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过桥协议书通用 过路协议书(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8:09:58 页码:9
过桥协议书通用 过路协议书(九篇)
2023-01-17 08:09:58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一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导游员自我介绍),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这是公园的大门正门口,门楣上这块“瞻奇仰异”横匾是清朝顺治年间赵州知事孔兴训所书,此匾题字已被《中华名匾》一书所收录。等大家参观完以后,是否也会产生同感,认同赵州桥确是一处伟大而奇异的景观呢?再看眼前的这块影壁正面上,选刻前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文选自作者后入载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欣赏影壁背面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闻名而至,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众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谢过王母后,来到东海之上,乘着酒兴,各自卖弄本事。只见铁拐李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着,汉钟离以拂尘,张果老用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用花蓝,何仙姑用竹罩,蓝采和用拍板,曹国舅用玉片分别投入水中乘风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后起了贪心,抢了蓝采和的拍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龙王二太子。而后四海龙王齐来参战,并请了天兵天将助阵,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经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三位的调解说和,才算了结之事。团结才是力量!并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显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领和团结致胜的精神。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请大家向这边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赵州桥。它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下面先请大家看这块铜牌的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 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 arms!(热烈欢迎美国贵宾之意)的欢迎标语下和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该学会名誉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亲临现场,进行了颁发仪式,(当时红底白字会标上的中英文写的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揭幕仪式,即:unveil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伦敦的苏伊士运河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几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但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镶铜牌所用的石头选自嶂石岩)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彩色。

请大家看看南桥头下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牌,“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是官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下面请大家到桥下,在这里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节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为了加强石料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代匠师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腰铁、勾石、铁拉杆、收分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技术,起到了现代钢筋、水泥、粘合剂之类相同的作用,使整个桥体结构浑然一体,稳定牢固。千百年来,赵州桥受住了十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严峻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当时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冲击下,赵州桥又多次向当今验证了古人关于敞肩拱溢洪作用设计的远见卓识。

也许有朋友要问:“赵州桥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这就要从它的下部基础说起了,千百年来,关于赵州桥的基础如何一直是个谜,并存有种种假设性的疑说。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小组对赵州桥桥台基础进行了钻探勘察,其发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桥台仅由五层排石垒成,高1.549米,长约5米,桥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桥台下的土质由第四纪冲积层的亚粘土和轻亚土构成,和我们脚下的土质没什么两样,除此这外,没有丝毫的人工夯筑基础。概括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由于科学利用了土壤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所以桥基两侧受力均衡,遇震时能克服不均匀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灾奈何不了赵州桥。在这样的天然地基和这样小的桥台上,却能建造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确是十分罕见的。

听到这里,朋友们也许明白了赵州桥千年不坠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和对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和利用。然而,赵州桥千年不坠的最重要原因当是李春划时代的创举——即敞肩圆弧拱式桥型就是指以赵州桥为代表首创的这种桥型,即在中央主拱两侧的桥肩上分别挖开了两两对称的四个拱,做成“空撞券”,这就是敞肩拱结构,国际上称作open spandrel(即空腹式,或称空腔式)。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泄量,四个小拱可增大过水面积达16.5%,减轻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增强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历次对洪水抗击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空撞券的建筑形式敞开了肩部,又节省了石料,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身自重,分散了桥身对桥台地基的垂直压力,所以赵州桥的桥台才可以造得那么轻巧实用,并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这种设计,并在敞肩的四个小拱拱石外围,还铺设了一层16—30mm的拱顶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学弹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弹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纪才形成于文字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国的李春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世界奇迹。通俗地讲,运用材料力学的弹性拱原理造桥,这种结构就可以将受力点的力分散到桥的每一个横截面上,赵州桥之所以千年不坠,正是缘于李春这种敞肩拱式桥型设计的高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赵州桥学派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是赵州桥首开了敞肩拱式桥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桥型是在1883年,当时法国在亚哥河上建造了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pont antionnette sur lagout),还有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pont de luxembourg)等,但它们至少已经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难怪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李春以及他所创造的敞肩式拱桥比欧洲同种类型桥的出现,确实优先达千年以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出现虽早于隋代,但赵州桥却具有创新特点和重大技术成就。它以石块砌筑,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设小拱,开创了‘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而一千多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赵州桥传统,不但为中外石拱桥普遍继续,也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所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新的发展。”确实,敞肩拱的应用,不但使桥形变得更加优美,最重要的是它有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简化桥基、渲泄洪水的几个作用和功能,它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强。千百年来,赵州桥的结构技巧、艺术风格被广泛的借鉴运用,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桥梁之祖!

