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4:45:06 页码:13
2023年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优秀9篇)
2023-11-23 14:45:06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怎样培养一颗感恩的心?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一

几乎每天清晨,很早。

那声音不像汽车喇叭声那么刺耳。

也不像摊贩叫卖声那么亢奋。

总按它既定的节奏重复地响着。

那时我还像一只肉虫蜷缩在被窝里。

可我就是觉得这是旭日下、晨光里最好听的音乐。

大约二十年前吧。

那时我。

生活在农村。

清晨的沿街是安静的没有汽车。

村道上顶多有几个上坡、赶集的老汉。

每天,那个卖豆腐的`大婶推着自行改装的。

脚蹬三轮穿梭在街里巷外。

就是那个“邦……邦邦”敲竹筒声。

再有就是大婶那脆生生的“豆腐……豆腐”吆喝声。

顽皮的孩子掐一口豆腐填进嘴里跑了。

剩下的只是笑笑。

离开农村已有几年光景。

偶尔也能听到喇叭里那种提前录好的叫卖声。

那么嘈杂,那么机械。

生活久了,似乎对这些单调的噪音也不刺于耳。

如今再听到那原始的叫卖声和竹筒声。

感觉依然熟悉,亲切。

声音里沾满了乡村人的淳朴。

就像这二十年了。

记忆里依然回荡老家街道里、巷弄里、耳朵里、被窝里最真实的叫卖。

妄想着将它做成闹铃。

好在每天都能把我叫醒。

不至于让我在城市的阴霾里一直睡去。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二

鱼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鱼肉当中含有了丰富的矿物质,吸取了海水的精华,可以有效地促进婴儿大脑和身体的发育,还可以促进婴儿的视力发育,所以多吃一些鱼肉,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那么用鱼头回来炖豆腐也是非常独特的一道美食,更容易吸收,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鱼头豆腐香菜汤怎么做呢!

原料:

鱼头1个、香菜6棵、豆腐2大块、姜片4片。

做法:

1、鱼头斩开两边,洗干净后沥干水分;2、香菜去头洗干净;。

3、热油锅,放进姜片擦锅,放进鱼头煎至两面金黄;。

4、倒进开水,大火烧开,中火煮20分钟,汤呈奶白色;。

5、豆腐切厚片和香菜一起放进汤里,煮10分钟;。

6、放盐、鸡精调味就可以啦。

做法2:

1.鱼头去鳞去腮,清洗干净。

2.豆腐用清水冲一下,切成小块。

3.锅内放清水烧开,水开后下入豆腐块煮一下,去掉豆腥味。

4.然后用笊篱捞出放盘子里备用。

5.鱼头用刀劈开,冲净血沫。

6.锅内放少许油,油热后放葱段和姜片煸出香味。

7.放入鱼头。

8.一面煎至变色以后翻面将另一面也煎一下。

10.水开后撇去浮沫。

11.放入豆腐。

12.然后改小火慢慢的熬。

13.汤熬好以后,加适量盐。

14.加少许胡椒粉。

15.最后撒入香菜段出锅即。

以上就是鱼头豆腐香菜汤的制作方法,鱼头和豆腐作为两种不同的美食,在做成汤之后,提高了,豆腐当中含有了丰富的蛋白质,最有效地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那么学习了以上鱼头豆腐香菜汤的做法之后,希望喜欢的朋友也可以去尝试一下它的做法。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三

我最爱吃臭豆腐了。“臭豆腐”这名字虽俗气,但它外陋内秀、平中见奇,只要吃过一回,就让人从此欲罢不能。这不,夕阳西下后,我就和爸爸循着那独特的味道,来到大路拐角处的臭豆腐店了。

“我要5元钱煮的。”“我买十块钱油炸的带走。”“师傅,替我多放点葱花!”哟,生意好着呢。人们七嘴八舌地提着要求,我们也付了钱,报上了自己要买的品种数量。店主是一位40多岁的伯伯,正忙得不可开交。只见他把好多一寸见方的白色豆腐倒入油锅中,“滋滋,滋滋。”豆腐干立即炸开了。过了一会儿,它们的颜色渐渐变深,穿上了褐黄色的外套。在油锅中,它们济济一堂,兴奋地腾挪扭动着。不一会儿伯伯将它们一一捞出,分到碗里,再另盛一碗飘着葱花的.热腾腾的汤,将它们一道放到顾客的桌子上。在店主一旁,他的妻子正在煮豆干。她把劈成薄片的臭豆腐放到骨头汤里,等上三、五分钟,“臭味”就会传到人们鼻子里,待将它连汤盛到碗里,撒点葱花,放点辣酱,便可享用了。

