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56:25 页码:14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汇总9篇)
2023-11-23 20:56:25    小编:ZTFB

每个人的经历都值得总结,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会运用丰富和准确的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借鉴参考。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一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强烈的阳光有所收敛,云朵厚起来了,我没有晨跑,取而代之的运动是把菜地的草丛除掉。干旱期间的菜地没有了先前童话般的热闹,唯有野草趁机用极短的时间霸占了整个菜畦,迅速生长开花结籽,到今天我去除去它们时,它们已经完成的上帝赐予它的生命过程,留下它无数的生命延续,它的孩子----草籽!在它们面前,人类只有感叹,生命真的有奇迹。

晚上继续饭后万米走,疾走中,反常的.气候让秋后的田野上的蚊子死灰复燃,正是它们上潮的时间,一团团的蚊子在身前身后簇拥,一呼一吸间,竟能把蚊子吸进鼻腔,眼睛里也能淹死几个迷了路的蚊子,只见水泥路上散步的人们优哉游哉,一点也不在乎那些蚊子的横冲直撞。树上的夜蝉凄惨地嘶叫着,蹲坐在夜幕拉拢时的阔叶杨上唱着今天的小夜曲,“嘻.......呀.....嘻.....呀.....”

脑海霎时有一幕过去的景象闪现,宁静的小山村,一幢幢木屋依山而建,我家老屋前的院子前的禾场上,几株枣树围拢四周,夜蝉嘻嘻,一堆瘪谷子烟火燃起白白的浓烟,随着微微夜风摇晃着烟头,我们一家大小躺在竹床上,凉凉的竹床并排放好,我们分成两头睡好。偶尔烟头顺风吹到我这,那个呛味不仅赶走了蚊子,也让我们鼻泪汹涌,这时我们兄妹几个挠嚷起来了,大声唱起来“烟儿烟,去那边,这边狗屎臭,那边桂花香!”不知是说话的口风大吹走了烟头,还是风本来就摇曳不定,居然一唱就真的飘走了。那头的小哥哥呛得不行了,也大唱起来,不一会儿,就发展到肢体赶烟了。这时候,大人么就摇几下老叶蒲扇:“莫吵莫吵....”话音落下,呼噜声就又响起了,也许大人白天太累了。我们就只好看着天,明亮的月亮,团团的星星,一条银河从北到南看不到边,找着北斗七星,说起七仙女,唱起流传了不知多少代的儿歌:“七妹子,七支花,七个妹妹嫁老家,老家有棵桂花树,桂花树上喷喷香,桂花树下好梳妆;老家月光圆又圆,做块镜子照眉面......”唱着唱着,调皮像随着梦飘向了天上......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二

独轮车——幸福的记忆!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里,有些东西,就像是一个音符,会成为我们生命里的记忆,其中独轮车就是我生命里一个音符!

昨天,我看到一个推着独轮车买菜的老人,老人推着的独轮车却在不经意间勾起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好多年没有见这独轮车啦,难道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这种工具吗?一种好奇心,掀起我沉默的心思。

说起独轮车,时光就回到三十年前,那时候,村里是以队为单位,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只要村中见那口大钟响起,人们就会背着自己的农具不约而同地走向大队院,领取任务,去地里干活!

这种渴望对别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因为每次提起坐独轮车的事情,父亲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拒绝我们的要求,用父亲的话说,这干活的农具,不是让玩耍的!

每每听到这些,父亲就是沉默,烟圈从他嘴里冒出,像一条龙腾飞而去,望着沉默的父亲,以及蠕动着一圈圈烟圈,我开始沉默,不过至今父亲的话我记得特别的清楚:别人是别人,主要要是做自己!

做自己,这三个字就像是深埋在我心里的一粒种子,让我在季节的风雨里,一次次历练着自己的人生,繁华与落寞都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知道我一直在做着自己!

在我们人生里总会有许多难以忘却的东西,就像这独轮车,虽与我没有什么干系,可是,每当在回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时代的人与事!

关于三轮车的记忆,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改开放,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会了一辆独轮车!

这天阳光明媚,满园春色,院子里的青色与绿意一片耀眼,再加上树丛里飞着的鸟儿,打破了这个院落的寂寞!父亲推着一辆独轮车,兴高采烈地回来,现在想起来,父亲和我们一样渴望拥有自己的一辆独轮车!