赵州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见证了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还见证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力量。朋友们,面对赵州桥,我们能不为祖国和人民感到骄傲吗!多少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称颂,今天,它更应该激励着我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朋友们,我的讲解基本上就要结束了,赵州桥公园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如果大家还有时间、感想的话,不妨到那里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赵县的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除赵州桥并称“姊妹桥”的永通桥及大观圣作之碑(共四处国保),以及重现生机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等迷人景点,也希望大家到那里一游,以尽余兴,我愿意再次为大家导游服务。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指出,帮助我改进工作,我将很乐意倾听,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我们将再次欢迎朋友们的光临,祝大家一路顺风,收获一份好心情!谢谢大家,再见!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二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xx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三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导游员自我介绍),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这是公园的大门正门口,门楣上这块“瞻奇仰异”横匾是清朝顺治年间赵州知事孔兴训所书,此匾题字已被《中华名匾》一书所收录。等大家参观完以后,是否也会产生同感,认同赵州桥确是一处伟大而奇异的景观呢?再看眼前的这块影壁正面上,选刻前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文选自作者后入载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欣赏影壁背面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闻名而至,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众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谢过王母后,来到东海之上,乘着酒兴,各自卖弄本事。只见铁拐李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着,汉钟离以拂尘,张果老用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用花蓝,何仙姑用竹罩,蓝采和用拍板,曹国舅用玉片分别投入水中乘风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后起了贪心,抢了蓝采和的拍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龙王二太子。而后四海龙王齐来参战,并请了天兵天将助阵,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经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三位的调解说和,才算了结之事。团结才是力量!并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显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领和团结致胜的精神。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请大家向这边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赵州桥。它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下面先请大家看这块铜牌的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 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 arms!(热烈欢迎美国贵宾之意)的欢迎标语下和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该学会名誉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亲临现场,进行了颁发仪式,(当时红底白字会标上的中英文写的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揭幕仪式,即:unveil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伦敦的苏伊士运河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几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但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镶铜牌所用的石头选自嶂石岩)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彩色。

请大家看看南桥头下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牌,“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是官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下面请大家到桥下,在这里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节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为了加强石料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代匠师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腰铁、勾石、铁拉杆、收分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技术,起到了现代钢筋、水泥、粘合剂之类相同的作用,使整个桥体结构浑然一体,稳定牢固。千百年来,赵州桥受住了十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严峻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当时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冲击下,赵州桥又多次向当今验证了古人关于敞肩拱溢洪作用设计的远见卓识。

也许有朋友要问:“赵州桥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这就要从它的下部基础说起了,千百年来,关于赵州桥的基础如何一直是个谜,并存有种种假设性的疑说。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小组对赵州桥桥台基础进行了钻探勘察,其发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桥台仅由五层排石垒成,高1.549米,长约5米,桥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桥台下的土质由第四纪冲积层的亚粘土和轻亚土构成,和我们脚下的土质没什么两样,除此这外,没有丝毫的人工夯筑基础。概括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由于科学利用了土壤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所以桥基两侧受力均衡,遇震时能克服不均匀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灾奈何不了赵州桥。在这样的天然地基和这样小的桥台上,却能建造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确是十分罕见的。

