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8:13:15 页码:13
2023年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汇总15篇)
2023-11-18 08:13:15    小编:ZTFB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在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精炼,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一

(宋)苏辙。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物生之自然信:诚然,确实b.庐乎修竹之林庐:搭建茅庐。

c.绝涧谷而蔓延绝:横穿d.蹇将抽而莫达达:达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嗟壤同而性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与可以墨为竹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猗猗其长,森乎满谷以吾一日长乎尔。

d.而养生者取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

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c.爱竹的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熟悉竹子的各种姿态,将求道之心、好道之心全放置于竹子。

d.文末借助客人之口,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这个社会生活根本原则上。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问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3分)。

(2)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4分)。

参考答案。

16.d(达:幼苗出土)。

17.b(两个以作介词.意为用拿a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c中第一个乎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第二个乎是介词,可译为比。d中第一个之代同;第二个之助同,用在时间同后面.没有实在的意义。)。

18.c(全放置于错。应该是不仅仅放置于竹子)。

19.(3分)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共六处断句,每断对两处给1分)。

20.(1)比如在风停雨住的时候.太阳出来,山色空明。(若夫,至于.比如;霁,天晴;句子的通顺;各1分)。

(2)即使上天创造竹子的时候没有痕迹,又与我画墨竹有什么不同呢?

(虽,即使;联.征兆、痕迹:焉,呢;句子的通顺;各1分)。

译文。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

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卒,权假然节假:借助。

b.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要遮:拦截。

c.归义马茂怀奸,觉诛诛:杀死。

d.气候分明,内行修洁气候:气度。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文: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文:

4.a(“假”应该译为“给予”。可联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块假我以文章”)。

5.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6.d(“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7.(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恩爱”1分,“统事”1分,“董”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三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子。耕柱子悟。

注:1.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2.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25、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吾无逾于人乎。

(2)子将谁策?()。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子。

27、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25、超过,鞭打、鞭策(2分)。

26、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子。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对你发怒(批评你)。(2分)。

27、(2分)1.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指正,那是老师对自己的`鞭策。

2.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胜过他人。

译文:。

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批评,所以批评你。耕柱子恍然大悟。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四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卒,权假然节假:借助。

b.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要遮:拦截。

c.归义马茂怀奸,觉诛诛:杀死。

d.气候分明,内行修洁气候:气度。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4.a(“假”应该译为“给予”。可联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块假我以文章”)。

5.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6.d(“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7.(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恩爱”1分,“统事”1分,“董”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参考译文】。

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

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

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五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

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3.怒:对......感到生气。

4.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

5.将:准备。

6.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7.骥:好马。

8.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9.策:驱策。

10.何故:为什么。

11.足:值得。

12.责:鞭责,鞭策。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以为;用来。

简析: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党高其义:“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经文字:“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常侍徐璜等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但进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师就假称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他走到门口却离去了,是因为他从弹琴者的琴声中听出了杀意,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现。

c.蔡邕被司徒桥玄请人自己的幕府,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境界很远,文字又有很多错误,因此请求修正。

d.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5分)。

译文:

(2)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5分)。

译文:

答案:

4.d(《孝经》应改为《乐经》。)。

5.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6.c(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时代”久远,文字有很多错误。)。

7.(1)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采分点:向、方向、却各1分,句意2分)。

(2)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吗?(采分点:“王公其不长世乎”巾的其,纪、制作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人。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

蔡邕性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卧睡(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

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

建宁三年,被召到司徒桥玄府上任职,桥玄对他很尊敬。后来国君征召他,任命他担任郎中,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又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后来的学子。

熹平四年,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灵帝批准了,蔡邕就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气大,召他为官,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没有办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到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帮助。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

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七

原文: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策谁?”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子。”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驱策哪一匹?”耕柱子说:“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鞭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驱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我对你生气。”耕柱子恍然大悟。

注释:

1.墨子:即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3.怒:对......感到生气。

4.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

5.将:准备。

6.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7.骥:好马。

8.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9.策:驱策。

10.何故:为什么。

11.足:足够。

12.责:鞭责,鞭策。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以为;用来。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八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负栋之柱。

c.暮归,亡其牛天之苍苍,其正色耶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每3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答案:

