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语文绿教案汇总(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22:16:28 页码:9
最新语文绿教案汇总(大全9篇)
2023-11-13 22:16:28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提供教学的线索和步骤。教案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最后,祝大家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取得满意的结果。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一

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3、简介本文的时代背景。

写这篇文章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通过媒体资源欣赏大自然的绿。

2、听课文朗读,想一想在朱自清的眼中“绿”是怎样的呢?

3、学生听完课文后,自读,扫除字词障碍。

三、品味课文,细节分析。

1、思考问题: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3、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4、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比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对比。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5、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比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五、美文品读,合作探究。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本文,模仿《绿》写一篇鉴赏小短文。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二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诗歌朗诵。

自由朗读每小节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三节。

出示句子: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1.带着想象的翅膀朗读这一节诗歌。

2.思考:这一节诗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一小节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绿的所在: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3.为什么整个空间都是绿色?(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所以充满了绿色)

4.这么多、这么广的绿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绿色是希望,是生命的颜色,整个大自然一片春意盎然。)

(二)学习第四节。

出示诗歌: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1.集体朗读诗歌。思考:这一小节讲了什么?(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绿的形态?(拟人)

(三)学习第五节。

出示诗歌: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指名读,小组读。

2.这一节写了什么?(绿在风中飘动)

3.作者为什么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绿飘动的样子?(这样形象、生动的样子,给读者带来了对绿飘动样子更大的想象空间)

艾青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那么绿到底是什么呢?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关于绿的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板书设计

绿

绿的颜色

绿的所在绿是生命

绿的形态赞美春天

绿的飘动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激起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及向往,组内合作、分工,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或心安或兴奋或自信或胜任的愉悦,每个人的情感都可以自由流淌。

但是这节课,在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上安排不够充分,对于现代诗歌的体会上还需再下功夫。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三

启发联想,重在运用——我这样教《绿》上课开始,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绿”字,让学生定睛看15秒钟。“你联想到什么?”

课堂上少有的活跃:“万物葱茏的森林”、“一碧万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绿茵场”、“绿裙装”……发言踊跃,不一而足。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将怎样表现出眼前的绿?”

“拿出画笔,饱蘸绿色画料,大笔一挥,这就是绿。”有的同学竟跃跃欲试了。

“如果让你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绿表述出来,又该怎样表述呢?”学生们在紧张思考,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难度。

至此,蓄势已足,于是引出课文,直奔教学目标。“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温州游仙岩梅雨瀑时写下的散文佳作《绿》,是怎样将一潭绿水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

中间开花,重点突破。“第三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摹写绿的?”

“比喻。”

这是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然而要体会出其妙处,须引导学生吟诵、涵咏、品味意境。

“接着作者又使用什么方法写绿?”

“比较。”

“作者笔下的绿与其它地方的绿相比有什么特点?”“明暗适度,浓淡相宜,恰到好处。”

“下面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写绿?”

“联想拟人。”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漂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这绿真是太神奇了。”学生感叹道。

“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

学生哄堂大笑。“‘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如同以为二八少女立在你的眼前,美貌可人、神韵悠长。”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可谓丰富,理解可谓深刻。

到这里,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段,该是适当点拨,总结规律的时候了。“像朱先生这样用比喻、比较、联想来描绘色彩的,在诗词中屡见不鲜,请大家联想旧知,举出一些例句来。”“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的还举出了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那么,大家能否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生们热烈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语言文字不能直接表现色彩、线条、形体,须借助读者的联想、想象,还原为视觉形象,因而,选择生动的比喻,进行恰当的比较等,便成了作家摹色状形的得力手法。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请大家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写写或说说我们县中心公园小西湖水的绿。”

翻检课文,搜索记忆,紧张构思。最后,一位同学读了他的文章:

这是一湖醉人的绿水。

湖水平铺着,像一块光滑的碧琉璃,如一缸浓浓的绿酒。微风掠过,波光闪闪,宛如光彩照人的绿珍珠,更是缓缓流动的一湖碧玉。三三两两的小舟漂游其上,双桨刚一划开水波,深绿色的封面就匆匆合起。

我拜识过许多园中之湖,领略过它们不同的风采。北京的昆明湖碧而豪,济南的大明湖碧而逸,南京的莫愁湖碧而阔。小西湖呢?她碧而幽,碧得、绿得令人作出尘之想。她不是那种一眼望穿的浅绿,她绿得深,绿得酽。这哪儿是一湖水,简直是红尘中一篇绿色的童话,山城中一幅袖珍的绿色插图。

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四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插图,录音机,录音磁带、

一课时。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二、范读课文。

(生静静地听)。

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通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感受语言文字美。

1、本文化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听课文朗读录音。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1、摘录好词好句子、

2、游览学校某一景点,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游记、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五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积极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一课时。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

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

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

明确: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问:对于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语言来表现?体会、感受明确:写梅雨亭,用苍鹰这个直接展示景物形态的比喻,作者对美的用踞、展、浮等动词,逼真地刻画了梅雨亭上下悬空表现,学会和亭角翘向空中的动态形象。写水花,不说溅、不说落、不说飘,感受文学作品而说送,说钻,即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所描绘的美。

又写出了它的活泼可爱,有灵性,突出了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所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6、朗读第三自然段。

7、问: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

的哪些特点?