听到这里,朋友们也许明白了赵州桥千年不坠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和对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和利用。然而,赵州桥千年不坠的最重要原因当是李春划时代的创举——即敞肩圆弧拱式桥型就是指以赵州桥为代表首创的这种桥型,即在中央主拱两侧的桥肩上分别挖开了两两对称的四个拱,做成“空撞券”,这就是敞肩拱结构,国际上称作open spandrel(即空腹式,或称空腔式)。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泄量,四个小拱可增大过水面积达16.5%,减轻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增强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历次对洪水抗击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空撞券的建筑形式敞开了肩部,又节省了石料,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身自重,分散了桥身对桥台地基的垂直压力,所以赵州桥的桥台才可以造得那么轻巧实用,并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这种设计,并在敞肩的四个小拱拱石外围,还铺设了一层16—30mm的拱顶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学弹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弹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纪才形成于文字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国的李春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世界奇迹。通俗地讲,运用材料力学的弹性拱原理造桥,这种结构就可以将受力点的力分散到桥的每一个横截面上,赵州桥之所以千年不坠,正是缘于李春这种敞肩拱式桥型设计的高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赵州桥学派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是赵州桥首开了敞肩拱式桥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桥型是在1883年,当时法国在亚哥河上建造了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pont antionnette sur lagout),还有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pont de luxembourg)等,但它们至少已经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难怪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李春以及他所创造的敞肩式拱桥比欧洲同种类型桥的出现,确实优先达千年以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出现虽早于隋代,但赵州桥却具有创新特点和重大技术成就。它以石块砌筑,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设小拱,开创了‘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而一千多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赵州桥传统,不但为中外石拱桥普遍继续,也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所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新的发展。”确实,敞肩拱的应用,不但使桥形变得更加优美,最重要的是它有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简化桥基、渲泄洪水的几个作用和功能,它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强。千百年来,赵州桥的结构技巧、艺术风格被广泛的借鉴运用,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桥梁之祖!

赵州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见证了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还见证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力量。朋友们,面对赵州桥,我们能不为祖国和人民感到骄傲吗!多少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称颂,今天,它更应该激励着我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朋友们,我的讲解基本上就要结束了,赵州桥公园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如果大家还有时间、感想的话,不妨到那里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赵县的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除赵州桥并称“姊妹桥”的永通桥及大观圣作之碑(共四处国保),以及重现生机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等迷人景点,也希望大家到那里一游,以尽余兴,我愿意再次为大家导游服务。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指出,帮助我改进工作,我将很乐意倾听,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我们将再次欢迎朋友们的光临,祝大家一路顺风,收获一份好心情!谢谢大家,再见!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天星桥景区。

当您还在为黄果树大瀑布的雄伟神奇所激动的时候,您很快又会被天星桥的秀色所吸引,于是慕名而来,想要看看那天星桥是何等模样。大概是有水必有桥吧,老天爷在黄果树大瀑布下游不远的地方,架起了一座桥,两端接地,中间悬空,因为是天然生就的,所以叫做"天生桥"。这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景观,由水的侵蚀而形成巨大的空洞。可是来到这里,东张西望总寻不到那桥的踪影。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那桥就在脚下。"过桥不见桥"是天星桥景区的第一绝,那桥就在山水叠压处。原来,这白水河逶迤曲折地翻过了几个滩坝之后,便悄然无声地从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溜走了,它潜入地下,变成一段伏流。

现在我们就要进入天然大盆景了,若能得"三象"之妙,将会其乐无穷。天然盆景区有一副对联,“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了天然盆景的鬼斧神工。

眼前的天然大盆景,集山水分盆景与树桩盆景的灵秀,给人的感觉是小巧玲珑,实际上又是它们的放大型。这里有挺拔的石芽、石峰、石林,有陡峭的石壁,有狭窄的石缝,有怪目的山岩,岩溶形态的多样不亚于云南的路南石林。"盆景"的命脉是水,水中有石,石间有水,水色山光比拟秃秃的旱石林更觉有趣。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便能生长植物,这里有古朴苍劲的枯藤老树,也有生长旺盛的青枝绿叶。崖畔上长着许多仙人掌,碧绿厚实的巨大洲山人掌上,开出朵朵黄色的小花。奇怪!仙人掌是旱生植物,常常长在炎热、干燥的地方,而在这水域中竟然长得如此茂盛又是一大奇迹。原来,这里的小气候很特殊,具有干热的特点。仙人掌分布在若干孤立的石崖上,渐渐繁衍起来。每年春夏之交,岩石上洲山人掌总是盛开着鲜艳的黄色花朵,它的花瓣向丝绸一样又柔嫩又光亮。到了秋天,仙人掌就长满引山球,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果实,据说这是沙漠里的居民最美味的水果。

石景、水景与树景在这里结合得如此完美,兼有山水盆景与树桩盆景两者之长,而目自然而然,这难道不是人间罕见的天然大盆景吗?石之绝、水之绝和树之绝,这就是天星盆景的三绝。

