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22:15 页码:12
最新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模板11篇)
2023-11-13 07:22:15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整合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将零散的信息和经验整理成有价值的成果。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或引用名人名言,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案例分析吧,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里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美景很适合欣赏,当然更适合游玩啦!

在万众期待下,我们迎来了春游。坐上大巴,一路欢声笑语,我们就这样来到了横店影视城。根据春游前的安排,我们各自组队,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明清宫苑前。站在大门前,抬头仰望着这威武的大门,有刹那间的恍若隔世,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王朝。曾经的皇宫就是这样的吗?怀着满心的好奇与崇敬,我们踏进了明清宫苑的大门。

走进大门,过了几道拱形门,又穿过白色的大理石拱桥,我们来到了阶梯前。正中间的阶梯分左右两道,中间刻着龙的图腾,尽显帝王贵气。走进正殿,抬头便可看见高高在上的龙椅,不禁感叹,古时候王权是多么的至高无上啊!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在途经御花园时,我们望着里面的满园春色,禁不住诱惑,我和几个同学脱离了大部队进里面拍照。御花园的桃花开得十分漂亮,哪知凑近了一看,却发现那桃花原来是假的。御花园中的形态各异的假山、姿态曼妙的树、鲜艳缤纷的花,互相映衬,美不胜收。怪不得后宫里的嫔妃都喜欢到御花园来赏花呢!欣赏够了美景,我们一路小跑着跟上大部队。

我们在看台前停了下来,各自找位置坐下。舞台中穿着古装的演员正在上演着“八旗马战”。他们骑在马上奔驰着,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那叫一个英姿飒爽!据说古时清朝的贵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呢。我们一起坐着,看着台上的表演,又欢呼,又鼓掌,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看过了好戏,参观了名胜古迹,我们拍了留念的照片就离开了。

中午,我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几个人一起围成一个园圈,手捧盒饭,一起有说有笑的吃着午餐。

吃完午餐,我们再次坐上大巴,前往梦幻谷。进入梦幻谷,仿佛来到了一个儿童乐园。我们各自组队去玩。在玩摆摆锤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各种尖叫声不绝于耳;在坐升降机时,感觉身体一下子失去了重力,眼睛不敢睁开看地面;登上摩天轮时,放眼望去能看到横店的全景,看到下面的人群如蚂蚁在移动……耳边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大概下午三点左右,所有人集合。坐上大巴,准备返程。在大巴上,有人和同伴聊着今天的趣事,有人忙着传照片,有人已进入甜蜜的梦乡……不管怎样,整个车厢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二

每当我路过幼儿园门口,看到那些年轻的母亲接孩子,孩子一看到母亲就甜甜地叫妈妈时;每当我们侦破了绑架少年、拐卖儿童案件,把天真可爱的孩子交还给家长,看到孩子扑向母亲,母亲紧抱着孩子那种悲喜交集的情景时,就会想起我苦涩的童年生活。天下最珍贵的东西是母爱,而我的母亲把我掷上人生的“红甲板”后不久,便被一场瘟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后来我便有了后妈,后妈对我很凶很凶,从此,我再也没有得到过珍贵的母爱。

母爱,这伟大深邃而难以读懂的诗篇,似乎到了不惑之年才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写了以下这段文字,说说我的后妈,并祝她在天堂快乐幸福。

母亲死后,最初几年是由外婆抚养我,直到七岁那年,家里突然在披红挂绿吹吹打打中迎来了一位新妈妈。新妈妈是个哑巴,人长得挺秀气,据说不是天生就哑的,是吃了一种什么药吃哑的,所以,咿咿呀呀能说上些简单的词。结婚那天,父亲跟她拜过天地后,喜娘把我拉过去要我叫她一声“妈”,她一把将我搂进怀里,在襁褓中失去母亲的我,顿时感到一股甜甜的母爱温暖着我的心。谁知好景不长,“六月里的日头,后娘的拳头”这句多少带有片面性的老古话,竟像真理一样在我身上实践着。

在记忆中,自从后妈来到我家,童年的我没有受过一次宠爱,没有穿过一件好衣,也几乎没有吃过一餐饱饭。后妈规定我每餐只能吃一小碗,而且常常是两个糠团子上面盖些稀饭,每到夏天,时有剩粥剩饭馊掉,于是,那些馊了的粥饭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我常常饿着肚子到外婆那儿寻求些补充,左邻右舍看我可怜也时有些许“施舍”。但出人意料的是,我却长成了1.80米的高个子,我想,这也许是跟常吃馊东西发酵有关吧。那时,家里虽穷,遇到节日,也会做些米糕团子之类的东西。通常情况下,这些“高档”的食物或被锁进内室或被高高挂起,要是能吃上一二解解馋,算是后妈大开其恩了。在当时,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餐桌上是难得有荤腥的,即使有,我也是无权享用的,有时家里来了客人,或杀只鸡或割些肉,挡不住诱人的香味,当着客人的面我会勇敢地把筷子伸向“目标”,这时,桌子下定会有一只脚在有力地向我发出警告。无奈,我的筷子只得改变方向,夹些杂七杂八的蔬菜知趣地捧起饭碗到屋外去吃。当那些不知底细的客人还要夸我乖、夸我懂礼貌时,我的心里委屈得直想哭。

