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21:33 页码:12
最新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优秀12篇)
2023-11-23 11:21:33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它包括了教学目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案的编写能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理和安排,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现在是时候准备一份教案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提前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具。这些教案范文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对排球界的贡献。

3、排球运动简介。

4、排球的基本技术。

5、排球竞赛规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排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具。

黑板、粉笔、1个排球。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一八九五年,美国麻省好利若城(holyke)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willian·morgan首创了排球运动。

2、传播:排球运动在美国问世以后,由美国的传教士和参加战争的美国军官和士兵带到了世界各地。

二、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对排球运动的贡献:

1、排球在中国的发展:排球运动于二十世纪初(1905年左右)传入我国。先后经历了十六人制、十二人制、九人制,到五十年代初,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六人制;中国女排五连冠:81年第三届世界杯、82年第九届世锦赛、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85年第四届世界杯、86年第十届世锦赛。

2、中国对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贡献:首创快攻、发明“插上”战术、创造“平拉开”、“单脚背飞”、“盖帽”拦网。

三、排球运动简介:

1、比赛方法与特性:排球比赛是两队各六名队员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比赛场地由一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上空架有一定高度的球网。比赛的目的,是队员根据规则的规定,将球击过球网,落在对方场区的地上。

(1)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

(2)?网高:男子2.43米,女子2.24米。

(3)?球:一色的浅色或彩色,圆周65—67厘米,重量260—280克,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4)标志杆、标志带。

(5)比赛队组成:十二名队员,一名教练员,一名助理教练员,一名训练员和一名医生。

2、比赛由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内发球开始,使球从过网区直接越过球网,每方最多击球三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员犯规。

3、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均采用每球得分制;1---4局要打满25分,无最高分限;第5局打满15分,无最高分限。

四、排球的基本技术:

1、排球基本技术是指在排球基本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合理而有效的各种特定的基本击球动作。

2、排球基本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两部分组成。步法指脚步移动和起跳;手法是指各种击球和控制球的动作。

五、排球的竞赛规则:

1、发球:发球8秒?发球掩护?

2、轮转与轮转错误: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若没有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则判为轮转错误。

4、替换:每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自由防守人无此限制,但只能替换后排队员。

5、界内球、界外球、连击、持球、四次击球、过中线、触网、过网击球、后排进攻违例。

6、暂停和技术暂停。

(1)第1~4局,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各为1分钟,每领先队达到8分或16分时自动执行。另外每队还有两次30秒的普通暂停。

(2)决胜局(第五局),无技术暂停,每队可请求两次30秒的普通暂停。

7、局间休息和交换场区。

(1)所有局间休息均为3分钟。

(2)每局结束后交换场区,决胜局某队获得8分时交换场区。

1、老师手上拿一个排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2、问题: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排球的知识?

3、向同学们讲解排球起源。

4、趣味性提问排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同学们猜猜排球比赛有几人参加?

5、同学们知道那些战术是我国发明的?

6、讲解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发明的排球战术。

7、问题:同学们有谁知道排球器材的规格?

8、把同学们的答案写在黑板进一步讨论。

9、在黑板上画出排球场的示意图进行讲解。

10、先讲解排球基本技术的定义然后导入问题。

12、结合同学的回答进行详细讲解。

13、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排球竟赛的规则?

14、学生讨论并回答,将学生知道的规则的关键字写在黑板上。

15、向学生介绍排球的竞赛规则,并把学生没回答的规则则写在黑板上。

课堂小结?与课后安排。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二

第三节体转运动1234223432344234。

第四节体侧运动1234223432344234。

第五节弓步压腿12342234换腿32344234。

第六节箭步压腿12342234换腿32344234。

第七节体屈运动1234223432344234。

第八节头部运动1234223432344234。

第九节踢腿运动1234223432344234。

第十节活动踝关节腕关节1234223432344234。

还是先慢跑5分钟,然后活动颈部,肩部,腰部,膝盖和脚踝,手腕。我就不具体说了,实际也没什么难的,都是最简单的动作,只要和体育训练相关的活动你都会看到这些动作。

我记得以前上体育课。先慢跑活动开,然后原地活动关节。

1颈部:直立,双手掐腰(主要为了动作协调),向上扬头,向下低头,向左偏头,向右偏头,这是四个节拍,下面四个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脑袋,像以前古代老先生背书那样。一共可以做个4-8拍的。

