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4:49:43 页码:9
最新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优秀15篇)
2023-11-23 04:49:43    小编:ZTFB

人生是一次次的试错与总结,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以拓宽思路和提升自身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力为本位,它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职场。本文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为案例,探讨了如何有效而具体地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项目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它使全球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革命,也为我国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高职英语与项目教学法。

1.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于10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一个原则,两个并重”,即高职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英语能力并重。要求中所提出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能更有效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2.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辞海》对工程意义上的项目的定义是“具有独立设计的文件,竣工后能独立发挥设计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能的工程,可以指建设项目,也可以指项目中单项工程”。[1]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实施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活动。它以“项目”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者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满堂灌”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毁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授课主要方式是通过语篇教学让学生掌握单词、短语和语法。整个传统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理论教学为重点。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以“英语+专业”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很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职场。通过“项目”,培养高职学生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得到很明确的体现。

本文作者实施项目教学的材料为《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的(读写教程3)iamhome(我回家了)[2],实施项目教学班级为旅游1001班全班。本篇课文主要内容如下:为改变大家对美国的家庭观念,文章讲述了美国人家庭中难以割舍的亲情,也让读者感受到美国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一样,都有强烈的思乡情感。项目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可将其细化为以下五大环节。

1.确定项目。

确定项目时,要求教师要因学生而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学生的英语能力来确定项目。英语教学不像在财会、机电、焊接等专业课教学有着显著的'操作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显而易见的一些任务。基础英语教学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项目,也可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引申。根据学生专业和本篇课文的特点,由此派生出跟日常生活相关或以职业为导向的项目即welcometomyhometown(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此项目对旅游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它能够将学生的专业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2.项目分组与明确项目任务。

如何将全班合理的分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组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3]。基础英语的项目分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如将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其内部成员展示自我机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如将英语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分在一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小组成员无所适从,结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有必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学习成绩、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等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4]。根据学生专业和生源地,作者将旅游1001班38位同学大致分为内蒙组、宁夏组、陕西组,但由于本班将近三分之二的同学为陕西生源,又将其细分为关中组、陕南组和陕北组。

为了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师可将总项目细化。项目任务的细化可以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5]。教师可将“欢迎来到我家乡”的总项目任务具体化为:

ationofthewelcomingspeech.

uctiontothescenicsite,localhistory,localculture,localflavor,handicraft,etc.(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方面,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gahotel.

ll.

3.自主探索与项目制作。

自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来做项目准备,无疑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小组成员间讨论中,学生展示了思维的多样性。小组成员对家乡的景点、风味和家乡的旅游路线、文化和历史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小组成员还对项目的展示方式提出建议,如照片、图片、录像、角色扮演等。由于高职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可将自己平时积累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也可提供相关词汇和固定句型,以强化其表达能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如需帮助,如打印,相机、碟机、多媒体教室等,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对未来所从事导游职业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4.汇报成果。

汇报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和再学习的动机。学生汇报过程应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果小组成员在汇报中由于紧张而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时,教师可依据情境给予帮助或提示,而不能随意打断或终止汇报。如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语言方面的表达错误,应该在该汇报结束后给予批评和指正。

(1)角色互换:角色互换能使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自己的任务做充分准备,且能各展所长。在执行细化项目时,汇报人可通过轮换的方式。如致欢迎词时,我们可让那些性格开朗、英语基础较好的成员来完成;介绍家乡的具体特产或者风景时,可让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成员来完成,因为充分的准备可使成员对具体的项目能有较完美的汇报。

(2)图片展示:成员通过曾经的旅游照或者整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景区、手工艺品、风味小吃等。图片展示让全体同学在欣赏美景、了解家乡的同时,快乐地学习英语。

(3)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将准备好的素材做成ppt,像专业导游一样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在ppt的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丰富了词汇量,增加了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4)模拟带团:如在预定宾馆的任务中,小组将其成员分成三部分:导游、游客和酒店服务人员。导游带游客入住酒店后,却发现酒店有很多方面难以令人满意,于是导游、游客和酒店服务人员间展开对话和调解。模拟带团不仅能很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随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

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可分多种形式,如口头和书面评价;具体任务评价和总体项目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学生在自身优点被他人承认的过程中由于产生喜悦的心情而形成自信,这种自信会使学生相互激励,从而形成共感―互动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6]。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准备和汇报给予表扬,然后指出学生在项目准备不足之处和汇报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错误。其次教师的点评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时,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不足之处,使得英语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总结。

经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教学法能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使高职英语教学迈开了新的步伐,它也将更有效的推动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385.

[2]郑树堂,胡全生.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3)[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3.

[3]陆波.高职高专英语项目教学法小组活动探析[j].吉林: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21.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7:116.

[5]刘福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5.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二

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瑰宝,为全球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将迎来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开始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1],传统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形势,就必然要做出改革。我校为师范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开设了中药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培养,在为当地医药企业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在认真反思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力?为适应这些变化,我们要从多角度来审视中药学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为此我们开展了中药学专业本科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我校自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本科以来,在以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为蓝本,参考各地中医药院校,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等,结合“通化医药城”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中药学专业的培养上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视学生高等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训练,重视学生的实习、见习环节,建立多个实习基地,能够让学生学到生产的实际知识和内容,以学科交叉、理论与实验并重,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潜力的开发[2]。

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通化地区的医药企业就80多家,成为通化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就更应该强调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拓宽专业知识范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我校的中药学专业在被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首先,夯实基础,强化学科基础。适量增加一些专业课的学时,增加实验实训室,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西药和与临床有关的课程,如药物化学、西医学、临床药理学等。其次,增加中药学专业前沿学科的讲座,如分子生物学、中药市场营销等,而在学生的选修课中开设了中药资源学、药品gmp、中药合理应用、药物毒理学、中药美容学、中药与保健、中药化妆品学等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中药学科领域了解更多,为今后的就业方向打下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但中药学专业是个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内容通过野外采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和主动的探索。其中药理学、中药化学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某些课程的性质,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启发式、问题式[3]、讨论式、模拟式、参与式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1.“将专家请进来”的教学方式。比如将医药企业的研发主管、生产技术专家、医药营销精英请进校园课堂,为学生讲授《新药研究与开发》、《制剂设备与厂房设计》、《医药市场营销》等课程部分内容,或是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讲解新药研发现状、国家对医药企业的要求、各企业的营销理念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医药现状。2.“带学生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将《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学》、《制剂设备与厂房设计》等课程内容预先设计成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医药企业或医药公司见习、参观,从药材入医药企业的第一步开始,到制备成中成药成品,完成一次制药过程,在此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聘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专家实地授课、指导,再由授课教师进行知识汇总。这样对于枯燥的理论有了实际认识和结合。3.“本科导师制”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己对学科方向的兴趣爱好或是教师在教学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从大二年级由教师指导学生提早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实验课程的改革。

学生实验的完成过程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验课的教学更是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开展的实验课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环节都是指导教师预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学生参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能够认真,肯定能得出预想的实验结果。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各门实验课相对独立,没有关联。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也对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重新编写实验教学讲义,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每个实验前,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大量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解释说明,由任课教师把关,整个实验过程,由任课教师对实验安全进行把控,并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情况给予适当指导。我们从培养学生的本科能力出发,结合中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将实验课有机结合,以长白山的药用资源为基础,如从某种药材的采摘、筛选、提取到成分鉴定,还有药理活性的研究,最后到中药制剂的成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学过的课程系统地串联起来,涉及的课程有《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药剂学》等,达到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从本质上来讲,这个实验过程就是一个较系统的中药制剂制备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某种新药的研发过程,本科生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就体验到一个药品品种简单研发的过程,这样的实验课会使学生产生好奇、探索的兴趣,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管理体系改革。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长白山药用植物实验室,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中药学知识相关的技能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开放实验室既为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及科研活动提供了实验场所,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提供了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区优势,与地区各大知名医药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本院教师和企业带教老师共同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实践管理规章制度[4],对学生的实习、见实情况进行各指标的考核,并逐渐使制度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转。这些实习基地的指导力量较强,项目丰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借此机会,企事业的带教教师可以了解本学院教师的科研动向,结合自身实际,优势互补,加强双方的合作;同时,增加了校企双方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六、强化素质教育改革。