其实,在村里我算得上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孩子,我不仅从来不顽皮,不闯祸,而且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放学回家,不是割草、挑马兰头,就是带妹妹、洗碗做饭。尽管后妈连生四个女儿,她还是一点也不喜欢我这个独生子,我是名副其实在后妈的白眼和打骂中长大的。稍有不慎,或打碎一个碗,或妹妹摔一跤,都会遭来一顿打骂。我的身上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记得十岁那年,一次我在碗橱里拿碗时,不小心弄翻了一只碗,碗里的酱油流进了橱下的水缸里。我知道闯了大祸,心里非常害怕,连忙用紧急换水的办法来补救。我把缸里的水一桶桶提出去倒掉,又从河埠头提来一桶桶清水倒满水缸,奔进奔出,累得半死。但是,后妈还是没有放过我,她拿起一根木棍,发疯似地在我稚嫩的身上抽打,直打得我遍体鳞伤。那天黄昏,小小年纪的我,竟独自一人走向母亲的坟地,在那里放声痛哭。这是一个受尽折磨的孩子在向母亲哭诉,这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幼童在向苍天求救。凄惨的哭声,使围观的许多人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当晚,在外地做泥水匠的父亲回来,在骂我丢人现眼的同时,我第一次看到他向后妈扬起了拳头。

后妈对我的种种虐待,还有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已经淡忘,有些早已烟消云散,但是,无论何时何地,我只要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中“没娘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时,就会勾起童年生活的辛酸回忆,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三

一次,一朋友从日本旅游带回来一盒寿司送给于我,对于不是本国的土特产产品,我一向是比较好奇,看着礼盒里排放着十个做工精美的寿司,味觉上立马被视觉感官诱惑,在美食这方面我承认自己有点趋向于土包子作风,一看那做工精美的食物,便迫不及待地取一个,囫囵吞枣般快速塞进肚里,经过胃里搅拌的作用,通过感官的传输,才发觉那味儿除了含有日本那种芥末的调料味,便就是海苔中隐含的海水腥味,并无其他特别,朋友要求多品尝几个,要我一口一口慢慢的细作品嚼,连着品尝几个,个中滋味,还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是糯米原始的香味还是作料的原因呢.;朋友在旁开口道:“你有没有感觉这寿司就像我们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饭团,但我总觉得它没有母亲做的饭团那般香!“朋友的话并没有错,此刻我才明白这份做工精美的寿司为何吃在嘴里却激不起味蕾强烈的反应,原因就在于它少了一种妈妈的味道!

小时家住在农村,80年代末的农村并不富裕,孩童一日三餐除了面食米饭,很难得有额外的零食,除了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用自己种养的食物亲手制作一些原生态可用来招待客人的土家点心,那时候的美食并没如今花样多,但简简单单的粗细粮却是吃得格外香甜!

记事时起,小时差不多六七岁光景,我还是一个特调皮的小姑娘,上学比同龄人要晚一些,在同伴的圈子里号称孩子王,一天的光景,除了一日三餐,大部分时间成天不是忙着往东家跑就是往西家窜,常是玩得肚里唱“空城戏”才想到回家,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往厨房的方向奔,傍晚四五时,总能看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淘米,烧火,洗菜,只有这时我才会安安静静的搬把凳子坐在灶角旁,就如一只等待喂养的猫,等待母亲在用那大灶上的锅煮饭时,用那熬剩的米汤锅巴给我做饭团吃。母亲是个勤劳的农村妇女,一个懂得持家的女人,那时没有富余的金钱与外在的借力作用,母亲她常是用她那双粗糙的巧手,为她的孩子们做一些简单而又美味的食物来填补孩子们味蕾上的遗缺,饭团就是母亲常给我们提供的一道特殊点心。饭团它是用米饭与熬稀饭所剩的米汤,在刚熬完稀饭的大锅里,通过锅铲的按压,撒一点盐巴,再继续一按一压,最后把熬稀饭时留在锅四周边沿的锅巴一并收拢到米汤与饭粒中,直到三者融合黏稠在一起,便起锅,用手趁热搓成圆圆的饭团,里面在夹几片蒸好的自家腌制的咸肉,那时的猪肉并不像如今市集上出售的早催猪肉,而是农家人辛辛苦苦用米糠与猪草喂养了有整整一年时间的草猪肉,那肉结实有嚼劲,这种肉腌制出来的咸肉,放锅里蒸一蒸,那飘出来的肉香、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掺和着饭粒的香,让你味蕾顿时起舞,让你五脏六腑陶醉,那时饭团就是我们这群孩子们心中最美味的“肯德基”,那时饭团就是我们这群农村孩子最奢侈的“日本寿司”宴,而为我们做饭团的母亲当是我们心中最美最心灵手巧的田螺姑娘。

如今时过境迁,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电磁炉,或是液化气,哪怕是有大锅灶,但会做饭团的已经很少,孩子们的胃已被五花八门的零食所替代,又有哪个孩子再愿意吃那种简陋的饭团呢?如今就如我的孩子,对于“饭团”这两字她是陌生的,甚至不知饭团的风味是如何,她也无法理解她的母亲为何总爱拿她喜欢吃的美食来与她外婆做的饭团来作比较。在当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食物花样变化万千,但我还是对那原始的乡村风情却情有独钟,它外表没有大都市里包装制作好的食物那样高大上,它也没有精雕细琢的美丽图案,它有的只是原始的香味,它只是一贯保持自己独特的独有的妈妈味道,尽管它外表看起来是如何的粗糙,但它内质含有的精髓却简单不参杂任何添加剂,给予安全的滋养;哪怕多年以后,当你偶然间再一次看到或吃到,总会莫名的在记忆中泛起无限的涟漪,无限的念想!

