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19:37 页码:12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实用15篇)
2023-11-19 03:19:37    小编:ZTFB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重视它。总结应该体现个人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见解。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相信会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一

记得小时候,屯子前边三奶家大门前有一间碾房,在大门西边。老人说在东边是白虎,西边是青龙,白虎会伤人的。

到了腊月家家淘大黄米,做粘豆包。这个时候碾子就闲不着了,天天有人家碾黄米面。

那时我家每年淘百十来斤米,妈妈早早起来把米放在二盆里,盆是黄土烧的,倒上水一瓢一瓢的淘,把沙子滤出,小半天功夫米淘好了。爸爸把米用毛驴驮着拉到碾坊,妈妈拿着簸箕和筛萝等工具,我和弟弟跟在后面,冬天的路一层积雪走在上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拐弯抹角十几分钟就到了。说是碾房其实三面是墙没有房盖。碾子很大也很光滑,上面一个带框的滚子,前一天有人使过,上面还有残面底。

爸爸套上毛驴,用妈妈做饭用的围裙蒙上毛驴的眼睛,妈妈扫去尘土,一瓢瓢倒上米就开始碾面了。我和弟弟站在墙角的避风处看着,爸爸一边赶毛驴一边用铲刀翻米,毛驴围着碾子一步一步地走着。不长时间妈妈就开始筛面了,细的筛到簸箕里,粗的`还返回碾子上。一边压一边续米,我和弟弟冻得直淌鼻涕,用棉袄袖子左边一擦右边一擦,弟弟脸上一面一片花蝴蝶一样,袖子上也是一面一片,已浸入布里的鼻涕已经发亮,我俩手伸进袄袖子里,冻得直跺脚也不离去。

太阳落山了,面也碾完了。回到家和了面放在缸里,缸放在炕头。我和弟弟脱了袜子伸进被窝里捂脚,袜子都是破的,弟弟的脚趾和后跟都在外面。

那时蒸豆包都在晚上,面发了一天一宿。第二天邻居大妈也来帮忙,她年龄比妈妈大很多,穿着大襟的布衫,嘴里叼着一尺多长的烟袋,烟荷包挂在大襟纽扣上,迈着曾经裹过又放开的半大小脚,来到我家。

上了炕,用手把一条腿搬到另一条腿上蹁上。抽完了一袋烟,拿着烟袋往炕沿上咣咣敲了几下,放到了一边,也不洗手就和妈妈做起了豆包。我贴苏叶,弟弟时不时伸出小黑手抓一把豆馅吃。爸爸一边烧火一边起熟了的豆包,放在黍杆帘上在外面冻上。我和弟弟没等做完就睡觉了。

早晨醒来,天已大亮,太阳都出来了,我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化窗花,看见外面地下一层白雪,墙上的黍杆帘上很大一堆黄豆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二

白塘河,我生命中的一条河。一条无法忘却,流淌着乡音与故事的河流。

那里,原本有我炊烟袅袅的村庄。村庄里,原本有我经常回家的路和少年的向往。现在,白塘河没了,村庄也没了。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更看不到炊烟。

小时候,我在白塘河里洗澡、捉鱼,在白塘河边割草、剜菜。我看母亲把穿旧了的衣服,一件件又一遍遍,用白塘河里的水,漂洗干净,然后晾干。我看父亲挑着白塘河里的水,一瓢瓢又一碗碗洗菜、浇花、饮牲口。上学了,我要从白塘河边过,下学了,也要从白塘河边过。冬去春来,看小麦发芽、生长、拔节,然后看它长成金灿灿的丰收模样。入了秋,看落叶飘舞,看稻菽飘香,看山芋干子一片片翻晒成雪。白塘河就像一条血脉,流在父母的生命里,也留在我的生命里。

白塘河,从我的村子里流出来,然后流向我不知道的方向。

那里有苇,那里有荻,那里有菱角,那里有荷,那里还有我最喜欢的野鸭子、豆娘……有了白塘河,我从未迷失过路。即便跑得再远,只要沿着那条河走,我就能找到家,因为她是我的白塘河。那里的水很甜,我喝过很多次,它一直甜到我的心里去。无论走多远,我都会告诉我的朋友,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河水很清澈,也很甜,她叫白糖河。

后来,我们一直就叫她白糖河了。

我喜欢她两岸的稻香,我喜欢她两岸的果香,我喜欢她两岸的柳香,我喜欢……春来了,我喜欢看沿着河岸生长着的桃花、杏花,还有梨花。我喜欢我老家园子里,老父亲栽种的山楂、石榴,还有樱桃。每次回家,我都能找准季节的入口,去品尝那些从家乡的土里茁壮出来的甜美。每一个丰收的午后,我都要从母亲的田园里驮一些粮食或果蔬回来,来补给我们日月的亏空。吃着这些自家田园里生长出来东西,心里倍感到踏实和亲切。它带着白塘河的清泠泠水声和干干净的暖味儿。白塘河的大米,是洗尽铅华的。白塘河的井水,是滤过浮躁的。白塘河的民俗民风淳朴而真挚,是经历过风雨的。村子里每一次有红白喜事,父亲都会通知我,每一次我都要回。我怕会陌生了白塘河,我怕会陌生了我的那些青梅竹马的好伙伴,还有我的父老乡亲。时光是什么?它一天天催促着我长大。后来,果真一天天就长大了。长大之后,似乎觉得有些许儿后悔。后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太多的生死和离别一次次来。村子里许多老人,隔一两年就要走一个。就连年少时,玩耍得最要好的伙伴都要走。走得,让我有些儿心寒。他们走了,哪儿都不要去,就想留在家乡后的白塘河边。仿佛埋在那儿,离家乡要更近一点。更近一点,他们会觉得不再孤单。也许因为,他们一辈子大都没有离开过白塘河。白塘河流淌在我的生命里,我的记忆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白塘河。

白塘河没有了,只是近几个月的光景。

听说,大家各自走散,走散在匆匆忙忙的搬迁里。舍不得走,也得舍得。谁能挡得住城市化进程的那一声声热烈的号角。去年六月,麦子还没熟透,白塘河就已经是兵荒马乱了。造孽啊!好端端的万亩良田,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掏挖成沟湖密布的湿地。湿地没成型的时候,我去过几次。我不是去看湿地,我是去看我的家乡,去找回我的`记忆。土石纵横,杂草丛生,满目疮痍……那天,心酸溜溜地直想哭。我生长数十年的地方,说没就没了,心里那份荒凉,那份寂寥,何人能知啊?!走在我小时玩过的河岸上,走过我老家的曾经的小院子,走过三老爷曾经的坟地……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自己。

冬天的白塘河,一片静。早没了先前的样子,更没了先前的深色。它不再是一条河了,而是一片片臃肿着的高坡和深挖的湖。那儿瘦弱而枯萎,躲在偏远的冷风里,没有人要踏访,更无人要追寻。仅三两只鹜,躲在水塘边的草丛里。那一个个人工小湖,似乎干涸。我不知道它凭什么会生长出水草和游鱼。没了水,这湿地是不是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有人说,为了让这片湿地成为湿地,政府每年都要从遥远的水库里车出部分水来灌溉它,让它看上去,永远会保持一份湿意和诗意。看着这一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仿佛有东西哽着喉。此刻,我真的有点想痛哭流涕了。可转念又想笑,而我却不再能得笑出声来。这万亩沧桑,不知何时才能引来百鸟齐鸣,何时才能群草飞扬,绿叶成塚?看着它,心一点点冷!冷成一片片浅而白的冰凌。