传授专业文化知识,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具体到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上,要适应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需要,在学好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应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素质,做全方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校园氛围,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长白山药用植物社团,来提高专业知识能力。两年来,组织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参加由通化市政府主办的“长白山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大型学术会议。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的教学培养上发生很多变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本科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3]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1(5):1-4.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三

摘要:网站规划与建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这给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对网站规划与建设的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网站规划与建设》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开发与建设的能力。通过本人在这门课的教学经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现状,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因此,在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传统的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一开始都是对一些关于网站理论知识、常用的网站开发语言的学习等,这些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其次是学习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制作、网站规划等,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上看,这样安排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却并不适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不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案例为中心,从简单的案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知识点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从而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这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随着学生完成的案例积累,学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渐提高。每完成一个案例,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大大提高。

根据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引人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际应用中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法相反,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规划、设计、开发与实现,使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将抽象的原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从而促进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的准备和选编。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案例的选编是至关重要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要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选编。如张新平在总结案例教学中提出案例选取时要注意以下四点:案例要精、案例要实、案例要新、案例要深。不同的学科在案例选编时既有共同点也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稍有侧重,对于程序设计教学而言,根据程序设计本身的特点在案例选取方面还要注重精和实,并且案例要有一定的扩展性和深度。在相关程序设计案例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在实施案例教学当中,他们在案例的选取时过于丰富,也就是几乎在每一个章节都编写或者选取一个小案例,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只是认为不太妥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1、从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的区别来说,案例应该在教学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多的案例给人感觉就像举例教学,这样就失去案例教学应有的特征和效果。

2、从程序设计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时数少,如果选取过多的案例,在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上就很难把握,并且太多案例的.选取对于教师来说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张继学分析我国目前案例教学现状时指出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不高。而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而言,经典的案例并不是很多,要么太陈旧,要么太大、太深不适合教学的要求,大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去编写。

3、从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来看,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发软件和设计软件,既要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也要让学生清楚开发一个实际的工程的基本流程和软件的计算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要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

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案例选取时,根据这门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的特点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一到三个案例,并且要有扩展性。

(二)教师素养的提高。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养及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例的选取来看,由于要选编经典、切实可行的案例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方面要进行改善。如何运用好案例,发挥案例教学能效及功用需要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案例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1、案例讲解法;2、案例分析法。案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些应用性很强的案例,放弃逻辑讲授而直接用案例讲解来教学,这里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对于案例而言,由于它并不能包含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全部内容,特别是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相对比较强的内容,虽然案例教学在实用性和重应用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上不如传统教学有优势。所以,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反思,进而改进教学策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和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说明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以下通过一个案例在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的运用来进行简要说明。

(一)案例选编。

在案例的选编上,遵循案例选取的原则,选择一个在线考试系统系统案例,该案例在实际中运用比较广泛,有实用性,并且在网站规划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网站规划与建设基本思路。

(二)案例的实施。

在线考试模块是本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考生登录后,选择考试科目就可以调出试卷进行在线考试。为了实现动态随机不重复的抽取试题,需要在选题过程中每选出一题,就要在试题库中作相应的标志,以便下次不会重复取出此题。试卷出来后要对试题库中的标志位复原。考生的答题信息通过单、复选按钮选择答案来反映。考试结束采取自主交卷和到了规定的时间自动提示有机结合的方式予以实现。在学生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后,接着应该进入考试科目选择界面。学生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进入开始考试界面,由计算机随机提取试题,生成试卷,并开始进行计时。学生即可进入考试答题状态,答完试题后交卷,进入评分界面,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判卷,并把该生考试记录存入数据库,在这个界面上可以返回继续进行考试或回到登录界面。

(三)考试系统原理。

本系统是基于当前流行的b/s模式构架的web应用系统。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架技术。服务器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客户端通过浏览器登录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选择性考试,考试结束后用户答案自动提交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自动对用户的考试进行评分。

(四)考试计时器的设计。

在进入试卷页面后还要控制考试的总时间,在卷面上动态显示目前剩余时间,当总时间已到,系统会自动提交考生的答案,并且把数据库中的相关字段,如jsjjc_dl设置为1,这样他就不能再次进入试卷页面,这段程序利用客户端程序实现,而且在试卷页面加载时就要设置timeout的参数,本例中设它为1000ms,即每隔1秒timeout过程执行一次。其实现的相关程序:

四、结束语。

总之,从学生角度看,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课后实践更加兴趣盎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教师角度看,通过案例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实际制作经验,完善知识体系结构,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

开展案例教学不仅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而且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改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四

关键词:。

摘要:。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要求师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精心组织和互动,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approach)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1)教授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进行分析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金融市场运动规律更加复杂,金融工具形态也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今金融世界的这一变化节奏。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笔者认为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法。

一、新形势下金融学教学面临的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机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出新。生机勃勃的金融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同时也对金融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金融管制在国际范围内的放开深刻地影响并改变全球金融业的面貌。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再加上互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使用,使目前的金融产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金融学所蕴涵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显地落后于金融实践发展的要求。必须对金融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比较重大的调整,以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将金融电子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等新兴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金融学还应当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对开放条件下金融经济运行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研究,及时将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活动内容之中,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二、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实验证明,常人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15%,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量为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住的内容高达65%。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通过呈现听觉和视觉材料,再经过分析讨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金融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不断提高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实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地呈现的是个体学习,而合作学习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增强了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则更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且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了解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国际上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实践案例。因此,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得到的启示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了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索,自主实践。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案例,了解案例的相关信息,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抓住关键问题思考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提出看法和观点。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宣读各自的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之间再进行相互提问和答疑讨论。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担当导演的角色,对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通过有效的控制讨论过程,提示思考线索,提供分析方法,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争取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讨论的方向。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金融业务操作也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哪个方案最优,或者说哪个方案不可行。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适当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阶段性成果时,给予认可。鼓励学生积极充分参与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暗示、引导、激发和肯定,增强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甚至表面看是“异想天开”的方案,教师要善于从中看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路。

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典型案例,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整理,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控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编写。金融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因此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后接着要展示案例,展示案例的时间比较灵活,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展示,也可在讲授知识之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师总结和评定成绩。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的态度,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然后重点阐述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个人看法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讨论所获得的主要观点,对照个人的分析找出差距和改进之处,最终形成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教师再对呈交的案例分析报告加以点评,打出成绩,发还给学生本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问题分析的准确程度,又可以让有疑问和进一步思想的学生继续和教师探讨。

金融学教学偏重于理论的讲述,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教材侧重于制度性规定,操作性不强。如果仅讲述课本理论,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内容繁杂、须记忆内容众多,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基本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用所学理论知识,在专业领域的更广阔范围内,分析现实问题,寻找一般规律和方法,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予以综合运用,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在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杜莉,王倩.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资源培养金融创新人才.中国高等教育..(5)。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本文就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一、教辅手段——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静态信息动态化,有利于反映生产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药厂gmp车间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很少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而使用影像资料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生产过程,轻松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的直观认识。使用影像资料可生动直观地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配以解说等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且逻辑性强,印象深刻。利用flash动画模拟制药设备运行状况,有利于讲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讲解压片机的构造和原理时,用flash动画表现压片过程中上冲、下冲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压片的细节过程有一定认识,再用录像展示压片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药药剂学授课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新剂型比较抽象,实践教学中又不能涉及,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图片则可形象展示其外观或内部构造,有利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如利用实物照片展示纳米乳剂的透明外观及普通乳剂的白色浊液,进而指出纳米乳剂因其质点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而使光线可透过形成透明外观,可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再如用图片展示微囊、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结构或其电镜照片,形象而直观,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口述描绘。

