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作文(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9:22:29 页码:12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作文(9篇)
2022-12-20 09:22:29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一

一次放学,我匆忙收好书包,准备和同学一起回家,看似与平常并无异同。走出校门,天空似有乌云飘过,我抬头看了眼,并没有多加注意,继续与同学谈笑着今天学校发生的趣事。

“唉,怎么下雨了?”同学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伸出手,果然有几滴雨水落在我的手里:“出校门时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下雨?”我本就不平静的内心又多了几分烦躁。

老天似乎听到了我内心的呐喊和最真实的念想,又似乎有意与我作对,牛毛细雨在下一瞬就变成了中雨直往下落,打在我的书包上,发出“啪啪”的声音。

“真倒霉!”抱着这样的念头,我回到了家:全身已完全被雨水淋湿,鞋子被水浸透,在地板上踩几下,还会产生吱吱的声音,发尖上缀着几点雨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此时的我,再低上头看路上和我一样饱受雨水折磨的行人,却又释然了: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却要经历同样的遭遇,同样都会遇到挫折,所以,老天其实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因为一念之间的改变,我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却改变了我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对未来的认识,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寻找美,改变自己,其实也就改变了整个世界。

所以,一切,只因一念之变。在一念与变化之间,我们终会释然一切。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二

当所有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缠绕成一张令你烦躁不安不知所措的复杂的网,使你顿生认输的念头与失败的想法,加上疲惫不堪给那颗脆弱的心的负担,蕴着所有感情的泪水便顺着脸颊画下一道纯洁的泪痕。那一刻,星在闪烁,泪在闪烁,笑在闪烁

恨在盘旋,激起了漩涡,在心之海洋中越转越可怕,好在问心无愧,好在年少却有知,恨之火越燃越旺,擦出了信念的烟火。成败,就此一念之差。

乘信念之舟,借信念之风,用信念之帆,恒信念之心,驶向胜利彼岸。

此路定会有重重困难、挫折、波折、坎坷,但,有信念之花在绽放,有真理在心中默默支持自己:没错,对,就是这样,快啊,加油,胜利就在前方。

……

于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精神和信念共存,成功了!cool!great!ican!

回头看,不曾走远……

那些挫折都那么那么渺小,那些打击过我的“高高在上”的“人”都在思想的深渊,精神的低谷……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三

1、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5、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6、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7、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8、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9、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1、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12、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13、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15、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四

是司马迁,成为阶下囚,忍受奇耻大辱,一念之间致力于《史记》的编撰,“究天下之际,遍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集文学性、史学性于一体的纪传体史书。

是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一念之间,“复得返自然”,在家中饮酒,在园中采菊,在野外赏山,在那平静秀美的环境中,写出许多令人叫绝的诗文,成为许多文人学士的精神寄托。

是李白,无法在朝廷中实现自己的伟大报复,一念之间,“仰天大笑出门去”,游山玩水。徜徉自然,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创作出一篇篇不朽的优美篇章,成为后人敬仰独一无二的“谪仙人”。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没有赐于安意如一对健康的腿,却让她对文字有一种特殊的感悟。因为腿脚不灵便,她上学时只能看着别人蹦啊跳啊,但渐渐地,她就将自己玩的时间转嫁到看书上,任何种类的书她都拿来阅读,这也为她深厚的文字功底打下了基础。只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安意如学会了财会,做了会计。然而她不喜欢每天按部就班地替别人数钱。一念之间,她有了新想法,她要写自己的文字。她放弃了这份安逸的工作,开始写小说。现如今,她的作品《李寻欢之死》、《要定你,言承旭》等付梓,尤其是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已进入卓越网图书排行榜前十名,居然超过了苏童的《碧奴》、易中天的《品三国》。

帕瓦罗蒂师范院校毕业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高的音乐素养,对自己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就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选择做音乐人?”他的父亲说“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一念之间,帕瓦罗蒂愉快地选择了音乐,从此在乐坛开拓自己的事业,终于,在帕瓦罗蒂不懈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一曲《我的太阳》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

一念之间,鲁迅弃医从文,写出烩炙人口的文章,用笔作“匕首、投枪”,揭露出当时黑暗社会的面纱,唤醒了无数的有志青年。

一念之间,龙一开始研究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史,转型改写革命小说,作出14000字的小说《潜伏》,才开始被作协认同,被读者追捧。

一念之间,乔丹放弃橄榄球而选择篮球,在篮球场上争分夺秒努力拼搏,成为每个球迷心中的神。

的确,正是因为他们的“一念之间”,才有了他们今天的成功;珍惜吧,学会珍惜每一个“一念之间”。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五

