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8:41:06 页码:13
最新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优质20篇)
2023-11-21 08:41:0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和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展望。一个完美的总结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自己的表现。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您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灵感,为自己的总结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一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工,家境一般,所以从小他便养成了肯于吃苦、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苦的上班工作,让他领会到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都来之不易。普通家庭长大的他,知道只有自己自强自立,才能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不论前方多么艰险,你都要努力勇闯向前。”这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

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父亲患有肾结石,父母每年需要花费高额医药费。2021年他的母亲因疫情下岗失业,父亲企业不景气,同时还要赡养年迈的外祖父,这让他们这个经济一般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早点适应社会、实现自立自强,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做一些发传单、摆小摊等工作来为赚取一些生活费用。2021年暑假期间,他在县城街道上的一个家具城找了份工作帮他们发传单,顶着酷暑站了整整一天。汗流浃背,皮肤晒得通红,下班后老板才给了他60元。虽然烈日炎炎下发传单很苦很累,但他依旧感到欣慰。寒暑假赶集的时候他会和他的父亲一起摆小摊卖小玩具、小饰品,尽管那段时间每日早出晚归,带着行李四处奔波,却依旧避免不了日收人不过百的窘况。这一切让他深感到赚钱不易,但每当想起带病工作的父母,他不论多苦多累,依旧坚持,为他的家庭经济收入添一份力。在校期间,他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周末在临渭校区六号公寓进行公寓助岗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虽然他在做兼职和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发传单时被人谩骂、摆小摊时被人嫌弃等之类不如意的时候,但是他依旧乐观面对。因为他知道,人生路上少不了谩骂与挫折,只需要做好自己,帮父母减轻压力就很满足了。在家里,他常常和父母一起聊天,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母亲前两年刚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所以他对母亲尤为关心,当母亲干活时他总会主动搭把手。

他不仅在家里孝顺父母、自强自立,在生活中他也常常热心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每当遇到一些因疾病缠身生活困难的人,他总会主动帮助他们筹集物资善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20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志愿服务当中,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社区的工作。2021年他还主动参与河南、山西等暴雨灾后重建捐款公益项目中,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们一起捐款,为帮助同胞渡过难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弘扬青春正能量。

在陕铁院求学以来,他一直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遵守纪律,争做新时代雷锋青年。在生活中,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铁成机车3198班生活委员,他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生活问题,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他在校期间目标明确,学习刻苦认真,早早签订了心仪的工作,为大家树立了好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软弱,要自强自立,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他这样说道。他将继续发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铁院精神,用更出彩的表现来报答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栽培,实现自立自强!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二

滕启刚对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百姓。

20__年,一个跟父亲到工地打工的15岁女孩遭受父亲工友性侵,案件经滕启刚审结后,为防止女孩随父亲返回工地心灵受到第二次伤害,滕启刚征得女孩父亲同意后,把她带到自己二嫂家。滕启刚的二嫂石英琴回忆,女孩又瘦又小,身上一股刺鼻的味,她领孩子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到了新环境女孩整日不说话、见人直躲,滕启刚几乎每天下班都要绕道来看看她,她只有看到滕启刚才会咧嘴笑一下。

三个月后,滕启刚带着女孩父亲来接孩子,女孩跟在爸爸身后,走着走着突然回头一下跪在滕启刚面前,哭着喊“滕爸爸,滕爸爸!”

滕启刚一家生活简单而幸福,妻子李淑华曾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改制下岗后在滕启刚鼓励下成为卖拌菜的小贩。30年来,滕启刚和家人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滕启刚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府干警”等30余项荣誉,他为千山群众送去了党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义。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三

周秀芳和孙绍富老师,今年已是70岁高龄,10多年前就已从教育和政法岗位上退休。但周老师人退心不退,一直关心关注着教育事业,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2014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朋友讲起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教师都会被艰苦的条件吓跑,孩子们没老师教学,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学习,没有合适的地方锻炼,教育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秀芳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个事情,并下定决心要去看看山里的情况和那些孩子。过完年后,周秀芳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湖南溆浦一探究竟,结果所见所闻令她深感震惊。

当时的九溪江乡(现已合并到北斗溪镇)只有一万人口,却分布在海拔近千米的大山深处,有些村子连公路也没有,只有数千年的祖宗开辟的羊肠小道。“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考察的情景。当时正下着雪,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即使生了三个炉子,孩子们还是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周秀芳内心最善心的那根弦,她决定留下来支教,好帮帮这里的孩子们。

漫漫助学之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来回学校的岩山峭壁而形成的羊肠小道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都手脚并用,攀援着树枝、茅草、岩石艰难前行。山顶学校简单得难以想象,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冬天寒冷刺骨。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都要走半天路,多少次她一回到简陋的宿舍累得腰酸背痛……但只要看着一张张对知识充满着渴望的炽热双眼,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甜甜地喊着“周老师”,一张张孩子们自作的祝福卡片荡漾着童真的画面,她就觉得她的选择十分正确,所做奉献十分珍贵,她就会觉得非常幸福,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四

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园的一处草坪上,静静矗立着一座雕像。年轻学子走过时,总会放缓脚步,投以崇敬的目光。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教授的雕像。

校园里的苹果树繁花盛开,学生们诵读树下,广播里汉语和维吾尔族语交替播报着新闻,一切宁静又充满活力。生前最牵挂这片土地、这方校园的孟二冬,已离开。

如今,在这所边疆大学,师生们仍在深深怀念着这位育人治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质朴师者。“孟老师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让我终身受益。”孟二冬的学生、已成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教师的吴新锋这样评价自己的恩师。

1957年,孟二冬出生于安徽蚌埠,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此后10多年,他埋头于尘封的古籍,孜孜求真,潜心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等多部论著。尤其是他历时7年艰苦研究完成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

中文系级学生张瑜记得,那一天,《唐代文学》第一课,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的老师走到讲台:“同学们好,我是北大的孟二冬,现在开始上课。”

旁征博引,文采飞扬,隽永的竖行板书,中气十足的嗓音……浩瀚古代文学的大门就这样为边疆的学子缓缓打开。那堂课,大家做了厚厚一沓笔记,有的同学“甩着胳膊直喊手酸”。

学生们发现,在孟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感受唐代文学的恢宏气象,还能窥探做学问的方法。比如,在讲“初唐四杰”的排名次序时,老师从讲述最初的排名方法和理由,扩展到多年来几次排名的变更,再到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总是能由一个点入手,连成知识线,最后扩展到面。”

孟二冬告诉学生,“要多读书,相信书,但不要尽信书”。他让学生们为教材“找错儿”,对书中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仔细查对。在石河子大学,除了为中文系2002级100多名学生授课外,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教授《唐代科考》选修课。

年轻教师张凡最喜欢去“蹭听”孟老师的课。在他的印象中,孟老师“学问好、课讲得好、心态好”。

然而,没过多久,孟二冬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在医生开出“噤声”的医嘱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为师生授课。

后来,孟二冬“咳嗽得厉害,脸憋得通红”“几乎是用气流在讲课”。大家实在不忍心,请求老师不要再上课了。孟二冬却依然倔强,“我还可以讲”。

“病得严重时边咳血边给我们讲,说不出来就写在黑板上,很多课我们是含着眼泪上完的。”吴新锋说。

经医院诊断,孟二冬罹患食管恶性肿瘤。人们这才知道,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正卡在他的食道里,气道被挤得只剩下1/5,随时都有窒息死亡的危险。

但孟二冬放不下他的学生们。204月26日,憔悴的他被搀扶着走上讲台,为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

张瑜永远忘不了,那天,老师用细微的声音将晚唐诗词逐一梳理,“每讲一句都十分困难,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淌”。大家哭着求他不要再讲,他却笑着说“没关系”。

“没给大家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很抱歉。”课后,孟二冬向学生鞠了一躬,艰难地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大家要多看些书,都会比我强。”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台下,学生们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凝望着老师的背影,不舍离开。

回北京住院,病痛折磨中,他坚持指导研究生,学生们络绎不绝地拿着论文到病床前汇报,“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但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学生。新疆学习资料紧缺,孟二冬自己掏钱买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经注疏》《文苑英华》等书籍,托人带去。学生们也惦记着老师,他们募集了近3000元寄到北京,希望能为老师尽份心意,但孟二冬却叫妻子用这笔钱刻录了200多张古籍文献光盘带去新疆,还筹划让自己的博士生到石河子大学继续任教。