我们踏上了"数生步",在弯弯曲曲的石林中穿过,它就像是人生的旅途,一步步从脚下开始,一步步在曲折中迈过。这些垫脚石中间有水流淌,人走在上面,必须一步步跳过去,在贵州方言里叫做"跳蹬"。巧的是这些跳蹬刚好365步,正好是一年的周期。这365块跳蹬,包言着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日。从第一块开始,您就可以随意取一个数字,比如您或您的至爱亲朋的生日,一盲数下去,到您心中默念的那个数州享下来,然后举目四望,一定会看到美不胜收的景色。因为此地无处不佳,所以无论默念什么数字都能获得好的运兆,都能获得意外的惊喜,这一佳景因此取名为"人生旅程"。

现在我们来到"水上石林"。这水上石林与别处的石林不同,它并不以刺破青天的雄姿取胜,而是以千姿百态的变化争雄。变化多端的跌水、溪流与石头相遇,形成石水相依的自然奇观。看浪花飞溅、听惊涛拍岸,绝对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游客朋友们,天星桥景区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馈赠,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它,关爱它。天星桥景区到这里就观赏结束了,祝大家一路顺风!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五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导游员自我介绍),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这是公园的大门正门口,门楣上这块“瞻奇仰异”横匾是清朝顺治年间赵州知事孔兴训所书,此匾题字已被《中华名匾》一书所收录。等大家参观完以后,是否也会产生同感,认同赵州桥确是一处伟大而奇异的景观呢?再看眼前的这块影壁正面上,选刻前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文选自作者后入载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欣赏影壁背面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闻名而至,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众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谢过王母后,来到东海之上,乘着酒兴,各自卖弄本事。只见铁拐李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着,汉钟离以拂尘,张果老用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用花蓝,何仙姑用竹罩,蓝采和用拍板,曹国舅用玉片分别投入水中乘风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后起了贪心,抢了蓝采和的拍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龙王二太子。而后四海龙王齐来参战,并请了天兵天将助阵,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经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三位的调解说和,才算了结之事。团结才是力量!并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显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领和团结致胜的精神。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请大家向这边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赵州桥。它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下面先请大家看这块铜牌的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 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 arms!(热烈欢迎美国贵宾之意)的欢迎标语下和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该学会名誉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亲临现场,进行了颁发仪式,(当时红底白字会标上的中英文写的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揭幕仪式,即:unveil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伦敦的苏伊士运河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几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但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镶铜牌所用的石头选自嶂石岩)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彩色。

请大家看看南桥头下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牌,“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是官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下面请大家到桥下,在这里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节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为了加强石料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代匠师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腰铁、勾石、铁拉杆、收分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技术,起到了现代钢筋、水泥、粘合剂之类相同的作用,使整个桥体结构浑然一体,稳定牢固。千百年来,赵州桥受住了十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严峻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当时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冲击下,赵州桥又多次向当今验证了古人关于敞肩拱溢洪作用设计的远见卓识。

也许有朋友要问:“赵州桥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这就要从它的下部基础说起了,千百年来,关于赵州桥的基础如何一直是个谜,并存有种种假设性的疑说。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小组对赵州桥桥台基础进行了钻探勘察,其发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桥台仅由五层排石垒成,高1.549米,长约5米,桥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桥台下的土质由第四纪冲积层的亚粘土和轻亚土构成,和我们脚下的土质没什么两样,除此这外,没有丝毫的人工夯筑基础。概括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由于科学利用了土壤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所以桥基两侧受力均衡,遇震时能克服不均匀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灾奈何不了赵州桥。在这样的天然地基和这样小的桥台上,却能建造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确是十分罕见的。

