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50:30 页码:8
最新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实用8篇)
2023-11-23 20:50:30    小编:ZTFB

完成一项任务后,做好总结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更是为了日后的进步和成长。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恰当性,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些总结的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一

【论文摘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从人才培养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保障等方面,以中国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为例,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研究。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1]本科生指的是“尚未在所学领域取到学士学位或者第一专业学位的学生”。[2]本科教育即“尚未获得毕业资格的大学生教育”或“尚未取得学位的大学生的教育”[3]本科教育居于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中间层次。同时,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继到来,使得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配角变成主角。

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不例外,教育一直都提倡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充分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因材施教十分必要而且面临巨大的挑战。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实践能力强,有的应变能力强,有的交际能力强。他们的个性、能力、兴趣都存在差异性。高等教育不仅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因材施教,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实施因材施教。本科教育模式一直比较单一化,要适应丰富多样的学生,必须转向多样性。

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是要投入到市场,而且要成为抢手货。高等教育的各种活动要围绕着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来进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良性循环,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首先,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一上岗就得心应手,最好能独挡一面,而毕业生却缺乏实践能力,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训。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很难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其次,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上已经饱和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还在培养,而社会上紧缺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却没有培养,形成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让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

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美国成熟而稳定,中国起步晚,但是发展快。

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特点有:一是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并重。几乎所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都强调通用技能的培养,包括沟通和交流技能、公开演讲能力、团队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等。高校和企业都意识到,作为较高层次的管理或专业人才除掌握专业技能外,必须有广泛的单位内外综合沟通、协调、管理和领导能力。二是多样性。这是美国整个高校的显著特征。三是灵活性。这个是与多样性特点相伴相生的。

中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特点应该是以2004年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的“中国成长型大学——独立学院峰会”上达成的共识:现在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可采取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预就业等举措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人才培养理念与定位。

不同点: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成立于1874年,学院在校学生规模控制在2000人左右,校园面积并不大。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经过五年发展成为“千亩校园,万名学生”的校园。可以说一个是老牌名校,一个是新兴学校。罗斯-豪曼理工学院将学校定位为本科层次、工程、数学和科学教育的领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5年鲜明提出“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两者都是私立,但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为非营利性,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收学生学费为基础赖以生存和发展。那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发展的动因则是必须为生存而不断的变革,而罗斯-豪曼理工学院则因社会责任而发展,教师教学、学生成才得以自由而充分发展。应该说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独立性、发展性更为彻底。

共同点: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促进学院所有成员的持续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掌握技术型专业人士所必备的技能;寻求所有专业的持续改进;为社会服务,培养所有成员公民意识和服务;维持平等、合作和支持的工作环境。这些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强调个人化教学和全面发展,专业技术与社会责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鲜明特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办学理念:面向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二主五性”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2、人才培养模式。

大抵来说,美国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式、协作式。中国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确立人本思想,专业设置通识化、综合化,课程建设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探究、素质全面的'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如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以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运用坚实学术基础为专业发展作出贡献;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工作成果;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运用技能建立长期的、成果丰硕的职业生涯。很典型的专业式、协作式模式。这是美国特色。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在学科与专业设置方面,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理工科,同时为着重培养的专业人才创设了良好的通识教育环境,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有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都必须选修至少9门(36个学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的是博学,而并没有严格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着力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三全育人”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梯队构成方面,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教师全部拥有助理教授以上的职称,均属于高层次教学人员,而且比例分配比较均衡,各占三分之一左右。2006年在职教师161人(其中154名全职)中99%拥有博士学位。这些只是直观的面上数据。罗斯-豪曼理工学院在选择教师的时候,注重三个方面:专业教育背景、教学兴趣和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对教学的兴趣和对学生的关注,再次,重视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成就,包括在相关工业和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在国家、企业和大学实验室从事研究的经验。

同时拥有完备的实验、实训队伍。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优势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加以应用的能力。学院不仅为学生安排校外工业、企业和研究所的实习和合作教育机会,还成立拥有35000平方英尺设施场地的创业中心,占地180多英亩,有11名专职项目经理和5名技术支持人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对教师要求,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实践教学能力,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保障。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人才技能性,工作的适应性。在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一个大学毕业生,除了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考核,罗斯-豪曼理工学院还制定了明确和详细的5项毕业生基本技能评价指标和具体指标:道德、当代问题的理解、全球性问题的了解、文化、团队工作能力、交流和沟通技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罗斯-豪曼理工学院通过基础设施、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建设保障:一是基础设施保障方面,罗斯-豪曼理工学院拥有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心、教学技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学习中心等多个辅助机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二是课程体系建设保障,美国一个大学生本科能毕业要求150个学分左右,但罗斯-豪曼理工学院要求达到194个学分。课程设置中,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技能课、实验、实践和设计课以及基本技能和文科选修课,都有通盘考虑。专业理论课旨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技能、实验实践和设计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基本技能和文科选修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一般性综合知识和技能。三是在教学方法建设,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讨班、实地考察和参观、实习计划等。这些都为达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保障。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设计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达到这一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进行了合理的人才培养平台架构:根据目标定位,设置针对地方经济需求的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构建“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的人才培养计划;适应学生多元化需求,搭建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复合教育平台;构建紧密型政产学研合作,扩大本科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平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教学模式上,大胆进行革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实践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各类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抓住学生的特点,开展“挑战性学习”,以各类学科竞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的方法方案是提出来了,有些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因为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设置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是所有中国大学的弊病。

