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与鲁迅对话(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8:59:25 页码:10
与鲁迅对话(汇总11篇)
2023-11-13 08:59:25    小编:ZTFB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抒发和表达方式。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范文中的观点和论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与鲁迅对话篇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近乎呐喊的声音,不仅道出了您的心声,更是您一生的写照。

读着您的作品,我分明看到了您神情严肃,愤然命书,眉间拧皱,心中的力量被热血传到指尖,传到笔尖。凝聚在笔锋之处的,一股凌人的气场却也让我心潮澎湃起来,跌宕起伏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对您的敬意,远不止是因为“先生领呐喊,文坛怎彷徨”。

从《三味书屋》到《藤野先生》,从《记念刘和珍君》到《从讽刺到幽默》,从回味到怀念,从出离愤怒到深刻批判,我真的能够理解您观看日俄战争中屠杀中国人的感受——医学对于改变中国人并非紧要的事,如果思想不觉悟,身体强壮,也无济于事!于是弃医从文的您开始了对社会的反思,对社会的批评。您敢为人先,是思想斗争的主力军,您一定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手中这杆“枪”会打败仗。那样黑暗的时候,敢于抨击时政,鞭挞习俗的人也只有您一位吧。把热情都寓于冷峻之中,周围人的眼中,您恐怕已经成为“狂人”了吧。

的确,经历过屠杀的人很多,但有所感悟的人少之又少!经历过国家动荡的人很多,能坚持救亡图存为坚持拯救国人而献身的人少之又少!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可是能在压迫中狠狠地将“匕首”插入敌人胸膛的人不是更少么?与流言家针锋相对,与当权者斗争到底,您如同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国人”心中,您的坚持定有人会继承,您的呐喊也定会有回声!

有黑暗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光明,而您这烈火愈发放出光和热,让那黑暗显得如此胆怯懦弱。您用语言描绘出他们丑陋不堪黑暗恶毒的嘴脸,是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直面惨淡的勇士;是经得起残酷历练在枪林弹雨中献血的冲锋陷阵者,毅然决然走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端,留给我们的是怎样高大的身影!“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又是何等的壮烈!

其实怎样的战士,心同样是血肉筑成的,不同与石头的坚硬,坚强之下同样是一颗柔软的心。同窗落寞,您为之哀叹;国人的麻木,您为之悲痛;列强的粗暴,您为之愤恨;走狗的无耻,您更是无法忍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发自内心的感慨,让我不由发出一声悲叹。您注重生的意义,“孤梅韩雪,红花茶树”“在酒楼上”看到了您对生的感叹和留恋。思考人生价值,刘和珍与杨德群的离开让您的思考有了转折,无声的请愿不要再有了——人生的价值不能建立在大量的牺牲而换不来半点的效果,积蓄力量,团结斗争才更有意义。无论赞扬还是针砭,都让我看到您那颗在滴血的心还有力地跳着!

中华民族的脊梁,烈火中擎起的火炬,先生虽已作古,却用文字讲述不平凡的故事。一生如此,呐喊如灯,这也许才是鲁迅,中国文坛的骄傲。谢谢您,先生!

与鲁迅对话篇二

朦胧中看到你高举的矛戈,听到你急切地为四万万同胞“呐喊”,唤醒“彷徨”的中国愚民,你如“野草”般在夹缝中倔强地生存。起来了,在你的感召之下,一批批中国青年起来了,你就如坚实的臂膀让人想要依靠。

没有与先生生活在同一时代,是我的遗憾,然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可以与先生跨越时空促膝长谈。

“先生,您为何要弃医从文,医生的职业不是很好吗?我以后就要做一名医生,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我初读鲁迅问他的第一个问题。

先生坐在微弱的灯光下,手中握着笔。听到我的疑问他点上烟和蔼地说:“每一个人总会问我相同的问题。那时的国民,他们是健康的,却又病入膏荒。医生倒是有很多,但能够拯救中国的‘医生’哪里去寻。我必须点化他们愚钝的心,挽救衰亡的民族。”是的,是神圣的责任,是强烈的爱国心让他选择了战斗。我不禁想到闻一多的一声断喝:“这不是我的中华,不是!”他们心中的矛盾应该是相同的吧。

看着先生微弱单薄的身影,我不由得问到:“先生,您不怕吗?”

