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24:27 页码:8
最新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通用9篇)
2023-11-23 08:24:27    小编:ZTFB

对过去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时间管理对于提高个人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资料,理清课文顺序。

3、透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扣文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灯光”,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如: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qq、千钧一发、璀璨等。

4、寻找灯光:划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5、(课件出示)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资料的方法之一。静静地读,依据这些语句,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避免重复,抓住重点: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透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设计意图:传授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文章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扣文题,勾画相关语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要资料,这正是学法的传授。生字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课堂给他们带给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理清课文表达顺序,认识倒叙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二、理文脉,认知文本。

1、应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资料,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多好啊!”出现了次,第次是(谁)在这一状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会想。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第三次郝副营长说这句话时的神态。

什么叫“陷”?怎样地陷?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潜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方向的学习,展示学的过程。)。

三、奔中心,聚焦“灯光”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完美的憧憬。)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聚焦“灯光”。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状况。

“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期望,战斗的胜利……)。

(2)但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述,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想:(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写: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情绪、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3)读: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放,对于重点及难点,也应适当地点拨。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透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状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好处,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采用“想”“写”“读”三种方式,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四、拓文路,升华主题。

2、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这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设计意图:拓展文路,让孩子们郝副营长作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书籍,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二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

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

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

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指名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3.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学生谈感受。

(2)师示范朗读。

(3)指名朗读。

(4)理解“憧憬”的意思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5)生齐读。

1.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3.学生汇报(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2.学生交流:

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3.深入理解好副营长所“憧憬”的是什么?(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

4.再读一读课题,以“灯光”为题有什么深意吗?

过渡:是啊!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5.投影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

过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请看大屏幕。

6.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1.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2.请你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随想,也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3.集体交流。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三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四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课时。

课时一。

一、教师直接板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步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学习作者倒叙的表达方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2、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读一读课文描写灯光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文章前后照应与倒叙的表达顺序。

2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灯光”,围绕“多好啊!”感受所今天这种充满光明、温暖的幸福生活。

过渡:

t:我因为什么把“天安门前的灯光”与“插图上的灯光”联系起来的?

3围绕课文的第二个“多好啊!”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体会主人翁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明白“灯光”象征着革命志士对光明而又温暖的幸福生活追求。

4学生读文章8、9、10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战斗的危急与惨烈,从而体会出郝副营长的为革命勇于献身的革命情怀。

t:战斗打响了,而我军遇到了生么困难?(顺便引导学生理解“千钧一发”)。

t:不解决这个困难将意味着什么?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t: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5学生读文章11、12自然段聚集情感,再读文章1、2自然段,然后读课题。说说读后的感想。

三、读文巩固所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本科练习册。

3、预习《为人民服务》。

4、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5、连线。

微弱的时刻宏伟的战斗。

漆黑的战友激烈的建筑。

危急的夜空璀璨的回忆。

年轻的光亮深深的华灯。

附板书。

天安门前光明而温暖。

郝副营长多好啊!

插图上美好的憧憬。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五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二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1、学习金钥匙。

2、借鉴金钥匙中的读书方法,再读全文,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4、交流反馈。

5、教师介绍背景,重点理解郝副营长说的话,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二)精读8—11自然段,体味真情。

1、郝副营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快速默读8—11,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再读8—11,思考: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他牺牲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师生合作,分别以作者和郝副营长的身份反复朗读。

7、指导看图,激发情感。

图上郝副营长正高举着那本燃烧的书。那火光虽然微弱,当在那一刻,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8、激情朗读10—11自然段:让我们全体起立,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顾英雄的壮举。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2、这是课文第几次提到天安门广场的华灯?

3、它与开头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4、男女分读首尾两段。

5、因为看见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说过同样的话,渴望见到电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郝副营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师小结,激情升华主题。

师:今天的电灯已不仅仅是照明,他装点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灯下学习、工作、漫步时,又怎能不想起郝副营长?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交流颁奖词。

师:忘不了黑夜里跳动的那一星火光,它让胜利的号角吹响在敌人的阵地。沉沉黑夜挡不住你对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点燃无限美好的梦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灿烂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盏明灯,你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革命前辈们对未来的憧憬并为此作出的牺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4、集体交流。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3、搜索相关的资料。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八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以及“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意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通过词句的品读,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今天,在孩子们看来,每天享受灯光的光明与温暖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甚至不以为然。他们很难将今天明亮的灯光与战斗中那微弱的火光相联系,也很难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无数战士们的牺牲相对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咀嚼体味,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情感,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生预习。

多媒体课件。

预习课文,查找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弄清“交通沟、胸墙”等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揭题,检查预习。

1、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第一组:电钮、爆炸、沙柳林、凑到耳边、夹着烟卷。

第二组:焦急、憧憬、暴露、围歼战、千钧一发。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战斗前: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郝副营长话语的句子。

2、反馈交流。

(1)解读第一个“多好啊!”课件出示:多好呀!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点灯吗?”

教师:什么多好呀?你从这短短的三个字中读出了什么?郝副营长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学法:学生齐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解读第二个“多好啊!”课件出示:“赶明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教师:透过这三个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法:自由读文,谈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口语训练。

选择身份说句子:让()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多好啊!

(4)理解词语“憧憬”

战斗中:

1、教师在情境中范读: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守敌的围墙被……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2、指导理解词语“千钧一发”。

3、继续读文,文中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4、交流反馈。

(1)学生读句子后出示幻灯片:后来才知道……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2)教师指导朗读。

(3)注视着郝副营长,倾听着枪炮声,透过这微弱的火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层次朗读。)。

(4)出示郝副营长的图片,直面郝副营长,改用第二人称朗读。(学生进行第三层次的朗读)。

(5)个别读,再画横线的地方,老师重复读。(师生合作朗读,进行第四层次的朗读,升华主题)。

今天:

1、播放天安门璀璨灯光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出示幻灯片,分层次引读重点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教师引读,升华主题。(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我()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

4、感受这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想对这位可敬可爱的战友说些什么?(音乐伴奏。

5、写完后交流。

(三)谈写法。

(四)布置作业。

灯光。

生命之光。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部编版灯光的教学设计通用篇九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照耀漫步挺进微弱双膝漆黑憧憬千钧一发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