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42:38 页码:12
最新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大全11篇)
2023-11-12 02:42:38    小编:ZTFB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得总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一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积有限之社会资财,以兴家业,繁吾中华。故此,我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在生活土都十分注意自身的俭朴,也十分重视对后代的“俭朴”教育。这种身教言传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实现著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儿子和同僚们深受启迪。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二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三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四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源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五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什么是家规呢?家规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所谓的家风家训,它体现着一个家庭或家族几代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以及行为的优良传统和德行传承。我家的家风家训就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时偷看了课外书,爸爸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走进了我的房间,其实我早就听到了他的脚步声,悄悄地合上了书,放在一旁。爸爸若无其事地看了看我的作业,问道:“你在干什么呀,怎么写得这么慢?”我的脸瞬间像火烧云一般红,心虚的回了句:“我……我没干什么。”“少来了。”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你准是又在偷看课外书了,对吧?”不等我回答,他又继续说:“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诚实,虽然爱看书是好的,但应该专心写完作业再看,不要三心二意的,更不能因为看书就撒谎骗人哦。”我听完爸爸的话,脸更红了,羞愧的说“爸爸,我错了,我不该偷看书,更不应该说谎的。”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爸爸很开心你能主动承认错误,你一定要记住,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大家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世界才能充满真、善、美。”

三年级的时候,我答应同学要借她一本《查理九世》,结果睡了一觉,我就把这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她问我拿书,我不以为然地说:“我忘了,没带呢,下午再带给你吧。”同学听了有点不开心。回家后,我觉得同学有点小题大做,这么点事儿也不开心,就把这个事情说给了妈妈听,妈妈听后很严肃的对我说:“姜玥,你答应了同学,就应该信守承诺,是你不对在先,同学会不开心很正常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信守承诺,言出必行,敢做敢当,一诺千金!要不每个人都信口开河,然后不去履行,不就乱套了!”

平时爸爸妈妈总是对我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希望我能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提高和约束自己,而让我挖掘其他人的优点,长处,善待他人。二年级的时候,李老师把全班最皮的同学调来和我当同桌,希望我能帮助他。我和他同桌了一段时间后,领教了他的各种调皮,实在忍无可忍了,我回家和妈妈抱怨,不想再和他同桌了,妈妈听完,笑着对我说:“你也有没招的时候啊!他其实就是想让你生气,你生气了他就觉得有成就感,你这样不就是上了他的当吗?而且上课的时候你和他这样会影响到课堂秩序的。你可以多想想他的优点,对他宽容点,忍让些,可能会更好,更利于你们的相处。”我照着做了,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相处得就融洽多了。

“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会继续努力的传承我家的家风家训,让它们陪伴着我成长。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六

冯玉祥将军在日常生活中,不允许讲派头、摆阔气,就是对子女的婚姻大事。他也提倡“平民化”。1947年中秋节,冯玉祥夫妇郑重地对女儿冯理达及其男友罗元铮说:“今天是中秋佳节团圆日,你们就结婚吧!”这天,他们四人正乘一辆旧式小汽车外出。途中,汽车停在公路旁,“婚礼”开始了。没有洗礼,没有洁白的婚纱,没有瑰丽的花冠,更没有优美的婚礼进行曲。当远处的教堂传来深沉浑厚的钟声时。他们拉了过路的一对美国青年充当证婚人,冯将军亲自为女儿女婿拍了“结婚照”。之后,他们又继续开车上路了。当夜,冯将军送给新人的唯一礼物是一副对联:“民主新伴侣,自由两先锋。”这便是当时闻名中外的冯玉祥将军的干金小姐的婚礼!这种平民化的生活。不但没有损害他的脸面,反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更为重要的是,这使他的子女走上了成材之路。

二儿子冯武国在国外留学,毕业回国后,他就急忙赶到山西汾阳去见父亲。那天,冯武国身穿西装,脚蹬皮鞋,满面笑容地来到父亲冯玉祥面前。冯玉祥坐着不动,把二儿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后,说:“你真的学好了吗?”冯武国回答说:“嗯。”冯玉祥一下子站了起来,指着冯武国说:“早呢,你这是耗子坐秤盘———自称自大!”冯武国听后,涨红了脸说:“爸爸,我有什么不是,请您指点。”冯玉祥说:“你看你这身着装,再看看我们的穷苦大众。”停了停,冯玉祥又语重心长地对冯武国说:“儿啊,你要脱下西装、皮鞋,到牛棚里去熏一下,闻闻牛屎味,才能知五谷香呀!”冯武国听后,立即脱下了西装、皮鞋,换上了大青布便装,穿上了布鞋。

后来,冯武国率队抗日,英勇作战,以身殉国,不负冯将军的教诲。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七

学习,是影响朱德一辈子的事情。为“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家节衣缩食送朱德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学习,也是朱德一辈子最为关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并且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他循循善诱地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后,女儿朱敏还在苏联学习,每次回国朱德总要问她是不是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由于朱敏从小生活在国外,中文水平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镜,让朱敏坐在他身边,教她一字一句地读。

他一边读,一边讲解,每讲完一段就问她懂了没有。如发现她哪些地方还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讲解,直到她真正弄懂为止。朱敏结婚时,朱德送给她的礼物也是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八

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九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狙公的猴子们分配任务。狙公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狙公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狙公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十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名人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怎么写篇十一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钱钟书。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钱钟书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