(三)信息量大,可灵活调整,容易跟踪学科前沿,形成对教材的补充。

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又受篇幅所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通过查阅文献或结合自己的科研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靶向给药中的受体途径,近年来病理学的研究特别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诸多的受体途径,教材中均未涉及,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科研动向。

(四)可形成网络课件,打破授课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复习相关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就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对在课堂授课中不善于表达个人疑问的学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亦可在网络平台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对授课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药药剂学课程直接与生产实际相关连,实践性强。为弥补欠缺生产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拍摄的常用中药制药设备工作运行以及常见剂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逐步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理论课教学相对抽象、空洞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本课程组成员承担着国家支撑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应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基础的科研素质的养成。针对本课程属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发展较快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学科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信息,每学年与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授课对象有近8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掌握的本行业的相关信息、动态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就业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验证性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手技,达到合理安排、规范操作的效果;设计实验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除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以外的三个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训练达到基本掌握能根据处方特点、要求以及临床需要,进行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中药制剂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和优选。

四、充实“综合技能培训”的内容。

“综合技能培训”(中药药剂部分)主要是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对其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常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调试、保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与中药生产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结合实例介绍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程序、基本运营情况以及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技巧等,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生对中药生产企业管理运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对学生毕业前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四问”教学法。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质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四问”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还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出疑点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时,适时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导向式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在较为关键之处,提出彼此相关的问题,连续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和总结;提出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变换思维角度,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开拓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设计互逆式问题,启发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考,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引入pbl教学法,并形成自己特色。

我们在中药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题目为“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的pbl教学,先由主讲教师制定出pbl教学法实施计划,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课讲授的中药制剂的浸提、分离、纯化、浓缩的单元操作及浸出制剂的制备内容,每组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处方,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制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药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结语。

在培养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中药学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时军等.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14(12).

[3]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3(3).

[4]王英姿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2012,31(1).

[5]沈岚等.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药学教育,,23(6).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素质优秀又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成为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对二外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作了阐述.

作者:林梅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00刊名:南北桥英文刊名:sourthnorthbridge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关键词:二外英语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竞争力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七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潘懋元先生认为,一般将人才类型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季诚钧认为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法》第16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标准定义为:“合理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必要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综合前人观点,笔者认为学术型人才是以掌握科学知识、研究客观规律、揭示技术原理为主,人才按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以掌握技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为主,人才按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合格的基本素质和具有一定特长,一是按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进行培养,使其具备现代工程师的综合素质;二是不苛求学生成为全才,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条件,在某一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形成特长。所以应用型人才特色是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特长突出。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是相对于科学知识,更注重技术知识;相对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创新;相对于某学科知识纵向精深,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相对于实践验证理论,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相对于升学深造,更注重就业导向。所以衡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基本标准与类型标准的有机统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巩固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又多起来。2006和,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把中俄合作推向高潮(,中俄互办语言年)。正如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铭玉所说的那样,伴随着(中俄)两国经贸、科技往来的逐渐正规化,以及双向需求的旺盛,第三次俄语热潮正在到来。这次俄语热是一次理智的回归,它不会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几年即逝,而将是长期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确定:“前中俄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两国贸易额提升到亿美元”的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双边关系在未来将有一个稳定向上、加深和拓宽的过程,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培养既通晓俄语又精通经贸业务人才是市场所需。中俄经贸往来的增多,社会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承之加大。但是不同以往的是现在的中俄合作在领域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变化,中俄合作从农业、林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领域深人到文化、科技、旅游、会展等各个层面,合作的多领域、深层次对新时期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外贸行业目前是吸纳俄语毕业生最多的。一般毕业生进入公司以后,要兼做业务员、跟单等,除了俄语外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

所以从整体上说,俄语的社会需求较好,但是高校俄语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首先从数量上说,我们每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有五、六千人,加上留学回来的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不超过万人。这有点跟不上日渐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学校由于资金、课程设置等原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掌握的是“哑巴俄语”,一到实际场合就表达不好,有些学生虽然上过经贸课程,但却不能在实际贸易环境中很好地运用出来,这样质量的“人才”即便岗位再多,也会面临就业危机。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从总体上我们至少可以把俄语的复合专业划分几个大方向,比如综合性大学可朝向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理工科院校可朝向某一科技专业,外语院校可以朝向俄英双语、语言、文学等。各地区院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走出自己的路子。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地处政治与文化中心为背景,在复合型专业与方向课程上多以外交、外事管理、高级译员和文化交流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则以上海建成为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复合型专业和方向课上多以经济、金融、贸易、管理、广告经济法等方向为主;这样我们可以为国家输送各种专业的复合俄语人才,也会减少因俄语办学口径窄引起的人才拥挤现象。

为了满足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发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和经济学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我们创办了商务方向的俄语专业,从20开始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至今现已有135名俄语学生,专职教师5人,俄语外教2人,特聘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有两人是博士学位,硕士三人。副教授职称2人。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在专业核心课方面我们围绕商务、经贸知识开设了经贸俄语、俄语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课程。这些经贸俄语类课程,使学生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

首先,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属于哪种类型是由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所决定的。虽然在学校和人才方面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但目前我国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混淆不清。很久以来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是语言文学研究型的人才,注重语法和文学教学,这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的初、高中已基本取消了俄语基础教学,所以俄语专业毕业生到中学担任教学工作的机会几乎为零,有些虽然进到地方中学任教,但基本已改科教其它课程了。所以传统的俄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这无形中就导致俄语教学按知识类学科的方向发展,这脱离了学生目前就业所需,这也是俄语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按照课程理论外语为工具学科的分类,我们应把俄语教学界定为以培养俄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侧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四、商务俄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经贸俄语”课程的开设存在以下难点:

1)是无章可循,此课程虽然已经在高校中开设有,但至今在全国性的专业俄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设置有关该课程的内容,并且大纲也是多少年前制定的,各校只是按照“地方性法规”行事。

2)缺乏课外实践平台。“经贸俄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只有在黑龙江、吉林、新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俄语学生这种机会相对多一些,其它地区俄语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觉,不知道课上的内容在何时、何地能用上。

3)“经贸俄语”课程学时偏少甚至致使课程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有的经贸俄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分为3类,即纯俄语语言类教师、经贸俄语类教师、经济贸易类教师。俄语专业教学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和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对于经贸俄语专业来说,有充足的师资来完成俄语语言教学。绝大多数的经贸俄语专业教学也都是由从事俄语语言教学的教师来完成的,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俄语语言知识,但国际贸易知识却相对薄弱,因此造成重俄语轻经贸的现象。这些教师通常只是进修相关的几门经贸课程,并不具备系统的国际贸易知识。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的俄语教学方法一样,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机械地讲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课堂上仍采用大量讲解、填鸭式灌输的老方法,过分强调单词讲解和语法分析,而忽略了经贸俄语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还有有些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未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往往具有盲目性。其结果是使得经贸俄语专业的毕业生俄语的基本功底较好,对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也有了解,但在经贸实践方面却很欠缺,毕业后不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掌握了不少经贸知识,但是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出真正的高级经贸俄语的复合人才,必须引进专业的经贸课程的教师,这样才能拥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商务俄语教学改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改革目标,要贴近实际、建立校企共建的培养环境;实施学校主导,多方合作的培养方式;突出项目载体,做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能力导向,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体系要涵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理论来指导实践。课程之间要优化整合、避免重复,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向商务俄语方向发展。

