐臀部按摩呢?那现在到了,就要做一下脚底按摩了。因为我们这个天然的水上大广场,石头很平,脚踩着很舒服,而且啊,上面流淌的溪水也含有天然的矿物质。对脚都是很有好处的。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我们的车号是。大家请记好。

首先,我介绍一下白水洋。白水洋的三大浅水广场经国家建设部论证,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稀有浅水广场。经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专家考证,这里为火山岩地貌,由于地壳运动,部分地段有花岗岩浸入,河床底部岩石由于横向节理比较发育,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形成了今天这种奇特的地质景观。白水洋的地质地貌虽然不是太复杂,但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福建省委原卢书记(现为政协副主席)来屏南考察时,曾指示我们要请专家前来考察、论证,赋予白水洋以更深、更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福州大学地质研究室的专家来白水洋勘察后,发现了被命名为“李四光环”的冰川冰碛砾石和冰斗、冰臼、冰溜槽等古冰川遗迹,认为白水洋浅水广场是第四世纪古冰川运动形成的槽型谷。但有的地质专家又认为地处低纬度的白水洋海拔只有几百米,古代不可能有冰床出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但在不同的自然力的作用下,完全有可能出现与古冰川遗迹相似的地貌特征。因此,至今尚无一种科学而准确的说法,故被称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白水洋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也是我们白水洋最热闹的时候。且每年8月18号这一天,我们还会开展全国少有的大型的水上运动会。跑步啊,拔河啊,还有和舞龙啊等等,这些有趣的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现在请大家穿好白水洋特制的防滑袜,我们一起到水中感受一下。在这里要强调两点注意事项:第一大家要注意安全,走路尽量把脚抬高,这样水的阻力会小一些不容易摔倒。另外去滑水的朋友一定要穿上救生衣确保安全第一。还有,如果有什么贵重物品可以寄存一下,以免玩水的时候弄湿。虽然大家都是冬泳爱好者,但现在的天气很冷水也冰,大家下水前还是先热热身。

好我们已经在洋中央了,大家请顺着我们手指的方向看,这座山峰又被称为五老峰。而座落在白水洋边上,其前方的小平台人称棋盘顶,传说当年有五位神仙在棋盘顶上,面对棋局冥思苦想,过百代而忘却自身,专注凝神而化为五老峰。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很干净,没有沙砾,它的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平展铺在崇山峻岭之中,河床布水均匀,水刚好没过脚踝,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名白水洋。白水洋河床是当年的火山沉积岩,是大自然生命的表征,也是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顺着溪水走,白水洋最为壮观的要数中洋,这里有“十里长街”和“白米滑道”。“十里长街”是由三块平坦的八万平方米巨石组成的,最大的中洋近4万平方米。你们看,这些岩石在流水的冲刷下不

断脱落,形成一个个“天然浴缸”。而百米冲浪滑道,长近百米,宽60多米,旅客只要仰面躺在滑道上,就可凭借溪水的冲力向下游滑去,非常的刺激。如果大家想要尝试,不能麻痹大意,冲浪快乐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处在白水洋的下洋,你们看它波平如镜,由于河床深浅不一,在日光的折射下,再加上两岸绿树掩映,整个下洋五光十色,被誉为“五彩洋”。五彩洋的中央,有一突出的石笋,从上方看,很象一顶明代的乌纱帽,故称“纱帽岩”。据说当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见此处山清水秀,感叹官场的黑暗,就生起了退隐之心,将纱帽抛在水中化为了这块石头。纱帽岩形移步换景,从左侧往上看去,其形状如一只巨龟,背上驮着一堆宝物,人称“金龟驮宝”,总体看,又似一鼓满的风帆,又称“一帆风顺”,因此,该景点又有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金龟驮宝,一帆风顺”。

白水洋的奇观也吸引了国家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国家旅游局局长到此考察,还有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于20xx年10月也来过。在央视经济频道制作的一期“完美假期”旅游线路初评节目中,以白水洋为主的闽东北亲水游线路作为20条完美线路之一名列第9名,这是全省唯一的一条入选线路。借此机会,白水洋也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她独特的魅力。现在给大家自由活动时间2小时,好好的体会这奇妙的感觉。

今天,我们的游览就到此结束。在这寒冷的冬天大家还能到我们白水洋来戏水,让小*也对各位的勇敢好生敬佩。在此啊,小*就唱一首白水洋的歌,献给大家:

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三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

清源天湖,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四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沏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勒马岩”。上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望见,是武夷山景区中最大的摩崖石刻。

筏过铁板嶂,是为一曲。铁板嶂下,临溪而立,高约数丈的这块巨石称“水光石”。每当晴天的傍晚,西斜的夕阳映在岩壁上,澄滢碧绿的溪面就会映上它那明晰的倒影。石上题刻如林,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的题刻最为著名。水光石后的这座山峰就是向有“仙壑王”之称的大王峰。右面这座怪石峥嵘,状如雄狮的山峰称“狮子峰”。