先生放下手中的烟嘴,转过身坚定地说:“怕,我怕这个民族因沉默而衰亡,怕阿q式的英雄充斥大街小巷,怕祥林嫂哀怨无助的眼神,怕刘和珍们白白地牺牲,怕世间黑白巅倒,怕恶人淆乱乾坤,我怕刀剑不够锋利,无法刺破敌人的喉咙………..”先生的眼中充满怒火,字字铿锵,句句肺腑,渗透着“我以我血寄轩辕”的悲情。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铮铮如铁。

先生走到我的身边,严肃而不失温和地说:“中国的光明到了,我们的灵魂会随你们与时俱进,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而牺牲是每个时代不朽的精神,未来的祖国需要你们的付出。”

先生的身影渐渐淡去,而他的谆谆教诲却融入我的心中,我看到历史的天空因为他曾经的存在而显得那么的博大而光辉。

2. 和鲁迅对话

老编交代我一样任务,要求我采访鲁迅先生,可愁坏我这个“见习记者”,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发了。

一转眼的工夫,这鲁镇可大变样了,楼房座座,歌乐声声,好一派歌舞生平的景象。我找到了先生的住处,开门的正是先生,模样没有大的变化,只不过脸色是好多了,微黄中显出红润,竟显得有些富态了。我说明来意,先生豪爽的把我让进了屋里。

屋里的布置很简单,朴素中传来扑鼻的书墨香气。引人注目的.是房间内竟有空调等家用电器。一阵寒暄,我开始了我的采访。

“先生,外界评价您为文坛的圣人,大多是针对您的杂文于世有补,您是怎样来定位自己的呢?”我觉得我的问题很尖锐。鲁迅先生笑笑说:“圣人谈不上,但我却是愿做一只在夜里鸣叫的猫头鹰,我在行使我的职责,利用的是手中的笔。别人说我是把文章当作投枪,我还是一个运动员了,人民的运动员。”说着,先生笑了。“那么,你最看重的作品是什么,是《阿q正传》么?”我又问。“作品是有一些,但也是珠沙混杂,哪得什么满意之作?不过,我倒是很喜欢那部诗集《野草》,总觉着自己像些。”先生点燃了一只香烟,夹在手中,郑重地说。

采访结束了,先生又把我送出门来,并送我一本书,那名字是那样的熟悉——《激流》。先生用专注的目光看着我,轻轻的说:“看看吧,它是永远向前的!”

对啊,它是永远向前的!

与鲁迅对话篇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也是我想对先生作出的评价。

先生生于1881年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中。这个家族在镇上可算是名门世家,但在先生十五岁那年,家道中落:在京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恰逢父亲身患重病,不治身亡。

从大户人家没落为贫苦人家,周遭人看他的眼光以及对他的态度从羡慕、巴结到后来的鄙夷、冷淡。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过早的体会到了中国当时的冰冷与黑暗,他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可言。直到多年后,先生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18岁的鲁迅先生,揣着母亲为他四处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乡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在这期间,先生阅读了许多外国文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特别是经赫胥黎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先生意识到世界充满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想要生存、发展,就要有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不能任凭欺凌。

因为成绩优异,先生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出国留学的机会。1902年,先生东渡日本,就读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之所以选择学医,是因为先生意在医治像先生父亲那样为庸医所害的病人。使中国人去掉“东亚病夫”这块牌匾。

可在经历一些事后,先生彻底改变了学医的想法。

“你改悔罢!”作为弱国子民,在日本,经常会受到具有极道思想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先生的解剖学成绩优异,便被某些同学怀疑被泄题。这使先生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更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先生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人杀头,可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在一旁看热闹,这使先生受到了极大地的刺激。先生意识到,要想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首先改变的就是中国人的精神,而文学是最能触动人的精神的。于是先生果断弃医从文,以笔为针,以墨为药,并在此后的一生中为救治中华民族麻木的心而奋斗。

先生的作品,我有幸拜读过几部,短篇如《狂人日记》,中篇如《阿q正传》,散文如《朝华夕拾》。由于读时年少,且大多精力与时间不在读书上,所以对于先生的作品不甚理解,只有一种盲目的追崇罢了。但《狂人日记》尤使我记忆深刻,所以特将它拿出来说一说。

《狂人日记》是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在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白话文,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我第一次读这篇小说时还觉得很恐怖,但在后来的反复研读中,我逐渐领会到了其文的真正含义,也不得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我认为先生并不是想写一篇关于臆想症的文章,其真正意义在于批判这个“吃人”的社会!