在时光窄浅的记忆里,我仿佛是个迷途的孩子。

在停不下来的思绪里,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白塘河的端午。想起白塘河的中秋。更多的时候,是想起白塘河的清明。清明,我有太多的思念留在白塘河的两岸。可我无法着笔,仿佛每一次心跳,都是那么不见平仄。胡乱地写来,权当一篇不成文的“祭”吧。留给我生命里的白塘河,留给故乡六月的麦子,还有曾经的一河苇与荷花。以示纪念。

但愿我故乡的这片湿地,会成为我记忆里的一片美好。在这一片片浅浅的水声里,还能开出一朵朵优美的莲花,还有一丛丛伊人样的蒹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三

借着七月的,闻着六月离别的气息,那些久封已久的往事今天随着我们匆匆的步伐在脑海中慢慢陈列出来。

左岸是青涩的年华,右岸是残酷的现实。有人说:"青涩的年华里,最应该懂得珍惜"。是的,我也觉得如此。高中三年里最真挚的感情莫过于那些朝夕相处的人,那时候最难得的是每次月考、期末考以后成绩不理想时,还有一个人在你后面一直赶着你跑,这是默默无闻地师生情;那时候最难得时候每次失落、悲伤以后还有几个人为你开导,一直不离不弃,这是一生不忘地同学情。

寻着七月的步伐,我们来到了阔别已久的田径场上,这里有我们三年的梦,梦想着跑的最快,打破学校记录,为班级争光,可是梦想最终还是梦想,也只能想想。偌大的田径场上空无一人,只有我们年少的梦。这时候远处传来,啪啪的声音,记忆瞬间回到几年前,那时候我们热血沸腾,一群伙伴在宽阔的球场上不停的传球、接球可是,最后还是输了比赛。

追着记忆不知不觉来到了曾经住过三年的的地方,我曾想起,高中时代有烟瘾的我们,每晚都是班主任检查完宿舍以后,我们才偷偷摸摸的起来,完成该完成的事。时光依旧,年华不再,望着这一栋栋教学楼,我的记忆瞬间回到高一,那时候第一次学着看小说,被班主任逮到,一句话也不问就是"重重批评",可是,如今,我也成了一个散文作家,我写着青春,回忆着年少无知的时代,泪里有抹不完的泪花。

时光如流水,久别的人总是期盼重逢,可是重逢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人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人,很多人已经娶妻生子,每天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各自为了各自的生活而去奋斗,然而,那时候的梦想已经成为历史,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掩盖了,不曾记得。现实的我们脸上写满了生活的沧桑,生活的枯燥,生活的无味。

岁月变迁,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旗杆,望着这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在问自己,如果时间能够倒流,那么你想干嘛?我这样告诉自己,如果时间能够倒流,那么我多想我不再长大,每天穿着校服,望着这一面国旗从这里升上去。

年华不再,重拾那段久违的记忆,记忆里有你也有我,我们是多么幸福的一群人。可是,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面对高考成绩,面对离别,给我的路只有不放弃,不认输,不倒下,只有挺起胸膛,继续我们下一段旅程,纵然旅途中你遇到了沙漠戈壁,也要记住"胡天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的哲理。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四

《如风的记忆》暖阳悄悄的隐去,只留下些微雨,在天空,飘来复去。微雨是天空余落的声音,低柔略蜜。

有的人,不知为何,总喜欢在风轻云淡的时候,把头抬起。看着并不变异的天空,望着并不渐大的缝隙。好像思索什么,亦或者什么也不忆。知此,也许只是劳累了,想把心放空,仅此罢了。

一段回不去的时光,拂急游过花季,终而复始,带走许多远去的青春,许多远去的记忆。只是这些,有的消却,有的消浓,无痕渐却了。

记忆花开,轻淌曾经的门前。只是,莫名的看一眼,就如风的就不见,摸不透看不见了。剩下的感觉如梦般,做着些不知名的.姻缘。“人生在世,很多东西,仿都如烟。轻轻的来,也都轻轻的散,无斑”。

绵绵的柔夜,微波轻隆。高高的悬空,白云安萌。青春之时,总会有谁,为谁寥寥娆娆的情书几字。青春之时,总会有谁,为谁起手的单思复会几回。

浮薄如世,多生无奈。浮薄如世,多生唏嘘。到底谁懂谁心?谁惜遇缘呢?

也许人都这样,习惯哀叹。得不到的总感珍惜,拥有的仿都自然。只是所谓的这些,那些。早已在岁月的不知足里,绕成墙角,绕成风香。轮回着,却怎么,就不见了。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五

白塘,横卧在寒亮村的东北方向,似一艘枯瘦的船,悠悠摇荡在岁月的河流之上。

白塘是北邙脚下的一条沟。她温柔、纤细、沉静、内敛,如绣帏中的少女。白塘,如此清新秀美的名字,缘于它土质的'与众不同。与之毗邻的土地,大都带着黄土高原的血统,赭黄蓬松,层层叠叠。而白塘的土,柔白细腻,结结实实。

温柔的白塘见证了村寨的风雨变迁。白塘的白,也扮亮了村人的清贫生活。彼时,家家烧的是敞口灶,烟熏火燎,四壁漆黑,一如黯淡的日子。后来,人们在白塘采土,捣碎和浆,以笤帚蘸汁刷在墙上,待干燥后墙身通体透白,屋子焕然一新,鲜明敞亮。

白塘当然是村子里的集体福利。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按习俗清扫房子的时候,母亲会嘱咐我们姐弟几个抬箩筐去白塘挖土,然后粉刷屋子。小手细胳膊,一推一拉间,抹白了墙壁,也给灰暗的日子抹上了亮色。

上学的路要经过白塘。孩子们喜欢逗留在白塘,俯冲、攀缘、匍匐、滚打,乐趣盎然。

雨天,和泥塑像,猫狗鼠兔,集结于小小的创造力。风干的泥塑,栩栩如生,泛着瓷质的白。白塘,是孩子们艺术和想象起航的港口,孩子们,也把欢乐的童年交给白塘收藏。

因采挖形成的窝子,背风向阳,放羊的人喜欢和衣躺在窝子里,双手交叉放进袖筒,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优哉游哉。羊在不远处安详地吃草,阳光白花花地抖落下来。我也曾效仿羊倌,在放学时间躲进窝子里,往背后一靠,偎着素雅洁净的白土,伸展身子,那舒坦无法比拟。没等背会一篇古文,竟要昏昏沉沉睡去。白塘当床,阳光为被,真温暖呀!