一天,父亲从地里回来,随手就把车子放在院子里,与我玩耍的妹妹非让我推她不可,于是我就将小妹妹推上去,可刚走几步,由于我无法掌握车把的平衡就将妹妹压在车下,好来妹妹没有压着,可在屋子里听到车倒的声响父亲便飞也似得的跑出来,父亲走路向来是以慢著称,可这一次是我记忆中跑得最快的一次,我心里七上八下,总担心父亲是会惩罚我们的,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时,父亲并没有责备我,把车扶起来,将我与妹妹一起抱在在独轮车上,在院子里来转圈,阳光照射在父亲的脸上,至今我还能清晰地看到了父亲脸上的汗珠,晶莹剔透,像是一个个幸福的连珠!

岁月一晃而过,童年像一朵远离我生命的白云,可是,父亲用独轮车推着我们行走的情形,在有风的时候,却依然会随着童年的独轮车浮现在我的.脑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独轮车早已在我们现今农村的劳动工具中悄然退出自己的历史舞台,可是它却深深埋在我心里的那份记忆,不时地鞭策着我,不骄傲、不自满、不卑微,并一次次地在告诫我要做着自己!

若说人生是一次旅行,而独轮车则是我在旅途中一份难得的记忆。

裹脚布——走过的历史。

说起裹脚的问题,在古代的小说里、文字里都依稀能看的清晰,我亲自看到的就是我祖母的裹脚布!

关于裹脚的问题,说法不一。有人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而在中国的审美里,“三寸金莲”也曾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至今看来,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以及裹足小脚被称为“金莲”的原因,也始终是一个谜。

我不想说这个说不清的问题,只说说我的祖母,看到祖母洗脚时候那一双小脚,我曾问过祖母是否愿意这裹着的小脚呀?祖母什么都不说,谈到这个话题就给我讲着大脚皇后的戏文,一字字,一句句,似乎能看出一个女人对大脚皇后的羡慕,现在想起来,我才明白祖母的话!

裹足这种陋习,不但制约了女人的步伐,连女人的思想也都裹得深深的,甚至见不到一丝阳光!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三

青茶,又名乌龙茶,经过部分发酵,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鲜香浓郁,又有红茶的甜醇。它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

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茶多糖、茶皂素等,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与其他茶类相比,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四

《如风的记忆》暖阳悄悄的隐去,只留下些微雨,在天空,飘来复去。微雨是天空余落的声音,低柔略蜜。

有的人,不知为何,总喜欢在风轻云淡的时候,把头抬起。看着并不变异的天空,望着并不渐大的缝隙。好像思索什么,亦或者什么也不忆。知此,也许只是劳累了,想把心放空,仅此罢了。

一段回不去的时光,拂急游过花季,终而复始,带走许多远去的青春,许多远去的记忆。只是这些,有的消却,有的消浓,无痕渐却了。

记忆花开,轻淌曾经的门前。只是,莫名的看一眼,就如风的就不见,摸不透看不见了。剩下的感觉如梦般,做着些不知名的.姻缘。“人生在世,很多东西,仿都如烟。轻轻的来,也都轻轻的散,无斑”。

绵绵的柔夜,微波轻隆。高高的悬空,白云安萌。青春之时,总会有谁,为谁寥寥娆娆的情书几字。青春之时,总会有谁,为谁起手的单思复会几回。

浮薄如世,多生无奈。浮薄如世,多生唏嘘。到底谁懂谁心?谁惜遇缘呢?

也许人都这样,习惯哀叹。得不到的总感珍惜,拥有的仿都自然。只是所谓的这些,那些。早已在岁月的不知足里,绕成墙角,绕成风香。轮回着,却怎么,就不见了。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五

我又登临澜沧江百里长湖,举目四望,一幅“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苍凉和荡然跃入眼底,暮霭簇拥下的山与水,安详而高古,大江无言,斑驳的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具有神性之价,一江之水,鲜活、超然、肃穆。