可以说,罗斯-豪曼理工学院是“成熟的商业区”,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发展中的商业区”,很多方面属于探讨阶段,平台搭建起来了,构架出来了,但是细节、软件建设方面,特别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成为企业所用?各类的合作项目需要时间去打磨,而搭建的各种平台,是否成为其学校发展特色,或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还有待论证。

参考文献。

[1]孔繁敏等.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6.

[2]马骥雄.论本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1958(1).

[3]杨汉清等.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立人,顾建民主编.国际视野中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

[5]刘国钦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二

施宁菊。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autocad软件在园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是很重要也是使用最多的一项内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与简单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实践与操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积极动手操作,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autocad;基本绘图工具;基本修改工具;案例教学法。

一、autocad软件的教学内容。

autocad软件是绘制园林设计与施工图纸的一种工具,它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开设《园林cad》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绘图环境设置、图层与对象特性、样式(文字样式、标注样式、表格样式、点样式等)、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图块与图案填充、文字与尺寸标注、图纸打印与输出等。

二、学情分析。

与理论性学习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喜欢动手性学习,也就是更喜欢实践操作类的课程。autocad软件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经常练习才能很快地掌握每个工具的使用。

通常学生开始用autocad软件画图时会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仅仅让学生操作各种繁琐的命令,而没有结合案例来画图,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没有成就感,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画图的兴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上课效果,使实践课变得像理论课一样枯燥,缺乏活力。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积极、不主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讲授式与练习式相结合,即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将操作的要点一股脑儿全部交给学生,然后学生按照老师演示方法进行练习。

以画矩形为例。

然后通过画矩形,分别介绍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和宽度(w)的用法。

最后学生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进行练习。

四、案例式教学方法初探。

1.案例式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具体案例或项目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就是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操作课上布置相应的任务,以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隐含于每个任务中,配以丰富的专业图纸案例,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主动思考,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按照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案例的选取。

笔者经过两学期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合适的、对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具有明显效果的一些案例,如图2所示。

这些案例的操作涵盖了大部分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的使用,而且一种工具在多个图形中重复出现,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工具的学习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按照工具栏或菜单栏上排列的先后顺序依次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从简单的案例图形开始讲起,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演示每个案例图形的画法,绘图过程中将遇到的工具先做个简单介绍,然后单刀直入,直接演示工具在案例图形中的应用。

以第一个图形为例,介绍案例法的实施过程。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的构成元素和每个元素的尺寸。

思考结果:由一个圆和十个圆弧组成,圆的直径为70,被圆弧平均分成6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70/6.

教师分析:从图形表面看来,似乎是由圆和圆弧组成的,但是每等分的长度为70/6,结果不是整数,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长度作为圆弧的直径或半径,则结果将不精确,所以,对于这个图不适合将直径等分来画圆弧,而是采用另一种等分方法,即点的定数等分。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过程如图3所示。

最后,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绘图过程中可以总结出新的`绘图方法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总结,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形的练习,实际包含了直线、圆、点的定数等分、2p画圆、修剪、旋转(复制)等多个工具的使用,如何快速又正确地画好图,需要熟练掌握每个工具的使用要点,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五、案例式教学效果。

自从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法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上课期间由相互聊天变成了相互讨论如何画图,原来不交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交作业了,授课计划中对于工具的讲解课时缩短了,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提高了,为后面绘制园林专业图纸增加了时间,真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采用案例法讲解autocad软件中的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将简单的实例和工具本身相结合,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要按照工具栏或菜单栏中排列的先后顺序讲解,而是从简单的案例开始,需要使用什么工具就介绍什么工具,由简到繁地安排给学生。这样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更容易接受,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李亚藏。园林cad案例式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3):188.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三

