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5:10:26 页码:9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九篇)
2022-12-19 05:10:26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一

1.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所遵循的原则

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文学作品命题技术日趋成熟。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⑴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⑵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⑶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⑷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⑸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

二、散文阅读鉴赏步骤

⑴要从整体上理解作品。整体把握散文,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就可以进人答题状态。

⑵要注意揣摩语言。所谓揣摩语言,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另外,许多考查评价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也需要揣摩语言。

⑶要注意因果。因果联系是世间最具普遍性的联系。散文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在考试中,考查因果关系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问“为什么”。对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赏析和评说,大都采用这一题型。

⑷要答好这类题目,就要带着问题到信息区域去,从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条分缕析的理性判断,筛选出答题要点,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文字作答。

⑸要注意对散文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三点:

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关键语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性的语言最能说明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其二就是必须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

其三是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尤其是主题较为深刻,情感较为含蓄或象征意味很深的作品,联系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可能推断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长城》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要联系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特别警示

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特别是前几个小题,有时往往可以按图索骥,直接摘录,有时需要对分布在几处的内容进行整合,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考场答题时,要密切关注以下几点:

⑴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以启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⑵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⑶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⑷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⑸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近年来也开始考查考生对作品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理解及自己组织语言的表述能力,做题就务必注意深思精写,阅读主观题的答题较少受到字数的限制。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答一些,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回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时要设序数号,以便答案清晰明了。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二

失忆.逝忆.拾忆

清明,晴朗温暖,草木返青。一个踏青的季节,一个国人寄托哀思的日子。随着光阴脚步慢慢远去,我们对离去亲人铭刻的记忆已模糊不清。他乡难还,一次次使这种哀伤,渐渐沉到心底埋藏。谁记得容颜的追忆,谁能呼吸到温暖的感伤。

空灵的寂寞侵虐着平凡的生活,平淡中透出少许忧伤,一丝苦涩陪伴着清明的孤独,祭先拜祖,念感伤怀。不曾记忆模糊的欢笑,陪伴了无数个成长,不曾伟岸挺拔的身躯,扶持走过多少荆棘,不曾冷却甘甜的乳汁,见证了大爱的无私。我们在清明共祭,我们在清明缅怀。

清明!染红了空白的痛楚,清晰如刀锋利,割破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我不愿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说这个沉重话题,但我们对这些丢失很久的人性已经漠然,漠然到我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要靠这个日子来唤醒,漠然到要靠祭奠排场的大小来衡量对逝者的深情。无奈的悲伤又一次挫伤了最真实的感情,心灵净化不了世俗欲望的卑污痕迹。

心已晾,我们居然利用了清明的清纯,穿着拜祭的外衣,释放着我们所谓的感情,豪车成排,“便饭”成席,推杯换盏,欢歌笑语。我们又一次次挥霍着单纯的爱意,又一次次出卖了内心最后的那点真情。

我莫然!社会的进步难道就是让我们迷失本性?文明进程的变迁就可以扼杀自我?这不是对逝去亲人记忆的缅怀,而是对生者滑稽的表演。即便如此,我们照样能堂而皇之的随意践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先辈留下的百善孝为先的传承。对亲人都这样,就更别说先烈的忠魂。人之初,性本善,就算生活能改变模样,就算时间能逝去沧桑,但也不能丢了我们最基本的善。

清明的雨水,冲刷着生前不为,离去争孝的苍白。十年!你还有多少微笑的记忆,十年!你还能不能记起点滴的爱意,别说魂魄归后的怀念,就说生前的现在,我们有多少大言不惭的太忙,有多少理直气壮的没时间,一年回家一次,又有多少个小时,是真正属于父母的陪伴,现代生活节奏的明快,不是我们对亲人无为的借口,扪心自问我们真心愿意去做吗?如果我们还坚持这样,等待我们的就是——遗憾会在你失去后来临,孝道将在匆忙后过期。

抱着逝去的回忆却丢失了情深意重的良善,我们还能唤醒迷茫。清明灼灼,先辈留赏。同样的是哀思祭奠,却是两种境界的深情。苏东坡在纪念亡妻时的那种绵绵不绝的哀伤和思念,让我们这些后人无地自容,感受肺腑,泪撒诚挚。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追忆,这才是情深意重,这才是不平凡的怀念。我们在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也望能从东坡先生这首词中看到他的人品和胸怀,能从他的高尚品格中拾回我们逝忆很久的真情。人非圣贤,但却不能矫言伪行,我们就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做些平凡的事情,这样就能少些遗憾,这样我们才会心安。

清明的风光一样明媚,清明的春意同样温暖,愿清明不再受伤......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三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晰已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故事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僧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瞒珊。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人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昊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上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名言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要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膝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上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即斫伤了历史,又砍伤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夭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励志诗句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但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自信议论文。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面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四