3.在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广泛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级合作、国际合作来借力发展。设计出“社会实践+校外实践+校内实践”的三类项目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在师资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多元化。

4.学习评价多样化:考试考核方法多样;打破以往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注重学生俄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口语表述”可以在第一学期就进行,可将基础俄语课程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平时课堂上也应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避免“哑巴外语”,避免学生“语法知识”与“口语能力”不同步,避免学生再次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让学生们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应本着考试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原则。

【参考文献】。

连娟,兰宜生。中俄贸易发展的新问题及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进入贸易大国行列后对中俄贸易的透视.西伯利亚研究,2005,32(1)。

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

唐光彤,胡守信。外贸俄语强化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孙玉华,刘宏。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八

《成本会计》是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要课程,《成本会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内容,熟练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独立组织、完成成本核算,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因此,《成本会计》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职业类学校在《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职业类学校在《成本会计》教学方面,存在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造成学生学会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相互脱节,实际教学效果与培养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的预期目标相距甚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存在不足。《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习教学是成本会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职业类学校讲授《成本会计》课程时,往往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实习教学,教师按大纲讲课,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只传授理论知识,轻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成本会计》教学计划中理论课课时比例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而且实习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如何加强《成本会计》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成为《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中心。

(2)现行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目前,各类职业学校《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大多学校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理论课,完成理论课教授以后,让学生集中时间进行模拟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完全脱节,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能与模拟实训内容相融合;学生毕业前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短时间实习,由于本地区企业较少,可供学校选择的企业不多,学生实习过程中很难接触到成本核算的内容,即使接触到了相关内容,由于实习计划不切合企业实际,也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实训的内容与企业的核算内容大相径庭。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的教学方法,存在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割的弊端,造成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觉《成本会计》很抽象难懂,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整体的把握,得到的只是知识的片段;《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割裂,造成学生只会做练习过的成本核算内容,不能将成本会计核算的每个步骤串连成一个整体。到单位实习时,学生就无从下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3)现行的《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匮乏。现行的《成本会计》实习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没有独立的系统,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专业实习就是简单安排学生到接纳单位“镀金”,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三者中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造成学生的专业实习缺乏目的性;加上有些单位成本会计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会计业务水平不太高,使《成本会计》的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做好职业学校《成本会计》实习教学的对策。

针对现代《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成本会计》自身的特点,为改善成本会计的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案例教学法。职业类学校学生基础一般较差,学习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对工业企业实际生产流程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进行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实习专题,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授的内容分为简单、一般、难点。简单、一般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针对成本会计中的难点内容,教师应广泛收集有关企业的相关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从企业背景、核算原理、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将抽象的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以案例引导、启发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成本会计》的实习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运用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对抽象语言的理解,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其理解相关学习内容,我们可以把相关实训课题通过画面、流程图、动画等手段模拟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过程、重点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等内容相对枯燥,课堂讲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好的实习内容,应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制作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必定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像“成本会计对象”“产品成本构成”“生产费用分类”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布置学习内容,把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以思考题的方式写出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巡视课堂,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学后教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成本会计》的实习教学实践中,除了采取以上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应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社会调查、课题设计等实践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内容根据“岗位适应性、行业载体、核算为主兼顾管理”原则进行取舍,以增加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坚持理论教学和“成本会计岗位实训”有机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合理设计《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体系,依据《成本会计》实践工作岗位需求,确定适合的实践工作岗位,加大实习教学。这样,一定能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成本会计人才。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九

施宁菊。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autocad软件在园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是很重要也是使用最多的一项内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与简单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实践与操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积极动手操作,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autocad;基本绘图工具;基本修改工具;案例教学法。

一、autocad软件的教学内容。

autocad软件是绘制园林设计与施工图纸的一种工具,它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开设《园林cad》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绘图环境设置、图层与对象特性、样式(文字样式、标注样式、表格样式、点样式等)、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图块与图案填充、文字与尺寸标注、图纸打印与输出等。

二、学情分析。

与理论性学习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喜欢动手性学习,也就是更喜欢实践操作类的课程。autocad软件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经常练习才能很快地掌握每个工具的使用。

通常学生开始用autocad软件画图时会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仅仅让学生操作各种繁琐的命令,而没有结合案例来画图,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没有成就感,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画图的兴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上课效果,使实践课变得像理论课一样枯燥,缺乏活力。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积极、不主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讲授式与练习式相结合,即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将操作的要点一股脑儿全部交给学生,然后学生按照老师演示方法进行练习。

以画矩形为例。

然后通过画矩形,分别介绍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和宽度(w)的用法。

最后学生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进行练习。

四、案例式教学方法初探。

1.案例式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具体案例或项目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就是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操作课上布置相应的任务,以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隐含于每个任务中,配以丰富的专业图纸案例,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主动思考,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按照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案例的选取。

笔者经过两学期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合适的、对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具有明显效果的一些案例,如图2所示。

这些案例的操作涵盖了大部分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的使用,而且一种工具在多个图形中重复出现,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工具的学习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按照工具栏或菜单栏上排列的先后顺序依次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从简单的案例图形开始讲起,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演示每个案例图形的画法,绘图过程中将遇到的工具先做个简单介绍,然后单刀直入,直接演示工具在案例图形中的应用。

以第一个图形为例,介绍案例法的实施过程。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的构成元素和每个元素的尺寸。

思考结果:由一个圆和十个圆弧组成,圆的直径为70,被圆弧平均分成6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70/6.

教师分析:从图形表面看来,似乎是由圆和圆弧组成的,但是每等分的长度为70/6,结果不是整数,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长度作为圆弧的直径或半径,则结果将不精确,所以,对于这个图不适合将直径等分来画圆弧,而是采用另一种等分方法,即点的定数等分。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过程如图3所示。

最后,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绘图过程中可以总结出新的`绘图方法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总结,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形的练习,实际包含了直线、圆、点的定数等分、2p画圆、修剪、旋转(复制)等多个工具的使用,如何快速又正确地画好图,需要熟练掌握每个工具的使用要点,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五、案例式教学效果。

自从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法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上课期间由相互聊天变成了相互讨论如何画图,原来不交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交作业了,授课计划中对于工具的讲解课时缩短了,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提高了,为后面绘制园林专业图纸增加了时间,真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采用案例法讲解autocad软件中的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修改工具,将简单的实例和工具本身相结合,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要按照工具栏或菜单栏中排列的先后顺序讲解,而是从简单的案例开始,需要使用什么工具就介绍什么工具,由简到繁地安排给学生。这样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更容易接受,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李亚藏。园林cad案例式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3):188.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十

摘要:通过对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比较研究,就上海电机学院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如何借鉴国外院校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阐述。本项目的研究将为全面落实上海电机学院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数学课程作为技术应用型院校工程类、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以及后继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外很多技术应用型的院校,特别是美国的一些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中很活跃的领域,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在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已越来越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中国虽然与美国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体制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但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不少改革思路和理念,很值得国内技术应用型院校参考和借鉴。下面笔者围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就上海电机学院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院校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分析阐述。