摘要:网站规划与建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这给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对网站规划与建设的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网站规划与建设》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开发与建设的能力。通过本人在这门课的教学经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现状,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因此,在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传统的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一开始都是对一些关于网站理论知识、常用的网站开发语言的学习等,这些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其次是学习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制作、网站规划等,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上看,这样安排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却并不适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不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案例为中心,从简单的案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知识点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从而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这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随着学生完成的案例积累,学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渐提高。每完成一个案例,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大大提高。

根据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引人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际应用中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法相反,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规划、设计、开发与实现,使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将抽象的原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从而促进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的准备和选编。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案例的选编是至关重要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要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选编。如张新平在总结案例教学中提出案例选取时要注意以下四点:案例要精、案例要实、案例要新、案例要深。不同的学科在案例选编时既有共同点也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稍有侧重,对于程序设计教学而言,根据程序设计本身的特点在案例选取方面还要注重精和实,并且案例要有一定的扩展性和深度。在相关程序设计案例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在实施案例教学当中,他们在案例的选取时过于丰富,也就是几乎在每一个章节都编写或者选取一个小案例,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只是认为不太妥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1、从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的区别来说,案例应该在教学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多的案例给人感觉就像举例教学,这样就失去案例教学应有的特征和效果。

2、从程序设计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时数少,如果选取过多的案例,在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上就很难把握,并且太多案例的.选取对于教师来说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张继学分析我国目前案例教学现状时指出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不高。而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而言,经典的案例并不是很多,要么太陈旧,要么太大、太深不适合教学的要求,大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去编写。

3、从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来看,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发软件和设计软件,既要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也要让学生清楚开发一个实际的工程的基本流程和软件的计算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要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

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案例选取时,根据这门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的特点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一到三个案例,并且要有扩展性。

(二)教师素养的提高。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养及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例的选取来看,由于要选编经典、切实可行的案例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方面要进行改善。如何运用好案例,发挥案例教学能效及功用需要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案例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1、案例讲解法;2、案例分析法。案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些应用性很强的案例,放弃逻辑讲授而直接用案例讲解来教学,这里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对于案例而言,由于它并不能包含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全部内容,特别是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相对比较强的内容,虽然案例教学在实用性和重应用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上不如传统教学有优势。所以,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反思,进而改进教学策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和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说明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以下通过一个案例在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的运用来进行简要说明。

(一)案例选编。

在案例的选编上,遵循案例选取的原则,选择一个在线考试系统系统案例,该案例在实际中运用比较广泛,有实用性,并且在网站规划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网站规划与建设基本思路。

(二)案例的实施。

在线考试模块是本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考生登录后,选择考试科目就可以调出试卷进行在线考试。为了实现动态随机不重复的抽取试题,需要在选题过程中每选出一题,就要在试题库中作相应的标志,以便下次不会重复取出此题。试卷出来后要对试题库中的标志位复原。考生的答题信息通过单、复选按钮选择答案来反映。考试结束采取自主交卷和到了规定的时间自动提示有机结合的方式予以实现。在学生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后,接着应该进入考试科目选择界面。学生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进入开始考试界面,由计算机随机提取试题,生成试卷,并开始进行计时。学生即可进入考试答题状态,答完试题后交卷,进入评分界面,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判卷,并把该生考试记录存入数据库,在这个界面上可以返回继续进行考试或回到登录界面。

(三)考试系统原理。

本系统是基于当前流行的b/s模式构架的web应用系统。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架技术。服务器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客户端通过浏览器登录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选择性考试,考试结束后用户答案自动提交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自动对用户的考试进行评分。

(四)考试计时器的设计。

在进入试卷页面后还要控制考试的总时间,在卷面上动态显示目前剩余时间,当总时间已到,系统会自动提交考生的答案,并且把数据库中的相关字段,如jsjjc_dl设置为1,这样他就不能再次进入试卷页面,这段程序利用客户端程序实现,而且在试卷页面加载时就要设置timeout的参数,本例中设它为1000ms,即每隔1秒timeout过程执行一次。其实现的相关程序:

四、结束语。

总之,从学生角度看,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课后实践更加兴趣盎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教师角度看,通过案例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实际制作经验,完善知识体系结构,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

开展案例教学不仅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而且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改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四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vfp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vfp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对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vfp应用。

vf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之一,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向数据库开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能熟练的创建和使用数据库、数据表、视图、查询、菜单、表单和报表,能够开发一个小型的面向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枯燥无味,被动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程序结构,大多数学生学完该课程只能孤立的做个菜单或表单,至于如何将程序设计联系起来开发一个系统,却是一片茫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法,将一个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分解成多个教学实验,每次授课时尽可能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一个相关的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实验连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改善教学,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学习制作一个表单。上课一开始我复习了已学过的与表单制作有关联的工具按钮及命令的使用方法,接着我提供给学生一幅漂亮的事先制作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图,图中功能按钮形状、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窗体内容分布合理,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制作这种效果的表单?”学生首先想到利用“表单设计器”去做。思路是对的,但当请学生实际操作时,他们会发现数据库导航器组合控件的制作非常困难,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查询”功能按钮的设置。同学们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亲自动手制作,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增强了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感性理解,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逐步形成新颖、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教师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开发环境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一个最典型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情况。