家里摆放着一盆莫莉。

初夏,它刚刚在我们家的花盆里落户。那时,它还带着花骨朵。我们家一贯不养花,对于很没有经验的我们一家三口来说,真有些不知所措。而我,也得为这盆花负最大的责任——是我将它带进我们家的。

起初,我从楼下的花坛里挖了些土,把它供养起来。可这茉莉,看起来蔫蔫的,无精打采,一副快要凋谢的样子,让我又哭又恼。它满不在乎地抖落了几片叶子,枝叶并不繁盛。我深知我无法将这盆花养到明年,打算放弃。我犹豫着,呆坐在这珠茉莉旁,注视着这位挑剔的“娇小姐”,摆弄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我思索着,想着我若将这盆花扔了,孤零零的,它也蛮可怜的。于是,我便将它留了下来。两三天浇一次水,偶尔将它搬到阳台上晒太阳。它也似乎有点怏怏不乐,也许是因为我打算把它丢弃了。

可没过几天,那小花骨朵竟开出了洁白的花。花虽没有很多,可那几株却足以让这个阳台充满了香气,淡淡的,不腻人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之后茉莉花越开越多,我不得不庆幸,我当初在那一念之间没有将它放弃。那决定,真的就在一念之间。

虽说这谈不上多么重要的决定,可在一念之间,能改变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

在一次考试之中,我在剩余二十分钟的时候我望着一道已经思索了很久的题目,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打算放弃,可想到家里的那一盆茉莉花,在我一念之间决定不放弃。之后它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而这盆看起来死气沉沉的花朵,它在经过了悉心照料之后又怎么不会开出更绚烂的花呢?于是我又埋头苦算起来。

结果在那场考试之后,全班几乎没几个人做出了那道题。他们有的做到一半就放弃,有的干脆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仅仅这一念之间,为何差距会这么大?

如今,那株茉莉枝叶更茂盛了,我也在一念之间做出了决定,所以钻研出了那道题。甚至,有时候一念之间做出的选择可以改变你的一生。这个选择,体现出了你的责任感,你的坚持……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念之间。

不过,无论你在这一刻之前经历了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在一念之间做出的决定,才会是正确的,才会使你受益一生。不可因为这一念是一个瞬间,而忽视了它。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六

1、凡事不知足,就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有遗憾。

2、人需要爱,太严则会冲失了爱。有理的时候,气度更要宽和,才能圆融爱,烘托"理"。所以做人宜"外和内正"。

3、很多人都只看见慈悲的肤浅意义,以为救人行善或布施捐钱就是慈悲。如果你能觉醒,就能发现,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行善教人,而是全然地接受自己内在的阴影,以无分别心的存在,去唤醒众生或帮助众生觉醒。不敢面对自己内在阴影的行善,并不是慈悲,而是为了掩饰良心不安,或把行善当麻醉剂的一种逃避的行为。当一个人无法看见并全然接受自己的阴影,他就无法真正的慈悲。

4、把自己弄得开开心心,脸上笑口常开,就是为世界做了一件大善事。

5、佛祖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常言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故恒观自身,勤断己过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6、"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得更好一点?但人生旅途上 毕竟有太多坎坷,岂能事事顺心如愿?淡泊名利,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 安安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7、学佛,要学"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体力行”。

8、不留昨日之非,不执今日之是。

9、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四十二章经》

10、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努力也不一定成功,但不尝试就一定没有结果。很多时候,成功都来自最初迈出的那一小步。面对未知的旅途,茫然是正常的,但是不应在茫然中踌躇不前,而应该燃起希望,燃起开创新路的热情,一路前行。虽然踌躇不前不会尝到失败的苦果,却也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11、远和近 微博将长篇时代 推向微篇时代,将拖沓 语言逼向精致语言。微 博不仅革新了文风,而 且最大限度地精密了思 想,令微言大义成为一 代时尚。

12、男人爱你的时候总会觉得你笨,处处要他担心;反之,他不爱你的时候,会觉得你聪明伶俐,不劳任何人操心……心中有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有爱?爱,就是懂了也要装作不懂,让男人我见犹怜,不娶了你就不放心。

13、幸福源自内心的简单,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幸福。

14、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

15、世间上很多事情,说很容易,做很困难,说不发脾气,但境界一来,自我就不能把持。禅者曰: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所以历事练心,要随时观自在。