岁月不居,白塘在时光里渐渐陌生,直到一次她踉踉跄跄地跌进我的梦里。我反复用炽热的思念去触摸这个温热的名字,毅然决定去奔赴我的白塘。

眼前的白塘,以热情的怀抱接纳我这个故人。北风过处,草木颔首,大地肌肤微露……啊!白塘,依然是一片铮铮亮白,神采奕奕,一如当年!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六

九月,即将走过。

秋已深,夜渐凉。

寂静的窗外,尽管还闪烁着温暖的光束,却暖彻不了已渐渐薄凉的季节。

依然,独处。

打开电脑,隐身上q。

看着一连串温暖的名字,我没有去点击,尽管此时的我很想很想说说话。

可我,宁愿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不理会此时是否氲氤着淡淡的忧,亦或淡淡的喜。

夜的静谧,不忍用任何言语来打扰,无人能感受这样的心情,除了自己。

就这样看着……默默,牵念,祝福,便足够了。

时间一天天流逝,感受着,历炼着。生活如一幅幅零散的画卷,在脑海没有秩序的闪过。

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也要去面对。既然不能回头,那就努力往前走吧。

其实,生活不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吗?

缱绻于某个角落边缘,回眸,不想去说时过境迁是一种怎样的沧桑,只想轻声问一句,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么?结果,不得而知。

觉得现在的自己是越来越沉得住气了,不知这是否就是传说中成熟的表现呢?

活着,不管为别人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应该学会感恩的,不是吗?

如果感到忧伤了,就扬起嘴,对自己笑一笑吧,快乐也很简单的。

寂静的夜里,最适合听一首轻柔音乐的。

音乐就像知己,紧紧拥抱着我,让心不再孤寂。让我感知,能一个人静享寂寞,也是幸福。

柔和的灯光,悠悠的旋律,心海涌起无限的涟漪。

翻开九月的照片,渐渐斑驳的镜头,伴随流泻的音符,沉淀在了淡淡的思绪中。

23号,依旧延续着中秋节那天的天气,阴晴不定。中饭过后,尽管担心着天气问题,还是和老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了东湖公园。

理由:必须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好好跟孩子相处一会。

半路上,天空还是飘起了银丝细雨,却依然阻止不了我们前往的脚步。

雨也较着劲,越下越大。于是,只好带着孩子躲进附近的超市,给孩子们挑选一些零食,等雨停后再次前往东湖公园。

终于,雨在半小时后停了。拉着俩孩子的手,随亲爱的走向收银台,付款。然后继续着我们的计划。

雨后的空气,清新怡人。雨后的公园,清秀寂静。绿绿的湖水躺在青翠群山间,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沁人心脾。

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经过这场雨水的涤荡,不沾有一丝的尘埃,一颗颗大小不一的圆润的小水珠在红花绿叶间荡漾,如精灵般,散发着无法言说的魅力。

走在湿漉漉的公园小路上,有蜻蜓在我们头顶悠然飞过。俩孩子见到蜻蜓,非常兴奋,相互追赶起来。铜铃般清脆的笑声,划破了整个公园,在空气中久久飘荡,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欢愉。

一条小河安守在公园的左侧,有漂亮的小红鱼在清澈河水里自由自在游戈。

站在小桥上看前方不停转动的水车,听流水哗哗声,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想起了十几年前,应该还是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吧,跟几个同学晨跑的情景。

天还没亮,我们就顺着马路一直往山的深处跑去。在朦胧晨光中见到了在河里不停旋转的水车,那感觉是兴奋的。只是,山的深处太幽静,密密的树林,在天还没有完全通亮的时候,那意境会让人浮想联翩,想起一些可怕的传言故事,不禁毛骨悚然。来不及细看水车的模样,同学们就哗然一片,然后一起逃之夭夭。

去年,跟z同学在网络相逢,是一种惊喜。从93年起,我们从没有过任何的联系。

还记得那天,我正忙碌着,见qq有提示,于是点击开来。

“老同学,我是z,你一定要加我,一定。”z那熟悉的名字赫然跃入眼帘,我的内心有些激动。

我毫不犹豫得添加了z为好友。

不久,z同学发来信息,“老同学,还记得我么?”

还特意提起了十几年前很多的事情,其中也包括晨跑事件。

时间虽然过了这么久,但随着他的提及,很多的事情我还是能记起的。毕竟那是一个情感特别纯洁的年代。

我笑着回复,“z同学,我怎么会不记得呢。”

其实跟z真正相处的时间,只有小学两年,但印象却是深刻的。还记得,我就坐在z的前排。z的绘画水平很好。我很喜欢z画的古代美女图。于是,往后的日子,我经常会收到z送的美女图。为此事,还引来了同学们的一些议论。

后来,上了中学,虽然还是分在一个班里,彼此却不再说话,渐渐疏远。就是迎面相遇,也只是浅浅一笑。

知道那时候我喜欢你吗?可是到了中学,你怎么就不理我了呢?

我只笑了笑,没有回答。也许这就是成长的心事吧。

我问z,你现在还绘画吗?

很久不画了,小学时候喜欢画,现在没兴趣了。

z说,时间过得真快。我对你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小学时代呢。也一直是那些美好的记忆伴随我十几年。刚看了你空间的照片,变化实在太大了,如果街上相遇,可能就认不出你来,你比以前漂亮了。

对于z的话,我是感谢的,感谢他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还能这么清楚地记得关于我的点点滴滴。真的很感谢他。

z问,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我告诉z,我现在过得很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对可爱的孩子。

z说,幸福就好。

后来,我也了解到z,有爱他的妻,还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儿子。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的话题。仿佛把十几年内想说却没机会说的话,一次说够够。

跟z的聊天只有这么一次。以后的网上相遇,我们彼此不曾再聊天。也许这么多年,他只是想知道,现在的我过得好不好吧。

是啊,我们都过得很好。在现在幸福的生活中,能再忆起往日那些快乐的时光,然后默默地彼此祝福,这就够了。

停落在河边小树枝头上的晴蜓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只红色晴蜓,非常漂亮,鼓鼓的眼睛,闪着灵动的光。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要停留于此。是被雨水沾湿了双翅,飞不动了?还是留恋这里清新的空气,沁人的美景,所以舍不得飞走了呢?可不知,它也成了我欣赏的美景。

看着露天走廊顶上那一连片绿绿葱葱的滕蔓,枝头有红色花朵零零碎碎开着。我走近了它。地面上,有一些刚被雨水打落的花朵,却依然有着鲜艳的印记。

最喜欢那一串垂下来的花朵,带着雨水的花瓣,娇艳欲滴。晶莹的雨滴紧紧依附在花朵上,油光发亮,甚是迷人。

突然觉得,这种花儿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哪见过呢?想起,在云姐姐的文字里见过此种花儿——凌霄花。没想到今天我也能遇见。对花的文化,我并不知晓,只要觉得它漂亮养眼,不管它的花语是什么,我都深深喜欢,深深爱。

这就是九月的记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七

梧桐花开,草长萤飞,大地一片馨香。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夏时节,在一次文朋诗友的聚会中,现任县图书馆副馆长的文友灵芝传递给大家一个消息,说图书馆要搞一次“家庭书香,爱我书房”的征文活动,并且由她来主管,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支持她的工作。提起关于书的话题,似乎有许多点点滴滴的记忆,如此的时刻,谈起这样的关于书的话题,作为一个多年来痴迷于文字的所谓的书生当然是义不容辞了。