作者:何金宝。

公众号:南粤作家。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四

黛瓦白墙浸润在微醺的霞光里,整个村庄都是沉静安宁的韵味,在霞光的覆盖下泛着古韵,这是我的家乡。在这座小城里,时间缓缓地流淌,正所谓“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枣树的年龄很大,自我有记忆开始,它就立在那里了。小村贫穷落后,没有什么可供游玩的场所,可以说它就是我的童年。在小村的枣树下,我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奔跑,学会了爬树。夏天,是那里最热闹的季节。白天,蝉在叶片之间高歌,狗在树荫下休息,而我则斜倚树干,捧一本画册或故事集,尽享枣树带来的清凉。到了晚上,这里就是老年人的天下了,点上一盏灯,在树下支上一张桌子,玩玩纸牌,打打麻将,消融一天的辛苦与疲惫。

枣花的香气溢满了我的回忆。满树的淡黄色的小花掩映在满树葱郁的.绿叶中,煞是好看。枣树开花的时节,我们便不忍上树,我知道那是乡亲们几辈人的约定。在那一抹绿伞下,我们坐在松软的土地上,凝视着她,欣赏着她,赞美着她。

“春分一过是秋分,打枣声喧隔垄闻。”每至中秋前后,枣熟了,挂满了枝头,风儿一摇,从高高的树梢上落下来,也摔不破,地面上红红地铺了一层,也铺满了我童年的记忆。

每逢这时,奶奶成了村里最忙的人。她总是将打下的枣儿装在一个个红色的袋子里,袋子很多,足有四五十个。然后高兴地推着三轮车,载着枣和我,穿梭于村里的家家户户。看到的是奶奶和每户人家幸福的笑,听到的是寒暄和感谢。朴实厚道的奶奶用丰收的枣儿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分享,什么叫快乐。这淳朴的乡情也让老家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最深的眷恋!

傍晚时分,枣糕的香气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腾在村子里弥漫开来,老奶奶颤巍着小脚在巷口呼喊:“硕硕哎,吃饭了!”这是我心里故乡最温情的画面。

故乡的老枣树啊,它在它的花季走进我的生命,又在我的花季悄悄地退场。它见证了一个村庄的成长,以前它立在奶奶的家门口,现在它仍然立着,立在人们的心里,染绿那一抹记忆。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五

在我的记忆中,旅行过很多次,就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一样,而这一次旅行,就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最大的那一颗星。

这次旅行是电视台举办的一次节目,是我独立和一群小伙伴和一些老师一起去的,所以我对它记忆犹新。

爸爸送我到出发集合的地方,我先换好蓝队队服,在大厅等候所有队伍的人员全部到齐,我们便去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车。车上的人可真多,有红队、黑队、绿队、和我们蓝队。红队、黑队都是一些可爱的小不点儿,有时说起话来,就像我们的开心果,有时说起话来,就像一个个小大人。而绿队,和我们蓝队年龄差不多,一路上基本没怎么说话,而我们蓝队队长呢,她就像个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了,不停的在旁边同学耳朵旁说话。这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先去了饭店吃饭,我早就饿得不行了,所以吃的很多。

吃完饭后,老师给我们分配了房间,我是和一个红队的小妹妹在一起住。没休息多长时间,我们便去拍摄了,可到了拍摄场地,今天是红队和黑队在拍摄,我们只是在那里随便逛逛,玩玩儿游戏呀、拍拍照呀、虽然并没有拍摄可我还是很开心。晚上,有一个小朋友过生日,我们开始吃蛋糕了,蛋糕是蓝色的,香甜的奶油上镶嵌着漂亮的巧克力,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们吃了好多块,就连打嗝都弥漫着香甜的奶油味,这让我今天更开心了!

到了晚上睡觉时,和我一起住的红队小妹妹,哭着吵着要找妈妈,我也被她烦的不得了,要不是我们的带队老师,来给她讲故事,她就得哭一个晚上。

第二天,终于到我们拍摄了,我们一共玩了三个游戏,我们当时玩儿第一个游戏的时候,我和一个女生背靠背夹着气球,跨过红线,到达终点了,气球马上就要飞出去了,我赶紧拿牙签扎爆了,我本以为我们会赢,可还是比绿队慢了几十秒,导致我们输了。

第二个游戏开始了,是摸箱子里的东西让队友猜,我把箱子里的梅花鹿当成了小兔子,队友也没有摸出来是什么,传递了错误信息,导致我们第一轮答错,但第二轮情况就有所好转,队长摸箱子的时候,硬是把箱子里的东西捏碎了,她才感觉到是小面包,其他人摸的也是小面包,我们第二轮就答对了,游戏结束后,我想我们答错了一轮,肯定输了,可没曾想到,绿队和我们打成平手,虽然没赢,但我们也没输呀!