自从在澜沧江上建起了漫湾和大朝山两座百万千瓦级的大电站后,这里形成了百里长湖。百里长湖这一段的渡口那些事,已经是一个或存、或不存的过往,只是在大众的记忆或者是心里。我想要的,是去寻找江畔的古渡,从澜沧江漫湾镇羊街渡到大朝山东镇嘎里渡,是两个大电站之间的水域。两个电站建成,很多故事和先人足迹,就已经一股脑儿的沉寂进水的深处了。

残阳里,我们循着那条已经不是很熟悉的台阶,寻找渡口和曾经留下的足迹,渡口的遗痕当然还在,已成往事的只是那条渡船,那条修补了千次还在继续的物件,那条已经船破桨横,甚至不知停泊谁的港湾的船,我忽然觉得是几十代船工和那些生活在两岸的人民奋斗史诗。今天这样的搜寻,也可以弱弱地慰藉一下已经地老天荒的那份牵挂。

江风漫不经心地拂过来,催开大家的笑容。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地方不适合思考,只适合飘逸,只适合热烈和聪慧的生活。人生的渡口很多,哪怕你是要从练狱逃走时候,你也会遇到这样的时刻。江上的渡口,从开设到戛然而止的那一天,也不知道曾经渡过多少人,渡过多少物事,我们尽可相信,有多少岁月,就会有多少故事的。哪怕这些曾连接澜沧江两岸的渡口,随着这个长湖的形成,已经难以找寻,我们还是地老天荒地相信,这是一个有文化感染力,有文化底蕴的区域和充满故事的所在。

过去,澜沧江是一处绝对天险。在这个大峡谷里,我爷爷那辈人认为海无边,江无底,年少时我想,这无底到底底在哪?这个问题其实不幼稚,因为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江底在哪里,即使建漫湾和大朝山电站时大江截流,我也还是没有见到澜沧江有多深。这条江厉害,西部以大雪山为屏障,东部有无量山为制高点,一段江水成就一个山中百里长湖,造就“湖纳百川,湾聚梦想”。把过去神话般的重要,关乎身家性命、关乎衣食住行渡口故事展开来另外演绎,新鲜却老道和厉害。

少时的记忆有些是苍白的,有些是永恒的。从现在漫湾电站到大朝山电站这180里水路,一天可以航行个来回,但听故事,要一千零一夜。我查阅地方旧志,在政府那里上过户口的就有羊街渡、漫行渡、忙怀渡、嘎旧渡、王家渡、温练渡、温营渡、新街渡、龙街渡、蛮别渡,水阁渡、大课落渡、小课落渡、沙坝渡、嘎里渡。当然这肯定不包括私自开设的,临时增开的渡口。羊街渡或者是嘎里渡这些,都是收税和有执照,经过官方认可的大渡口。渡口一代,汉时就在此置军司,立税卡,设驿站了,那真的是不简单。

漫湾和大朝山曾经是两个贫瘠的小乡镇,有了跨江的大桥,有了希望的大坝,这让人们的日子变得新活。一个古渡寻找不见,而却让分散的村落都成为了连接的活码头。江岸汽车马路,江上汽笛轰鸣,恰似大唐驿道马蹄得得,宋时舟楫吱吱呀呀。从大朝山往上逆水而行,在江岸已经开出了若干条新兴的小街。小街的'开设很有意思,那都是双方对着建设码头,双方连接着建设集贸市场,赶起街,你冲动的行为,可以两边将就。在大朝山曼崩江边街道玩疲乏了,就乘船到江对岸云县栗树乡江街道去吃酒,可以这样赶的街,在长湖里似有几处。湖水深深,磐石缠绕,岸边商铺林立,商旺人鼎。

江岸最拉风的故事,是景东小伙与云县美女对山歌的故事。云县姑娘山歌调子多,她们的山歌是用马驮来,然后挎包里还装得满满的。景东小伙声音浑厚充满磁性,云县姑娘的声音也脆生生。双方隔江对唱了三天三夜,看看太阳又歪山,此时都感到疲乏,云县姑娘的调子虽然只唱了一旮旯,但也感觉这次恐怕是遇到高高手了,由于三天水米未进,也想着吃个饭后,烧起篝火再唱它个地老天荒。有个耳尖的姑娘细致听对岸的人在唱什么,才发觉这景东老表来来回回才唱两句,就是人人都知道的《蜂子调》来忽悠她们:

“细细蜜蜂细细蜂,大黑土蜂花腰蜂。”

这下,云县姑娘齐声抗议,景东伙子大声说:妹妹们,今天这包蜂子比昨天那包还大,我还没有唱完呢。这样一说,反到把对岸地给逗笑了。这个智商不足情商补的故事,至今还在两岸飚着搞笑话头。

山水之间,人与人之间,在云淡风轻的背后,其实有一段辛酸往事,但往事可以放下,在活水之畔崛起,天道酬勤,可以魅力四射,这长湖每一次的变脸,都会激荡与时俱进的号角,百里长湖改写了我旧时的渡口,却造就到处的码头,造就到处永续的生命活力,于我也心安了。长湖的故事太多太美,如张张少女的面目,长相各异,却浓淡相宜。湖里的水美,从不刻意地去清去蓝去净化,只图你惬意。湖边的山峻,从不刻意去陡去峭去雕琢,只图你奔放。我们无意改变人生,只想忘却人间琐事、疲惫、烦闷,只想在江岸任意一款风景下小憩一会,悠然恬淡,像生活从来不曾流过泪,也从未曾受过伤。

今天我们踏上的这个码头,是其中的一处。我们还在为渡口伤怀,还在为渡口缠绵的时候,夕阳打着呼噜,从水的西部,掉进梦里去了。日程苦短,一阵子江风,送来些湖水的味道,像孩子含在嘴里吮吸乳汁,显得清新和潮润。野鸭子斜滑过水面,虫鸟开始拨动弦音,晚霞在山巅飘过,在这个初夏的这一刻,我顾不了放一次错还是放两次错,醉入了谁的美味情怀,还是温情绵绵的渡口,哪怕受到你的鞭笞,我都愿意。

长湖犹如巨龙穿越大地,把一座厚实的大山一穿两半,造就两支蜿蜒雄阔的大山脉相伴相随走向远方,走向遥远的印度洋。长湖留下来,让周围的溪流,忽然间变得温顺,再狂躁的山,到这里打住,再狂躁的河,到这里开始弯弯曲曲,让我们的命运、魂魄,永远与母性的长湖有无法割舍的情怀。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六

我对老家深深的记忆都在老院子里,老院子是爸妈带着我们姊妹七个长大的地方,现在想起老院子,我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耳边有欢笑声,打闹声。。。其乐融融,一生难忘。

老院子载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无忧无虑的时日。老院子是屯子最靠北面的一趟gai儿了,应该是大三间,俩屋,前后园子都很长,爸爸历来是不喜欢给我们种些枣啊,梨啊,桃树啊之类的副产品的东西的,一来耽误了种菜,二来小时候的我们去上树经常踩到其它菜,开始院里还有两棵苹果梨树,一棵桃树,一棵杏树,至今我还记得那苹果梨,水蜜桃,杏子的味道,那苹果梨枝桠很低,我能爬上树去,每到果子熟的时候,也是爸爸骂我们最多的时候,谁又把树下的菜苗踩了,谁又把咬了几口的梨扔的满地都是,等等,我家的苹果梨在我儿时记忆力是最好吃的水果,皮薄大且甜,刚熟的也甜(写到这我咽了一下口水,很丰盈。)那时候,晚上大队要是演电影了,我准会偷偷的带俩大梨子,坠在衣服兜里,忽忽的跑向大队的场院。。。第二天,哥哥或者姐姐们又要站在树下,找那俩刚刚长大的梨子。不论谁捷足先登了,梨子是始终调查不出来谁摘去了的。再说那大水蜜桃,因为结的少,没等正经熟了,桃子就没了,爸先砍了桃树,后来砍了梨树,我哭了,就因为他要多种几颗白菜,几垅黄瓜,砍了我们的甜蜜,至今我念念不忘那两棵梨树。再后来,那颗结满红黄相间的大杏子的杏树也因为打井害事砍掉了,那时候哥已经结婚我也已当上小姑,杏树下的小侄常仰着脖子,对树尖上的我喊着,给我一个老姑,我都是挑不太熟的给他扔下一俩个,酸的他龇牙咧嘴,这些事儿仿佛就在眼前。。。所有的树都被砍了,每到端午樱桃要熟的时候,邻家那颗樱桃树耷拉到我家院里的树枝总是精光,而我们总要对那院满树的红色投去艳羡的眼神。