4月22日,49岁的孟二冬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和学生。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涓涓细流,最终换来山花烂漫。如今,孟二冬的60多名新疆学生已成长为人民教师,其中45人留疆执教。而一批批燕园师生,多年来也在传递着爱心,志愿到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支教。

“孟老师用生命之火给了我们温暖和爱,让我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在祖国的边疆,我们将接过这火炬,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传递爱与希望!”学生们说。

天山脚下,未名湖畔,孟二冬的话言犹在耳:“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能为这个职业奋斗终生是我的荣耀,我愿跟我的学生们一起拥抱美丽的春天。”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五

刘丹,女,汉族,现就读于湖南省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现任中文系心理健康教育部副部长,入党积极分子。

自从20xx年入学以来,我本着“学习为主、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原则,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上,学习目的明确,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积极参与班级、部门的竞选,以及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踊跃上台、积极表现,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态度严谨、认真、负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体事例如下:

我在思想方面,积极乐观,与时俱进。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保持于时俱进,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拥护党的领导方针政策。我要求自己不断进步,高一的时候,我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申请书。由于在校表现优秀,我还被评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自从20xx迈入邵阳学院,我又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学院的党课培训,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我时刻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向先进看齐,时时以一名优秀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关注国内外新闻,了解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虽然不同于高中紧凑的学习生活步调,大学轻松,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但知识是人类的天阶,我仍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正确掌握学习技巧,积极进取,不投机取巧,上课认真听讲,不早退、不旷课,。虽然我加入了系部门以及班委会,但我仍然以学习为重。即使工作再忙,我也坚持这个原则。我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工作之余全身投入到学习中,向同学、老师请教学习问题、积极讨论、深入学习,做到集思广益、广开思路。经过自己一年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这一年,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但我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取得的成绩,在今后的三年大学生活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学好专业知识,找到一份好工作,以报答社会,报效祖国,做社会的精英,祖国的栋梁。

我家住农村,父母为当地农民,均无固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中有6口人,我与妹妹均在上学,费用巨大,家庭负担重。又因为今年,爷爷奶奶住院、爸爸出车祸,花费了家中近数万元。本来家中已负债8万,现今家庭更加困难,难以承担姐妹的学费,家庭贫困。但是我坚信,贫困并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它只会成为鞭策我进步的鞭子。贫困不是我的污点,它将是我光荣的存在。家庭的贫困,更让我比别人经历得更多,懂事得更早,更能体会,作为父母的艰辛与泪水,更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更能让我学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美德,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大学生。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我深刻理解“花钱容易,赚钱难”的道理。每当父母起早摸黑,冬天寒风刺骨,夏日烈日曝晒,才赚来我们的学费的时候,我就懂得了珍惜,平时不乱花一分钱,也不与别人攀比。因为我清楚,我们姐妹俩每年的学费和每月的生活费都是家里的不小的负担,所以我平时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每年拿到奖学金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的同时,假期间勤工俭学,努力做家教、分发传单等各项兼职,补贴家用。

虽然我家庭贫困,但我积极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与寝室同学关系融洽,做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热爱生活,并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热心宽容。在课余时间,我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热爱看书、写作,并积极投稿,比如积极写心理稿件,投《心海》,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不会骄傲,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在工作方面,现任中文系学生会心理健康教育部副部长的我,对工作认真负责,特别对于部门工作,能从实际出发,按时召开部门会议,听取部门各成员的意见,认真举办部门活动,并根据系学生会的工作安排,对部门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部门工作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在班级,作为心理委员的我,细致认真观察,密切注意每个同学的心理走向,加强与同学们的沟通与交流,及时疏导心理困惑,为班级同学进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若获得励志奖学金,我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沉重的负担,为父母、为家庭尽到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我现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综合考虑我的情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千言万语说感恩,我将把这份感激化为爱的行动,让爱心之棒从我开始传起,从手上传起,从现在做起,用心灵交织爱的火焰,让全世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我更加会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六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七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加入一些100字关于青春的励志故事是会有所加分的,那么100字关于青春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00字关于青春的励志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刘胡兰,一位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为掩护同志转移而被捕。她坚贞不屈,神情镇定,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年仅15岁。毛泽东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00字关于青春的励志故事:亚伯拉罕·林肯。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末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

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

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米契尔的励志故事:

有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遭受过两次惨痛的意外事故。

第一次不幸发生在他46岁时。

一次飞机意外事故,使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在16次手术中,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了一块彩色板。他的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而且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

飞时突然摔回跑道,他的12块脊椎骨全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

但他没有把这些灾难当作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种,我还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能做的9000种事上。我的人生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所以,我只能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

这位生活的强者,就是米契尔。

正因为他永不放弃努力,最终成为一位百万富翁、公众演说家、企业家,还在政坛上获得一席之地。

篇二:

名人的青春励志梦想故事_关于青春梦想的名人故事。

20xx年1月,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数学系的20岁沈阳女孩郭萌,被评为“全美数学最优秀女生”。这项评选,在美国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只有三四个名额。作为最优秀学生,郭萌的名字将被镌刻在香槟分校主图书馆的墙上永久保留,这是中生首次在美国获得此项殊荣。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十几所美国著名高校都向她发出了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哈佛大学还向她承诺,学费全免,每年还将提供3万美元的生活费。

郭萌,一个阳光、美丽的90后中国女孩,凭着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美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1991年3月,郭萌出生于沈阳市。从小,她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遨游在数学王国里,她感到十分快乐和幸福。她仿佛看到了天堂的模样:美丽又芬芳。

上学后,郭萌从不参加什么课外补习班,也不参加奥数学习班,一切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她对习题肯钻研,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道题目,常常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学习方法灵活多变,在理解上下工夫。

郭萌的父母都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在学习上,父母从不关心她在班上考第几名,关键是要她对题目的理解。在父母眼里,一次考试不理想,并不能说明什么,孩子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是更为重要的。在这种循循善诱的指导下,郭萌十分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十分自觉,从不要父母操心。

20xx年,郭萌获得辽宁省中学“希望之星”数学竞赛第一名;20xx年,又获得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这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取得,给了郭萌无穷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她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0xx年,郭萌参加了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20xx年,她被好几所美国高校录取。她最终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数学系,这里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当她被评为“全美数学最优秀女生”,并即将跨入美丽的哈佛大学后,有记者采访她,请她谈谈学习体会。

在许多人看来,林丹简直就是命运的宠儿,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获得了丰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事实上,林丹的执拍岁月绝不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而是充满了坎坷与伤痛,十几年间,他曾经被开除过、被雪藏过、住过地下室,也受到过无数人的谩骂与嘲讽。但是林丹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把一切都扛了过去,终于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

地下室里的插班生。

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过当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队待过,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次当兵并不是林丹自愿的,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12岁那年,林丹曾获得过全国少儿羽毛球比赛的男单冠军,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福建队,也对自己入选福建队充满信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体校的大部分同学都被福建队挑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去了八一队。这对当时的林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让他沮丧了很久,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福建队不要自己。

刚进八一队的时候,林丹还没有开始发育,穿最小号的军装都嫌大。几年的军队生活磨练了林丹的意志,也让他的球技变得日益专业起来。因为表现出色,林丹被中国青年羽毛球队挑中,代表福建去参加1998年的亚锦赛,没想到一开打就败在了一个印尼球员的手里。

回国之后,林丹遭到了所有教练的狠批,教练们痛骂他没有意志力,缺乏职业品质,一打不过对方就放弃。林丹本以为,教练们骂自己一顿出出气也就算了,没想到更严厉的处罚还在后面:鉴于他在赛场上的糟糕表现,国青队一致决定将他除名。而林丹对此毫无准备,返队后便前往礼堂开会,没想到刚一坐下,一位教练就板着脸说:“你不用坐这儿了,你已经被除名了。”就这样,林丹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狼狈而尴尬地走出了会议室。

就这样,林丹进入国青队不到一月,就被赶回了八一队。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明白,原来比赛是如此严肃的一件事,并不是自己某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便输掉的。于是他开始疯狂地投入到训练当中,拼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终于在三个月后又回到了国青队。

20xx年,国家队到青年队选拔人才,因为顽皮和倔强,林丹给教练们留下了不服管教的印象,所以第一批的选拔名单里并没有他。最后还是八一队的高路江主任托了关系,把林丹塞进了国家队。就这样,快要超龄的林丹终于搭上了末班车,成了国家队的插班生。

的时候根本不敢抬头看人,低着头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就走。

住在地下室的那段时光,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地加大训练的强度,卯足了劲儿想要证明自己,终于拿下了几个冠军,给自己和高主任争了一口气。一年半以后,林丹终于搬出了地下室,住到了楼上的宿舍里。

