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汇总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PPT(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9:02:45 页码:11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汇总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PPT(2篇)
2022-12-20 09:02:45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汇总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1057年考中进士,做过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但因其一身正气,不阿权贵,所以仕途坎坷。

对苏东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连他的政敌也十分赞佩。然而对苏东坡天才的成因,归结为他的天资超人是主流观点,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天才同样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他三次抄写《汉书》足见其勤奋。四十七岁被贬黄州时,他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除了承受极大的精神打击之外,他还要去东坡开荒种地,维持一家几十口人的生活。劳动之余仍旧坚持写作和学术研究。此间,他又开始了第三次手抄《汉书》的工作。手抄《汉书》,起先他是以三个字为题(即书中叙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个字,然后凭此将此事背记于心),之后以两个字为题,这次只以一个字为题,把《汉书》有关的资料背记下来。

他的朋友朱载上去拜访他,任意挑选一册《汉书》,任意抽举其中一个字,苏东坡立刻应声背出几百字的一大段资料来,无一漏错。

他经常诵读杜牧的《阿房官赋》,日子久了,就连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这篇赋的主旨了。

可见苏东坡勤奋刻苦之程度。

苏轼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写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汇总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也无晴。”漫步于母校熟悉又陌生的走廊之上。耳边是稚嫩童声朗朗的读书声,不知怎么,鼻子一酸,模糊了眼眶。

苏轼,一位穿插于我童年时期的诗人。

在小学,记忆最多的莫过于李白的诗。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多好背呀,朗朗上口。我那时可得意了,尤其是看到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字迹上被批上了一个个大钩,简直每天都乐呵乐呵的,直到遇上了人生第一个硬茬。

仍依稀记得那时,我小小的手中紧攥着一本小小的语文书,瞪大眼睛,看着那第一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开始还摇头晃脑的诵读着,不一会儿,脑袋一歪,便迷迷糊糊的趴在了课桌上,晶莹的口水流了一整面。也让我第一次尝到了默写不合格,留下来重默的苦楚。我小小的世界第一次收到了冲击,却来自一位差了不止一个世纪的诗人。我愤愤地握紧了拳头。

苏轼,一位安抚我少年时期的词人。

初中刚开始,赌气一般,把苏轼的第一篇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撕得粉碎,如同报复一般,在八年级时,因为《江城子·密州出猎》默写过不了关,班主任竟然狠心的让我抄它个二十遍,如果有心,就会看到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空无一人的教室中,唯独有一个学生坐在教室中央,右手拿着一只普通的黑笔,端坐在课桌前,桌面上原来洁白的a4纸上被戳出了一个个小黑点,“啊,苏轼,又是苏轼,有完没完。”咆哮一般举起笔就要扔过去,却又不自觉的停下来动作。

苏轼,在课上了解的不少,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明我们两人应该八辈子都打不到一块,他的词却自说自话的闯入了我的生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喃喃地念了一句,撇撇嘴,轻笑了一声,奋笔疾书起来。是呀,“回首向来萧瑟”,但是,终究一切都会回归平常。

苏轼,一位诗人,一位词人,一位带给了我丰富生活的古人。我们的关系本应只存在于诗词之间,却又像是绸带一样被紧紧绑在了一起。每一首都给与人无限的遐想。不似李白一般颇有传奇色彩,作品中的苏轼是一个鲜活的人,他文采极好,但不拘泥于呆板的诗,能从生活中品味出“词”的优异。在官场上不懂讨人欢心,连遭贬谪,但仍一心为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他不是仙人,会为亲人的离世而伤感,也会吟出“寂寞沙洲冷”。

我渐渐地靠近了苏轼,甚至时常觉得能拥有这样的朋友该有多幸运!也许会认为苏轼与我们太遥远了,但作为一个初中生,面对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诱惑,我们能否守住一颗赤诚之心?在学业上遭遇不顺,我们能否能笑着,乐观豁达的讲出“吾心安处是吾乡”?没有一定的经历,是不行的吧。

愿时隔多年,仍能如苏轼一样,遇风雨而不惊;愿与苏轼一般,仍能保留一颗赤诚之心,平静的看待生活。苏轼,一位我所敬仰,所热爱,奋力追逐的平凡之人。而也许唯有真正拥抱平凡的他,才和“超凡”二字有了不解之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