一、改革的意义。

上海电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以技术应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定位的一所新升本科院校,贯彻技术本科教育指导方针,提高技术本科人才综合素质,是目前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如何将这一指导方针融入到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当中,是当前学校数学课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自学校升本以来,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项教改工作。至经过三年的上海市教委“高等数学”重点课程建设过程,目前学校的数学课程已经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基于开放性的国际化视野,以具有技术应用型特色的上海电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美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在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特别是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上)、教材的选用、教学学时、教学手段与新技术应用结合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借鉴和学习国外院校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思想,以完善和改进目前学校数学课程在上述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校办学定位,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同类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二、改革的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对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拟对我校目前数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以往我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过于追求理论的严谨性与内容的完整性,缺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既是优势也是不足,一方面虽然使一些优秀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使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抽象、枯燥和无用,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学校所设置专业的相关联系,不是按各专业需要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缺乏为专业服务的力度。相比之下,美国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明显体现出了贴近实际和为专业服务的理念,特别注重应用,在从教学内容的引出到得出相关结论再到实际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很多脱离学生现有水平和繁杂的推理证明舍弃掉,更多的是引进了贴近实际和专业的应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能力,介绍和加强离散数学和近似的思想,渗透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通过比较,我校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应注重突出应用性和技术实用性的特色,根据不同专业,分析研究如何将数学理论方法与相关的专业内容相融合,研究教学内容应用性的不同侧重性,加强为后继专业知识服务的理念。为此,要专门组织数学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专业数学课程进行描述,以形成各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中应尽可能重视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观点去观察、解释和表述和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选题训练,以突出数学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把实际问题转换成简单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得数学课程学习呈现出“问题—建模—应用—验证”的基本模式,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2.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

当前我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大都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教师仍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老套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过程中又过于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从直观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相比之下,美国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教师的导学和精讲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在能力,在引入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往往通过多媒体课件先给出近似结果,尽量给出几何直观图,做到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另外,还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有的院校甚至整个数学课程都使用matlab、mathematics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使用先进的软件包和信息传递,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使其具备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和可行方案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比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展数学实验,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我校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部分,应主要讲解其实际背景、基本思想及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对学生自学有难度的内容要细讲、讲透,对计算性的教学内容应适当淡化计算技巧的训练,采取笔算和数学软件计算相结合,重点放在对方法的掌握及对式子含义与结果的解释上。另外,可通过建立数学实验室,在教学内容中增设数学实验内容,使学生借助于数学软件,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迅速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办学定位。

3.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我校数学课程使用《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六版)和《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优秀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国内很多院校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在内容、体系及习题等方面日趋成熟和完善,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和风格。从数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这些教材与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数学教材内容体系基本相同,但从教材习题的选择和分布上看,国内教材中的应用题大都仅限于数学知识在物理、几何上的传统应用,缺乏现代信息。相比而言,国外教材的应用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紧密结合了最新的实际问题,包括物理、生物、医学、几何、经济、金融、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真实感很强,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特别是国外教材通过精选一些只涉及较为初等的数学又能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换成简单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为了弥补我校现用教材在应用习题方面的不足,学校数学教研室上半年专门组织教师自编了数学习题册,其中习题数量大、类型多、编排层次分明,收集了很多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题及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题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考核方式方面。

目前我校数学课程考核采用的是以闭卷形式来核定学生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而言,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比如通过课后完成研究性课题作业或小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院校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的先进理念,应研究和改进我校现有的数学课程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做到基础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其中基础考核是以考核学生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理论和基础运算为主,将其作为学生学业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实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比如可对几人为一组的学生进行一次大型作业或数学建模的考核,最终以上述两项考核的加权分数作为学生的综合成绩。

三、结语。

本文基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以具有技术应用型特色的上海电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学校与美国类似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异同点,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目前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将国外的先进教研理念同学校的办学定位相融合,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建设目标,为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柴俊,张晶.美国的微积分教学[j].高等数学研究,,(5):6-11.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十一

宁德师范学院,坐落在东海之滨,世界著名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湾畔。自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紧紧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在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迎接学位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应用意识,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理念更新。

学校党政领导、教务处高度重视学校专升本的转型过程,强化“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意识,以全面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原则,以充分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教育改革,调整教学计划,推进实践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理念奠基、分段对接、深度融合、形成机制”的校企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运用“微格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关注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

二、推进教学改革,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铺路。

学校出台了《宁德师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35条措施,建设由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集中实践环节五个层次相互联系又逐层递进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平台,全面推进教学建设。4月至年4月,学校先后开展了五届分别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本科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届)、“教学中心,质量立校”(第二届)、“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三届)、“结构、素质、能力”(第四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五届)等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月”活动,为学校顺利实现“两个转型”及“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平台。2010—2015年,学校共有省级以上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多项,其中新建本科办学水平提升计划项目8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1项,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专项4项,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另有校级教改项目30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2项、重点项目10项,面上教学改革项目20项)。

三、优化学科结构。

以课程、教材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成立校、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各教学单位主动适应福建和宁德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为宁德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紧密对接。各专业制定《课程教学标准》,重视基础课,加强专业课,突出应用性,强化实践课。此外,学校还完善选课制和学分制,促进跨学科交流和文理交融,实施“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计划”、“非专业素质学分计划”等,为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力鼓励教师参与编写教材,目前教师主编、参编了《高等数学(第二版)》《大学语文教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本教材,现有体现闽东地方经济、文化特色的《闽东特色的机电工程实践训练教程》《畲族民俗风情概说》等校本教材建设项目10项。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大力培育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特色”、“品牌”专业,重点建设电机电器、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做强有传统优势的'数学和教师教育专业,积极培育与宁德经济建设关联度紧密的涉海、涉港、涉能的相关专业。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两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两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

四、培育领军人才,多措并举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抓住升本和办学规模扩大的契机,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急需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和优秀博士,全职聘用两位高水平建设大学的教授分别担任系主任。还通过“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我校担任兼职教授。从行业企业聘任35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担任教师。目前,我校有高级职称教师177人,占专任教师41.5%;硕博士教师247人,占专任教师66.4%。持续实施“125人才工程”,“双百”支撑计划、“教授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名师工程”措施,出台《宁德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宁德师范学院关于加强管理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的意见》等相配套的人才工作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到中小学、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加国内“慕课”等培训,出访国外进行交流学习。注重加强师风师德培养,设立教坛新秀奖、骨干教师奖、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对忠于教育事业、重视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进行表彰。目前,5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两位教师获福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3位教师获宁德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位教师在行业、专业、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省级二等奖以上佳绩。

五、注重精致服务,规范教学管理提质量。

学校坚持将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教学工作的专题会议。教务处强调服务管理,定期深入专业系部进行调研,听取意见建议,指导、规范日常教学。修订和完善了《宁德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宁德师范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宁德师范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宁德师范学院教学责任事件的认定与处理办法》等80多项涉及教学运行、质量监控、教学建设等方方面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出台“推门听课”、“课堂实录”、“二级督导”、“专项检查”等质量监控措施,从规范学籍、成绩、考务、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教师业绩等各环节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强化“三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以管理促质量。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1077人,就业率达97.8%,攻读研究生的有28人。

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条件作保障。

学校教学经费投入5年连续增长,生均教学经费超过教育部规定标准,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等多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教育部新建本科大学办学标准。同时加大图书资料采购,现有文献资源总量近14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各70万册。拥有cnki、超星电子图书、springer外文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畲族文献等数据库,搭建了“爱课程”、“能力天空”、“篮鸽校园网语言学习的平台”、“超星学术视频”等共享,启用了正方教学管理系统,开通vod视频点播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题材影片、戏曲、讲座300余部。学校进一步加大实验(训)室建设力度,改善实验(训)室条件,建有省级高职电机电器实训基地以及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新闻传媒实训基地、经济管理实训基地、教师教育实训基地、艺术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实训基地和福建联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8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现有省级实验教学平台3个,“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5个。年建成14500平方米的逸夫实训楼,内含各应用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训车间,内含校内食用菌实训基地、机械厂房等,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七、创新育人模式,彰显人才培养见成效。

从年开始,学校实施“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并下拨专项经费。学校连续五年在福鼎二中等20多所中小学校和福建联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既服务当地教育和经济,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教育形式,在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20学分的非专业素质学分”的要求。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近700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福建省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第六届福建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福建省第15届运动会(大学生部)、“邮储银行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创青春”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喜获佳绩,获各级各类奖项共10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2项;特别是参加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一等奖,团体成绩在全省参赛的新建本科高校中表现突出,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组织奖”。学校深化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现有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广告传媒、教育咨询、校园物业、绿化及快递服务等16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把大学生创业实践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服务改革中,采取“一道一策”的办法,对每条就业渠道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愿望;并通过各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分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届毕业生中就业人数2163人,就业率为97.5%。