我的油炸臭豆腐端上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嚼着臭豆腐,那种与众不同的“臭”钻入鼻孔,让我止不住舌底生津,所有的味蕾一起开放,慨叹人间竟有如此臭得发香的美味。“好吃!”我夸赞道。爸爸边吃边告诉我:“清康熙八年,安徽举子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无盘缠返乡。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他生怕豆腐变坏,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封在坛子里。过了些日子打开,豆腐臭气熏天,尝了尝,味道挺美。于是他干脆卖起臭豆腐,到了清末,臭豆腐大行其道,连慈禧太后、乾隆皇帝也爱吃呢!”

嗬,听了这个传说,我更觉得它的美味了。没多会儿,一碗臭豆腐便被我风卷残云似的消灭了,然后,连配送的汤也喝得一干二净。据说臭豆腐中含有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及健胃功效。而且每100克臭豆腐可含有10微克左右的维生素b12,可以延缓大脑的老化进程,真是不可小觑!难怪臭豆腐店如此生意兴隆!

在夏日的黄昏,闻着豆腐臭,嚼得豆腐香,再沐着阵阵凉风,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呢?

点评:沐着阵阵凉风,“闻得豆腐臭,嚼得豆腐香。”多么悠闲自在的夏日享受啊,作者是个有心人,因此在享受美味的等待中,通过观察写出了臭豆腐的制作过程及不同的制作方法,让读者对它有较全面的了解,也对它多了一份向往。

我们长寿之乡的美食可多了,蟹黄包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美食精品。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四

做豆腐过年,这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没钱买肉,豆腐就成了主角儿。豆子是自家种的,不花钱。过了腊月二十五,母亲就把秋天收获的黄豆提出来,一点一点倒在簸箕里,用手拨拉着,拣出里面的坏豆或小石子,把挑好的豆子倒进竹篮里。那些黄豆滚圆滚圆的,如一颗颗小珍珠。

父亲把它们倒进水桶,注了水泡。一晚上过去,豆子们变得胖胖的。第二天早上,他把水倒出来,挑起水桶就走了。过一会儿,他又挑着担子回来了。我一看,豆子不见了,桶里是白白的汁液,还有一股香味弥漫开来。父亲说这是豆浆。我舀了一小勺,尝尝,真好喝!

父亲说,他要到村里的豆腐作坊去,我也跟了去。这儿有好多人,原来都是使用这家的.工具。豆浆被倒进一口大锅加热,然后被倒进一个大缸里。有个人拿了一个瓶子,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液体,他向缸里倒了一些,并搅和着豆浆,豆浆随之开始凝固。长大后才明白,倒进锅里的叫卤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些生动的语言,来源于生动有趣的生活。

等待20分钟后,打开盖,一缸豆浆凝固成了豆腐脑。再将这些豆腐脑放进豆腐板中,蒙上布压上大石头,再放30分钟左右,豆腐就做好了。

把豆腐拉回家,父亲拿来菜刀,在一个角上轻轻地划了两下,切下一小片,递给我,我立刻塞进嘴里,好吃!在我眼里,这真像变魔术似的,一个个豆子变成了豆腐,真有意思。

豆腐在春节时派上了大用场,水煮豆腐,麻辣豆腐,油炸豆腐……母亲变着花样做出各种豆腐菜,丰富了过年的饭桌。

时过境迁,现在过年,父亲不再做豆腐了,各种菜肴应有尽有,豆腐也“退居二线”了。但那时,是真正的忙“年”,充实忙碌中透着欣喜。这么多年过去了,那豆腐中飘着的年味,让我记忆犹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五

小时候,父母长年在外,是外婆陪伴我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小山村坐落在群山之间,苔藓攀附于潮湿的墙角,呈现出墨绿色的.旧痕。外婆是淳朴的山里人,会做的也都是些家常菜,但是最牵动我心的是外婆做的豆腐。

外婆将黄豆淘洗干净后,放在一个筐里。外婆总是在空地上摆好石磨,那一颗颗带有晶莹水珠的个头饱满的黄豆滚落进石磨眼里,然后推动石磨,边磨边倒入泉水。从石磨的缝里流出来的便是豆浆。将豆浆煮开,稍微放凉,然后将石膏粉一点点加入豆浆,再搅拌均匀。等豆浆凝固,豆腐就成形了。最后用微微泛黄的纱布轻轻盖上,再放到锅上蒸。