2肩部。手指尖按住同侧自己的肩部,做绕环动作,然后把手臂打开伸直,做绕环动作。3腰部双手掐腰,双脚与肩同宽。做绕环动作。

4膝盖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膝盖微曲,脚不动,膝盖作绕环动作。

5踝腕关节以一侧脚站立,另一只脚向侧后方伸出,脚尖点低,踝关键做绕环动作。同时双手手掌相握,做旋转绕环动作。做完一只脚换另一只。

6压腿和简单拉伸。

前弓步压腿向前迈一大步,前腿弓后腿绷直,身体竖直,向下压,然后换另一只腿。侧弓步压腿向侧面迈一大步,比如向左的'话,左腿曲右腿直,向下压腿,然后换腿。拉伸直立,双脚并拢,双腿绷直,俯身用手去努力贴近脚面,腿保持绷直。

可以伴随着喊口号,一个动作4-8拍足矣。

体育课正确的整队口令是什么?以xx同学为基准,一臂距离,向两边散开!”

1先打手势左手握拳大小臂90度,右手握拳伸展.大声喊:'集合'!!!(大个在你左手方向)2稍息,(稍停)立正!.(稍停)向右看齐,!(稍停)向前看!

3第一排从高到低(或从右至左)报数!.(计算人数)。

4稍息!

5(转向教师)报告:xx班原有xx人,现到xx人.(说明未到人原因)若人全到就说;人已全部到齐,请老师上课!

老师说:好.你就转体跑向队伍尾部,然后来一个向后转.

45hxlzwsh回答者: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三

一、教育目的根据课程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学校;了解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等。幷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要求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课,为一年级小学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常规进行规范训练。

2、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训练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三、教育内容安排。

1、课前准备检查;

2、课堂常规学习;

3、学习常规训练;

4、检查巩固常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检查。

一、谈话导入。

暑假已经结束,小朋友已经背上小书包,走进学校,正式开始“读书郎”生活了。小学生的生活跟幼儿园的生活可不一样。从天天玩到天天学,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在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作息习惯等方面都需要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

二、老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说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号码。

三、学习用品准备检查。

书包、文具盒、铅笔(5枝,只削一头)橡皮、削笔器(放在家以备用)、语文练习本、小楷本,算术本(各三本),尺子,小棍,计数器。

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用品过于花哨和功能的繁琐的建议不带,例如:一二年级不要使用自动铅笔,尽量不使用多功能文具盒,购买专用转笔刀放在家中使用,购买标签,在孩子的使用物品上标记班级姓名,购置儿童专用圆头剪刀,数学学具不要带尖锐的尖头,防止孩子之间互相戳伤,保护他人,(不给自己招惹麻烦)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

四、课堂小结。

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学校快乐的学习,成长。

五、作业布置。

回家和父母谈一谈今天的体会,说一说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具。

第二课时课堂常规学习。

一、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1、上课: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静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轻轻敲门,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二、行为规范的养成1、坐姿:身正、背直、肩平、足安;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3、站姿:身正、背直、肩平、足安;

三、课堂指令:

1、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

2、上课铃声叮铃铃,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身体坐正精神好,静待老师把课上。

3、课堂上,认真听勤思考,积极举手勇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主动参与头脑好。

4、用心听,仔细想,身子坐正向前方。上课发言先举手,遵守纪律不要忘。

5、站要直,坐要正,手放平来脚放稳。

6、一二三。——请坐好。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仔细听。

7、下课铃声响铃铃,师生再见礼貌好!课间休息须做好,学习准备少不了。

8、下课了,要休息,别忘书本准备好。捡纸屑,擦黑板,摆桌椅,保整洁,人人争当关心集体的小主人。多喝水,上厕所,看看书,散散步,有益游戏要多玩,危险追逐别再玩。你帮我,我帮你,同学互爱互助要发扬。

