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53:00 页码:7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模板13篇)
2023-11-12 02:53:00    小编:ZTFB

总结是思考的映射,是过往经验的收获,更是未来发展的指引。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一

从教时间久了,郑丹娜慢慢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全接纳、慢引导”。全接纳,即接纳所有的孩子、接纳孩子的所有;慢引导,则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她引用论语的故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智),子曰:“知人。”

用郑丹娜的话说,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不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

郑丹娜发现,小学生年龄小,胆子也小,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大多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当时,她在杂志上看到,有位老师在教室里放一个纸箱,学生可以把心事写在纸条上,放进箱子里。

受到启发后,郑丹娜让学生们每个人准备一个漂亮本子,专门用来写“悄悄话”。“你可以把想和老师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老师有想和你说的话,就在本子上回复给你。”郑丹娜和学生说。

后来,学生们开始把自己的心事交付给“悄悄话”,也逐渐对班主任郑老师袒露了内心世界。

被爸爸妈妈冤枉的男生写:昨天,爸爸给了我20块钱让我买番茄酱,买完我把剩下的钱放在他的钱包里了。后来看到我桌上的钱非说是买东西剩下的,其实,那是我去年给妈妈打工攒下来的。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二

80后的xx区新世纪小学何xx老师,今年6月终于实现了人生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他工作兢兢业业,肯吃苦,肯挑重担,除了正常的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何xx老师还承担着学校教科室工作。他先后荣获“江苏省书香家庭”、“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区教师读书之星”等称号,用朴实的行动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他是一名健康阳光的小学男教师:性格开朗,为人随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在学校开展的“谁是你最喜爱的老师”活动中,孩子们对他的评价是:课堂活泼生动,语言诙谐幽默,我们都爱上他的课!

他是一名苦干实干的一线教师:基本功扎实,多次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屡获殊荣。所教英语学科屡次在区、学校质量调研中名列前茅。最近几年在区课堂大比武中均获优质课,教案评比、读书征文、班主任演讲比赛中均收获一等奖。

他是xx小学英语教育的排头兵:作为xx区小学英语为数不多的男教师之一,他积极加入课改的队伍,努力打造自主、灵动、和谐的课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近几年,他多次开设英语学科的市、区、片级公开课、示范课与讲座。作为区教师发展中心聘用的“讲师团”成员之一,为了把最新的教学理念传递到基层学校,自己首先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方法,虚心向同行请教,一次次磨课,一遍遍完善教案,工作到深夜已成常态。每次的送培活动,通过反馈来看,参训教师深受启发,印象深刻,他自己也在活动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提升!

他是一名“用心治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跳长绳:团体第一;拔河:优胜奖;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优秀组织奖。班级文化建设很有特色:“乐知班”的孩子,乐于求知、知难而上。在重视文化学习的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踢足球,跳长绳,接力跑,师生同技,其乐融融!

他是一名“身先示范”的班主任。每天早晨7:20前进入班级,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擦窗户,捡纸屑,自己带头干。三四年级时,厕所是他们的`包干区,学生不怎么会打扫,他坚持亲自带着学生打扫,无视脏与臭,用钳子捡起异物,疏通下水道。每天晚上6:30后才离开学校。作为毕业班的老师,精细化管理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对优等生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多积累与扩展;对学困生作业当面批,堂堂清,坚持每天辅导后进生,对学生有耐心、爱心,更有信心!

他是一名科研能力很强的教师。何老师热爱读书,自己征订多种教学杂志,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育研究。近几年的教研成果颇丰,拥有已结题的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3个,省市区论文获奖若干,在《教学月刊》、《小学教学设计—英语》、《英语周报》、《班主任之友》陆续发表文章20余篇,发表题材广泛,涉及教学论文,教案设计、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这得益于他广泛的阅读、科学的研究。

何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走家串户,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状况,加强家校沟通,寻找问题症结。牺牲课余与休息时间免费为贫困生、后进生进行辅导,不计报酬,不图回报,受到广大家长赞许与肯定!

班上原来有一个孩子叫晶晶,智力水平不高,父母都来自福建某山区,小学均未毕业,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刚出生的弟弟,一家租住在浦珠花园门口一间狭小的门面房内,父亲做点小生意,母亲照看一家,身为老大的她,家长的关心自然很少。五年级时,何老师接手了她所在的班级,当时孩子的成绩年级倒数第一,数学还考过4分,26个字母也念不周全,作为班主任和英语老师的何老师,找到家长,了解情况,主动承担起孩子的辅导义务,严寒酷暑阻挡不了登门辅导的步伐,长期坚持、绝不放弃,从基础补起,孩子的成绩从十几分到二十几、三十几分,慢慢地突破六十分、七十分。一晃两年过去了,老师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没有接受家长的一分钱,家长感激不尽,逢人就夸何老师好!正是这样辛勤付出的老师,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增添了光彩!

何老师兴趣爱好广泛,除了读书,还爱好运动、音乐。当孩子们学习劳累时,他会主动带孩子一起去操场放松一下,踢踢球,跑跑步!课堂上,也会弹弹吉他,用音乐调节孩子的学习,师生同乐!

20xx年10月,何xx老师积极响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号召,毅然决定去西部偏远地区陕西镇安支教,并选择支教时间最长的报名!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何老师正用他的朴实、诚实、踏实践行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用他的爱心、耐心、信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三

_(岳阳市南湖新区金鹗小学)援教于平江县梅仙镇万谷学校。典型事例:

组织了金鹗——万谷手拉手——捐书活动。这次活动捐书1000多册及各种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若干。亲自整理归类书籍给万谷全校6各班级都建起了图书角。这次捐赠活动让城里和山里双方的孩子都感受着爱的力量,爱的快乐。手拉手活动带动了两地的孩子从小窗口看大世界,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从互助中品味助人的快乐。