那些被叫做。

“林一轮”的岁月。

刚搬出地下室的半年里,林丹的比赛生涯过得较为顺畅,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国际羽坛进行分制改革,由原来的7分制改回了十五分制,这对林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林丹在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中都在第一轮中惨遭淘汰,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林丹所参加的每一场比赛几乎都是第一轮就被斩落马下。渐渐的,林丹就有了一个新绰号,叫做“林一轮”。

接连的失败让林丹变得心态失衡,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对比赛产生了恐惧情绪。一方面,林丹急迫地想要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缺乏信心。与此同时,林丹还听到了一个让自己更加沮丧的消息,那就是,他被国家队“雪藏”了。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林丹没有比赛可打,只能和许多没有经验的小队员一起练球。

因为被雪藏,林丹失去了参加国际羽坛重量级比赛“全英公开赛”的资格,要知道,参加这次比赛是林丹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那时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队友前去参赛。此时的林丹如同一头困兽,拼命想要撞破命运织成的巨网,他拼命地同自己较劲,发疯似的练球,只为了战胜自己的心魔,重新获得征战赛场的机会。

半年之后,林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参加日本公开赛的机会,并夺得了亚军的桂冠。第二年,他带着一洗前耻的心态前往全英公开赛,终于以出色的表现问鼎冠军,并且获得了世界顶级选手皮特·盖德的盛赞,被誉为“superdan”。从此,“超级丹”的称号叫响了全球,传遍了世界,林丹终于一洗“一轮必败”的耻辱,跻身国际羽坛的强手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林丹在后来的比赛生涯中,又先后五次问鼎全英。

赛,大大弥补了曾经无缘参赛的遗憾。

从质疑与诽谤中穿梭而过。

成为羽坛新秀之后,林丹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而对奥运会的向往也逐渐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他自己的在内的所有人都期待着他拿到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为国家争光。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同林丹开了一个玩笑,给了踌躇满志的他一个致命的打击。雅典奥运会之前,林丹意外受伤,参赛时又因情绪过于紧张以致发挥失常,重蹈第一轮出局的覆辙,在小组赛中惨遭淘汰。

在后续的几场大型比赛中,林丹又接连遭遇了几场“暴风骤雨”,连续输给了国外选手陶菲克和李宗伟。此时,外界对他的非议开始愈演愈烈,不少球迷留言说,无冕之王林丹显然是个大话王,还有人调侃一直用左手打球的林丹,说他就算换成右手打比赛,也不至于输得这样惨。

于是,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积极调整状态,努力揣摩战术,力图在后续的比赛中证明自己。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林丹遭受到了非议却越来越多,他先是同韩国教练发生了口角,接着又同教练吉新鹏发生了误会,被媒体描述为动手打人。那阵子,几乎所有的不利传闻都开始针对林丹,他形容那段日子为“谤声满天”。

在这样的氛围下,林丹反复告诫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就要承受,在承受中突破自我。终于,他迎来了比赛的时刻,以完美的表现战胜了对手李宗伟,拿到了生命里第一个奥运冠军。获胜之后,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天空,激动地在地下打了几个滚,然后同教练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毕竟,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太久!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林丹乘胜追击,将“超级丹”的能量大大地释放了出来,几乎拿到了每一场大小比赛的所有冠军,完成了“全满贯”的使命。20xx年伦敦奥运会,林丹再度稳中求胜,成功卫冕,成就了国际羽坛上一个无可匹敌的神话。

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菜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排列好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淡忘了他。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的相同。这位年轻人,有了1500次全部遭到拒绝的教训,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重新撰写了剧本,然后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

“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不一样,我带来了一个新剧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还给了他。还有人不仅不看还连人带本,都给轰出去。

到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上只剩40美元现金了,非常需要钱。可当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他做主演时,他勇敢地拒绝了对方。

直到1886次的时候,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留下了剧本。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被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已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动作片巨星都榜上有名。

你有勇气迎接1885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85次拒绝吗?如果没有,就不要说好运为何不在自己身上降临?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你的梦想才可能是金子。不然,便永远是空中楼阁。

此之快,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怀疑:过去那些年来,他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八

“浮云,都是浮云。”和成名时一样,茅侃侃这位“混世魔娃”尽管已经快奔三了,依然还是口无遮拦。但回头看看2d那个总投资3亿的真人实景游戏项目maiov,以及因此而将初中文凭的他迅速捧为青年偶像的媒体热潮,其实真的挺“浮云”的。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出名、希望被关注,外向的茅侃侃更不例外,“当时感觉非常好,没有任何准备一切就突如其来,莫名其妙就有了,就被炒成那样了,但现在想想没什么意义”。

沉寂下来,这两年他还用业余时间写了两本书,教那些资历尚浅的同龄人要“像恋爱一样爱工作”,告诉那些同样有创业冲动的年轻人,创业就是“去西天取经”。

“创业的道路就像唐僧爷爷西天取经一样,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只多不少!我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我的失败你却可以借鉴”《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里,茅侃侃用特有的、又絮叨又有点贫的“茅式语言”说。

“被创业”的烦恼。

同被列入“80后四大创富新贵”的李想评价道,茅侃侃是个天才型的人,但是他很难把自己层出不穷的天才创意商业化,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创业伙伴。茅侃侃对自己的评价甚至更清醒。他坦言自己并不适合创业,更适合做个“高级打工仔”,貌似有点小偏执。当年创办时代美兆也只是“事儿赶事儿”的“被创业”。他自动戳破了曾经为他带来无数关注的“两小时撬动3亿”的融资神话:“如果真拿到3个亿,你们就只能在看守所或者经济犯罪纪录片里见到我了”。

他也不讳言时代美兆终归失败的原因,除了之前已审批通过的场地被用于奥运场馆停车场的不可抗力,还有他在设计产品时的技术主导型思维,轻视了“伺候用户”的重要性,以及他灵气有余、耐性不足的脾气秉性。

在他看来,创业的成功如同意外怀孕般偶然且无可复制。比起成功者的经验,他更喜欢看失败者是如何掉进坑里的,也乐意把自己掉坑里再爬起来的经验——和盘托出,以警示后来者。因为,“从坑上跨过去的经验很难借鉴,怎么绕着坑走才是最有学习价值的”。

茅侃侃热衷的还是技术和开发。虽说他在22岁前,就把技术、销售、管理、包装和推广摸了个遍,但直到今天才明白自己天生就是做开发的,完全做不了营销的事。他说:“能喷、爱玩和能把东西卖出去是两码事。”

热闹过一阵的majoy官网早关了,实景游戏没搞成,反倒成了设备供应商。技术研发初期毕竟做完了,就有激光枪部分产品可以销售,于是就开始去卖所谓真人cs的东西。媒体那阵的炒作帮过小忙,茅侃侃每天接到100多个加盟电话,但便宜了加盟商,比如沈阳一个老板,免费的广告效应,让他几年来卖了几万套设备,而茅侃侃公司的设备由于成本过高,只出手几千套。

回想起来,茅侃侃认为自己是“被创业”,向往给人打工的生活。“我高中退学后就工作了,一直是起床后别人给我发钱,感觉挺好的;这几年一起床我给别人发钱,特别痛苦。”

适时装孙子,不做真孙子。

在寻找投资人的漫漫征途上,茅侃侃总结自己成功“找钱”的经验就是,“任何一个不想装孙子的创业者都不是一个好创业者。”纵使你身怀绝技志向远大,在好运来临之前,装孙子都是必经阶段。

但装孙子不是放弃一切做人的底线,而是学会谦卑和尊重。“因为天性使然,每个人在表达自己的创业计划时,都容易添油加醋,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人的问题,但我们要尽可能克制这个毛病。面对且标投资人,实话实说和真诚是根本的前提。对外吹一些牛,是人之常情、行业规则,然而面对投资人,一定要坦诚相待,这是为了合作的基础。如果对投资人都藏着掖着,过度包装,往往不会被人垂青,而且即便暂时骗过去,将来一旦出了闪失,没人能救得了你。”

“每一个创业者都对自己的未来深信不疑,但是要让投资人对你有所青睐,最好还是败败火,低调才是王道。但是目前在中国,创业者遇到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仿照美国的模式,未必在中国将来获得成功,但是一定是更容易拿到钱,在中国想做所谓纯粹的技术创新或者产品应用形式上的创新,一定是拿不到钱的。”