八、坚持以评促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通过迎评促建,努力实现“四个促进”(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达到“三个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切实体现“两个突出”的办学定位(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进行“一个引导”(引导学校建设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生为本,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选准工作着力点,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本科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九、学校“十三五”发展方向。

学校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建学科专业群,创建省内一流学科专业、知名学科专业和特色学科专业,组建智能制造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逐步实现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为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十二

为使部分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应发生相应改变。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知识的学习应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技能的培养要着重使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实践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国务院提出,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建设中国高校的分类体系,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先从现有的本科高校划出一部分,推动它们逐步地、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种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符合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人才本身对基本知识掌握熟练并灵活运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

我国部分师范院校要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改变培养目标。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一直以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要发生变化,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学:理论学习要注重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两部分,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教育基本理论。

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是说只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不能盲目地削减理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由理论的特点决定。

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首先,理论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造。个人被历史文化占有,从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存在。正是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世界图景,正是历史文化规范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次,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再次,理论为人们提供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规范,从而塑造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在现实的价值矛盾中,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具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对个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理想等具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2]。

理论本身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理论具有历史性,是人类以往对世界认识的结晶,它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反观现实的实践活,对现实生活有指导作用。第二,理论具有时代性,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第三,理论具有系统性,它是概念的逻辑系统,反映实践活动,并引导实践活动使实践自我超越。

理论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批判性地反思实践活动并规范性地矫正实践活动,在反思、批判和矫正的基础上,促进世界的发展。理论对实践的规律性把握有利于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缩短”并且“减轻”实践过程中的“阵痛”,以尽可能少的代价促进自己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发展。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论教学不能缺失。

但是理论学习的内容应与过去有区别,不能面面俱到,要进行科学的选择。由于大学里的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之社会发展迅速,大学里学的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存在部分知识过时的现象。因此,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局限于那些最基本的理论,凡是与客观实际有紧密联系的不能作为纯理论知识讲。基础知识,就好像房子的地基一样,是基石,是最初的东西,是决定上层建筑牢固的根基。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大学里同样适用。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技能和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同时获得健康正确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更有利。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要紧密联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这次改革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

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不能不考虑时代背景、教育背景的变化。教育基本观念和教育的价值取向要适应时代变化。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培养未来的教师首先要将最基本的和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

二、做:教学强调实践性。

教育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获得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设计教学、组织管理、表达、教育教学机智、反思、研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要使未来的教师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3]。

(一)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全过程。

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教学理论流派之一,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要求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习者的主动性统一起来,目的在于克服教材内容的繁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强调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条原则,即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这种知识有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

比如,讲“教学”这一章。传统讲授方法是按照教学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顺序[4]。另一种是将教学这部分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讲教学概述、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5]。这样讲顾及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存在很大弊端。第一,不易形成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了解。第二,容易导致遗忘。第三,不利于系统知识的运用。

运用范例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选择一两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将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一一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每个环节进行讨论、评价,并想想如何做自己该怎么办,将每个环节中所蕴含的教育基本理论一一讲解。对于没有亲自接触过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学生来说,观摩和模仿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眼看看一线教师是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又是如何辅导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用理论解释实践,用实践展现理论的运用。如果有两个典型案例,则两个案例之间可以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引发思考,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二)模拟课堂。

模拟课堂是师范教育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教学活动中,由一名学生扮演教师,其他学生扮演中小学生,共同完成完整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6]。

模拟课堂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模拟教学一般包括环节模拟、专题模拟、试讲和微格教学四种形式。环节模拟时间短,操作简单,但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教学的思维。专题模拟边学习理论边练习,有利于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理论视野,但不利于教学技能的全面训练。试讲,时间有限,特别适合发现学生缺点,不适合培养学生全面的教育教学技能。

采用微格教学培训教师,效果显著,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单个技能的训练使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学生教学行为能直观、形象、及时地做出反馈,但分解教学行为的做法并不科学,有效实施需要时间保障、设施保障和师资保障,而这些在某些条件下难以做到。模拟课堂让学生完整地上一堂课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给学生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浓缩,掌握了实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对世界的普遍性解释,能指导我们举一反三。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学得好,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实践出真知,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强调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从人才培养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保障等方面,以中国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为例,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研究。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1]本科生指的是“尚未在所学领域取到学士学位或者第一专业学位的学生”。[2]本科教育即“尚未获得毕业资格的大学生教育”或“尚未取得学位的大学生的教育”[3]本科教育居于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中间层次。同时,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继到来,使得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配角变成主角。

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不例外,教育一直都提倡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充分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因材施教十分必要而且面临巨大的挑战。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实践能力强,有的应变能力强,有的交际能力强。他们的个性、能力、兴趣都存在差异性。高等教育不仅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因材施教,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实施因材施教。本科教育模式一直比较单一化,要适应丰富多样的学生,必须转向多样性。

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是要投入到市场,而且要成为抢手货。高等教育的各种活动要围绕着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来进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良性循环,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首先,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一上岗就得心应手,最好能独挡一面,而毕业生却缺乏实践能力,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训。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很难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其次,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上已经饱和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还在培养,而社会上紧缺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却没有培养,形成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让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

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美国成熟而稳定,中国起步晚,但是发展快。

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特点有:一是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并重。几乎所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都强调通用技能的培养,包括沟通和交流技能、公开演讲能力、团队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等。高校和企业都意识到,作为较高层次的管理或专业人才除掌握专业技能外,必须有广泛的单位内外综合沟通、协调、管理和领导能力。二是多样性。这是美国整个高校的显著特征。三是灵活性。这个是与多样性特点相伴相生的。

中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特点应该是以2004年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的“中国成长型大学——独立学院峰会”上达成的共识:现在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可采取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预就业等举措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人才培养理念与定位。

不同点: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成立于1874年,学院在校学生规模控制在2000人左右,校园面积并不大。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经过五年发展成为“千亩校园,万名学生”的校园。可以说一个是老牌名校,一个是新兴学校。罗斯-豪曼理工学院将学校定位为本科层次、工程、数学和科学教育的领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5年鲜明提出“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两者都是私立,但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为非营利性,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收学生学费为基础赖以生存和发展。那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发展的动因则是必须为生存而不断的变革,而罗斯-豪曼理工学院则因社会责任而发展,教师教学、学生成才得以自由而充分发展。应该说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独立性、发展性更为彻底。

共同点: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促进学院所有成员的持续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掌握技术型专业人士所必备的技能;寻求所有专业的持续改进;为社会服务,培养所有成员公民意识和服务;维持平等、合作和支持的工作环境。这些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强调个人化教学和全面发展,专业技术与社会责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鲜明特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办学理念:面向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二主五性”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2、人才培养模式。

大抵来说,美国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式、协作式。中国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确立人本思想,专业设置通识化、综合化,课程建设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探究、素质全面的'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如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以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运用坚实学术基础为专业发展作出贡献;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工作成果;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运用技能建立长期的、成果丰硕的职业生涯。很典型的专业式、协作式模式。这是美国特色。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在学科与专业设置方面,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理工科,同时为着重培养的专业人才创设了良好的通识教育环境,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有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都必须选修至少9门(36个学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的是博学,而并没有严格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着力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三全育人”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梯队构成方面,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教师全部拥有助理教授以上的职称,均属于高层次教学人员,而且比例分配比较均衡,各占三分之一左右。2006年在职教师161人(其中154名全职)中99%拥有博士学位。这些只是直观的面上数据。罗斯-豪曼理工学院在选择教师的时候,注重三个方面:专业教育背景、教学兴趣和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对教学的兴趣和对学生的关注,再次,重视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成就,包括在相关工业和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在国家、企业和大学实验室从事研究的经验。