1、在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将编写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程序进行演示。

2、结合实例的演示结果,让学生清楚学习vfp的目的以及vfp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教师明确指出,刚刚演示的系统,就是vfp学习结束将要完成的任务。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3、通过对实例的实际操作演示后,学生们会对使用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对vfp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阐明vfp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所有不同,它是一门连惯性的课程,需要从始至终完成一个小型管理系统的制作。

4、将演示的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便可得出结论: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的存储,一方面是对基础数据的操作。

5、让学生打开书上的目录,将下述的分解内容与书中的`章节“对号入座”,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最简单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对vfp课程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配合。

6、在vfp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案例式”教学为主,适当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即把实例中整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分解结果,应用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新课之前,首先给学生演示本节课将要制作的实例,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例如在讲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在《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中,将对象和类通过表单创建、控件的使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界面设计好以后,需要实现系统预定的功能,如鼠标点击“退出”按钮实现退出系统等,这就需要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为“退出”按钮这个对象编写鼠标点击事件代码。通过编写和分析程序代码,让学生了解程序执行过程和程序语句的功能,熟练掌握常用函数、表达式的用法。

7、最后将所有的基本内容讲解完之后,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环节,即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按照系统开发的标准步骤,来完成一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让学生清晰地学会系统开发的完整过程。

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完成把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框架。通过课程实践设计,也让学生亲自实践系统开发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更加深了学生对vfp课程知识完整性的整体认识,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面对这一实际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会受到全方位的考验,这样就能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精心搜集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vfp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因此在vfp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这种方法应当和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解永刚.关于visualfoxpro的案例教学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2003.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五

摘要:通过对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比较研究,就上海电机学院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如何借鉴国外院校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阐述。本项目的研究将为全面落实上海电机学院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数学课程作为技术应用型院校工程类、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以及后继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外很多技术应用型的院校,特别是美国的一些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中很活跃的领域,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在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已越来越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中国虽然与美国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体制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但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不少改革思路和理念,很值得国内技术应用型院校参考和借鉴。下面笔者围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就上海电机学院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院校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分析阐述。

一、改革的意义。

上海电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以技术应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定位的一所新升本科院校,贯彻技术本科教育指导方针,提高技术本科人才综合素质,是目前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如何将这一指导方针融入到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当中,是当前学校数学课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自学校升本以来,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项教改工作。至经过三年的上海市教委“高等数学”重点课程建设过程,目前学校的数学课程已经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基于开放性的国际化视野,以具有技术应用型特色的上海电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美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在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特别是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上)、教材的选用、教学学时、教学手段与新技术应用结合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借鉴和学习国外院校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思想,以完善和改进目前学校数学课程在上述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校办学定位,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同类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二、改革的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对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拟对我校目前数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以往我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过于追求理论的严谨性与内容的完整性,缺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既是优势也是不足,一方面虽然使一些优秀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使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抽象、枯燥和无用,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学校所设置专业的相关联系,不是按各专业需要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缺乏为专业服务的力度。相比之下,美国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明显体现出了贴近实际和为专业服务的理念,特别注重应用,在从教学内容的引出到得出相关结论再到实际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很多脱离学生现有水平和繁杂的推理证明舍弃掉,更多的是引进了贴近实际和专业的应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能力,介绍和加强离散数学和近似的思想,渗透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通过比较,我校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应注重突出应用性和技术实用性的特色,根据不同专业,分析研究如何将数学理论方法与相关的专业内容相融合,研究教学内容应用性的不同侧重性,加强为后继专业知识服务的理念。为此,要专门组织数学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专业数学课程进行描述,以形成各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中应尽可能重视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观点去观察、解释和表述和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选题训练,以突出数学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把实际问题转换成简单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得数学课程学习呈现出“问题—建模—应用—验证”的基本模式,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2.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

当前我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大都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教师仍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老套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过程中又过于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从直观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相比之下,美国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教师的导学和精讲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在能力,在引入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往往通过多媒体课件先给出近似结果,尽量给出几何直观图,做到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另外,还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有的院校甚至整个数学课程都使用matlab、mathematics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使用先进的软件包和信息传递,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使其具备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和可行方案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比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展数学实验,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我校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部分,应主要讲解其实际背景、基本思想及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对学生自学有难度的内容要细讲、讲透,对计算性的教学内容应适当淡化计算技巧的训练,采取笔算和数学软件计算相结合,重点放在对方法的掌握及对式子含义与结果的解释上。另外,可通过建立数学实验室,在教学内容中增设数学实验内容,使学生借助于数学软件,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迅速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办学定位。