关于书,沉封的记忆里,似乎是既有美好也有苦涩。这也许是一个人天性的使然,得益于那一缕墨香的纯粹,这世界似乎很精彩,那些关于书以及大半生平凡的生活似乎也有了一个高度。与书结缘,这也许是生命的注定,书似乎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也似乎是一个让你怎么也无法割舍的情人。

当你迷茫的时候,一盏灯,一本书,也许会给你指明前行的路经。

当你落寞的时候,一丝清风,一缕墨香,也许会抚慰你孤寂的心灵。

当你忧伤的时候,那些清丽的文字,那些荡漾在文字中的诗意,也许就是一付疗伤的灵丹妙药。

当你困苦的时候,依然是那一缕一缕的墨香飘荡,才会使你找到解脱苦难的知音。

儿时,就听到爷爷唱给我的一首歌谣:娃娃念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照明灯下苦心。也算是苍天有眼,生我于一个称得上的书香之家,家父曾得益于组织的推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就读于西北大学戏剧研究班,后来又到省文联供职,文革初起,风云变幻,爱书如命的父亲冒天下之大不韪,趁着夜色在破四旧的焚书火口把上千册的文艺经典转移于乡间我家的小阁楼里,后来这小阁楼就是我的蜗居之所,从此在那个文化沙漠的时代我便如此的和书结缘了。

这是我的墨香。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八

在我的记忆中,四街的校门原本是向东开在向阳路上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改成了南门。南门外是一条低洼、窄仄的不知名的小街,黄土路面,没有硬化,每次雨后很长时间里,路中间低洼处都会积水不断,我们每天上下学走过这里,只有沿着路两边的高埂上走过去。某个夏日的午后,我从向阳路折向学校门口,一辆面包车迎面快速驶过,躲闪不及,车轮带起的泥水溅花了我的衣裤。我尴尬地站在学校门口,不知道该走进去,还是该退出来。那种尴尬充满了我整个四街的学生生涯。

校门里右手边坐东朝西一排三层红砖小楼,约十几间,一楼朝外开门,做了临街的门面,二楼、三楼是学生的教室。清晰地记得,我们初一一班的教室就在二楼的最南头。对于四街学校的记忆,正从那间教室开始。

1984年秋天,我刚从乡下转来四街读书,农村孩子骨子里的自卑和好强,让我憋足了一股劲儿,在一个崭新环境里一定要努力学习,为自己争口气。在这个学校里,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让我终生铭记,——年轻漂亮的上官老师,我是她的课代表,每天都想把她的英语学好;西装笔挺、一口标准普通话的语文老师,每天一首诗词,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刚刚从中专毕业的体育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每天带着我们鬼混在球场,鼓励了我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对我影响至深至远的,当属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公允地讲,班主任是一位极其负责任的师长,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极其”负责任,让他注重了结果,偏颇了方法。至今记得他常说的一句名言——考不上学你们将来只能回去垫粪坑,这句话或许正是他的教学理念,我不知道这个理念成就了多少孩子,又毁掉了多少孩子,将多少孩子驯化成了读书机器,又戕杀了多少孩子好奇的天性、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那一座座奇异山峰,生生夷为平地!

记得刚入学那会儿,忘了当时担任班级什么职务,班主任发给我一个灰皮记事本,要求我在他不在的时候,观察都有哪些学生不好好听课,记录下来,交给他。我把老师交代的工作当做神圣的使命,丝毫不敢松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自习中,像个哨兵似的前后左右不时地巡视着全班,把那些不安心听讲学习的同学统统记录下来,呈给他。很多年后回头来审视此事,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我,将我沦为那个最不安心学习的学生,更在潜意识里孳养了我不良的人生习惯。

也是他馈赠我人生最初的荣光,——1985年9月10日,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崭新的长袖白衬衣,作为学生代表,万分自豪地跟在他的身后,正装出席全县庆祝大会,那份为人师表的荣光,流进了我的血脉里,让我在之后三十年的每一个教师节,不管人在哪里,都会深深地念起他。

和这栋南北向红色教学楼呈“l”型相交的是一栋新建的坐北朝南的教学楼,东西大约也有十几间房子,居中建的楼梯,将整栋楼分成东西两部分,二楼靠楼梯东边的那个教室,便是我们三年级的教室。三年级给我最深记忆的是暑假后班里来了一群漂亮的女生,据说是从我们仰视的城关中学来的复读生,不但人长得漂亮,更有意思的是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两个字的名字:宁静、陶冶、朱琳、贾岚……单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人记忆一辈子,她们自然成了当时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的西南角,距柳树不远处,是一个四方型柴瓦房小院子,那是老师们居住的地方,一道白墙,一个圆拱门,一面山墙,将小院和校园隔开了。那一道白墙,一个圆拱门,一面山墙,成了我对四街学校最深刻的'记忆。初三年级上学期将近年终,迎来了1987年的元旦佳节,我和几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同学商议着出一期特刊板报,迎接新年的到来,几个人说干就干,分头找来红纸白纸,白纸分头抄写文章,红纸用来插图镶边,就这样,一个晚上,在那面白色的山墙上,留下了我们得意的新年之作,我们四人特意在张贴好特刊的那面山墙下拍照合影,以资纪念我们共同的杰作,清晰地记得,那个冬天,我穿着父亲单位下发的漂亮的雪花呢大衣。而那张合影却成了我在四街学校最后的留影。元旦过后,不知出于何故,我们几个因为私出特刊,被班主任认定为“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接受学校处分,而我首当其冲,由于是主要发起人,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学校要求我劝诫退学,以谢此罪。

这就是我在文章一开头所说的我在四街学校的尴尬时光,一群十五、六岁喜欢虚荣的孩子的一次博眼球的板报活动,被年近六旬的老师定性为政治事件,导致不得不终止学业,那一晚,睡梦中我流下了羞愧、自责、汗颜的泪水,恰巧被晚睡的父亲看了去,醒来万分的尴尬;现在看来,羞愧、汗颜、尴尬的未必在我!

同学们蜂拥而至,来到当年的教室,寻找当时的座位,大家指指点点,比比划划,复活着许多鲜活的往事,不知道以前是现在的彩排,还是现在是过去的彩排。我坐在角落里,冷冷地审视着这个教室,不知道是它变小了,还是我们长大了,我们三十几个人就把教室撑得满满的,我始终怀疑这间教室是否真的曾经装载着我们六十几个少年共同的记忆。看着青春渐逝、肌肉松弛的同学们欢呼雀跃焕发少年的神采,我突然想说: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能像《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那样重新回到从前,亲爱的美女们,我会毫不吝啬地给每一位心仪的女生递上羞涩的纸条,赞美你的美丽,让你一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拥有公主般受人瞩目的自信,也让那甘露般纯真的情愫豢养心底,滋养生命;亲爱的兄弟们,我还会与你争执、吵闹,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锤炼你我的意志与勇气,让我们在以后人生里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而能所向披靡;我亲爱的老师啊,我依然会气你,即使被开除我都毫不气馁,后人挑战前人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决不应该成为悲剧;我亲爱的父亲啊,我再不会让你看到我的眼泪,我是你的骄傲,你的忐忑,是我一生的不安。

最后一个走出四街学校的大门,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留言:“带生命回一次家,找寻那不经意的少年。他们坚在,而我们已去!”我想我不会再回去了,今天和过去,都将封存成关于四街的记忆。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九