同时拥有完备的实验、实训队伍。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优势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加以应用的能力。学院不仅为学生安排校外工业、企业和研究所的实习和合作教育机会,还成立拥有35000平方英尺设施场地的创业中心,占地180多英亩,有11名专职项目经理和5名技术支持人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对教师要求,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实践教学能力,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保障。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人才技能性,工作的适应性。在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一个大学毕业生,除了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考核,罗斯-豪曼理工学院还制定了明确和详细的5项毕业生基本技能评价指标和具体指标:道德、当代问题的理解、全球性问题的了解、文化、团队工作能力、交流和沟通技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罗斯-豪曼理工学院通过基础设施、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建设保障:一是基础设施保障方面,罗斯-豪曼理工学院拥有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心、教学技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学习中心等多个辅助机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二是课程体系建设保障,美国一个大学生本科能毕业要求150个学分左右,但罗斯-豪曼理工学院要求达到194个学分。课程设置中,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技能课、实验、实践和设计课以及基本技能和文科选修课,都有通盘考虑。专业理论课旨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技能、实验实践和设计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基本技能和文科选修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一般性综合知识和技能。三是在教学方法建设,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讨班、实地考察和参观、实习计划等。这些都为达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保障。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设计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达到这一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进行了合理的人才培养平台架构:根据目标定位,设置针对地方经济需求的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构建“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的人才培养计划;适应学生多元化需求,搭建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复合教育平台;构建紧密型政产学研合作,扩大本科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平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教学模式上,大胆进行革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实践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各类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抓住学生的特点,开展“挑战性学习”,以各类学科竞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的方法方案是提出来了,有些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因为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设置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是所有中国大学的弊病。

可以说,罗斯-豪曼理工学院是“成熟的商业区”,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发展中的商业区”,很多方面属于探讨阶段,平台搭建起来了,构架出来了,但是细节、软件建设方面,特别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成为企业所用?各类的合作项目需要时间去打磨,而搭建的各种平台,是否成为其学校发展特色,或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还有待论证。

参考文献。

[1]孔繁敏等.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6.

[2]马骥雄.论本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1958(1).

[3]杨汉清等.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立人,顾建民主编.国际视野中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

[5]刘国钦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十四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与特点,丹尼尔·贝尔以技术为中轴,将社会生产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三种形态特征,而云计算、工业4.0等概念揭示了新的社会与产业形态到来,通常将它称为“后信息社会”.

1.从后工业社会到后信息社会。

丹尼尔·贝尔广义化了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概念,将群体的、简单的、自足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过程,延拓到个性的、复杂的、协同的、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活动,其理论以人作为社会对象分析,揭示了新的人类社会劳动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生产形式逐渐形成,后信息社会接踵而至。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了“真正的个人化”,一是个人选择丰富化,二是个人与环境能够恰当地配合。

在后信息时代里,机器对人的了解程度不亚于人对人的了解程度;不存在时空障碍,人们可分散在多处工作和生活。

从产业的视角出发,经由产品应市、消费、淡出过程观察后信息社会的生产形式特点。工业化融合信息化,社会变革加速加剧,仅从一个构想开始,到产品设计、样品研发、成品测试、组织生产的研制过程短暂高效,队伍精悍紧凑,系统集成及横向协作比重增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技术支持成为企业的一个支柱。另一方面,一种产品的创造者同时是其它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知识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强化了现代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制造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反映出产业经济快捷、便利、智慧、扁平的新特点。

现代生产过程代工现象日益普遍,规模生产甚至就是代工集成的过程,直接从事加工生产组装的人力更少,知识技能要求更低。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由以往的企业独自行为演变成多个上游企业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帮助产品迅速进入市场,企业从独立研发发展到购买配套、委托设计,甚至是以企业购并形式丰富自身的知识产权库容,新的产业模式将现代信息和物流网络利用到了极致。

互联网经济推进乃至颠覆了传统的产业、金融和商业观念,促使企业兴衰加剧。创新公司与风险投资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特点。行业垄断的壁垒消除,资金和技术入门的门槛变低,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面市的短周期压力,使得大量创新公司不断新生消亡,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创新理念的原生地和创新技术的储备库。

2.新的产业结构引导人才需求走向。

后信息社会的产业既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标准,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素养要求。市场既需要专业精尖人才,更需要知识面宽泛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大量的业务应对人才。在当代社会的人才结构里,精通某一专业的人才和知识结构全面的通才在就业市场中同样受到欢迎。职业心理学认为,个体需要对自身的.特质进行充分挖掘,准确定位,对职业生涯进行提前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充分就业,不仅指绝大多数人有业可就,更指就业的品质和水平,高质量的就业使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同时获益。因此,因人施教、因需求学应该从大学开始。

二、社会需求推动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紧随社会经济形势,同时应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多年来,大众化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素质提升起到了深刻长远的积极意义。

1.高等教育自身的困惑触发创新。

人才培养需同时考虑目标、标准、质量、方向等培养要素,既要达成培养目标,又要兼顾学生利益,因而需要不断地更新培养方式和调整培养方案,以保证教学质量并适应社会需求。这一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与挑战。

(1)教育个性化与绝对标准间的矛盾。落实培养目标、确保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技能的过程是个诸多教学元素的交集,尤其要求接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通过统一化的考核标准。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容易受到短板效应约束,相对化地处理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会影响教育声誉。

(2)基础与专业、全面与专长间的矛盾。如何把握好一般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各环节的比例侧重始终是难解之题。

(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差异。当前专业构成多是按国家规划的学科专业门类设置,体现学科意义上的独特性和专门性,其主干课程体系也有框架,导致专业系统性与职业多样性的矛盾,培养尖端人才与因人施教的矛盾,培养方式的局限与社会经济需求的矛盾。破解对策之一是发挥个人兴趣爱好,为部分志向趋异的学生提供跨专业、多专业、专业融合、甚至弱化专业的选项,如本文所论述的跨专业培养。

(4)学生个人兴趣专长与限定方向的矛盾。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某个定制专业中发挥学能潜力、取得学业成效,这种偏离成分如果过大,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2.部分毕业生认同复合专业培养形式。

(1)对271位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有近三成的毕业生第一年愿意考虑从事专业倚重性不高的工作,随后兴趣持续向专业宽泛岗位转移,五年时该热衷度达四成多,如图1说明了期望趋势。对跨专业多学科培养方式的看法,受访者认为如表1.(2)毕业生对专业宽泛化的教育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对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的职业适应度做了认同排序,如表2.