在这一年了_老师精心教学,利用所有的下课时间,放学时间,以及双休日的时间辅导学困生近4000人次。利用空余对所教的69名学生(六年级30名,四年级39)进行全面家访,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把一个六年的语文成绩片区排名二十几名,优秀率不足10%,全班学生作文字数不足150个字的班级提升到了片区第2名,优秀率上升到80%以上,并且送上了多篇优秀参赛作文;把四年级的英语片区排名十几名的班级,通过半年努力,荣获了"2017年下半学期期末统考四年级英语课一等奖"的荣誉。全面激发了所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支教时间,除了给大山的孩子们,还分享给了大山里的特岗老师们。江老师手把手教三年级语文的新特岗老师如何快速的让学生把握习作的技巧。细心的提点四年级的数学特岗老师上数学课用语要精确,不要用模糊概念说话,作图方法要准确,不要随性,不要误导学生。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要简单粗暴,要有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二年级的特岗老师如何生动形象的教学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一年的的特岗老师如何辅导学困生。为了让这些新的特岗老师快速成长,邀请她们随时来听我的随堂课,也不断的走进她们的课题。只要我有时间,就去听听她们的课,并及时点评,促进新老师快速成长。课间成了为大家解疑排惑的档期。指导杨小旭(2017年特岗教师)参加片区的数学竞赛课,获得二等奖;指导张紫薇(2017年特岗教师)参加片区的英语竞赛课,获得三等奖。

收到支教最感人的语言:四年级的孩子说,我爱英语老师——江老师!我喜欢英语!六年级的孩子说,谢谢江老师来教我们,有您真好!

在支教期间,江老师参加了平江县萤火虫志愿者协会,为有困难的学生捐款捐物,带着自己的爱心,种下一颗善的种子,爱的温暖洒满人间!2018年7月30日参加了平江县萤火虫志愿者协会一对一的'助学,支助平江县木金乡一位父亲身患癌症,家徒四壁但2018年考上平江县一中的余欣同学高中三年的学费。用自己绵薄之力帮助这位优秀的孩子走出困境。

在2017年的平江支(援)教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201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中荣获四年级英语科一等奖;在2017—2018学年度"三区"受援工作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四

9月24日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在校电教室举行的“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讲话精神向优秀教师学习做教书育人楷模活动”专题会议。会上,传达了平卫教党委【20xx】8号文件精神,宣读了本校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大家一道深入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在第28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还学习了20xx年度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主要事迹。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王朴同志还向老师们提出三个要求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五点希望:要有神圣的使命、要有真诚的爱心、要有广博的学识、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奉献的精神。深入领会王朴书记讲话精神,把王朴书记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作风,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争奉献、比奉献、乐奉献,把全部的心智奉献给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升华人生追求、实现人生价值。

三、向各级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教书育人楷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都能够在自身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奋发图强做出了令人敬佩的非凡业绩,我区及我校优秀教师也都更加可亲可敬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克服浮躁、对后进生缺乏足够耐心和爱心、安于现状等不良情绪和不足,以先进为榜样,志存高远,严以律己,积极创先争优为我校及我区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四、于丹老师2012开学第一课寄语我们:长大了的生活都很艰辛不容易。有人比喻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你试试看,在三锅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同样的时间沸腾它。揭开以后呢,生鸡蛋会被煮熟,变得硬梆梆,我们生活里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他们有时候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生活对不起他,但是他没有融合的力量。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得软塌塌,成了一团胡萝卜泥,这是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他们不能够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的人。可是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呢,它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它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它也把它的美、它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我们要自觉做好第三种人,丰润自己,留香他人,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五

去年秋收时节,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玉米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自从种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09’‘陕单650’‘陕单636’玉米新品种逐年增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提及这几年的收成,玉米种植大户高海宽喜不自胜。

种植面积从20亩到630亩,亩均种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亩产量也从700公斤提高至1000余公斤,年纯收入40万元,高海宽不仅自己尝到了良种的甜头,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20万亩。

成果转化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育种技术、示范推广等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杨凌农业科技成果送到了千家万户。

“杨凌示范区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在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说。

不仅如此,杨凌还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文章,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5年来,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年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同时,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探索形成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8届,跻身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序列并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展会品牌,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杨凌示范区探索形成了多种示范推广路径,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旱区特色农业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说。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六

孟夏时节,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看色、看粒、看长势……小满节气后,一场全国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杨凌举行。观摩团追随着麦浪,实地观摩了“西农511”“伟隆169”“西农926”等一系列饱含着科技创新元素的杨凌小麦新品种,见证了科技创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杨凌示范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旱区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在小麦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路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说。

以科技创新为窗口,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把杨凌比喻为“旱区种业硅谷”,充分肯定了杨凌在种业科技攻关、种业企业建设、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等方面,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万全教授团队正向着优质强筋、抗赤霉病和条锈病绿色小麦“进军”,马翎健教授团队致力于选育酿酒专用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闵东红教授课题组则正在全力攻克抗旱节水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技术难题……基础研究、靶向育种、生物育种正方兴未艾。

25年来,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建平台、打硬仗、促开放之路:

从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到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从果业、畜牧、食品工程等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到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不断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7个,成为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加速器”。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主任康振生所说,杨凌为农作物种业与现代生物技术集合、促进传统种业改进,做好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为我国农业特别是旱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提供了新机遇。

知名种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和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金棚种业等种业科研院所、企业纷纷落地杨凌,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持续聚集,杨凌农业创新高地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体制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人才智库作用,大力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杨凌以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深入推进国际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先后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了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更多蕴含“杨凌基因”的“金种子”走出国门,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出了绚烂的“农科之花”。

25年来,杨凌示范区在小麦遗传育种与条锈病防控、牛羊体细胞克隆、苹果抗逆生物学、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苹果等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苹果新品种12个,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成果涌现,是杨凌示范区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说。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七

___,中共党员,从教以来,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使她成为“四有”好老师。

每年,她主动参与学校的慈善捐款活动,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清扫积雪,去受灾教师家里、康店一中等灾区清扫淤泥,顶着寒风、冒着酷暑,她满手泥浆、满头大汗、满身泥巴,不怕苦,继续干,直到全部清理完才肯离开。每一个善良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于行动,她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也在影响着她的学生。有一次数学课上,她正在讲课,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吐了。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是喷出来的食物,她赶紧掏出卫生纸把孩子的嘴上、鼻子上、手上、衣服上擦干净。孩子们看到后,也纷纷帮忙他擦桌子上的污渍,还有一个平时很顽皮的孩子去拿来了拖把……后来,孩子的妈妈在班级群里表示感谢:“闫老师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培养了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谢谢!”