来到安边站,正是十月中旬。在这里虽然看不到陕南关中地带的累累硕果、串串金黄,也见不到陕北黄土高坡的卯卯枣树,沟沟秋黄。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秋意,醉人的醇香。

这是一个位于靖边县境内的小站,也是一个我们西安铁路局陕北最边远的小站,更是一个处在毛乌素沙漠边沿最艰苦的小站,但同时又是一个闪着耀眼光芒的明珠小站。

如果不是一条平滑的亮闪闪的铁路从这里穿过,这里仍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沙洲。如果不是一个明珠似的小站点缀了这里的风景,你很难感受这荒漠沙洲的浓浓秋意,醉人醇香。

这是一个只有四股道的小站,铁路职工加起来不足50人,每天也只有30几趟火车往返经过。但整条线路却是现代化的电气化设备,由东至西贯穿整个茫茫沙漠。而小站就独独的位于沙漠之中,如一颗明珠,耀眼而夺目。

这里的秋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昨日还是烈日炎炎、芳草萋萋,凉风习习,短衣短裤。一觉醒来全变了,太阳不是那么炎热,整个沙漠一下子由翠绿变成了金黄。如同陕北的新媳妇,在不经意间,由水灵灵的少女一转眼变成了盘着发髻的少妇,成熟而美丽,风韵而优雅;整个天空蔚蓝蔚蓝的,蓝的象一块巨大的宝石,闪着幽幽的.光。蓝的又像无边的大海,深不见底。就是一天之内,气候也是冷暖不齐。清晨起来,虽然圆圆的太阳慢慢从东方升起,把金色的阳光洒满小站及小站四周空旷的沙漠,但全没有往日暖融融的感觉,猛不丁的一个冷颤,传给了小站所有的人,再见面时全成了一色长袖加外套。而此时的小站四周,小草小树没有了精神,花儿鸟儿耷拉着脑袋,整个沙漠也结上了一层白白的薄霜。使人一下子感到了冬天的到来。直到日升中天,则又恢复了往日的情景,依旧是炎炎烈日,依旧是短衣短裤。但大地再也不是郁郁葱葱了,整个小草小树依旧病恹恹的没有生机。不过这样的高温持续不了几个时辰。一到太阳偏西,温度急剧下降,日落西海时,完全又成了清晨的“寒冷”时节。反复几日的冬夏交齐,这里则完全变成了深秋季节。而此时的陕南关中地带才刚刚踏上初秋的路程。

在这里很难找到成行成排的参天大树,也很难找到成行成座的村庄房舍。在站台上四目环顾,看到的只是无边的大漠沙洲,和大漠沙洲上已经变黄的枯草败叶。但这并不影响一朵朵白云似的羊群的餐食,它们依旧在牧童的歌谣声中追逐蹦跳、甜蜜呓语。顺着羊群来路望去,便可见稀疏的不规则的房屋和羊舍,以及一些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袅袅炊烟。我没有去过安边镇,据职工说安边镇距这里20多里。平日里上班的职工也很少见过镇上的村民在附近活动,偶然见到的就只是这一个个羊群和赶着羊群的牧童。

伴随着浓浓秋意的来临,狂风变成了这里不可缺少的使者。不知在什么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那风便浑浑噩噩的卷来,遮天敝日,片刻间让世界黑了下来,发出暗红的光和呼呼地狂叫。等这阵漫卷天地的风沙过后,大地又恢复平静,天空又恢复蔚蓝,满站台满院落满草叶并未因风沙的狂叫而落上尘埃,反而被吹洗得的格外干净。而这一奇景的出现完全益于政府部门近十几年来的治沙还草,更是大漠沙洲特有的浓浓秋意。

虽然小站的世界不是很大,几乎隔绝了和外界繁华的来往。也成了最艰苦的小站的代名词,孤独而寂寞,贫瘠而凄凉。但在小站上工作生活的铁路职工看来。小站,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夺目,光彩照人。尤其是那新建的标准化公寓,更给人一种家的温暖和可亲。虽然是深秋,寒冷已逼进了每一个角落。但篮球场、羽毛球场却你争我夺,热闹非常;每天的食堂大厅却热气腾腾,笑声不绝;每晚的阅览室、活动房却灯光如昼,温馨异常。如果你能遇上站区联创活动,那才艺展示、阵阵歌声、欢声笑语,热闹场面,不知要醉倒多少花儿鸟儿,蓝天白云。

虽然小站的世界不是很大,但它却架起了东西部经济繁荣的桥梁。太中银铁路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让两地的物产互通有无,两地的经济共同发展,两地的文化相互交流。更让无垠的荒漠沙洲独增一道亮丽的风景。

虽然小站的世界不是很大,但它每天的故事却很不少。在这浓浓的深秋季节,当东方的天空刚刚泛白,勤劳的铁路职工便开始了紧张的设备整治。工务职工的防冻害探测;电务职工的道岔防冻油的全面更换、轨道绝缘的全面检查;供电职工的接触网防冻害整治。他们身穿厚厚的黄色防护服,像一个个勤劳的蜜蜂一样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铁路职工,舍小家、顾大家,抛妻别子,远离亲人,为的就是铁路运输安全的稳定,和浓浓秋意下的深深小站情。

安边站的深秋是寒冷的,但安边站的深秋又是温暖而美丽的,厚重而醇香的。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十

他轻轻的牵着我的手,淡淡的微笑划过我的眼睛。望着这幽寂的月色,风轻了不少。这是我们相处的最后一个夜晚了,他的眉宇之间仿佛多了几丝哀愁。互相望望对方,想要开口却什么话也没说。就这样吧,就这样结束吧,心里默默的想着。

过了今晚我就要离开了,跟随妈妈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知是天涯还是海角。反正从今以后我的记忆里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了。不知怎么的.泪落了,他却笑着说:别哭了,不是说好要坚强吗?坚强的女孩是不会落泪的。我明知道他的心里是难过的:他心痛却安慰我,不让我心痛,他难过却装坚强,不让我难过。一个犹豫的笑容在我脸上绽开了。最后一面,也许我不要哭着离去。

风冷了,我们的影子在月光的照映下拉长了,还有那紧紧牵住永不放开的双手。

当时的我们再分开的那一刻没有过多的话语。也许就是这一颗还未萌发的幼芽,才能永远的留在心中,不会花开也不会凋谢。记忆如风,在昨天消逝了。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十一

我对老家深深的记忆都在老院子里,老院子是爸妈带着我们姊妹七个长大的地方,现在想起老院子,我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耳边有欢笑声,打闹声。。。其乐融融,一生难忘。