到了第三个游戏,我们坐着一个雪圈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来,我们玩了两次,一次故意玩得不好,就为多玩一次,因为为拍摄效果,如果玩得不好,老师就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镜头前。虽然多玩了一次,但这次游戏最后还以失败告终,我想可能是因为推雪圈的老师推的劲儿太小了,有些幸运儿就超过了终点,可也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超过终点,虽然两次游戏全输了,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这段美好的时光虽然短暂,虽然我们并没有赢,有点小遗憾,但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在外完成的这些事。这次旅行我很满意,也很开心。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六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尾,广播、电视里不时地播报一条关于如何抢购火车票的信息或者夫子庙的扎灯艺人们今年又推陈出新了哪种花灯的报道;去商场、超市购物时,忽然发现,各类年货已经辟出了采购专区供人挑选;春节的脚步一天天近了,生活中、空气里“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或许人到中年了吧!念旧的情节也日益加重。

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常年吃不到的食物和零嘴,还有父母和其他长辈一年一次封“耀眼”的红包,都是物资匮乏年代小孩子们心驰神往的东西啊!年,也就显得格外珍贵!而且新年里,孩子们可以说是百无禁忌。可劲地吃,可劲的玩,再淘气的举动,大人也会没奈何、好脾气地包容了。就算没有丰富的电视节目观赏、没有灿烂的烟花、爆竹可放,光节日里呼朋唤友约上几个小伙伴去秦淮河边的夫子庙转转,在喧闹的人群里嘻笑、扎堆,尝尝难得一吃的地道小吃,看看买不起的花灯,逛逛有趣的花鸟市场,那就是莫大的享受!至于我,能阔气地揣着够买几本小人书的钱去新华书店看半天的闲书,那感觉就像大富翁一般底气十足,心情舒畅。

那时候过年感觉很忙,兴奋的起点一进腊月就开始酝酿。大人们早早的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食材。拿出攒了许久的各种票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还是计划经济供给制,买食物与用品要同时用票据和钱购买)与钱像小鸟搭窝一样一点点从菜场、供销社换成数量有限鸡鸭鱼肉和瓜果蔬菜,然后再煎炸烹炖制成半成品摆放起来备用,小孩子们也被家长们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年的气氛就在人们精心劳作中慢慢发酵、变浓。

做熏鱼、炸春卷、炒花生、煎蛋饺,样样都要从头做起,至于杀鸡、宰鸭、剖鱼、腌咸货等活计皆得事事亲力亲为,因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现成的,何况那时大家都没有多少钱!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的能力在过年时就能完全体现出来。多幸运,我有一个能干、好脾气的妈妈,不仅能烧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每年还很有爱心与耐心为家中的老人、孩子准备难得一见的甜点与零嘴。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至今提起我母亲,还会念念不忘她烧的“咸肉炖黄豆”、“红烧猪蹄”、“银耳红枣羹”。因为能干的母亲,我童年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过年前半个月,家中过道里那只小煤炉开始发挥它一年中最大的功效——有时炖着笋干烧肉,有时炖着糯米红豆蜜枣粥,有时炖着咸肉烧黄豆,往往满屋飘香时,我和弟弟就忍不住蹲在煤炉前迈不动脚,直到妈妈主动提出让我们挖一勺子尝尝鲜才罢休,而家中那只“可怜”的猫咪也懒懒地趴在炉灶旁不肯离去,大概它也被食物的香味熏迷糊了,就算吃不着,闻闻香味也好吧!

现在的人们靠手机、电脑、电话、快递将彼此的心意与祝福送到,却也少了面对面的欢畅地交流,那时候流行互相串门似的去拜年。三十多年前的部队大院,每排房子是以单位为编制的,于是过年那几天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两个要好的同事,相互邀约去某一家拜年,喝茶聊天后,这家的男主人再与来者一块出门去下一家,最后往往变成一群人去某家拜年,人一多就热闹,有时房子小,人都坐不下,大人们就索性开着门,有的站在屋里,有人站在屋外,不分彼此、笑眉笑眼地随意拉呱,那场景喧闹得快把房顶掀了,小孩子们也趁机像条小鱼一样溜到邻居家的饭桌上多抓一把瓜子、糖果放到自己小口袋里潇洒一回。这时候的大人们常常假装看不见,甚至主动将零嘴分送给起哄的孩子们。如果亲戚朋友多,关系又走得近,主人是要留饭的,可能直到小年,互相之间还没转完呢!

如今简单了,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就搞定了,人与人的距离却反而远了。我想这祝福的传达可能不仅仅限于能看、能听,或许那一张张相互熟悉的面庞上质朴、真诚的笑容在彼此心间的流淌才更让人窝心、心动吧!

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让亲朋好友有个相聚、沟通的机会啊!让由于地域而隔开的家族成员、老少爷们再次聚集,让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们有一个孝敬父母、陪伴长辈唠嗑的宽裕时间;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以节日的名目放松、亲近,在家人精心准备的香味扑鼻的饭菜香中感受家的温馨与舒心。

中国人的过年,说白了,就是以家的名义招唤远方游子归巢的号令。所以过年了,就带着孩子回家看看吧!家乡的山水还是如小时候一样亲切吗?看到邻居叔、婶们日渐衰老而微笑的脸庞,好像自己再次回到当年活泼、可爱的孩童时代,让父母冷清了一年的老宅多了一份难得的热闹。而家家户户,因为有了老人与孩子的欢笑才更有年的味道。