16、身体可以累,心灵不要累;因为心灵是慧命的泉源。

17、有苦的人走不过来,有福的人就要走过去。

18、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从容且顺利地解决,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没有那么强大,私心也没那么严重;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却心烦意乱,处理得不够融洽,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高大,私心严重。总之,一切唯心所造。

19、在佛教传说中,佛陀一出生即能行走,每走一步,脚下便涌现出朵朵金莲。莲花在佛教中有其特殊的意义,"佛祖慈悲怀,莲花朵朵开"。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圣洁的莲花,也都有品性洁净的内心。把握住这份心,就有机会获得幸福的关照,从而脱离世间的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

20、做人应当像火炬一样,不是为了照亮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当我们将付出的意识贯注自身并向周围扩散时,身边的人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带来的浓浓暖意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人的天性是感恩的,他们得到了爱,也会有所回馈,也许只是一句感谢,或者一句赞美,却足以将爱的温暖延长。当彼此的爱会聚到一起时,形成的小小气场便足以令所有人感动。爱是一种循环,主动去爱世人,我们所得到的将远远超过我们的付出。

21、生活里无论我们的心态怎么样,这个世界好像并不在乎,我们那些自以为是的感觉,有时候祈求上苍,留给我们的只是蓝天流云,人活一场后来才明白,祈求神灵,最后不如寻找自己内心的。安宁。

22、生活中与他人之间的不快和误解,生活中的不幸和悲伤……让所有的烦恼都在海水涨潮的时候随着潮水的逝去而消失;用心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每次帮助,把心中的感激和彼此之间的快乐和友谊刻在石头上,让它能和石头一样不朽。

23、把心中的万转千回和百指柔,轻轻一拈,可成花成字成画……俗世里的妙人要慢慢修炼。只要在生活里成了精,读书写字画画听戏品茶,上好的生活,不过是简单地爱一个人,过着一天好似一天的生活。而这最妙之处就是:这个人,他微笑着看着你,从心里懂得你。

24、尽量避免那些会让你反应激烈的状况,如果状况还是发生了,那就试着不要发作。如果你碰到一个人,就是有那种会惹你生气的天赋,也要强迫自己忘掉对方这种令人讨厌的特质,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这个人。

25、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26、做人要有担当,要能拿得起,否则就会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但什么都拿着也不行,还得学会放下。所谓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不是放下一切,而是放下一些;不是放下修行,而是放下强行;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下妄求;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绝望。一念拿起,有所作为;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7、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8、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如果有一天,自己在工作上的"宿敌"即将或有可能来到自己正在就职的公司工作,和自己重新成为同事,甚至是上司下属的关系,这时候你就要放宽心态,积极的与之交流。

29、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30、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七

1、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4、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6、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8、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9、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10、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11、下下人有上上智。

12、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3、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1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5、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16、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17、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18、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19、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20、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21、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22、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4、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7、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2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29、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30、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31、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3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4、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5、多欲为苦,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36、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7、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38、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3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0、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4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4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3、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44、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45、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46、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4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8、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50、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1、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5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55、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56、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5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8、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59、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6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61、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6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65、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66、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7、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68、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69、世人生与死的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70、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7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72、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3、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74、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75、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76、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77、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78、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79、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80、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81、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

82、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83、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84、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85、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86、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八

事物是多面的,人的思维想法是多变的,所谓的结果往往都在一念之间,也许就会谬之千里。这一念有时是成功的灵感,有时是信仰的升华,有时是犯罪的邪念,有时就是普通人得到的感悟。

我认为人的成长在于理解,理解生活,理解生命,理解身边的事物。还有找到自己对于生活的原则。

以前我一直认为,生活是为了感受生活,一切都应顺其自然,不必奋力的去争取,因为只有体会到所有的感觉,生活才会完整。

然而就那天回家路上的一刹那我改变了想法。

冬天的傍晚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但马路上车来车往路灯也很明亮,我一个人戴着耳机走在路上,往往在这个时候人就会很自然的去回忆思考。突然感觉一不明物体貌似树枝距离我的脸好近,来不及停止前进于是我迅速地弯腰侧身绕开障碍,心想:还好动作迅速,否则一定破相,我一定要看看究竟是何物令我惊吓。于是我转身一看,在我行进范围内竟没有任何阻碍,好像只是一个光影,原来都是自己吓自己。

仔细一想,其实很多时候我的生活都是这样,本来没有波澜,自己却要给自己打击,努力克服之后,还自我安慰。一切的悲伤快乐都是自己给的,事物不变,心态决定它的性质,既然如此自己何必不对自己好一点。就在这一念之间,我改变了对生活的理解,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原则。

或许这一念并不伟大,不像李白看到老婆婆铁杵磨针而奋发努力成为著名的浪漫诗人,也不像鲁迅看到人们的麻木弃医从文成为革命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在这一念之间改变了理解,我想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会更快乐,因想快乐而快乐,更因体会到快乐而快乐。

而且我体会到了这一念会带来重要的意义,这一念之间会使一个人发生巨大的变化。

关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散文(推荐)九

如果你的衣服掉了一颗扣子,你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一颗一摸一样的,还是会干脆换掉全部的扣子?