那时,我总会在火灶旁静候,望着那滚滚的白气成团散入空中,橘黄的火光总是将我的影子照在老墙上。豆腐出锅后,外婆小心翼翼地将盖在豆腐上的纱布揭开,豆腐就一点点地露出白嫩的脸庞。刚出锅的豆腐有豆子的馨香,又有泉水的甘甜,吃到嘴里还有滑嫩的口感。外婆用刀将豆腐切成小块,就可以做菜了。豆腐可以入汤,可以小炒,也可以油煎。

我最爱的便是油煎豆腐。外婆待锅烧热后,先将油滴入锅中,使锅底铺上一层油,再将切成薄片的豆腐放入滚烫的油中,小火慢慢双面煎。煎好的豆腐表面金黄,香气扑鼻。最后出锅时,再撒上些许葱花。每一次,外婆总是坐在桌边,一脸满足地看着我吃。那煎好的豆腐外酥里嫩,那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编织了我童年的梦。

犹记得小时候,争强好胜的我总是喜欢和别人打架,回来时常常是“伤痕累累”,裤脚全是干了的泥土,衣服被勾破,脸上也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外婆看了很心疼,带我去洗干净以后就给我做煎豆腐吃。傍晚,换洗干净的我总是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煎豆腐,一边和外婆谈论着当天发生的事。夜晚,月光下传来笑声,里面有童音,也有一位老人的声音。剪一缕余温犹存的记忆装进行囊珍藏,我把童年交给了外婆做的煎豆腐。

到底有多久没有吃过外婆做的豆腐了?我后来随父母去了其他城市读书,因学业繁重,我也很少去看望外婆。外婆做的豆腐,被遗落在了我的记忆里,虽然我离开了这个小山村,但豆腐的味道仍在我心中,始终不变。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六

儿时,我听到卖豆腐的梆子声,总是随着梆子声涌出口水,求娘给我瓦上一撮黄豆或黑豆去换豆腐。干这差事,总是有意图的,为的是能在换豆腐的路上先掰上一口解解馋。我曾因为这种自私行为遭到了哥哥妹妹的“批斗”,当然最后为我解围的还是娘。在与鱼肉蛋无缘的日子里,豆腐是大人孩子眼中难得的佳肴盛馔。常常以能吃上一块豆腐为幸福,一块豆腐就能吃出一脸的欢笑,满心的欣喜。

为了让我们吃个够,每年腊月二十左右的时候,娘就准备着做豆腐了。豆子是娘一粒一粒精挑细捡的,在前一天晚上,找上一大盆,把豆子冲洗干净,在水里浸泡一晚上,黄豆膨胀的比原来大了许多。爹从我二大伯家借来了小石磨,小石磨是两块圆形的石盘组成的,直径有一尺半,磨盘内有磨轴,而且上扇居中有一个孔,是送入豆子的进孔。磨盘内有磨轴,两片磨盘之间是一圈一圈的石齿,磨盘一转动,豆浆就从磨盘里面流出来。还有一放磨盘的铁圆盘,边上留一口子,这就是磨豆腐的工具了。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娘就早早起来了。爹把那带口子的铁圆盘放在两条宽板凳上,然后把小石磨盘放在铁盘上,在口子处放一水桶用来盛豆浆。爹转磨,娘添豆。爹两脚开立,站成马步,全身的力量聚集于两臂,随着身子一前一后摇摆,石磨被一圈一圈的转动起来;娘既要掌控好水和豆的比例,还须眼疾手快,否则豆子就跑到磨眼外边了。磨豆子多年了,两人配合的相当默契。伴随着有节奏的“磨叽磨叽”声,豆汁顺着石磨沿壁汩汩而下,豆香四溢,然后顺着出口流进了桶里。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磨浆、煮汤、滤渣……,哪一道工序都疏忽不得。磨好的豆浆流进箍着棉纱布袋的.水桶里,经过清水沥清,棉纱袋子里就剩下了豆腐渣。过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铁锅中,在柴火的轰轰烈焰下,煮沸煎熬。接着,鲜美怡人的豆浆就出现了,来上一碗,加上白糖,品上一品绝对地道。等豆浆温度降至八九十度的时候,豆浆表层会结一层皮,用高粱挺子轻轻挑起,挂在阴凉处晾干,一张光洁柔韧的豆腐皮就制成了。豆腐皮炒青菜,豆腐皮的柔韧和青菜的嫩脆搭配的可谓相得益彰。在去了豆腐皮的豆浆里放入适量的卤水,用舀饭勺子在豆浆上轻轻旋转,顺势将卤水慢慢地洒入,稍等些许片刻,豆浆慢慢结块下沉。“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也许说的就是这一段落吧。