一位同学手流血了,校医说需要去医院。孩子疼的直哭,她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同时第一时间带着孩子赶去医院,医生说,必须马上缝针,可是他的妈妈说:“路上堵车太严重,最少还得半个小时才能赶过去,闫老师,恳请您先带孩子缝针”。她顶着压力签了字,缝针会不会落下伤口、用哪种线更好、会不会落家长埋怨,她无暇思考,跑前跑后去找医生,一直握着孩子的手,陪伴孩子缝合伤口,又自掏腰包取了药,正在作皮试准备打破伤风时,家长才匆匆赶来。这件事情以后,孩子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了,家长的心与老师贴的更近了,更加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了。她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地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前行,家长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爱,意味着奉献,她爱着学生,爱她的事业,不忘初心,努力前行,越而胜己,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八

曾经看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会报道一两个扎根于乡村或山区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令人为之震撼。从事了教育工作之后,使我更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些深入到乡村或大山灵魂深处的人物的崇高品质,也更能体会到他们的无私奉献及无悔精神,对他们肃然起敬。

林州模范教师王生英便是这样一位楷模,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她扎根山区30载,犹如一枝傲雪红梅,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了自我人生的华丽乐章。我们需要读懂王生英,方可继承其优秀品质。

“山”在文化传统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处所。然而,“山”也表征着传统的闭塞、愚昧、僵化与保守。走出封闭的群山,告别陈旧的传统,拥抱崭新的现代,对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为世代山居的年轻一代的心灵渴望。然而,悠久而强固的传统大山,走出去谈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需要的是冲出包围的行动,甚至需要付出几代人前仆后继的代价。山里的人终究是挣扎着走出去了,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坚守在这里,她就是教师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换来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读懂大山文化的人!

在当代文学“十七年”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都是尽善尽美的人,无论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动。

而王生英老师,她却是一个腿脚不甚灵活的残疾人。在数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外,还要穿过大河……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数职的教学工作,她竟没有任何怨言,“只要你乐意去做,就没有苦和累”。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愿意把山区的教育工作坚守到底。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她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她是个“有用的人”。

是的,当一个人有所奉献的时候,她的心灵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的。我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尽善尽美。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劳、遇到困难便满腹牢骚…。。。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王生英老师的事迹,使我下定决心渐渐改正缺点,有所进步!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九

xx-xx,男,汉族,中共党员,xx-xx年5月20日出生,xx-xx人。xx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xx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xx市现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xx市写作学会常务理事,xx市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xx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民俗学。担任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新时期散文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公开出版专著5部,编撰高校教材6部。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入选《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之《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甲种)》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孔范今主编),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学术成果获xx市政府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xx市涪陵区乌江文艺奖一等奖;教学成果分别获xx年xx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xx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xx-xx年获xx市直辖十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5和xx-xx年获xx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xx年被评为x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xx-xx年被评为xx市涪陵区优秀教师、2015被评为涪陵师范学院师德先进个人,为xx师范学院第一届第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xx师范学院第一届第一批教学带头人、xx市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xx年创作、指导以人民卫士、基层民警周鑫感人事迹为素材的诗舞剧《时代忠魂》获第三届xx市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创作剧目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演出奖(xx宣传部、xx市文化广播电视局、xx市教育委员会、xx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第十六届乌江文艺奖艺术类特别奖(中共xx市涪陵区委员会、xx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颁发)。

教学评价年年为优秀。

xx-xx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在教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尽心竭力,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通过25年辛勤工作,为xx师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良好系风学风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他那里,没有节假日、寒暑假的概念,没有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的区别。因工作需要,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星期天。

在努力搞好管理工作的同时,xx-xx始终没有停止业务学习和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教学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情感和生活上,视学生如亲人和朋友,真诚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他常说:上好一两堂课容易,上好每一堂课不容易;当一两天好老师不难,当一辈子好老师很难。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对他敬佩有加;在校园网络论坛上,他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有学识、人品好的优秀教师之一。

他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保持了良好的政治形象和人格形象。他群众观念强,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向党支部反映师生的愿望和要求。由于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端正了服务态度,他是教职工信赖、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

他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待人诚恳,生活朴实。

教书育人是我的职业要求更是我的人生追求

自从xx年分配到xx师范学院(原涪陵师专)从事教育工作至今,经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xx-xx老师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原则。他说:“教书育人是我的职业要求更是我的人生追求,我一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对系(院)的发展、学生的教育认真负责。不只这样,更重要的是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学校、学生,热爱我们这个集体。我是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我的工作中。”

xx级一个学生在给xx-xx的短信中说:“韦老师,从一开始上您的课,听着您激情澎湃而富有个性的授课,对您甚是钦佩。您的每一堂课似乎都是在反思人类、认识自我,叫我何等的欣喜。您在课堂上的一点一滴,给予我们的是接近那真切而远大的梦想的动力和毅力,我真诚地向您道声谢谢!”

现任课年级学生在学校评教网上对xx-xx所上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给出优秀评价的同时,纷纷留下这样的感人评语:“非常好”;“最喜欢韦老师,您是xx师范学院的‘鲁迅’一样的老师。您所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引人深思,您是我的榜样”;“教学非常好,非常尽职尽责,让我们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技巧,非常感谢老师!!!”;“认真负责,细致”。

在工作中,xx-xx老师总是勇挑重担。1990年,国家号召高校教师到基层支教,他不但踊跃报名,而且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在xx区一所职业中学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学校不能提供住宿条件,他借住在离学校10公里的亲戚家,加上早晨上早自习太早没有公交车,他便每天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地来往于学校和住处,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耽误一节课、一节早晚自习,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好评,被支教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在1990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寒风刺骨,白雾茫茫,能见度不足10米。xx-xx没有丝毫犹豫,像往常一样6:00起床,6:30便一手扶车把手一手拿手电骑着自行车朝学校前进。车行至一个下坡弯道处,公路上一块石头突然出现,由于能见度太差,加上他全部精力在控制自行车和手电,一不留神撞上石头,连人带车滚下10多米的斜坡,甩掉了眼镜,脸部、手掌、手肘、膝盖多处擦伤。但一心想着早自习要带领学生诵读《琵琶行》这篇优美的课文,xx-xx全然忘掉了自己的伤痛,也忘掉了危险,扛着自行车艰难地爬上了斜坡回到公路上。检查后发现只是自行车把手摔歪、铃铛盖掉了,他把车简单矫正后继续向学校骑去。到了教室才觉得到处生疼生疼,为了不让同学们发现自己刚才所遭遇的险情,他赶紧到卫生间清理了身上的泥污。细心的同学在早自习的时候还是发现了韦老师的异样,他只笑笑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没事,刚才到校还早,我到操场运动时摔了一跤。”这件事情他从未对人提起,直到回学校数年后给他的学生讲出去实习千万要注意安全的时候,他才概括地陈述了这次惊险的经历,并且作为反面教材告诉同学们安全第一。

xx-xx一天也没有休息,立即赶回学校一心投入工作中。他希望用对那些离家在外求学的学子的无私教育和关爱,让更多的母亲放心,以此表达心中对自己母亲的感激和悔愧。他知道,如果母亲在天有灵,不但不会责怪他,还会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是学生的亲人,也是他们的朋友。