老院子里啥好吃的都没了,只有茄子,土豆,黄瓜豆角之类的了,种的最多的便是大白菜,说真的我不喜欢大白菜,因为每天爹都要很早喊醒我们去给白菜浇水,拿虫。。。整个冬天都要吃家里种的大白菜,满满一菜窖,那年冬天三姐下菜窖收拾白菜,哥的大黄狗从菜窖口掉下去,吓死了三姐,后来哥用绳子把大黄套上来,爹把哥狠狠的打了一顿,因为大黄是哥养的。现在想想没有那些菜,我们一家十来口人吃啥?写到这,想起爹,眼泪潸然而下。。。。。。爹每年都要养猪,我们放学都要去挖菜,冬天一进腊月就能吃上自家的猪肉,杀猪过年满院子热气腾腾,我们拿猪吹捧当球踢,好不热闹,那时虽然孩子多,日子过得也殷实,也多亏爹娘的勤劳会计算。老院子现在是萧条了,大侄子一家搬进县城,老院子上了锁,到现在我好像许多年没进过老院子里了,透过那紧锁的大门,我仿佛我听见昔日的嬉闹和快乐,爹走了快八年了,我想他,泪迷糊双眼,无法继续写下去,那个世界的爹保佑你的儿孙子女。

吕铭梅,出生1969年,毕业于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小学教师现已转行。

作者|吕铭梅。

公众号:中国诗歌文学精品。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七

年节之初的喜乐,是隐忍着的,期盼着的,待到元宵节,一场八音会震天动地,响彻山谷时,人心里憋的那股子兴奋,喜悦,才一股脑儿倾泻出,随着音乐起伏、汹涌的是,人身上那热气腾腾的折腾劲儿。

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上党地区广为流传,至今己有多年历史。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能发出声音的材料特别多,能制成乐器的有八种“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后来人们将各种乐器称为“八音”,也是八音会的由来。

明清是八音会的鼎盛之时,这时民间己经传有各种曲谱,乐户也更加活跃。八音会是民间自发的群众组织形式,在上党地区非常普及,几乎每村都有组织。

湘峪八音会起于何时无从查考,相传明朝万历进士孙居相、孙鼎相兄弟做官后每年都要组织去龟王山进行迎神春祈活动,想必那时就已经有了八音会。八音会的特点是:吹打并重,热烈奔放,广纳兼容。

上党梆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在清代乾隆期己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板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大板]和[四六],伴奏乐器:打击乐是音响强烈的大锣、大鼓;弦乐是巨琴(头把)、二把、胡胡。

上党梆子的基础功叫[三把],它运用起来稳健大方,雄壮有力,表现手法是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强烈明快,具有粗犷、健康的艺术特色。台步、身段都有淳朴古老的特点。唱腔音乐高亢、委婉、活泼。曲牌丰富。

湘峪村的戏剧活动,老辈相传在明末清初就有了戏班。西大庙的戏台和舞楼就落成于道光丙戍年(1826年)清末我村西二宅的连小润、连小何底下院的樊守栋、樊守判值芗捌渥幼槌上钒喑莆晋东南万艺班。演出活动遍及阳城、晋城、沁水、长治一带。

农闲的时候,在大宅院的舞台上搭起了戏幕,上村下岭的就都知道湘峪要唱戏了。吃过中午饭开着三轮车、拖拉机呼朋携友的来湘峪看戏。年轻而又有办法的小伙子骑辆摩托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引来了一阵阵的羡慕的目光,八十年代的摩托简直就是泡妞神器呀!