每当茅侃侃跟境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去讲的时候,一定得找到一个国外有的类似的东西做参照,说成“我就是美国或欧洲的x×”才行。因为在西方投资者的眼里,中国还是偏山寨型的创业才可能成功,这是一直爱在技术发展前端琢磨事儿的茅侃侃多年以来无奈的经验。

“麦霸”的k歌人生。

现实里的茅侃侃,是有房有车有钱贪玩却也能说能练的年轻人。他曾在一次公共论坛上,拉拢潘石屹来掺和自己的真人实景游戏项目,并开玩笑抱怨自己现在还住不上房,“不过,和任志强的国企一样,他公司有钱和他有钱是两回事,让他自己多掏点钱买两套房试试,还不如普通炒房人呢”。

他平时常常开着辆奥迪a4四处转悠,但因常在夜店喝大,只好选择坐车。

茅侃侃的生活中,完全不存在固定的作息,睡起来就带着大家搞开发,在年底产品需要推出预览版前加紧干活,并为将来的发展提前储备一些人力和物力资源。

工作一结束,他就拉着朋友奔向夜店,“特别爱唱k,绝对的麦霸,一屋子的人都不用唱了,光听我通杀了,民歌我都能唱,但也不能说骄奢淫逸吧,喝酒唱歌而已”。茅侃侃很喜欢vix,因为上一个谈了3年之久的女朋友就是在那认识的。

“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搭帮过日子的事儿,而创业是上到关心公司发展,下到关心员工生活的事,其细致程度和琐碎程度胜过婚姻。”这是茅侃侃写在博客上的第一条名言。这其实也是他所出的书《像恋爱一样工作》中的内容,“摘出来先丢到网上看看会不会挨骂,丢人的话就赶快让出版社改”。

茅侃侃的确很爱写书,即便再重要的事,他还是想先把书卖好,“那产品技术门槛太低,不敢说,要不别人又说我瞎忽悠。等着把这书卖好再写小说,现在写小说肯定没人看,大家都等着我说怎么创业怎么恋爱”。

“换句话说,用最高效率争取到投资,以最佳实践考虑市场的发展细节,把用户伺候舒服了,“偏执”到底,才是天才在创业中最需要做的事。”茅侃侃笑着说。

的摸打滚爬,在逐渐摸索中,他明白了:创业仅仅有天才是不够的,仅仅关注把技术和创新做到多牛也是不够的,真正的关键是要从生活中留心用户需求的细节,设身处地按照他们的习惯来设计产品和服务。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九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白云苍狗,时间一瞬即过,沐浴岁月的洗礼,感谢经历。成长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好在有“他”一路相伴,汗水与泪水浇筑成健硕的体魄,他说好在一切皆有收获。故事还得从六年前说起,青涩少年郎,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对于万人称颂的知识,他只觉得百无聊赖,听得只让人打起瞌睡来,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日子里是无边的灰暗和无措。好在,终于那一束光宽慰少年,久违地照进了少年的心里一那是一节体育课。他对这不同于书本的体能锻炼生出几分趣味来,哪想轻轻一跳,便跳出了2米80的成绩,老师也大为震惊,后来,老师推荐他去学体育。少年也没想到第一天给他上课的那个老师便成了他启蒙之师,人生之师。2019年高考失败的他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与他的体育梦失之交臂。当时的他曾几度想放弃他的梦想,最后陕铁院给了他为梦想奋斗的勇气,他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在生活中一直秉承着铁院人“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精神,大一期间加入了校田径队,继续为他的梦想拼搏着。

进入大学以来的他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就是有机会再战一次运动会、再站一次最高的领奖台,在这里他结实了也同样有体育梦的小伙伴。来到国际交通学院的他亲手组建了国际交通学院建院以来第一支田径队,作为第一届田径队队长的他深知责任重大,所以他一定得把这个头开好。从选人到训练,他都亲力亲为,每次训练的时候他总是去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帮助新队员纠正动作,同他们一起训练,终于在校第36届田径运动会带领运动健儿们取得“女子团体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团体接力4x100米中,他带领的队员们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填补了学院在体育方面奖项零的突破。他自己也终于完成了他的梦想,取得了200米4x100米接力双冠,再一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有人问他,你为了体育这么拼你值不值,他说自从选择了体育从来就没有后悔过。体育已经刻在他骨子里、融人他血液里。结识田径,他获得了自己的方向;相知田径,他不再彷徨开启了新的征程;相守田径,他努力拼搏初露峥嵘。奋斗就是青春,梦想不负韶华。当田径的道路与铁院精神合二为一时,少年勇往直前,用铁院之魂铸就新的辉煌!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

姚贵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3月生,现任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

(一)闪光,在最伟大的岗位上。

姚贵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辅导员,但就是这个平凡而朴实的共产党员,以他最真最纯的感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证实着一名优秀辅导员的真本质、真内涵,在属于他的岗位上努力实现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从1975年到现在,姚贵明已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四年。三十四年中,他先后带过本科生及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不少优秀的学生已成为政界、经济界、科技界、军界、教育界的骨干力量,仅重庆大学的处级领导干部就近二十位。这三十四年来,姚贵明曾多次放弃转岗的机会,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持留在辅导员岗位上。"奉献在岗位,无悔献青春,以师为本,着眼长远。"姚贵明坚持不懈地苦练苦学,精心钻研,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悉心揣摩,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他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了自己的最热爱的辅导员事业中。这就是姚贵明,一位长期在辅导员队伍中辛勤耕耘名副其实的"孺子牛"。

近五年来姚贵明获得了包括重庆市优秀辅导员在内的十多项称号;所带的集体每年获得校级及以上的各种荣誉达100多项,2003年,2000级机自2班还荣获了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所带年级的一次性就业率本科生97%以上、研究生98%以上。近年来他参与了《基于混合型专家系统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多项教学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校青年学生工作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等17篇论文。

(二)大爱,在最需要的群体中。

数十年来,经过他细致和耐心的思想工作,挽救了200多名因各种原因而思想颓废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学生,即使毕业后还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引导着他们成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积极的贡献,姚贵明用拳拳的爱心安抚着他们躁动的青春,片片真情挽留住漂泊的灵魂。他不停的脚步来自责任的动力,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的大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八所党委副书记沈汝源,曾是姚贵明老师的学生。在一次电视节目录制中,沈汝源郑重地说:"学生时代中我最感谢的一位恩师就是姚贵明老师,是他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与了我决定性的指导!"原来沈汝源在大学时,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姚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和帮助,老师的真诚态度打动了沈汝源,从此以后他努力学习,并在毕业那年由姚贵明推荐进入到了航天集团。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姚贵明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一片肥沃的土地,辅导员必须给予他们发光的机会和耐心的培育,鼓励和感化远远胜于教育和批评,这样他们才能在体验中磨练并健康成长。

(三)奋斗,在最现实的事业中。

如今55岁的姚贵明双鬓染上了白发,但他依然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并深信这份热情将永不减退!课堂上,他是学生敬爱的老师,把纷繁复杂的课程讲得娓娓动听;生活中,他是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己,用心倾听每个学生的烦恼并着力去解决;工作中,他是同事敬佩的长辈和朋友,用他的热情和经验带领着学院辅导员团队的健康发展。现在,姚贵明老师担任本科生2006级241人辅导员,还肩负着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工作担子重、责任大。在努力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作为学办主任的姚贵明还十分重视培养优秀的辅导员,以身作则,带动学院十多名辅导员集体发展。他身边的年轻辅导员一致对姚老师竖起大拇指,说:"跟着姚老师一起工作,是最幸福的事情!"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这个重庆大学学生数最多的学院,学生工作每年的考核都是学校中最好的之一。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姚贵明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不间断的到学生宿舍值班,并一间宿舍一间宿舍的走访,深深融入学生生活中。"只有深层次地接触学生,才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朋友,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姚贵明如是说。在面对家庭和工作双重选择的时候,姚贵明毫不犹豫地说道:"其实有时候我感觉我对家庭和妻女的关爱少,甚至还觉得对不起她们,但更多的儿女和家庭需要我!"家庭对他来说是重要的部分,但在姚贵明心中,学生才是重中之重!他还经常说:"现在我虽然年龄比学生大了点,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工作激情,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了一批批学生的成长成才,我将为此奋斗一生。"这些年来他就是以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组织的信任,老师们的尊重和同学们的钦佩。

(四)赞颂,在最真实的内心中。

34年来,姚贵明幸福的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洒汗水和爱心,收获快乐和希望。学生们都说:"走近姚老师,你就能感觉到他身上蓬勃的朝气,任何时候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有许多同仁者认为人如其名,姚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贵人,更为学生指明了一条前进的方向!他以学生的发展好坏作为他工作的准则,把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尽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减少和预防了许多隐患的发生。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任务是今天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仅在神七攻关的航天队伍中,就有沈汝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八所党委副书记)、于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室主任)、李轩(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院科技处处长)等多位重要干部是姚贵明曾今的学生。在"神七"成功飞天后,他们也不忘给曾经的恩师——重庆大学机械工作学院姚贵明老师报喜,感谢恩师和母校的培养!前不久,一位2001级的学生重回母校看望姚贵明老师,这名学生今年将受命奔赴坦桑尼亚,他专程回到母校感谢姚贵明老师对他的培养之恩,他说:"当年要是没有姚老师,就没有他的今天!"原来,并非姚贵明所带的他经常不上课,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至于意志消沉,但姚老师听说后经过多次与其谈话,并采取了合理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促使了他在思想上进行了根本性的扭转。今天他在事业上颇有建树,他将其归结为姚贵明老师的引导之恩,在离开的时候他深深的向姚贵明老师鞠了三个九十度的躬来表达对当年姚老师"悬崖勒马"的感激之情!在场之人无不为之感动!