“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所说的话,也是先生想对这个悲凉的世界所说的话:将中华民族的未来从这泥潭中解救出去。

阅读先生的文章,犹如与先生对话,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先生对于革命事业的热情,以及那黑暗世界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与鲁迅对话篇四

我问太白:“你为什么写出佳句传送千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太白说:“剑气和酒气铸成了我的文章,是它们给予了我灵感。我的剑是我最浪漫,最豪情的配饰,我的酒是我最忠诚,最洒脱的陪伴。”

我问太白:“什么是剑气?”

太白说:“‘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铲恶锄奸就是我的梦想。我要‘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试问大唐有几人只满足于做一个只会吟诵风月的文人,寥寥而已。我要让我的剑寒光闪闪,睥睨云霄又安于太平。哎!可惜天不遂我愿。安史之乱,让我生命心意两蹉跎。空余恨罢,恨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招待,不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我多想‘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可是枯等一生,也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无缘得遇懂我的君王。行到水穷处,那抹不泯的剑气只能化作诗文,在山水之间飘荡,在明月与星辰之间徘徊,我的剑气应该只有它们才能了解吧!”

李白说罢长叹一声,抚琴一曲。

琴声朴拙悠扬,虽区区古琴玉珠落盘之声,却有足了“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那庐山瀑布的气势与身姿。锋芒有却不凛冽,愁绪有但不哀叹,静听如溪水滑石,力量与柔情兼具,利落同缠绵并有。转折处繁而不乱,颇有他平时谈笑风轻的气度。纵使如他所言,剑气只被星月了解,却一丝一缕都不附身于曲调的悲情处,就像他的诗,大多是“举杯邀明月”,鲜少有“缘愁似个长”。

想到他的缘愁兼济之志,再念起他远离嚣哗的诗句,便疑惑于愁肠何解?他那么爱酒,想必也只有飞觞举白才可解他心忧。于是一曲过后,我便问道:“那么什么是酒气呢?”

李白终于眉头舒展,含笑说道:“我的酒帮我走过了人生困苦,让我的灵魂得到升华。在酒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个洒脱,不谙世事的`真我,让我在秋风袅袅,月下花前,逍遥自在。就算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境遇,我也体味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我的酒帮我结交了一群挚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算没有这些也无妨,我们仍可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我讶异于他的开阔和洒脱,彷佛我也被推杯换盏的喜悦释放掉了终日迷茫困顿的愁思。看着他饮酒含笑,便真如同酒中仙人一般随性开怀。

李白接着说道:“如果说我的剑承载着那种保家卫国,将生死置之度外,随时为大唐献出生命的精神的话,那么酒,就是我潇洒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千载身后名?’”

我看他聊到了身后名,心中最大的疑问也就自然地跳了出来,“何须千载身后名?何人又不需身后名?太白你徒然乐于剑酒,千百年后却是诗仙冠之,就一点也不恼不恨?身负大志然只可以倾泻笔尖,却能丝毫不悲不寂?我是万万不信的。”

李白默默一笑,执起杯盏,从容闲适的回答我:“我想怎样是我自己的事。‘明月直入’我心,‘无心可猜’的仍是我,怎么倒需要后世评说?始皇武帝在乎身后名,却也有未完之志,徒憾之情;花前月下,不与别人比算是从容,不与史书比才是豪情。有日你若喜欢一件事,专注于此就好,更不要在乎其他。输的是你,赢的也只能是自己。‘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人世种.种,皆与梦想无关。”

我执起酒杯,与李白对饮,抚琴和歌。人生短暂,我又何苦让忧愁困住了此身,我怀里的梦想和跳动的心脏又哪里需要世界了解支持。诗仙尚且志在天下,任何梦想便都不应当嘲笑忽视。从前不识他内心热血,竟把他视作了一脉仰山敬水的文人。如今才知道他不受外物所扰的心境多么难得。世间人做事又有几个不瞻前顾后,恐他人言语的纯粹追梦人?如太白所言,寥寥而已。