大宅院里,用松木格栏从高到低搭起了座椅,看戏的时候还得拿报纸垫在屁股下面,要不然新买的裤子就会和松油来个亲密接触。看戏的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年幼的时候在他们闲聊中知道了红脸忠、白脸奸。耿直的包公黑容颜。

后来长大了,唱戏就成了我们年轻人联系感情的一种方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我们是属于感情深的,经常喝到不醉不归。当然血气方刚的时候免不了动手动脚,过后我们还是好兄弟。

也许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特色,那时候动不动就打架的我们居然成了女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好几个朋友的媳妇就是那时候我们四处征战讨回来的,到现在也是我们得瑟的资本。

割麦。

夏日的清晨,睡梦中被妈妈喊起了床,哥哥同我一样睡眼惺忪,坐在床沿迷迷瞪瞪。被妈妈催促着,两人深一脚浅一脚朝后岭的麦地走去。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地头。金色的麦粒在流动的雾气中,喧响着,挣着身子想跳出来。微风拂过,麦浪翻滚,能听到那些饱满的麦穗儿,开口谈笑。我沉浸在一种臆想的美景中未曾醒来,耳畔传来妈妈的声音,傻站着干嘛,割麦子了!

妈妈一个人割两耧,我和哥哥两个人割两耧,就这样妈妈还是把我和哥哥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天渐渐热起来了,汗滴渐渐大了起来!最难受是腰,已经有了僵硬的感觉,好几次都坚持不住了,但是透过汗滴打湿的双眼,看到了妈妈和哥哥在前面镰刀挥舞着,只好咬牙坚持下来。

快中午的时候,大太阳靠近我,似乎搂住了我的'肩膀,称兄道弟。热汗淋漓,衣服完全湿透了,我实在是坚持不住,镰刀一把扔老远,把自己重重的抛在了地梗边的树荫下。平时就连走路都觉得硌脚的地梗,现在给人的感觉如皇宫金雕的玉床般舒服,哥哥也满脸汗水的坐在我身旁不想动了。

妈妈放下镰刀用怜惜的目光看着我们,完了告诉哥哥,你和弟弟休息一会慢慢割,妈妈回家给你们做饭吃!她捆了一担麦子,我和哥哥帮她挑起来,妈妈担着回去了。

正中午的山地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酷热,蝉儿不知疲倦的叫着,平白多了几份烦躁,缓过劲儿来,哥哥说,我们还是慢慢割吧,我说好,就这样边割边休息,等到了妈妈送饭来。

田脚下的小溪旁,桶锅里的豆角河洛散发着诱人的香,犹记得那时的狼吞虎咽,在很短的时间内吃完,溪水里的两双脚在惬意的游荡,树荫下,我们两兄弟的笑声那么悠扬。

两点的山上,已经感觉到了轻风送爽,吃饱后的我们拿起镰刀也没有了那份沉重,加上已经快割完了,镰刀上好像谁加了扶持力一样,轻快了很多!三点多的时候已经割完了,我看见还有一小块青色的麦子,就欲扑上去狂割,幸好妈妈叫住了我,你干嘛呢?这是用来捆麦子的!把青色的小麦拨起来连接成一根绳的模样,平铺开来,然后把小麦一铺一铺的抱过来,最后捆起来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往回挑麦子。

把尖担扎进麦捆里,胳膊用力把麦捆高挑起来紧走几步看准另一个麦捆的正中央扎下去,接下来在哥哥的帮助下挑了起来,虽然沉重,但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夕阳西下,在崎岖的山路上,余晖把我们母子三人挑着麦子的身影越拉越长……。

打场。

夏季,麦子收回来了,打麦场上一片喧闹,成了艰涩生活中一个孕育希望和快乐之地。总是排队等别人家的打了以后,就赶紧见缝插针的占一块地方,把自家的麦子铺开,少的时候麦穗朝中间,麦杆朝外面,多的时候就胡乱铺开,俗称占场。

在烈日下暴晒几天后,第二天早上牵着牲口,备齐打场用的簸箕、叉、扫帚到了麦场,先给牲口戴上笼嘴,脖子上套上套布袋,用绳索拉起轱辘,在麦子上面开始转圈。

过一会,让牲口休息一下,拿铁叉把麦杆祭成一大垛,如果没有打干净,就又开始第二次的工作,俗称搪瓤,完了以后把所有的麦子拢成堆。接下来就该开始最重要、也最显水平的扬场了。

没有风的时候,男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抽着旱烟,扯着淡话。女人们就地将扫帚坐在屁股底下,咬着耳朵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在不经意间把眼光盯向自己中意的男人,然后在别人的荤话中慢慢涨红了脸。