【1】a。

【2】a。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a表修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或牵牛来责蹊田译为: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窃指偷偷地,学舍是指学校,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省略句补充完整一分,痴是入迷的意思,何不译为为什么不,这三个关键词各占1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九

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十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徙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

哲宗立,改吏部,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常转对,上七事,曰崇廉耻,存乡举,别守宰,废贪赃,审疑狱,择儒师,修役法。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息过其数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李常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官员品级”。“改秩”指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

b.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c.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d.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常年少时在白石僧舍读书,进士及第后,把自己所抄书9000卷留在白石庵,世人称白石庵僧舍为“李氏山房”。

b.李常虽然与王安石关系友好,但是在讨论王安石所立的的新法时,对青苗法收息持反对态度,之后被贬为通判滑州。

c.哲宗登基后,李常改任为吏部侍郎,又升为户部尚书,司马光担心他没有能力胜任此职,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

d.李常上奏七事来陈述时政得失,在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时,李常认为法无新旧,应听从百姓意愿,方便百姓为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5分)。

(2)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5分)。

参考答案:

4.b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5.b【解析】明朝以前的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6.c【解析】不是司马光怀疑,是有人怀疑。

7.(1)(5分)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关键字词:“黠”“麾下”“囊括”“根株”各1分,句子通畅1分)。

(2)(5分)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关键字词:“谤讪”“因”“攻”“所以”各1分,句子通畅1分)。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十一

(宋)苏辙。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物生之自然信:诚然,确实b.庐乎修竹之林庐:搭建茅庐。

c.绝涧谷而蔓延绝:横穿d.蹇将抽而莫达达:达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嗟壤同而性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与可以墨为竹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猗猗其长,森乎满谷以吾一日长乎尔。

d.而养生者取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

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c.爱竹的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熟悉竹子的各种姿态,将求道之心、好道之心全放置于竹子。

d.文末借助客人之口,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这个社会生活根本原则上。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问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3分)。

(2)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4分)。

参考答案。

16.d(达:幼苗出土)。

17.b(两个以作介词.意为用拿a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c中第一个乎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第二个乎是介词,可译为比。d中第一个之代同;第二个之助同,用在时间同后面.没有实在的意义。)。

18.c(全放置于错。应该是不仅仅放置于竹子)。

19.(3分)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共六处断句,每断对两处给1分)。

20.(1)比如在风停雨住的时候.太阳出来,山色空明。(若夫,至于.比如;霁,天晴;句子的通顺;各1分)。

(2)即使上天创造竹子的时候没有痕迹,又与我画墨竹有什么不同呢?

(虽,即使;联.征兆、痕迹:焉,呢;句子的通顺;各1分)。

译文。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

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十二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寡(2)弗及(3)虑(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参考答案】。

1.(1)少(2)不及,比不上(3)考虑(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十三

答复李清照物业管理应急预案!职业道德德育赠言的决心书注意事项教案的教学计划语法教学模式感谢信:议程悼词了竞选例句自荐书说明文广告词,叙职课外知识复习题资格考试自我介绍了自荐信开学小升初表态发言:谜语一封信。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十四

原文: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

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3.怒:对......感到生气。

4.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

5.将:准备。

6.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7.骥:好马。

8.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9.策:驱策。

10.何故:为什么。

11.足:值得。

12.责:鞭责,鞭策。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以为;用来。

翻译: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赏析: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毛遂自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通用篇十五

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父恂,崇祯间官户部尚书。方域既世家子,幼从其父宦京师,习知中朝事,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喜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善。阮大铖者,故魏阉义儿,屏居金陵,谋复用。诸名士共为檄于大铖罪,应箕、贞慧主之。大铖愧且恚,然无可如何。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私念得交侯生,因侯生以交于二人,事当已。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方域觉之,谢客不与通。时大铖家有伶一部,以声技擅名,能歌所演剧,号燕子笺者。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大铖心窃喜。立遣伶往,而令他奴詷之。方度曲,四座称善。奴走告,大铖心益喜。已而抗声论天下事,箕踞叫呶,语稍及大铖,遂戟手骂詈不绝口。大铖闻之乃大怒,而恨三人者尤刺骨。后数年,南都拥立,大铖骤柄用,兴大狱,将尽杀党人,捕贞慧入狱。应箕亡命,方域夜出走渡扬子,依俊帅高杰得免。方域倘荡任侠使气,好大言,遇人不肯平面视,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然亦喜睚眦报复,居乡时文网。