对待学生,xx-xx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平等相待。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学生他都会一视同仁,从不苛求学生。很多同学都说韦老师一直都默默地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方面都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许多同学也很乐意找他谈话,把他当作朋友,韦老师说这一点令他感到很欣慰。在他教过的20多届毕业生中,几乎每一届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例如因父母离异而导致性格孤僻的88级一名女生,当时韦老师教他们写作,在一次作业中韦老师发现了她家庭、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主动找她谈话,给她鼓励,在每一次的作业评语中都写了很长的鼓励话语,让那位同学很感动,她说是韦老师给了她信心。这位同学不但顺利完成学业,而且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以一个专科生的资历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在北京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另一位是99级的一名男同学,因家庭贫困无法完成学业,韦老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不但使他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以优异成绩考取当年优秀大学选调生,现已成长为某县的乡党委书记,在基层为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对于这些,xx-xx认为“其实这些都没什么,这只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尽的责任。我是学生的朋友,也是他们的亲人,能够给他们一点帮助,看到他们成长成才,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满足”。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说乎;为地方建设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不亦说乎。

xx-xx不但关注学校建设、在校学生教育,也热心地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告诉全社会,“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何等的重要。他常常对他的同事们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说乎;为地方建设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不亦说乎!”

诵读课堂在涪陵区委大礼堂再次开讲,xx-xx受邀为全区1000余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举办“从闻一多《忆菊》看爱国主义者的文化责任”的讲座。xx年9月29日上午,应涪陵区委邀请,xx-xx再次前往涪陵区经典诵读课堂,在区委会议中心做“让人伦之爱温暖我们的心——从朱自清的《背影》谈起”的讲座。他列举社会上缺失人伦之爱带来巨大家庭危害和社会危害的案例告诫大家应倾听祖先的声音,寻找精神之源,让人伦之爱回归家庭,回归内心,回归社会。xx-xx以自身经历经和典案例向听众们提出思考题,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诠释了人伦之爱的意义,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这几年来,他不但到机关,也到医院、工厂、监狱去做这样的讲座,总想让自己对祖国文化的感情和见解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从而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责任感。

xxx-xx:xx-x

我叫xx-x、女、38岁、中共党员 ,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现在赵北口镇杨庄子小学任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兼五2班班主任,并教五2班语文、科学及思品等学科。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 18 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杨庄子小学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是xx-x镇优秀教师的代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多次获得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2003年,荣获保定市“优秀班主任”的称号;2015年荣获县政府嘉奖;2015、2015、2015、2015、2015年先后8次荣获安新县单科优秀奖,连续多年师德考核优秀。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热爱学生,以生为本

1997年,我毕业于河北xx师范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蓦然回首,竟已有18个年头了。我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具有一定经验的成熟青年教师的这段岁月中,有辛苦、有汗水、有困惑、有感悟,然而更多的是收获了幸福。去年春天,我反复出现高烧不退现象,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右肾1.9厘米结石并伴有深度感染,必须住院做手术。手术半个月后,我就重新步入时刻牵挂的教室,登上三尺讲台时,那一群双眼噙满泪水的孩子是多么兴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始终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百合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十八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我注重班风学风建设,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我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

三、学习、培训,投身课改

远农村,师资队伍薄弱,22位教师中有7位代课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坚固,我深知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

时逢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经常参加各级课改培训。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6月,我随县教育团队远赴山东参加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的《笃行名家讲坛》活动,在这短短的几天的参观学习中,我深受震撼。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辅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课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课改之前,我首先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而后,又多次进行教师培训,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比如怎样更有效的做好小组内的落实;怎样做到小组的制度评价和文化氛围创设有机的结合;如何有效落实当堂检测;怎样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和多做等等,都是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学年里,我将面对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机遇,争取在新课改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收获和进步,在我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塑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我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

xxx-x:xx-x

2015年8月18日

事迹简介:

王洪春,女,汉族,52岁,重庆市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坚守山区教育30多年,2015年主动申请到最偏远、交通不便的群岭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当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厕所,在屋檐下做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帮抚培养6个留守儿童,自费为学校买挂图、体育用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高山上的“保姆老师”

——记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教师王洪春

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独守着破旧的村校,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一颗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爱心战胜了无尽的困苦、恐惧和孤独,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她就是王洪春,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为山区教育奉献了30年,选择了大山,挑起了重担,她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称赞。

王洪春本是离县城较近的和谦镇人,因被大山小伙子刘权明的憨厚感动而随嫁到了最偏远的白泉。又因为她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对孩子的喜爱当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命征程。

30年来,她坚守在大山的深处,克服了重重困难。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小学教育,奉献给了渴求知识的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用她慈母般的情怀呵护着每一个孩子。 白泉乡是开县最偏僻、最贫困的一个乡,30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要想去一趟县城,徒步翻山越岭,要走上三天三夜。而王洪春又选择了这个乡最偏远的村校扎下了根,一晃就是30年。

总是给予无微不至关心,要是哪个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失学,她总会从微薄的工资里面挤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垫书杂费,说服他们复学。一个又一个,一年又一年,垫的钱越来越多,还她的却很少,30年来,究竟给学生垫了多少费用,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因此,也让她自己的生活也经常举步维艰。

王洪春家在农村,她每天上完课还必须干农活,但是几十年来,她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拖过后腿,对学习差的学生她也总是悉心辅导,从不放弃一个后进生。每天傍晚,她总是走村串户,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去辅导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到了半夜才打着火把回家。