本文作者:周华(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七

光阴荏苒,有种味道,虽尘封已久却历久弥新,纵使岁月蹉跎,却香远溢清,那便是尘封记忆中的那杯水的味道。

那天屋外细雨如丝,吧嗒吧嗒的下个不行,天阴沉沉的,教室里也比往日暗了许多,自己的心情也倍感低落。

那是一节语文课,虽说老师看着年轻,20几岁,一双浓眉大眼,一张樱桃小嘴,瓜子脸,眉宇间温文尔雅,却是有名的严厉,颇有闻风丧胆的感觉。虽说不舒服,我只能老老实实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用左手勉强撑住脑袋,时不时地还要用卫生纸擦擦鼻子。

脑袋也迟钝了许多,木木的盯着老师,偶尔回过神来,瞅瞅同桌晃动的笔,才知道该做批注了,便也夹根笔,在书上画上几道。这一节要不是语文课,我都请假了。时不时地总忍不住瞄几眼那挂在墙上的表,感觉就在熬时间,只愿时针过的快点吧,快点吧。

突然,我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那犀利的眼神,一下子刺伤了我,我赶紧低下头,瞥一眼周围,才发现同学们都在纸上沙沙地写个不停,只有我还在默默地发呆,又瞟一眼老师,等待着她严厉的指责,等啊,等啊,她却连一句批评的话也没有。我的内心难过极了,接下来的时间更是如坐针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铃声想起,下课了。这或许是那刻最美妙的声音。我也便如倒塌的城墙,先用胳膊枕着头,再戴上帽子,趴在桌子上,此刻,什么也不想想,只想好好睡会,谁也不要打搅我,实在是太难受了。

不一会儿,感觉不停的有人喊我,推我,本已无力的我,睡梦中迷迷糊糊的,颇为恼火。谁这么恶心,没看我病着呢,烦死个人,我不情愿地抬起头,“操!”当这个字刚出口时,我便望见了语文老师,只见她早已坐在我的身旁,手里捧着一个粉红色的卡通杯。回过神来,我顿时羞红了脸,赶紧坐端正。只见她轻轻地把杯子放在我面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摸了摸我的额头,接着便从口袋里摸出了一袋药,小心地撕开外包装,一边往杯子里倒,一边用筷子细心专注的搅动着,此刻的她,红色的发卡,浓眉大眼,乌黑的头发,是那么美。

“好了,趁热喝了,你的感冒就会好点。”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捋了捋她那披肩的长发,我发现她是那么温柔。就这样,我慢慢地喝着那杯水,只觉得甜甜的,暖暖的。

十多年过去了,我在感冒时,总会调制同样的一杯水,却再也没有甜甜的味道。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八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亦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亦温厚。平江因汨水著称,与屈平、杜工部结缘。蓝墨水的上游浸染了爱国忧民文人的泪,也一脉相承飘逸着翰墨水韵香。

多情的平江是水的故乡,从县境东面幕阜山脉发源,于低山丘陵间狭窄水道曲折西行,横贯平江全境。

幕阜山是汨水的发源地,涓涓细流掩映于花木幽深的山林中,如果不经意,或许发现不了那星棋罗布的众多水源,它们坚守着“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水的本义,无声地、缓缓地流淌,积小流而成昌水泽被平江,故平江古称“昌江县”。水的发端总是安静的,沸沙池是幕阜山脉静水流深的代言人,“覆之谷空谷空陷,以竿抵其隙,深不可测。”看似不大的一口古井却“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井底几处泉眼不时喷涌出泉水来,激起周遭的沙粒如煮沸的米粒上下翻滚,分分秒秒,岁岁年年,如激情奔腾,似钟表计时。沸沙泉水颇为神奇,明明有细沙沸腾喷涌,但随意舀起的泉水中却怎么也不会有沙粒的污染,故当地老人称之为神水。“神水”系天然矿泉纯水,清澄甘纯,矿物质含量丰富。除了“幕阜山泉有点甜”之外,福寿山的水是真真配得上“福寿”之名的,这里的水能治结石,不少结石患者只要从这里运回几桶泉水生喝不到个月,结石便不治而愈,福寿山泉中含有一种微量元素,喝了能消融身体内的结石。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水的中游是水系最丰富的地方,汨水奔至江西修水后折身返回平江,流经长寿而至加义,加义是汨水最繁华的地方,连云山、沱龙峡两处漂流尽显动感之美。自然形成的峡谷蜿蜒绵亘,青山环抱的风光旖旎多姿——佳木繁阴,野芳幽香,鸟雀和鸣。舟行山涧里,人在画中游,漂流的意趣妙不可言。平缓处挥动一支船桨,不专业的舵手忽左忽右唐唐突突任意西东,捧一手清溪沿船边抛洒,舀一瓢浊流纵情激趣。你给我一瓢水饮,我还你一身落汤鸡淋,人与人就在这水的聒噪中变得亲昵。质本洁来还洁去,水是最纯净的精灵,再怎么亵玩它都不会反抗,因为它只要重归水流又能保持本真。落差处激情冲浪,胆大的张大眼睛尽享人船漂移之乐,胆小的闭目屏息只能弄得个顺水行舟。沱龙峡漂流有“世界第一漂”之美誉。若是你爱静,加义还有个天然的氧吧叫纯溪,纯溪之纯在于它的原生态,这里的水纯美温情纤尘不染;这里的鸟雀蝴蝶纯朴天真不谙世事,无论游人怎么去挑逗它,它都无畏无惧独自偷欢;这里的空气纯净清新,有原始植被的循环净化,没有现代科技的玷污渐染。有人说纯溪是个世外桃源,对此我不无担心,担心哪一天它被好事者多事,复制出朵朵桃花,那赝品的格调就无味了。我希望它是柳公笔下的愚溪,虽“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却因身处偏远而独守本真。纯溪是溯溪的好去处,提着拖鞋,挽起裤管,光着脚丫走在溪流中,来个凌波微步,玩个蜻蜓点水,偶尔找一大石块躺在上面闭目养神稍事休憩,间或掬一抔清水送入嘴边聊当解渴。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汨水在中流呈现的是水的多元与精彩。