生活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过程。我们苦苦追寻,从平淡中寻找温暖,从失意中寻找真诚。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寻寻觅觅的过程。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找寻着心灵的平静。我们认认真真的生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品味生活。你就会发现平淡生活中蕴含着那么多的美好。

感恩父母,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伴随着第一声的啼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里,迎接生命中的第一轮朝阳。父母抚育着我们,任劳任怨,不计报偿。我们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懵懂无知到日渐成熟。饱含着父母的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感恩父母。要回报给他们同样无私的爱和关怀。

感恩爱人,我最亲爱的人,你用你那博大宽广的胸怀,包容我所有的不足。用你坚实的臂膀,为我擎起一片的安然的天空。我们风风雨雨十几载,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真情相伴。

感恩老师,他们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给了我们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恩朋友,我最亲爱的挚友,在我失意的时候,给我安慰。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你们的援助之手。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你们默默的关注和殷殷的祝福伴随着我,让我的人生不孤单,不迷茫。

感恩同事,我们在工作中朝夕相处,日日相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感恩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带给了我无尽的快乐。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靓丽的色彩。再苦再累,当我看到你的笑脸,心中的所有不快和烦闷,就会一扫而光。就会又绽放在我的脸上。

感恩生活,它让我们在漫长岁月里,感受着生命的美丽,品味着它无私的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的,我们在它的羽翼下欢笑和成长……感恩生活给与我们的所有吧。我们不能一一回报,但是,我们必须存着一颗感恩的心。

现代的人有着太多的迷茫和空虚,一颗颗心都是那么的浮躁,红尘喧嚣,功名利禄,多少的人迷失了自我,甚至有人想要遁入空门。有些人终日里抱怨着生活的不幸,抱怨着情感的坎坷,抱怨着工作的艰辛,抱怨物质的欠缺,抱怨精神的空虚。。。。是的,生活的压力有时候真的让我们不堪重负。如若我们心存一颗感恩的心。把一切看淡,拥有时拿得起,缺失时放得下,淡定豁达。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是我的,不争,不抢。不羡慕,不嫉妒。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对自己问心无愧。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忧虑。用宽阔的胸襟去包容生活。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方能深深地理解和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

学会感恩,收获别样人生。生活会因我们的感恩而变得更加的璀璨而美丽……。。人生只有历尽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才能逐渐走向成熟。回首我们所走过得路,那曾经的阴霾,不过是云淡风轻。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五

前年,那场大雪

前年,南方那场五十年难遇的大雪,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生产遭受重创之外,曾经习惯了冬天里的大雪的人们,还是被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感动了一回。

大雪的头一天,雪还是淅淅沥沥的,似粉似沙而无花。深夜时分,那雪就大了,在没了潮水般的小轿车的马路上无声地飘着。第二天清晨,就见小区里的一大群孩子在空旷的雪地玩着堆雪人,打雪仗。这对于南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那雪是稀罕的,那雪是他们的节日。

“水泥森林”般的小区里一片银白,已有的一个雪人正歪歪扭扭地坐在那里,鼻子是用胡萝卜做的。孩子们奔跑着他们的愉快,奔跑着他们的想象。在孩子的眼里,那雪是他们的最好玩艺,那雪是他们的最爱之物。孩子说:“玩雪比幼儿园里的算术快乐。”他们已会用“快乐”来表达他们的心情了。百忙之中,他们都没忘了问旁人一句:“玩雪,你快乐吗?”

玩雪,我“快乐”吗?

小时候,我们也玩过雪。不过,不知道那算不算“玩”。雪深没膝、大雪封门之类,几乎是我们儿时对冬天的全部记忆。相比较而言,那时倘若让我在雪与孩子们今天的玩具之间做个选择,毫无疑问,我会选择那些花花绿绿、能跑会动的玩艺。

可是,今天的孩子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雪,而且他说,“玩雪快乐”。

今天,在一家京城报纸上发现了一张京城大雪的新闻照片——这大雪在都市人眼里当然是新闻——照片上那位穿着新娘子般火红中式棉袄的年轻妈妈正和她的儿子堆雪人,抑制不住的喜悦奔涌在母子的脸上——是的,大雪里的母子都是快乐的。

一场并不算很大的雪给都市里的人们带来如此之大的快乐,这多少令我有些惊疑,虽然我也是快乐的。

一位长者对我说,二三十年前,如此之雪在衡阳城里也是很常见的,远不像现在这般金贵。可为什么如今就少了呢?