崇祯末剧寇李自成围汴,急诏侯恂出督师援汴,方域曰:“大人受命讨贼,庙堂议论牵制,奏请不应,征调难集,愿彼文法,以赐剑首诛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师噪,当斩以徇。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方域既负才名,以明经累举于乡,辄报罢,寻邑邑致疾卒,年三十有七,是岁顺治十一年也。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魏阉义儿故:亡故的。

b.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善:交好。

c.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趣:赶快。

d.好大言大言:大声说话。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大铖愧且恚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c.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而令他奴詷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b.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赋/乃可图也。

c.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d.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3分)。

(2)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5分)。

(3)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4分)。

参考答案。

10.d(大言:说大话。)。

11.d(代词,代指演唱的情况/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对于;b连词,并且;c介词,因为。)。

12.c(原文为: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13.(1)于是嘱托他的门客表面上与侯方域交好。

(2)然而说话一有意气相投的,就会倾吐肺腑之言,对他赞不绝口;帮助身处困顿的朋友,会不吝惜千金。

(3)侯恂叱责他说:“你这是专横暴戾,你是多说了!”立即打发他回去。

【参考译文】。

侯方域,字朝宗,是商邱人。父亲侯恂,崇祯年间官至户部尚书。侯方域是世家子弟,年幼就跟随他的父亲宦游京城,熟习知晓朝廷之事,而对于何谓君子、何谓小人,门派的来龙去脉的事情更加熟悉。喜欢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交好。阮大铖是已故的.阉党魏忠贤的义子,隐居在金陵,谋求能够再次任用。各个名士针对阮大铖的罪孽一起起草声讨他的檄文,应箕、贞慧主持这件事。大铖感到惭愧又愤怒,然而又没办法。他探听知道侯方域与吴应箕、陈贞慧最交好,私下想能够与侯方域交好,通过侯方域来与吴应箕、陈贞慧相交,事情应当平息了。于是嘱托他的门客表面上与侯方域交好,方域觉察到这件事,就谢绝门客,不与他交往。当时阮大铖家有一个伶人,因为声音美妙和擅长技艺享有盛有盛名,能够歌唱所演出的戏剧,被称为燕子笺。又适逢各个名士因为考试之事在金陵集会,方域摆设酒宴举行盛大宴会,赶紧征召阮伶唱戏。阮大铖心里窃喜,立即派遣阮伶前去,而让其他的家奴去侦察消息。刚唱完曲子,席上客人都称赞唱得好。家奴跑去告诉大铖,大铖心里更加高兴。不久高声讨论天下大事,诸名士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傲慢地喧哗叫闹,话渐渐说到阮大铖,就用食指指斥阮大铖,辱骂声不绝于口。大铖听到这件事于是很气恼,并且更加刻骨痛恨他们三个人。之后几年,南京拥立了新的国君,大铖很快掌握了大权,大兴冤狱,杀尽复社成员,抓捕贞慧入狱。应箕逃命,方域在晚上出逃渡过扬子江,依赖俊帅高杰才得以免罪。方域坦荡侠义,喜欢说大话,遇到别人不肯正面看人家,然而说话一有意气相投的,就会倾吐肺腑之言,对他赞不绝口。帮助身处困顿的朋友,会不吝惜千金,然而根据乡里的法禁也喜欢睚眦必报。

崇祯末年强贼李自成围攻汴京,紧急下诏给侯恂出兵指挥军队援助汴京,方城说:“父亲受命讨伐强贼,朝廷却议论牵制,上奏请求又得不到回应,征召调集军队又难以集中,希望根据法律赐剑给我杀掉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也跟着吵吵嚷嚷,应当斩头示众。军中事务办妥,树立威信,快速渡过黄河,在襄阳靠近左良玉,约定陕西都督孙传庭,与秦地形成掎角之势,强贼才可以打败。”侯恂叱责他说:“你这是专横暴戾,你是多说了!”立即打发他回去.。方域享有才气名声后,因为通晓经义多次被乡里举荐,之后考试落第,不久郁郁不乐生病而死,享年三十七岁,这年是顺治十一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