3.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我校数学课程使用《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六版)和《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优秀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国内很多院校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在内容、体系及习题等方面日趋成熟和完善,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和风格。从数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这些教材与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数学教材内容体系基本相同,但从教材习题的选择和分布上看,国内教材中的应用题大都仅限于数学知识在物理、几何上的传统应用,缺乏现代信息。相比而言,国外教材的应用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紧密结合了最新的实际问题,包括物理、生物、医学、几何、经济、金融、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真实感很强,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特别是国外教材通过精选一些只涉及较为初等的数学又能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换成简单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为了弥补我校现用教材在应用习题方面的不足,学校数学教研室上半年专门组织教师自编了数学习题册,其中习题数量大、类型多、编排层次分明,收集了很多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题及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题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考核方式方面。

目前我校数学课程考核采用的是以闭卷形式来核定学生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而言,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比如通过课后完成研究性课题作业或小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院校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的先进理念,应研究和改进我校现有的数学课程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做到基础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其中基础考核是以考核学生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理论和基础运算为主,将其作为学生学业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实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比如可对几人为一组的学生进行一次大型作业或数学建模的考核,最终以上述两项考核的加权分数作为学生的综合成绩。

三、结语。

本文基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以具有技术应用型特色的上海电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学校与美国类似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异同点,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目前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将国外的先进教研理念同学校的办学定位相融合,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建设目标,为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柴俊,张晶.美国的微积分教学[j].高等数学研究,,(5):6-11.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素质优秀又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成为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对二外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作了阐述.

作者:林梅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00刊名:南北桥英文刊名:sourthnorthbridge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关键词:二外英语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竞争力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七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潘懋元先生认为,一般将人才类型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季诚钧认为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法》第16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标准定义为:“合理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必要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综合前人观点,笔者认为学术型人才是以掌握科学知识、研究客观规律、揭示技术原理为主,人才按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以掌握技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为主,人才按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合格的基本素质和具有一定特长,一是按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进行培养,使其具备现代工程师的综合素质;二是不苛求学生成为全才,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条件,在某一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形成特长。所以应用型人才特色是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特长突出。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是相对于科学知识,更注重技术知识;相对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创新;相对于某学科知识纵向精深,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相对于实践验证理论,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相对于升学深造,更注重就业导向。所以衡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基本标准与类型标准的有机统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巩固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又多起来。2006和,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把中俄合作推向高潮(,中俄互办语言年)。正如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铭玉所说的那样,伴随着(中俄)两国经贸、科技往来的逐渐正规化,以及双向需求的旺盛,第三次俄语热潮正在到来。这次俄语热是一次理智的回归,它不会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几年即逝,而将是长期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确定:“前中俄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两国贸易额提升到亿美元”的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双边关系在未来将有一个稳定向上、加深和拓宽的过程,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培养既通晓俄语又精通经贸业务人才是市场所需。中俄经贸往来的增多,社会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承之加大。但是不同以往的是现在的中俄合作在领域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变化,中俄合作从农业、林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领域深人到文化、科技、旅游、会展等各个层面,合作的多领域、深层次对新时期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外贸行业目前是吸纳俄语毕业生最多的。一般毕业生进入公司以后,要兼做业务员、跟单等,除了俄语外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

所以从整体上说,俄语的社会需求较好,但是高校俄语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首先从数量上说,我们每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有五、六千人,加上留学回来的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不超过万人。这有点跟不上日渐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学校由于资金、课程设置等原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掌握的是“哑巴俄语”,一到实际场合就表达不好,有些学生虽然上过经贸课程,但却不能在实际贸易环境中很好地运用出来,这样质量的“人才”即便岗位再多,也会面临就业危机。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从总体上我们至少可以把俄语的复合专业划分几个大方向,比如综合性大学可朝向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理工科院校可朝向某一科技专业,外语院校可以朝向俄英双语、语言、文学等。各地区院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走出自己的路子。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地处政治与文化中心为背景,在复合型专业与方向课程上多以外交、外事管理、高级译员和文化交流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则以上海建成为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复合型专业和方向课上多以经济、金融、贸易、管理、广告经济法等方向为主;这样我们可以为国家输送各种专业的复合俄语人才,也会减少因俄语办学口径窄引起的人才拥挤现象。