老院子载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无忧无虑的时日。老院子是屯子最靠北面的一趟gai儿了,应该是大三间,俩屋,前后园子都很长,爸爸历来是不喜欢给我们种些枣啊,梨啊,桃树啊之类的副产品的东西的,一来耽误了种菜,二来小时候的我们去上树经常踩到其它菜,开始院里还有两棵苹果梨树,一棵桃树,一棵杏树,至今我还记得那苹果梨,水蜜桃,杏子的味道,那苹果梨枝桠很低,我能爬上树去,每到果子熟的时候,也是爸爸骂我们最多的时候,谁又把树下的菜苗踩了,谁又把咬了几口的梨扔的满地都是,等等,我家的苹果梨在我儿时记忆力是最好吃的水果,皮薄大且甜,刚熟的也甜(写到这我咽了一下口水,很丰盈。)那时候,晚上大队要是演电影了,我准会偷偷的带俩大梨子,坠在衣服兜里,忽忽的跑向大队的场院。。。第二天,哥哥或者姐姐们又要站在树下,找那俩刚刚长大的梨子。不论谁捷足先登了,梨子是始终调查不出来谁摘去了的。再说那大水蜜桃,因为结的少,没等正经熟了,桃子就没了,爸先砍了桃树,后来砍了梨树,我哭了,就因为他要多种几颗白菜,几垅黄瓜,砍了我们的甜蜜,至今我念念不忘那两棵梨树。再后来,那颗结满红黄相间的大杏子的杏树也因为打井害事砍掉了,那时候哥已经结婚我也已当上小姑,杏树下的小侄常仰着脖子,对树尖上的我喊着,给我一个老姑,我都是挑不太熟的给他扔下一俩个,酸的他龇牙咧嘴,这些事儿仿佛就在眼前。。。所有的树都被砍了,每到端午樱桃要熟的时候,邻家那颗樱桃树耷拉到我家院里的树枝总是精光,而我们总要对那院满树的红色投去艳羡的眼神。

老院子里啥好吃的都没了,只有茄子,土豆,黄瓜豆角之类的了,种的最多的便是大白菜,说真的我不喜欢大白菜,因为每天爹都要很早喊醒我们去给白菜浇水,拿虫。。。整个冬天都要吃家里种的大白菜,满满一菜窖,那年冬天三姐下菜窖收拾白菜,哥的大黄狗从菜窖口掉下去,吓死了三姐,后来哥用绳子把大黄套上来,爹把哥狠狠的打了一顿,因为大黄是哥养的。现在想想没有那些菜,我们一家十来口人吃啥?写到这,想起爹,眼泪潸然而下。。。。。。爹每年都要养猪,我们放学都要去挖菜,冬天一进腊月就能吃上自家的猪肉,杀猪过年满院子热气腾腾,我们拿猪吹捧当球踢,好不热闹,那时虽然孩子多,日子过得也殷实,也多亏爹娘的勤劳会计算。老院子现在是萧条了,大侄子一家搬进县城,老院子上了锁,到现在我好像许多年没进过老院子里了,透过那紧锁的大门,我仿佛我听见昔日的嬉闹和快乐,爹走了快八年了,我想他,泪迷糊双眼,无法继续写下去,那个世界的爹保佑你的儿孙子女。

吕铭梅,出生1969年,毕业于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小学教师现已转行。

作者|吕铭梅。

公众号:中国诗歌文学精品。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十二

独轮车——幸福的记忆!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里,有些东西,就像是一个音符,会成为我们生命里的记忆,其中独轮车就是我生命里一个音符!

昨天,我看到一个推着独轮车买菜的老人,老人推着的独轮车却在不经意间勾起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好多年没有见这独轮车啦,难道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这种工具吗?一种好奇心,掀起我沉默的心思。

说起独轮车,时光就回到三十年前,那时候,村里是以队为单位,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只要村中见那口大钟响起,人们就会背着自己的农具不约而同地走向大队院,领取任务,去地里干活!

这种渴望对别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因为每次提起坐独轮车的事情,父亲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拒绝我们的要求,用父亲的话说,这干活的农具,不是让玩耍的!

每每听到这些,父亲就是沉默,烟圈从他嘴里冒出,像一条龙腾飞而去,望着沉默的父亲,以及蠕动着一圈圈烟圈,我开始沉默,不过至今父亲的话我记得特别的清楚:别人是别人,主要要是做自己!

做自己,这三个字就像是深埋在我心里的一粒种子,让我在季节的风雨里,一次次历练着自己的人生,繁华与落寞都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知道我一直在做着自己!

在我们人生里总会有许多难以忘却的东西,就像这独轮车,虽与我没有什么干系,可是,每当在回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时代的人与事!

关于三轮车的记忆,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改开放,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会了一辆独轮车!

这天阳光明媚,满园春色,院子里的青色与绿意一片耀眼,再加上树丛里飞着的鸟儿,打破了这个院落的寂寞!父亲推着一辆独轮车,兴高采烈地回来,现在想起来,父亲和我们一样渴望拥有自己的一辆独轮车!

一天,父亲从地里回来,随手就把车子放在院子里,与我玩耍的妹妹非让我推她不可,于是我就将小妹妹推上去,可刚走几步,由于我无法掌握车把的平衡就将妹妹压在车下,好来妹妹没有压着,可在屋子里听到车倒的声响父亲便飞也似得的跑出来,父亲走路向来是以慢著称,可这一次是我记忆中跑得最快的一次,我心里七上八下,总担心父亲是会惩罚我们的,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时,父亲并没有责备我,把车扶起来,将我与妹妹一起抱在在独轮车上,在院子里来转圈,阳光照射在父亲的脸上,至今我还能清晰地看到了父亲脸上的汗珠,晶莹剔透,像是一个个幸福的连珠!

岁月一晃而过,童年像一朵远离我生命的白云,可是,父亲用独轮车推着我们行走的情形,在有风的时候,却依然会随着童年的独轮车浮现在我的.脑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独轮车早已在我们现今农村的劳动工具中悄然退出自己的历史舞台,可是它却深深埋在我心里的那份记忆,不时地鞭策着我,不骄傲、不自满、不卑微,并一次次地在告诫我要做着自己!

若说人生是一次旅行,而独轮车则是我在旅途中一份难得的记忆。

裹脚布——走过的历史。

说起裹脚的问题,在古代的小说里、文字里都依稀能看的清晰,我亲自看到的就是我祖母的裹脚布!

关于裹脚的问题,说法不一。有人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而在中国的审美里,“三寸金莲”也曾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至今看来,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以及裹足小脚被称为“金莲”的原因,也始终是一个谜。

我不想说这个说不清的问题,只说说我的祖母,看到祖母洗脚时候那一双小脚,我曾问过祖母是否愿意这裹着的小脚呀?祖母什么都不说,谈到这个话题就给我讲着大脚皇后的戏文,一字字,一句句,似乎能看出一个女人对大脚皇后的羡慕,现在想起来,我才明白祖母的话!