水是清明澄澈的泪,泪是多味浓情的水。水到安定、汉昌、伍市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蓝墨水上游”的集中体现,是百川归海的微型缩影。平江有幸,平江福浓,杜甫、屈原均归依于此。杜甫墓在安定镇小田村,虽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相伴,但一弯水心如镜的小溪亘古长流,一所诵诗成礼的学校书声相依。屈平之“平”已成县名,平江之前人来者均对屈原感怀至深,每逢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岳阳人都会的纪念方式,唯有平江,在伍市的白杨村还口传身授世代相守了一套九龙舞,据说这九龙舞是为了感谢九龙抗议龙王遂托举放还屈原忠魂义举而创立的,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纵情山水间,斗酒诗百篇。两大文人深远地影响了喝着汨水长大的平江人,平江人勇武正义,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平江人浪漫多情,是文坛湘军的生力军,彭见明、吴傲君、吴牧铃、毛云尔等现代作家声名鹊起。

青山不老,绿水长依。山水平江,好梦翩飞。水是淡的酒,酒是浓的茶。品味汨水,如若品读平江。

本文作者:李海涛(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九

我五十挂零了,已过了几十个年,感觉年味在变化。

幼时,过年,就是盼新衣新鞋,盼糖果;上学时,过年,就是盼放假,盼自由玩耍;工作时,过年,就是盼放假,睡到自然醒;成家后,过年,就是盼望有时陪陪父母;而今父母死,过年就是盼女儿回家,我兄弟姊妹多,平时难得到齐,我盼过年,还盼望着好好与亲人们聚聚,年一过又各奔东西了。

我兄弟三家一起过年,在老弟家吃团圆饭。父母在世时,我们每年都是与父母亲一起过年,父母虽离开,仍一起过年。除夕之夜,我们在父母合拱坟上,挂了一盏灯,父母是看不到了,只是表达我们的怀念。

初一早晨,我们兄弟到父母坟头拜年,放了两捆鞭子,两厢花炮,叩头作揖,等烟花放尽,只有一地残屑,一堆泥土,一种叫失去双亲的痛在心中涌动,想忍着不流泪,做不到。

初二起开始走亲戚,拜年。我妻子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约好初二在她三姐家聚会。初三,我一家便到我这边姊妹家拜年。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是最亲的人。年是亲情的一次加油站,平日有些疏忽,过年热一热,亲情永在!

农村的饭菜,格外好吃。吃的东西,除了盐和酱油不是自产的,青菜临时从土地扯,新鲜;鸡,鸭,鹅,鱼是自己养的;猪肉,牛肉,羊肉也是从本地农户家买的。我最喜吃腊肉炒大蒜,每餐必吃几大块。姊妹轮流作东,每家吃一天,在一家吃饭,其余几家都来,一桌坐不下,内坐一层,外站一层,热热闹闹吃大餐。菜,都是大碗大碟,满满一桌,人再多,菜充足,吃不完。家家尽最好的菜搞出来,十分丰盛。

过年是神圣的,有许多传统。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敬灶神。那时,我娘放一里面有菜油的汤匙于灶台一角,再放一根灯芯,等浸饱了油,再点燃。放挂鞭子,让灶神知道,你在敬他,厨房有灯,恭候大驾光临。

二十七,炒豆粒。那时,我娘在一口大铁锅上炒豆子,花生,薯片等。我抢着烧火,主要是想第一时间吃到东西。弟妹也都站在灶台边,猴脚动手。娘掀动一个大锅铲,使劲地翻炒,炒熟了,便撮入一个竹箕盘上,冷后,再用塑料袋封好,预备过年吃。我们几个等不急,抓起热花生豆子就吃,抓多了,烫手,叫一声“哎哟“,丢下,再抓,迫不及待地吃。娘这时便骂“饿牢里,前世没吃过“。那时,农村饭都吃不饱,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饱饭,鱼肉,零食更莫想。

二十八,杀鸡鸭。都是自家喂的。杀完,只箝毛,不开破,把它们放在一个竹篮里,再把竹篮挂在屋檀子上挂着的铁钓上,等过年和正月间来客吃。正月是不能杀鸡鸭的。

二十九,秤肉打酒。

大年三十一早,娘把我们姊妹都叫起床,说“过年了,早点起来”。吃完早饭,娘开始敬神祭祖。这是每年必做的事,雷打不动。搬一张小方桌放于堂中,或阶基,或坑侧,桌上并排摆放三样贡品,一只鸡,一条鱼,一坨肉,贡品后放一个酒杯,倒满酒。桌前,放一坨藕煤,插上三根点燃的香烛。一切准备妥当,娘便放挂千子鞭,再拿起那三根香,向神所在的方位作三个辑,口中念念有词。拜完天地菩萨,娘叫我们帮忙拿东西,到爹爹娭毑坟上去,这时娘下跪,也叫我们一一下跪,娘讲“爹爹娭毑,儿孙们看您们来了,要保佑儿孙“!

