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9:42:52 页码:14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通用8篇)
2023-11-22 19:42:52    小编:ZT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创造个人学习的独特方式和方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这些总结范文都来自于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经验,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看图: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几张关于“灯光”的图片。)。

3、揭题:的确,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亮。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4、板书课题:灯光,读题。

5、了解作家王愿坚。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学习词语:

豫皖苏郝副营长憧憬。

黑魆魆划着火柴璀璨。

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浏览课文,理清文路。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倒叙)。

全文开头结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往事。分段如下: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三、精读文本感受文章线索。

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哪句话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是一声“多好啊”。过渡:是啊,“多好啊!”这是多么真挚又朴实的心里话。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讲这话时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找找,画画,想想。

1、学生按要求读、画。

2、学习交流。

(一)学习第一次“多好啊!”

师“谁来说说第一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多好啊!’”

1、指名读。

多媒体:清明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又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师“(变红)‘多好啊!’他在赞叹什么?”板书:广场灯光。

出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3、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广场上的灯光,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5、让我们读出对美好生活的赞叹吧!

(二)学习第二次“多好啊!”

1、指名读“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2、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郝副营长自言自语地说出了‘多好啊!’?”生: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指名说、读。

5、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是啊!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灯光,注视着那幅图,自言自语地说,多好啊!此时,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

(也许看到了一按电钮就亮的电灯,也许看到一个个孩子在电灯下认真学习,也许看到了人们在电灯下谈笑风生,过着美好的生活。)。

(三)学习第三次“多好啊!”

生:“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变红)读读这句话,‘多好啊’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2、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说得多好啊!我还想问同学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师板书:憧憬未来)。

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

3、指导朗读:边讲边读。

(1)指名a师评:我听出了郝副营长一颗迫切胜利的心。读。

(2)指名b师评:郝副营长不仅想到自己,更为了下一代美好的生活。读。

(3)指名c师评:这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战士。读。

4、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读出郝副营长一颗憧憬未来的心。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从你们的语气中体会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多么美好的憧憬呀,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默读8—11段,找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5、交流讨论。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重点品读:

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的伟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营长那样的肯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体会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四、体会表达方式,升华情感。

1、课文以灯光为题,而且文中多次写到灯光,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地方,画出来。(在开头和结尾处写了灯光,还在第二部分里郝副营长的憧憬里写到了灯光。)。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两个自然段。

(首尾呼应,为了提醒人们:这样温暖光明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面对这些先烈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对郝营长说几句话吧。

总结: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光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我们在灯下伏案学习时,又怎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学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努力学习吧,这才能对得起那些先烈们。

五、延伸拓展。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少云》。

2、缩写课文。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二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三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照耀漫步挺进微弱双膝漆黑憧憬千钧一发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四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录音带、幻灯片。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 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 战友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二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1、学习金钥匙。

2、借鉴金钥匙中的读书方法,再读全文,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4、交流反馈。

5、教师介绍背景,重点理解郝副营长说的话,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二)精读8—11自然段,体味真情。

1、郝副营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快速默读8—11,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再读8—11,思考: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他牺牲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师生合作,分别以作者和郝副营长的身份反复朗读。

7、指导看图,激发情感。

图上郝副营长正高举着那本燃烧的书。那火光虽然微弱,当在那一刻,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8、激情朗读10—11自然段:让我们全体起立,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顾英雄的壮举。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2、这是课文第几次提到天安门广场的华灯?

3、它与开头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4、男女分读首尾两段。

5、因为看见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说过同样的话,渴望见到电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郝副营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师小结,激情升华主题。

师:今天的电灯已不仅仅是照明,他装点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灯下学习、工作、漫步时,又怎能不想起郝副营长?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交流颁奖词。

师:忘不了黑夜里跳动的那一星火光,它让胜利的号角吹响在敌人的阵地。沉沉黑夜挡不住你对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点燃无限美好的梦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灿烂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盏明灯,你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六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录音带、幻灯片。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事物——看(灯)。

灯光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战友。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革命前辈们对未来的憧憬并为此作出的牺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4.集体交流。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3.搜索相关的资料。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本篇八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赞叹勾起回忆。

憧憬幸福生活。

怀念伟大战友。

――多好啊!

教学反思:

相比于昨天的精读,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灯光》篇幅短,读懂内容没太大难度。沿着继续放手,基于问题,互相学习的思路展开学习。

扣课题,展开多层学习。一层是导入的质疑,一层是线索的小结,一层是拟题的启发。做得比较充分的是拎住线索,进行互助学习,默读找灯光,交流说灯光,串联悟灯光。

扣写法,展开互文阅读。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强,在梳理结构的基础上第二轮质疑,显然指向写法的问题多起来了,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人物描写展开联想这种写法怎么关注?教师则引导与上节课写法进行比较,继续组织互助学习,经过同桌互相补充,基本都能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继续比较发现,都是回忆录,都是倒叙,都采用前后照应,都采取第一人称来写,会比较发现,迁移自主阅读。

扣细节,展开品读感悟。一味注重写法,课堂会显得理性有余,为了更好感悟人物形象,聚焦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段落,指导换成第二人称读,更好地抒发情感,体会人物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扣迁移,展开读写结合。关注一首小诗,用笔赞颂这种崇高精神;迁移一种写法,回忆性文章,前后照应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推荐几本书籍,推荐展开课外书屋了解与阅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