裹足这种陋习,不但制约了女人的步伐,连女人的思想也都裹得深深的,甚至见不到一丝阳光!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十三

青茶,又名乌龙茶,经过部分发酵,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鲜香浓郁,又有红茶的甜醇。它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

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茶多糖、茶皂素等,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与其他茶类相比,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十四

年节之初的喜乐,是隐忍着的,期盼着的,待到元宵节,一场八音会震天动地,响彻山谷时,人心里憋的那股子兴奋,喜悦,才一股脑儿倾泻出,随着音乐起伏、汹涌的是,人身上那热气腾腾的折腾劲儿。

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上党地区广为流传,至今己有多年历史。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能发出声音的材料特别多,能制成乐器的有八种“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后来人们将各种乐器称为“八音”,也是八音会的由来。

明清是八音会的鼎盛之时,这时民间己经传有各种曲谱,乐户也更加活跃。八音会是民间自发的群众组织形式,在上党地区非常普及,几乎每村都有组织。

湘峪八音会起于何时无从查考,相传明朝万历进士孙居相、孙鼎相兄弟做官后每年都要组织去龟王山进行迎神春祈活动,想必那时就已经有了八音会。八音会的特点是:吹打并重,热烈奔放,广纳兼容。

上党梆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在清代乾隆期己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板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大板]和[四六],伴奏乐器:打击乐是音响强烈的大锣、大鼓;弦乐是巨琴(头把)、二把、胡胡。

上党梆子的基础功叫[三把],它运用起来稳健大方,雄壮有力,表现手法是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强烈明快,具有粗犷、健康的艺术特色。台步、身段都有淳朴古老的特点。唱腔音乐高亢、委婉、活泼。曲牌丰富。

湘峪村的戏剧活动,老辈相传在明末清初就有了戏班。西大庙的戏台和舞楼就落成于道光丙戍年(1826年)清末我村西二宅的连小润、连小何底下院的樊守栋、樊守判值芗捌渥幼槌上钒喑莆晋东南万艺班。演出活动遍及阳城、晋城、沁水、长治一带。

农闲的时候,在大宅院的舞台上搭起了戏幕,上村下岭的就都知道湘峪要唱戏了。吃过中午饭开着三轮车、拖拉机呼朋携友的来湘峪看戏。年轻而又有办法的小伙子骑辆摩托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引来了一阵阵的羡慕的目光,八十年代的摩托简直就是泡妞神器呀!

大宅院里,用松木格栏从高到低搭起了座椅,看戏的时候还得拿报纸垫在屁股下面,要不然新买的裤子就会和松油来个亲密接触。看戏的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年幼的时候在他们闲聊中知道了红脸忠、白脸奸。耿直的包公黑容颜。

后来长大了,唱戏就成了我们年轻人联系感情的一种方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我们是属于感情深的,经常喝到不醉不归。当然血气方刚的时候免不了动手动脚,过后我们还是好兄弟。

也许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特色,那时候动不动就打架的我们居然成了女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好几个朋友的媳妇就是那时候我们四处征战讨回来的,到现在也是我们得瑟的资本。

割麦。

夏日的清晨,睡梦中被妈妈喊起了床,哥哥同我一样睡眼惺忪,坐在床沿迷迷瞪瞪。被妈妈催促着,两人深一脚浅一脚朝后岭的麦地走去。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地头。金色的麦粒在流动的雾气中,喧响着,挣着身子想跳出来。微风拂过,麦浪翻滚,能听到那些饱满的麦穗儿,开口谈笑。我沉浸在一种臆想的美景中未曾醒来,耳畔传来妈妈的声音,傻站着干嘛,割麦子了!

妈妈一个人割两耧,我和哥哥两个人割两耧,就这样妈妈还是把我和哥哥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天渐渐热起来了,汗滴渐渐大了起来!最难受是腰,已经有了僵硬的感觉,好几次都坚持不住了,但是透过汗滴打湿的双眼,看到了妈妈和哥哥在前面镰刀挥舞着,只好咬牙坚持下来。

快中午的时候,大太阳靠近我,似乎搂住了我的'肩膀,称兄道弟。热汗淋漓,衣服完全湿透了,我实在是坚持不住,镰刀一把扔老远,把自己重重的抛在了地梗边的树荫下。平时就连走路都觉得硌脚的地梗,现在给人的感觉如皇宫金雕的玉床般舒服,哥哥也满脸汗水的坐在我身旁不想动了。

妈妈放下镰刀用怜惜的目光看着我们,完了告诉哥哥,你和弟弟休息一会慢慢割,妈妈回家给你们做饭吃!她捆了一担麦子,我和哥哥帮她挑起来,妈妈担着回去了。

正中午的山地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酷热,蝉儿不知疲倦的叫着,平白多了几份烦躁,缓过劲儿来,哥哥说,我们还是慢慢割吧,我说好,就这样边割边休息,等到了妈妈送饭来。

田脚下的小溪旁,桶锅里的豆角河洛散发着诱人的香,犹记得那时的狼吞虎咽,在很短的时间内吃完,溪水里的两双脚在惬意的游荡,树荫下,我们两兄弟的笑声那么悠扬。

两点的山上,已经感觉到了轻风送爽,吃饱后的我们拿起镰刀也没有了那份沉重,加上已经快割完了,镰刀上好像谁加了扶持力一样,轻快了很多!三点多的时候已经割完了,我看见还有一小块青色的麦子,就欲扑上去狂割,幸好妈妈叫住了我,你干嘛呢?这是用来捆麦子的!把青色的小麦拨起来连接成一根绳的模样,平铺开来,然后把小麦一铺一铺的抱过来,最后捆起来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往回挑麦子。

把尖担扎进麦捆里,胳膊用力把麦捆高挑起来紧走几步看准另一个麦捆的正中央扎下去,接下来在哥哥的帮助下挑了起来,虽然沉重,但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夕阳西下,在崎岖的山路上,余晖把我们母子三人挑着麦子的身影越拉越长……。

打场。

夏季,麦子收回来了,打麦场上一片喧闹,成了艰涩生活中一个孕育希望和快乐之地。总是排队等别人家的打了以后,就赶紧见缝插针的占一块地方,把自家的麦子铺开,少的时候麦穗朝中间,麦杆朝外面,多的时候就胡乱铺开,俗称占场。

在烈日下暴晒几天后,第二天早上牵着牲口,备齐打场用的簸箕、叉、扫帚到了麦场,先给牲口戴上笼嘴,脖子上套上套布袋,用绳索拉起轱辘,在麦子上面开始转圈。

过一会,让牲口休息一下,拿铁叉把麦杆祭成一大垛,如果没有打干净,就又开始第二次的工作,俗称搪瓤,完了以后把所有的麦子拢成堆。接下来就该开始最重要、也最显水平的扬场了。

没有风的时候,男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抽着旱烟,扯着淡话。女人们就地将扫帚坐在屁股底下,咬着耳朵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在不经意间把眼光盯向自己中意的男人,然后在别人的荤话中慢慢涨红了脸。

风来了,男人们戴起了草帽,抓起木锨,撮起半锨麦糠扔向空中,试着风向。记忆中的扬场都是由上年纪的把式扬的,那时候还叫生产队,一个队里只有二、三个扬场把式,扬场的姿势优美如舞蹈。前腿微弓、后腿紧绷、前手高举、后手轻送,铲起一木锨,一抖膀,迎风扬起。那扔出去的粮食便均匀散开,粒粒粮食在空中翻着跟头,像雨点似的落下。而麦糠则如春天的柳絮一般,纷纷扬扬地飘走。

把式扬场的时候,女人就用长扫帚,在落下的粮食堆上捋去麦秆,只剩下带粮的麦穗。扫帚要挥洒自如,而且轻重适合,扫重了会带走部分好麦子,扫轻了麦穗扫不出去。把式锨一扬,女人扫帚扫一下。两个人要配合默契,进退自如。