一届毕业生回忆往昔,总有个声音发自内心:"大学时光,有了姚老师的导航,才能如此夯实成才基石!"。三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姚贵明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在他真情付出的育才道路上,收获了万余名学子的成才之恩,铸就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千秋伟业的点点辉煌!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一

他是一个标准的80后,大学还没毕业,外交部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全国期间,他担任了新任总理李克强的翻译。他准确、娴熟、流利阳光的翻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被人称之为中国翻译界的“一哥”。

他的名字叫孙宁,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家庭。小学5年级时,从不当出头鸟的孙宁每节英语课都很乖。小升初时,英语考了96分,孙宁有些沾沾自喜。然而,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后,发现周围同学清一色的满分,这让孙宁抬不起头来,同时,也给了孙宁奋起直追的动力。

孙宁真正产生要当翻译的念头是在高中。高一时,孙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董校长给他们小组讲南非黑人小孩遭遇的故事,感人的故事让孙宁产生翻译成中文的念头。那个周末,孙宁把自己关在房间阅读原著,查找信息,逐字逐句地仔细翻译,中午饭都是母亲给送到房间的。经过一个周末的努力,孙宁终于把翻译好的小说交给了校长。校长给孙宁作了一些修改,把译稿还给孙宁时,微笑着说:“小伙子,功底不错啊,好好努力。”得到校长的鼓励,孙宁对英语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立下了为外交事业做贡献的志向。这一年,孙宁17岁。

高中毕业前的一天晚上,董校长正式交给孙宁一项重要任务。董校长让孙宁帮忙把20多万字的英文小说翻译成中文。董校长说,他可以给提供工具书和参考书,同时,董校长还答应为孙宁校稿,为孙宁署名,并支付稿酬。孙宁听后欣喜若狂,他对校长说:“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孙宁开始翻字典,查资料,对小说中的任何细节都加以推敲。饿了,就吃泡面。渴了,随便喝点凉水。虽然寂寞常伴,但孙宁总是聚精会神。一年后,新书上市。孙宁抚摸着那署有自己名字的新书,禁不住激动万分。

凭着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以及深厚的功底,孙宁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上了大学,孙宁更加勤奋了。正当他准备好好表现时,一次小小的考试让他备受打击。原来,北外开学第一学期,孙宁的语音、口语免修考试一门都没有过关。只要他一张口讲英语,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痛定思痛后,孙宁下定决心狠补口语。下午没课的时候,孙宁总会带上耳机到学校花园听广播、大声朗读或是找同学练对话。孙宁专注而大声的朗读,总惹得周围的人窃窃私语,但他对这一切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过后,当孙宁在众人面前大胆讲英语的时候,人们总会报以夸奖的口气:“这小伙子的发音,纯正、漂亮。”孙宁明白,学好英语不仅仅是要能写,还得能说。对于英语,他更有信心了,离梦想又靠近了一步。读大二的时候,由于在辩论课上的出色表现,孙宁被选拔参加系里的比赛。之后孙宁又被推荐参加备战“外研杯”辩论赛和“二十一世纪·爱立信杯”第七届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备战期间,孙宁发挥自身优势,查资料、做卡片、写演讲稿,每个步骤他都准备得非常充分。经过每周六七个小时的魔鬼训练,孙宁在辩论和演讲舞台上挥洒自如,终于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当孙宁举起冠军奖杯时,所有师生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当然,这次演讲为孙宁进入外交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孙宁进入了外交部翻译室,为杨洁篪外长担任翻译。9月,孙宁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由于孙宁有着丰富的大会上的经验,他分别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三、四次会议上为发言人李肇星担任翻译,并成为外交部翻译室同传和即席翻译。期间,经过层层选拔,他脱颖而出,成为新任总理李克强记者会的翻译。

从一个青春大男孩到外交部的即席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谈起自己的翻译之路,由于工作纪律的原因,孙宁只说了一句话:“有耕耘,就有收获!”

励志故事2:上帝,不会给你想要的全部。

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一直被贫穷所笼罩着,他常常在夜里听到父母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发出的叹息声。上学的年龄到了,他甚至都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只能穿一双补了又补破旧不堪的鞋子去上学。每天,看到同学们穿着漂亮的鞋子跑来跑去,他羡慕极了,在内心里渴望自己也能有一双漂亮的鞋子。

临近圣诞节的时候,他听同学说,圣诞节那天晚上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向上帝提出一个愿望,把你想要的东西告诉上帝,上帝就能满足你的要求。他一听,高兴极了,对同学说:“我想要一双漂亮的新鞋子,可我怎么和上帝说呢?”同学告诉他:“只要在圣诞节晚上零点以后,走进街上任何一家有鞋的商店,和老板说你的要求,老板就会代表上帝把鞋子給你的。”

圣诞节终于到了,快到零点的时候,他来到街上,看到有一家商店亮着灯,隔着窗子能看到里面货架上有一排漂亮的鞋子,他选了一双,然后对老板说:“老板,今天是圣诞节,我特别喜欢这双鞋子,您能和上帝说一下把这双鞋子給我吗?”老板先是一愣,看了看他脚上穿着的破旧的鞋子,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老板把鞋子接过去,说:“好,我这就去和上帝说说。”然后便拿着鞋子到里屋去了。过了一会儿,老板出来了,手里的鞋子只剩下了一只,他把那只鞋交給小男孩儿,说:“上帝说了,他不会給你想要的全部东西,只能給你一只鞋子,剩下的那只鞋子,得由你自己想办法赚钱来买。”小男孩儿问:“那我要赚多少钱才能得到另一只鞋子呢?”老板说:“两美元就能得到另一只鞋子。”小男孩儿说:“那好吧,我想办法回去赚钱,那只鞋子你一定得給我留着!”老板笑笑说:“放心吧!”

就这样,小男孩儿拿着一只鞋回了家,把鞋子放在了箱子里,每天拿出来看一遍。他开始想办法赚钱,他想到垃圾箱里每天都有人扔一些饮料盒,于是就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到垃圾箱里捡饮料盒,然后卖到废品回收的地方,换一些钱回来。他把钱全部放起来,一分也不花,两个月以后,他终于凑够了两美元,高高兴兴地跑到了那家商店,把钱給了那个老板,老板表扬了他一番,把另一只鞋子給了他,从此,他就拥有一双漂亮的新鞋子了。

这个小男孩儿长大以后,从事过多种职业,做过救生员、解说员、广播员等,虽然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都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再以后,他进入演艺界,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1966年,他进入政界,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并于1980年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他就是罗纳德?里根。

在总统任期内,有一回,里根接受一位传记作家的采访,那位作家让里根回忆一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里根谈到了小时候那次过圣诞节向上帝要鞋子的事。他说:“后来我才知道,那双鞋子的原价是38美元,一半的价钱也要19美元,老板只向我要两美元,不过是想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上帝不会給你想要的全部,他只会給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从那以后,我就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每当在事业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我都会用这句话鼓励自己。”

励志故事3:鼓掌达人。

美国人“kent-french”以一分钟鼓掌721次,成为世界上鼓掌最快的人。

由此创造出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上大学时,他是一个业余的打击乐手。那时的他,为练出一手打击绝活,闲暇之余就喜欢一个人默默用手打拍子。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美国陆军。在服役期间,“鼓掌”已是他的拿手绝活。直到退伍,他才真正成了一名职业的打击乐表演者。