9、孝敬父母听教育,热爱劳动有礼仪,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四、作业布置。

回家和父母一起练习新学的口令。

第三课时学习习惯要求。

一、听的方面,一方面是能认真倾听老师的发言,做到眼睛跟着老师走不东张西望。评奖习题时能做到讲到哪指到哪;另一方面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发言时,能完整能做到复述同学发言内容。

二、说的方面。能看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能简单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能复述老师同学的发言。

三、读的方面。每道题能做到认真读题目,能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在读应用题的时候能圈出关键字,比如:题目上的数量、一共、比、多多少、少多少等。

四、写的方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书写,做题是能做到卷面整洁,看不出明显修改痕迹;字迹工整美观,大小适宜。

五、改错方面。作业批改后有错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改错,改错不是把错题擦掉重改,是在错题旁边写个“改”字再改。

六、其他方面。上课前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预习,能准备好学习用品以及学具;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发言,活动中能按照老师的指令一步一步的做,做到能收能放;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口算练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定时完成。

七、课堂听说读写训练。

第四课时检查常规养成情况。

一、预备铃前,在教室外观察学生课堂情况。(观察后课堂上进行反馈评价。)。

二、针对常规课堂口令,进行训练。

三、游戏训练,检查学生适应情况。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四

背景音乐两首。

平衡木8个、纸盒若干、积木若干。

黄色警示牌、笑脸牌各一个,“s”标志一副。

活动前分成红、蓝两队。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场地。

能够与同伴合作盖房,提高彼此间的协作能力。

练习持物平衡走、曲线跑、跳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一、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绕场跑,然后做热身运动。根据本次运动的重点,做身体部位的相关锻炼。

二、创设情境,进行游戏。

1、教师讲述边远山区孩子们的幼儿园破旧、漏雨,激发幼儿想要帮助他们搭建房子的愿望,并介绍黄色警示牌、笑脸牌的作用。

2、第一关,走平衡木。走完后,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安全、快速的通过平衡木的。

3、第二关,平衡木分开,请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闯关,幼儿尝试。

4、第三关,持物平衡走。

(1)讨论:用什么办法拿纸盒快速、安全走过平衡木。(抱着、夹着、顶着)。

(2)第一次持物平衡走,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尝试。

(3)第二次持物平衡走,要求用刚才没用过的办法。

5、第四关,跳跃路障。

(1)请幼儿把纸盒间隔一定的距离在地上摆放好。

(2)讨论:怎样通过这些路障。(跳、跨、绕)。

(3)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尝试通过路障。

(4)教师要求双脚并拢跳跃路障,幼儿再次尝试。

6、第五关,持物平衡走、跳跃路障。

7、第六关,曲线跑绕过路障。

(1)请幼儿把手中的纸盒和地上的'纸盒两个叠加在一起。

(2)讨论:怎样通过稍微变高的路障?(跳、跨、绕)。

(3)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尝试通过路障。

(4)尝试后发现,曲线跑是快速、安全通过路障的办法,请幼儿第二次通过路障用曲线跑的方法。(教师出示“s”标志,引导幼儿曲线跑。)。

8、第七关,跳跃路障——走平衡木——曲线跑。

9、第八关,运送材料。

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材料,看哪队运送的多,一次可多拿,但是不能掉在地上。

三、为灾区小朋友搭建幼儿园。

10、讨论:如何搭建幼儿园?要搭建一座什么样的幼儿园?

11、分组合作搭建幼儿园,教师巡回指导。

12、请两队小朋友分别介绍搭建的幼儿园。

四、放松活动。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五

1、自主选择“海底景点”进行奔跑、跳、平衡等动作的练习,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并尝试合作。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海底秘密的愿望。

3、培养幼儿勇敢协作、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1、景点布置、沙包布袋,小竹棍,竹梯、轮胎等。

2、幼儿已对海底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共同为景点取名。

幼儿在进行《海底世界》的主题探索活动中,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我们幼儿园的自然场地,根据幼儿的想象,就变成了一个模拟的海底世界:小土坡就是一个海底山峰,水沟就是海沟的变形,而木制的秋千就是幼儿听说的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油轮、而那条堤坝就是海底长城(海脊)了。《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而这一块场地正是幼儿练习动作,发展身体技能的良好资源。活动开始教师以导游身份带领孩子们旅游的形式激发幼儿去游玩的兴趣,同时在模仿潜水艇起航、介绍景点时,使孩子的身体有慢到快得到调动。