为了满足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发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和经济学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我们创办了商务方向的俄语专业,从20开始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至今现已有135名俄语学生,专职教师5人,俄语外教2人,特聘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有两人是博士学位,硕士三人。副教授职称2人。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在专业核心课方面我们围绕商务、经贸知识开设了经贸俄语、俄语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课程。这些经贸俄语类课程,使学生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

首先,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属于哪种类型是由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所决定的。虽然在学校和人才方面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但目前我国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混淆不清。很久以来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是语言文学研究型的人才,注重语法和文学教学,这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的初、高中已基本取消了俄语基础教学,所以俄语专业毕业生到中学担任教学工作的机会几乎为零,有些虽然进到地方中学任教,但基本已改科教其它课程了。所以传统的俄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这无形中就导致俄语教学按知识类学科的方向发展,这脱离了学生目前就业所需,这也是俄语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按照课程理论外语为工具学科的分类,我们应把俄语教学界定为以培养俄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侧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四、商务俄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经贸俄语”课程的开设存在以下难点:

1)是无章可循,此课程虽然已经在高校中开设有,但至今在全国性的专业俄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设置有关该课程的内容,并且大纲也是多少年前制定的,各校只是按照“地方性法规”行事。

2)缺乏课外实践平台。“经贸俄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只有在黑龙江、吉林、新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俄语学生这种机会相对多一些,其它地区俄语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觉,不知道课上的内容在何时、何地能用上。

3)“经贸俄语”课程学时偏少甚至致使课程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有的经贸俄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分为3类,即纯俄语语言类教师、经贸俄语类教师、经济贸易类教师。俄语专业教学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和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对于经贸俄语专业来说,有充足的师资来完成俄语语言教学。绝大多数的经贸俄语专业教学也都是由从事俄语语言教学的教师来完成的,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俄语语言知识,但国际贸易知识却相对薄弱,因此造成重俄语轻经贸的现象。这些教师通常只是进修相关的几门经贸课程,并不具备系统的国际贸易知识。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的俄语教学方法一样,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机械地讲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课堂上仍采用大量讲解、填鸭式灌输的老方法,过分强调单词讲解和语法分析,而忽略了经贸俄语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还有有些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未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往往具有盲目性。其结果是使得经贸俄语专业的毕业生俄语的基本功底较好,对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也有了解,但在经贸实践方面却很欠缺,毕业后不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掌握了不少经贸知识,但是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出真正的高级经贸俄语的复合人才,必须引进专业的经贸课程的教师,这样才能拥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商务俄语教学改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改革目标,要贴近实际、建立校企共建的培养环境;实施学校主导,多方合作的培养方式;突出项目载体,做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能力导向,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体系要涵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理论来指导实践。课程之间要优化整合、避免重复,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向商务俄语方向发展。

3.在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广泛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级合作、国际合作来借力发展。设计出“社会实践+校外实践+校内实践”的三类项目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在师资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多元化。

4.学习评价多样化:考试考核方法多样;打破以往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注重学生俄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口语表述”可以在第一学期就进行,可将基础俄语课程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平时课堂上也应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避免“哑巴外语”,避免学生“语法知识”与“口语能力”不同步,避免学生再次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让学生们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应本着考试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原则。

【参考文献】。

连娟,兰宜生。中俄贸易发展的新问题及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进入贸易大国行列后对中俄贸易的透视.西伯利亚研究,2005,32(1)。

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

唐光彤,胡守信。外贸俄语强化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孙玉华,刘宏。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汇总篇八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与特点,丹尼尔·贝尔以技术为中轴,将社会生产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三种形态特征,而云计算、工业4.0等概念揭示了新的社会与产业形态到来,通常将它称为“后信息社会”.

1.从后工业社会到后信息社会。

丹尼尔·贝尔广义化了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概念,将群体的、简单的、自足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过程,延拓到个性的、复杂的、协同的、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活动,其理论以人作为社会对象分析,揭示了新的人类社会劳动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生产形式逐渐形成,后信息社会接踵而至。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了“真正的个人化”,一是个人选择丰富化,二是个人与环境能够恰当地配合。

在后信息时代里,机器对人的了解程度不亚于人对人的了解程度;不存在时空障碍,人们可分散在多处工作和生活。

从产业的视角出发,经由产品应市、消费、淡出过程观察后信息社会的生产形式特点。工业化融合信息化,社会变革加速加剧,仅从一个构想开始,到产品设计、样品研发、成品测试、组织生产的研制过程短暂高效,队伍精悍紧凑,系统集成及横向协作比重增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技术支持成为企业的一个支柱。另一方面,一种产品的创造者同时是其它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知识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强化了现代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制造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反映出产业经济快捷、便利、智慧、扁平的新特点。