2015年8月,处于1700米高山上的群岭二校急需教师,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正在学校领导焦头烂额之际,49岁的王洪春老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她自愿申请到群岭二校任教。一个女教师,到一所荒凉得古庙一样的学校教书,这让所有知道的人都大吃一惊。

群岭村校是全乡最偏远、环境最恶劣的村校。海拔1700米的山梁上,一间破旧的土墙教室,两边的陡坡延伸至让人恐惧的深谷。从场镇到那里,要走4个小时山路。以往的老师,没有谁在学校待上过一年。

因为之前没去过群岭,开学前,王洪春让丈夫刘权明先上山看看。刘权明回来后,久久没说话。“只要有路,我就能爬上去。”听了妻子这话。刘权明开始默默为她收拾上山的被条、换洗衣服、方便面和咸菜。

群岭二校地处群山之颠,四面迎风,泥巴墙,瓦屋顶。校园总占地面积38.9平方。开学头一天,夫妻俩背着东西,早上8点从家里出发,下午2点才走到学校。 来到学校,王洪春愣住了——30平方米的教室被隔成两间,一间是教室,容纳两个年级的复式班,一间是老师卧室兼厨房。教室里,3只脚的课桌就有6张。一个没有门的厕所,中间挂了条麻袋分出男女。王洪春让丈夫维修桌凳,自己打扫清洁。两间屋,清理出的老鼠屎装了一筲箕,还发现4张蛇蜕下的皮。

当天晚上,因未带床,王洪春和丈夫将纸板铺在地上睡,没电,就点蜡烛。一周后,学校才通电,丈夫也从家里搬来一个床垫,放在借来的6个啤酒箱上,算是床,一直用到现在。

几个留守孩子和王老师住在一起,除了上课,王老师还要煮饭或者方便面和学生一起吃。由于卧室太窄,王洪春不敢在里面生火,山上电压低,又不能用电饭锅,所以王老师把灶搬到了屋外的空地上,下雨天又搬到屋里。她做饭的灶就是一只瓷盆,上面再放一个“三脚”和一口锅,看起来有些像过家家,却让人觉得心酸。由于这里海拨高,群岭山上,每年冬天两个多月大雪封山。没有水,她就将干净点的雪放在锅里,融化后做饭。但不管多干净的雪,融化后的水都是黑的。她不敢喝,王老师只好干吃方便面。刚刚到群岭村校的一年里,她和学生就吃了七八十箱方便面,三年吃了多少箱方便面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条件越是艰苦,王老师越是努力地工作,因为她认为在这里生活的人太不容易了。她希望能多为孩子们充电,让孩子们长大了凭自己的实力改变命运,尽管她担任的是复式班,但她对教学工作丝毫没有怠慢。对于学生作业,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她都一丝不苟地批改,而且还在一个本子上详细地记录了“作业反馈信息”。学校领导问她:“这么多的作业你怎么改完的?”她却平淡地说:“反正没事,改点作业充实一些。”

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在白马泉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农村人光靠种庄稼维持生计是不行了。于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便成了教育过程中严峻的问题,据统计,白泉的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占50 %,留守儿童的家中的大人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家里的活计变得特别忙,再加上学校路途遥远,接送孩子也就成了大问题,见此情形,王洪春老师主动给孩子做中午饭。每天中午王老师都要用那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灶台里给十几个孩子做饭。

家长们见王老师待孩子特别好,有些离学校远的就干脆把孩子送到王老师那儿住。仅仅十多个平方的寝室里,住着王老师和四个孩子,他们小的四岁,最大的有六岁。白天,王老师要为他们热洗脸水、洗脸、梳头、做饭,晚上,还得在三更、四更时分叫醒孩子陪他们上厕所,否则就会尿床。王老师每天给所有孩子上完课,便和这四个留守儿童一起玩。在王老师这里,老师、厨师、管理员全由她一个承担起来了。当同事问她累不累的时候,她却用了一句最普通的话回答:“比起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就好耍多了。”

孩子们没有床,王老师就把自家的钢丝床背了上去;高山上没有零食,她便在街上买了背上去免费给孩子吃;孩子们没水喝,她便在简单的灶台里给他们烧开水;孩子们没活动场所,她便让自己的丈夫用木头做了一个乒乓球台,她还买了如跳绳等许多体育用品,给孩子们玩;她还自己掏钱买了拼音挂图、教字挂图、汉字挂图等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也就是因为她的用心良苦,现在不仅让本校学生爱校如家,中心校回去的孩子也爱去那里玩。也就是因为她的善良和蔼,山上许多大姑娘也拿她当自己的妈妈,跟她谈心,请教她一些生活小常识。在这里,王老师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尊重和信赖,王老师也不再孤单,因为在这里她有许多亲人。

之巅,默默地辛勤工作,既当老师,又当保姆,默默地忍受着孤寂和艰辛,用自己柔弱的双肩为大山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华秋实,30 年的倾情投入,30 年的辛勤耕耘。王洪春以她大山般的朴实和坚毅,真诚待人,踏实做事,无私奉献,赢得了学生的敬仰,家长的尊重,社会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她的感人事迹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和许多媒体的关注, 2015年,她再次被学校评为模范教师,县“十佳班主任”,2015年评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标兵、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并当选为市县两级妇代会代表。面对这些荣誉,王老师却说:“其实我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平常事,我只是希望我退休后,能有人继续上来照顾这个山上的孩子,他们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王老师就是这样平凡的一个女人,和这里的许多女人一样,放假回家了是个贤妻良母。然而如此柔弱的肩膀却挑起了大山的脊梁,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了她近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仍然坚守着那座大山,坚守着那里的孩子。

事迹一:

常黎明,男,汉族, 32岁,中共党员,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教师。 13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新任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对我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于2004年、2015年、2015年获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学科带头人”;2015年7月 获巩留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5年8月 获伊犁州“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5年7月 获巩留县“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2015年6月 获“新疆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作品创作”三等奖;2015年10月获“第五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一等奖;2011年7月被评为乡级和校级“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常黎明老师是我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师,13年来,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专注于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朴素情感,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典范。在我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活动中,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为全校教师做出了表率。