自由地选取景点的活动,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能自主自由地想办法玩。而导游姐姐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玩,在不危险的.状态下不干扰孩子的活动,同时自己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鼓励并引导合作。最后则以拍照的形式放松身体同时结束游戏。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旨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同时也创设了充分的机会使孩子们得到锻炼。

乘上潜艇、活动身体——提供材料、自主探索——拍照留影、放松身体。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各种玩法。

2、观察及指导要点:

a、全面观察幼儿所选择及使用材料情况。

b、注意幼儿活动密度与强度,适当调节。

c、捕捉幼儿的创造,及时给予鼓励。

d、鼓励幼儿合作,有新玩法。

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景点拍照留念。

生活渗透:

1、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2、物归原处。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六

1、通过不同的玩绳运动,感知心跳、呼吸等身体变化。

2、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跳绳、适合运动的场地一块。

一、做做短绳操。

1、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绳操,请幼儿每人拿一根跳绳,并将绳子一折为二,拿住折绳子的绳子两端。

2、带领幼儿做自编的绳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等。

3、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变化。如心跳、呼吸是否加快,有没有出汗。

二、谁能跳得多。

1、请幼儿将绳打开,我们一起来跳绳吧!幼儿自由练习跳绳,要求连续跳。

2、谁能跳最多次呢?我们来比一比,请幼儿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一气呵成”不能中断,比比谁跳得最多。

3、幼儿两两结伴,一人跳,一人数数。

4、跳完之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注意自己运动后和运动前身体发生的变化如心跳、呼吸是否加快,是否出汗。

三、我的身体在变化。

1、绳子除了跳,还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请幼儿自由结伴,用短绳摆成某一形状,互相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与刚才相比,现在自己的心跳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3、告诉幼儿原来:跳绳的时候,心跳最快,呼吸急促,有的气喘吁吁。身上还出了汗,不运动的时候心跳恢复正常,呼吸也慢慢平静下来,不那么急促了。

四、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收拾场地,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幼儿。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七

1、参赛人员、裁判员、所有工作人员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责,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比赛正常进行。

2、参赛人员在点名后方能进入比赛场地,认真进行准备活动,以防止比赛伤害;比赛完毕立即退场,不得在场内逗留围观。各观众必须文明观看比赛,不允许私自在比赛场地逗留。

3、裁判员负责本裁判区域内运动员、观众的安全,确保比赛的正常进行。赛前指导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向参赛人员讲清比赛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减少比赛中带来的伤害。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八

二、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和高二年级女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学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创新、评价能力和具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三、

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1、根据高中女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个性很强,缺乏团队意识和配合意识。

2、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排球运动和耐久跑感兴趣?

3、选择排球、耐久跑合理分配了上下肢运动负荷,以及选择学生相互协作的游戏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玩软式排球”、耐久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练习、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

4.心理健康: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验运动“快乐”的心理感受,不断获得成功感;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女生,该班女生纪律好,掌握技术的能力较强,并且学生的运动氛围非常好,学生个体之间对排球本身不存在差异性,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但该班学生普遍存在着技术动作不够,包括手型和击球点掌握不好,对排球运动兴趣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本课在充分研究垫球技术要领的基础上,设计了用软式排球代替排球进行垫球辅助练习,使学生较快掌握垫球技术,同时,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另外,耐久跑是学生特别是女生不喜欢的项目,这次利用几何图形进行耐久跑,并且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耐力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六、教法与学法:

七、课的过程分析1.导入与热身。

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正面双手垫球,在上课之前,教师邀请一位学生与自己打配合,进行两个人相互垫球练习,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找出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区别在哪里,并请同学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进行纠正和。

总结。

课正式开始。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完整示范,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要详细的说明,请同学按照教师动作进行模仿,教学重点垫球的手型,难点在击球点的位置。(4)学法采用合作法、尝试法、体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互评法。