现代生产过程代工现象日益普遍,规模生产甚至就是代工集成的过程,直接从事加工生产组装的人力更少,知识技能要求更低。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由以往的企业独自行为演变成多个上游企业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帮助产品迅速进入市场,企业从独立研发发展到购买配套、委托设计,甚至是以企业购并形式丰富自身的知识产权库容,新的产业模式将现代信息和物流网络利用到了极致。

互联网经济推进乃至颠覆了传统的产业、金融和商业观念,促使企业兴衰加剧。创新公司与风险投资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特点。行业垄断的壁垒消除,资金和技术入门的门槛变低,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面市的短周期压力,使得大量创新公司不断新生消亡,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创新理念的原生地和创新技术的储备库。

2.新的产业结构引导人才需求走向。

后信息社会的产业既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标准,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素养要求。市场既需要专业精尖人才,更需要知识面宽泛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大量的业务应对人才。在当代社会的人才结构里,精通某一专业的人才和知识结构全面的通才在就业市场中同样受到欢迎。职业心理学认为,个体需要对自身的.特质进行充分挖掘,准确定位,对职业生涯进行提前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充分就业,不仅指绝大多数人有业可就,更指就业的品质和水平,高质量的就业使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同时获益。因此,因人施教、因需求学应该从大学开始。

二、社会需求推动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紧随社会经济形势,同时应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多年来,大众化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素质提升起到了深刻长远的积极意义。

1.高等教育自身的困惑触发创新。

人才培养需同时考虑目标、标准、质量、方向等培养要素,既要达成培养目标,又要兼顾学生利益,因而需要不断地更新培养方式和调整培养方案,以保证教学质量并适应社会需求。这一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与挑战。

(1)教育个性化与绝对标准间的矛盾。落实培养目标、确保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技能的过程是个诸多教学元素的交集,尤其要求接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通过统一化的考核标准。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容易受到短板效应约束,相对化地处理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会影响教育声誉。

(2)基础与专业、全面与专长间的矛盾。如何把握好一般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各环节的比例侧重始终是难解之题。

(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差异。当前专业构成多是按国家规划的学科专业门类设置,体现学科意义上的独特性和专门性,其主干课程体系也有框架,导致专业系统性与职业多样性的矛盾,培养尖端人才与因人施教的矛盾,培养方式的局限与社会经济需求的矛盾。破解对策之一是发挥个人兴趣爱好,为部分志向趋异的学生提供跨专业、多专业、专业融合、甚至弱化专业的选项,如本文所论述的跨专业培养。

(4)学生个人兴趣专长与限定方向的矛盾。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某个定制专业中发挥学能潜力、取得学业成效,这种偏离成分如果过大,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2.部分毕业生认同复合专业培养形式。

(1)对271位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有近三成的毕业生第一年愿意考虑从事专业倚重性不高的工作,随后兴趣持续向专业宽泛岗位转移,五年时该热衷度达四成多,如图1说明了期望趋势。对跨专业多学科培养方式的看法,受访者认为如表1.(2)毕业生对专业宽泛化的教育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对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的职业适应度做了认同排序,如表2.

三、国内外高校专业多样化办学的经验梳理。

1.部分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发达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相似的难题,不同国家地区的办学经验各有侧重,总的思路是坚持绝对标准以保证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密切关联的大学类型,加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升专业水平,以学分制为求学者提供利于个人发展的选择。

德国以坚持标准为其主要特征,始终重视传统主干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专业融合,一种是基于某种主干专业的,侧重该专业某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食品工程的奶制品专业;一种是不同专业课程模块组合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如电子信息及市场营销、机械工程及市场营销等专业。德国高校广泛施行第二学位,一般第二专业为与主要专业不同的学科大类专业,比如工科专业学生可以再读人文社科专业的第二学位。

对未能通过某专业的课程考核按规定不能再读此专业,只能申请更换其它专业。“注重宽基础和学科交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跨学科知识的广博性,注重通才教育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一贯特色。”

美国大学以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培养方向见长,“强调科学学科的重要性,主张加强科学学科和实用课程的教学,重视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主张采用宽泛的选修制。”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利于个人发展的培养过程、体现人性化。“一般情况下,美国本科生入学之后,必须在头两年里选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里的课程,获取规定的学分;在大学的后两年里,学生必须确定自己的专业,即自己的主修方向,并根据所选专业的有关规定,选读‘主修’课程和‘副修’课程。”前两年是最艰难的学习时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继续在某个专业学习,也逐步铸就了学生后继学业的学科大类,许多大学重视通才教1选择有依赖关系的课程模块,逐步进入专业领域,乃至形成最终的专业。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灵活便捷的选课过程,为学生的深度或者广度学习提供了充分可能,课程质量标准的统一,又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了保证。