到头来,他希望仗剑走天涯,安太平报国家,却成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岸诗人,可他却从来没有忘怀过“报国死何难”的心之所向。他虽注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可远在千年后的我却想冒昧的引他为知己。梦想可以未实现,但是情怀从不散落。不与史书比算是豪情,不与成败论才是能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与鲁迅对话篇五

鲁迅,你是荒原上卓尔不群的苍狼;你,以反叛黑夜的萧瑟、拨开禁锢着光明的乌云为宗旨,为寒夜开拓了一条释放希望的通道;你,以笔做刀枪,用那声声荡存至今的长啸,永恒地封存了一位斗士的英魂:虽然彷徨茫然,却依然展现出激昂呐喊的巨匠本色。鲁迅,我——敬佩你!

正如你说的,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不屈地与反动封建势力抗争,揭穿那依附于反动统治的走狗文人及幕后黑手,你用“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大无畏精神来追随革命的风起云涌,以独臂扛鼎的英勇来维护正义的呼声;而你对广大劳苦人民寄予的却是深切的同情,但又不得不激愤于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我——理解你。

你也曾有过迷惘,你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我知道,你这是告诉人们:要满怀希望地奋斗,便会迎来新的生活,才不会有愚昧落后贫困的轮回。你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你就是那为民请命的人。你为了迎来中国的新生活,坚强地奋斗着,矢志不渝地探索着,追求那无边黑暗里的点点星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民,你,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我——支持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与鲁迅对话篇六

最近作文连连失利,便想约中国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讨教几招。

我们相约百草园。我原本想我比鲁迅先生早到,可我到时,鲁迅先生早已等候多时了。他正在泥墙根一带找油蛉、捉蟋蟀,时而翻开断砖来看有没有蜈蚣或者斑蝥,时而拔起何首乌根,每当他摘到覆盆子时,总是笑得跟个孩子一样。想不到鲁迅人到中年,居然还这么调皮!

我紧走两步,上前打个招呼:“先生早上好!”鲁迅回过头来,微笑着说:“很好很好,小朋友早。”我十分歉意地说:“本来晚辈请先生指点迷津,却让先生早到,真是失敬失敬!”鲁迅仍旧微笑着说:“我也是刚到,天气有些寒冷,进屋喝杯热茶吧!”

几口热茶下肚,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开门见山,说起正题:“晚生不才,作文老写不好,深闻先生大名,恳请前辈赐教几招。”鲁迅先生说:“依照我的经验,写人要抓住特征,写事要写好细节,写景宜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要观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还要有丰富的想像力,要以所写对象为圆心,引发许多‘辐条’一样的材料,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略加金爪、翎毛以创新,如此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了。作为中学生嘛,把字写好也是非常重要的。”咦,这些话,好像语文老师也讲过的呀!

正在回味之余,鲁迅先生已不知去向。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勤奋努力,将来成为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文学大师。

与鲁迅对话篇七

朦胧中看到你高举的矛戈,听到你急切地为四万万同胞“呐喊”,唤醒“彷徨”的中国愚民,你如“野草”般在夹缝中倔强地生存。起来了,在你的感召之下,一批批中国青年起来了,你就如坚实的臂膀让人想要依靠。

没有与先生生活在同一时代,是我的遗憾,然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可以与先生跨越时空促膝长谈。

“先生,您为何要弃医从文,医生的职业不是很好吗?我以后就要做一名医生,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我初读鲁迅问他的第一个问题。

先生坐在微弱的灯光下,手中握着笔。听到我的疑问他点上烟和蔼地说:“每一个人总会问我相同的问题。那时的国民,他们是健康的,却又病入膏荒。医生倒是有很多,但能够拯救中国的‘医生’哪里去寻。我必须点化他们愚钝的心,挽救衰亡的民族。”是的,是神圣的责任,是强烈的国心让他选择了战斗。我不禁想到闻一多的一声断喝:“这不是我的中华,不是!”他们心中的矛盾应该是相同的吧。

看着先生微弱单薄的身影,我不由得问到:“先生,您不怕吗?”