例如:在练习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互动,采用巡回指导的方法,纠正学生的典型错误,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合作法就是要求每个小组,由组长带头,帮助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把动作质量提高,各组成员商量并研究出正确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体验哪种方法最好,观察别组的同学她们是运用什么方法达到掌握技术的,最后讨论使用最好最快的方法掌握垫球技术。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3.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初次接触排球运动的女生来说,她们的兴趣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因为不能很快的掌握排球的技术而想放弃练习,于是利用软式排球来代替排球,一方面气球易于控制,另一方面让学生探讨如何利用软式排球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软式排球与排球的不用点在于重量的不同,那么在练习过程当中,软式排球在下降的时候比排球下降的速度要慢,学生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动作做好,达到了巩固动作技术技能,并掌握了技术,同时激发学生的排球运动兴趣。接下去的耐久跑练习进行分组练习,以复习为主,另外,在耐久跑的设计上,以每个排头作为各组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小组骨干,而且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学法上还是一样,采用合作法,各组成员要注意观察别人如何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之内把3个不同的几何图形跑完,观察了别人的练习法,同时研究出最好的方法,相互合作,把最好的方案拿出来,完成教学任务。

4.放松与小结(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以放松操为主,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老师仅仅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实践,不断丰富课的内容和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实现课堂延伸,节省课堂教学的实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九

梁述江。

一、教学内容: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普通球),排球模块教学第12学时。

二、教学目标:

1、80%的学生在端线内利用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动作发球过网。

2、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3、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乐趣、增强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抛球、引臂、击球三个动作的协调配合(即人球合一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四步走)。

1、示范(完整示范—分解示范—简要讲解)。(让学生初步建立完整动作表象)。

2、抛球与引臂技术环节(解决抛球稳定的问题)。

3、尝试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动作。(体会肌肉感觉)。

4、上网和过网。上网距网1米、3米击球到网上。过网:距网3米、6米击球过网。

(三)、结束部分(略)。

(四)、教学方法:递进教学法、逆进教学法、重复练习法、示范法、提示法等。

(五)运动负荷预计:40%。

(六)小结。

1、表扬、肯定学生成绩;

2、指出不足;

3、改进提高;

4、布置作业:课后多做徒手的抛球,引臂、击球动作练习,以提高身体协调性。

七、课后反思(略)。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十

摘要:主要针对如何让学生在慢跑中做到整齐、有序和激发学生对慢跑的兴趣展开分析,以提高慢跑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和效率。

关键词:慢跑;有序;激发兴趣。

一、慢跑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慢跑是准备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它简单、易操作,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普遍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中学生喜欢展现自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学生并不习惯在慢跑中跑得整齐、有序。一开始有些学生犹如“脱缰之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跑,造成队伍参差不齐。队伍的整齐有序被打乱后,有的学生则趁乱“浑水摸鱼”,出现走、抄近道等行为。

二、针对以上现象采取的对策。

1.明确准备活动的作用,注意跑速。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了克服人体内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过程和预防运动创伤所进行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为进入剧烈运动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可以逐步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快大脑反应速度,()还可以使体温升高,体温升高能够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的延展性、韧性和弹性,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准备活动的作用,在准备活动中的跑步要求学生慢跑,让学生掌握慢跑的节奏,教会学生用“1-2-1”的节奏来跑。

2.强调要求,规范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上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保证上课顺利进行。而中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对学生提出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

在准备活动慢跑开始前,老师就要对学生的练习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强调在跑的过程中要整齐有序,强调安全与纪律,杜绝打闹等行为。

其次,选择认真负责的学生作为各队排头,教师叮嘱各队排头要领好队,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及时制止跑得过快的学生。

3.监督,带领练习。

在围绕操场慢跑时,通常采用的是两路纵队或者四路纵队的形式,这就造成并排的学生多,比较密集,教师不容易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学生在思想上就会放松,自制力差的学生会出现嬉戏打闹、跑跑停停的现象,队伍显得一片混乱。在慢跑时采用一路纵队让学生慢跑,并且每队学生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这样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练习就一目了然,对学生起到监督的作用,学生的自觉性就会提高,提高了慢跑的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决定了不能每节课都领跑。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领跑,每天上课保证领跑1――2个班级,每星期不重复。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增强了学生的自觉性。