一、勤奋自学,不断进取。

常黎明,1998年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地质学校美术系,1998年参

加教育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教二级教师。

常黎明老师从教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常黎明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十几年来,他淡泊名利、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堪称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楷模,备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常黎明虽有扎实的美术教学基础,但他从不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十几年如一日,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相关知识苦学不辍。经过多年的自学,他终于把美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检验自己的美术水平,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不同的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均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荣誉。为了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他不但涉猎一些高雅的作品,还为县内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制作宣传牌,而且从不计报酬。在常老师看来,制作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更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近年来他曾先后发表了许多教研和学术论文,并多次参加区、州、县级美术研讨会,受到了同行的好评。

二、勇于教改,追求卓越。

且让学生在趣味丰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常老师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校本教材,效果很好。

他与很多学生建立网上联系,通过互联网辅导学生的学习有关美术中的一些技法和知识。他不仅辅导他所教年级的学生,还辅导其它年级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这充分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人人参与的美术学习氛围,他带领全组老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常黎明老师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美术教学水平,也影响和带动了全县的美术教学。

常黎明老师,多年来,就是这样勤奋地工作着。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事迹二:

渠桂荣,女,汉族,195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太康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始终保持着满腔的工作热情。现任河南省有机重点学科点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第一负责人,兼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化学会有机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5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勇于攀登、执着探索,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届巾帼发明家创业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优秀共产动员、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总,渠桂荣老师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理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外语基础、高超的教学艺术、优秀的科研成果和高尚的职业道德。35年来,她也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才能与同领域内的国外专家交流,学术研究才能与国际接轨。渠老师能够在国际sc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在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级学术期刊“j. org. chem.”、“org. lett.”、“ green chem.”等上发表论文10多篇,这都与她扎实的英语基础分不开。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留校工作之前她还是一个完全没有英语基础的人。她是文革后招收的第二批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时没有开英语课。而她在初中、高中学的是俄语。毕业留校后根据工作的需要,必须懂英语,而她对英语还一窍不通。她就从音标开始学起。当时渠桂荣已经31 岁了,上有近70 岁的老母亲需要服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看,爱人又在外地工作,而她自己在系里担任助教,每天上班,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带试验课,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累得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她自己也浑然不觉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无论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都不再睡了,赶快爬起来学英语。就这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她硬是啃完了上海交大吴银庚主编的3大本大学英语教材,具备了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英文论文的水平。

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间,为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她与化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年级辅导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一头抓学生,一头抓教师,教与学之间密切配合。给师生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创造了一个拼搏进取的教学科研好环境。有机学科点连续十几年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学院本科生考研升学率由2000年的30%上升到2003年的近60%,每年以10个百分点递增。同时,该院硕士生考取博士的升学率也稳定在80%以上。而由渠老师带领下的有机化学学科的硕士连续三年100%考取博士。而且分别获得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及大连化物所有机专业考点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从而大大提高了河南师大在全国的知名度。

“我为我的学生骄傲,更为我从事的教育事业骄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多年来,渠桂荣坚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重视本科生教育的渠桂荣老师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说,搞好本科生教育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对施教者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学术上取得骄人的成果之后,她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深知讲台对一个研究者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们讲好课,每节课前她都要认真备课和试讲,力争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同时还要不断地注入新的知识、新的前沿信息,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况且,“讲好基础课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基础知识,而新的知识、信息与基础知识的碰撞,更能撞出灿烂的火花,诞生新的科研成果。”那些凝结着她心血结晶的发表在国际sci源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的16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12篇获得的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0多年来,渠桂荣一直在告诫自己:“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职业。师德要高尚,课要常讲常新,这是当老师最起码的要求。”她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常年奋斗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第一线,每年要上600多学时的课。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主线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讲授科学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扩大知识面。逐渐地,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学生在教学评议中讲道:“听渠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这是对我的最高奖赏。”渠桂荣很感动。

杰出青年基金200 万元资助,也会立即打电话告诉她;还有她的一名研究生被提拔为一所高校的副校长后,专程跑来向她报告;逢年过节,一张张的贺卡、一封封的e-mail承载着一颗颗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纷纷从世界各地传来,令渠桂荣陶醉于学生的成功喜悦之中,让她忘记了一切劳累和烦恼。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我高兴和骄傲的呢?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更为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骄傲!”

“只要新药能研制成功,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近40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渠桂荣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暑假、寒假,她在实验里做实验;“五一”、“十一”是别人游玩休息的黄金周,却成了她做科研的黄金周。“因为这些日子没有课也不开会,可以关闭手机专心做实验。”常常一进实验室,她就忘记了吃饭休息,从早晨忙到深夜。2001 年元旦,渠桂荣和2 个研究生在化学楼做试验,一直到次日凌晨2 点钟才结束,化学楼早已落锁,师生几人出不去,只好每个人趴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天亮了,又开始新的试验。展现了她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满腔热情。

不畏艰辛,孜孜以求为渠老师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95年夏天,为完成国家新药基金课题,渠老师亲自带领两个研究生来到河南省南乐县采集实验中需要的大量原药材。他们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一整天。一次,烈日炎炎,高温酷暑,一直有低血压的渠老师在采药时突然感到心跳加快,一阵难受,随之天旋地转,晕倒在地。在农村卫生所里,醒来后的渠老师也为此感到后怕,但她认为“只要新药能研制成功,及早为广大乙肝患者带来福音,就是再苦再累,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剑,辛勤的汗水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她的生成c-n苷键高效催化技术打破了日本对核苷产品的垄断,双手托起了中国的核苷产业,降低了何干产品的成本,让老百姓从此吃得起核苷药品。她也因此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对这些成绩,渠桂荣老师淡然而欣慰。她说:“这些成绩是我们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取得的,她不仅包含有我个人多年的辛勤和耕耘,同时还包含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包含每一位研究生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包含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平凡的话语里,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和她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我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人,帮助他人。”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由于科研和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渠桂荣受命担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和有机化学学术带头人。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间,渠桂荣老师全力以赴,尽心尽职。

就在渠老师担任化学院副院长主抓教学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学校里迎来了副处级干部换届的时刻。化学学院有几位年轻的博士申报了副处级岗位,渠老师为有这些愿意付出、甘做人梯的年轻人而高兴,为了支持年轻人的工作,让他们尽早得到锻炼,渠老师毅然让出了副院长位置,并乐意扶年轻人上马后再送一程。