想想也不奇怪,夏日酷热,气温总在升高。据有关人士说,这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有关。不知这说法是否很科学,但有某种合理成份当不该有太大疑问。雪愈来愈少大概与此也有某种关系。

保护环境,这个与个人利益尚难立竿见影且紧密相关的问题,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削减着我们的“快乐”——如此看待这一问题,忽然间,就感到冷汗烫脸。

当我们曾经身处白雪绿树之中时,我们很少意识到这是一种用钱买不来的快乐;当我们失去了白雪绿树时,我们都去忙着拚命去赚“自己”的钱,偶尔一次因白雪绿树给了我们某种快乐,我们就把它当成新闻。可这“偶尔”没了之后呢?事实上,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白雪绿树”的日子,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水泥森林”里穿行。而且,我们认为这是“现代生活”。

今天,孩子们认识的鸟是在精美的笼子里,认识的雪是在精美的小画书里,认识的大自然是在越编越奇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大人认识的大自然在哪里呢?

是在快忘了的记忆里。

偶尔,“水泥森林”的缝隙里有了翱翔的鸟、飞舞的雪,孩子便无比快乐,大人便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可是,这快乐却稍纵即逝。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六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着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流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做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七

朱自清,咱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咱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能够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咱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完美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咱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咱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咱们累了主动背咱们的人,永远都是咱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但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咱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我操劳的样貌,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但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受贿,他们这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我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但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

朱自清笔下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欲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但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可我却觉得,朱自清是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在品位经典时,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而又细腻的朱自清。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八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的深入,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也逐渐的吸引了更多的相关学者和教师关注。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教材,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现代散文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在初中教学中对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本文首先对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穿插初中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方法。

1.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

有句古话说“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改革,那么就要对现代散文的各方面进行了解,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提出,现代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对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对初中散文展开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住最基本阅读的方法,不仅能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思想能够整体感知,还能够对领悟作者通过该文章想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达到对散文作品有基础性的理解。

1.2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初中散文的时候,能够对散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例如,要对初中散文作品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还要掌握这些表达方式的基本用法,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对散文作品理解程度的目的,进一步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还应该达到学生能够对散文作品做出自己主观性的评价。

1.3提高学生的创作、表达的能力

学生经过对初中散文进行有效的学习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作能力,对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合理有效的运用,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感情。

1.4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要求学生经过对初中散文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作品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学会对作品中一些优美的语言进行赏析,从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塑造的基本形象。

2.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改善方法

2.1初步阅读,初步感知

在对初中语文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上的辅助作用,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对学生的散文阅读进行合理的引导,对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进行有效的培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师在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把自身的感情全部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把自身那种强烈、饱满的情感用独特的手段表现出来,经过对作品中那些经典、优美的语句进行阅读感知,用自身的感染力使学生也进入作品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达到一种教师、学生的感情都和文学作品产生共鸣的效果。

例如,在对人教版《背影》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以一种感情饱满的语调对这篇文章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其次让自身完全融入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之中,用真切的情感阅读这一篇课文,从而让学生初步的对文章中表达的父子之间那种浓厚的感情有所感受。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家庭之间那种关系,从而为课堂后面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深入阅读,增强感知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有感情的对课文进行朗读,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知度,在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中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应该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其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并且对课文展开详细的分析。例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启发性问题进行优先设计,然后教师对课文展开初步的泛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对课文展开有效的思考,逐渐的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进行感知。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对课文中写景艺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阅读之后通过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感情的感知度。

2.3实践教学,升华情感

在对语文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对教学成果的提升、巩固并不能单单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教学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使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写文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片作品,然后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要严格的要求,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的能力。因为初中学生不同的心理阶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结合教学的实际,不仅仅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增强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会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健康有效的发展。

关于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推荐)九

情人节,这是一个关于爱、爱情、情人的节日。在这一天里,男男女女互送玫瑰花、巧克力等礼物,用以表达蕴藏在心中的情感、爱意、友好。

从前,“情人”这一词汇,是贬义词。指非婚姻关系,互有好感随便上过床了,就是情人了。情人,在某个时期被人们视为奸夫淫妇,放荡的人,不正派的人,总之,是属于俗不可耐而被贬低的下流人,被唾弃的无耻之徒。甚至,被形容为不齿于人的千年狐狸精,妖精,妖魔鬼怪,巫婆,黄祸水。

后来,“情人”又被引申为比爱人多了一份浪漫,比朋友多了一份知心,比红颜知己多了一层亲昵的所谓边缘人。情人,在某些人眼中是婚姻关系不可添得的天敌,在某些人心中则是婚姻生活不可或缺的互为补充,又称奥援。情人的定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在,又给“情人”注入包括恩爱情侣、夫妻的新涵义,并扩展为亲密无间的闺蜜好友,泛指相亲相爱的有情人,我才敢斗胆闲聊几句。