如果你在登山时,突然遇到了暴雨,你是会马上下山,还是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再或者继续前进?

如果你在工作或学习时,面对一个已经困扰了你很久的难题,你是会继续伏案思索,还是选择先放松一下,再去研究?

一念之间,或者在茫茫的扣子海中苦苦搜寻而懊恼,或者让衣服也做个改变。

一念之间,或者有可能会陷入泥石流的漩涡之中,或者逆势而上,脱离危险。

一念之间,或者在思绪的泥潭里打转,或者云开雾散,别开洞天,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念之间,让自己的思维转个弯,往往会有另一番风景,也许你的人生会提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推销员派去非洲卖鞋,一个推销员在恢复公司的电报上写道:“立即返回,这里没有人穿鞋。”而另一个人则写:“绝佳机会,将能卖出100万双,因为这儿还没有人有鞋子。”你会怎么想呢?

世界上不是没有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的头脑。俞敏洪睿智地看到了中国人对于外语的学习热情,他成功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为多少在外语的海洋中艰难前进的学子们,提供了一条捷径。马云细心地发现中国缺少一个满足全民皆商的平台。淘宝网,应运而生,为年轻的创业者以梦想,给宅男宅女们以希望,给互联网从业者以鼓励,给政府管理者以信心;而今日的淘宝,更是成为了金融寒潮中一支独一无二的“口红”。李彦宏抓住了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的绝佳机遇,充满魄力的对百度进行转型,并成就了百度今日中国第一大搜索引擎的地位。机会就像一个人生道路上一个与你对面而行的路人,匆匆而过的行人有很多,你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哪一个。抓住机遇,有时只在一念之间。成功的人并非拥有常人所不及的智慧,他们只不过当机遇降临时,把它紧紧地掌握在手心。

就像裁缝做衣服需要量体裁衣一样,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是在不适合自己的方向上继续着“愚”的坚持,还是另辟蹊径,只在一念之间。杨振宁的事迹已被许多人所熟悉,我想倘若他在面对自己无数次实验失败的境况面前,不知变通,仍然执迷不悟的继续下去,那么他也许只是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的一员罢了,又怎能夺得荣耀的诺贝尔奖。他是明智的,在反思中及时地发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巧妙地避开了弱点,找到了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样走向了成功的巅峰。

他,因为父亲为庸医所误,而致使父亲的离世,从此,他立志要学好医术而济世救人。然而,在乱世面前,他毅然的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选择了一个大转弯——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他,就是鲁迅,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是他,用文字唤醒了世人麻木的心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试想,如果他坚持行医救人,那么他永远就只是周树人,纵然医术超群,也只能医治人们受伤的肉体,却无法医治人们迷茫的心。只在一念之间,他在坚持与放弃的选择题中,完成了自己生命价值更大的升华,更为中华民族的奋起反抗而贡献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比杨振宁,周树人的选择了转弯,而法国学者沃泰默却囿于当时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而未能与真理更进一步。对于切除了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仅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他发现这样仍能进行促进胰液分泌。面对这样的事实,他给出的解释是小肠上的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干净。其实,他与发现真理只有咫尺之遥,只要他肯摒弃这个普遍共识,就能提取出促胰液素。只是,面对实验现象,他仍在死穴里打转,不知道侧身绕过去。只在一念之间,他就远离了真理。

一念之间,就可以让冰雪消融,让宽恕的力量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别人的心田。包容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曹操曾说过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他,对待昔日沙场上争锋相对,而今日却已成为他的阶下之囚的敌军优秀降将,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对待战败,他不是对指挥作战的将领军法处置,而是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勇于承担责任。再宽容与计较的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宽容。他吸收了人才,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用宽容换取了更多人的忠心。正是他的这种包容的胸怀,终于促使它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枭雄,成就了一番伟业。

机遇在转瞬间消逝,自身的弱点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平庸与伟大,发掘与沉溺,包容亦或计较,往往就取决于思想的一念之间。人生就是一个坡,在坡的中间,上坡还是下坡,只在一念之间,就看你思想的天平偏向那一边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