日本大学强调本科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一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二是加强学生通用技能的掌握;三是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及志向性的培养;四是加强学生综合学习经验和创造思维、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大学的学分制度和学分计算方法相对灵活,不受科目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按照专业、兴趣爱好及将来出路选修所喜好的科目,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日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必修课程在减少,选修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中的学分制和选修制管理制度引自美国,其核心是崇尚自然,推崇学生个性发展。所以,学分制本质上是学生学习自由度的延伸,这种自由度集中体现在选修制的深度与广度上。从实质上说,选修制和学分制体现的就是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课程管理能够服务于学生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体选择,鼓励自由竞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2.国内高校专业多样化的实践。

超前的专业选择和随后的课程学习会使少部分学生不适应,会产生厌倦专业或更换学习方向的想法,长期以来国内不同背景的大学对于跨专业、专业融合、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做了有成效的工作,表3列出了国内专业多样化的几种主要形式与限制因素:

在统一高考和提前填报志愿入学的情况下,学科分类和专业选择的壁垒作用始终存在,多数学校还是以面向专业自然班为主要施教单位。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照顾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始终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四、跨学科专业教学形式的探析。

本文提出的融合多专业的跨专业教学形式,指的是基于一个基本学科专业的基础学习,允许学生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完成规定学分和各教学环节,达到毕业要求。

1.跨学科专业培养的优势。

在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基础教育框架内,开设跨学科专业的教育形式,相对弱化特定专业,允许部分学生组合选择多专业的课程模块完成学业,甚至可以跨越学科门类,侧重培育综合素养。比如机械大类的学生可以选学40%的通识与人文课程、20%的基础课程、15%的设计课程、15%的信息课程、10%的专业课程。其优越性体现在:

首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科交叉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架构,改变定向思维方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次,有利于融通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和志向灵活选择课程模块,既有专业化程度高的专门方向的教学与实践,也有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的复合专业选择。再次,有利于推动充分就业。跨学科专业培养开辟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通识教育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促进就业择业的新途径。最后,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效益和教学质量。对于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释解了坚持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步新技术、又多专多能教育之间的应力,提高了资源效益。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可以把握绝对标准。

2.实施构想。

在现行学分制教学的框架内,保证学业的完备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按照方向、平台、限制等约束条件,允许学生在一定学科专业范围内组合选修课程模块。

各专业设计提供一批课程模块,各门课程标注分类属性与分级难度系数。不同级别课程学分的完成情况,以及不同类别与级别课程的冲抵方式将作为毕业及学位授予的基准。结合学分制的选课、确认、考核、重修等过程,所有课程的考核应保持标准和规范。课程模块作为基本选择单位,有多种组合形式,一个课程模块由2~3门课程构成,6~8学分左右,至多两个学期完成,这些课程在内容上有直接的依存关系,面向基本知识铺垫、专业技术展开,辅以必要的实践环节。

除参与基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外,跨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做某专业方向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方式参加毕业教学环节,还可以补充学习部分课程模块。获得所有规定学习环节的学分后,学历学位可以按原基本专业或侧重专业认同。毕业专业可以是复合型的,如机械制造-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授工学学位),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授经济学学位)。

3.保障措施。

跨学科专业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催化衍生的一种局部化的教学改革,依托基础学科专业面向部分学生开展,需要相应的保障条件:

(1)开展课程模块的建设。包括课程模块要求、在专业系统中的节点位置、资源条件配属、教学团队整合等方面内容。推广适合课程模块选择的教学机制,课程模块作为学生选课、营建个人专业方向的基本单元。

(2)学校设有课程宏观建设以及认证监管的机构。一要协调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二要融专长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三要制定课程模块的属性与级别,规定满足学科学位和专业定向的基本学业要求;四要审核确认学生研修的学分符合某专业或某跨学科专业的毕业要求。

(3)设计,公布专业学习路线图样本。此图标明基本的课程模块和其它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规划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

(4)完善教学教务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的选择与开设运行,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完备学习计划,确保完成必须的教学环节。

为了顺应后信息社会的变革趋势,突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与职业规划需求,适应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不断转变观念,完善多种类型的现代本科教育体系,开发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适度灵活的学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曹莉莉:《德国高校本科课程设置原则及结构模式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第6期。

[2]郭德红:《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实践发端》,《教育与职业》第18期。

[3]郭德红:《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学习制度》,《教育与职业》第22期。

[4]有力郭德红、吕世彦:《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北京教育》年第4期。

[5]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书院制》,《肇庆学院学报》20第1期。

[6][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7]丹尼尔·贝尔着,高铦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出版社版。

[8]高桂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高教发展与评估》年第3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