听到这里,朋友们也许明白了赵州桥千年不坠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和对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和利用。然而,赵州桥千年不坠的最重要原因当是李春划时代的创举——即敞肩圆弧拱式桥型就是指以赵州桥为代表首创的这种桥型,即在中央主拱两侧的桥肩上分别挖开了两两对称的四个拱,做成“空撞券”,这就是敞肩拱结构,国际上称作open spandrel(即空腹式,或称空腔式)。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泄量,四个小拱可增大过水面积达16.5%,减轻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增强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历次对洪水抗击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空撞券的建筑形式敞开了肩部,又节省了石料,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身自重,分散了桥身对桥台地基的垂直压力,所以赵州桥的桥台才可以造得那么轻巧实用,并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这种设计,并在敞肩的四个小拱拱石外围,还铺设了一层16—30mm的拱顶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学弹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弹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纪才形成于文字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国的李春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世界奇迹。通俗地讲,运用材料力学的弹性拱原理造桥,这种结构就可以将受力点的力分散到桥的每一个横截面上,赵州桥之所以千年不坠,正是缘于李春这种敞肩拱式桥型设计的高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赵州桥学派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是赵州桥首开了敞肩拱式桥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桥型是在1883年,当时法国在亚哥河上建造了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pont antionnette sur lagout),还有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pont de luxembourg)等,但它们至少已经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难怪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李春以及他所创造的敞肩式拱桥比欧洲同种类型桥的出现,确实优先达千年以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出现虽早于隋代,但赵州桥却具有创新特点和重大技术成就。它以石块砌筑,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设小拱,开创了‘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而一千多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赵州桥传统,不但为中外石拱桥普遍继续,也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所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新的发展。”确实,敞肩拱的应用,不但使桥形变得更加优美,最重要的是它有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简化桥基、渲泄洪水的几个作用和功能,它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强。千百年来,赵州桥的结构技巧、艺术风格被广泛的借鉴运用,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桥梁之祖!

赵州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见证了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还见证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力量。朋友们,面对赵州桥,我们能不为祖国和人民感到骄傲吗!多少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称颂,今天,它更应该激励着我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朋友们,我的讲解基本上就要结束了,赵州桥公园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如果大家还有时间、感想的话,不妨到那里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赵县的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除赵州桥并称“姊妹桥”的永通桥及大观圣作之碑(共四处国保),以及重现生机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等迷人景点,也希望大家到那里一游,以尽余兴,我愿意再次为大家导游服务。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指出,帮助我改进工作,我将很乐意倾听,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我们将再次欢迎朋友们的光临,祝大家一路顺风,收获一份好心情!谢谢大家,再见!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六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三、教学特色: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

四、教学方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两种神奇的桥的主要特点。

3、了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看到过桥吗?你走过或认识哪些桥?(学生个别回答)

2、(出示兰兰图片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叫兰兰,课文讲的就是兰兰过桥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爷爷带着兰兰一起去郊游,他将带着兰兰走过两座非同一般的桥,想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桥吗?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你将会知道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你知道兰兰过的是什么桥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3、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潜水桥和塑料桥非同一般?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并填好调查表。(表中加粗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因学生写字量有限,也可口头反馈,教师板书)

潜水桥塑料桥

造桥地点水里小河上

造桥材料特别坚实的玻璃又薄又结实的塑料

最大的优点不仅方便交通,还可参观海底世界轻巧,体积小,携带方便

三、学习生字:

1、兰兰的爷爷可真有本领,设计了这么好的桥。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干什么?(自由发言)

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过,不论是当桥梁工程师还是当飞行员首先得学会动脑筋,学好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今天要求我们认识12个生字,大家就可以动动脑子,想一些又简单又容易记住的方法来认识它们,来,试试看吧,比比谁是最聪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3、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记住这些字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将生字组成词语,不注拼音,请学生认读)

兰花、桥梁、工程师、波浪、书架、特别、砖石、划船、采花、轻巧、又轻又薄、又平又稳

五、结束:

同学们真能干。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业:

收集各种桥梁的资料,举办“桥梁知识展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4个生字,学会写6个字。

2、启发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并自己动手设计的未来的桥。

一、生字复习:

游戏《藏头露尾》: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较大的生字卡片并用不透明的纸盖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请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盖住的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二、师生互动,启发想象。

1、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和爷爷一起去吗?(教师范读旁白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说的话并根据课文描述自由地做兰兰的一些动作,比如:吓得闭上眼睛等)

2、当读到:“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师问:从这句话中看出,潜水桥大不大?你觉得还可以说潜水桥像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并学说比喻句)

3、读完第4自然段,师问:课文中的兰兰在桥里面看到了这些,现在你们都是小兰兰了,你们在桥里面看到了什么?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4、读完课文,师问:刚才我们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学生想象说话)

三、桥知识展览会。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

文字材料。

2、每2上小组推选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将所收集的材料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中,供学生课后参观。

四、小小桥梁工程师。

每生自己设计一座心目中的桥,可图文结合,也可纯图片,还可以制作桥梁模型。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七

《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本课时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体现“三重” 的教学方式:重精读感悟、重语言训练、重自主探究。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2、提供一定的句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精读重点句,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兰兰去参观两座神奇的桥,好吗?