最后,粮堆越积越大,堆出一个金灿灿的小山丘,其四周便是麦糠等杂物,糠麦分明,一清二楚。看着金灿灿的麦堆,老百姓憨厚的脸上满满的全是丰收的喜悦。

最后把所有的麦杆挑到一起祭起来,作为牛一冬天的口粮。而整个冬天,麦秸祭上就成了我们儿时的天堂,一帮孩子上窜下跳,村庄也被纯真的笑声感染的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也有早熟的哥哥姐姐们人约黄昏后,夕阳西下,两个人从各自的家里不约而同的到达场地的麦秸祭下面,相对执手而坐诉说着相思之情,在黄昏中两个人儿的身影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

散文派饭的记忆范本篇十五

我又登临澜沧江百里长湖,举目四望,一幅“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苍凉和荡然跃入眼底,暮霭簇拥下的山与水,安详而高古,大江无言,斑驳的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具有神性之价,一江之水,鲜活、超然、肃穆。

自从在澜沧江上建起了漫湾和大朝山两座百万千瓦级的大电站后,这里形成了百里长湖。百里长湖这一段的渡口那些事,已经是一个或存、或不存的过往,只是在大众的记忆或者是心里。我想要的,是去寻找江畔的古渡,从澜沧江漫湾镇羊街渡到大朝山东镇嘎里渡,是两个大电站之间的水域。两个电站建成,很多故事和先人足迹,就已经一股脑儿的沉寂进水的深处了。

残阳里,我们循着那条已经不是很熟悉的台阶,寻找渡口和曾经留下的足迹,渡口的遗痕当然还在,已成往事的只是那条渡船,那条修补了千次还在继续的物件,那条已经船破桨横,甚至不知停泊谁的港湾的船,我忽然觉得是几十代船工和那些生活在两岸的人民奋斗史诗。今天这样的搜寻,也可以弱弱地慰藉一下已经地老天荒的那份牵挂。

江风漫不经心地拂过来,催开大家的笑容。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地方不适合思考,只适合飘逸,只适合热烈和聪慧的生活。人生的渡口很多,哪怕你是要从练狱逃走时候,你也会遇到这样的时刻。江上的渡口,从开设到戛然而止的那一天,也不知道曾经渡过多少人,渡过多少物事,我们尽可相信,有多少岁月,就会有多少故事的。哪怕这些曾连接澜沧江两岸的渡口,随着这个长湖的形成,已经难以找寻,我们还是地老天荒地相信,这是一个有文化感染力,有文化底蕴的区域和充满故事的所在。

过去,澜沧江是一处绝对天险。在这个大峡谷里,我爷爷那辈人认为海无边,江无底,年少时我想,这无底到底底在哪?这个问题其实不幼稚,因为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江底在哪里,即使建漫湾和大朝山电站时大江截流,我也还是没有见到澜沧江有多深。这条江厉害,西部以大雪山为屏障,东部有无量山为制高点,一段江水成就一个山中百里长湖,造就“湖纳百川,湾聚梦想”。把过去神话般的重要,关乎身家性命、关乎衣食住行渡口故事展开来另外演绎,新鲜却老道和厉害。

少时的记忆有些是苍白的,有些是永恒的。从现在漫湾电站到大朝山电站这180里水路,一天可以航行个来回,但听故事,要一千零一夜。我查阅地方旧志,在政府那里上过户口的就有羊街渡、漫行渡、忙怀渡、嘎旧渡、王家渡、温练渡、温营渡、新街渡、龙街渡、蛮别渡,水阁渡、大课落渡、小课落渡、沙坝渡、嘎里渡。当然这肯定不包括私自开设的,临时增开的渡口。羊街渡或者是嘎里渡这些,都是收税和有执照,经过官方认可的大渡口。渡口一代,汉时就在此置军司,立税卡,设驿站了,那真的是不简单。

漫湾和大朝山曾经是两个贫瘠的小乡镇,有了跨江的大桥,有了希望的大坝,这让人们的日子变得新活。一个古渡寻找不见,而却让分散的村落都成为了连接的活码头。江岸汽车马路,江上汽笛轰鸣,恰似大唐驿道马蹄得得,宋时舟楫吱吱呀呀。从大朝山往上逆水而行,在江岸已经开出了若干条新兴的小街。小街的'开设很有意思,那都是双方对着建设码头,双方连接着建设集贸市场,赶起街,你冲动的行为,可以两边将就。在大朝山曼崩江边街道玩疲乏了,就乘船到江对岸云县栗树乡江街道去吃酒,可以这样赶的街,在长湖里似有几处。湖水深深,磐石缠绕,岸边商铺林立,商旺人鼎。

江岸最拉风的故事,是景东小伙与云县美女对山歌的故事。云县姑娘山歌调子多,她们的山歌是用马驮来,然后挎包里还装得满满的。景东小伙声音浑厚充满磁性,云县姑娘的声音也脆生生。双方隔江对唱了三天三夜,看看太阳又歪山,此时都感到疲乏,云县姑娘的调子虽然只唱了一旮旯,但也感觉这次恐怕是遇到高高手了,由于三天水米未进,也想着吃个饭后,烧起篝火再唱它个地老天荒。有个耳尖的姑娘细致听对岸的人在唱什么,才发觉这景东老表来来回回才唱两句,就是人人都知道的《蜂子调》来忽悠她们:

“细细蜜蜂细细蜂,大黑土蜂花腰蜂。”

这下,云县姑娘齐声抗议,景东伙子大声说:妹妹们,今天这包蜂子比昨天那包还大,我还没有唱完呢。这样一说,反到把对岸地给逗笑了。这个智商不足情商补的故事,至今还在两岸飚着搞笑话头。

山水之间,人与人之间,在云淡风轻的背后,其实有一段辛酸往事,但往事可以放下,在活水之畔崛起,天道酬勤,可以魅力四射,这长湖每一次的变脸,都会激荡与时俱进的号角,百里长湖改写了我旧时的渡口,却造就到处的码头,造就到处永续的生命活力,于我也心安了。长湖的故事太多太美,如张张少女的面目,长相各异,却浓淡相宜。湖里的水美,从不刻意地去清去蓝去净化,只图你惬意。湖边的山峻,从不刻意去陡去峭去雕琢,只图你奔放。我们无意改变人生,只想忘却人间琐事、疲惫、烦闷,只想在江岸任意一款风景下小憩一会,悠然恬淡,像生活从来不曾流过泪,也从未曾受过伤。

今天我们踏上的这个码头,是其中的一处。我们还在为渡口伤怀,还在为渡口缠绵的时候,夕阳打着呼噜,从水的西部,掉进梦里去了。日程苦短,一阵子江风,送来些湖水的味道,像孩子含在嘴里吮吸乳汁,显得清新和潮润。野鸭子斜滑过水面,虫鸟开始拨动弦音,晚霞在山巅飘过,在这个初夏的这一刻,我顾不了放一次错还是放两次错,醉入了谁的美味情怀,还是温情绵绵的渡口,哪怕受到你的鞭笞,我都愿意。

长湖犹如巨龙穿越大地,把一座厚实的大山一穿两半,造就两支蜿蜒雄阔的大山脉相伴相随走向远方,走向遥远的印度洋。长湖留下来,让周围的溪流,忽然间变得温顺,再狂躁的山,到这里打住,再狂躁的河,到这里开始弯弯曲曲,让我们的命运、魂魄,永远与母性的长湖有无法割舍的情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