先生放下手中的烟嘴,转过身坚定地说:“怕,我怕这个民族因沉默而衰亡,怕阿q式的英雄充斥大街小巷,怕祥林嫂哀怨无助的眼神,怕刘和珍们白白地牺牲,怕世间黑白巅倒,怕恶人淆乱乾坤,我怕刀剑不够锋利,无法刺破敌人的喉咙………..”先生的眼中充满怒火,字字铿锵,句句肺腑,渗透着“我以我血寄轩辕”的悲情。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铮铮如铁。

先生走到我的身边,严肃而不失温和地说:“中国的光明到了,我们的灵魂会随你们与时俱进,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而牺牲是每个时代不朽的精神,未来的祖国需要你们的付出。”

先生的身影渐渐淡去,而他的谆谆教诲却融入我的心中,我看到历史的天空因为他曾经的存在而显得那么的博大而光辉。

老编交代我一样任务,要求我采访鲁迅先生,可愁坏我这个“见习记者”,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发了。

一转眼的工夫,这鲁镇可大变样了,楼房座座,歌乐声声,好一派歌舞生平的景象。我找到了先生的住处,开门的正是先生,模样没有大的变化,只不过脸色是好多了,微黄中显出红润,竟显得有些富态了。我说明来意,先生豪爽的把我让进了屋里。

屋里的布置很简单,朴素中传来扑鼻的书墨香气。引人注目的是房间内竟有空调等家用电器。一阵寒暄,我开始了我的采访。

“先生,外界评价您为文坛的圣人,大多是针对您的杂文于世有补,您是怎样来定位自己的呢?”我觉得我的问题很尖锐。鲁迅先生笑笑说:“圣人谈不上,但我却是愿做一只在夜里鸣叫的.猫头鹰,我在行使我的职责,利用的是手中的笔。别人说我是把文章当作投枪,我还是一个运动员了,人民的运动员。”说着,先生笑了。“那么,你最看重的作品是什么,是《阿q正传》么?”我又问。“作品是有一些,但也是珠沙混杂,哪得什么满意之作?不过,我倒是很喜欢那部诗集《野草》,总觉着自己像些。”先生点燃了一只香烟,夹在手中,郑重地说。

采访结束了,先生又把我送出门来,并送我一本书,那名字是那样的熟悉——《激流》。先生用专注的目光看着我,轻轻的说:“看看吧,它是永远向前的!”

对啊,它是永远向前的!

与鲁迅对话篇八

先生的文字,向来是犀利的。“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这就是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许是因为先生看透了国人的劣根性吧?所以,一字一匕首,将黑暗的真实,一丝丝剥给世人观看。在那个时代,先生被讽作是“疯狗”四处乱咬,并用先生和二弟周作人闹僵加以佐证。想不出先生的心该做何感想。突然就为先生不平,本来立志学医救人,后来发现最大的伤痛不在民身在民心,继而弃医从文。新文化运动却又遭阻扰。列强割据,山河破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那披着好外套,拥有“好名声”的“正人君子”却还在叫嚣着“太平”!此情此景,先生哪还有心去做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好人呢?唯有文字,利刃般的文字,才适合先生那颗悲愤的心。

啊,黑夜,我不信先生是真的喜欢黑夜。先生只说自己爱夜,也不过是因为那“白天比夜里更黑暗”罢了!

因为那比夜里更黑暗的白天,先生,对准那“无物之物”,你举起了投枪,做了一辈子的戎马书生!

与鲁迅对话篇九

鲁迅,你是荒原上卓尔不群的苍狼;你,以反叛黑夜的萧瑟、拨开禁锢着光明的乌云为宗旨,为寒夜开拓了一条释放希望的通道;你,以笔做刀枪,用那声声荡存至今的长啸,永恒地封存了一位斗士的英魂:虽然彷徨茫然,却依然展现出激昂呐喊的巨匠本色。鲁迅,我——敬佩你!