“我在教学和科研上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人品,所以,

我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人,帮助他人。”渠桂荣说。

在生活上,渠桂荣以真心、真情、真爱为信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做着事情。学生生病住院,她给他们带去水果和奶粉,把鲜嫩的鲫鱼汤送到医院。有一位本科生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卧床不起,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渠桂荣得知后主动地找他谈心,鼓励他,并给他送去学习用品,还给他200 块钱,后来又帮他联系了家教,还给他找了一个周末到化工厂勤工俭学的机会,帮他度过了难关,完成了学业。

有机教研室老教师贾华民常年卧床不起,他爱人张琪老师行走不便,女儿、女婿又都在国外,生活无人照管。从1993年起渠桂荣就开始照顾两位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这两位80 多岁的老人,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看病,帮老人买生活用品、干家务;他们需要搬家时,渠桂荣一手操办,让两位老人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子;老人过生日时她送去生日礼品;老人病了她用轮椅把她们送进医院,急用的药她专程跑到郑州去买;她们动手术的医疗单上是渠桂荣签字;病危了是渠桂荣给她们做好了寿衣;两位老人分别在1997 年和2004 年相继去世,他们的死亡证明书上签的都是渠桂荣的名字,他们的葬礼也由渠桂荣操办,渠桂荣做了她们的亲生儿女应该做的事。而两位老人也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有什么心里话总爱跟她讲,有什么大事小事都爱对她说。每次渠桂荣去看她们时,老人都不忘提醒她要注意身体,张琪老师在病床上拉着渠桂荣的手心疼地说:“你这么忙还天天来管我,我活一天就拖累你一天,哪一天把你累坏了我就没有福气了!”看到自己的付出,换来了老人幸福的晚年,渠桂荣非常满足。“我总觉得,尽自己所能,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爱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是一件造福别人、幸福自己的事,也是一个教师应做的事。”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十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该同志19__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__市__实验小学教导主任。从事小学教育已经十九年,“雷厉风行”是她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是她的工作特点;“妙趣横生”是她课堂教学的风格;“和蔼可亲”是学生对她的评价。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学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用一颗“爱心”塑造学生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挽回学生生活中的过失;用“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那正在成长的思想。她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之中,她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学生,早晨以微笑迎来每一位学生,晚上用微笑送走每一位学生。她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文明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

高年级三步五环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成立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她所任教的班级成绩突出,多次在区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班级管理和学校工作成绩斐然,深受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曾先后被评为市优秀大队辅导员、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班主任、区师德先进个人。在业务上先后被评为区教坛新秀、区骨干教师。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改知识和拓宽教育事业,她参加了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她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经过反复调查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认真撰写论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或发表。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可信、可敬的人,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师德不仅是强调理论说教,更重要是要塑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形象。在平时教学中,她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上还是课间活动,情绪总是很低落。她通过与其他学生交流得知,这名男孩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打工,一年都不能回家一次,平时与年迈的爷爷生活在一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先从生活上去关心他。男孩生病了,她带着他去看医生,用自己的钱为他买药,陪他打吊水,与他交流谈心,像妈妈一样疼他爱他,让他有一种“家”一样的感觉。然后在学习上给他讲解,帮他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最终帮他走出了失败的低谷,一段时间后成绩飞速上升。教师节,这个男孩给她送来了一张贺卡,笑着对她说:“老师,我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帮助,您在办公室和我谈心的场面,是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景!”她拍着男孩的头说:“孩子,你的进步是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既然你的父母把你交给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你们带好就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她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她的感化下,这个班上好几位学生非常感慨地说:“老师,是您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责任心!看到了您,我们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确,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民族的希望,兼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教师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十一

1985年,_老师到岳阳楼区岳城小学担任民办教师,任教语文。后考入岳阳二师范民师班学习,毕业后回岳城小学工作。先后担任一到六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实验员、保管员等职务。

1996年到2001年还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学骨干,多次在教学比赛中获奖,所教学科在教学质量抽查中六次获得乡第一名,两次获得区第一名。

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调任康岳小学任后勤主任。一年虽然短暂,但入了党,后勤工作也得到了全校老师的肯定,调走时,全校老师挽留易老师,到当时的教育组反映情况,希望易老师留在康岳工作。

2003年下半年调回岳城小学工作,担任后勤主任。因为工作努力,一年后,升任岳城小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后勤、德育等工作。主管的工作年年被评为楼区先进单位。易老师也多次被评为岳阳楼区先进个人。

2008年下半年起,易爱民老师担任岳城小学党支部书记,为岳城小学的稳定和谐作出了贡献。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所在支部三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2014年下半年至今担_小学校长。一年期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学校的环境变得小而精,小而卫生;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秩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不搞教研的习惯;改变了上班自由化的倾向;改变了绩效平均分配的习惯;改变少先队工作没有日常检查和管理的问题等,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_年下学期至今,_金鹗小学校长,并任教六年级科学学科。在担任校长的两年期间,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校建设方面:新建高标准的250跑道田径运动场;重建了学校围墙,完全是一个具有浓郁金鹗文化底蕴的文化围墙;更新了广播系统;学校监控全覆盖。学校这两年建设投资约一千五百万,基本满足了现在的教育教学需要。

在教育教学方面:

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如重新修订了《_小学绩效考核方案》,特别是引进了工作量核算制度,让教师的工作任务明确化了,公开化了;修订了评先评优方案,评优不再是一次性投票,而是与工作量、考勤、业绩直接挂钩,基本做到公正公开;制订了学生行为习惯巡查制度,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落实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当中;制订了教学巡查制度,保证每一堂课有教师到堂,并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这两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前所未有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项:学校获得2016年岳阳市田径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有两项课题获得省市规划课题二等奖和三等奖;有贾伟老师获得2016年岳阳市金鹗杯比赛金奖,张莉老师获得一等奖;金鹗小学数学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而且被《湖南教育》三个版面专题介绍,_老师也在同一版面发表文章。在连续两年全区语数英质量抽测中金鹗小学稳居第一;金鹗小学的合唱团获得2015年湖南省少儿才艺大赛合唱比赛第一名,建制班合唱比赛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7年全市"五独"比赛有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其中两个是第一名。这两年,金鹗小学被评市"献血先进单位",金鹗小学食堂被评为"岳阳市示范食堂"等。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十二