二、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兰兰和爷爷过了哪几种桥?请你划出桥的名称。

2、指名回答。板书: 潜水桥、 塑料桥。

3、哪些自然段是写潜水桥?哪些自然段是写塑料桥?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复习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三、 自主合作,熟读课文

你最喜欢哪一种桥?请你选择写你喜欢的桥的内容读读,提示:

1、想想这座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的?可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2、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这座桥的喜爱表达出来?

3、组内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在一起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此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渗透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四、精读感悟,汇报交流:

1、请选择潜水桥的同学说说你了解了它的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的?

⑴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

板书:在水里 结实 透明

⑵ 在这样一座玻璃房里,你会看到什么呢?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看到这美丽的水底景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奇的心情。

⑶ 参观了潜水桥,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小黑板出示: 潜水桥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水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水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造的。

潜水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

第四句话可引导学生把前三句话的内容有机地合在一起说,也可根据板书说。

(这样的训练目的首先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潜水桥的特点,其次是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概括内容的能力,并突出了教学重点。这样精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层次分明,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兰兰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乌鸦喝水》说课稿《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口耳目》教学设计14《自己去吧》教学设计4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案例及评析《汉语拼音8 zh ch sh r》教学设计118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3、选择塑料桥的同学汇报。

⑴ 你了解了塑料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的?

⑵ 由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并相机板书:

又薄又结实、轻巧、带着方便 。

⑶ 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⑷ 齐读5~9自然段。

⑸ 补充句子:

塑料桥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的。

塑料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

(考虑到本篇课文内容比较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求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能体会文章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了。教学时要敢于大胆取舍,大胆创新,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至关重要。)

五、情感延伸,自主探究

1、参观了这两座神奇的桥,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2、填空:

爷爷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引导学生说,比较“是”和“真是”的不同,然后指导读出对爷爷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3、同学们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神奇的精神。那么将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计你最喜欢的桥,好吗?

(由爷爷会变魔术引出了科学技术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科学的热爱。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想象、创作未来的桥的欲望。学生既可以在纸上画未来的桥,又可以在电脑设计未来的桥,还可以把自己设想的桥写成一段文字……总之,这一开放性的作业,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三点,我感觉效果较好:

1、自主合作学习课文内容。明确了目标,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读读划划有关的语句,同组同学交流、朗读。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两种桥特点的语句品读、理解,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避免了在非重点语句上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学生学得轻松,目标完成得较好。

3、有层次地进行说话的训练。在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两种桥的特点后,设计的说话训练体现了层次性,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学生能根据刚读过的句子,很容易地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有意识地渗透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比较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八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 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 课件、生字卡片。

】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看到过桥吗?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桥。(学生自由谈)今天有位叫兰兰的小朋友要向我们介绍的桥可与小朋友们说的大不一样,大家想知道吗?(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教师设问使学生对此有了极大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读顺。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读。

4、去掉拼音读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

(识字教学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进行识记,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小组内读文,说说兰兰都过了什么桥?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检验学生识字情况的同时,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并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评价,使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推动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兰、各、坐、座”引导认读。

2、说说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同桌互相评价。

(采用同桌互相评价写字效果,不仅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取长补短。)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认读,并给生字找朋友。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接读课文,互相说说兰兰过的桥分别有什么特点?

2、师生合作读文。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吗?

(师读叙述部分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的话。)

3、出示第十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想一想爷爷真的会变魔术吗?

(学生在合作读书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更深入的理解内容。)

三、拓展延伸

1、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文字材料。

2、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画一画,画好后向同学们介绍。

(在展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当工程师,发挥想象力,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带、急”引导认读。

2、观察,说说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推荐过桥协议书通用九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xx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