正如你说的,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不屈地与反动封建势力抗争,揭穿那依附于反动统治的走狗文人及幕后黑手,你用“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大无畏精神来追随革命的风起云涌,以独臂扛鼎的英勇来维护正义的呼声;而你对广大劳苦人民寄予的却是深切的同情,但又不得不激愤于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我——理解你。

你也曾有过迷惘,你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我知道,你这是告诉人们:要满怀希望地奋斗,便会迎来新的生活,才不会有愚昧落后贫困的轮回。你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你就是那为民请命的人。你为了迎来中国的新生活,坚强地奋斗着,矢志不渝地探索着,追求那无边黑暗里的点点星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民,你,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我——支持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也许才是你。

你,长啸斗争,一生如此。

你,彷徨暗夜,呐喊如灯。

你,竭尽心血铸精魂,在地火熊熊燃烧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

鲁迅,我——感谢你!

与鲁迅对话篇十

如果真有“时空遂道”,我渴望回到历史某个时刻;如果真有“时空遂道”,我希望与一名人促膝长谈;如果真有“时空遂道”,我要与鲁迅进行一次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对话。

穿越“时空遂道”,我来到了那触目惊心的年代,拜访鲁讯先生秉烛夜谈。

我问先生: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干为儒子牛”。

鲁迅一生用如椽之笔,深刻揭露了现实的黑暗,用匕首之利,指向封建社会的黑暗。蔑视一切反动派,直刺敌人之心脏。

然而,在他刚强灵魂的背后,有一颗胸怀百性的心,他甘心为人民做牛做马,毫无怨言。

例如许多优秀历史人物如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先?而背之也!”鲁迅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今后的人生之路是什么。

我又问:“您说得太对了,我们要对敌人蔑视,要甘愿为人民做任何事。那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才是积极的呢?”

鲁迅笑了笑:“真正的猛士,敢于自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就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用笔锋唤起人们的英勇斗争。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仁人志,为了谋人民幸福的一片天地而舍生取义而感到幸福,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鲁迅一句话,让我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努力建设国家,为正义而战的勇气与决心。

我激动地大声说:“此乃大丈夫慷慨激扬之人生态度也。那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鲁迅沉默一下,道:“我要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中奔弛的猛士,便他不惮压于前驱。”

我情不自禁地应和:“民众醒来!猛士奔弛。”

是啊,鲁迅用他响彻云霄的话语唤醒了麻木的民众,用呐喊慰藉了奔弛的猛士。民众的觉醒,猛士的奔弛,人民团结,猛烈冲击着列强的欺凌,打击军阀割据势力。他坚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必将响彻华夏大地。

鲁迅的呐喊,让我精神为之一振,让我自觉赋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担与人生态度,我要随猛士一道奔弛。

与鲁迅先生一席对话,使我深刻的感到:与名人的对话,如饮清泉;与名人对话,如品香茶;与名人对话,如饮淳酒。甘甜、纯香、激昂,空谷回响,响彻云霄。

与鲁迅对话篇十一

来到熙熙攘攘得售书中心,鲁迅先生还没到。今天下午得签名售书活动看来时在这里举行了,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售书活动。慕名而来得学生和学者已经站满了整个大厅,每个人逗拿着一本《阿q正传》,表情逗有些着急。有的两三个人聚在一起激动的讨论着,有的在一边默默的看书,还有的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翻着书,看来是刚下班。我急急忙忙在助手的陪同下穿过大厅来到鲁迅先生的书房,鲁迅先生也是刚用过午餐,开门进屋,鲁迅先生笑着让座,一阵问候后,我们进入了主题。

“鲁迅先生,《阿q》自问世以来一直很畅销,您开这次售书活动是为了单纯提高它的知名度,还是另有用心呢?”

“其实主要还是另有原因。”他叹了口气接着说,“读《阿q》的人的确很多,但有多少了解书中所包含的悲愤与无奈呢?我曾在《呐喊》自序中说过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您在写《呐喊》、《狂人日记》、《彷徨》以及现在的《阿q》过程中,您是怎样取材的呢?”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辛的人们中。”

“目的呢?有很多人也层分析过,只是想听听您的说法。”

“目的也很明确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救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您在《阿q》中塑造人物阿q时,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物,还是是一个大众化的吧!但不是说在我身边没有“阿q”的存在。”

“在您以前的作品和现在这个《阿q》中,你曾经多次提到看客,我想知道您对‘看客’是怎么理解的。”

“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看过那次杀中国人的电影后,当时感触特别深,就弃医从文了,认为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的国民,不改变他们的精神,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看客也不过是麻木国民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这次对话我感悟很深,是啊,不改变人们的精神,只能做毫无意义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