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20:32 页码:10
2023年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汇总8篇)
2023-11-12 14:20:32    小编:ZTFB

了解新事物,才能更好地总结和归纳。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总结范文中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和对过去的回味与祝福。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一

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

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

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二

医疗器械凡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的,均属不合格商品。公司严禁不合格商品购进和销售。仓库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品库(区)与不合格库(区)应有明显标志,并建立专帐。

入库前验收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应暂存不合格品库(区),标挂红牌,由质管科填写“医疗器械拒收报告单”,及时发送有关部门处理;对假冒商品就地封存,同时上报上级监督管理部门。

对需销毁的不合格商品,由保管人员造表,经质管科负责人签字,报公司经理审批,并由质检、业务、财务负责人共同到场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购进调入退出商品的程序和要求:一是退货商品依据主要是不执行合同,超期发货,多发货,价格变动等;二是入库验收发现质量、规格、包装等问题;三是其他原因需要退货;四是确定为退货商品必须分别存放进入退货库(区)并设明显标记;五是退货商品的发票收到应作拒付处理。

属退货(退出或退回)按分工由业务、质管等部门具体经办,发争议的由公司经理决定,并认真管理好退货手续,以备查验。

质量查询、质量投诉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在经营过程中,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做好记录备查。

在经营过程中已售出的医疗器械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医疗器械和做好记录。销售记录应保存在产品售出后三年。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性质恶劣,影响很坏的,发生部门于六小时内报告公司经理和质检负责人,公司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余重大质量事故由发生部门于二日内报公司经理和质检负责人,公司应在三天内向药监局汇报。

发生质量事故,公司各有关部门应在总经理领导下,及时、慎重、从速处理。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和部门,事故经过,以事故调查经过为依据认真分析,确认事故原因,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提出整改预防措施,并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凡发生质量事故不报者,作隐瞒事故论处,哪个环节不报,就追究哪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通报或行政处分,处罚。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三

适用于对采购产品、过程产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职责。

3.1品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后的复检,并归口管理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3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b)一般不合格:经检验判定,偶然出现个别或少量的不合格品或不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产品。

4.2进货不合格的识别和处理处理方式可采用让步接收、退货、换货或作价处理等。

4.2.1经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仓库保管员将其放置于不合格。

品区,并在产品堆放处实施“不合格”标签或标牌标识。由品控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报副总经理作出处置意见,属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由生产部组织进行评审,并报总经理办公会。品控部将《不合格品处置报告》转到市场营销部,由市场营销部按处置决定实施处置。

a)对严重不合格品可采用换货或退货处理或作价处理。b)一般不合格品可采用让步接收、换货或退货处理。若实施让步接收处理时,由仓库保管员依据副总经理批准的处置决定,在原不合格标签或标牌上加注“让步接收”,直接发给生产线使用。c)让步接收的产品投入生产后,车间应严格工艺纪律,加强工艺操作,生产部应加强监督检查,若发现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品控部,生产部应重新组织进行评审并作出处置决定,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采购产品,经品控部确认后,按上述条款执行。

4.3不合格过程产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降级、报废等。

施让步接收。

b)报废产品由仓库保管员放置于废品区统一处理。4.3.2检验员检验判定的严重不合格品,必须先通知操作人员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条件,停止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之后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报副总经理作出初步处置决定(如对不合格品实施隔离、标识等),并将决定口头通知责任部门按处置要求处置。然后通知生产部召开不合格品处理评审会议,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依据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报废、降级或返工处置等。

4.3.3发生严重不合格品之后,品控部应对随后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技术调整后的产品加大监督检验的频次,待产品质量稳定后方可按正常要求实施检验。

4.3.4返工处置后的产品品控部应进行复检。经检验的不合格品应按前述的处置程序进行处置。

5.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记录。

6.1《棉籽检验记录》(见《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6.2《质量过程控制通知单》(见《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3《成品油检验报告单》(见《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四

2适用范围。

4.1.2生产部门在制造、加工、装配、盘点等工序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1.4存货因挤压、摔跌、潮湿、日晒或其他原因而成为不合格品;

4.1.5客户退货检测、拆解、处理等工序中产生不合格品;

4.1.6其他原因发现或产生的不合格品;

5.2操作人员提请品质人员作不合格鉴定工作,以确认隔离的异常品是否属于不合格品;

5.3品质检验人员依据技术要求及样品等资料决定异常品是否属于不合格品;

5.4判定为合格品,能够继续使用;判定为不合格品者应提来源置方式;

5.6逐级申诉由技术总监作最后的核定,特殊状况呈总经理核定;

6.1不合格品由品质部判定后,处置方式有如下几种:

6.1.4报废:不合格品确认无法重新利用者,视为报废品,依报废品管理规定处置;

7.2领料车间物料人员将退料不合格品及《车间物料退(换)单》交品管检验;

7.4物料人员凭《车间物料退(换)单》与仓库人员交接;

仓库人员应对退料作进出登记;

8报废品管理规定。

8.1报废品确认流程。

8.1.1用料车间发现品质严重不合格,判定应予报废的物料,予以隔离;

8.2报废品处置规定。

8.2.1生产部转子车间对报废品的处置方式有如下几种:

8.2.2退生产部门回收处理,如塑胶制品等;

8.2.3变卖,如金属制品等;

8.2.4废弃,如胶木制品等;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五

文件编号:版号:

制:审。

核:批。

准:生效日期:

发放号:

修改号:

月受控状态:

日日日日。

1.目的。

建立和保持对不合格的原辅料、包装材料、退回及收回产品的有效管理程序,防止不合格品的使用,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符合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不合格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管理。3.责任:生产部、质控部、物流部。4.内容:

4.1不合格原辅料的管理4.1.1不合格原辅料的来源:

4.1.1.1进厂后经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

4.1.1.2在库房贮存保管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或超过有效期不合格的原辅料。4.1.1.3生产剩余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产生不合格物料。

4.1.2进入仓库的原料、辅料、包材等,经检验判为不合格的,由qa质检员贴上不合格证。将不合格的原辅材料转入不合格区,置红色状态牌。

4.1.3不合格原辅料由物料所在部门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单》,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质控部审核。

4.1.4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理方法:

4.1.4.1通报生产厂家,退回原供应商或换货。

4.1.4.2降级使用:仅限于外包装轻微不合格,经处理后不影响产品质量。4.1.4.3报废销毁。

4.1.4.3.1价值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由生产部和质控部负责人分别签字,实施报废处理。

4.1.4.3.2已报废,并手续齐全的原辅料,由生产部采购员、质控部有关人员会同仓库管理员协调。

4.1.4.3.3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销毁工作并填写销毁记录,质控部监督、审核。

4.2.1有以下情况的包装材料一律不准投入生产使用:4.2.1.1经质控部检测不合格的内包材料。4.2.1.2将品名、规格等项目印错的标签等。4.2.1.3在运输途中已损坏或可能破损的。

4.2.2经检验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由物流部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单》报质控部审核后执行。

4.2.3采购部门将不合格的情况向厂家通报。

4.3.1生产过程发现不合格半成品(中间产品)时,qa质检员发放不合格证,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分开存放,分别挂置相应的状态标志。

4.3.2生产部与质控部应组织对不合格半成品(中间产品)进行分析,查明原因。生产车间书面提出销毁申请,质控部审批后,生产车间组织半成品(中间产品)的销毁工作,并填写销毁记录。qa部门进行监督、审核。

4.4.1质控部在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时,qc人员填写不合格报告单,通知相关部门隔离放置,挂置不合格标志。

4.4.2质控部与生产部组织对不合格成品进行分析,查明原因,生产车间书面提出销毁申请,质控部审批后,生产车间组织成品的销毁工作,并填写销毁记录。qa部门进行监督、审核。

4.5.1退回及收回的产品经质控部检验不合格的,应做销毁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六

1、检测人员发现样品试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会同另外检测人员共同检测,检测合格时下发合格试验报告。

2、若结果不合格,应及时报告给试验室主任,试验室主任及时通知送样单位进行复检。

3、样品送检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对同一批次原材料二次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复检。

4、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若仍不合格,应下发不合格通知,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督促送检单位及时整改。

5、整改后及时通知试验室重新抽样试验检测,并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杜绝不合格品进场,确保工程质量。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七

1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3职责。

3.1品质部: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

3.2生产部及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技术部: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程序。

4.2如其它部门对来料检验不合格来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技术经理或品质经理作最终裁决;4.3来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质检员在该批来料的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检查员如在产品检查过程发现不合格品应进行相应(如贴红色箭头标等)标识,将数量登记于《质量日报表》后将其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域;如所检查出的不合格项较严重时,应通知车间主任和品质经理。品质经理视状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6.2检验人员验货不合格,对不合格情况进行记录,并报品质经理审核。当生产部门有异议时,由技术部经理作出处理决定。处置决定为:特采裁决(必要时生产部返工;当判定为返工时由品质部发出《返工通知单》(如重大问题需发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生产部管理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返工跟进;若在验货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分析后可能会影响到前几批产品质量,但前几批产品已到客户手中时,由业务部负责与客户沟通处理。

所有过程返工、返修后均应重检并记录直至合格为止。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用篇八

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分类,进货、半成品、成品、交付和使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并且明确了处理方式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3职责。

3、1生产部iqc负责不合格成品的识别、判定与处理结果的跟踪。

产品的不合格程度,在标签上注明不合格现象处理方法可采用选别、让步接收、退换货等。

理。

4、1、3仓库管理员在核实原辅料的的状况,并与供应商确认退货返工事宜;。

不合格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域。

4、1、2对严重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并经生产部长签署处理意见后,由采购员按退货手续办理退货。

现象。

4、2、2严重不合格品为不可返工、返修的报废品;。

流程图。

4、3、2生产总工到现场后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确认,经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按“改作它用”、“返工、返修”或“报废”处理。

定后,由总经理评审放行。

在三天内完成不良品的“改作它用”处理。

a)因质量问题涉及的产品订单量:***张以下或***元;。

e)产品交期延误在12小时以内;f)对质量问题在处理期限内未完成处理;。

5、1、2严重质量问题。

a)因质量问题涉及的批量性订单产品:***张以上或***元;。

5、2质量问题的资料。

j)涉及的经济损失或影响大小。5、3质量问题的处理。

5、3、1生产部检验人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包括不良品退货和制程不良,上报相关人员后,由职责部门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分析和处理,并安排生产助理填报《质量管理日报表》,发送相关领导邮箱,对提报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对未及时完成整改的急及上报上生产部长。

5、3、2生产部总工根据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处罚标准开具负激励单,由职责人确认,部门领导审核,交财务部执行。

5、4质量问题的赔偿与处罚标准。

5、4、2属于工艺试调整或技改造成的报废,不追究质量事故职责。5、4、4应赔金额超过1000元的,可申请分期支付。

部、财务部审核,总经理审批,于春节前由财务发放。

5、4、6应赔偿计价:按损失金额的50%确定,废料由公司统一处理。5、4、7应赔金额按损失额度的大小,执行不同的比例:。

质量问题处罚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