有一次,他在台上表演打击乐。由于表演非常出色,刚刚结束表演,就有一名观众被他的打击技法和速度深深折服了,忍不住走上前,赞美地说:“或许你就是世界上鼓掌最快的人。”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他随后联系上了吉尼斯认证机构,说愿意表演15秒钟。以证明他是世界上鼓掌最快的人。

吉尼斯工作人员当即回答:“这的确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挑战。不过连续鼓掌15秒,时间太短了,拍满1分钟吧。”之后,他在吉尼斯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开始“鼓掌”。由于他出手太快了,人的肉眼根本无法数清鼓掌次数,也听不清鼓掌的声音,无奈之下。不得不借助于录像回放,重新计算鼓掌次数。结果很快显示出来,一共是721次。天哪!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惊呆。

看来,凡事做到极致,做到无可匹敌,都不可小觑。

励志故事4:做第一个敲门的人。

18岁那年,从小就喜爱音乐和舞蹈的她,如愿以偿地考人大学艺术系,攻读声乐专业。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自然不宽裕。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大学期间,她应聘到中旅沈阳分社做兼职导游。站在零下十几度的刺骨寒风里接团带团.手冻得红肿,她累得筋疲力尽。一次,她累得摔倒,硬是爬起来忍着疼痛坚持陪游客参观完所有景点。晚上回到宿舍,脱下袜子一看,脚肿得像个馒头似的。然而,第二天,她又准时出现在工作现场。

导游的生活实在太苦了。难道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吗?她暗暗问自己。不。绝对不会。

大学毕业前的一天晚上,一个同学探听到一家地方电视台对外招聘气象节目主持人,撺掇她去应聘。

她决定去试试。哪知同学记错了面试时间,当她赶到电视台时.面试已经结束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吗?不知哪来的勇气,她一个箭步冲上去,把主考官堵在电梯门口。“请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也许我就是你们最合适的人选!,,她言辞恳切。充满自信。

考官在与她对视了一会儿后.决定破例给她一次机会。结果.她凭着清纯可人的气质、出色的自身素质和机敏的临场表现征服了所有考官.最终被录用了。她没有想到,绝望之际,自己大胆出格举动.竟然开启了人生的希望之门。

然而一年后.她毅然辞去了这个已经有点成绩的主持人工作,决定“北漂”。那是一段清苦、枯燥且看不清未来的生活:偌大的北京,没有她的地方,在一个极其闭塞的杜区。蹭着一个不知转了多少道弯的朋友的空房子住。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她每天靠拼命打工和四处兼职维持生计。连打个电话都要和生活费进行“较量”。即便是在这样生存状态恶劣的日子里.她还是咬紧牙关.一边坚持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培训,一边等待机会。

央视10频道“今日气象”栏目改版,招聘天气预报主持人。机会终于来了,她兴奋地跳了起来。但同学看后,沮丧地说:人家规定应聘者必须持有北京户口.你怎么去?她却说只要有真本事,他们是不会拒之门外的吧?去试试就有机会。

她拨通了招聘处的电话。对方说:在这么多不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者中,你是唯一没有放弃和退却的人,我接受你的报名。凭着扎实过硬的主持功底,她最终胜出。安排工作时,由于主持人名额已满,栏目组希望她去记者部。她非常珍惜到中央台工作的机会.当即爽快地答应了。

不久.在报道广州遭遇台风时。有些记者担心安全问题,借口躲开了这次采访。那天.她坚持站在吹得人睁不开眼的狂风里,圆满完成了整个报道任务,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中央一套天气预报筹划改版,希望给节目增加新鲜元素。经过层层选拔。她以清新活泼的主持风格脱颖而出,立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又一次用勇气敲开了希望之门。她就是王蓝一,央视一套“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她的座右铭是:“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但记住,你一定是唯一的。”请不要轻言放弃.无论何时何地。机遇只青睐第一个冲上去敲门的人。

励志故事5:从灰姑娘到销售女王。

她出生在吉林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她忘不了那时在校运会赛场上,与哥哥共用一双运动鞋而引来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回到家,她坚定地对爸爸说:“爸。我长大后一定要赚很多钱,要出人头地,让咱家永远不再缺钱,让你过上好生活!”

正是贫穷逼出了她追求成功的斗志。她经常告诫自己:家里穷,所以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做第一名!凭借这种精神,她考上了吉林工业大学。在大学毕业前夕,她本来有机会选择很稳定的工作,可最后她选择了做销售,因为她知道自己外向的性格非常适合做销售,她更记得那个让爸爸过上好生括的承诺。

这样,她凭借“厚脸皮”,业务越做越好蒸蒸日上。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滋生了一种满足感和虚荣心,觉得自己就是第一了。偶然一次逛书店,她看了陈安之的书,发现自己只是一只井底之蛙。她毅然决定报名参加陈安之的课程培训。朋友都劝她说,看看书就好了,陈安之的课那么贵,哪里是你能够承受得起的。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取出了所有的积蓄,报名了。

一个月后,她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走进了成功学专家陈安之的课堂。“同学”都是成功者,唯独她是一个小业务员。拎着个公文包,穿着职业套装。但她并不自卑,相反更庆幸,她想:“人家那么成功还来学习,我一个小业务员有什么资格不来学呢?”

上完那堂课后,她又东拼西凑地借钱报了陈安之在国内最贵的三天1。5万元的总裁班。总裁班在深圳上课,而她当时在千里之外的吉林。那时,她手头并不宽裕,缴纳完学费后,就只剩元了。她只能选择坐37个小时的火车颠到深圳。到了深圳,看到那些老板们都住五星级的海景套房、吃龙虾大餐,而她只能住30元一个晚上的小旅馆、吃盒饭。

她的执著和勤勉感动了陈安之。陈安之对她说:“你年轻时,有没有钱、有多少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脑袋里面有没有志气。你那么勤奋,又那么有悟性,我要投资你。让你做我培训班的校长。”她瞪大眼睛忐忑地问:“我,我能行吗?”陈安之笑着说:“你的可塑性很强,我相信,这个校长你一定能胜任!”

就这样,她从一个小业务员,转眼变成了培训学校的校长。然而,她遇到了更多的挫折。第一个月,她成了培训班里销售业绩的倒数第一。这对她无疑是奇耻大辱,因为她一直坚持的信仰就是:我流着第一名的血液。她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你要全力以赴洗刷耻辱。你要成为正数第一名!你要成为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永远的第一名!为了改变窘境,她全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有时坐火车出差,人家都在睡觉,她却整场旅程都在打电话。上天总是眷顾肯付出的人,她的业绩逐渐赶上来,终于成为培训机构里的第一。

她就是被誉为“亚洲销售女王”的徐鹤宁。

当提到今天的成就时,徐鹤宁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可怕、很困难。甚至觉得根本不可能,可当你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它立刻变得很简单。生命中那些一直不敢突破、不敢挑战的事情,就像被烧红的钢丝,关键看你有没有胆量去接受和走下去。”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二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颁奖词】。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三

为了以励志成才的优秀学生事例激励我院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矢志不渝奋斗、励志成长成才,发挥励志模范的榜样力量。我院资助部对我院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先进个人事迹进行系列报道。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讲述了他们自己的励志故事。

张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xx级学生,在校期间曾获优秀团员、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同时也是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入学以来,她协调好生活、工作与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大学的学习远不同于高中,大学更加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思考以及视野的扩展。于是她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竞赛,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了解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在学习上,她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总结思维导图,将看似无关联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自己的努力,在她看来,好的老师也很重要,老师不仅能给予学生学术上的帮助,还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她很感激各位老师给予她的帮助。

在工作上,她表示,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前辈的指导,优秀的学长学姐是自我管理的榜样。有时我们会误以为目标太过遥远无法达成而放弃追逐,这时,身边的榜样能带给我们触手可及的希望。

她认为没有目标的生活千篇一律,有目标的日子丰富多彩。一直获得一些小成就未必是一件好事,那只会让自己安逸于舒适区而无法突破自己的上限。当然,也不要强求过高的目标。张茜同学说:“首先,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那之后,就要开始想着如何将这些实现。其次,你要考虑计划的可行性,考虑时间和费用成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和课程里练就与别人不一样的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我第101次敲打石块,石块裂了,但我知道那是前100次的功劳。不管再难,我也要去试一试,哪怕失败,这也是一段我回想起来不留遗憾的人生经历。路是靠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希望未来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庇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将来的自己也有机会为维护公平正义做些什么。”张茜同学将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留遗憾!