接着上场的就是“捞豆腐”了。下沉的豆腐,集结成块儿,在锅里咕嘟咕嘟绽开了灿烂的“豆腐花”,这时舀上一碗儿,加上醋、酱油、葱花、芫荽、蒜泥,喝上一口满嘴溢香。

爹娘将备好的方形木盒子放在一大铝盆上,在木盒子里面铺上棉纱布,将“捞豆腐”舀出倒入棉纱布中,按着木框包紧,然后在包好的豆腐包上,放上一木板,在上面压上一石头,挤压出水分。过段时间打开棉纱包,整块的豆腐就成型了。

豆腐成型后,娘还会把豆腐切成一片一片的,摆放在高。

粱梃箅子上,放在院子里,冻成豆腐干。豆腐干可是做大锅菜的好菜,吃起来很是劲道。还可以用豆腐做一罐子臭豆腐,自家捂得绝对正宗香臭好吃。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葱拌豆腐是爹的美味下酒菜。娘把豆腐切成小碎块,然后撒上一些葱花芫荽,淋上几滴香油。豆腐吃到嘴里绵软可口、回味悠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兄弟懂得爹独钟小葱拌豆腐的真正原因了。他喝酒喝到兴奋头上的时候,就读上一首古诗“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给我们讲解古诗的内涵,豆腐清清白白的风骨、气节,平易近人、不媚不俗,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豆腐还是良药,冬日感冒发烧咳嗽,用甜豆腐小白菜熬豆腐汤,喝上这么一碗豆腐汤,暖心暖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豆腐中含有石膏成分,可以退烧,小白菜有清凉减热的功效。

经过日子消磨的豆腐,一年四季都是百姓餐桌上鲜美的佳肴。转眼间,年来了,娘又开始盘算着做豆腐了。此情此景,经久回味,心里感觉就暖暖的。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七

对于一些优美的段落我们是不是经常爱慕有加,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级最美简短美文散文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你从天幕中飘来,洒下红光珠玑,似醉瑶池梦中,红光绕指间,醉美如画。象在梦中泼洒,那一珠玑串串鸣响,象在风花雪夜中弹奏芬芳?是你,在红袖美梦里弹奏琵琶,那纤指悠悠深处,好似红色的芬芳绕竹林踏响,那词,那诗,那画如红色的仙女飘逸,在美丽的竹林间描画。

今天很短,但今天很重要,漂亮的今天,不仅可以把昨天的辉煌变成明天的辉煌,更可以把昨天的失败变成明天的成功。因此,身处今天,不要总是怀念,总是感叹,总是埋怨……我们应该把每一个今天都当成人生的开始!只有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全身心的精益好今天,才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表达不完美;有一种爱,明知要放弃,却不甘心就此离开;有一种爱,明知要等待,却傻傻的独自寂寞;有一种爱,明明不联系,却会拼命的想起对方;有一种爱,明知会受伤,却不愿意放手;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痛。踏遍千山万水的寻觅,此生轮回里,你依然是我如一的守候,而我却不是你最终的依靠。百转轮回,轮回百转,谁会记得那些花开时节,匆匆凋零的花蕾,错过的不是归人,只是过客。为你织起一个深情的梦,浮生若梦,幽幽思绪怎堪诉,终是梦断成空,自此,为一个人独守一座城。

每天告诉自己要努力,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学会放下,很多时候,在意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没必要说出来。一定要快乐,想不开就不想,得不到就不要,干嘛非得委屈自己。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八

小时侯,乡下邻居开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坊。每天天不亮,那醇香的气味便飘得很远。这种香气是热腾腾的,仿佛能够看到那些洁白浓浆和大片大片蒸腾的雾气。在邻居家我看过一次磨豆浆,那种一圈一圈的单调劳作,流淌出的是一种爱的味道。而后豆浆放进大锅里煮开后,倒进压模的大筛子内,点卤便凝结,嫩脆的乡村豆腐也算是成行了。

乡村豆腐或单独成菜,或充作辅料。蒸炖煎熏拌,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当然追求口感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观感,于是卷、夹、丸、包,各种造型令人眼花缭乱。

我喜欢乡村豆腐,原因在于它的融合性。无论与何种菜系搭配,总能入味,与肉搭配便得肉味,与菜搭配便有菜味,但又不失本我,永远带着一点豆子的清香。

最好吃的要属“豆腐盒子”了。豆腐切成块放入七八成热的油里炸至金黄捞出,再用小刀贴豆腐块的顶部切出口来,将豆腐瓤挖出,形成豆腐硬皮的带盖内中空的豆腐盒子。然后将猪肉、海米、木耳等切沫与葱姜一起炒,酱油、精盐调味,拌成馅,入豆腐盒内,入笼蒸约十分钟,口味独特的豆腐盒子便成了。