三、国内外高校专业多样化办学的经验梳理。

1.部分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发达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相似的难题,不同国家地区的办学经验各有侧重,总的思路是坚持绝对标准以保证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密切关联的大学类型,加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升专业水平,以学分制为求学者提供利于个人发展的选择。

德国以坚持标准为其主要特征,始终重视传统主干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专业融合,一种是基于某种主干专业的,侧重该专业某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食品工程的奶制品专业;一种是不同专业课程模块组合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如电子信息及市场营销、机械工程及市场营销等专业。德国高校广泛施行第二学位,一般第二专业为与主要专业不同的学科大类专业,比如工科专业学生可以再读人文社科专业的第二学位。

对未能通过某专业的课程考核按规定不能再读此专业,只能申请更换其它专业。“注重宽基础和学科交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跨学科知识的广博性,注重通才教育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一贯特色。”

美国大学以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培养方向见长,“强调科学学科的重要性,主张加强科学学科和实用课程的教学,重视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主张采用宽泛的选修制。”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利于个人发展的培养过程、体现人性化。“一般情况下,美国本科生入学之后,必须在头两年里选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里的课程,获取规定的学分;在大学的后两年里,学生必须确定自己的专业,即自己的主修方向,并根据所选专业的有关规定,选读‘主修’课程和‘副修’课程。”前两年是最艰难的学习时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继续在某个专业学习,也逐步铸就了学生后继学业的学科大类,许多大学重视通才教1选择有依赖关系的课程模块,逐步进入专业领域,乃至形成最终的专业。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灵活便捷的选课过程,为学生的深度或者广度学习提供了充分可能,课程质量标准的统一,又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了保证。

日本大学强调本科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一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二是加强学生通用技能的掌握;三是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及志向性的培养;四是加强学生综合学习经验和创造思维、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大学的学分制度和学分计算方法相对灵活,不受科目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按照专业、兴趣爱好及将来出路选修所喜好的科目,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日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必修课程在减少,选修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中的学分制和选修制管理制度引自美国,其核心是崇尚自然,推崇学生个性发展。所以,学分制本质上是学生学习自由度的延伸,这种自由度集中体现在选修制的深度与广度上。从实质上说,选修制和学分制体现的就是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课程管理能够服务于学生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体选择,鼓励自由竞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2.国内高校专业多样化的实践。

超前的专业选择和随后的课程学习会使少部分学生不适应,会产生厌倦专业或更换学习方向的想法,长期以来国内不同背景的大学对于跨专业、专业融合、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做了有成效的工作,表3列出了国内专业多样化的几种主要形式与限制因素:

在统一高考和提前填报志愿入学的情况下,学科分类和专业选择的壁垒作用始终存在,多数学校还是以面向专业自然班为主要施教单位。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照顾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始终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四、跨学科专业教学形式的探析。

本文提出的融合多专业的跨专业教学形式,指的是基于一个基本学科专业的基础学习,允许学生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完成规定学分和各教学环节,达到毕业要求。

1.跨学科专业培养的优势。

在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基础教育框架内,开设跨学科专业的教育形式,相对弱化特定专业,允许部分学生组合选择多专业的课程模块完成学业,甚至可以跨越学科门类,侧重培育综合素养。比如机械大类的学生可以选学40%的通识与人文课程、20%的基础课程、15%的设计课程、15%的信息课程、10%的专业课程。其优越性体现在:

首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科交叉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架构,改变定向思维方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次,有利于融通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和志向灵活选择课程模块,既有专业化程度高的专门方向的教学与实践,也有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的复合专业选择。再次,有利于推动充分就业。跨学科专业培养开辟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通识教育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促进就业择业的新途径。最后,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效益和教学质量。对于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释解了坚持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步新技术、又多专多能教育之间的应力,提高了资源效益。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可以把握绝对标准。

2.实施构想。

在现行学分制教学的框架内,保证学业的完备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按照方向、平台、限制等约束条件,允许学生在一定学科专业范围内组合选修课程模块。

各专业设计提供一批课程模块,各门课程标注分类属性与分级难度系数。不同级别课程学分的完成情况,以及不同类别与级别课程的冲抵方式将作为毕业及学位授予的基准。结合学分制的选课、确认、考核、重修等过程,所有课程的考核应保持标准和规范。课程模块作为基本选择单位,有多种组合形式,一个课程模块由2~3门课程构成,6~8学分左右,至多两个学期完成,这些课程在内容上有直接的依存关系,面向基本知识铺垫、专业技术展开,辅以必要的实践环节。

除参与基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外,跨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做某专业方向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方式参加毕业教学环节,还可以补充学习部分课程模块。获得所有规定学习环节的学分后,学历学位可以按原基本专业或侧重专业认同。毕业专业可以是复合型的,如机械制造-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授工学学位),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授经济学学位)。

3.保障措施。

跨学科专业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催化衍生的一种局部化的教学改革,依托基础学科专业面向部分学生开展,需要相应的保障条件:

(1)开展课程模块的建设。包括课程模块要求、在专业系统中的节点位置、资源条件配属、教学团队整合等方面内容。推广适合课程模块选择的教学机制,课程模块作为学生选课、营建个人专业方向的基本单元。

(2)学校设有课程宏观建设以及认证监管的机构。一要协调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二要融专长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三要制定课程模块的属性与级别,规定满足学科学位和专业定向的基本学业要求;四要审核确认学生研修的学分符合某专业或某跨学科专业的毕业要求。

(3)设计,公布专业学习路线图样本。此图标明基本的课程模块和其它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规划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

(4)完善教学教务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的选择与开设运行,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完备学习计划,确保完成必须的教学环节。

为了顺应后信息社会的变革趋势,突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与职业规划需求,适应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不断转变观念,完善多种类型的现代本科教育体系,开发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适度灵活的学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曹莉莉:《德国高校本科课程设置原则及结构模式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第6期。

[2]郭德红:《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实践发端》,《教育与职业》第18期。

[3]郭德红:《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学习制度》,《教育与职业》第22期。

[4]有力郭德红、吕世彦:《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北京教育》年第4期。

[5]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书院制》,《肇庆学院学报》20第1期。

[6][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7]丹尼尔·贝尔着,高铦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出版社版。

[8]高桂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高教发展与评估》年第3期。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vfp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vfp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对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vfp应用。

vf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之一,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向数据库开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能熟练的创建和使用数据库、数据表、视图、查询、菜单、表单和报表,能够开发一个小型的面向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枯燥无味,被动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程序结构,大多数学生学完该课程只能孤立的做个菜单或表单,至于如何将程序设计联系起来开发一个系统,却是一片茫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法,将一个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分解成多个教学实验,每次授课时尽可能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一个相关的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实验连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改善教学,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学习制作一个表单。上课一开始我复习了已学过的与表单制作有关联的工具按钮及命令的使用方法,接着我提供给学生一幅漂亮的事先制作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图,图中功能按钮形状、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窗体内容分布合理,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制作这种效果的表单?”学生首先想到利用“表单设计器”去做。思路是对的,但当请学生实际操作时,他们会发现数据库导航器组合控件的制作非常困难,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查询”功能按钮的设置。同学们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亲自动手制作,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增强了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感性理解,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逐步形成新颖、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教师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开发环境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一个最典型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情况。

1、在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将编写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程序进行演示。

2、结合实例的演示结果,让学生清楚学习vfp的目的以及vfp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教师明确指出,刚刚演示的系统,就是vfp学习结束将要完成的任务。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3、通过对实例的实际操作演示后,学生们会对使用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对vfp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阐明vfp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所有不同,它是一门连惯性的课程,需要从始至终完成一个小型管理系统的制作。

4、将演示的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便可得出结论: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的存储,一方面是对基础数据的操作。

5、让学生打开书上的目录,将下述的分解内容与书中的`章节“对号入座”,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最简单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对vfp课程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配合。

6、在vfp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案例式”教学为主,适当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即把实例中整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分解结果,应用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新课之前,首先给学生演示本节课将要制作的实例,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例如在讲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在《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中,将对象和类通过表单创建、控件的使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界面设计好以后,需要实现系统预定的功能,如鼠标点击“退出”按钮实现退出系统等,这就需要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为“退出”按钮这个对象编写鼠标点击事件代码。通过编写和分析程序代码,让学生了解程序执行过程和程序语句的功能,熟练掌握常用函数、表达式的用法。

7、最后将所有的基本内容讲解完之后,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环节,即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按照系统开发的标准步骤,来完成一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让学生清晰地学会系统开发的完整过程。

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完成把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框架。通过课程实践设计,也让学生亲自实践系统开发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更加深了学生对vfp课程知识完整性的整体认识,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面对这一实际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会受到全方位的考验,这样就能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精心搜集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vfp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因此在vfp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这种方法应当和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解永刚.关于visualfoxpro的案例教学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20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