李申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xx级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现任195101班班长。

说到优秀这个词,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从小到大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那些孩子从小成绩优秀、多才多艺,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却和他们有些不同。学业上比别人多付出一年的他,在人生的低谷期扛住种种压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财大。万事开头难,然而更难的是善始善终。现在的他回想起那处于低谷的一年,更多的是感恩:感恩那一年的生活并没有磨光自己身上的棱角,反而使自己有了绝地反击的勇气,享受着痛并快乐的学习时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在财大的一年,他比别人走的更快,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的.目标,也更能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坚守。于是,他参与了班委的竞选并成为195101班的班长。一年来,他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每项班级任务,关心同学,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并最终获得了20xx至20xx学年“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当看到沉迷于网络游戏,虚度光阴的同学,他深知:自制力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能驾驭自己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于是,在繁忙工作中也不忘学习的他,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他相信每一朵成功之花都是在奋斗的泪泉与牺牲的血雨的浇灌下成长绽放的,低谷在造就痛苦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希望。他希望正处于青春佳纪的自己可以努力拼搏实现梦想,最终站在喜欢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四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玻璃大王的家规。

4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的玉树赈灾晚会上,高高举起的“曹德旺曹晖1亿元”的牌子,创造了中国慈善史上个人捐款数额的新纪录。5月下旬,他向西南五省区旱灾地区捐赠两亿元,用于帮助受灾群众;向福州市捐赠4亿元,用于修建图书馆;向老家福清市捐赠3亿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两个月,他的捐款就达10亿元,全部为其个人财产。

37亿身家的玻璃大王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而他的生活却极为简朴,通常,他的午餐桌上只有一盘炒花生米、一盘炒菜花、一小碗蛋羹和一份地瓜粥。

曾遭父亲毒打。

晚清时期,福建省福清市有个曹员外,家底殷实,但很是小气。曹员外被刻画成这样一个人物:重男轻女、嫌贫爱富。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那位曹员外就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终还是没落了,曹父开始变得厌世。每天喝两毛钱的地瓜烧,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给曹德旺讲述他做生意、做人的过程。

曹父很严厉,在日本的生活给他影响很大,他也以此教训曹德旺:18岁以前不能留头发,不能留胡子,更不能喝酒;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有一句话,曹德旺曾经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对曹德旺说:当你悟透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就不在了。现在,曹德旺承认了这一点。当时,喝醉了的父亲说了二十几个“心”: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时候得到的这些教导已成为曹德旺的财富,然而,每每提及父亲,他总会说:我很恨我父亲。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亲。小时候,因为调皮,他经常被父亲毒打,在这个时候,母亲就出来帮他。虽然父亲给了他很多启发、很多知识,但手段太强硬。曹德旺一直认为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切都是天意,打也没用。性格柔和的母亲成了曹德旺的依赖,他认为自己做生意受父亲影响,而做人则是受母亲影响。

不给子女定规矩。

曹德旺现在已是两子一女的父亲,长子曹晖,现年37岁,最小的孩子也已经28岁。身为人父,曹德旺觉得自己“严重失职”。原因有二:在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根本无力顾及孩子;另外,父亲对他的教育无法支撑他对子女的教育。

父亲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诲,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这些无法传承给子女。发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他回家时,孩子们都睡觉了;他走了,孩子们还没起来。

不过,这位自认为“不合格”的父亲谈起自己的子女时还是颇为欣慰:他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嫖娼,如果不告诉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认为这是佛祖对他的报应。“好人有好报”是信佛的人经常提及的,如果撇开这个,曹德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了榜样。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孩子立过规矩,而是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曹德旺说:我只限定不准吸毒,别的无所谓。

在孩子八九岁时,曹德旺开始给他们讲这些问题,书该怎么读,你们自己选择;或读或不读,你们也自己选择;但有一样,吸毒是绝对不行的。他这些做法,继承了母亲的个性,结果还是让他满意的:孩子们看我那么辛苦,他们也理解。

等到孩子出国求学的时候,因为福清市在国外有很多帮派,互相之间难免争斗。送长子曹晖上飞机时,曹德旺叮嘱儿子:“我们是做生意的,不管他们是哪一帮、哪一派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这些曹晖做到了,学成归来。

现在已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时候了,曹德旺依然没有为儿子定下规矩,但他也有自己的愿望:企业家很想赚钱,但不应以赚钱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我将非常满足。”

虽然没有像父亲对待自己那样责骂、毒打,曹德旺认为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孩子。早起晚归、省吃俭用、仁慈关爱、负责任,他希望曹家的子女都能如此。

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人物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五

近日,五十三团二十三连的党员们掀起了学习、宣传、颂扬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魏德友先进事迹,以魏德友同志认真履职、爱岗敬业、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自身的宗旨观念,增强为群众服务的奉献意识,达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争做合格党员目的。

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53团23连党支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党课、广播、宣传栏、口袋书等多种方式学习,大力宣传魏德友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教育引导连队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勤奋工作,营造“人人学典型”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该连党支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作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把学习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贯穿到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与xx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员宗旨观念,保持公仆情怀,增强看齐意识和学习意识,力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23连广大党员通过学习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坚定了党员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全面推动23连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六

潘菲,男,20岁,政治面貌入党积极分子,系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2类2020级市场营销班副班长。

在开学不久就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在2010年,顺利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党课考试,在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争取成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大学生活伊始,自己便把学习当做了第一要务。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积极期末备考,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不错成绩。在“好书推荐”征文活动中,以3000字的论文获得三等奖。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只有学习不落后于人,才有成功的资本。

本人是09市场营销班的副班长。工作上,积极配合老师,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使大家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大家庭,和班上班委一起举办了很多积极向上的活动如参加敬老院活动,班级登山春游,篮羽毛球联赛,数学兴趣学习小组等等,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首先,我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我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这让自己受益颇多。其次,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我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兼职,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兼职,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即将来临之际,有幸被江中集团选中留在江中集团实习。我一定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打下来良好基础。并积极表现自己,体现出一个江西师大学子的应有的良好风采。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七

我叫刘雯琳,就读于海峡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曾任班级体育委员、海峡理工学院易班站长、三明学院学生会勤工助学中心优秀奖学金部长等职务。大学四年中积极参加各项赛事和校活动,曾获得第六届东方财富杯金融精英挑战赛国家三等奖、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答福建省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竞赛校赛一等奖、“衡信杯”2020年全国云端税务技能大赛校赛一等奖、三明学院三星级义工、三明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校“三好学生”、“自立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所信奉的人生格言,它贯穿在我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我期望,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思想方面,在还是共青团员的时候,我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初入大学我便正式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我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的觉悟得到提高,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大一我被确定为积极分子。从此之后,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党的知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在大三上学期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如今,作为预备党员的我,自觉学习党章,关注时事政治,时刻以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二、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开拓进取。我也深深认识到,学生要以学习为本,学习是每一名学生的天职,尤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想为国家做贡献,在社会中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从教师教什么学什么,到我内心深处发现了自我的不足,渴望在大学短暂的四年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学习中,我一向以一种端正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刻苦努力,勤奋上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进取复习,并有自我的学习方法,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

三、积极热爱生活,感恩责任奉献。在班级里,我是一名优秀学生,积极与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在生活上我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都能力尽所能的帮助解决。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兼职,我都会在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兼职,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感激大学生活让我在思想境界、知识水平、工作本事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的完美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将整装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职责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任职情况:

2017—2018学年担任班级体育委员2018—2019学年担任院易班站长、校勤联非师范奖学金副部长2019—2020学年担任校学生会勤工助学中心优秀奖学金部部长获奖情况: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八

xxx,政法学院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预备党员。曾任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会长,曾获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第五届新奥“家曦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优秀结题,吉林省残联“优秀志愿者”,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东北师范大学五四“红旗团干部”,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志愿者”(四次),支教助学“爱心教师”(两次),东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之星”提名奖,东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优秀个人”(两次),“助学、铸人、筑梦”征文三等奖。第四届吉林省十佳大学生,xx年度长春市优秀共青团员,入选东北师范大学第xx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有欢笑也有泪水,清苦的生活给予了她更多的磨砺,也使得她更加珍惜身旁的阳光,同时学会传递温暖与希望。她相信心若向阳,何惧忧伤,心若向善,何畏苦难。她是,她愿与您一起分享成长。