1988年,由于工作需要,姜小鹰服从组织调配,从医院调入福建医科大学进行护理学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开始了她护理教师的职业生涯。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她迅速转变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护理教育创建和教学工作中去,带领着团队在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领域,努力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姜小鹰认为,教育是专业发展的基石,要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把提高护理教育层次作为起点,发展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她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同时着手创建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模式,制订了长远教育发展规划。在高等护理教育刚起步的时候,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刚刚起步的护理专业被取消,她多方奔走呼吁;缺乏师资,她制订了护理专业专兼职教师培养目标和计划,建立和培训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少经费,她四处争取和筹集,并开展多种渠道的创收活动。在她的努力下,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很快。在原有大专护理教育基础上,1994年开办了护理本科生教育;1999年开办了硕士研究生教育,20xx年开创办了博士研究生(老年护理方向)教育,她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护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为福建省高等护理专业教育构建完整的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结构作出了贡献。

看到广大在职护士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亟待提高的现状,姜小鹰又克服当时护理师资缺乏、办学条件简陋的困难,夜以继日的工作,精心设计了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在她的积极奔走和努力协调下,1992年以来,她先后创办了福建省在职护士高等护理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护理函授本、专科,护理专业证书班及各类护理培训班等,为广大在职护士培训和学历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多年来,姜小鹰承担了福建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性大量自学考试专业计划、大纲制订和论证、命题组卷以及教材主编等工作,主编的《护理管理学》教材及辅导书一套3本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护理教育本科自学考试指定教材。1996年、2001年分别荣获国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的表彰,她所领导的护理学院也因工作成绩突出,1995年、2001年、2003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评为自学考试先进集体。

姜小鹰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改革。在长期的护理教育工作中,她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其任教的《护理管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及《护理教育学》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多年来,她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工作15-20个小时,几乎都是凌晨才休息,甚至常常通宵加班。她常常带病坚持工作,甚至高烧患了肺炎还不知道。在她母亲因脑出血病重病危住院的8个多月,她始终白天坚持教学及管理工作,晚上陪护在母亲病床前仍在批改在职培训护士的论文及教学文件等,看着她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病人,为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病房护士也被深深感动。

作为国家级系列教改工程项目和成果的负责人,她带领团队20xx年获国家级《护理管理学》精品课程、20xx年获国家级护理学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文护理教学团队、国家级护理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0xx年获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xx年获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单位,所获得的优异业绩在国内同行领域中名列前茅。

1.作为省高校教学名师,坚持秉承“精品、精致、精英”的专业教育理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姜小鹰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前提,在教学工作中落实“教书育人”,被评为福建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她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护理教育中,以此为导向,设计构建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研究的开展,进行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3.进行教材、辅助教材、视听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姜小鹰十分注重教材建设,坚持采用全国统编规划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及时更新、加深、拓宽教学内容。先后编写出版《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全国高等教育护理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及专着共24部,其中主编14部、副主编6部。其中,根据多年临床与教学经验主编的《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被列为第一版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的《护理管理学》、《护理管理学学习指导》、《护理管理学同步练习册》系列教材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指定教材;主编的全国性规划教材《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已在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本科专业中广泛应用;研制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vcd光盘,已在国内200多所护理院校及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和护理质量标准评价,为我国高等护理专业教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4.作为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首创设计和构建了护理学基础、专科护理和人文护理三个实验教学模块。姜小鹰采用循证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达到最优效果,为国内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中,人文护理实验模块以《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为中心开设实验项目。提供学生进行《护理管理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互动、情景式训练和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礼仪训练、护士行为规范训练的场所,通过案例再现、绘画、雕像、插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病区管理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美化医院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沟通技能,树立人文关怀的意识,使之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简短篇十三

刘xx,女,中师文化,1978年9月至今一直在xx乡中心小学工作。三十年来,她辛勤耕耘,乐于奉献,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她酷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

从教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三十年的班主任,已接近退养年龄,但她工作依然积极肯干,她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深爱的教育事业,仍然工作在班主任岗位上。

她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哪位同志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助,哪位同志生病住院,她都要亲自去探望。她谦虚谨慎,与同志和睦相处,从不斤斤计较,三十年来没有与任何同志发生矛盾冲突,并能积极主动调解同志之间、同志和领导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一名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学校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她深深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加强自修,努力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多年的教育的实践,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她有了更强的教育教学能力。30年来,她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接一个新班,都首先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情况,采取具体的管理办法。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既有利于班级工作,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其次,在教学的同时又重视育人,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和一些名人青少年时代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经常利用班会,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班风。第三,抓“两头”带中间,切实做好差生转化工作,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促进差生转化。优等生容易滋生骄傲情绪,注意早打预防针,使他们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关心学生,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差生,他们自己有的就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当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会把这样的爱深埋在心底,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从教三十年始终坚持早来晚走,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学困生补课,义务为学校拆洗被褥、修理桌椅。她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对后进生、特困生、残疾儿童倾注了更多的爱。她为学困生补课,家长主动给补课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无私照顾特困孩子在校的生活,经常自己掏腰包为特困生买学习用品。学生们称她为“老师妈妈”,学校多次收到家长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有的家长亲自到学校来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刘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照顾。1998年,她任教的三年级,是这个基础较差,后进生较多的一个班,这个班的大部分同学来自于偏僻的各个教学点,他们的基础差,纪律观念淡薄,早就养成了松懈的习惯。刚接班时,不少教师为她担心。有些人在背后议论,看来这个班的成绩总评只能是倒数第一了。但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深深地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把这个班搞好,也一定能把差生的成绩提上来。在摸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热情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给他们以更多的爱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自暴自弃的思想,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对于后进的学生,在摸清他们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帮助。对他们着眼于高标准,着眼于细微处,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气,养成好作风。有个女学生,因经常无故旷课受到学校领导批评,小小年纪但她心里顶牛,思想消沉,对生活态度更加冷淡,对同学的态度也不好。她决心要用爱心唤醒她冰冷的心,先后找她谈心几十次,她有一点进步就鼓励。同时,做好她周围同学的工作,动员大家一起来关心她,帮助她。一次,她得了病,班干就组织女同学为她端茶、倒水,帮她复习功课。老师的爱护,集体的温暖,使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久而久之,她的一颗冰冷的心终于和同学们跳动在一起了。以后,她主动找同学谈心,消除疙瘩,搞好团结,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争取早日把成绩赶上。经过长期的努力,班里的十多名后进生,程度不同地有了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