现在过年,轮到我们拜祭父母!过年,因祭拜神灵祖宗而神圣起来!

下午,主要就是准备团年饭。搞几个菜,娘早已盘算好。父亲,便到自家菜园扯青菜,我们姊妹长大后也帮忙洗菜。但掌勺的永远是娘,平日是她一手张罗,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她当然要尽心尽力搞出式样味道。娘,不停地切菜,一碗一碗的准备,炒时香味四溢,年味便愈浓了。

还有一件事:贴对联。对联,是请乡里高手写的,你讲要写几副,把红纸送去就行。大门,侧门,厢房,厨房,厕所都贴上。鸡鸭棚上贴“鸡鸭成群“,猪栏上贴“猪财兴旺“。过大年怕小孩口无遮拦,破人家禁忌,在客房贴上“小童之言,百无禁忌“。对联写好了,确信无人来讨账,才贴上。那时,生活都艰难,欠东家的米钱,欠西家的煤钱,不奇怪。债主,也是利用过年,作过了结,硬是困难,讲几句好话,人家也不逼,但一年一结,让你知道欠账多少。

前几年,在农村过年,央视春晚,即使好看,也看不成。吃完团年饭,就到七八点钟了。按乡村习俗,大年三十,小孩要送恭喜,每人背着一个袋子,三五一群,走到人家大门口齐喊“恭喜呵”,主人家便笑嘻嘻拿个放有饼干的箱子出来依次发饼,送完一家,依次到另一家。吃团圆饭时就有人送,送完恭喜,大点的小孩,邀几个人闹锣鼓,带头的,拿一面铜锣敲,后面跟几个打鼓的,打钹的,从人家大门一侧进,从另一侧去,主人照例放鞭子迎送,客气的,要打个小红包,图个吉利。

大人也要到一个队上人家去送恭喜。尤其是在外面工作,不经常回来的人,更应利用过年时节到人家走走,送上美好祝福。一个队几十户人家,一路走下来,要一两个小时,还不能坐,喊声“恭喜呵“就走人,碰到某家是幼时同学,就要坐一坐,时间就更长了。等到送恭喜回来,春晚已经过半了。这时,也不能安心坐下来看,还有送恭喜的人,一班一班来,大时大节,上下邻里,四周乡亲来送恭喜,你不能坐着不动吧?要起身,微笑面对客人,寒喧几句,待坐下来看,又到了另一个节目去了。

大年三十晚上,娘在堂屋,烧一堆柴火,像野地篝火。娘讲火烧得越旺,来年越兴旺,三十夜里的火,圆宵的灯。

柴,早几个月前就准备好,是晒干的树堆,树枝等。锯成一截截,劈成一条条,整齐码放在草屋,大年三十才拿出来。先在堂屋正中放一个树堆,稳住火源,再把小的劈柴一层层搁在上面,从最下面的空穴处,用毛柴点燃,一旦点燃,干柴烈火,越烧越旺,要更旺,多加柴。一堆旺火,把堂屋照亮,把身照暖,把心照热,温暖满屋,满屋生辉,流光溢彩,年味也就在火光中散溢,这时的火有色有声有味,有种阳光照射森林后的气息,有种夏风吹过开满金黄稻穗的田地的味道,有种秋天艳阳下果园的芬芳,加上酒香,茶香,亲人脸上的笑容,让心变得舒坦,幸福的暖流在血管里涌,你强烈感受到年的味道了。

我送完恭喜,便陪娘坐在柴火旁,倒一杯酒,不时喝一口,给娘也倒一杯,娘时不时也喝一口。送恭喜的乡亲来了,娘便起身发烟,有客人落坐,娘便倒酒,煎姜盐豆子芝麻茶。待客人走,我们坐火边,把手伸向火舌,烤一烤,聊天。喝了酒,话也多,想到什么聊什么,无所不谈。讲到过去的苦难时,娘便哭,便引她转移话题,讲她子女个个争气,应感到幸福才对。

这时,火是红色的,腾腾的火舌像盆景。有时火苗摇摆一下腰肢,光似花开,花如火烈,醉眼中看这些红红火火的火花,感到很多影子如鸟飞,如鸡鸣狗叫!火光变大了,空间变大了,世界好像挤在我背后,岁月站在我眼前,娘变成天地神灵,我看到童年时跌入门前水磄中娘喊人救命的情形;我初中毕业考试前生病昏迷不醒,娘守服两天两夜的情形……。火晃晃拂拂如梦境般迷离,又在现实中招摇。大年三十,坐在柴火边,心中会生出万千感动,各种温暖的,甜蜜的,过去的,未来的,心中的隐秘,眼中的盼望,都与火光互动交融。

大概到两三点,外出的亲人都回家了,娘便到大门前放挂鞭子,关财门。这时,任何人不能开门;早晨六七点钟吧,娘又第一个起来,开财门,也是放一挂鞭子,财门开,来年财源广进。

现在家乡过年习俗基本不变。过年后,便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初五叫五成大辞年,到人家去只能讲新年好,不能喊拜年,这天常玩龙。十五,元宵节,全队老少男女,玩灯笼。过了元宵,年就过完了,又盼下一个年了。

大年三十仍有烧柴火的,也有烧炭火的。更多的人家,烧藕煤,在一个用窑砖垒起的大铁锅里,放一些烧红的炭,再放藕煤,一层层叠起,像小宝塔,待火烧上来,与柴火差不多。

家乡富起来了,到了十二点,家家户户争相放烟花,迎新年!