风来了,男人们戴起了草帽,抓起木锨,撮起半锨麦糠扔向空中,试着风向。记忆中的扬场都是由上年纪的把式扬的,那时候还叫生产队,一个队里只有二、三个扬场把式,扬场的姿势优美如舞蹈。前腿微弓、后腿紧绷、前手高举、后手轻送,铲起一木锨,一抖膀,迎风扬起。那扔出去的粮食便均匀散开,粒粒粮食在空中翻着跟头,像雨点似的落下。而麦糠则如春天的柳絮一般,纷纷扬扬地飘走。

把式扬场的时候,女人就用长扫帚,在落下的粮食堆上捋去麦秆,只剩下带粮的麦穗。扫帚要挥洒自如,而且轻重适合,扫重了会带走部分好麦子,扫轻了麦穗扫不出去。把式锨一扬,女人扫帚扫一下。两个人要配合默契,进退自如。

最后,粮堆越积越大,堆出一个金灿灿的小山丘,其四周便是麦糠等杂物,糠麦分明,一清二楚。看着金灿灿的麦堆,老百姓憨厚的脸上满满的全是丰收的喜悦。

最后把所有的麦杆挑到一起祭起来,作为牛一冬天的口粮。而整个冬天,麦秸祭上就成了我们儿时的天堂,一帮孩子上窜下跳,村庄也被纯真的笑声感染的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也有早熟的哥哥姐姐们人约黄昏后,夕阳西下,两个人从各自的家里不约而同的到达场地的麦秸祭下面,相对执手而坐诉说着相思之情,在黄昏中两个人儿的身影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八

他轻轻的牵着我的手,淡淡的微笑划过我的眼睛。望着这幽寂的月色,风轻了不少。这是我们相处的最后一个夜晚了,他的眉宇之间仿佛多了几丝哀愁。互相望望对方,想要开口却什么话也没说。就这样吧,就这样结束吧,心里默默的想着。

过了今晚我就要离开了,跟随妈妈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知是天涯还是海角。反正从今以后我的记忆里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了。不知怎么的.泪落了,他却笑着说:别哭了,不是说好要坚强吗?坚强的女孩是不会落泪的。我明知道他的心里是难过的:他心痛却安慰我,不让我心痛,他难过却装坚强,不让我难过。一个犹豫的笑容在我脸上绽开了。最后一面,也许我不要哭着离去。

风冷了,我们的影子在月光的照映下拉长了,还有那紧紧牵住永不放开的双手。

当时的我们再分开的那一刻没有过多的话语。也许就是这一颗还未萌发的幼芽,才能永远的留在心中,不会花开也不会凋谢。记忆如风,在昨天消逝了。

散文派饭的记忆简短篇九

在离开故乡的许多年后,我一路沧桑地又回到了她的身旁。我寻遍那里的角角落落,却再也没能找到她的身影。

我的故乡丢失了,丢失在我的记忆中。。。。。。

那座曾经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小山坡不见了,替代它的是几幢楼房。

那条河也瘦得不能再瘦,上游修建了水库。河滩上不见了孩子们赤条条嘻水的身影,布满了挖沙时留下的深坑。

曾经让我放飞无数梦想的学校呢?白杨树不见了,也消失了朗朗的读书声。红砖围墙圈起来的,是一个猪场。。。。。。

这还是我的故乡?

故乡!

是什么抹去了你的容颜?

我到哪里去听晚风走过草尖儿的脚步声?

我到哪里去闻一河的瓜香、鱼香?

我到哪里去看白杨树上那一只只眼睛和那童话般的金黄?

你能告诉我吗?

我的故乡!

我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儿,有一天它突然病了。不吃不喝,趴着不动,我急得直哭。奶奶默默把小狗儿抱到菜园,放到黄瓜架下,对我说:不哭,一会儿它就找你玩儿了。

果然,不到黄昏,小狗儿真的'出来了!我把它抱在怀里,它就用小舌头舔我的脸,我高兴得哭了,问奶奶:小狗儿怎么就好了?奶奶说:地气灵着呢。

是呀,地气灵呀!

看着在钢筋水泥间奔跑嘻戏的孩子们,我迷茫了:

那里有我吗?

不,不会有我。

但那里一定有我!

故乡,你已离我远去,我背起行囊又该去向何方?我可以忘记旅途中所有的沧桑,行囊中却装满了忧伤。

我的记忆。我的故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