记得小时侯,过完年家家户户剩得最多的便是豆腐。这时,奶奶忙活起来了,她把过完年剩下的豆腐进行分类处理,变味较轻的'切片撒盐晒成豆腐干;变味重的做成豆腐乳,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滋味。待这些端上饭桌,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齐手一伸,幸福的味道全在里面了。

上个月奶奶病重入院,挣扎的那段日子咽不下任何东西,还好有细软的乡村豆腐,还能让她回味一点人间的滋味。奶奶走之后,按风俗摆席谢礼,我恍惚坐到椅子上,一盘清炖乡村豆腐端上桌,我才深深醒悟,未来的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豆腐盒子了,此生永远的一道缺憾,无从弥补了。

豆腐店忆旧美文范本篇九

年纪渐渐大了,总觉得口中淡而无味,面对高蛋白高脂肪的鸡鸭鱼肉不感兴趣,总觉得饮食中缺少了样什么,于是便想起了童年时的家常豆腐,在大酒家和大排挡也点过几次,什么煎炸蒸煮卤等各式吃法,总感觉做得不正宗,入的也不是记忆里那个美味。

其实不单只是念旧,还承载了一些美好的回忆。每当我外出做客或在家自煮吃到豆腐这道传统菜肴时,就会想起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家常豆腐。那时,即使是数九寒冬,一吃上母亲做的家常豆腐,心里就热乎乎,美滋滋的。

记得那时,往往临近年关总要下场大雪,房前屋后的老树身上会积满厚厚的雪,屋檐上总有透明冰棱在阳光下晶莹地闪烁。我们在屋子里生了红红的炭火,被油烟熏黑的木板窗门挡住了北风的呼啸,松脂的桔色的灯光静静地洒落,这些是我熟悉的家的味道。因为家里穷,吃饭时我们饭桌上常见的只有大白菜和白萝卜,实在吃腻了的时候,就会盼望看到母亲做豆腐的场面。

做豆腐时,母亲首先上阁楼把平时不舍得吃的黄豆舀几大勺下来,那可是自家种的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金黄色或者淡绿色的“田心豆”。把它们泡在清泉水里一夜,等豆皮基本泡松散的时候,再拿去村东头的赵铁匠家用石磨磨好,再挑回把豆汁煮成豆腐花,当然豆腐花被我们几个猴急的小谗猫偷吃一部分后,剩下的就被压制成一版版整齐的豆腐。然后煮一锅沸水,把豆腐切成大块放进锅里。趁空档,母亲会调制出很香的酱来,用细细的葱姜蒜末加上酱油,就有香气久久地弥漫在房子的各个角落。这时,我们一家人便拥着木炭炉火而坐,笑着、说着、闹着,等待豆腐在锅里打够了滚,我们就可以去“抢”满锅的豆腐,热热地蘸了酱,大口大口吃着在那个年代令人垂涎的美味。

很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样子,那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最传统最质朴的亲情。那时也并不奢望冬季里还有其他的美食,母亲做的家常豆腐就是我们最好的期待。后来,我渐渐长大了,离家了,走出了全家拥炉而坐的画面,走出了吃着家常豆腐长大的年代,却始终走不出父母牵挂的.目光。那一锅锅翻滚的豆腐,那熊熊燃烧的炉火,还有那炉火映红的每个亲人脸上的欢笑,总是在不经意间轻叩我的心弦。

如今,岁月翻飞,自己已年过花甲,父母早已作古;物质虽然已经极大的丰富,但是却有了豆子成为转基因食品、豆腐被添加了漂白剂的担忧。偶尔的日子,也会叫老伴用精致的火锅煮大块的豆腐给自己吃,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豆腐变了,却总是品不出那童年时代母亲手艺的余韵,但总有些往事就如同蚕茧层层剥离,渐渐呈现似豆腐般柔嫩的部分。浑浊的眼泪也许会悄悄地滑落,于是,心就开始有一点疼痛,然后是淡淡的伤感与甜蜜。

人老了,常做梦,常梦见母亲,梦见母亲做的家常豆腐。每每看到起电视里“南方牌芝麻糊”做的情景广告,脑中便浮现出妈妈正呼唤我乳名的情景。也许,倦鸟思巢,叶落归根,也是人之常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