本文作者:湛岳(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十

南方的夏天,酷热难耐,走出大门,有如钻进一大蒸笼里,呼吸沉闷,透不过气来。总想找一小桥流水,古树参天,空气温韵,纯然超尘的清凉净地,随意漫步,随意呼吸,洗涤满身的疲惫与俗念。

也许是心有所思,魂有所护。得美人相邀与我随行,便踏进了红溪,这里泉瀑流泻,恬静的山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湿润,从缝隙中仰望天空,湛蓝明净辽阔。不禁把灵魂置于自然的怀胞,享受行于谷中,溪流潺潺,枝叶扶疏,溯溪而下,映入眼眸的便是青藤老树缠绕,穿行藤树间,经常会出现:“人在树下走,不得不低头”的字样。清新空灵的自然韵味,令人沉醉。

穿过流水小桥,稀疏的阳光洒在脸上,跳跃亲吻;温润的山风拂过,树间的鸟儿自由欢唱,溪瀑合鸣,旋律优美,心旷神怡,超然失神幽径的小路,小溪随意漫流;有时又如游龙飞舞,玲珑剔透,飘逸彰现;有时如害羞的少女,娇柔矜持,藏身石后。终于到达山中最大瀑布,水气、雾气交织升腾,人影迷朦飘浮,山瀑冲入山底飞溅的水珠,抚过脸儿,温韵连绵,美妙的瀑布,有如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一部雄浑跌宕的野*响曲。

从山谷里流经谷里的水量逐渐减少,岩石裸露,溪水清澈见底,情不自禁甩掉脚上的鞋,跳进水里,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让心灵与肉体无障碍地与水石亲密接触。此刻,所有的矜持与烦琐抛入九霄云外,拉住美人不顾“湿身”的戏水、欢腾,揣心的悸动与快乐无法言表。薄薄的雾、清凌凌的溪,掠过水面的昆虫,蝴蝶,鸟儿欢飞而至,似乎都想把激情绽放、张扬。

推荐旅行中的故事通用篇十一

说句心里话,对于后妈,我曾经对她有过记恨,有过疏远,经过时间的洗濯和人性的修养,才渐渐意识到这种记恨、这种疏远意味着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应是儿子永远的牵挂,后妈也是一样,因为后妈也是妈呀。后妈虽对我有过种种虐待,但仔细想想,一切又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对于一个既无文化又身患残疾、整天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乡下女人,对她求全责备是不公平的;对于一个自己生有多个孩子的普通母亲,要她把母爱让一个不是自己亲骨肉的儿子去分享,毕竟也是不太现实的;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主妇,要带大这么多孩子,确实也是挺不容易的。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也离不开后妈血汗的灌养。后妈同样对我有抚育之辛,养育之恩。常言道:“小时苦,风吹过。”骂也好,打也好,痛也罢,苦也罢,如阵阵轻风吹过,似淙淙流水流过,毕竟已经统统远去了。再说,严厉也是一种爱,是与宠爱方式不同的一种爱,“玉不琢不成器”,也许我一生的最大幸运是童年生活的不幸。正是由于后妈没有给我宠爱,我便在寂寞中爱上了读书,终于成为一个“书痴”,成了一名作家;正是由于后妈那份刻薄,使我养成了节衣缩食、不怕吃苦的生活习惯;也正是由于后妈那种严厉,造就我自强自立、发奋努力的性格。风雨使人清醒,坎坷使人坚强。我真的觉得,小时候吃点苦、受一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益无害的。所以,我从内心里理解我的后妈,也感谢我的后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过世后,后妈也年过甲子,虽然她自己有五个子女,我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长子,应该尽一个长子的孝道,平时去家乡办事,总要抽空去看看她,带去全家的问候和关爱。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母亲指靠儿子的,不只是生活费和零花钱。我常对妻说:我们双方四位老人,三位已经离我们而去,每每想起来,总觉得对他们尽孝不够,总有些许歉疚在心头,现在就我后妈一个老人了,我们要好好珍惜。所以,凡逢年过节或季节转换,我们夫妻双双就要回家看看,除了送去生活费外,或给她送去衣服,或送去食品补品。她也视我为亲儿子,有了委屈,总比划着手势向我倾诉,每当知道我回去,她会早早等在路口迎接我。那时,农村的老年人还没有养老金,许多老年人衣袋里没有零花钱,而我的后妈不仅不缺零花钱,还每天要咪点小酒。村里人都说她好福气,还众口一词地称我是孝子,说我良心好。孝,是“人道之始,百行之源”,所谓“孝者德之本”,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和做人的基本要求,让父母安度晚年,既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子女的责任。

后妈是在85岁那年过世的,她走得很平静,也很安祥。她走后的这些年里,我每年都会梦到她,音容婉在,笑貌依然。我知道她在天堂一直在牵挂着我们,所以常常来到我的梦中,我衷心祝愿她在天堂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本文作者:吴顺荣(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