情人,本来就是一个很隐晦的凝重话题。它是隐藏在人们心底的一种湿热的感觉、一份悠悠的思念、一丝难忘的情素,一缕丝丝的惦记,一回无悔的牵挂。它隐秘在僻静清新之处,活色生香中寻觅情感的慰藉,秘而不宣地排解或枯燥乏味,或喧闹不休,或无奈苦闷,或孤寂落寞。

情人,其实就是一个很欢快的优美字眼。它令人怦然心动,心往神驰,因为它为郁郁寡欢的生活添加浓郁芬芳、淡雅清香、纯美甜蜜的魅力。它给孤寒苦涩的心灵带来温润生机,赋予人生别致斑斓的精彩,焕发浪漫的光芒,婉约清丽,淡雅宜人,绵远悠长,或让人陶醉,或给人鼓舞,或令人振奋!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灿若繁星的历史风云人物,有多少风流韵事,让后人津津乐道,或嘘唏不已。

这些风流才子、俏丽佳人,曾经都是热血沸腾的男儿之躯,或是妩媚怀春的女儿之身。他们用自己倔强的旷世雄才大略、卓越的睿智慧眼给这个世界带来灿烂辉煌,成为人类发展史中光辉闪耀,璀璨夺目的恒星,赢得了生前身后的千秋功名!

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正是这样一位曾经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伟人,他为追求真理,一生坎坷。他用科学的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在天文学上统治了千百年的地球中心说,受到全体进步人类的爱戴和敬仰。可是,他毕其一生呕心沥血之传世巨著《天体运行论》,在他临终前一小时才得以正式出版。他长相平平常常,曾与出身名门闺秀的安娜同居十多年。这一位美丽清秀的情人,给哥白尼孤苦的人生带来短暂的无比欢愉快乐,但是,这一份温馨甜蜜的情缘,最终还是被保守的教会剥夺哥白尼自己的结婚权,硬生生拆散了。今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责备这样一对遭遇孤立无援而无奈又无幸的野鸳鸯呢!

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女王,她为了巩固王位,为了换来大英帝国的崛起,牺牲正常人上天赋予堂皇富丽的婚姻诉求,利用未婚待嫁的身份,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纵横捭阖于当时的欧洲列强西班牙与法国之间。为江山社稷,她屈曲堂堂女王之尊,甘愿委身当一名情人。她虽然拥有罗伯托·达德利,威廉·塞西尔等秘密情人,但是, 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以至绝其后,孤独净身而告终其凄美艳丽的一生,荣获得“童贞女王”的虚名,令后人莫不扼腕痛惜。

“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木残时花已空。”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风流的花和尚、鸳鸯蝴蝶派的创始人、诗人、画家,三十五岁英年早逝的苏曼殊留给后人的绝唱。苏曼殊与孙中山先生有密切关系。据何香凝回忆,孙中山让苏曼殊等二十多个留日学生组成义勇队,每天早晨练习射击,以备参加武装起义。苏曼殊是辛亥革命运动时期最先觉悟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一,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他又是一位第一个把雨果的小说和拜仑、雪莱等诗人的诗介绍到中国来的翻译家。他才华横溢,风流潇洒,倜傥不羁,先后几番脱俗出家,依然斩不断情丝纠缠。他最后成为青梅菊子,静子表姐,雪鸿师妹,佩珊邻家女,还有朋友妻何震,青楼金凤......等一串女子的情人,带着万般无奈的遗憾,决绝人世。

“芸芸众生的欢愉我不再分享,美人的青睐,多情的泪水不再使我动情”。这就是著名的瑞典发明家,炸药大王诺贝尔在几番失恋后,在悲愤交加中写的诗句,表达了对爱情的绝望。诺贝尔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一生曾有3位女性分别进入自己的生活,但无幸的是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一度一厢情愿的成为自己的秘书伯莎,这一位庸俗的有夫之妇的情人,并被其任意玩弄摆布,痛苦不堪,而伯莎根本没想离婚。他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伟大发明家、科学家,也是一个满怀激情,对爱情充满热望的性情中人,无奈,命运之神只能让他终其一生扮演一个自作多情的老情人,以悲剧的角色,带着对爱情无比渴求而又万般无奈的痛恨,告别其爱情生活多舛的一生。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常有人评说他是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

情人,一个优美的字眼,一个凝重的话题,一朵人类文明史上炫丽夺目的奇葩,不论你厌恶跺脚唾骂,还是倍加欢喜若狂,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都会如期而至。恋人、情侣之间的爱情宠物——鲜艳的玫瑰花卉更是身价倍增,因为,艳丽芬芳,怡情悦性的玫瑰花承载着情人心中的款款深情,浓浓厚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