明确:比喻: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引导体会美的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表现手法。

现了绿的光洁、明净、透明、润泽。

拟人: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写出了绿的迷人可爱。

对比:绿杨太淡了,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写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想象和联想:我若能我若能。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有灵性。

8、问:作者笔下的绿和瀑你觉得哪一个更美?为引导讨论,激什么?发审美感受,培。

像蛋清;再从感受的角度,写潭水的洁净像碧玉;然后又多方比美的方法,从而较,广泛联想,经过这样的描摹、渲染,一泓潭水便在作者笔下学会审美。立体化地呈现于人们的眼前。而写梅雨瀑,虽然也十分逼真传神,但都角度较单一,只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了亭的姿态,写了瀑布的远景和近景,就是写水花,也仅是写它的色泽、形状和活泼可爱的灵性。所以,在梅雨潭的绿面前,便只能屈居于衬托地位,也就无怪乎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构的精巧:

(1)开头与结尾重章叠唱,强化了感情的力量;

(2)第二段为第三段铺垫和蓄势,强有力地衬托出绿的令人惊诧的美。

明确: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生再读课文。

1、画出课文所有的比喻句并标上序号,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在充分感受美。

2、仿照第三段的写法,运用比喻、比较、拟人等手法描写你熟的基础上,激悉的一种景色。发创造美。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也有赖于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绿》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从的语言到所描写的景物都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为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具体感受文章精美的语言,进而领略文章的美,引领学生走进审美之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感情,学会感受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在教学思路上,就把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比较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对梅雨瀑和梅雨潭的比较中,充分感受梅雨潭美之所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梅雨瀑和梅雨潭之间的过渡句为切入点,有此带入对两者的比较,使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种审美境界,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依据感觉、感知和感悟逐层递进的过程为教学的程序。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品读,让学生在全文的阅读中获得美的感觉,从对第三段的精读中获得美的感知,通过教师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进而获得美的感悟。

但是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显得过多,而学生的主体活动不足,学生的主动探求研究学习的时空不够。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七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并理解课题的含义。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并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意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并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理解“冬天已经过去,我的梦已被染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你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

2、你从哪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诗歌,检测文中生字的认识情况。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品读诗句,体会心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3、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激发想像,扩展延伸。

1、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我”为什么却能发现?

2、仿编诗歌,仿照诗歌的模式写一首诗歌。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背诵儿歌。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一、回顾诗歌,谈谈心得。

1、背诵儿歌。

2、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

1、交流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2、谈体会。

三、读背古诗,延伸课堂。

出示古诗《村居》。

1、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读一读,背一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组合作自学生字。(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易错生字的笔顺、笔画。)。

2、出示“残、融、嘱、散”,讨论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给生字扩词,造句。

4、摘抄诗中好词、好句。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背诵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2、抄写词语3遍。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八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诗歌朗诵。

二、学习诗歌,读中悟绿。

自由朗读每小节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三节。

出示句子: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1、带着想象的翅膀朗读这一节诗歌。

2、思考:这一节诗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一小节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绿的所在: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3、为什么整个空间都是绿色?(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所以充满了绿色)。

4、这么多、这么广的绿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绿色是希望,是生命的颜色,整个大自然一片春意盎然。)。

(二)学习第四节。

出示诗歌: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1、集体朗读诗歌。思考:这一小节讲了什么?(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绿的形态?(拟人)。

(三)学习第五节。

出示诗歌: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指名读,小组读。

2、这一节写了什么?(绿在风中飘动)。

3、作者为什么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绿飘动的样子?(这样形象、生动的样子,给读者带来了对绿飘动样子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情感升华。

艾青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那么绿到底是什么呢?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四、拓展延伸。

关于绿的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板书设计。

绿

绿的颜色。

绿的所在绿是生命。

绿的形态赞美春天。

绿的飘动。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激起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及向往,组内合作、分工,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或心安或兴奋或自信或胜任的愉悦,每个人的情感都可以自由流淌。

但是这节课,在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上安排不够充分,对于现代诗歌的体会上还需再下功夫。

语文绿教案汇总篇九

1.懂得要爱护植物,能正确辨别生活中常见行为的对与错。

2.愿做小小护绿员,参加爱绿护绿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被污染的城市、绿化城市)。

2.出示图片(爱护绿化、破坏绿化),请幼儿辨别对与错。

3.护绿行动从我开始。

(1)师:为了让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能像我们一样健康地成长我们应该怎么做?

(2)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护绿行动需要我们自觉抵制一切破坏绿化环境的行为,爱护我们会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从自身做起,从脚下做起,时刻善待绿色生命。

4.认识生活中爱护环境的常见标志,引发幼儿制作标志牌的愿望。

5.教师提供材料,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大胆制作爱护环境的绿色标语牌。

1.将护绿标志牌挂在幼儿园抢眼的位置上。

2.幼儿可以养殖一些盆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