4.改变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足球场上的中圈、篮球场的边线等场地让学生踩线练习。可以在操场上设置各种标志物或者画线,让学生进行图形跑,如“s”型、“o”型、螺旋跑等。可以在跑的过程中穿插些后踢腿跑、前踢腿跑等动作。可以在跑时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练习。

慢跑中改变练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学生参与练习积极主动,枯燥乏味的慢跑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任志林。高质量的准备活动从“慢跑”开始[j].中国学校体育,(5)。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三中学)。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十一

1.了解旅游时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不做危险的事情。

2.初步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旅游安全守则。

3.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重点:了解旅游时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不去做危险的事情。

难点:初步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小组合作。

制定简单的旅游安全守则。

1.物质准备:课件、纸、笔。

2.经验准备:旅游的小知识。

1.听音乐,以旅游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播放课件,了解外出旅游时可能遇到的危险,讨论制定旅游安全守则,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1)情景一“乗车去旅游”:嘀嘀——快乐大巴车来了,现在我们。

应该怎样做?坐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幼儿讨论乘坐的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问题。小结:我们外出乘坐汽车时,要等车停下后再排队上下车,乘坐时不要在车厢里走动、打闹,更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情景二“沙滩”:嘀嘀——看,我们来到了哪里?海滩上有危险的地方吗?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启发幼儿谈谈在海滩、游泳池等有危险的地方。小结:我们到海边去玩,要跟着大人,不要自己走进海水里、不要在海滩上捉迷藏、或到海边的岩石上玩,玩沙时注意不要把沙子弄到眼睛里。

(3)情景三“儿童游乐场”,讨论:游乐场里有什么好玩的?听到哭声——亮亮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小朋友,我们快想办法帮帮他吧!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小结:旅游过程中要跟着爸爸妈妈,不要离开成人的视线。如果真的走丢了,也不要着急,先在原地等待,再请叔叔或阿姨拨打110,请警察来帮忙。

(4)在旅行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什么危险?了解其他还可能遇到的危险:你会怎么做?拨打哪个求救电话?不小心受伤了——拨打120;发现失火——找消防员,拨打119;遇到坏人——打110找警察叔叔帮忙。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110、120、119这些求救电话,在我们或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发挥作用了。

3.幼儿分组,将旅游应该注意的事情整理成“旅游安全守则”。

(1)幼儿自由分组,每组根据一个旅游地点用绘画方式将应该注意的事情表征出来。

(2)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绘画内容,整理成“旅游安全守则”。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的快乐旅游安全结束了,还整理了一本“旅游安全守则”,这样小朋友再旅游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参考了。

幼儿在班里讲述旅游安全守则,玩安全旅游棋。

武术准备活动的教案篇十二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人数52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4人。之前从没有过排球学习体验。对排球的理解也仅仅限于在电视中和看高年级学生人打过,对排球规则也是一知半解。作为第一次接触排球,学生不可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因此本次教学应当以引导学生认识动作为主要目标,结合自主练习形成互动,达到锻炼和学习的目的。教材分析:

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技术是形成集体力量的核心。垫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是链接整个运动技、战术的基础。本环节的`教学应该把握住四个字和三句话。分别为:插、夹、压、提和两臂夹夹紧、手臂伸伸值、击球在前臂。重点在于学生掌握击球部位,难点在手臂夹紧伸直。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主动参与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五个小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掌握垫球的基本动作。

1、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垫球的预备姿势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2、通过韵律操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熟悉球性。

3、通过合圆和手臂上的标记让学生掌握和控制击球的部位。

4、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抛接球、抛球接垫,击地起球练。主动迎接练习等)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动作的要点和特征。

5、通过起跳击打空中悬挂球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为今后的排球教学打下基础。预设目标:学生能了解什么是体前正面双手垫球,以及动作的基本形式。掌握一点排球的规则。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体会击球手型和手臂击球动作。

2、初步掌握起跳击(扣)球动作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