“山光水共水色,载得一船归”。各位朋友,九曲溪的游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五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02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8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六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 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撼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捕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的博大情怀!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七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立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推荐福建猫咪无偿领养协议书八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代表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欢迎大家来到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观光游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中国国际旅行社的专职导游,我姓陈,名,大家可以叫我小陈或陈导。为我们开车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是有多年开车经验的老司机,今天的白水洋之旅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服务,话说白水洋是个非常漂亮而且好玩的地方,很多来过游客都对它赞不绝口,相信大家也会不虚此行。好了,先预祝大家都玩得开心,愉快。

首先,我先对景区的概况做个介绍。让大家了解一下。白水洋是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景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武夷山,东与中国台湾岛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在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鸳鸯溪全长18公里,是以野生鸳鸯,猕猴和稀有植物为特色容溪、瀑、峰、岩、洞、潭、雾等山水为一体的自然景观。鸳鸯溪风景区总面积为78.8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唯一鸳鸯鸟保护区。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公认的最美丽的水鸟。鸳鸯也是候鸟,但是它和燕子一类的候鸟不一样,燕子是春去冬来,而他是冬去春来。大家都知道,鸳鸯历来都被作为爱情幸福,夫妻恩爱的象征,各位团友,到了白水洋就进入鸳鸯溪风景名胜区了,在这里我们可以学鸳鸯爱、吃鸳鸯果、唱鸳鸯歌、睡鸳鸯床、做鸳鸯梦,尽享人间的欢娱了,大家是不是着急了?

好!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进入白水洋景区的停车场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的物品下车,并关好门窗,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闽d54321,蓝色的金龙大巴车,这里人多车多大家千万别上错车啊!请大家跟着我的红色导游旗走,这里人多拥挤,

大家别走散了。下面我们改乘景区的电瓶车,行程大约15分钟,大家可以在此顺便领略一下沿途的风光了。

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浅水广场,就是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白水洋了,它是由古代火山沉积岩组成。这里最有特色的是“十里水上长街”和百米天然冲浪滑道。“十里长街”是由三块平坦的万米巨石组成,最大的一块近四万平方米。这三块平坦的万米巨石,经国务院建设部组织专家证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浅水广场”,因此被称为“天下绝景”。时任福建省长卢展工视察白水洋时赞叹是“宇宙之迷”,很多游客也都慕名而来观赏绝景。

白水洋按水流的方向分上中下三洋,不方便踩水的朋友可以从上洋的鼓桥到达对面,请这部分游客先等一下,我安排好了就带你们过去好吗?

上洋是宽阔的水面,有座鼓桥通往对岸,方便了不想踩水的朋友,现在在我们脚下的就是中洋,中洋总长200多米,宽150米,面积3万多平方米,溪水从石面轻轻流过,水深没踝,大家可以穿上防滑的袜子在水里散步,感受一下水从脚底直冲心脏的凉意。其实在几年前专家就开始设计“白水洋”牌红军草鞋了,说是用稻草和麻绳等环保材料编制,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又可以带回家珍藏,可惜一直没有推出来,不知还能不能推出。现在呢我们的脚在于水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以受到这富含天然矿物质的天然清水的按摩,这种效果可比脚底按摩和排毒好多了大家呆会亲自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屏南县委、县政府自1992年起每年夏季都在这里召开一届世界上独有的民间水上运动会。有首《白水洋》的诗里有这样几句 :“烟波水街十里长,游人穿袜任徜徉,烈日当空似火炉,走进水里如冰凉。 中洋西面白茫茫,万众云集彩旗扬,水上运动独此有,龙腾狮跃健儿忙。其场面就可想而知了。

届时会有上万人在这里载歌载舞,场面非常壮观,那种快乐也会深深感染每一个人,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还有被誉为三绝的跆拳道,屏南 传统武术队表演和舞香龙的表演,说到这个舞香龙啊!这可是屏南独有的奥!闽东屏南双溪镇在正月十五至十七日,迎城隍、舞香龙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香龙长60多米,龙体直径几米,分为龙球(珠)、龙头、龙身、龙尾等相对独立的4个部分,用棕片、棕绳、竹木、稻草等扎成骨架。舞龙前在每个鳞片上插满特制的香火,每根都有食指这么粗,全身共有6万多柱,光点火就要近百人花半个小时。夜色中香龙舞动,红光闪烁,紫烟缭绕,栩栩如生,极为壮观。龙到之处,家家都要鞭炮迎送,附近群众也蜂拥而至,一饱眼福。可惜小王也从来没见过,不过,没关系,希望我们下次有机会可以大饱眼福。好了我不罗嗦了,大家会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在此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白水洋!10.30分我们就在对面集合去下洋,体验冲浪的快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