20xx年9月,当她怀揣梦想,沐浴着收获的阳光,敲开大学的校门时,这阳光背后却一直阴影随行,她出生于黑龙江的一个边陲小镇,再往北去,便是中俄口岸,父母下岗多年,家里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父亲四肢常年浮肿,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奶奶瘫痪在床,需要专人长期照顾,艰难的家庭生活,使她早早成熟,她依靠学校的帮助和自己假期兼职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然而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大二那一年,妈妈患了癌症,家中丧失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突然的家庭变故,曾使她一度悲观、迷茫,甚至产生了休学的念头,但她一直坚信,生活中之所以有阴霾的存在,是上天在提醒自己珍惜身旁的阳光,因此,大学三年来她自立自强,在逆境中成长。一方面,她坚持从事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工作中勤恳认真,不仅依靠勤助的工作补贴了自己的生活,也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身,得到了科室老师和学校的认可,先后获得“勤工助学优秀个人”、“优秀组长”、“勤工助学之星”等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她也坚持从事校外兼职和实习工作,做家教、当导购、发传单……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做三份工作,下课后她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食堂兼职打饭,大年三十她一个人顶着东北刺骨的寒风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多少的辛苦与委屈她都坚强前行,最终,她用自己的力量顺利完成了大学三年的学习,在逆境中坚强绽放。

作为学生,不管生活的压力多么繁重,她都告诫自己学习是她的本职任务,不能舍本逐末,大学四年来她学习上努力刻苦,踏实认真,多少个夜晚她独自一人在自习室中用梦想驱散孤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好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她也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光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她积极参与科研比赛,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并优秀结题;协助老师编写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作为优秀案例全国首批入库,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各一篇,多次在校院两级的辩论与征文比赛中获奖,在学习和科研的路途中,她丰富自我,拓步向前。

一份爱铸就一个希望,将爱传递,传播希望。是国家与学校的帮助给予了她继续学习的机会,所以她愿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去温暖更多的人。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会长,她四年如一日坚守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xx个小时,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杰出志愿服务管理者”、“五四红旗团干部”、“社会实践奖学金”、“爱心教师”、“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谨记校训,坚守师大本色。作为师大学子,她切身践行师范理念,连续两年参与支教助学,用微微之举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知识与希望。在支教地的生活每天工作13个小时,晚上没有住处,她在白天上课的课桌上和衣而睡,本就不足以果腹的食品,常常还要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上课、备课、家访、开办教师培训,创立第二课堂……支教的生活虽艰辛但却充满感动与收获,至今她依旧坚持自费资助支教地学生,为学生送去更多的温暖与希望。因为她始终记得,当她走的时候,学生偷偷地跑到自家的花生地里,将未成熟的花生用手刨出来,送给她。“送给东北的老师”——孩子稚嫩的声音至今仍在她耳畔回荡。

作为红烛志愿者协会会长的日子里,她更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切实履职,不辱使命。开拓新项目、回访旧基地,她用双脚丈量着长春市从南到北,由东到西的距离;出访的日子里被误解、被驱逐,她擦干眼泪继续前行;来回5个小时的车程,路途颠簸、呕吐不止,但只要工作开始,她便立刻抹去愁容、积极应战;负伤在身,打着绷带,她咬牙也要坚持走完所有的服务基地。组织大型调研、促进协会改组、上万的资料,她与伙伴们通宵达旦。加强志愿者培训,拓宽宣传平台,这一年办公室的灯总是很早的亮起,又夜半才熄灭。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她带领红烛志愿者协会荣获“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公益行动奖”、“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得到了团中央、教育部、吉林省团委、吉林省志愿者联合会的高度认可,并得到了中央新闻联播、吉林省新闻联播的连续报道。

扶残助残,再小的力量也是一份支持。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自闭症患儿,也正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改变了她的大学生活。

刚刚接触这样一群孩子时,她并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们相处,被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揪头发,打耳光是常有的事,被不理解的家长质问,被特殊学校的老师拒绝,但这些困难并没有使她退缩,孩子们纯洁的眼神是她留下来的最强支撑。通过书籍与网络,她积极学习自闭症相关知识,向自闭症儿童家长、老师访谈学习,她完成了近40个小时万的访谈资料整理,同时自费到北京学习考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最终顺利走进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当得知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大笔费用,许多家庭因为费用原因耽误孩子训练的最好时机时,她心急如焚,不仅拿出自己微薄的奖学金资助部分贫困患儿,更积极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绘画作品、工艺品义卖活动中去,曾帮助一名自闭症儿童成功拍卖20万元的画作。也正是这样的一次义卖,使得她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必须发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中来。因此,她率发起东北师范大学“关爱自闭症儿童”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带领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成功与长春市13家特殊儿童机构签订“关爱自闭症儿童”专项志愿服务计划,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近800名孩子从中受益,赢得了学校、社会的高度认可,以及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凤凰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她个人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受到了长春市教育局、新华社、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晚报的专题报道,并将她的事迹作为典型代表在长春市中小学巡回宣讲。面对成绩与荣誉,她并没有止步,而成为了一名义务宣传员,来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南、河北等多个省市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向市民宣传全纳教育、普及自闭症知识,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成为一支真正的红烛,到每一处都闪耀希望,在每一地都点亮未来,使得红烛的光辉串起来,照亮星星孩子的路。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十九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品质的民族。千百年来又有多少英雄儿女。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观看了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节目。看了这一位位英雄豪杰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中发出震撼,从中得到了感受。

首先,我们观看的是魏青刚的英雄事迹。魏青刚是一名来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他从小生活在乡村,所以懂水性。他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人,而在2005年8月8日作出了不普通不平凡的事情—三次跳海救人。

是啊!英雄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一名歌手,它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灾区的孩子,被他捐款而上学的孩子共有178个。而他自己身患胃癌晚期却没有钱做手术,他就是——从飞。在从飞生病住院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却是那178个孩子如何上学。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把毕身的钱都捐给那些失学儿童时,他说:“从我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就下定决心要把一切都献给那些孩子。无数得人们都和我一样,心动不如行动。”我认为社会上正因为有许多像从飞这样的人,灾区的儿童才可能上学,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富强。

当然!祖国的繁荣是离不开科学家的。有位知识分子这样说过“今天我们努力学英语,就是为了明天别人学好汉语。”这位知识分子就是成功制造大型航空刹车片的科学家黄伯云。20年前,中国没有大型航空刹车片,外国在航空方面瞧不起中国人。黄伯云心里很不服气,下定决心参与世界的航天刹车片挑战。20年的心血,黄伯云终于成功了,他让20年前讥笑中国的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为中国赢得了尊严。他曾一次次地失败,但他却从未灰心,最终获得成功。科学是无限的,他站在了报效祖国的高点。

不光是立下很大功劳的人才是伟人,在乡村也同样有“平凡”的伟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是苦难中坚强的,是全社会人学习的榜样。李春燕就是两位乡村伟人之一。5年里,李春燕所在的大塘村里共有7千多人生病被她治好,而村民们都很贫穷,留下来的只有一张张欠单。李春燕并没有打退堂鼓去别处工作,而是继续给村民看病。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时,她说:“村民是离不开我的。”

还有一位乡村伟人,他在苦难中坚强,在他眼里贫穷不是让人同情的理由,他就是洪战辉。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抚养了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一边照顾抚养的那个小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学,生活贫穷却从来不要别人的捐款。他是善良的,抚养了一个小孩;他是坚强的,用自己的力量担起生活的担子。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文档为doc格式。

勤奋励志的人物事迹篇二十

近日,贵州省委组织部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学习他崇高的政治品格、公仆情怀、实干精神和高尚情操。

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丝不苟落实党组织决定的政治品格值得我们学习。龙增刚,男,布依族,1968年5月出生,1989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2019年8月13日去世,始终如一把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视事业如生命,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不忘我的工作,他的离世,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重于泰山。

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共甘苦的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学习。龙增刚始终认为“人民的事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在基层一线,他带领干部群众建水库、修公路、抓发展、创和谐,造福了一方百姓,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群众就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为群众公心处事,从不偏袒,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从不违背原则打招呼,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困难和要求,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对待事业和工作“安专迷”的实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6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精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只争朝夕”忘我的拼搏实干精神,在乡镇工作期间走遍所在乡镇的家家户户,在机关工作期间走遍全县99个村,一摞厚厚的工作笔记记录着龙增刚与群众情浓于水的“鱼水情”,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学习。“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在担任县建中镇镇长、镇党委书记,还是在担任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都是一如既往办事公道,从不偏袒,清正廉洁,严守党章党规,甘于奉献,始终践行“三严三实”,把47岁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龙增刚以他崇高的政治品格、公仆情怀、实干精神和高尚情操给予我们榜样和正能量。我们应当自觉成为讲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实践者,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建功立业,作龙增刚同志式的合格党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